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徵文
1. 歷史選擇徵文
鳥兒選擇了天空,因為它有一雙能夠凌空飛翔的翅膀;魚兒選擇了海洋,因為它有一條能夠游水的尾巴;駿馬選擇了馳聘千里,因為它有矯健的身姿;歷史選擇了中國,因為它的民族有團結的力量。
一個曾被稱為「東亞病夫」的國家,一個曾被列強侵略的國家,一個曾飽經風霜的國家,但它並不懦弱,它選擇了「千錘萬鑿出深山」,選擇了「千磨萬韌還堅勁」,正是這種精神,讓歷史選擇了它——東方一隻永恆的雄雞。 人民的勞動,自然的結晶。氣勢浩然,被稱為歷史長龍的萬里長城;古樸雄風,精緻優美如畫的蘇州園林;銀裝素裹,雲氣繚繞的巍峨泰山。它們讓我知道,它們能成為世界歷史文化的遺產,卻絕不僅僅是因為我所能看到的美景,更多的卻應該是歲月流逝後,歷史在那裡留下的頗有獨特韻味的沉澱,因為我知道是歷史選擇了中國。
中國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蘊。汩羅江上的一圈漣漪,讓我不得不想到屈原,一個憤世嫉俗,報國無門的臣子,用孤憤的詩行代替了富貴,用楚辭《離騷》洗去了歷史的鉛華,一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豪情壯語成為後人追求理想的動力,錚錚鐵骨的他被後人所景仰。夜深人靜,長明燈旁,一個虛弱的身影正記錄著歷史的滄桑,他,司馬遷,飽含心酸用自己的丹青妙筆著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學臣著——《史記》,史學的天空因為有了你這顆星而更加煜煜閃光,文學的園地也因為有你這顆星而更加燦爛輝煌,我想這些是偉大人物積累而成的文化。正是這些在漫漫歲月里歷史堆疊而成的刻痕,才令中國擁有了如此深遠的文化。
其實,不是每道風景都是珍貴的文化,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著悠久的文化,一種有著生命力的文化,是歷史粹取的結晶,是人民無窮的智慧和頑強的精神的結晶,無窮的力量感動著歷史,讓歷史的選擇成為悠久。 漫長的文化歷史中,太多太多的奇跡被中國所創造,甚至成為絕響,但也有太多本不該被散化的而被散化為煙塵,我們文明的精髓,我們人民的勞動成果,卻被英法聯軍一把火毀去,我們的「萬園之園」就這樣隨風而去,它是被歷史所淘汰了嗎?中國文明猶如一座大山,能在四季中更新自己,在風雨中永葆生機。滄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陽光下無言的石柱,而中國,這座沉穩的大山,卻又一次給世界帶來了噴涌而出的生機與綠意。
歷史選擇了中國,人類並不驚訝,因為今日的中國仍是那座山,一座永遠推不倒的大山,每一粒泥土的沉澱都是千年傳統的精華,林間的長嘯仍是當初的瀟灑,山林間生命代代更迭,真正不變的,是生機,是百折不回呈現出綠色的能力。千載興衰風雨,你,靜靜地佇立於萬千蒼生之上,仰天長望,你如此浩瀚。歷史選擇了你,我的中國,永遠的中國。
2. 我要一篇關於身邊的歷史徵文
走進身邊的歷史
感受古老文明 領略燦爛文化,今天將繼續帶您游覽新落成的亳州市博物館,看看還有什麼新的發現。
昨天我們了解了亳州久遠的歷史,其實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亳州的文化是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國根柢全在道教,中國道教源自亳州,這說的就是我們的家鄉道源聖地——亳州。
從古時候開始,人們就在思考著人與天地自然的關系,終於有人把這種思考變成了思想,這就是一代聖哲——老子。
亳州博物館講解員 李曉燕: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號聃,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就是我們今天的亳州渦陽人,他曾任周守藏史之史,就是負責管理周朝的圖書典籍,使他得以接觸了大量的圖書,學問非常的淵博,周王室衰微以後,老子辭官歸里,返回家鄉,研修學問,晚年西出函谷關,遇到關令尹喜,請求老子出書,於是老子就留下了《五千言真經》、《道德經》又名《老子》。
