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竇漪房
⑴ 歷史上真正的竇漪房,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1.被呂後送到代國,命運開始好轉。
竇漪房,趙國清河觀津人,出身在一個平凡的家庭,進宮後,主要服侍呂後。漢高祖駕崩後,太後呂雉實際執掌政權,竇漪房以「家人子」的身份,被呂後與其他四位佳麗當做眼線分封給其他諸侯王。竇漪房想分到自己的故國,向管事太監提出了申請,可能是因為沒有送禮打點,結果竇漪房與其它四位宮女被分封到了最偏僻貧窮的代國。
代王是劉恆,這是個賢明的君王,劉恆知道呂後送美女的意圖,所以便暗中關注著這幾位佳麗的品行。他發現竇漪房性老實低調,對人謙和。因此,長得還算順眼,所以,竇漪房得到了劉恆的寵愛。
5.喜歡黃老的治世思想,不喜歡儒學。
其實,竇漪房沒有多少文化,但卻非常喜歡黃老之術。她曾經發話,無論官員還是宮人,要人手一本《老子》。
有個叫轅固的儒生不解,他叫嚷《老子》太淺顯 !竇太後發了脾氣,讓這個書獃子和野豬搏鬥,這是要這個文弱書生的命啊!好在漢景帝給了他一把劍,這才刺死了野豬,保住了小命。因而,不要認為,竇漪房就是善男信女,她的心機可深啊。
6.武帝時期,她依然對政治有濃厚興趣。
御史大夫趙倌不滿竇太後的所作所為,向武帝建議限制這個老太婆的權力。竇太後知道後,下令逮捕所有參與建議限制她權力的人,逼他們自盡了。如果是賢妻良母,會有這樣的的作派嗎?
公元前135年,風光了大半輩子的竇漪房鶴西去。
竇漪房出身名家,有賢良淑德的一面。到了代國後,能與劉恆甘苦與共。漢文帝劉恆即位後,被立為皇後。她育有一女二男:館陶長公主劉嫖,長子漢景帝劉啟、少子梁孝王劉武。漢景帝即位後,尊為皇太後。建元元年,漢武帝即位後,又尊其為太皇太後。作為女人,她享受到了生榮死哀。
⑵ 歷史上的竇漪房是什麼樣結局
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丁亥,竇太後崩。與漢文帝合葬霸陵。遺詔將自己東宮所有回的金錢財富答都賜予自己唯一還在人世的女兒,大長公主劉嫖。
竇太後是中華帝國最後一位擁附「黃老思想」的統治者,在她的影響下,西漢政權能繼續由劉邦時期定下的「以民生息」「無為而治」的精神。把漢王朝推上了強盛的高峰。自她之後,沒有一為中華帝國的統治者能像她一樣真正的以「黃老思想」來「無為而治」。
(2)歷史上的竇漪房擴展閱讀
孝文竇皇後(?—前135年),清河郡觀津縣(今河北省武邑縣)人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皇甫謐言,雲竇後名猗房。
漢惠帝時竇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宮伺候呂太後,後被賜予代王劉恆。劉恆即位後竇姬被立為皇後。景帝即位後尊其為皇太後。建元元年,漢武帝即位,尊其為太皇太後。
⑶ 歷史上的竇漪房是怎樣的呢
竇漪房,漢文帝時期的皇後;漢景帝時期的皇太後;漢武帝時期的太皇太後。
竇太後是個被上帝眷顧的幸運兒,她的一生太幸運了,從平民到皇後又到皇太後,再到太皇太後,中間幾乎沒有多少波折。
唯一美中不足的大約就是眼疾了(失明時間不詳)。

太皇太後黃老無為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去世,劉徹繼位,是為漢武帝,竇太後成為太皇太後。竇太後因為自己的特殊經歷,非常喜歡黃老學說,主張無為而治,這在漢初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有利於國家的發展,可以說「文景之治」的出現有竇太後在背後的推動作用。
