生物dna
❶ 生物dna 簡介
dna
脫氧核糖核酸(DNA,為英文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縮寫),又稱去氧核糖核酸,是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分,同時也是組成基因的材料。有時被稱為「遺傳微粒」,因為在繁殖過程中,父代把它們自己DNA的一部分復制傳遞到子代中,從而完成性狀的傳播
a. DNA是由核酸的單體聚合而成的聚合體。
b. 每一種核酸由三個部分所組成:一分子含氮鹽基+一分子五碳糖(脫氧核糖)+一分子磷酸根。
c. 核酸的含氮鹽基又可分為四類:鳥嘌呤(G)、胸腺嘧啶(T)、腺嘌呤(A)、胞嘧啶(C)
d. DNA的四種含氮鹽基組成具有物種特異性。即四種含氮鹽基的比例在同物種不同個體間是一致的,但再不同物種間則有差異。
e. DNA的四種含氮沿基比例具有奇特的規律性,每一種生物體DNA中 A≈T C≈G 加卡夫法則。
生命的遺傳奧秘茂藏在DNA和RNA中
現在人們都知道DNA和RNA是遺傳物質,但是什麼叫DNA呢?其實DNA和RNA是一種核酸的東西,因為它藏在細胞核內,又具有酸性,因為在它剛被發現的時候就被稱為核酸。
核酸是一個叫米歇爾的瑞士青年化學家發現的,那還是1869年的事,到了1909年,一位美國生化學家又發現核酸中的碳水化合物有兩種核糖分子,因此核酸也有兩種,一種叫脫氧核糖酸,英文縮寫就是DNA,另一種是核糖核酸,英文縮寫是RNA。DNA一般只在細胞核中,而RNA除了在細胞核中外,還分布在細胞質中。
DNA和RNA與生物遺傳基因細菌學家艾弗里通過研究肺炎球菌轉化時,偶然發現了DNA,就是那個被很多人找了很久的基因物質。在DNA上帶著生命的遺傳秘密的基因物質,這樣,對於到底什麼是決定生命遺傳現象的探索,終於到了揭開秘密的時候了,這時已是20世紀40年代。
組成DNA的4種核苷酸的排列組合順序大有奧秘
解開DNA的秘密
當發現基因就是DNA後,人們還是想知道,這個DNA是怎麼樣的一種東西,它又是通過什麼具體的辦法把生命的那麼多信息傳遞給新的接班人的呢?
首先人們想知道DNA是由什麼組成的,人類總是愛這樣刨問底。結果有一個叫萊文的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DNA是由四種更小的東西組成,這四種東西的總名字叫核苷酸,就像四個兄弟一樣,它們都姓核苷酸,但名字卻有所不同,分別是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這四種名字很難記,不過只要記住DNA是由四種核苷酸只是隨便聚在一起的、而且它們相互的連接沒有什麼規律,但後來核苷酸其實不一樣,而且它們相互組合的方式也千變萬化,大有奧秘。
現在,人們已基本上了解了遺傳是如何發生的。20世紀的生物學研究發現:人體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由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組成。已知在細胞核中有一種物質叫染色體,它主要由一些叫做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物質組成。
生物的遺傳物質存在於所有的細胞中,這種物質叫核酸。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每個核苷酸又由磷酸、核糖和鹼基構成。鹼基有五種,分別為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每個核苷酸只含有這五種鹼基中的一種。
