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沈陽歷史建築

沈陽歷史建築

發布時間: 2022-01-23 13:52:03

㈠ 沈陽故宮現代建築還是古代的歷史上真的存在沈陽故宮嗎

沈陽故宮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是真的歷史建築。
沈陽故宮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為清朝初期的皇宮,距今近400年歷史。沈陽故宮按照建築布局和建造先後,可以分為3個部分:東路——為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於一六二五年開始創建,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八旗大臣辦公的地方。中路——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等,於一六二七年至一六三五年建成,是皇帝進行政治活動和後妃居住的地方。西路——戲台、嘉蔭堂、文溯閣和仰熙齋等,於一七八二年建成,是清朝皇帝「東巡」盛京(沈陽)時,讀書看戲和存放《四庫全書》的場所。

㈡ 沈陽老鍾廠的歷史,建築歷史,人文歷史

沈陽鍾廠原名奉天鍾廠,始建於1922年,1926年遷至現址,張作霖主政東北時期擴建奉天鍾廠,1928年後張學良將奉天鍾廠改稱遼寧鍾廠,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被日本關東軍佔領,改名滿洲鍾廠,1946年國民政府恢復鍾廠國有權,恢復遼寧鍾廠名稱,1948年沈陽解放後改稱沈陽鍾廠。

80年代中後期沈陽鍾廠恢復沈陽鍾廠鍾樓,到了九十年代末期沈陽鍾廠破財,賣給沈陽某私人鍾表廠,2005年私營鍾廠倒閉,2007年部分鍾廠原址地皮賣給某公司,現在鍾廠變成產業園區,末期沒有完工。

沈陽鍾廠是中國四大鍾廠之一60年代末出產海鷗牌石英鍾,當年價格是32元,80年代記得應該是86元還是96元記不住了。1990年拆除沈陽鍾廠1926年辦公樓建築,如果該建築能夠很好的保護,現在至少是省一級的文物!我朋友的父親母親曾經都是沈陽鍾廠的工人,1977年工人一個月就幾十元,1995年左右是350元月薪,末期一分錢也開不出來了。

㈢ 沈陽都有哪些著名的建築

一、奉天驛

1899年11月,侵佔中國東北地區的沙俄軍隊修建東清鐵路南滿支路到奉天(現沈陽),為了交通運輸的方便,在此建成車站,俄人稱之為「茅古甸」(滿語「謨克敦」譯音,為興盛之意)即奉天,屬於當時的四等小站。

二、奉天警察署

這座大樓始建於1929年,建築風格非常古樸,早年是日本附屬地奉天警務署和奉天警察署所在地。中國共產黨在沈陽的第一個地方組織中共奉天支部第一任書記任國楨,就是被「奉天警察署」逮捕的。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的當天,這里還是日軍向沈陽城發起進攻的重要據點之一。該建築建於1929年,1945年日本投降後為國民黨政府接收,國民黨接管奉天警察署,將「東北剿匪總司令部」設在此地。1948年11月沈陽解放後,這里成為市公安局辦公大樓。

近80年來,這座優秀建築保存完好,是沈陽確定的首批不可移動建築之一。1948年11月沈陽解放後,為沈陽市公安局所用。2007年6月,這座老建築又納入「中山廣場及周圍建築群」,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奉天郵便局舊址

奉天郵便局舊址位於沈陽市和平區中山路50號,現房為沈陽市郵政局所用。被沈陽市文物局列為沈陽市第一批不可移動文物。

四、原志誠銀行營業樓舊址

原志誠銀行營業樓舊址在遼寧沈陽中華路與南京南街路口西北面

「九·一八事變」後,在日本扶植下,偽滿洲國於1932年成立,根據偽《銀行法》規定,當時沈陽的5家私人錢庄被日偽當局強行組成志誠銀行。後來,因不準與日偽銀行競爭,志誠銀行難以維持,最後被迫倒閉。

1950年,東北銀行負責人與志誠銀行負責人鞏天民(偽滿時期的中共地下黨員,建國後歷任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任委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遼寧省政協副主席等職,1978年去世)等人協商,決定重新建立公私合營志誠銀行。1955年,志誠銀行業務移交到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市分行和平區辦事處。志誠銀行的招牌,一直保留到1966年「文革」前才撤消。