在竇太後的要求下,漢景帝和諸竇子弟都要讀皇帝、老子的書,轅固生因為質疑《老子》,竇太後將其投入獸圈刺殺野豬,如果不是漢景帝出手相助,轅固生就死了,雖然轅固生被救了出來竇太後沒說什麼,但立威的效果已經有了,儒學一派的人都得不到重用。
漢武帝繼位後,試圖推行新政,尊崇儒學,結果遭到了竇太後的壓制,新政全部廢除。
公元前135年,竇太後去世,與漢景帝合葬霸陵。
竇太後的一生其實是很順遂的,立三朝而不倒,固然有幸運的成分,但是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幸運,這其中必然還有個人的作為。
⑷ 竇漪房的一生歷史 歷史上的竇漪房是什麼樣結局
竇太後(?-前135年)名漪,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皇甫謐言,雲竇後名猗房。《史記》和《漢書》則均未提及她的名字。竇太後是中華帝國最後一位擁附「黃老思想」的統治者,在她的影響下,西漢政權能繼續由劉邦時期定下的「以民生息」、「無為而治」的精神。把漢王朝推上了強盛的高峰。此外,中國歷史上,有數位竇姓女子被封為皇後,漢章帝的皇後竇氏,漢桓帝的皇後竇妙,唐高祖的元配,唐睿宗皇後竇德妃。
基本信息
中文名:竇漪
別名:竇皇後、竇太後、竇猗房
籍貫: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
性別:女
國籍:中國
去世年月:公元前135年
職業:太後
別稱:竇皇後、竇太後、竇猗房
所處時代:西漢
民族族群:漢人
出生地:清河郡觀津縣
去世時間:前135年
相關推薦
李夫人
漢武帝寵妃
慎夫人
衛子夫
孝武思皇後
薄姬
太皇太後
陳阿嬌
漢武帝第一位皇後
劉盈
王娡
劉章
西漢城陽王
薄皇後
太子妃 皇後
劉濞
劉榮
西漢臨江王
館陶公主
漢文帝之女
呂雉
漢高祖劉邦的皇後
薄巧慧
唐太宗
雲歌
《雲中歌》女主角
劉武
西漢梁孝王
漢景帝
周亞夫
西漢時期軍事家 丞相
漢文帝劉恆
西漢第五位皇帝
慎夫人 衛子夫 竇漪房相貌復原圖 王娡
人物生平
呂後時期
以賜代王
正在載入竇皇後
孝文竇皇後,名不詳(《史記索隱》雲名猗房)。約漢高祖初年出生於清河郡觀津縣。其父早年經歷秦朝動亂,隱居於觀津不問世事,過著清貧垂釣的生活,後來卻不幸墜河而死。竇皇後有兄弟二人,兄名竇長君(《史記索隱》雲名建,字長君),弟名竇廣國,字少君。
漢高祖去世後,惠帝劉盈仁善,呂太後掌攬大權。這時,竇氏以良家子身份入漢宮伺候呂太後,稱為竇姬。後來,呂太後欲釋放一批宮人出宮,並將她們賞賜給諸侯王,竇姬也在其中。竇姬因為自己的家鄉清河郡離趙國較近,故而請求負責遣送的宦官務必將自己的名籍放到去趙國隊伍的名簿中。宦官臨了卻忘了此事,將竇姬安排到了去代國的隊伍中。名簿上奏之後,詔書應允。隊伍將要出發時,竇姬才得知此事,哭泣著埋怨宦官,不想去代國,因有詔書的強制命令在,竇姬才不得不往。
獨幸生子
代國國王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劉恆,高祖十一年(前196)打敗陳豨平定代地,建都中都,始立代國,並封時齡八歲的劉恆為代王。受詔去代國的宮女,除了竇姬以外還有其餘四人。然而到達代國之後,代王劉恆唯獨寵幸竇姬。榮寵中的竇姬很快便為劉恆生下了一女,取名劉嫖。孝惠帝七年(前187),竇姬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劉啟。後又育有一子,名劉武。在此期間劉恆的王後亦先後生下四子,然而王後早逝,劉恆也未復立王後。
