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實驗教學計劃
1、明確實驗教學目標
初中學生知覺的無意識性和情緒化仍比較明顯,注意力往往與個人興趣聯系在一起,容易被無關的內容所吸引。如有的學生在觀察自製洋蔥表皮細胞裝片時,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擺弄鏡頭和觀察游移不定的氣泡上,在觀察永久裝片時也主要欣賞染色標本的色彩。因此,讓學生知道實驗的目的和要求,是實驗教學中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思維才會有方向,操作才會認真。如解剖鯽魚實驗,是學生第一次使用解剖工具,只有當學生明確解剖實驗的目的,學生才會注意解剖技能的動作要點,認真觀察鯽魚的外部形態、體色、鱗片、側線、鰓與水中生活相適應的特點,認真觀察其內部結構,最終達到解剖鯽魚的實驗目的。
2、做好實驗教學的准備工作 實驗教學和一般的授課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節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實驗還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結果。因此課前的准備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生物實驗教學的准備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制定切實可行的《生物實驗教學計劃》,並將每個實驗所需的材料一一列入表內,季節性強的實驗要打好時間差。必要時對實驗內容進行調整:推遲或提前。 2.2 適時地科學地准備好實驗材料。解決生物實驗材料的途徑主要有三個:一是採取替代材料,如學習操作顯微鏡時,儀器室內沒有玻片,可以用薄而透明的玻璃片代替;做《觀察花的結構》實驗時,正值冬季,桃花無處可尋,上課時可用替代桃花的其他鮮花:如臘梅花、旱金蓮、百合花等。同樣可以達到實驗效果。只要我們處處留心,初中的生物實驗材料幾乎都可以在當地找到合適的替代材料;二是分工合作獲取材料,一些生物材料的培養需要較長時間,有些不易採集到,這些就需要教師之間分工合作,避免因個人的時間倉促或精力有限造成實驗材料准備不足;三是發動學生採集和培養。發動學生參與採集和培養不但能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獲得對生物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的感性認識 2.3 精心設計好實驗教學程序。教師在設計實驗教學程序時,應認真構思好學生觀察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和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現象、失敗的原因要盡可能考慮細致,盡可能多設置幾個「為什麼」,以激發學生思維。比如,在觀察草履蟲內部結構的實驗時,設計了如下的思考題:(1)纖毛:主要觀察纖毛是否等長?纖毛如何擺動?纖毛有什麼功能?(2)口溝:注意觀察口溝的位置。(3)食物泡:重點觀察食物泡的數量和運行情況,食物泡是如何形成的?食物泡大小是否一樣,為什麼?(4)伸縮泡和收集管:觀察它們的位置及交互漲縮情況,以及每個伸縮泡周圍有多少條收集管?另外,不能單為完成某個實驗而做實驗,應全面系統地分析實驗目的,操作要求,實驗步驟等。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避免出現學生無事可做的時間空擋,以提高教學質量。 2.4反復演練,做好示範操作。教師實驗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響實驗的效果。因此,每個實驗教學前,教師應按課本的實驗要求,認真做即便,使自己的實驗操作規范、熟練。在演練中還要研究和摸索學生可能發生的問題和實驗成敗的關鍵,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實驗中及時提醒學生,確保每個學生都成功。如:「觀察唾液澱粉酶對淀
粉的消化作用」實驗,教師雜實驗前應對學生強調澱粉糊和唾液混合後的「振盪」是關鍵,振盪不充分,經37℃水浴後滴碘,只要一振盪,試管底部的澱粉與碘結合,試管中仍出現藍色,從而導致實驗失敗。
3、加強實驗教學的課堂組織管理
