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二模歷史
❶ 惠州歷史
蘇軾與惠州西湖
幾乎每一個土生土長的惠州人,都能對「東坡公」在惠州的事情說上幾句。要說蘇軾對惠州西湖的影響,最有研究的當屬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惠州市委員會主委的梁大和先生。梁先生這樣總結了蘇軾對惠州西湖五大影響:
蘇軾喜愛游覽西湖。東坡到惠不久,即被幽深、曲折、秀麗的西湖所傾倒,不僅常在白天游覽,而且連夜裡也在游覽,甚至通宵達旦。他說:「予嘗夜起登合江樓,或與客游豐湖(此處即惠州西湖),入棲禪寺,叩羅浮道院,登逍遙堂,逮曉乃歸。」甚至再貶海南後,仍念念不忘西湖,曾說:「去歲,與子野遊逍遙堂。日欲沒,因並西山叩羅浮道院,至,已二鼓矣。遂宿於西堂。」
蘇軾最早品題惠州西湖。東坡在紹聖二年(1095年)九月寫的《江月五首》了。該詩不但描寫了涼天佳月下的西湖美景,而且還有「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瀾」的名句。因此說:「此為題品惠湖風景之始。」
蘇軾曾為惠州助築堤橋。為了解決西湖兩岸的交通往來,東坡倡議在西村與西山之間築堤建橋。他帶頭「助施犀帶」,還動員弟婦史氏捐出「黃金錢數千助施」。工程由棲禪院僧希固主持,先「築進兩岸」為堤,再用「堅若鐵石」的石鹽木在堤上建橋,取名西新橋。紹聖三年(1096年)六月,堤橋落成,東坡寫詩描述了營造過程,還與百姓共同慶祝:「父老喜雲集,簞壺無空攜。三日飲不散,殺盡西村雞。」後人為了紀念東坡的功績,命名為蘇公堤,簡稱蘇堤。於是才有了西湖八景之一的「蘇堤玩月」。可以說蘇軾助築堤橋為西湖增添了不少魅力。
蘇軾最早稱豐湖為西湖。到了紹聖二年(1095年)九月,東坡《贈曇秀》一詩,頭一回將豐湖稱作西湖。南宋後,人們逐漸普遍將豐湖稱作西湖。因此,明代較早編輯《東坡寓惠集》的大學者張萱,在《惠州西湖歌》中寫道:「惠州西湖嶺之東,標名亦自東坡公」。
西湖因蘇軾而更出名。據《惠州西湖志》記載,歷代文化名人與惠州有較密切關系的多達400餘人,其中做過丞相的政治家有陳堯佐、留正、文天祥,著名文藝家有李商隱、楊萬里、劉克庄、黃遵憲、丘逢甲等。但他們對惠州西湖的影響,實無一人能與蘇東坡相比。清乾隆歸善學者黃安瀾在其所著的《西湖蘇跡》一書中說得好:「西湖山水之美,藉(東坡)品題而愈盛。」
珍貴書畫回歸東坡紀念館
東坡紀念館內陳列著最新製作的有關惠州蘇跡的立體模型,並用大量資料表現東坡在惠州期間的活動及對後世的巨大影響。兩館中共收藏了一百多件與蘇東坡有關的展品。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經過惠州市文博人員的努力,蘇軾於1095年在惠州所作的水墨畫《墨竹長卷》流落海外近一個世紀後,終於在美國浮出水面。幾經周折之後,用電腦按原作大小復制的《墨竹長卷》終於回到了畫作的誕生地,並擺進展櫃與觀眾見面。
蘇東坡有著多方面的藝術成就。他的畫在北宋畫壇引領時尚,被視為「文人畫」的理論奠基人和傑出實踐者。據蘇軾在惠州時期的史料記載,他在惠州期間還畫了不少水墨畫,而為羅浮山鄧守安道士所畫的水墨畫《墨竹長卷》便是其中一幅。令人遺憾的是,這些畫作散失殆盡,在惠州竟沒有留下一幅。據惠州市博物館館長袁學君介紹,不久前,惠州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國外英文資料里找到了一幅《墨竹長卷》,很像蘇東坡的作品,他們如獲至寶。幾經考證,終於得到證實:這幅《墨竹長卷》就是當年蘇軾在惠州時期的作品。他們用電腦復製成長2米、高0.6米的與原畫大小相同的尺寸,在國內首次完整地再現了《墨竹長卷》。
蘇東坡在惠州創作的部分流落外地的作品也被尋到10多幅,經復制後在館內首次展出。除《墨竹長卷》外,原作流落於德國的書法詞作《歸去來兮辭》等也擺進了東坡紀念館。
「知我者,唯有朝雲也」
正如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所言,蘇東坡在惠州的生活,誰都知道是和王朝雲的愛情相關聯的。
王朝雲字子霞,錢塘人(今浙江杭州)。因家境清寒,自幼淪為歌妓,卻獨具一種清新、高雅的氣質。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蘇軾被貶為杭州通判。一次偶然的機會,蘇軾在一次宴會上看到了輕盈曼舞的王朝雲,被朝雲的氣質所打動,娶她為妾,備加寵愛。蘇軾有一首著名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
