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期末試卷
『壹』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末試卷(人教版的)最好附帶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他們距今約( )
A.170萬年 B.70-20萬年
C.3萬年 D.七千年
2.史載:「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這反映了西周( )
A.實行禪讓制 B.實行分封制
C.確立世襲制 D.推行郡縣制
3.以下世界文化遺產中,反映我國戰國時期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力的是( )
A.雲岡石窟 B.都江堰
C.龍門石窟 D.秦始皇陵兵馬俑
4.《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這主要是因為商鞅 ( )
A.建立縣制 B.鼓勵農民開墾荒地
C.統一貨幣 D.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
5.有一天,小明去參觀某一歷史博物館,其中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深深地吸引著他。根據你所學的歷史知識,判斷此文物中的文字可能是( )
A.隸書或小篆 B.大篆或小篆
C.隸書或大篆 D.甲骨文或金文
6.伴隨中國的和平崛起,全球興起了一股中國文化熱,如全球祭孔。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其思想核心是( )
A.「仁」的思想 B.「兼愛」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 D.「無為」的思想
7.我國最早將貨幣統一成右圖樣式的朝代是( )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宋朝
8.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從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下列人物在造紙術的改進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是( )
A.司馬遷 B.蔡倫
C.張仲景 D.張衡
9.西晉滅亡後的270年間,民族大融合成為我國北方一種潛移默化的歷史趨勢。在這一歷史趨勢中起到「催化劑」作用的歷史人物是( )
A.孝文帝 B.司馬懿
C.司馬炎 D.諸葛亮
10.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熱衷於農作物、蔬菜和果樹的栽培技術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國古代北方農業生產技術,他可以查閱的書籍是( )
A.《綴術》 B.《水經注》
C.《齊民要術》 D.《黃帝內經》
二、非選擇題
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後人認為李冰的功勞勝過大禹,寫詩贊到: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請回答:
(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李冰因修築了哪一水利工程獲得後人如此稱贊?這一水利工程修築在我國的哪一條江上?
(2)由我國古代的水利工程興修聯繫到今天的水利工程建設,說說2003年6月1日正式下閘蓄水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後將在哪些方面發揮效益?(提示:今天建設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在建築規模上大大超過古代興修的水利工程,將發揮巨大的造福社會的綜合利用效益。請你先想想李冰修築的水利工程的作用,再說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後將在哪些方面發揮作用。)
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詔「不得以北俗語言於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宮及文武盡遷洛陽……十二月,引見群臣……班賜冠服(按官位不同賜給服裝)。
──摘自《魏書》
請回答:
(1)從材料中概括出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並指出其作用。
(2)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認識。
期末檢測題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 2.C 3.A 4.D 5.D 6.A 7.B 8.A 9.C 10.C 11.A
12.C 13.C 14.C 15.A 16.B 17.C 18.B 19.B 20.C
二、非選擇題
21.(1)人物:李冰。(2)水利工程:都江堰。功能:防洪灌溉。(3)影響: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農田,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飢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
22.(1)事件:張騫通西域。(2)作用: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3)機構:西域都護。職能:總管西域事務。意義: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3.(1)演變:龜甲、獸骨-竹簡、木簡-帛-紙。(2)朝代:東漢。(2分)原料:樹皮、破布、麻頭和舊魚網等。(3)原因:紙的發明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場革命,它使得文化極易傳播,使用方便,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與傳播起了巨大的推進作用。(此題屬於開放性題目,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題意即可)(4)重要意義:目前,我國自然資源有限,特別是森林資源不足,使用「再生紙」有利於充分利用資源,也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題意即可)
24.(1)「帝」:孝文帝。政權:北魏。(2)民族:鮮卑族。(3)改革內容: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4)作用:促進了民族融合。
