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二章
㈠ 高一化學必修2第二章:在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氮氣、5mol氫氣,經過5min達到平衡,此時氨氣濃度為……
1 NH3物質的量=2LX0.5MOL/L=1MOL;所以由原子守恆知N2轉化了0.5MOL.所以轉換率=0.5/2=0.25。
2 反應速率=0.5MOL/(5MIN X 2L)=0.05MOL/(MIN X L)
3 由原子守恆,知平衡後氫氣物質的量=3.5MOL,所以濃度=3.5MOL/2L=1.75MOL/L
4 平衡時氣體物質的量=氫氣+氨氣+氮氣=3.5+1+1.5=6MOL。反應前=2+5=7MOL。所以為6/7倍
5 平均相對分子質量=(2X28+5X2)/(2+5)=66/7
6 由質量守恆知 平均相對分子質量==(2X28+5X2)/(3.5+1.5+1)=11
㈡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章節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1——原子半徑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氣體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減小;
(2)同一族的元素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
2——元素化合價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從左到右,元素最高正價由鹼金屬+1遞增到+7,非金屬元素負價由碳族-4遞增到-1(氟無正價,氧無+6價,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價、負價均相同
(3) 所有單質都顯零價
3——單質的熔點
(1)同一周期元素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的熔點遞增,非金屬單質的熔點遞減;
(2)同一族元素從上到下,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的熔點遞減,非金屬單質的熔點遞增
4——元素的金屬性與非金屬性 (及其判斷)
(1)同一周期的元素電子層數相同。因此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電子,從左到右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因此隨著電子層數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電子,從上到下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
判斷金屬性強弱
金屬性(還原性) 1,單質從水或酸中置換出氫氣越容易越強
2,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鹼性越強(1—20號,K最強;總體Cs最強 最
非金屬性(氧化性)1,單質越容易與氫氣反應形成氣態氫化物
2,氫化物越穩定
3,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1—20號,F最強;最體一樣)
5——單質的氧化性、還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單質的還原性越強,其氧化物的陽離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單質的氧化性越強,其簡單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弱。
推斷元素位置的規律
判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應牢記的規律:
(1)元素周期數等於核外電子層數;
(2)主族元素的序數等於最外層電子數。
陰陽離子的半徑大小辨別規律
由於陰離子是電子最外層得到了電子 而陽離子是失去了電子