單個的核苷酸連成一條鏈,兩條核苷酸鏈按一定的順序排列,然後再扭成「麻花」樣,就構成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分子結構。在這個結構中,每三個鹼基可以組成一個遺傳的「密碼」,而一個DNA上的鹼基多達幾百萬,所以每個DNA就是一個大大的遺傳密碼本,裡面所藏的遺傳信息多得數不清,這種DNA分子就存在於細胞核中的染色體上。它們會隨著細胞分裂傳遞遺傳密碼。
人的遺傳性狀由密碼來傳遞。人有10萬個基因,而每個基因是由密碼來決定的。人的基因中既有相同的部分,又有不同的部分。不同的部分決定人與人的區別,即人的多樣性。人的DNA共有30億個遺傳密碼,排列組成10萬個基因。
DNA 指deoxyribonucleic acid 脫氧核糖核酸(染色體和基因的組成部分)
脫氧核苷酸的高聚物,是染色體的主要成分。遺傳信息的絕大部分貯存在DNA分子中。
分布和功能 原核細胞的染色體是一個長DNA分子。真核細胞核中有不止一個染色體,每個染色體也只含一個DNA分子。不過它們一般都比原核細胞中的DNA分子大而且和蛋白質結合在一起。DNA分子的功能是貯存決定物種的所有蛋白質和RNA結構的全部遺傳信息;策劃生物有次序地合成細胞和組織組分的時間和空間;確定生物生命周期自始至終的活性和確定生物的個性。除染色體DNA外,有極少量結構不同的DNA存在於真核細胞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DNA病毒的遺傳物質也是DNA。
結構: DNA是由許多脫氧核苷酸殘基按一定順序彼此用3』,5』-磷酸二酯鍵相連構成的長鏈。大多 數DNA含有兩條這樣的長鏈,也有的DNA為單鏈,如大腸桿菌噬菌體φX174、G4、M13等。有的DNA為環形,有的DNA為線形。主要含有腺嘌呤、鳥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4種鹼基。在某些類型的DNA中,5-甲基胞嘧啶可在一定限度內取代胞嘧啶,其中小麥胚DNA的5-甲基胞嘧啶特別豐富,可達6摩爾%。在某些噬菌體中,5-羥甲基胞嘧啶取代了胞嘧啶。40年代後期,查加夫(E.Chargaff)發現不同物種DNA的鹼基組成不同,但其中的腺嘌呤數等於其胸腺嘧啶數(A=T),鳥嘌呤數等於胞嘧啶數(G=C),因而嘌呤數之和等於嘧啶數之和。一般用幾個層次描繪DNA的結構。
一級結構 DNA的一級結構即是其鹼基序列。基因就是DNA的一個片段,基因的遺傳信息貯存在其鹼基序列中。1975年美國的吉爾伯特(W.Gilbert)和英國的桑格(F.Sanger)分別創立了DNA一級結構的快速測定方法,他們為此共獲198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自那時以後,測定方法又不斷得到改進,已有不少DNA的一級結構已確立。如人線粒體環DNA含有16569個鹼基對,λ噬菌體DNA含有48502個鹼基對,水稻葉綠體基因組含134525個鹼基對,煙草葉綠體基因組含155844個鹼基對等。現在美國已計劃在10至15年內將人類DNA分子中全部約30億個核苷酸對序列測定出來。
二級結構 1953年,沃森(Watson)和克里克(Crick)提出DNA纖維的基本結構是雙螺旋結構,後來這個模型得到科學家們的公認,並用以解釋復制、轉錄等重要的生命過程。經深入研究,發現因濕度和鹼基序列等條件不同,DNA雙螺旋可有多種類型,主要分成A、B和Z3大類,其主要參數差別如下表。
一般認為,B構型最接近細胞中的DNA構象,它與雙螺旋模型非常相似。A-DNA與RNA分子中的雙螺旋區以及轉錄時形成的DNA-RNA雜交分子構象接近。Z-DNA以核苷酸二聚體為單元左向纏繞,其主鏈呈鋸齒(Z)形,故名。這種構型適合多核苷酸鏈的嘌呤嘧啶交替區。1989年,美國科學家用掃描隧道電鏡法直接觀察到雙螺旋DNA
❷ 生物中DNA的中文名稱是什麼
DNA:脫氧核糖核酸
RNA:核糖核酸