老子說「上善若水」,說的就是做人要像水一樣,滋潤萬物,但是卻不能與萬物爭高下,這種品格最接近道。我們現在看這個展廳,它似乎沒有什麼變化,但是下一秒鍾就會有一個奇跡給您看,看到沒有,現在這個世界好像是一個水的世界一樣,而我又被水緊緊環繞著,耳邊還有流水的聲音在縈繞,還有更好玩的呢,你看用腳這么輕輕一點,地面上的水紋會泛起一圈圈的漣漪。
亳州博物館講解員:我們現在來到的是一個水的世界,這個是我們利用高科技做的一個整個展廳內全部就像水的世界,遊客來到這好像置身於水的世界中,那麼我們這么做的寓意就是要吻合老子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的思想。你可以感受一下,隨著你腳步的走動,水會有波動。遊客可以體驗一下,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看,隨著水波的散去,中間一個強烈的光束突顯出老子的畫像。
從商湯、老子、楚靈王一路走來,亳州這塊寶地終於在三國時期孕育了一代名垂千古的帝王——魏武帝曹操。我身後的這個展廳就是曹操留給我們亳州的眾多珍貴的文化遺存。
亳州博物館講解員:這里是我們模擬的曹騰墓的模型,曹騰墓就是曹操爺爺的墓,他的墓是所以的曹操家族中可以說結構最好的,全部是石條砌築的,石門、甬道以及門額全部有精美的石刻人物,這個裡面展藏的是我館收藏的重要文物,銀縷玉衣,由2400多塊大小不同的玉片,用銀絲編制而成,這個銀縷玉衣是用來保存墓主人屍身的,古人認為這樣可以使屍身不化,根據墓主人身份的高低分為金縷、銀縷和銅縷三種不同的規制,這個是銀縷玉衣,可見墓主人身份是相當高的了。
我們現在看到這個玉豬又叫玉握,它是握在死者手中的,因為豬是財富的象徵,象徵著死者要掌握著財富而去,不能空手而去。
現場報道:這里還有古地道呢,我們到裡面看一看,怎麼人不動,地道在動。這個地道就是用高科技手段仿造地下運兵道建造的,在地道下方有一個紅框和一個黃框,紅框是固定不動的,黃框照著我的臉,當黃框大於紅框的時候就是前進,黃框小於紅框的時候就是後退,我的臉往左邊,地道就往左邊看,往右就是往右邊看。這個古地道真的挺好玩的,如果遊客到亳州博物館游覽的話,一定要到這個模擬的古地道來體驗一下,真的挺有意思的。
從這些價值連城的文物古跡里,從燦爛輝煌的三國帝王文化里,我們都能看出一代英雄曹操的偉岸形象。且不說他在政治和軍事方面的才略,就他對於文學方面的貢獻,可以說是他使建安時期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學繁榮時期。
亳州博物館講解員:曹操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還是一個了不起的文學家、詩人,這就是三曹塑像,曹操、曹丕、曹植,他們父子三人不僅提倡文學創作,還身體力行的創作了很多反映時代風貌的作品,開創了建安文學時代。在他們的對面就是建安七子,是孔融、陳琳、徐幹、劉楨、王粲、阮瑀、應瑒,他們七個人大體代表了除三曹父子之外的建安時期的主要文學力量,他們也是詩、文、賦各有所善,對後世的文學創作也有著比較深遠的影響。
我們剛剛看到的這個展廳有個十分貼切的名字,叫漢魏風骨,這個展廳也是整個博物館最大,內容最豐富,看點最多的一個展廳。穿越千年,跟隨歷史的腳步,明天我將繼續帶你游覽。
3. 歷史的選擇徵文800字
翻過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自有文字記載以來我國先後經歷了商、夏、周、秦、漢及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變更,直至近代軍閥混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趕走了帝國主義侵略,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新政權。