6——周期與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長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鑭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為主族元素;ⅠB—ⅦB為副族元素(中間包括Ⅷ);0族(即惰性氣體)
所以, 總的說來
(1) 陽離子半徑<原子半徑
(2) 陰離子半徑>原子半徑
(3) 陰離子半徑>陽離子半徑
(4 對於具有相同核外電子排布的離子,原子序數越大,其離子半徑越小。
以上不適合用於稀有氣體!
專題一 :第二單元
一 、化學鍵:
1,含義:分子或晶體內相鄰原子(或離子)間強烈的相互作用。
2,類型 ,即離子鍵、共價鍵和金屬鍵。
離子鍵是由異性電荷產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鈉以離子鍵結合成NaCl。
1,使陰、陽離子結合的靜電作用
2,成鍵微粒:陰、陽離子
3,形成離子鍵:a活潑金屬和活潑非金屬
b部分鹽(Nacl、NH4cl、BaCo3等)
c強鹼(NaOH、KOH)
d活潑金屬氧化物、過氧化物
4,證明離子化合物:熔融狀態下能導電
共價鍵是兩個或幾個原子通過共用電子(1,共用電子對對數=元素化合價的絕對值
2,有共價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對產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價鍵是兩個原子借吸引一對成鍵電子而形成的。例如,兩個氫核同時吸引一對電子,形成穩定的氫分子。
1,共價分子電子式的表示,P13
2,共價分子結構式的表示
3,共價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現型、NH3—三角錐形、CH4—正四面體)
4,共價分子比例模型
補充:碳原子通常與其他原子以共價鍵結合
乙烷(C—C單鍵)
乙烯(C—C雙鍵)
乙炔(C—C三鍵)
金屬鍵則是使金屬原子結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離域的共價鍵。
二、分子間作用力(即范德華力)
1,特點:a存在於共價化合物中
b化學鍵弱的多
c影響熔沸點和溶解性——對於組成和結構相似的分子,其范德華力一般隨著相對分子質量的增大而增大。即熔沸點也增大(特例:HF、NH3、H2O)
三、氫鍵
1,存在元素:O(H2O)、N(NH3)、F(HF)
2,特點:比范德華力強,比化學鍵弱
補充:水無論什麼狀態氫鍵都存在
專題一 :第三單元
一,同素異形(一定為單質)
1,碳元素(金剛石、石墨)
氧元素(O2、O3)
磷元素(白磷、紅磷)
2,同素異形體之間的轉換——為化學變化
二,同分異構(一定為化合物或有機物)
分子式相同,分子結構不同,性質也不同
1,C4H10(正丁烷、異丁烷)
2,C2H6(乙醇、二甲醚)
三,晶體分類
離子晶體:陰、陽離子有規律排列
1,離子化合物(KNO3、NaOH)
2,NaCl分子
3,作用力為離子間作用力
分子晶體: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所形成的晶體
1,共價化合物(CO2、H2O)
2,共價單質(H2、O2、S、I2、P4)
3,稀有氣體(He、Ne)
原子晶體:不存在單個分子
1,石英(SiO2)、金剛石、晶體硅(Si)
金屬晶體:一切金屬
總結:熔點、硬度——原子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
專題二 :第一單元
一、反應速率
1,影響因素:反應物性質(內因)、濃度(正比)、溫度(正比)、壓強(正比)、反應面積、固體反應物顆粒大小
二、反應限度(可逆反應)
化學平衡: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變化,到達平衡。
專題二 :第二單元
一、熱量變化
常見放熱反應:1,酸鹼中和
2,所有燃燒反應
3,金屬和酸反應
4,大多數的化合反應
5,濃硫酸等溶解
常見吸熱反應:1,CO2+C====2CO
2,H2O+C====CO+H2(水煤氣)
3,Ba(OH)2晶體與NH4Cl反應
4,大多數分解反應
5,硝酸銨的溶解
熱化學方程式;注意事項5
二、燃料燃燒釋放熱量
專題二 :第三單元
一、化學能→電能(原電池、燃料電池)
1,判斷正負極:較活潑的為負極,失去電子,化合價升高,為氧化反應,陰離子在負極
2,正極:電解質中的陽離子向正極移動,得到電子,生成新物質
3,正負極相加=總反應方程式
4,吸氧腐蝕
A中性溶液(水)
B有氧氣
Fe和C→正極:2H2O+O2+4e—====4OH—
補充:形成原電池條件
1,有自發的 氧化反應
2,兩個活潑性不同的電極
