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歷史天氣
第一位:吳作人
吳作人(1908年11月日-1997年4月9日),男,安徽宣城涇縣人,生於江蘇蘇州,1926年入蘇州工業專科學校建築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後就讀於上海藝術大學、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及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從師徐悲鴻先生,並參加南國革新運動。早年攻素描、油畫,晚年後專攻國畫,境界開闊,寓意深遠,以凝練而准確的形象融會著中西藝術,是繼徐悲鴻之後中國美術界的又一領軍人物。1984年法國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藝術與文學最高勛章」,1986年比利時國王授予他「王冠級榮譽勛章」。
第二位:吳半農
吳半農(1905年-1978年) 原名吳祖光,號曲林,安徽涇縣人。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曾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碩士學位。中國現代經濟學家,著有《工資指數論》、《我國對外貿易分析》、《當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形勢》等。1934年夏,吳半農被派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碩士學位。1936年12月取道蘇聯西伯利亞回國至南京,任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國民政府經濟部秘書。1940年12月改任經濟部統計長、資源委員會駐美國技術委員會專門委員,再度赴美。1944年任太平洋國際學會美國分會客座研究員。抗日戰爭勝利後,任中國政府駐日本代表團第三組(經濟)組長和中國駐盟軍總部賠償歸還代表團首席代表。1956年8月2日,沖破阻力,獲得機遇攜全家離開日本返回祖國,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重用,先後任外交部國際關系研究所日本組與世界經濟組組長、研究員、顧問等職。1978年病逝於北京。
第三位:梅子涵
梅子涵,1949年生,兒童文學作家,上海師范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發表文學作品。 作為兒童文學家,他為兒童寫了幾十部書集,如《女兒的故事》、《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等;作為兒童文學的研究者,他寫作、主編了多部理論著作,如《兒童小說敘事式論》等。作為兒童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培養了幾十位兒童文學研究生,為兒童文學事業培養人才做出很大貢獻。他還寫過一本《女兒的故事》,這是一部出自大學教授之手卻沒有絲毫書卷氣的活潑有趣的長篇小說。小說以口語化的語言寫作,語感獨特,風格幽默風趣,恰似談笑風生,親切感人。小說將一個女孩日常的生活和平凡的成長經歷藉助語言的魅力使之藝術化,從而激起讀者的強烈的審美愉悅和心靈的共鳴,創造了兒童小說的一種新的敘述方式和小說藝術的新領域。
第四位:章基嘉
章基嘉(1930.1.1—1995.10.5),安徽省績溪縣瀛州鄉油坑口人。長期天氣預報專家,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南京氣象學院教授及副院長、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中國氣象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並被選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195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1958年畢業於蘇聯列寧格勒水文氣象學院研究生部,獲地學科學副博士學位。先後從事氣象教學、科研和組織領導工作,在大氣環流和中長期天氣預報、青藏高原對東亞環流和天氣氣候影響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為紀念在章基嘉氣象學上的貢獻,南京氣象學院設立了章基嘉獎學金。
第五位:胡家健