文帝時期
立為皇後
高後八年(前180年),呂雉去世。群臣擁護代王劉恆回京即位,是為漢文帝。文帝即位數月後,有司上書請立太子,此時,先王後所生四子皆先後病逝。一番議論之後,有司認為竇姬所生長子劉啟純厚慈仁,可立為太子。文帝表示許可,並於元年(前179年)正月(漢武帝太初改歷之前漢朝以十月為歲首)立劉啟為太子,賜予天下已為人父的百姓爵位一級,封母舅薄昭為軹侯。
因文帝未立而王後先死,故而文帝即位之後一直沒有皇後。立太子畢後,三月,有司上書文帝請立皇後。薄太後藉此對文帝說:「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為皇後。」於是,文帝立竇姬為皇後,並因此賞賜天下鰥寡孤獨貧窮困苦以及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和九歲以下的孤兒布匹絹帛、糧食和肉類。
其後,竇皇後的女兒劉嫖被封為長公主,封邑館陶。文帝二年(前178年)三月,奏可有司之議,竇皇後的次子劉武被立為代王,立二年徙淮陽王,後於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徙為梁王。
惠及家族
正在載入竇皇後
由於竇皇後的雙親早已去世,並葬在家鄉津觀。薄太後便下詔命令有司追封竇皇後的父親為安成侯,母親為安成夫人。讓清河郡為竇皇後的雙親設置二百戶的園邑,由長丞侍奉看守,一切禮法皆按薄太後為父親靈文侯所置靈文園的制度。
竇皇後早年離家,和自己的兄弟也再沒有往來。在她被冊封為皇後之後,她的弟弟竇廣國還在給別人做僕役。竇廣國四五歲的時候,因為家裡貧困,父親早死,被人搶奪拐賣,家中亦不知他被賣往何處。經過十餘次的轉賣,廣國最後被賣到宜陽。在為其主人做工的時候險些遇難,算卦後得知自己將要封侯。於是跟隨主家來到長安。到長安後聽聞新皇後姓竇,為津觀人,便知皇後是自己的姐姐。於是書陳幼時事上予皇後。竇皇後將此事告知文帝後,文帝便詔廣國來見,悉問舊事,皆能回答上來。並說幼時姐姐離家前曾討來藩汁為自己洗頭,又要來食物給自己吃,而後才安心離去。竇皇後聽後拉著竇廣國痛哭流涕,文帝感動,賞賜竇廣國很多財物田地和房宅,後又賞賜與竇皇後同祖的竇氏兄弟,讓他們遷居到長安。並在周勃、灌嬰等人的建議下,挑選品德高尚的長者及行為端正的士人與之相處,使竇氏兄弟在耳濡目染下不過仗勢而驕,成為謙虛禮讓的君子。
寵衰失尊
後來竇皇後因病失明,文帝對其寵愛也逐漸衰退。文帝寵幸邯鄲的慎夫人和尹姬,甚至讓慎夫人與皇後同席而坐。有一次文帝游上林苑,竇皇後與慎夫人隨從。待入席時,郎署長依照在宮中時布置皇後與慎夫人的席位。袁盎卻將慎夫人的席位往後移了一點,慎夫人看見後非常生氣,不肯入席,文帝亦非常氣憤,直接回了宮中。袁盎對文帝說了一番尊卑應該有序才能上下和睦的道理,又建議文帝寵幸慎夫人可以用賜予她財物來表示。
景帝時期
尊皇太後
文帝後七年(前157年)六月乙亥,漢文帝崩於未央宮,太子劉啟即位,尊竇皇後為皇太後。並封竇太後的弟弟竇廣國為章武侯,又因竇長君已去世,於是封長君之子竇彭祖為南皮侯。
寵溺少子
竇太後非常寵愛自己的小兒子梁王劉武,賞賜給他的財物不計其數。梁王得寵,大興土木之事,國土更達四十餘縣,出行的規格比於天子,珍寶財富比京師還多。
欲嗣梁王
正在載入竇皇後
