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學
1】海洋生物學(marine biology)是研究海洋中生命現象、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是海洋科學的一個主要學科,也是生命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2】分支:
1.海洋生物分類學。按界、門、綱、目、科、屬、種系統研究各種海洋生物。大體將海洋生物分為海洋動物、海洋植物、海洋真菌和海洋細菌等4類。
2.海洋生物形態學。研究海洋生物外部和內部形態的特徵及其規律。
3.海洋生物區系分布。研究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及其規律,闡明各區系的特點及其與環境的關系。
4.海洋生態學。研究海洋生物之間及其與環境的關系,著重研究食物,並研究海洋食物鏈(攝食者與被食者的營養關系)和海洋生物生產力(通過同化作用生產有機物的能力)。
5.海洋生物學生理、生化和遺傳研究。
6.生物海洋學。研究生物形成的海洋現象。
網路里就有,很詳細。
Ⅱ 中國海洋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專業
這個專業很強,海大的名牌專業之一。就業的話,不是很好說,本科生一般都考研或者出國,其中較大部分本科生都是保研海大這個專業的,也有就業的,但是不是很好找工作,看個人能力了,去科研機構、海洋館、生物公司等
Ⅲ 我現在高三,想要讀海洋生物學。查了一下發現好像有這個專業的大學不
你是明年參加高考吧!看到你的問題很高興能為你解答,有報志願投身海洋事業的想法很好,中國海洋大學和廈門大學的海洋科學都很好,在國內也是頂尖的,但兩所高校各有側重點。本科不論是什麼方向目前均統一授予海洋科學學士學位,中國海洋大學的海洋化工、海洋葯物、物理海洋比較厲害(這些簡單的組合總是很容易讓人們迷糊,說通俗點就是我們所謂的海水淡化、海水制鹽、海洋生物提取活性物質開發海洋葯物、海洋中的物理現象包括不同尺度的大氣、潮流、波動、能量傳輸等),廈門大學的海洋浮游生物、海洋化學、海洋聲學比較好(海洋中的細菌、藻類如赤潮生物,海洋中的魚類餌料豐年蝦、海洋中的各種元素、污染物,海洋中的聲光電通信過程等),另外同濟大學和南京大學都有海洋地質相關研究較為突出,華東師范大學偏重近海河口研究,山東大學的海洋微生物這一領域較為突出,中國科技大學的極地、遠洋研究很好,還有地球化學這些的,中國地質大學也有地質油氣等相關研究。你想學海洋生物,那麼你對海洋生物了解多少呢?為什麼喜歡做這個的?如果沒有較為深入的問清自己的追求,我想選擇海洋生物學還是慎重一些較好,尤其是只是想讀個本科出來直接想好找工作的,海洋科學不是你看了一部電影就想著跳入大海這么簡單。
目前我國對海洋科研、產業的投入有了較大的提高,而普通大眾對海洋的了解卻很有限,想在海洋領域有一定的發揮作用,那麼至少你得做到博士,就我個人的經歷目前涉海系統,擁有博士學位人員佔比較高,尤其是海洋生物領域。
因為是交叉學科(海洋科學與生物學交叉)所以其人才有從生物學、醫學、化學各個領域轉而來到海洋的,而本科的教育基本上以理解性入門學習為主,更多的是學習海洋基礎知識和生物學基本課程,所以想本科畢業直接從事海洋研究較少。而真正從本科一直做到博士畢業的本領域人員每一屆不超過四分之一,其他大部分都轉行業了。
所以你要報考志願第一,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第二,無論發生什麼困難,你是否能堅持的住,第三,即使不喜歡某個方向也沒關系,大學里一般都有轉專業的機會,這個看個人喜好了。越好的大學教學和治學方式越開放,視野也更為廣闊,不能單純地只是看大學排名這些就覺得一個學校好或不好,在某一個領域的好壞還是需要針對個人喜好看側重點。
希望能夠幫到你,祝好運。
Ⅳ 我想知道海洋生物學到底是學什麼的
海洋生物學是研究海洋中生命現象、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是海洋科學的一個主要學科,也是生命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海洋生物學主要研究海洋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物的分類和分布、發育和生長、生理、生化和遺傳,特別是海洋生態。其目的是闡明生命的本質,海洋生物的特點和習性,及其與海洋環境間的相互關系,海洋中發生的各種生物學現象及其變化規律,進而利用這些規律為人類生活和生產服務。