3,同時與電解質接觸
4,形成閉合迴路
二、化學電源
1,氫氧燃料電池
陰極:2H++2e—===H2
陽極:4OH——4e—===O2+2H2O
2,常見化學電源
銀鋅紐扣電池
負極:
正極:
鉛蓄電池
負極:
正極:
三、電能→化學能
1,判斷陰陽極:先判斷正負極,正極對陽極(發生氧化反應),負極對陰極
2,陽離子向陰極,陰離子向陽極(異性相吸)
補充:電解池形成條件
1,兩個電極
2,電解質溶液
3,直流電源
4,構成閉合電路
㈢ 高中化學 必修二 第二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看到這里不懂了 請指教 問題是:為什麼負極的反應式中要失
你可以把它看做電荷的轉移也是守恆的,反應式兩邊的配平也可以說明問題,-8+10=-2
㈣ 高一化學必修二都有哪些章
第一章 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 化學反應與能量
第三章 有機化合物
第四章 化學與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
㈤ 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二章所有的方程式
1.碳與氧氣(不足)的反應2C+O2==== 2CO 碳與氧氣(充足)的反應C+O2==== CO2 2.一氧化碳與氧氣的反應2CO+O2==== 2CO2 3.二氧化碳與碳的反應CO2+C==== 2CO 4.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NaHCO3+HCl==== NaCl+H2O+CO2↑ 5.碳酸鈉與鹽酸的反應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 6.碳酸鈣與鹽酸的反應CaCO3+2HCl==== CaCl2+ H2O+ CO2↑ 7.碳酸氫鈉與氫氧化鈉的反應NaHCO3+NaOH==== Na2CO3 +H2O 8.碳酸鈉與氫氧化鈣的反應Na2CO3+Ca(OH)2==== CaCO3↓+ 2NaOH 9.碳酸氫鈉(少量)與氫氧化鈣的反應NaHCO3+ Ca(OH)2==== CaCO3↓+NaOH+ H2O 碳酸氫鈉(過量)與氫氧化鈣的反應2NaHCO3+ Ca(OH)2==== CaCO3↓+Na2CO3+2H2O 10.碳酸氫鈉加熱的反應2NaHCO3==== Na2CO3+ H2O+CO2↑ 11.碳酸氫鈣加熱的反應Ca(HCO3)2==== CaCO3↓+H2O+CO2↑ 12.碳酸鈣加熱的反應CaCO3==== CaO+CO2↑ 13.二氧化碳(過量)通入氫氧化鈣溶液中的反應Ca(OH)2+2CO2==== Ca(HCO3)2 二氧化碳(少量)通入氫氧化鈣溶液中的反應Ca(OH)2+CO2==== CaCO3↓+H2O 14.氮氣與氧氣的反應N2+O2==== 2NO 15.一氧化氮與氧氣的反應2NO+O2==== 2NO2 16.二氧化氮與水的反應3NO2+ H2O==== 2HNO3+ NO 17.氮氣與氫氣的反應N2+3H2========= 2NH3 18.氨氣與水的反應NH3+H2O==== NH3?H2O 19.氨氣與鹽酸的反應NH3+HCl==== NH4Cl 20.氨氣與硫酸的反應2NH3+H2SO4==== (NH4)2SO4 21.氨氣與強酸的離子的反應NH3+H+==== NH4+ 22.氨的催化氧化的反應4NH3+5O2====== 4NO+6H2O 23.碳酸氫銨加熱的反應NH4HCO3==== NH3↑+CO2↑+H2O 24.氯化銨加熱的反應NH4Cl==== NH3↑+HCl↑ 25.碳酸銨加熱的反應(NH4)2CO3==== 2NH3↑+CO2↑+H2O 26.氯化銨與氫氧化鈣的反應2NH4Cl+ Ca(OH)2==== CaCl2+2NH3↑+2H2O 27.氯化銨與氫氧化鈉的反應NH4Cl+ NaOH==== NaCl+NH3↑+H2O 28.碳酸氫銨與氫氧化鈉的反應NH4HCO3+2NaOH==== Na2CO3+NH3↑+2H2O 29.碳酸氫銨與氫氧化鈣的反應NH4HCO3+Ca(OH)2==== CaCO3↓+NH3↑+2H2O 30.硝酸的分解的反應4HNO3========= 4NO2↑+O2↑+2H2O 31.銅與濃硝酸的反應Cu+4HNO3(濃)==== Cu(NO3)2+2NO2↑+2H2O 32.銅與稀硝酸的反應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33.鐵與濃硝酸的反應Fe+6HNO3(濃)==== Fe(NO3)3+3NO2↑+3H2O 34.