景帝三年(前154年),尚未立太子,劉武入朝,景帝曾酒後言將來自己離世後便將帝位傳予梁王,梁武與竇太後聽後皆大為歡喜。太後的侄子詹事竇嬰卻說:「漢法規定,帝位傳給長子、長孫,現在陛下怎可傳給弟弟,擅自搞亂高皇帝的規定呢!」竇太後聞之心裡很不愉快,並由此憎惡竇嬰,竇嬰亦嫌官小而以借病為由辭官,竇太後便在進出宮的名簿上將竇嬰的刪除。景帝七年(前150年)十月,梁王再次入朝朝見景帝。因為竇太後寵愛的緣故,景帝批准了梁王欲留京師的請求。次月,景帝廢黜栗太子劉榮為臨江王,想讓少子做皇帝的竇太後便對景帝說:「我聽說殷商的制度親其兄弟,周朝的制度尊其祖先,其道理是一樣的。百年之後,我把梁孝王託付給你。」其意便是欲讓景帝立其弟,時為楚相的袁盎認為不適,便上書勸阻景帝,竇太後的提議受阻,此後也再未提讓梁王作繼承之事。景帝立膠東王劉徹為太子後,梁王怨恨袁盎等阻擾他為嗣的大臣,便與謀臣羊勝、公孫詭等人謀劃刺殺袁盎,袁盎最終被梁國的刺客刺殺在安陵郭門外。景帝查出真相後怨恨梁王,使韓安國通過長公主劉嫖向竇太後謝罪才得以寬恕。
推薦竇嬰
景帝三年(前154年),吳楚七國之亂爆發。景帝覽便諸竇子弟才能沒有能超過竇嬰的,竇嬰因之前被竇太後削了名簿,便稱病言不堪重任。竇太後由是慚愧。後景帝拜竇嬰為大將軍。七國之亂平定後,景帝以軍功封竇嬰為魏其侯。後元元年(前143年),桃侯劉舍被免丞相之職,竇太後多次向景帝提議拜竇嬰為丞相。景帝說:「太後難道認為我有所吝嗇而不讓魏其侯當丞相嗎?魏其侯這個人驕傲自滿,容易自我欣賞,做事草率輕浮,難以擔此重任。」最終用建陵侯衛綰為丞相。
帝殺吾子
得到景帝寬恕後的梁王欲入朝請罪,行至函谷關時改乘布車,只帶兩名騎士入長安,並藏匿於長公主(劉嫖)家。景帝的使者徒見車架未見梁王,竇太後哭著說:「帝殺吾子!」景帝因此憂懼害怕。梁王此時方背著刑具待罪於宮闕下,太後與景帝得知梁王安然後便大喜。然而兄弟間的關系卻不能再回到從前。景帝中六年(前144年),因景帝拒絕梁王留滯京城,梁王回封地不久便因病去世。竇太後整日哭泣,極為悲哀,並拒絕吃飯,說:「帝果殺吾子!」景帝哀傷害怕,不知該如何是好,於是與長公主商議,決定分梁國為五個國家,分別封梁孝王的五子為王,而梁孝王的五個女兒皆食湯沐邑。並奏告竇太後,太後這才開心起來,還因此加了一餐。
喜好黃老
因竇太後喜歡黃帝、老子之言,故要求景帝與諸竇子弟不能不讀黃帝、老子之書,並尊其中道理。景帝時有一位研究《詩》的博士叫轅固(轅固生)。一日,竇太後將其召來問《老子》,轅固說:「這不過是平常的言論罷了。」竇太後怒道:「它怎麼能比得上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詩書呢!」氣憤之餘便讓轅固入獸圈刺殺野豬。景帝知道後因礙於太後發怒而轅固並無罪過,於是賜給轅固鋒利的兵器。轅固入獸圈後只一刺,野豬即斃命。太後沒有說話,也沒理由再治轅固的罪,只得作罷。終景帝一朝,因為竇太後的緣故,諸位儒家博士皆在官待問,沒有被重用的。
武帝時期
景帝後元三年(前141年)春正月甲子,漢景帝崩於未央宮。太子劉徹即位,尊皇太後為太皇太後。
勿奏東宮
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欲推新政。由於一系列的動作影響 到了權貴們的利益,因此毀謗魏其侯等人的言語每天都傳到竇太後的耳中。而竇太後喜歡黃老學說,新政推崇者與之理念不同,竇太後由是不悅。到了建元二年(前139年),趙綰上書武帝言勿將政事稟奏給太皇太後。竇太後大怒,暗中找到趙綰及王臧的過錯,責備武帝說:「他們這是要當第二個新垣平呀!」將御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下獄,其後二人自殺,丞相竇嬰、太尉田鼢被免職。並任命柏至侯許昌當了丞相,武強侯庄青翟當了御史大夫。而武帝所推行的新政亦全部廢除。