Ⅳ 海洋生物學開哪些學科
海洋生物學隸屬於海洋科學一級學科,是海洋科學的一個主要學科,主要研究海洋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物的分類和分布、發育和生長、生理、生化和遺傳,特別是海洋生態。
海洋生物學研究的內容極為豐富,且隨著海洋調查手段和開發技術的改進而不斷地發展。與其它相關學科相比,海洋生物學的發展受到調查手段和工具設備的影響較大,因此,該專業的發展亟待調查和實驗手段、儀器的革新。另一方面,海洋生物學不但與海洋漁業生產直接相關,同時為海洋生態學、海洋地質學、海洋物理學、海洋化學等研究提供依據。
Ⅵ 海洋生物學的主要研究
海洋生物學分類區系研究 20世紀30年代,張璽、曾呈奎等開展海洋生物分類區系研究,是海洋生物學研究中的一項基礎工作,它不僅發現和描述了物種,而且闡明了物種的形成與進化,物種之間的親關系,並建立了完善的分類區系。 早在20世紀20年代,曾呈奎等就已經開始了海藻的分類研究。解放後,海藻學的研究有了很大發展,尤其經濟海藻的研究,成績更為顯著,已採集海藻標本121360號。其中63299號為臘葉標本,46000號為液體保的底棲種標本,11647號為浮游標本。
在海藻區系的研究中,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50年代初即對海洋溫度帶的劃分總是海藻的溫度性質以及確定溫度性質的方法進行研究,並提出把海洋原則地分為冷水溫水和暖水三帶,第一帶又分為兩個亞帶,把世界海洋分為5個大帶和11個小帶,曾呈奎等人還進行了北太平洋西部海藻區系區劃的研究和中國沿海海藻區系研究得出中國黃渤海海藻具有明顯的溫水性,屬暖溫帶,但有相當多冷溫帶成分。東海海藻區也屬暖溫性,但已沒有黃渤海那些冷水性種,亞熱帶種卻有增加。南海海藻區系屬暖水性,其北部屬亞熱帶性,南部屬熱帶性。
黃渤海屬於北溫帶海洋植物區系組、北太平洋植物區的東亞亞區;東海和南海屬於印度一西太平洋植物區,前者屬中國一日本海洋植物亞區,後者屬印度一馬來亞海洋植物亞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與山東海洋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還進行了海藻的形態和生活史方面的研究。完成了甘紫菜生活史的研究,為中國開展大規模紫菜人工養殖創造了條件。 這主面的研究工作開展得比較早。1936年出版了陳兼善、費鴻年合著的《魚類學》。解放以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部門在石首科魚類的分類研究中系統地研究了中國石首科魚13屬37種,建立了4個亞科,2個新屬,4個新種。在中國東方魨屬魚類分類研究中重點研究了13種和2個新種,對每種的形態特徵,地理分布和各種之間的親緣關系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系譜圖。
他們還開展了海洋魚類地理學的研究,根據不同海區魚類的區系、組成及其溫度性質,提出中國海洋魚類可分為3種類型:渤海與黃海區系為暖溫帶性,屬北太平洋溫帶動物區系東亞亞區;東海西部與南海北部區系,屬亞熱帶性質,為印度一西太平洋暖水區系的中國一日本亞區;東海東部與南海南部區系,屬熱帶性質,為印度一西太平洋暖水區的印尼一馬來亞區。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黃水產研究所、山東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參加了中國軟骨魚類志,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千東海類志南海魚類志南海諸島海域魚類志,黃渤海魚類圖說和中國動物圖譜魚類等專著的編寫工作。 海洋無椎動物學研究的重點是經濟較大的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棘皮的動物等。建國初,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就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原生動物分類研究以有孔和放射為最多。鑒定了有孔蟲約800種,放射蟲200多種。海綿動物分類研究中,初步鑒定了尋常海綿約80餘種。在腔腸動物研究中以水母類研究較多,鑒定了中國螅水母約140種,苔蘚動物在中國海域中種類較多,估計約有500種,已鑒定了200餘種。
