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戰爭的歷史

戰爭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12-14 02:10:43

『壹』 歷史上,著名的戰爭有哪些

長勺之戰、巨鹿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時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韓信的破趙之戰(背水一戰典故),夷陵之戰(魯陸遜擊潰劉備)

『貳』 歷史上最著名的戰爭

世界著名戰爭:
消失的迦太基——布匿戰爭
奴隸覺醒的詩篇——斯巴達克起義
伊斯蘭的首次聖戰——阿拉伯半島統一戰爭
宗教旗幟下的掠奪——十字軍東征
一代天驕的壯志雄心——成吉思汗西征
貞德的頌歌——英法百年戰爭
「宗教聖戰」——三十年戰爭
奴役與自由的決戰——美國獨立戰爭
輝煌帝國的沉浮——拿破崙戰爭
德法恩怨的繼續——第一次世界大戰
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戰
美國的「三錯」戰爭——朝鮮戰爭
沒有勝利者的戰爭——兩伊戰爭
現代裝備登台亮相——海灣戰爭
邁向單極世界的試金石——科索沃戰爭

中國著名戰爭:
三皇五帝至三代戰爭:
黃帝蚩尤涿鹿之戰
共工與顓頊之戰
三帝伐三苗之戰
少康復國之戰
鳴條之戰
牧野之戰
周公東征之戰
周厲王攻噩之戰
犬戎滅西周鎬京之戰

春秋戰國:
鄭衛北制之戰
鄭擊北戎之戰
齊魯長勺之戰
晉假途滅虢之戰
秦晉韓之戰
宋楚泓水之戰
吳越夫椒之戰
越吳姑蘇之戰
越吳笠澤之戰
晉國貴族內爭之晉陽之戰
齊魏桂陵之戰
齊魏馬陵之戰
秦伐韓魏伊闕之戰
五國攻秦之戰
秦趙長平之戰
秦趙邯鄲之戰
五國與秦河外之戰
秦滅六國戰爭
巨鹿之戰
楚漢之爭
楚漢彭城之戰
韓信破魏之戰
楚漢垓下之戰
周亞夫平七國之亂
漢匈河西之戰
漢匈漠北之戰
李廣利攻大宛之戰
李陵攻匈奴之戰
李廣利攻匈奴之戰
綠林起義
赤眉起義
劉秀攻邯鄲之戰
劉秀奪關中之戰
劉秀統一全國的戰爭
劉秀與赤眉軍崤底之戰
劉秀攻劉永之戰
耿弁攻張步之戰
竇固攻北匈奴之戰
東漢攻西域之戰
袁紹公孫瓚界橋之戰
曹操與黃巾軍兗州之戰
孫策攻取江東之戰
袁紹公孫瓚易京之戰
曹操袁紹官渡之戰
曹操攻鄴城之戰
曹操攻烏桓之戰
赤壁之戰
劉備攻取漢中之戰
盛世反鋒——隋唐五代戰爭
多極鏖兵——宋遼夏金元戰爭
落日余暉——明清戰爭
救亡圖存——近代戰爭
戰爭的終結——民國戰爭到解放戰爭

『叄』 歷史上有名的戰爭

1、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是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

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肆』 抗日戰爭歷史資料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含國共兩黨)軍隊共進行大規模和較大版規模的會戰22次,重要戰權役200餘次,大小戰斗近20萬次,總計殲滅日軍150餘萬人(忽略了日軍傷員治癒後重返戰場的人數)、偽軍118萬人。戰爭結束時,接收投降日軍128萬餘人,接收投降偽軍146萬餘人。

(4)戰爭的歷史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伍』 中國戰爭歷史順序是什麼

1、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

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閉關鎖國後的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

2、1856-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3、1883—1885年,中法戰爭

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中國和越南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4、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5、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6、1926-1928年,北伐戰爭

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於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

7、1931-1945年,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日本侵華戰爭。

8、1946-1949年9月,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共內戰第二階段。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軍完成了解放全國大陸和近海島嶼的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第二次國共內戰勝利,統一了中國大陸。

『陸』 關於戰爭的歷史名人

一、蓋烏斯·屋大維

屋大維曾先後獲得執政官、保民官、大祭司長等職銜,實為羅馬皇帝。為加強統治,對軍隊進行改革,實行雇傭兵制度;建立禁衛軍,駐守羅馬和義大利。對外繼續擴張,向西完成對西班牙的征服,向北推進至多瑙河、萊茵河一線。他善於審時度勢、進退有節,處事機智果斷、謹慎穩健。