合葬霸陵
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丁亥,竇太後崩。與漢文帝合葬霸陵。遺詔將自己東宮所有的金錢財富都賜予自己唯一還在人世的女兒,大長公主劉嫖。
人物評價
司馬遷:詘意適代,厥崇諸竇。
班固:竇後違意,考盤於代。
家族成員
關系
姓名 簡介
父親 竇? 尊封安成侯,早卒,葬於觀津城南「竇氏青山」。
母親 ? 安成夫人(生卒年不詳)
兄弟 竇長君 竇皇後兄長(生卒年不詳)。【史記索隱】注,竇長君原名竇建,字長君。
竇廣國 章武景侯(?~前151年),竇皇後昆弟,字少君。
丈夫 劉恆 漢文帝(前202年~前157年)
兒女 劉嫖 館陶公主(?~前116年),嫁堂邑侯陳午。文帝時封長公主,武帝時封大長公主。亦稱竇太主。
劉啟 漢景帝(前188年~前141年)
劉武 梁孝王(?~前144年)
侄子 竇彭祖 南皮侯(?~前136年),竇長君之子。
竇完 章武恭侯(?~前133年),竇廣國之子。
竇嬰 魏其侯 (?~前132年)
孫子 劉徹 漢武帝(前156年~前87年)
(景十三王) 臨江閔王劉榮(?~前148年),河間獻王劉德(?~前130年),臨江哀王劉閼於(?~前153年),魯恭王劉余(?~前128年),江都易王劉非(前168年~前128年),長沙定王劉發(?~前129年),趙王劉彭祖(?~前92年),膠西王劉端(前168年~前107年),中山靖王劉勝(前165年~前113年),廣川惠王劉越(?~前135年),膠東康王劉寄(?~前120年),清河哀王劉乘(前153年~前135年),常山憲王劉舜(前152年~前113年)。
(梁孝王五子) 梁恭王劉買(?~前137年),山陽哀王劉定(?~前135年),濟陰哀王劉不識(?~前143年),濟川王劉明(生卒年不詳)立7年而廢,濟東王劉彭離(生卒年不詳)立29年而廢
外孫 (館陶二子) 堂邑侯陳須(?~前116年),隆慮侯陳蟜(?~前116年)
陳? 孝武陳皇後(生卒年不詳),《漢武故事》雲其名:陳阿嬌
⑸ 歷史上的竇漪房是個怎樣的人
據我所知,竇漪房出身名家,有賢良淑德的一面。到了代國後,能與劉恆甘苦與共。漢文帝劉恆即位後,被立為皇後。她育有一女二男:館陶長公主劉嫖,長子漢景帝劉啟、少子梁孝王劉武。漢景帝即位後,尊為皇太後。建元元年,漢武帝即位後,又尊其為太皇太後。
1他被呂皇後送到代國,命運開始好轉。
竇義芳,趙國清河官金人,出生於一個普通家庭。入宮後,他主要供奉呂皇後。韓高祖垮台後,王母實際上是掌權者,竇貽芳被呂稱為“家子”,其他四位美女則被分配給其他諸侯。竇義芳想被分配到老家,向主管太監申請,可能是因為他不送禮。結果,一斗和另一個女僕被送到了鄉下。
其實,竇漪房沒有什麼文化,但他非常喜歡黃老的技術。她曾經說過,無論是官員還是宮中人,都應該有一本《老子》。
一個叫元谷的儒生不明白。他說老子太單純了!竇太後大發脾氣,讓書獃子和野豬打架。這就是這位弱者的命運!幸運的是,漢景帝賜給他一把劍,殺死了野豬,救了他的命。所以,不要以為竇一芳是個好男人和好女人。她的心很深。
6在武帝時期,她仍然對政治感興趣。
史學家趙娘對竇太後的行為不滿,向武帝建議限制老太後的權力。竇太後知道後,下令逮捕所有參與限制她的權力提議的人,強迫他們自殺。如果你是個好妻子好母親,會有這樣的風格嗎?