鐵與稀硝酸的反應Fe+4HNO3(稀)==== Fe(NO3)3+NO↑+2H2O 35.碳與濃硝酸的反應C+4HNO3(濃)==== CO2↑+4NO2↑+2H2O 36.一氧化氮與一氧化碳的反應2NO+2CO====== N2+2CO2 37.一氧化氮與氧氣和水的反應4NO+3O2+2H2O==== 4HNO3 38.二氧化氮與氧氣和水的反應4NO2+O2+2H2O==== 4HNO3 39.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反應2NaOH+NO2+NO==== 2NaNO2+ H2O 40.氨氣(過量)與氯氣的反應8NH3+3Cl2==== 6NH4Cl+N2 氨氣(少量)與氯氣的反應2NH3+3Cl2==== 6HCl+N2 41.二氧化氮生成四氧化二氮的反應2NO2==== N2O4 42.硫與銅的反應S+2Cu==== Cu2S 43.硫與鐵的反應S+Fe==== FeS 44.硫與鈉的反應S+2Na==== Na2S 45.硫與鋁的反應3S+2Al==== Al2S3 46.硫與汞的反應S+Hg==== HgS 47.硫與氧氣的反應S+O2==== SO2 48.硫與氫氣的反應S+H2==== H2S 49.硫與氫氧化鈉的反應3S+6NaOH==== 2Na2S+Na2SO3+3H2O 50.硫與濃硫酸的反應 S+2H2SO4(濃)==== 3SO2+2H2O 51.黑火葯點燃S+2KNO3+3C==== K2S+3CO2↑+N2↑ 52.二氧化硫(少量)與氫氧化鈉的反應SO2+2NaOH==== Na2SO3+H2O 二氧化硫(過量)與氫氧化鈉的反應SO2+NaOH==== NaHSO3 53.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鈣的反應SO2+Ca(OH)2==== CaSO3↓+H2O 54.二氧化硫與亞硫酸鈣溶液的反應SO2+CaSO3+H2O ==== Ca(HSO3)2 55.二氧化硫與水的反應SO2+H2O==== H2SO3 56.二氧化硫與硫化氫的反應SO2+2H2S==== 3S↓+2H2O 57.二氧化硫與氧氣的反應2SO2+O2====== 2SO3 58.二氧化硫與過氧化鈉的反應SO2+Na2O2==== Na2SO4 59.二氧化硫與氯水的反應SO2+ Cl2+2H2O==== H2SO4+2HCl 60.三氧化硫與水的反應SO3+H2O==== H2SO4 61.亞硫酸與氧氣的反應2H2SO3+O2==== 2H2SO4 62.亞硫酸鈉與氧氣的反應2Na2SO3+O2==== 2Na2SO4 63.濃硫酸與銅的反應 2H2SO4(濃)+Cu==== CuSO4+SO2↑+2H2O 64.濃硫酸與碳的反應 2H2SO4(濃)+C==== CO2↑+2SO2↑+2H2O壽 65.工業制備硫酸(初步) 4FeS2+11O2==== 8SO2+2Fe2O3 66.實驗室制備硫酸(初步) Na2SO3+H2SO4(濃)==== Na2SO4+SO2↑+H2O 67.硫化氫(少量)與氫氧化鈉的反應H2S+2NaOH==== Na2S+2H2O 硫化氫(過量)與氫氧化鈉的反應H2S+NaOH==== NaHS+H2O 68.硫化氫(少量)與氨氣的反應H2S+2NH3==== (NH4)2S 硫化氫(過量)與氨氣的反應H2S+NH3==== NH4HS 69.硫化氫與氧氣(不足)的反應2H2S+O2==== 2S↓+2H2O 2H2S+O2==== 2S+2H2O 硫化氫與氧氣(充足)的反應2H2S+3O2==== 2SO2+2H2O 70.硫化氫與氯氣的反應H2S+Cl2==== 2HCl+S↓ 71.硫化氫與濃硫酸的反應 H2S+H2SO4(濃)==== S↓+SO2↑+2H2O 72.硫化氫的制備FeS+H2SO4==== FeSO4+H2S↑ 73.電解飽和食鹽水(氯鹼工業) 2NaCl+2H2O==== 2NaOH+H2↑+Cl2↑ 74.電解熔融狀態氯化鈉(制單質鈉) 2NaCl==== 2Na+Cl2↑ 75.海水制鎂(1) CaCO3==== CaO+CO2 (2) CaO+H2O==== Ca(OH)2 (3) Mg2++2OH2-==== Mg(OH)2↓ (4) Mg(OH)2+2HCl==== MgCl2+2H2O (5) MgCl2==== Mg+Cl2↑ 76.鎂在空氣中燃燒(與氧氣的反應) 2Mg+O2==== 2MgO (與氮氣的反應) 3Mg+N2==== Mg3N2 (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2Mg+CO2==== 2MgO+C 77.