他所採取的一系列順乎形勢的內外政策,開創了相對安定的政治局面,為帝國初期的繁榮打下基礎。公元14年8月19日去世。死後,他被羅馬元老院列為「神」,直至392年冷河戰役後才被廢除。

二、貝尼托·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早年當過新聞記者、社會黨黨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因鼓動義大利參戰被社會黨開除。1915年入伍參戰。1921年該組織改稱「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成為該黨領袖。1922年10月指揮該黨軍事組織「黑衫軍」進軍羅馬,發動暴亂並奪取政權,任內閣總理。

1928年強行終止議會制度,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對內取締其他一切政黨和群眾團體;對外煽動民族沙文主義,推行軍國主義侵略擴張政策。1935年10月派兵入侵衣索比亞,1936年5月宣布將衣索比亞並入義大利。

7月夥同德國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10月與德國結成柏林-羅馬軸心。1939年4月侵佔阿爾巴尼亞。1940年5月任戰時統帥部最高統帥。6月10日對英、法宣戰,出兵法國南部,並向英屬索馬里、肯亞、蘇丹和埃及發動進攻,企圖建立地中海帝國。

10月派兵入侵希臘。1941年4月出兵配合德軍進攻南斯拉夫。6月22日對蘇宣戰並派兵配合德軍進攻。

三、阿道夫·希特勒

1889年4月20日,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布勞瑙,1914年8月,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9年9月,加入德國工人黨(納粹黨)並擔任黨主席團委員,1921年7月,成為納粹黨元首,享有指揮一切的權力。

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發動啤酒館暴動失敗,1933年上台成為德國元首。1938年3月11日,佔領奧地利,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序幕,1939年到1941年相繼佔領了歐洲的14個國家,並且把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南斯拉夫變為自己的仆從國。

1941年6月22日,進攻蘇聯,之後陷入蘇德戰爭的不利局面。1945年4月28日希特勒和愛娃·布勞恩正式結為夫婦,1945年4月30日下午3點30分,在德國總理府地下室自殺。

四、弗朗西斯科·佛朗哥

佛朗哥出生於海軍軍官家庭。1907年入托萊多步兵學院學習。1912年參與鎮壓西屬摩洛哥起義,1926年晉升為准將。1928年任新成立的薩拉戈薩高等軍事學院院長。1936年7月18日聯合其他反動軍官發動反政府武裝叛亂,挑起西班牙內戰。

10月被推舉為「國家元首」並任叛軍總司令,晉大元帥。1937年4月成為長槍黨黨魁。由於得到德、意法西斯支持和英、法等國採取「不幹涉」政策,以及軍隊武器裝備和訓練素質占優勢,最終獲得勝利。

五、東條英機

1937年,日本蓄意挑起盧溝橋事變後,在軍部中央形成了強硬派與謹慎派兩大派別,前者以陸軍大臣杉山元、軍事課長田中新一及參謀本部第3課課長武藤章等為代表,後者則以參謀本部第1部部長石原莞爾、陸軍省軍務課長柴山兼四郎等為代表。

8月19日,東條英機在張北設立了混成旅團司令部,便於臨近指揮。東條英機採取慣用的「閃電戰術」,沿平綏線依次進攻南口、居庸關、懷來和張家口等軍事要地。這一地區的中國國民黨軍隊約3萬餘人,而東條兵團則只有幾千人。

但由於中國國民黨軍隊抵抗決心不足、守備虛弱。日軍憑恃機械化武器裝備瘋狂進攻,中國國民黨軍隊不得不節節退卻。8月22日,張北守軍國民黨軍劉汝明部被擊潰。

『柒』 中國戰爭歷史

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6月—1842年8月) 太平天國革命戰爭(前期)(1851年1月—1856年8月)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0月—1860年11月) 太平天國革命戰爭(後期)(1856年9月—1866年2月) 天地會起義戰爭 上海小刀會起義戰爭(1853年9月—1855年2月) 大成國起義戰爭(1854年6月—1864年5月) 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起義戰爭 貴州各族人民起義戰爭(1854年3月—1872年11月) 雲南回民起義戰爭(1856年6月—1873年5月)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戰爭(1859年7月—1865年6月) 陝甘回民起義戰爭(1862年5月—1873年11月) 收復新疆的戰爭(1876年7月—1878年1月) 英俄爭奪中亞和武裝入侵新疆 、清政府的戰略方針和戰爭准備 、北疆的收復(1876年7月—11月) 、南疆的收復(1877年4月—1878年1月) 、伊犁的索還 中法戰爭(1883年12月—1885年4月) 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7月—1895年10月) 反對八國聯軍侵略的戰爭(1900年6月—1901年9月)(義和團) 抗擊英軍入侵西藏的戰爭(1903年12月—1904年9月) 辛亥革命戰爭(1911年10月—1912年4月) 討袁戰爭(1913年7月—9月) 白朗起義戰爭(1911年10月—1914年8月) 護國戰爭(1915年12月——1916年7月) 護法戰爭(1917年7月—1918年11月) 反對沙俄侵略蒙古的戰爭(1911年8月—1915年11月)