縱觀以上歷史,每一次朝代更迭都離不開一個事實和規律: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因為中國共產黨代表了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把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肩負著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偉大歷史使命。為了實現這一使命和目標,幾代共產黨人浴血奮戰、自力更生,建立了一個獨立、富強的社會主義新政權。有李大釗、瞿秋白、夏明翰等共產主義先驅者,也有楊靖宇、馬本齋、董存瑞、劉胡蘭這樣的英雄,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和平生活,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也是歷史的選擇。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打敗了帝國主義的軍事侵略和經濟封鎖,消滅了壓迫和剝削,創立了按勞分配的分配體制,發展了現代化的工業、農業和軍事,使古老的中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隨著我國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高速發展,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為新時期我國發展的必由之路。穩步發展經濟,和平崛起,這更是歷史的選擇。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的經濟取得了迅猛發展。以鄧小平為代表的新一代領導人,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思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帶領中國走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嶄新道路。
中國鼓舞世界,世界期待中國的發展,這就是歷史的選擇。
4. 身邊的歷史徵文
周公廟
周末和朋友相約去周公廟,說真的,去以前我甚至不知道周公廟是紀念誰?只知道西岐是周室的發樣地,所謂「鳳鳴岐山」當是天降祥瑞以興周室,別的就一無所知。
其實周公的時代,當是中國歷史開始了從傳說到文字記載的過程,關於周的故事歷史也是片言只語,偶爾在西部出土的一些青銅器上可見斑斑點點的記述,中國歷史直到春秋和戰國時代才開始有正式的記載,比如《春秋》、《左氏春秋》、《史記》等。
周公廟位於岐山縣城西北的鳳凰山南麓,唐時為紀念西周著名政治家、周公姬旦而建,後經歷代的修繕擴建,形成以周公、召公、太公殿為主體,姜塬、後稷殿為輔的古建築群。
周公廟門楣不大,兩顆古柏鬱郁蒼蒼透著遠古的氣息,周公的時代是仁治的時代,是遠古的共產主義時代,進入廟門,林蔭道上顯得森森穆穆,自有一番古樸上善之感。
廟內有唐玄宗時欽賜的「潤德泉」,及一塊保存較完整的唐碑,記錄著遙遠的過去;廟內還有還有唐代所雕漢白玉玄武雕像一尊,其像披發無冠、赤足戎裝、手中掌劍、腳踏龜蛇,勝傳摸像可治百病,所以全身油光滑亮,千人觸摸,萬人膜拜,遠古的氣息溢於指尖。拾階而上,兩邊就是北方熟悉的山樑、草木在春風中爭相展示,只是好多新開發的景點煙沒了絲絲遠古的氣息。
回來時走錯了路沒上高速,環秦嶺北麓的一級公路上好多遠古的名字不時閃現在眼簾,五丈原、葫蘆峪、斜谷峪,使人很容易聯想到那些「六齣祁山」「暗渡陳倉」的故事。
5. 新中國歷史徵文1000字
我的祖國, 地大物博, 風光秀美孕育了瑰麗的傳統文化, 大漠收殘陽, 明月醉荷花, 廣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還在熠熠閃爍。 我的祖國, 人民勤勞, 五十六個民族相濡以沫, 東方神韻的精彩, 人文風貌的風流, 千古流傳著多少美麗動人的傳說。 這就是我的祖國,我深深愛戀的祖國。 我愛她源遠流長燦爛的歷史, 我愛她發展迅速的航天事業, 我她風光旖旎壯麗的河山 .