鎂與氯氣的反應Mg+Cl2==== MgCl2 78.鎂與水的反應Mg+2H2O==== Mg(OH)2+H2↑ 79.鎂與鹽酸的反應Mg+2HCl==== MgCl2+H2↑ 80.鎂與氫離子的反應Mg+2H+==== Mg2++H2↑ 81.二氮化三鎂與水的反應Mg3N2+6H2O==== 3Mg(OH)2↓+2NH3↑ 82.鎂與溴水的反應(顏色退去) Mg+Br2==== MgBr2 (產生氣泡) Mg+2HBr==== MgBr2+H2↑ 83.溴與水的反應Br2+H2O==== HBr+HBrO 84.溴與氫氧化鈉的反應Br2+2NaOH==== NaBr+NaBrO+H2O 85.溴與氫氣的反應Br2+H2==== 2HBr 86.溴與鐵的反應3Br2+2Fe==== 2FeBr3 87.碘與鐵的反應I2+Fe==== FeI2 88.溴與碘化鉀的反應Br2+2KI==== 2KBr+I2 89.氯氣與溴化鉀的反應2KBr+Cl2==== 2KCl+Br2 第四章 90.硅與氧氣的反應Si+O2==== SiO2 91.硅與氯氣的反應Si+2Cl2==== SiCl4 92.硅與氫氣的反應Si+2H2===== SiH4 93.二氧化硅與氟的反應Si+2F2==== SiF4 94.硅與碳的反應Si+C==== SiC 95.硅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Si+2NaOH+H2O==== Na2SiO3+2H2↑ 96.硅與氫氟酸的反應Si+4HF==== SiF4+2H2↑ 97.單質硅的制備(1.制備)SiO2+2C==== Si+2CO (2.提純)Si+2Cl2==== SiCl4 (3.提純)SiCl4+2H2==== Si+4HCl 98.二氧化硅與氫氧化鈉的反應SiO2+2NaOH==== Na2SiO3+H2O 99.二氧化硅與氧化鈉的反應SiO2+Na2O==== Na2SiO3 100.二氧化硅與碳酸鈉的反應SiO2+Na2CO3==== Na2SiO3+ CO2↑ 101.二氧化硅與氧化鈣的反應SiO2+CaO==== CaSiO3 102.二氧化硅與碳酸鈣的反應SiO2+CaCO3==== CaSiO3+CO2↑ 103.二氧化硅與氫氟酸的反應SiO2+4HF==== SiF4+2H2O 104.硅酸的制備Na2SiO3+ CO2+H2O==== H2SiO3↓+ Na2CO3 105.硅酸加熱分解H2SiO3==== SiO2+H2O 106.鋁與氧氣的反應4Al+3O2==== 2Al2O3 107.鋁與氯氣的反應2Al+3Cl2==== 2AlCl3 108.鋁與鹽酸的反應2Al+6HCl==== 2AlCl3+3H2↑ 109.鋁與氫氧化鈉的反應2Al+2NaOH+6H2O==== 2Na[Al(OH)4]+3H2↑ 110.鋁與水的反應2Al+6H2O==== 2Al(OH)3+3H2↑ 111.鋁與三氧化二鐵的反應(鋁熱反應)2Al+Fe2O3==== 2Fe+Al2O3 112.鋁與二氧化錳的反應(鋁熱反應)4Al+3MnO2==== 3Mn+2AlO3 113.氧化鋁與鹽酸的反應Al2O3+6HCl==== 2AlCl3+3H2O 114.氧化鋁與氫氧化鈉的反應Al2O3+2NaOH+3H2O==== 2Na[Al(OH)4] 115.電解氧化鋁2Al2O3==== 4Al+3O2↑ 116.硫酸與與一水合氨的反應Al2(SO4)3+6NH3?H2O==== 2Al(OH)3↓+3(NH4)2SO4 117.氯化鋁與一水合氨的反應AlCl3+3NH3?H2O==== Al(OH)3↓+3NH4Cl 118.氯化鋁與氫氧化鈉(少量)的反應AlCl3+3NaOH==== Al(OH)3↓+3NaCl 119.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鈉的反應Al(OH)3+NaOH==== Na[Al(OH)4] 120.氯化鋁與氫氧化鈉(過量)的反應AlCl3+4NaOH==== Na[Al(OH)4]+3NaCl 121.四羥基合氯酸鈉與鹽酸(少量)的反應Na[Al(OH)4]+HCl==== Al(OH)3↓+NaCl+H2O 122.氫氧化鋁與鹽酸的反應Al(OH)3+3HCl==== AlCl3+3H2O 123.四羥基合氯酸鈉與鹽酸(過量)的反應Na[Al(OH)4]+4HCl==== AlCl3+NaCl+4H2O 124.四羥基合氯酸鈉與氯化鋁的反應3Na[Al(OH)4]+AlCl3==== 4Al(OH)3↓+3NaCl 125.向四羥基合氯酸鈉中通入過量二氧化碳Na[Al(OH)4]+CO2==== Al(OH)3↓+NaHCO3 126.銅在潮濕空氣中被腐蝕2Cu+O2+H2O+CO2==== Cu2(OH)2CO3 127.銅與氧氣的反應2Cu+O2==== 2CuO 128.銅與氯氣的反應Cu+Cl2==== CuCl2 129.銅氧化在高溫下轉化4CuO==== 2Cu2O+O2↑ 130.硫酸銅與水的反應CuSO4+5H2O==== CuSO4?5H2O