五、日滿空軍大樓舊址

日滿空軍大樓舊址,位於遼寧沈陽市和平區中山廣場中山路108號,現為招商銀行等單位用房。1996年7月17日,由沈陽市人民政府公布,沈陽市文物管理辦公室立為:沈陽市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又晉升為遼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奉天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奉天警察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奉天郵便局舊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原志誠銀行營業樓舊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滿空軍大樓舊址

㈣ 沈陽故宮的故事或歷史

沈陽故宮,又稱盛京皇宮,位於遼寧省沈陽市瀋河區,為清朝初期的皇宮。沈陽故宮始建於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於清崇德元年(1636年)。總佔地面積63272平方米,建築面積18968平方米。它不僅是中國僅存的兩大皇家宮殿建築群之一,也是中國關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築群。

清朝遷都北京後,故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後來就稱之為沈陽故宮。共經歷努爾哈赤、皇太極、乾隆三個建造時期,歷時158年。建築100餘座、500餘間。入關以後,康熙、乾隆、嘉慶、道光諸帝,相繼十次「東巡」時作為駐蹕所在。

沈陽故宮的保護措施:

2013年5月,沈陽故宮的「歲修」從開始,是規模最大的一次,主要對沈陽故宮古建築的木構架、牆體等方面進行修繕。

2017年,崇政殿內檐彩畫的保護和外檐彩畫進行了修復,是沈陽故宮油飾彩畫保護修復工程(一期)的重要內容。沈陽故宮油飾彩畫保護修復工程(一期),整個方案涉及大清門、崇政殿、左翊門、右翊門、大政殿等5座建築。

㈤ 沈陽有什麼很明顯的建築或風景

沈陽故宮 (世界遺產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關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建造的皇宮,又稱盛京皇宮。清世祖福臨在此即位稱帝。沈陽故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現存完整的兩座宮殿建築群之一,現已辟為沈陽故宮博物院。北京、沈陽兩座故宮構成了中國僅存的兩大完整的明清皇宮建築群。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准中國的沈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它以獨特的歷史、地理條件和濃郁的滿族特色而迥異於北京故宮。沈陽故宮那金龍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萬字炕口袋房的清寧宮,古樸典雅的文朔閣,以及鳳凰樓等高台建築,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絕無僅有;那極富滿族情調的「宮高殿低」的建築風格,更是「別無分號」。這座佔地6萬平方米的古建築群始建於1625年(後金天命十年),建成於1636年(清崇德元年)。全部建築90餘所,300餘間。