曾經,中國輝煌到令世界瞠目。 曾經,中國衰落到令世界蔑視。 經過歲月的洗禮,她不再自大,不再自卑,面對外界的種種指責與譏謗,她沒有憤怒,而是微微一笑,那不是懦弱,是一種大度,一種歷經滄桑的淡然。 公元前3000年,中國出世了,帶著一份謙遜,一份勇敢與執著,從此踏上了她未知的征程。 公元前2070年,近千年的開拓與創造,她在慢慢成長,數以萬計的子孫在母親河的滋潤下,團結一心,建立了第一個王朝--夏。 公元前476年,刀戟劍弩,硝煙彌漫。她的子孫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明爭暗鬥,七雄爭霸,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流離失所。看到這些,她真的很傷心,卻無能為力,這是歷史的必然,是她必須所承受與面對的坎坷。在公元前221年嬴政統一中國史稱秦始皇開始,逐漸成為一個富饒、美麗的國度;張騫出使西域,創建絲綢之路;唐太宗李淵建立了大唐;明太祖朱元璋以一個農民的身份創建了明朝. 中國每個方面都在逐步的昌盛,成為當時世界上發達國家之一。然而,好景不長,從乾隆皇帝後,一個個腐敗無能的皇帝依次出現,從嘉慶皇帝到溥儀皇帝;從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從中日黃海大戰……都體現了後清的腐敗。作為一個中國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固然令人不堪回首、深惡痛絕;但更令人欣慰的是在孫中山大總統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一舉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又在以毛主席、周總理的領導下,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一個嶄新的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已達到了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
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成功舉辦,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中國運動員以出色的競技能力和頑強的拼搏精神奪得金牌總數第一,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開、閉幕式表演、賽事組織工作、志願者服務、場館設施和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給世界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更收獲了一筆豐厚的物質精神財富。北京奧運會,使世界進一步了解中國,中國進一步走向世界。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成功舉辦,標志著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世界的東方,中國人民正滿懷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燦爛的未來。
中國是一個美麗景色聚集的盛地。西湖,人們常把它說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黃山,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並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於世。九寨溝,以原始的生態環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和雪山、森林、湖泊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風光,顯現「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譽為「童話世界九寨溝的高峰」、彩林、翠海、疊瀑和藏情被稱為「五絕」。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大足石刻。大足石刻 規模宏大,刻藝精湛,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在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國內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是天才的藝術,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是一座開發潛力巨大的旅遊金礦。我們為中國有著這樣的美麗景色而感到驕傲!
今年,在新中國的發展史上很不尋常。面對嚴峻挑戰和困難,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穩步向前推進,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頑強拼搏,共克時艱,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就。今年以來,我國相繼發生雨雪冰凍災害、四川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特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全國人民展開了氣壯山河、感天動地的斗爭,形成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這種精神彌足珍貴,激勵著災區人民堅定信心勇氣,重建美好家園;鼓舞著全國人民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中國前進的道路是坎坷的,但正是因為這磨難,讓她羽翼逐漸豐滿,我堅信未來的某一天,中國定能展翅去翱翔!
6. 歷史 徵文
中國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以士兵失蹤為借口,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從此,中國人民走上了艱難的抗戰征程;中國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一個又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使中國從一個泱泱大國變成了一隻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讓這座世界上最輝煌壯麗的建築頃刻間變成一片焦土和瓦礫。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輩拋頭顱,撒熱血,以鋼鐵般的意志和無所畏懼的氣概,以頑強不屈的精神和眾志成城的力量戰勝了帝國主義。
滄海桑田,風雨坎坷,偉大的祖國歷盡磨難。我們肩負著跨世紀的歷史使命,我們不甘心落後於前人,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先行者留給我們不怕困難,開括前進的大無畏精神。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與未來,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祖國的領土不能丟,不能被分裂侵佔。
歷史的書面仍在不倦地翻動,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呼籲在古老版圖上回盪不息,那雄渾的聲音使每顆灼熱的心為之震撼。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揚起理想的風帆!用我們的青春和熱血譜寫出前不負於古人,後無愧於千秋萬代的歷史新篇章!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就有拚命硬乾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一切探索救國救民的先輩們是中國的脊樑,偉大的抗戰英雄是中國的脊樑,而我們,必將成為新世紀復興中華民族的脊樑,就是因為有這么多的脊樑,中國才會有振興的一日!