『貳』 七年級歷史期末試卷(上)
一、單選(20小題共40分)
1、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半坡人
2、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是:
A、埃及 B、印度 C、中國 D、巴比倫
3、被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堯 B、舜 C、禹 D、炎帝和黃帝
4、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何時開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5、水利工程的修建對農業發展作用很大,成都平原之所以成為千里沃野,得益於:
A、白渠 B、都江堰 C、鄭國渠 D、靈渠
6、戰國時期各國變法中,比較徹底的變法是:
A、齊國的管中改革 B、魏國的李悝改革C、楚國的吳起改革 D、秦朝的商鞅變法
7、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
A、齊國 B、西漢 C、秦朝 D、東漢
8、秦朝統一的全國使用的貨幣是:
A、圓形方孔錢 B、刀形幣 C、鏟形幣 D、蟻鼻錢
9、新疆地區正式開始歸屬中央政府始於:
A、戰國 B、西漢 C、秦朝 D、東漢
10、毛澤東《沁園春·雪》的詞句「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中的「秦皇漢武」指的是:
A、秦始皇 漢高祖 B、秦二世 漢武帝 C、秦二世 漢高祖 D、秦始皇 漢武帝
11、小明出生於1978年,他出生於多少世紀多少年代:
A、20世紀80年代 B、20世紀70年代 C、19世紀80年代 D、19世紀70年代
12、中國歷史上開通中原到西域道路的「第一人」是:
A、班超 B、張騫 C、漢武帝 D、甘英
13、分別被後世尊稱為「醫聖」和「書聖」的是:
A、扁鵲和王羲之 B、華佗和顧愷之 C、張仲景和王羲之 D、李時珍和顧愷之
14、東漢時期,改進造紙術的科學家是:
A、張衡 B、蔡倫 C、祖沖之 D、華佗
15、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是: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蘭教
16、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A、《春秋》 B、《史記》C、《道德經》D、《論語》
17、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重要戰役是:
A、關渡之戰 B、巨鹿之戰 C、赤壁之戰 D、淝水之戰
18、東晉南朝時江南經濟開發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B、南方統治者實行仁政
C、北方人口的南遷 D、南方戰亂少,相對較安定
1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
①遷都洛陽 ②學漢話,穿漢服 ③改用漢姓 ④於漢人通婚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
20、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又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傑作是:
A、 希臘雅典神廟 B、埃及金字塔
C、中國秦始皇陵兵馬俑 D、巴比倫的「空中花園」
二、趣味園(18分)
1、 將下列成語與相關的歷史事件相連,只寫字母即可。
A.揭竿而起 ( )相傳燧人氏用人工方法取火。
B.草木皆兵 ( )陳勝、吳廣起義。
C.朝秦暮楚 ( )淝水之戰苻堅錯把草木當成士兵。
D.鑽木取火 ( )項羽與秦軍巨鹿之戰。
E.破釜沉舟 ( )戰國七雄為了個自利益時而「合縱」時而「連橫」
F.紙上談兵 ( )趙括只懂得軍事理論,不會實際運用。
2、 在你所知道的成語典故中,哪一個對你的啟示最大?為什麼?
三、想一想(共23分)
1、 火的使用對原始人類的生存和進化有什麼作用?(10分)
2、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引發了巨大的社會變革,你知道其中的根本原因嗎(從生產工具方面考慮)?(4分)
3、 內地的哪些物產是從西域傳入的?(9分)
四、看故事,談想法(10分)
齊桓公執政以前,管仲曾用箭射過他。但齊桓公仍然重用管仲為相,幫助自己治理國家。
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發?
五、史海沖浪(共9分)
1、 閱讀下面的材料:
A、「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B、「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請回答
⑴這兩句話出自哪一部著作?
⑵誰說的?
⑶你如何評價他?
『叄』 初一歷史期末試卷
一。1杜甫——李白
2八股取士————科舉考試<八股是明朝>
3北京——專長安
4交子屬——銀子 交子是北宋
5景德鎮——官窯 景德鎮是宋朝
二。商 唐
三。蒙古 女真 元 金
四。2
五。不正確,電視劇為故事需要有一定誇張成分
『肆』 七年級上歷史(人教版)期末綜合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2=40分)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河姆渡人原始居民
2、公元前119年,帶兵大敗匈奴的是
A、竇固 B、蒙恬 C、衛青 、霍去病 D、竇憲
3、下列不屬於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狀況的一項是
A、會製造陶器 B、種植糧食作物粟
C、會建造房屋,過定居生活 D、出現了明顯的貧富分化
4、黃河流域原始居民農耕時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5、下列事件與秦始皇無關的是
A、長平之戰 B、焚書坑儒 C、 修建長城 D、開鑿靈渠
6、「禪讓」是一種部落聯盟首領更替的辦法,這種辦法是
A、父傳子 B兄傳弟 C、母傳女 D、大家推選
7、現今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是殷墟出土的(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銅方鼎 C、青銅立人像 D、豕尊
8、西周時期實行的制度有①禪讓制②世襲制③分封制④等級制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我國出現青銅器最早開始於
A、原始社會末期 B、夏C、商 D、西周
10、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何時開始的?