軟體動物在海洋無椎動物中佔有重要地位。青島作為國家海洋科研基地已經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研究,基本上了解了軟體動物的種類形態特徵、地理分布等,並發現了一些新種。這主面的專著有張璽教授等編著的《中國北部海產經濟軟體動物》、《中國經濟動物志》、《中國動物圖譜——軟體動物》等。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家牧漁業部黃海水產研究所在棘皮動物分類研究中,主要進行了區域性種類的調查研究和鑒定工作。已鑒定了海參綱40餘種、海膽綱20餘種、蛇尾綱約40種、海星綱約20種。 海洋生成學研究 建國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家牧漁業部黃海水產研究所開始了海洋生態學研究。海洋生物學家對中國海的海洋生物種類的組成、生活習性、季節變化、分布 和移動與海洋環璋的關系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並已開始了生態系的研究。 中國海洋實驗生物學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實驗生態學,應用實驗生物學方法來研究生物與環境條件之間的關系,以尋找有利於有益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有害種生物防除的有效方法。
80年代,青島的海洋科研單位和院校在中國主要經濟海產動物、植物的實驗生態學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其中尤以海帶、紫菜、對蝦、貽貝、扇貝、鮑魚、海參、梭魚等的實驗生態學研究取得的實際經濟效益突出。 1980年以來,青島已有很多海洋科研人員,參加南極極地海洋科學考察。南極海洋生物考察的對象有海豹、企鵝、鯨、魚類、大型海藻、磷蝦及其他浮游動物、底棲動物、漂浮動物等。研究內容包括上述海洋生物的種類組成、數量分布、季節變化及其生態特徵等。還首次發現了一些新種,如暖水種硅藻、冰藻優勢種等。在極地海洋水文方等方面也開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初步得出長城站潮汐變化的一些基本特徵等。
Ⅶ 海洋生物學這專業怎麼樣
海洋生物學這專業的就業如下:
1、 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可以是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環境保護、衛生防疫、水產增養殖、漁業管理、海洋管理以及技術開發、生產貿易等單位及政府有關部門。
2、 部分畢業生可以勝任海洋技術、海洋環境監測、海洋資源調查、水文調查分析、水聲通信、海洋遙感、海岸工程等部門的工作,並可在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學、技術開發和管理。
海洋生物學(marine biology)是研究海洋中生命現象、過程 及其規律的科學,是海洋科學的一個主要學科,也是生命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海洋生物學研究的內容極為豐富,且隨著海洋調查手段和開發技術的改進而不斷地發展。可以說生物學的各個領域——分類、形態、區系分布、生態、生理、生化、遺傳等,在海洋生物學中均有相應的發展。
兩百多年來,生物學者基本上遵循林奈的兩界說,把海洋生物劃分為海洋植物和海洋動物兩大類。隨著分類學的發展,科學家們認識到這個分類法有不少缺點,如真菌和大多數細菌並不營光合作用,卻被歸入植物。我們通常將海洋生物劃分為海洋細菌、海洋真菌、海洋植物和海洋動物四類。
海洋生物中,現知種類最多的是海洋動物,有16~20萬種,分布在動物界的數十個門類中。海洋植物一萬多種,主要是低等的海洋藻類,高等的海洋種子植物僅有100多種。海洋真菌不足500種。海洋細菌的種類較多。
Ⅷ 海洋生物學(是生物) 世界范圍內大學 碩士研究生 排名(高分100)
海洋生物學(是生物) 世界范圍內大學 碩士研究生 排名
1、中國海洋大學
2 廈門大學
3 中山大學
4 廣東海洋大學
5 浙江海洋學院
6 汕頭大學
7 清華大學
8 同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