(2)
親愛的同學,敬愛的老師,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曾經有一段屈辱的歷史。外國侵略者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霸道、肆意妄為,犯下了不可磨滅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殺,拖著沉重的步伐經過了70年。我們又怎能忘卻,70年前的那一天,可惡的日本人,在中國燒殺搶掠。三十五萬無辜的南京老百姓們,在短短一周內,成為了瘋狂的刺刀下的犧牲品,他們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任憑侵略者在他們身上殘暴地發泄著。圓明園,一個當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就這樣被英法聯軍洗劫一空,又被一把大火燒毀,付之一炬。那其中凝聚著我們中華兒女多少的心血與智慧啊。那些猙獰的表情,猖狂的笑容,無一不揭示著他們那沒有人性的軀殼!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被迫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8年浴血奮戰,洗涮了一百年來被挨打的恥辱,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挽回了我們中華兒女的民族尊嚴,中華民族由一個背負著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重壓,被稱為「東亞病夫」的民族,成為傲然屹立於世界東方,令世人矚目的民族。亂翻的烏雲掃清了,祖國迎來了一個黎明。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望著每天與朝霞一道升起的五星紅旗,誰又能忘記在70年前,為了打倒日本法西斯,中國所做出的巨大民族犧牲呢?為了祖國領土完事,為了民族的尊嚴,戰士們前仆後繼,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用鮮血換來了今天的和平,我們怎能可以忘記呢?
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會中,但我們不能忘記以前落後就要挨打的局面,忘記了國恥。古人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青少年只有將國恥銘記在心中,以此為動力,奮發圖強,學習更加精益求精,不怕吃苦,肯下苦功夫,報著「為中華之掘起而讀書」的信念,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能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中國人的苦難與抗爭,求索與奮進,創業與搏擊,無不可歌可泣,激勵今人,昭告後世,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對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與弘揚,對先輩業績的追思與興大,必將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流入強大的動力。
我們是21世紀的接班人,我們會經受一次又一次的鍛煉,邁開沉著而堅定的步伐,向光輝的未來繼續前進。最後,讓我們高呼「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7. 歷史徵文
那你就選唐的科舉制,三省六部制,或者國家統一等等話題
8. 歷史徵文怎麼寫
我寫過:
《歷史的選擇》是一本告訴我們為中國共產黨成立而犧牲的戰士,還有一些些古老的歷史。每當我看到犧牲的戰士們時,我就淚流滿面。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現在,已經走過90年的光輝歷程。90年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寫下了彪炳千古的光輝詩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走上了改革還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途,開創了宏圖偉業;是中國共產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讓黃土地不斷創造奇跡,讓世界驚嘆中華巨變……我們凝望黨旗,在心中築起一道新的長城。那就是,樹立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跟著偉大的黨,信心滿懷地迎接燦爛的明天。
翻開中國的歷史,回到到八十五年前,中國共產黨開始編織鮮艷的黨旗——這是一面代表中國人民紅火歲月的旗幟,這是一面代表真理與光明的旗幟,這更是一面滲透著無數黨員為追求真理和民族希望灑下獻血的旗幟。
有多少紅軍,從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也沒有向組織要求過什麼。總以自己真誠的心履行為黨奉獻了一生的承諾,以自己無私奉獻的精神,將自己的命運同黨偉大的理想綁在了一起,為革命實業奉獻青春甚至生命而無怨無悔。他們是黨員的一份子,是為民族解放而浴血奮戰眾多優秀中華兒女的一份子。回顧八十五年的滄桑與光輝,多少中國人和革命戰士在這面鮮艷的黨旗下,歷盡艱辛,改造著我們偉大祖國的歲月山河。