A、秦朝 B、夏 C、商 D、西周
11、下列歷史人物屬於春秋時期的是 ①周幽王 ② 管仲 ③ 勾踐 ④ 周厲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退避三舍」,大敗楚軍的諸侯王是
A、齊桓公 B、宋襄公 C、晉文公 D、秦穆公
13、我國春秋時期廣泛使用的農具是
A、石制的 B、鐵制的 C、銅制的 D、木製的
14、反映我國古代音樂發展的較高水平的是
A、司母戊鼎 B、馬王堆帛畫 C、秦陵兵馬俑 D、戰國編鍾
15、主張實行法治,加強中央集權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莊子 D、韓非
16、「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軍事格言出自
A、《論語》 B、《孫子兵法》 C、《墨子》 D、《孫臏兵法》
17、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戰爭是
A、劉邦起義 B、項羽起義 C、陳勝吳廣起義 D、楚漢戰爭
18、秦滅六國後,統一了文字,規定以( )作為標准文字,頒行天下,後來又推行一種新的字體——隸書。
A、行書 B、楷書 C、草書 D、 小篆
19、秦始皇時期,萬里長城的起止點是
A、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B、西起嘉峪關——東到山海關
C、西起咸陽——東到河套 D、西起隴西——東到長平
20、戰國時期秦國蜀守李冰在四川修建了大型綜合性防洪灌溉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靈渠 C、白渠 D、飛沙堰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21、北京人使用( )火,山頂洞人使用( )火。
22、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使用( )石器 ,河姆渡和半坡居民使用( )石器。
23、約公元前( )年,禹建立 ,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
24、黃帝部落聯合炎帝部落,在( )中大敗( )部落。從此,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後的( )。
25、( )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相傳都城建在 。
26、齊桓公任用( )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成強大的軍隊,以「( )」為號召,擴充疆土,使齊國國富兵強。
27、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 在岷江中游修建的( ),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28、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 )」。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統一整理成一種樣式,這種字體稱為「 」。
29、戰國時期的 吸收民歌精華,採用楚國方言,創造出一種新體詩歌,其代表作《 》,成為千古傳頌的抒情長詩。
30、秦朝統一文字,把( )作為全國規範文字,以後又推廣了筆畫更為簡單的( )。
三、材料分析題(第31題3分,第32題10分。本大題共13分)
31、閱讀下列材料: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商鞅
請回答:
① 商鞅這句話的大意是什麼?(3分)
32、閱讀下列材料: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請回答:
① 這句話是誰說的? 其言行主要記錄在哪一部著作中?(2分)
② 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3分)
③ 簡述此人在教育方面的成就。(5分)
四、簡答題(第33題12分,第34題15分,本大題共27分)
33、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有哪些?(12分)
34、漢武帝在政治、經濟、思想和軍事上採取怎樣的措施促使大一統局面的形成?
一、 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C A D B C A B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C B D C D A A
二、21、天然 人工取火22、打制 磨製23、2070年 夏朝
24、蚩尤 華夏族25、夏朝 陽城 26、管仲 尊王攘夷
27、李冰 都江堰 28、金文 大篆29、屈原、離騷30、小篆 隸書
三、31(B)32(H)33(C)34(I)35(A)36(J)37(E)38(F)39(D)40(G)
四、材料分析題(第31題4分,第32題6分。、本大題共10分)
41、①治理國家不一定只用一種辦法,只要對國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42、① 儒家學說即儒術 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③加強思想控制
四、簡答題(第33題12分,第34題15分,本大題共27分)
43、措施: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焚書坑儒;修築萬里長城;開發南疆,興修靈渠。
44、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議,解決侯國問題;
經濟上: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
軍事上:公元前119年,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獲得勝利。
45、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准許民間自由買賣。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棄農經商及因懶惰而貧窮的,全家要作為官府奴婢使用。獎勵軍功,按軍功大小封爵授田;貴族子弟沒有軍功,就不能享受這種待遇。廢除分封制,建立縣制,全國劃分為41縣,縣令由國君直接任免。編定戶口,五家為一伍,兩伍為什,什伍之內各家互相監督,一家犯法,鄰里如不告發,各家都要受處罰。
變法的作用:經過變法,秦國富強起來,軍隊戰鬥力也大大提高,為以後秦滅六國,實現統一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