❸ 生物:哪些生物有DNA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1.生物可以分為兩大類:有細胞結構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和無細胞結構生物(即病毒)2.有細胞結構生物都有DNA和RNA兩種核酸,當DNA和RNA同時存在時,DNA是遺傳物質.所以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均是DNA.3.病
❹ 高中生物:DNA概念
內含子:存在於真核生物基因中無編碼意義而被切除的序列
外顯子是最後出現在成熟RNA中的基因序列, 又稱表達序列
調控轉錄的基因是外顯子發揮功能的。
❺ 高中生物DNA結構
五碳糖,鹼基,磷酸構成脫氧核糖核苷酸
n個脫氧核糖核苷酸構成DNA單鏈
氧核糖核酸(英語:Deoxyribonucleic acid,縮寫為DNA)又稱去氧核糖核酸,是一種分子,可組成遺傳指令,以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
a. DNA是由核酸的單體聚合而成的聚合體。
b. 每一種核酸由三個部分所組成:一分子含氮鹼基+一分子五碳糖(脫氧核糖)+一分子磷酸根,DNA都是由C、H、O、N、P五種元素組成的。 c. 核酸的含氮鹼基又可分為五類:鳥嘌呤(Guanine)、胸腺嘧啶(Thymine)、腺嘌呤(Adenine)、胞嘧啶(Cytosine) 、尿嘧啶(Uracil)。
d. DNA的四種含氮鹼基組成具有物種特異性。即四種含氮鹼基的比例在同物種不同個體間是一致的,但在不同物種間則有差異。
e. DNA的四種含氮鹼基比例具有奇特的規律性,每一種生物體DNA中 A=T C=G 加卡夫法則。
DNA的結構目前一般劃分為一級結構、二級結構、三級結構、四級結構四個階段。
❻ 生物知識什麼是DNA
DNA即是
中文名稱:
脫氧核糖核酸
英文名稱: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
一類帶有遺傳信息的生物大分子對於人來說一般存在於細胞核內!!謝謝採納!!
❼ DNA如何解釋生物學
脫氧核糖核酸
(DNA,為英文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縮寫),又稱
去氧核糖核酸
,是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分,同時也是組成基因的材料。有時被稱為「遺傳微粒」,因為在繁殖過程中,
父代
把它們自己DNA的一部分復制傳遞到
子代
中,從而完成性狀的傳播。
事實上,
原核細胞
(無細胞核)的DNA存在於
細胞質
中,而
真核生物
的DNA存在於細胞核中,DNA片斷並不像人們通常想像的那樣,是單鏈的分子。嚴格的說,DNA是由兩條單鏈像
葡萄藤
那樣相互盤繞成
雙螺旋
形,根據螺旋的不同分為
A型DNA
,
B型DNA
和
Z型DNA
,
詹姆斯·沃森
與
佛朗西斯·克里克
所發現的雙螺旋,是稱為B型的水結合型DNA,在細胞中最為常見。
這種核酸
高聚物
是由核苷酸鏈接成的序列,每一個核苷酸都由一分子脫氧核糖,一分子磷酸以及一分子
鹼基組成
。DNA有四種不同的核苷酸結構,它們是
腺嘌呤
(adenine,縮寫為A),
胸腺嘧啶
(thymine,縮寫為T),
胞嘧啶
(cytosine,縮寫為C)和
鳥嘌呤
(guanine,縮寫為G)。在雙螺旋的DNA中,
分子鏈
是由互補的核苷酸配對組成的,兩條鏈依靠氫鍵結合在一起。由於氫鍵
鍵數
的限制,DNA的鹼基排列配對方式只能是A對T或C對G。因此,一條鏈的鹼基序列就可以決定了另一條的鹼基序列,因為每一條鏈的
鹼基對
和另一條鏈的鹼基對都必須是互補的。在
DNA復制
時也是採用這種互補配對的原則進行的:當
DNA雙螺旋
被展開時,每一條鏈都用作一個模板,通過互補的原則補齊另外的一條鏈。
分子鏈的開頭部分稱為3'端而結尾部分稱為5'端,這些數字表示脫氧核糖中的
碳原子
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