歷史的煙塵掩蓋不住歲月的風雨,當年的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力。無數的革命先輩將我們新一代的種子撒向了人間,綻開了一片絢麗的色彩。還記得在那個血色彌漫的歲月里,他們在風雨中生存。此時,是中國共產黨以傲然之氣擔當天下之大義。在血與火的考驗下,在烽火連天的戰場上,前赴後繼、英勇戰斗。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的封建中國,走向一個人民當家的新中國。是黨領導人民在苦難中撐起一片藍天,使我們民族的希望重現在世界的東方,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巍然屹立。
翻開新中國的史冊,一步波瀾壯闊的畫卷躍然紙上。黨一直帶領人們在振興中華的道路上堅持不懈。類似的馬克思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代表我們國家的重要思想,像綻放於灰色天空下的明星,引導著我們。在黨的帶領下,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祖國從一窮二白,人民幾乎吃不飽穿不暖,直到改革開放,全國實現小康進步有力的向更好的生活邁進。在這其中出現在多少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又出現了多少一心為民的人民公僕。他們像蠟燭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為黨和人民奉獻自己的的一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體現了黨的光輝,感動著我們的內心,點燃了我們心中對黨和祖國的熱愛。
戰爭年代如此,和平建設年代也如此。今天和歷史同樣都告訴我們:「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回味歷史,心潮隨我們的黨走向更好的明天。是歷史的選擇讓我們新一代展現更美好的未來。是歷史的選擇讓我們明白了新中國的光輝,所以我們要從我做起,好好學習,以便以後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
9. 中國5000年歷史 新中國60年 徵文
五千年漫漫征程,一路風雨一路行。中華民族曾有過向世界開放,國力強盛的漢唐輝煌,也有過閉關鎖國,落後挨打的近代恥辱。前進的道路充滿艱辛,但艱辛蘊寓著希望。如今走向世界的中國,腳步邁得更加堅定、更加鏗鏹、、更加豪邁。民族復興,指日可待;中華騰飛,勢不可擋。
回眸歷史,「路漫漫其修遠兮」……張騫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經,鑒真東渡傳教,鄭和七下西洋。我們的祖先曾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認識中國,大開放迎來大發展,四大發明曾一度是我們的自豪。但是到了近代,中國的封建統治者妄自尊大、閉關鎖國、思想僵化。中國脫離了世界,世界甩落了中國。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俄戰爭,《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太多太多的苦難,太多太多的枷鎖,東方巨人,你怎麼了?東方巨人,你為什麼不怒吼?//「仰天長嘯待時日,巨龍騰飛平地起。」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屈辱的歷史一去不復返,輝煌的前景向我們走來。「抗美援朝報國仇,萬隆會議結朋友。大慶石油奏凱歌,兩彈一星顯身手。」自力更生,內強國力;五項原則,外接友鄰。新中國以不屈的自尊,獨立自主,攻破堅冰。以嶄新的姿態,和平共處,走向世界。鮮艷的五星紅旗終於在聯合國庄嚴升起。
展望未來,中華民族「上下而求索」……道路是曲折的,但曲折只會讓中國人民更加理智。十年內亂後,黨帶領中國人民改革開放,在總設計師鄧小平的領導下,「改革東風送殘冬,對外開放春意濃。」經濟特區、沿海明珠;863計劃、一國兩制;留學熱潮、冰雪長城。這一切無不在昭示著:中國的無限發展生機和活力。「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堅持對外開放,與時俱進譜新篇:浦東崛起,港澳回歸;北京申奧成功,「神舟」號遨遊太空;上海舉行APEC會議,中國經濟順利入世。這一切無不在昭示著:中國巨龍的飛速發展和不斷強大。
歷史給我們以啟迪:一個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須自尊自立,自信自強;未來給我們以召喚:一個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須胸懷寬廣,博採眾長,才能以昂然身姿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明天我們就是祖國的棟梁。祖國永駐我心,我心屬於中國
10. 歷史的徵文
中國歷史上的軍事將領千千萬,稱得上是戰神的只有兩個:一為白起,二為霍去病。