求採納
㈥ 誰有高一化學必修2 第二章第一節 化學能與熱能 同步練習下百度雲盤
人教版的抄? 第一章 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第一節 元素周期表第二節 元素周期律第三節 化學鍵歸納與整理第二章 化學反應與能量第一節 化學能與熱能第二節 化學能與電能第三節 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歸納與整理第三章 有機化合物第一節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第二節 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第三節 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第四節 基本營養物質歸納與整理第四章 化學與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第一節 開發利用金屬礦物和海水資源第二節 資源綜合利用 環境保護歸納與整理結束語附錄I 相對原子質量表附錄II 部分酸、鹼的溶解性表(室溫)附錄III 一些常見元素中英文名稱對照表元素周期表完善版把附錄加上了啊~
㈦ 求高一化學必修一第二章和必修二第一章思維導圖
高一數學必修二所有章節,您可以參考華師大劉濯源教授的學科思維導圖,自己嘗試繪制,因為繪圖的思考過程遠遠大於您看到的成品圖。
㈧ 高一化學必修二都有哪些章每章叫什麼
哪個版本的化學書呢?
人教版
第一章 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
第一節 元素周期表
第二節 元素周期律
第三節 化學鍵
歸納與整理
第二章 化學反應與能量
第一節 化學能與熱能
第二節 化學能與電能
第三節 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
歸納與整理
第三章 有機化合物
第一節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
第二節 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節 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
第四節 基本營養物質
歸納與整理
第四章 化學與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
第一節 開發利用金屬礦物和海水資源
第二節 資源綜合利用 環境保護
歸納與整理
結束語
附錄I 相對原子質量表
附錄II 部分酸、鹼的溶解性表(室溫)
附錄III 一些常見元素中英文名稱對照表
蘇教版
專題1:微觀結構與物質的多樣性(1)
第一單元: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與元素周期律(2)
第二單元:微粒之間的相互作用力(12)
第三單元:從微觀結構看物質的、多樣性(18)
專題2:化學反應與能量轉化(29)
第一單元:化學反應速率與反應限度(30)
第二單元:化學發應中的熱量(34)
第三單元:化學能與點能的轉化(40)
第四單元:太陽能、生物質能核氫能的利用(47)
專題3:有機化合無的獲得與應用(57)
第一單元:化石燃料與有機化合物(58)
第二單元: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69)
第三單元:人工合成有機化合物(80)
專題4:化學科學與人類文明(91)
第一單元:化學是認識核創造物質的科學(92)
第二單元:化學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99)
附錄1:相對原子質量表(107)
附錄2:中英文名詞對照表(108)
㈨ 高中生物必修二遺傳因子的發現的知識清單 和化學必修二第二章那個化學能與電能的正負極反應的知識要點之類
孩子,真罩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