沈陽故宮博物院不僅是古代宮殿建築群,還以豐富的珍貴收藏而著稱於海內外,故宮內陳列了大量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如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等。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是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沈陽市和平區皇寺路(原北市場福安里4號)。是一棟坐北朝南、面闊6間、進深1間的硬山式青磚瓦房,其東側4間就是1927年10月到1931年12月中共滿洲省委機關所在地。省委書記陳為人等在此領導工人、農民、學生反對封建軍閥壓迫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恢復、發展黨組織。8月,陳為人調上海工作,省委機關轉移,這里成了省委機關的秘密交通站。滿洲省委機關設在此處時,東首間是廚房、餐室,次間是張景珍(張光奇)辦公室,第三間是客廳,第四間是陳為人及其夫人韓慧芝(韓慧英、王英)卧室。1985年,沈陽市人民政府撥款維修,按原狀陳列,正式對外開放。
無垢凈光舍利塔
無垢凈光舍利塔是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沈陽市皇姑區塔灣街黃土崗上。建於遼重熙十三年(1044),清崇德五年(1640)重修。是沈陽市現存較古老的建築之一。從前,這里東連昭陵,南臨沼澤,古色蒼然,「塔灣夕照「為沈陽八景之一。
該塔為13層密檐八角形磚塔,高約33米。整體可分地宮、塔座、塔身、塔檐、塔剎5部分。地宮在塔座下,乃埋舍利之處;塔座為八角形仰伏蓮須彌座,通體磚砌,周邊嵌石條,高1.7米,每面寬5.5米;塔身每面都闢佛龕,龕上雕有卷草、海棠花紋圖案及造型美觀的傘蓋、飛天等,龕內凸起的蓮座上有身披袈裟的坐佛,龕兩側立有協侍。塔檐下有磚雕斗拱,上有瓦壟,角脊有套獸、坐獸,13層塔檐層層內收,最後成八角攢尖的塔頂。塔頂立前金屬剎桿,串有葫蘆形寶珠,以8條鐵索連著角脊。全塔挺拔壯觀。1985年維修時,發現此塔為空心,為全國同類建築中所僅見。
塔內還出土鎏金佛、舍利子、經卷、瓷器等大批文物;並發現圓形地宮,上有天花,下有地板,四壁有保存完好的彩色壁畫阿難、迦葉、護法神等。塔中出土大型石函,蓋上刻有「維南贍部洲大契丹國遼東瀋州西北豐稔村東重熙十三年次甲申四月大壬辰朔冥生十五葉藏「及建塔人姓名、職務等,是研究建塔和遼史的重要實物資料。現在塔北已新建展廳,陳列沈陽古塔文物,1986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原是奉天省官立東關模範兩等小學校;解放後為沈陽市第六中學,1982年又改為沈陽市幼兒師范學校。位於大東區大東路育才巷10號。
舊址建於1910年,翌年竣工。周恩來同志於1910年秋至1913年7月,在這里渡過了少年時代的高小讀書生括。他在這里經歷了辛亥革命。接觸了進步教師,閱讀了進步書報,受到了先進思想的影響,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1912年10月寫了一篇《東關模範學校第二周紀念感言》,被選為甲等作文。收錄在《奉天教育品展覽會國文成績》一書中;後來上海進步書局在搜集全國模範作文時;又將此文選入《學校國文成績》一書中。他當時熱愛祖國,痛恨清朝政府的腐敗和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曾三次利用暑假徒步到沈陽城南魏家樓子,請何殿甲老先生領他們登煙龍山、講述當年日俄戰爭時百姓慘遭浩劫情景。這時的周思來就已成為憂國憂民的有志之土了。1913年秋,他考入天律南開學校、在給同學的臨別贈言中寫到:「同心協心,萬里前程指日登「;表達了他為改造中國而奮發向上的精神。
張氏帥府
位於瀋河區故宮南側,又稱大帥府和少帥府。是清末民初東北軍閥張作霖的府第,面積1.6萬多平方米,四周圍築著三米多高的青磚厚牆,內部分為東、西兩院,每部分都有自己獨特的建築風格。
東院建於1912年,為張作霖所建的中國民族特色的三進四合院落,共有房舍74間,呈"目"字形。花園北面建造了一幢三層羅馬式的青磚洋樓,建於二十年代。曾作為他的"公署"。其中,一樓是會客場所,用作接待中外要員,商定軍機大事之處;二、三樓是辦公和居住的地方。大青樓一樓正中是個會客廳,因有兩只老虎標本陳列其中,故稱"老虎廳"。當年張學良將軍處決楊宇霆和常蔭槐事件即發生於此。中院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式建築。建於1914-1918年,即張作霖被袁世凱任命為第27師中將師長之後。中院建築既沿襲了中國傳統的民間風俗,也體現出東北、特別是遼南風土習慣。中院的第三院落原為帥府的內宅,現在這里舉辦了《千古功臣張學良將軍業績展覽》。
遼濱塔
在新民市東北29公里的公主屯鎮遼濱村有一座千年古城的遺跡。這座古城地處遼河與秀水河的交匯之處,是古代著名的渡口和交通要道,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早在東晉時期,這里就已經成為軍事重鎮。遼代是其歷史上最興盛的黃金時期,遼的統治者促進此地的繁榮,在這里設立了遼州治所,還從薊州大批移民。後來長期的戰亂使這座繁華古城遭到嚴重破壞。
在維修古塔時,打開了塔的地宮,發掘出包括佛牙、舍利子在內的一批珍貴遺物,其中的圈足斗形鐵銹花紋青釉碗是唐朝或五代時期的製品,是十分罕見的珍品。
它是一座八角十三層密檐青磚塔。原高41.7米,底部直徑為12.5米,按佛教以奇數表示清白的信念而築。塔基高約10米,塔身八面各有一佛龕,上有一尊磚雕佛像端坐於蓮花座上。雙手合於胸前,慧眼遠眺,神態怡然,頭頂銅鏡高懸,以示佛光普照,法力無邊。每巨佛旁都有一脅體拱手而立,神情虔誠而庄嚴。兩飛天盤旋於坐佛頭頂,舞姿婆娑。八個角的稜柱下,各有一大力金剛扶膝蹲踞,兩側有十八羅漢護衛,各個手持兵器,威風凜凜。各檐角懸有銅制的「驚雀鈴」,每逢微風拂過,鈴聲叮咚,清脆悅耳,數里之外,能聞其聲。頂上塔剎高聳,上掛「飛毛銅」鏡,陽光下金光閃閃……