白起,陝西眉縣人,秦人鐵血兵團的傑出代表。他出身行伍,卻非一介魯莽武夫,司馬遷在《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的開篇稱贊他「善用兵」,而後面的王翦只得到「好用兵」的評價。在隨後的篇章中,司馬遷用非常精煉的語句,簡單陳述出一些實事,就讓後人對白起的「善」佩服得無話可說。自昭王十三年,白起被任命為左庶長起,到昭王四十六年的三十四年間,其指揮的大規模戰役共十一起,無一敗績。他不僅使秦國的疆域擴展到汾河平原,甚至攻陷了楚國的國都郢城,使秦國的疆土第一次涵蓋了江漢平原的富庶地區。可以想像,在那個時代,和秦國接壤的韓趙楚三國的君王、將領,乃至兵士們最害怕聽到的就是「白起」這個名字。那是一個和攻城拔寨,斬首活埋相連的名字。然而,最終成就白起在歷史上的威名的還是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
長平,古代戰爭史上最為悲慘的一頁,他和無數符號交織在一起:廉頗、趙括、紙上談兵、坑殺、活埋、四十萬……正是因為白起,這些符號才深深地打上了悲劇的烙印。長平一役,白起以無人可比的魄力,全殲數十萬趙軍。這個數目,在後來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中,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將領達到過。在這場曠古卓絕的戰役中,白起的很多做法明顯違背了軍事常理。《孫子·謀攻》說:「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秦軍絕對沒有十倍於趙軍的兵力,卻敢於對趙軍實施包圍戰術;《孫子·軍爭》說:「圍師遺闕」,秦軍卻嚴密包圍趙軍不留後路;《孫子·九地》又說:「兵之情主速」,秦軍在圍定趙軍後,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卻遲遲不肯發動進攻。這些看似違背兵法原則的行為,正體現了白起卓絕的軍事指揮能力和戰場判斷能力。果真,勝負的天平越來越傾向於秦軍,在拚死一搏的趙括被殺後,四十萬趙軍悉數向秦軍投降。
我不想再評價白起坑殺四十萬人的行為是否過分得「酷暴」(何宴在註解《史記》時對白起的評價)。那是一個完全靠肉搏才可以生存的鐵血時代,那個時代沒有「人權」可講,任何對敵人的寬容都是對自己的殘酷。長平之戰的慘敗,不僅使趙國的人心大受震動,也使其他諸侯國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秦國無法比擬的軍事威力。雖然短短四年後,戰神不幸受到離間而被秦王賜死,但這個戰國期間最偉大的軍事天才終以震古爍今之姿吹響了秦一統天下的號角。
以統一為世代君王己任的秦國誕生了白起,在另一個窮兵黷武的漢武帝時代誕生了戰神霍去病。武帝時期的名將很多,譬如飛將軍李廣,大將軍衛青。然而,一個叫做霍去病的少年的橫空出世讓這些老人的光芒都黯淡了下來。那是一個敢於率領800驃騎勇士甩開大軍,直擊敵人腹部,斬首二千零二十八人的18歲少年;那是一個在草原上橫行無忌,出隴西、過焉支、越祁連、絕大漠,驅馳匈奴千餘里,令其聞風喪膽的驃騎將軍;那是一個可以在狼居胥祭天,姑衍山祭地,一役收復大漠以南所有土地的20多歲的天才統帥。李白曾這樣無限敬仰的追思他,「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關,虎劍如沙射金甲」。這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少年豪傑的形象,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戰神的形象。有人用巴頓將軍比他。巴頓也號稱戰神,但是他的傳奇在兩千年前的那個少年面前顯得蒼白無力。當巴頓還在西點軍校里接受軍事化訓練的年紀,霍去病已經六擊匈奴次次凱旋。巴頓快速機動的戰爭理念依靠的是機械化裝備,而霍去病常常連給養都不帶,率領著一批和他一樣的「亡命之徒」,完全依靠戰馬和人的鬥志的支撐,犁廷掃穴般馳騁往來於匈奴腹地。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個不長於二十四歲的少年的卓絕成就。他是為討伐匈奴而從天庭降落到凡間的神。當匈奴徹底被趕出漠南後,他便因病去世了。因為他的早凋,漢武帝無比傷逝。他把他葬在自己的茂陵旁邊,他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披著黑色的鎧甲,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為他送葬。因為他的早凋,戰神的形象永遠被定格在汗血馬上那個峭拔的24歲的男兒:他不法前人,一切從實際戰場的情況出發;他處亂不驚,孤身入敵,果斷斬殺匈奴逃兵,受降40000人;他把武帝賞賜的美酒倒於山泉之中,從此成就「酒泉」的美名……這些都是年輕人才有的激烈和浪漫。
秦漢以後,尚武精神衰落,儒家思想盛行,武夫往往是被人輕視的對象,只有寒窗苦讀,成為文人才能得到世人的尊敬。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就算出得了貪戀武功的帝王,出得了精忠報國的臣子,出得了智勇雙全的大將,卻再也出不了唯武至尚的戰神。這不得不說是堂堂中華的一種遺憾和悲哀。兩千多年過去了,長平古地白骨猶存,茂林前「馬踏匈奴」的雕塑依然栩栩如生,而少年將軍那振聾發聵的八個字還有多少人記得呢?
「匈奴未滅,無以家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