多數初中生把觀察簡單地理解為「看」,對看到的現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實驗完畢後往往答不上產生現象的原因和實驗的結論,如果對他們缺乏必要的嚴格訓練,一堂課下來,教師會弄得疲憊不堪,學生在嬉戲中一無所獲。由於初一的前幾節實驗課是培養學生良好實驗習慣的關鍵時間,因此應下大力氣抓實驗紀律。規范實驗習慣;每個實驗完畢後,要總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和問題存在的原因;要培養好實驗助手或實驗小組長,讓他們在實驗中協助教師指導好本組的其他學生,使教師能集中精力輔導學生。實驗證明,讓學生參與實驗教學,比教師唱「獨角戲」要好得多。
4、正確指導是實驗教學成敗的關鍵
在實驗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和指導,指導得法與否,是實驗教學成敗的關鍵
4.1對一些技巧性較強的操作。不但要對學生精心指導,還要讓學生進行反復練習。如顯微鏡調焦,徒手切片,蓋蓋玻片不出現氣泡等操作,學生需反復操作,才能掌握其操作技巧。
4.2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並教育學生對實驗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要求學生做到先整體後局部,例如對一株植物的觀察,要先外到內,有表及里,如對植物莖橫切面的觀察,自下而上。對根尖結構的觀察,要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再次,教師教育學生要有實事求是的觀察態度,不要照搬,照套教材上的現象和結論,要親自觀察,不要輕易放棄那些異常的現象,要積極思考,找出原因。此外,要有意識,有目的地通過一些具體的觀察活動,從一點一滴做起,對學生進行長期培養,並在觀察過程中提出各種有啟發性的問題,加以具體的指導,使學生逐漸學會觀察的方法,養成觀察的習慣。
4.3指導學生認真分析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在實驗過程中,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大膽質疑。抓住現象的本質,找出與該現象相關聯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如在做「唾液澱粉酶對澱粉的消化作用」實驗時,某同學按照要求在甲乙兩試管內各注入2毫升漿糊,然後在甲試管內加2毫升清水,乙試管內加2毫升唾液,將兩試管振盪並放置10分鍾後分別滴入兩滴碘酒,觀察兩試管內的顏色變化,發現兩試管均變藍,沒有很大差別,通過分析發現是由於實驗缺少37℃溫水浴這一步。其次,教師在實驗中要經常啟發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植物在缺水、淹水和施肥過多時都會萎蔫,讓學生分析討論各是什麼原因。通過經常分析常見的生物現象,就可以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
4.4發現共性問題,應及時向全體學生作補充指導,發現學生的操作技能有錯誤或觀察判斷不正確,要及時啟發學生糾正。同時要指導學生認真記錄實驗現象和結果,完成實驗報告。
5、課後可以因地制宜地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興趣活動
例如,可以讓學生在父母的指導下製作酒釀。做觀察昆蟲如螞蟻的記錄。寫當地的動植物資源的調查報告。對當地的生態情況進行普查。給校園的植物掛標識牌。給家庭成員和學校同學測血型、量血壓。飼養家蠶。對當地的農業生產的農葯污染情況進行調查並提出改進方法。參觀並實踐果樹嫁接,扦插等常規農業技術等等。都是很好的課外興趣活動的項目。在這些活動中老師一定要跟蹤指導,對學生在興趣活動中出現的困難及時給予必要的幫助,每次活動後要善於引導學生寫出相應的活動記錄,對出現的各種現象進行必要的探究討論,這樣有利於將中學生物課程中的理論在實踐中得到應用,長期堅持後,可以逐漸形成有自己特點的校本課程系列。
B. 如何做好生物實驗教學的課堂管理
1、明確實驗教學目標