⑹ 歷史上竇漪房存在嗎
西漢竇太後,傳說名為竇漪房,是西漢時期漢文帝劉恆的皇後,漢景帝的母親。其出身貧寒,後被選入宮中,呂後將一些宮女分給諸侯王的時,竇氏被分給了漢文帝。與漢文帝育有一女二男,長子劉啟即後來的漢景帝,最寵愛的是小兒子劉武。
詳細http://ke..com/view/2717416.htm
⑺ 歷史上的竇漪房
竇太後(公元前205-前135),西漢景帝之母,名諱未詳,傳說有曰:漪、猗房、漪房,現代影視劇中多稱作「漪房」。清河郡(今河北清河縣)人,竇氏出身貧寒,她的父親為了逃避秦亂,隱居於觀津釣魚,卻不幸墮河而死,遺下三個孤兒,漢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宮女,竇氏年幼應召入宮
公元前195年,高祖劉邦駕崩,呂雉作為皇太後操縱國政。當時,呂後挑選一些宮女出宮賞賜給諸侯王,每個王五名,竇氏也在選中之列。
竇氏因家在清河,離趙國近,希望能到趙國去。她向主持派遣宮女的宦官請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趙國的花名冊里。這個宦官在分派宮女時卻把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誤放到去代國的花名冊里了。她於是去了代國。雖然這不是她的心願,但抵代國後,深得十二歲的代王劉恆喜歡,先與其生長女劉嫖,後又生了兩個兒子:劉啟和劉武。
[編輯本段]家族狀況
代王劉恆原來的代王後生了四個兒子後不久去世。等到代王成為漢文帝後,原王後生的四個兒子也相繼病故。
這樣,文帝即位不久,於前元元年(前180)長子劉啟立為太子後,三月太後封竇姬為皇後,,劉嫖封為館陶長公主,幼子劉武先封為代王,後封為梁孝王。
竇皇後雙親早亡,葬在觀津,薄太後下令追封竇後之父為安成侯,母親為安成夫人,並在家鄉清河郡安置陵園,其規格和儀式與薄太後父親的靈文園一樣。漢景帝登基以後,竇太後為表孝心,填其父所墜淵而築起大墳於觀津城南,人間號為竇氏青山。(史記索隱引決錄注,北堂書鈔引作決錄)
竇後兄弟二人,兄竇長君,弟竇廣國。廣國字少君,在四五歲時,因家境貧困,被人擄掠販賣到外地,渺無音訊。後又被人輾轉販賣了十幾戶人家,最後到了宜陽(今河南宜陽西),在那裡替人家進山挖石炭。一天黃昏,山崖邊有一百多人在睡覺,山崖突然崩塌,睡在崖邊的人都壓死了,只有少君脫險逃生。沒幾天,他跟隨主人到了長安,在那裡他聽說新封的皇後姓竇,原籍在觀津。竇廣國離家的時候雖然年紀幼小,卻記得自己的籍貫和姓氏,還隱約記得與姊姊一起去採桑葉,從樹上摔下來的情景。他把這些事詳細的寫下來後,託人轉交給了竇後。竇後見到了這些材料後,把廣國召來並詳細問了其它一些情況,果然是她的親弟弟。皇後還要弟弟回憶一些過去的情景,少君回憶道:「姊姊離我西去的時候,我記得在驛站分別時,討來米湯水給我洗頭,臨走時又給我吃了飯才走的。」當竇後聽到此情時,握看弟弟的手已泣不成聲。竇皇後重賞兩個兄弟,都把他們安置在京師居住。後來又為他倆請了有德行的長者與他們住在一起,對他們進行教育。由於這樣,竇長君、竇少君兄弟倆後來成為謙讓有禮的君子,不敢以地位顯貴而盛氣凌人。
[編輯本段]左右朝政
竇皇後生病,失明。公元前157年,漢文帝駕崩,景帝劉啟即位,皇後竇氏成了皇太後,史稱:竇太後。竇太後過於溺愛幼子劉武,賞賜不可勝數,恨不得讓他登上皇位。最初,景帝對這位深得母親喜愛,且在平叛「七國之亂」中立下大功的皇弟,感情頗深,不僅同輦進出,且在一次家宴中誇下海口要將江山付託。
初元三年(前154),當時還未立太子,在一次家宴上,景帝曾從容對劉武說:「我千秋萬歲後,把皇位傳給你。」劉武口上辭謝,內心卻很歡喜,竇太後更是喜不勝收,後被竇嬰急阻,才作罷。過後,皇太後又提出欲立梁王為嗣,再次徵求各大臣意見。袁盎等眾大臣皆一致反對。如此梁王繼位之事也就作罷。但同時也為日後諸反對大臣血濺京師,兄弟不容埋下了禍患。