㈥ 沈陽還有哪些古建築

故宮
沈陽故宮是除北京故宮外,中國現存的第二大完整的宮殿建築群,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沈陽故宮始建於1625年,建成於1636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的皇宮。全部建築90多所、300餘間,佔地6萬平方米。以崇政殿為核心、大清門--清寧宮為中軸線,可將故宮分為東、中、西三路。
北陵
北陵公園(昭陵),是大清第二代開國君主皇太極與孝端文皇後的陵墓,是清代皇陵和現代園林完美結合的游覽勝地,面積3.32公頃。北陵建於1643年,內有隆恩殿、寶城、寶頂、月牙城、大明樓、大碑樓、方城、隆恩門、大紅門、石牌坊等建築,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北陵公園以其古老歷史、神秘皇陵和園林景觀,成為鑲嵌在沈城大地上的璀璨明珠。
東陵
東陵(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皇後葉赫納喇氏的陵基,佔地500餘公頃。東陵始建於1629年,1651年基本建成,後經順治、康熙、乾隆多次修建,形成了完整的陵基建築群。陵內有庄嚴的正紅門,有生動的石獅、石虎、石馬等,有著名的108蹬台階,有方城、隆恩殿、東西配殿、大明樓、寶頂等建築。東陵的建築嚴謹,雕刻精細,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
新樂遺址
新樂遺址是距今7200多年前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處母系氏族公社聚居村落遺址,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煤精製品、古房址等。其中出土的「木雕鳥」是沈陽地區出土年代最久的珍貴文物,也是世界上唯一保存最久遠的木雕工藝品。
南關天主教堂
沈陽南關天主教堂位於沈陽市瀋河區小南街南樂郊路40號。該大教堂始建於1878年,座北朝南,為歐洲哥特式建築,兩個鍾塔高45米,堂內由24根石柱支撐,結構別致,一次可容納1000餘人參與彌撒。
棋盤山國際風景旅遊開發區
棋盤山國際風景旅遊開發區位於沈陽東北部,景區山巒起伏、溪谷迂迴、水域遼闊、林木蔥郁、泉水叮咚、鳥語花香,是一處集秀美自然景色和歷史人文景觀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景區以春天的綠、夏天的景、秋天的楓、冬天的雪著稱。除秀美的自然風光,景區還有高句麗山城遺址、南天門、仙人洞、媽媽石、點將台、向陽寺、鳥林等聞名遐邇的人文景觀。棋盤山冰雪大世界更是沈城冬季旅遊中的一個熱點。沈陽國際棋牌競技中心因舉辦多次國際棋類賽事而聞名於世。還有沈陽森林野生動物園、休閑體育廣場、大洋山森林公園等已成為人們娛樂休閑、回歸自然的理想場所。
古隕石
沈陽古隕石分布在沈陽東南部168平方公里范圍內,其中最大的一塊位於東陵區李相鎮滑石台山,長160米,寬54米,高42米,重約200萬噸,是世界上最大的古隕石。它形成於45億年前,19億年前隕落,堪稱天賜瑰寶,舉世無雙。
怪坡
怪坡位於新城子區帽山西麓,面對曠野,背依群山,是一條西高東低的斜坡,坡長百餘米,寬20餘米,在此坡上會產生奇妙現象,即各種車輛到此下坡不開(蹬)不走,而上坡不開(蹬)會自然向坡上滑行,堪稱「華夏一絕」在怪坡,還有響山、嗡頂、沈陽虎園、卧龍禪寺等旅遊景點。