初中學生知覺的無意識性和情緒化仍比較明顯,注意力往往與個人興趣聯系在一起,容易被無關的內容所吸引。如有的學生在觀察自製洋蔥表皮細胞裝片時,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擺弄鏡頭和觀察游移不定的氣泡上,在觀察永久裝片時也主要欣賞染色標本的色彩。因此,讓學生知道實驗的目的和要求,是實驗教學中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思維才會有方向,操作才會認真。如解剖鯽魚實驗,是學生第一次使用解剖工具,只有當學生明確解剖實驗的目的,學生才會注意解剖技能的動作要點,認真觀察鯽魚的外部形態、體色、鱗片、側線、鰓與水中生活相適應的特點,認真觀察其內部結構,最終達到解剖鯽魚的實驗目的。
2、做好實驗教學的准備工作 實驗教學和一般的授課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節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實驗還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結果。因此課前的准備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生物實驗教學的准備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制定切實可行的《生物實驗教學計劃》,並將每個實驗所需的材料一一列入表內,季節性強的實驗要打好時間差。必要時對實驗內容進行調整:推遲或提前。 2.2 適時地科學地准備好實驗材料。解決生物實驗材料的途徑主要有三個:一是採取替代材料,如學習操作顯微鏡時,儀器室內沒有玻片,可以用薄而透明的玻璃片代替;做《觀察花的結構》實驗時,正值冬季,桃花無處可尋,上課時可用替代桃花的其他鮮花:如臘梅花、旱金蓮、百合花等。同樣可以達到實驗效果。只要我們處處留心,初中的生物實驗材料幾乎都可以在當地找到合適的替代材料;二是分工合作獲取材料,一些生物材料的培養需要較長時間,有些不易採集到,這些就需要教師之間分工合作,避免因個人的時間倉促或精力有限造成實驗材料准備不足;三是發動學生採集和培養。發動學生參與採集和培養不但能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獲得對生物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的感性認識 2.3 精心設計好實驗教學程序。教師在設計實驗教學程序時,應認真構思好學生觀察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和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現象、失敗的原因要盡可能考慮細致,盡可能多設置幾個「為什麼」,以激發學生思維。比如,在觀察草履蟲內部結構的實驗時,設計了如下的思考題:(1)纖毛:主要觀察纖毛是否等長?纖毛如何擺動?纖毛有什麼功能?(2)口溝:注意觀察口溝的位置。(3)食物泡:重點觀察食物泡的數量和運行情況,食物泡是如何形成的?食物泡大小是否一樣,為什麼?(4)伸縮泡和收集管:觀察它們的位置及交互漲縮情況,以及每個伸縮泡周圍有多少條收集管?另外,不能單為完成某個實驗而做實驗,應全面系統地分析實驗目的,操作要求,實驗步驟等。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避免出現學生無事可做的時間空擋,以提高教學質量。 2.4反復演練,做好示範操作。教師實驗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響實驗的效果。因此,每個實驗教學前,教師應按課本的實驗要求,認真做即便,使自己的實驗操作規范、熟練。在演練中還要研究和摸索學生可能發生的問題和實驗成敗的關鍵,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實驗中及時提醒學生,確保每個學生都成功。如:「觀察唾液澱粉酶對淀
C.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效果之我見