胡家健,字建人,安徽省績溪縣人。教育家。早年就讀胡氏小學、安徽學府。後考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育專修科,國立東南大學教育學系畢業。曾任河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教育學專任教員兼附屬小學主任,安徽省教育廳編譯處主任,安徽省省立第四中學(宣城中學)校長,國立浙江大學教授兼學校總務長、浙江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國立東南大學)教授兼校柏溪分校主任、學校總務長,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長,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香港中山圖書館董事長等職。
第六位:洪德元
洪德元,男,1937年1月出生於安徽績溪,植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物系;1966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生畢業;1988年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1991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8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副主任;2001年增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洪德元提出了多個屬的新系統,發現8個新屬、50多個新種;在英文專著《Taxonomy and Evolution of the tribe Veroniceae, Scrophulariaceae》(婆婆納族的分類和進化)運用了新方法,提出了起源和進化的新觀點,建立了該族的進化系統;對毛莨科、桔梗科和百合科的細胞分類學和物種生物學研究有新發現;1990年出版的《植物細胞分類學》是世界上該領域的第一部專著,為植物細胞分類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② 扇子的種類有哪些
1、宣扇
宣扇,竹扇骨取材於六年以上竹類,如毛竹、紫竹、香妃竹等。木扇骨取材於生長50年以上名貴樹木,如紫檀、沉香木等。扇面使用優質絲絹和上好的宣紙。摺扇,最早起源於中國,宣扇作為摺扇的一種,產生於宋代。
2、真絲扇
安徽是真絲扇發源地,至今有四百多年歷史,安徽艾蘭竹木工藝製品有限公司,在對真絲面料及印刷上採用了獨特的方式來處理,真絲扇用真絲綢緞面料製作而成品。
真絲扇的製作工藝復雜比紙張柔軟,凌娟光滑,製作起來工藝要求極高,扇骨用頭青天然高山楠竹製作,經過數次的打磨,刀工,平面處理等方式。
3、火畫扇
「火畫扇」始創於清代同治末年,是廣東新會著名的傳統手工藝品。後來工藝逐步發展,製作時選薄玻璃扇兩柄,合成一柄雙面扇,然後用一種特製的火筆作畫而成,清秀典麗,永不褪色,是欣賞收藏的精品。
4、竹絲扇
竹絲扇俗稱龔扇, 中國傳統手工藝術珍品。有燦若雲錦、薄如蟬翼的美評。扇面多是桃形,形似紈扇,是用細如絹絲的竹絲精心編織而成的。
5、羽扇
通常採用洪澤湖、鄱陽湖等湖泊周圍蘆葦叢中的雁、鷹、鸛、氏鳥、雕和青雞等野禽的翅尾編織成扇面,再加扇柄而成。傳統的高擋羽毛扇,扇柄用鸛羽或鵝羽羽管劈絲編織而成,用瑪瑙、檀香鏈銅絲釘鉸,十分精巧。其諸葛扇、桃形扇、圓形扇、半月形扇和絨摺扇。
6、摺扇
古稱折疊扇、聚頭扇、撒扇。品種有紙摺扇、象牙扇、貝殼扇、 檀香扇、孔雀翠羽扇等,其中以紙摺扇為最普及。紙摺扇是以細長的竹片製成眾多的扇骨,然後將扇骨疊起,其下端頭部以釘鉸固。
③ 誰能提供查詢宣城歷史天氣記錄情況的網站
這個網站就有http://tianqi.2345.com/
④ 宣城地區歷史上極冷天氣是多少度
有記載的是最低零下16度。最高41度
⑤ 安微明光市郵政編碼是什麼號
安微明光市郵政編碼239400
⑥ 安徽宣城什麼地方有什麼特色小吃嗎
宣城,地處安徽省東南部,是皖蘇浙交匯區域中心城市,東南沿海溝通內地的重要通道,交通的發達導致商業的發展和文化的融合。這里的美食既有安徽的特點又融合其他地方的特長,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宣城有哪些特色小吃值得品嘗一下。
1、胡適一品鍋
胡氏一品鍋,安徽績溪傳統名菜,屬徽菜系,在績溪嶺北一帶鄉村,每逢四時八節、婚喪喜慶,都時興"吃鍋",說的就是績溪胡氏一品鍋。一隻大鐵鍋,口徑差不多二尺,熱騰騰地端上來,裡面還在滾沸,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一層油豆腐,點綴著一些蛋餃,緊底下是蘿卜、青菜,味道好極了。
以上是給大家分享的宣城的6道地方小吃,味道都很不錯,到宣城的朋友可以找找嘗嘗,宣城的小吃還有很多,歡迎宣城的朋友給留言進行補充。
我是孤塵一粒沙,致力於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不斷更新的動力!
⑦ 20169月30日宣城是什麼天氣請回答
安徽宣城 歷史天氣
2016-09-30星期五
22℃/ 20℃
小雨
東北風3-4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