㈦ 沈陽故宮里有什麼建築

沈陽故宮最早的建築──大政殿和十王亭。努爾哈赤時期建
皇太極時確定的各宮殿名稱如下:中宮為清寧宮、東宮為關雎宮、西宮為麟趾宮、次東宮為衍慶宮、次西宮為永福宮、台東樓為翔鳳樓、台西樓為飛龍閣、正殿為崇政殿、大門為大清門、大殿為篤恭殿;這些名稱,除篤恭殿後來改稱為大政殿,翔鳳樓、飛龍閣位置有所變化外,其他都一直沿用未改,建築至今猶存 大清門前兩側有文德坊、武功坊
乾隆時擴建 除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等處於建築中軸線上的主要宮殿仍保持清入關前舊貌外,其兩側的原有附屬建築都被新建或改建的宮殿所取代。崇政殿前兩側成為東西對稱的飛龍閣、翔鳳閣的東西七間樓,殿後左右則為協中齋、師善齋、日華樓、霞綺樓,也是兩兩對稱地均衡排布。 新建有文溯閣、仰熙齋、嘉蔭堂、戲台等

㈧ 介紹一下沈陽的歷史

沈陽是歷史文化名城。

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特大城市。因地處古瀋水(今渾河)之北而得名(南面有渾河,山南水北為陽)。沈陽地區蘊育了遼河流域的早期文化。3萬年前,沈陽地區已有人類活動。早在72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上古人類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從春秋戰國時期燕國設立方城(侯城前身)起,沈陽的建城史已2600餘年。沈陽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遷都於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極在此改國號為「清」,建立滿清國。1644年清世祖福臨,率滿清軍隊攻入關內定都北京後,以盛京為陪都。清初皇宮所在地——沈陽故宮,是中國現今僅存最完整的兩座皇宮建築群之一。

㈨ 沈陽故宮的建築群有哪些

沈陽故宮始建於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關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創建的皇宮,又稱盛京皇宮,清朝入主中原後改為陪都宮殿和皇帝東巡行宮。沈陽故宮經過多次大規模的修繕,現已辟為沈陽故宮博物院。北京、沈陽兩座故宮構成了中國僅存的兩大完整的明清皇宮建築群。

沈陽老城內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宮就設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佔地6萬平方米,現有古建築114座。沈陽故宮按照建築布局和建造先後,可以分為3個部分:東路為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時期續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睢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等。整座皇宮樓閣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畫棟,富麗堂皇。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築,正門有兩根盤龍柱,以示庄嚴。大政殿用於舉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等。十王亭則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方。這種君臣合署在宮殿辦事的現象,歷史上少見。從建築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10座亭子,其建築格局乃脫胎於少數民族的帳殿。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顯示了滿族文化發展的一個里程。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稱「金鑾殿」,是沈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築。整座大殿全是木結構,五間九檁硬山式,辟有隔扇門,前後出廊,圍以石雕的欄桿。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頂蓋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殿柱是圓形的,兩柱間用一條雕刻的整龍連接,龍頭探出檐外,龍尾直入殿中,實用與裝飾完美地結合為一體,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氣魄。此殿是清太宗日常臨朝處理要務的地方,公元1636年,後金改國號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舉行。崇政殿北首的鳳凰樓,三層,是當時盛京城內最高的建築物。

沈陽故宮博物院不僅是古代宮殿建築群,還以豐富的珍貴收藏而著稱於海內外,故宮內陳列了大量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如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等。

熱點內容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方案 發布:2025-05-21 13:29:14 瀏覽:494
求生之路在哪裡下載 發布:2025-05-21 12:53:48 瀏覽:796
關於數學名人名言 發布:2025-05-21 12:49:49 瀏覽:889
美女老師讓我 發布:2025-05-21 12:43:26 瀏覽:891
武漢漢陽美術 發布:2025-05-21 12:19:40 瀏覽:787
高二物理補課 發布:2025-05-21 11:08:24 瀏覽:304
什麼網游可以掛機 發布:2025-05-21 10:37:31 瀏覽:11
piano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21 10:07:13 瀏覽:852
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 發布:2025-05-21 10:04:36 瀏覽:654
班主任節視頻 發布:2025-05-21 08:52:45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