『捌』 關於戰爭的歷史故事

巨鹿之戰-破釜沉舟 談起中國古代戰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就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如秦楚巨鹿之戰,漢趙井陘之戰,新漢昆陽之戰,袁曹官渡之戰,秦晉淝水之戰等等垓下之戰-四面楚歌、霸王別姬卧薪嘗膽 退避三舍 紙上談兵 三十六記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可引用,因為大家都知道,可作論據

『玖』 中國歷史的重大戰爭

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上一共有兩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6月~專1842年8月。第二次屬鴉片戰爭: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兩次鴉片戰爭使舊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抗日戰爭:從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開始,由日本帝國入侵中華民國引發的戰爭,主戰場在中國大陸,兩國軍隊鏖戰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
人民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期間共殲滅國民黨軍625萬餘人,摧毀了國民黨各級反動政權,從根本上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拾』 關於戰爭的歷史

戰爭是在原始社會後期出現的。據考古資料證明,最早的戰爭出現公元前21世紀初中石器時代的初期。這說明,人類從原始人群到公元前21世紀初,在大約二三百萬年的歷史長河中,有戰爭的歷史還不到一萬年(另一說法年數上萬)。

原始社會的戰爭是由氏族部落之間或部落聯盟之間,為了爭奪賴以生存的土地、河流、山林等天然財富,甚至為了搶婚、種族復仇而發生沖突,進而演變成原始狀態的戰爭。

這種戰爭,同階級社會的戰爭有著本質的區別。它不具有政治目的和階級壓迫、奴役的性質,戰爭中的俘虜,不是殺掉,就是吃掉。

後來,隨著生產力和畜牧業的發展,父權製取代母權制,農業、手工業、商品生產有了發展,生產物品有了剩餘,有了私有財產,出現了主人和奴隸。萌發了私有制、階級已經開始蛻變為在陸上和海上掠奪家畜、奴隸和財寶而不斷進行的搶劫,變為一種正常的營生」。

日益頻繁的戰爭,驅使原始公社制解體,人類進入了奴隸社會。從此以後,戰爭變成了政治的工具、階級斗爭的最高手段。私有制、階級壓迫和經濟利益的沖突,成為發生戰爭的基本根源。

到20世紀80年代,在有文字記載的3500多年的時間里,世界上共發生過14531次戰爭。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是現代戰爭的根源。

在當今和未來,引發戰爭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主要的有爭奪勢力范圍、領土爭端、邊界糾紛、掠奪戰略資源、爭奪市場、意識形態斗爭、宗教矛盾、民族矛盾等等,這些因素是現代戰爭的直接動因。

(10)戰爭的歷史擴展閱讀:

著名戰爭介紹:

1、第一次世界大戰

簡稱「一戰」,是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

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斗。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則屬協約國陣營。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但在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一戰中,各種新式武器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程大炮相繼投入戰爭,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

2、第二次世界大戰

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戰爭的歷史

熱點內容
生物質鍋爐廠 發布:2025-05-22 15:57:39 瀏覽:807
楊氏太極拳老六路教學 發布:2025-05-22 15:03:32 瀏覽:933
佐川美術館 發布:2025-05-22 13:59:32 瀏覽:891
2017貴州語文高考 發布:2025-05-22 13:37:29 瀏覽:394
教師業務總結 發布:2025-05-22 11:23:26 瀏覽:72
元旦晚會唱什麼歌好 發布:2025-05-22 11:07:28 瀏覽:600
車麗麗老師 發布:2025-05-22 10:43:07 瀏覽:988
茅台酒廠的歷史 發布:2025-05-22 10:11:40 瀏覽:99
師德培訓工作總結 發布:2025-05-22 07:07:53 瀏覽:718
數學書的照片 發布:2025-05-22 06:43:53 瀏覽: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