1、明確實驗內容,引導學習興趣。初中學生年齡較小,知覺的無意識性和情緒化比較明顯。實驗前,教師的作用要「導」,不能讓學生的實驗探索帶有隨意性和盲目性,要讓學生弄清實驗的內容、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實驗目的和每個實驗的全過程,對實驗和學習興趣進行引導,讓學生心中有數,進入實驗室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實驗操作。同時,對於難度較大的實驗,教師要事先進行實驗難點和要點的講解,以使學生掌握要領,使實驗達到預期目的。如製作臨時裝片,練習使用顯微鏡,對初中一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教師可事先在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時培養好骨幹,再由這些骨幹學生去輔導帶動其他同學做好實驗,在練習使用顯微鏡時,就要特別強調其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領。如順時針調節粗准焦螺旋時,使鏡筒緩慢下降,這時眼睛要看物鏡和玻片之間,要特別注意物鏡下降的位置,當物鏡靠近玻片時停止。這時再左眼從目鏡觀察,同時右眼也要睜開,逆時針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上升,直到對准焦點,看清物像為止。再轉動細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千萬不能違反操作規程。
2、精心准備實驗,完善實驗程序。實驗教學和一般的授課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節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實驗還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結果。因此課前的准備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生物實驗教學的准備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2.1 制定切實可行的生物實驗教學計劃。將每個實驗所需的材料和負責老師等項目一一列入表內,季節性強的實驗要計劃好時間差。必要時對實驗內容進行推遲或提前。2.2 適時科學地准備好實驗材料。解決生物實驗材料的途徑主要有三個:一是採取替代材料,如做「觀察花的結構」實驗時,正值冬季,桃花無處可尋,教師可在春天製成桃花浸制標本和乾花臘葉標本,上課時再用其他鮮花替代桃花:如臘梅花、旱金蓮、百合花等。並且與桃花浸制標本和臘葉標本一起對照觀察,同樣可以達到實驗效果。只要我們處處留心,初中的生物實驗材料幾乎都可以在當地找到合適的替代材料;二是分工合作獲取材料,一些生物材料的培養需要較長時間,有些不易採集到,這些就需要教研室與教師之間分工合作,避免因個人的時間倉促或精力有限造成實驗材料准備不足;三是發動學生採集和培養。讓學生參與實驗教學准備工作,比教師唱「獨角戲」要好得多。不但能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獲得對生物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的感性認識。
D. 生物安全實驗室的設立單位制定人員培訓計劃應包括哪些
實驗人員工作職責一、遵守學校作息制度,按時開放儀器室和實驗室。二、參與制訂實驗教學計劃,及時准備實驗,指導學生實驗。三、科學保管儀器設備,定期維護保養,保持儀器室實驗室清潔。四、根據教學需要,及時做好所需物品的請購、領取工作。五、登記教學儀器總分類賬和明細賬,及時做好新儀器驗收登記、破損儀器核銷工作。六、嚴格執行實驗室、儀器室各項規章制度。監督實驗教學計劃執行,及時向分管領導匯報。七、積極組織、開展實驗教學研究、自製教具,及時向有關人員介紹新增儀器設備。八、保管好實驗室資料檔案,及時准確地完成統計報表等各種表冊登記。九、切實做好實驗室的安全工作。十、離開實驗員崗位時,做好移交工作。實驗室、儀器室管理制度實驗教學是整個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是師生進行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專門場所。為有效管理實驗室,儀器室,更好地服務於教學,特製定以下管理制度。一、實驗室、儀器室由專人管理,實行管理人員負責制。人員更換須上報主管部門,並移交手續。管理人員有權對違反規章制度的人和事進行批評和提出處理意見。二、專用實驗室不得進行與實驗無關活動,儀器設備不得挪作他用。學校應及時補充,添置儀器設備,適應教學需要。三、實驗室應建立儀器總分類賬和明細賬,准確及時反映儀器增減結存情況。四、儀器設備應按學科分室保管,存放儀器在符合科學性原則前提下,做到取用方便、陳列美觀。