其侄大將軍竇嬰,平七國亂,封魏其侯。文帝崩後,封竇氏一族侯:兄竇長君早死,其子竇彭祖封為南皮侯,其弟竇少君封為章武侯。
竇太後信奉黃老之學。景帝和竇姓宗族不得不讀《老子》,並推尊其學說,因此她在世時「故諸博士具官待問,未有進者」(《史記·儒林傳》)。景帝時她曾召博士轅固生問他《老子》是怎樣的一部書,轅固生不識時務,猝然答道:「這不過是部平常人家讀的書,沒什麼道理。」竇太後大怒道:「難道一定要司空城旦書嗎?」話中譏諷儒教苛刻,比諸司空獄官,城旦刑法。轅固生一聽想轉身就走,不料被太後喝住,要他到豬圈裡去與豬搏鬥。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徹(漢武帝)見轅固生為一文弱書生,恐不敵豬,就投進一把匕首,才讓轅固生把豬刺死。因此景帝在位十六年,始終未用儒生。劉徹即位後,太皇太後聞他好儒,大為不然,常出面干預朝政。武帝也不便違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隨時向她請示。當時御史大夫趙綰和郎中令王臧,迎魯耆儒申公來朝,並建議仿古制,設明堂辟雍,改歷易服,行巡狩封禪等禮儀,還建議今後政事「可不必事事請命東宮」。太皇太後聽罷,怒不可遏,命武帝下令革去趙綰、王臧官職。至她去世前,武帝不再敬重用儒生,可見她在政治上的影響。
[編輯本段]皇太後時期
在劉恆未稱帝前,他的結發妻子病逝,所生的四兒子在劉恆君臨天下後也先後病死。公元前180年,代王劉恆即位為漢文帝,即位不久,群臣上書,奏請立皇太子。這時諸子中,只有竇氏之子劉啟年齡大,劉啟便被立為太子。三月,有司請立皇後。薄太後曰:「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為皇後。」皇後姓竇氏。《史記·孝文本紀》次子劉武先被封為代王,兩年後改封為淮陽王,女兒劉嫖,被封為「館陶長公主」。
由於竇氏出身貧苦,同情百姓的悲苦,與文帝同節儉,減輕百姓的負擔,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漢書·文帝紀》)後來,竇氏的兄弟竇長君,竇廣國到長安認親,漢文帝見到兩位國舅,十分高興,分了不少田地和房屋給他們,並留他們住在長安,宰相灌嬰和周勃認為兩位國舅出身寒微,沒有很好讀書,應選擇有品德的教師對他倆加強教育,以免重蹈呂氏外戚作亂的覆轍,竇氏兄弟「由些退讓君子,不敢以富貴驕人。」(漢書·外戚傳》)
前177年,竇氏年長色衰,大病後視力下降,遂漸失寵。對此,竇皇後自然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暗自悲傷而已。
前169年梁懷王墮馬身故,劉武便在前168年改封為梁王,史稱:梁孝王。
前一五七年(漢文帝後元七年),漢文帝駕崩。皇太子劉啟即位,是為漢景帝,尊竇氏為皇太後,
景帝三年,爆發「七國之亂」,三月後平定。次年,梁王武入朝,景帝款宴,喝的興起時景帝對皇太後誇下海口說死後將帝位傳於劉武,太後聽了十分高興。因她機寵愛小兒子劉武。但其侄子竇嬰進諫道:「父子相傳,是漢代的祖制,怎可如此。」此言得罪了太後,沒幾天竇太後便下令把竇嬰從皇戚的名冊中除名。
竇太後一心想讓景帝立劉武為皇位繼承人。但景帝只酒後失言,並非真心,但不如此做又會違背母後的意願,正左右為難之際,公卿大臣以古制、祖訓為由,堅決反對此事。景帝當機立長子劉榮為皇太子,但不到一年,劉榮含冤被廢,竇太後乘機再次進言,要立劉武為嗣。
大臣袁盎等上書言此事不妥,景帝乘機立劉徹為太子,竇太後願望再次落空,而梁王劉武聽說袁盎等從中作梗,派刺客殺戮了袁盎等數十大臣。景帝龍顏大怒,嚴令緝捕真凶,事情敗露,劉武無奈,刺客自殺。幸托得館陶諸向太後說情,在竇太後的干預下,此事不了了之,但從此景帝心已容不下樑王。