針對不同儀器特點,採取防塵、防震、防壓、防磁、防曬等措施。五、經常維護、定期保養,做好防銹、防腐、防形變等工作。保持儀器良好狀態,減少損耗。六、儀器設備的領用、借用一律通過管理人員,並以下手續:本校教師領用,必須提前填寫《實驗通知單》,用畢及時歸還;外單位借用,須填寫借用登記表,並經主管領導批准,按時歸還。儀器收回時,管理人員應當面檢查儀器完好情況。七、儀器操作應嚴格遵守使用說明,損壞儀器要及時查明原因,區別情況分別予以報損或賠償。八、建立和健全儀器設備,實驗教學檔案制度。妥善保存好儀器說明書,使用登記冊、實驗情況記載表等有關資料。九、嚴格按有關安全規則開展實驗,做好安全用電,防火、防盜、防毒、防爆、防污染等安全防範工作。危險品必須專櫃存放、嚴格取用制度,確保人員和儀器設備安全。十、完成大綱規定的全部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實驗室要對全體師生開放,積極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充分發揮儀器設備使用效益。學生實驗守則一、實驗前必須預習課文有關內容,明確實驗目的要求、實驗步驟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二、進入實驗室,按指定位置就坐,保持室內良好秩序。三、實驗開始時,應先檢查實驗用品是否齊全,弄清本實驗所用儀器使用方法,所用試劑性質。四、實驗時,聽從教師和實驗員的指導、認真操作,仔細觀察,積極思考,實事求是地做好實驗記錄。五、注意安全,嚴格遵守安全守則,如發現意外事故,及時報告老師。六、愛護公共財物,小心使用儀器和實驗設備,注意節約試劑和水、電。七、培養良好實驗習慣,實驗用品要擺放整齊。各種廢物都應放到指定地方,不得隨便亂丟,實驗完畢應洗凈器皿,整理好實驗用品,擦凈桌面。八、根據實驗原始記錄,認真做好實驗報告,按時交老師審閱。九、實驗室內一切物品未經教師許可,不得帶出實驗室。十、實驗時如有儀器損壞,及時報告教師,填寫《儀器破損記錄單》。教學儀器領用、借還制度一、任課教師每學期初應填寫演示和分組實驗安排表,並交實驗室。二、任課教師應將所需要的實驗儀器材料葯品通知單(演示通知單提前三天填寫,分組實驗通知單提前一周填寫)實驗前交儀器管理人員,以便管理人員准備。三、管理人員接通知單准備好儀器葯品,應先實驗一次,確保其性能良好,並向教師介紹儀器葯品性能,使用方法,由教師再一次實驗,成功後簽字領走。四、任課教師歸還的儀器要根據「通知單」、「借還登記簿」逐一查對,並由管理人員復查,清查結果填寫在實驗記錄和實驗通知單上,若有損壞按規定處理。五、學生分組實驗後,由任課教師、學生代表對每組儀器逐一清查,並由管理人員復查,清查結果填寫在實驗記錄和實驗通知單上,若有丟失,按規定處理。六、所有儀器的借用不應超過規定時限,以保證儀器正常流通。教學儀器維修、保養制度一、教學儀器是國家財產,管理人員要根據各種儀器的特點定期對各類儀器進行保養,並做好防塵、防火、防潮、防銹、防霉、防凍、防爆、防光防毒防震等工作,要對有關儀器定期採取開機、通電、充電等措施,確保儀器性能完好,並做好記錄。二、管理人員要在教師借領儀器前,對儀器進行一次檢修,保證儀器性能完好,教師歸還儀器後,再進行一次檢修,把維修好的儀器放回原處,並認真填寫維修記錄。三、對精密貴重儀器要妥善保管,若管理者不精通其性能,不能擅自拆修,對自己不能維修的儀器可送專業部門維修。四、學生分組實驗時,管理人員要根據具體認真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儀器,隨堂及時維修有故障情況儀器,確保實驗順利進行。實驗完成後對每組儀器進行檢修。實驗室安全操作守則一、實驗前熟悉每個具體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項。二、用完酒精燈後應立即熄滅,點燃的火柴用後應立即熄滅,不得亂扔。三、使用電器時謹防觸電,不用濕的手、物接觸電源.實驗後應立即把連接電源的插銷拔下。四、絕對不允許把各種化學葯品任意混合,以免發生意外事故。五、不要俯向容器去嗅放出的氣味,應保持一定距離,慢慢地用手把離開容器的氣流扇向自己。六、稀釋濃酸(特別是硫酸)時,應將酸注入水內並不斷攪拌,切無將水注入酸內,以免濺出或爆炸。七、傾注葯劑或加熱液體時,不要俯視容器,以防濺出.試管加熱時,切記不要將管口向著自己或他人。八、嚴禁在實驗室內飲食或把食具帶進實驗室.實驗後必須仔細把手洗凈。九、離開實驗室之前,應檢查水、電、門窗是否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