公元前144年,梁王劉武病死。竇太後聞訊整日涕泣,不吃不喝,經常大罵:「皇上果然殺了吾兒!」景帝孝順,聞之有些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姐姐館陶長公文給景帝出主意,讓景帝把梁國一分為五,劉武的五個兒子都封王,五個女兒都賜給湯沐邑,太後方轉悲為喜。
這時,竇太後已失明,她喜歡黃老之術,景帝及竇氏兄弟也不得不讀《老子》而尊黃老之術。「黃老」是指黃帝和老子,道家也尊黃老為祖,主張無為而治,寬政待民,竇氏歷經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史家將文帝、景帝在位的時期稱為「文景之治」。
對於竇太後推行道家治國理念的前提,主要是西漢經歷過白登山之變之後,發現自己現行國力尚未強大到當時的北方匈奴政權進行對抗甚至滅掉對方的水平,國內剛剛經歷過戰爭,急需恢復國民經濟發展生產,因此,從曹參起,歷經呂後、文、景執政,西漢中央政府普遍在全國推行黃老治國的理念,全面實行輕徭賦墾荒地的國家經濟基本方針,後雖經過七國叛亂的干擾,但國家總體經濟形勢已經不可逆轉的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到了武帝時期,國家經濟實力已經空前強大,已經具備了和北方匈奴政權相抗衡的實力,但是此時,竇太後做出了一個判斷:如果此時開戰,不但無法取得勝利,反而可能將文景以來積累下來的成果毀於一旦。有大臣不解,太後接著進行了分析:國民經濟實力盡管大增,但是發展成果根基尚淺,很容易被大規模戰爭所動搖,而且當時的軍隊建設由於發展經濟為前提也有所懈怠,軍隊的訓練和將領的選拔有所鬆弛;況且此時匈奴的實力尚未削弱,其軍隊戰鬥力非常強悍,而且如果北擊匈奴,沒有強大的騎兵部隊是無法剿滅的,而且當時西漢的養馬業更是比較鬆弛,馬也比不上匈奴的汗血寶馬,耐久力不行,更為重要的是,當時西漢尚未和西域取得聯系,一旦發兵必然是孤軍深入,而且對於匈奴內部的情報掌握也不穩定,綜合這些因素,盡管漢朝已經非常強悍,但是仍舊處於無法剿滅匈奴的階段上。漢武大帝幾次要求出兵均遭否決的原因也在這里。
[編輯本段]太皇太後時期
西歷前141年,景帝駕崩,太子劉徹即位,史稱:漢武帝,尊竇太後為太皇太後。
逝世
竇太後死於西歷前135年(漢武帝建元六年)時年約七十一歲。太皇太後去世,與文帝合葬霸陵。
名字
電視劇《漢武大帝》中,竇太後由歸亞蕾飾演,並給其起名漪。這是民間傳其名為竇漪之因,但《史記》和《漢書》中並沒有記載她的名字。唐代司馬貞所撰《史記索隱》稱:皇甫謐雲名猗房。
[編輯本段]後世評價
竇太後是中華帝國最後一位擁附「黃老思想」的統治者,在她的影響下,西漢政權能繼續由劉邦時期定下的「以民生息」、「無為而治」的精神。把漢王朝推上了強盛的高峰。
⑻ 歷史上的竇漪房歷史簡介怎麼死的
竇太主是一代名後,輔佐漢文帝治理漢朝社會,對於開創「文景之治」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漢朝屬於一個「承上啟下」的地位:延續了漢高祖以來的盛世,為後續的漢景帝、漢武帝鋪路。這樣的一位優秀的皇後,非正常死亡明顯是不應該的,算是得病死的,屬於自然死亡。
竇漪房(公元前205年―公元前135年或公元前129年),清河郡觀津縣(今河北省武邑縣)人 ,漢文帝劉恆的皇後,漢景帝劉啟生母,西漢時期女政治家。竇漪房出身貧寒,後被選入宮中,呂後將一些宮女分給諸侯王時,竇氏被分給代王劉恆(即漢文帝)。與漢文帝育有一女二男:長子漢景帝劉啟、少子梁孝王劉武,女兒館陶公主劉嫖。
漢文帝即位後,立為皇後。漢文帝去世,其子漢景帝即位,尊為皇太後。漢景帝去世,竇漪房之孫、漢景帝之子漢武帝劉徹即位,尊為太皇太後。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竇漪房去世 (一作元光六年,即公元前129年去世),謚號孝文皇後,與漢文帝合葬霸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