❷ 南京二模歷史成績
二模歷史考試成績68分就能達A了。
家教科目:中小學生課外輔導
老師介紹:南京在職一線老師和專職老師
收費標准:階段性收費
學生成績的問題,不是單純的功課問題,很多是功課以外的問題,比如說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家庭教育,青春期的問題等等,單純的補課是解決不了的...
千秋教育做的是一個整套的服務,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真正的去幫助每一個孩子提高成績。
千秋教育是一家以中小學課外個性化輔導為主的專業教育服務機構,結合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先進的信息技術。教育以人為本,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教育,打破傳統的一對一的教學輔導模式,全方位立體式的對學生進行學習規劃,徹底發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讓學生從根本上提升學習成績和學習習慣。
自公司成立以來,千秋教育機構依靠一大批資深備考研究員,中高考命題研究人員,教育心理咨詢師、專業的服務團隊,獨特、科學、合理、高效的教育方法和完善的管理模式,將一批又一批的學生送入理想的中學和大學,得到了家長及眾多媒體的廣泛認同與充分肯定!
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是千秋教育的教學宗旨,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模式是千秋的目標。「學而不厭,天道酬勤」千秋教育期待與您攜手走進理想的學堂!
千秋教育,家長熱線:84710277 84715507
❸ 惠二模要怎麼復習
基礎最重要,該回歸最基礎的東西了,莫要再花大功夫在偏題難題上了。全面看一看課本、基礎筆記、錯題本,最重要的是再次把握基本概念。每天做點題,手不要生。至於考試時,心態是最重要的。要對自己有信心,加油。
❹ 2019崑山初中二模試卷歷史試題可及答案的。。。。。。。。。。。。。。。。。。。。
2019 年江蘇省崑山市中考數學二模試卷 注意事項: 1. 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准回考證號填寫清楚答,將條形碼准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 2 2 .選擇題必須使用 B 2B 鉛筆填塗;非選擇題必須使用 5 0.5 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3 3。 .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4 4 .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塗改液、修正帶、
❺ 惠庭市的歷史
惠庭地區最早的和人開墾紀錄是在1870年來自高知藩的開拓者,但是直到1986年從山口縣的集體移民65戶進入此地之後,才開始有顯著的發展。
1897年:漁村外一村戶長役場由千歲郡六村戶長役場(現在的千歲市)獨立。1906年4月1日:漁村和島松村合並成惠庭村,並成為北海道二級村。 1923年4月1日:成為北海道一級村。 1943年:分割轄區的部份區域改隸屬廣島村(現在的北廣島市)。 1951年7月1日:改制為惠庭町。 1961年:廣島町的部份轄區改隸屬惠庭町。 1970年11月1日:改制為惠庭市。
❻ 廣東省惠州市的歷史介紹。
惠州,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早在先秦時期,就有縛婁古國在羅浮山下的東江之畔開創嶺南文化之風氣。
市境內上古時期已有人類,已發現多處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生產、生活的遺跡和遺物。博羅葫蘆嶺、蘇屋崗、何屋崗等貝丘遺址,出土石錛、石斧、石矛和敲砸器,以及大量飾有繩紋、方格紋、雲雷紋、夔紋等紋飾的夾砂、泥質陶片。
根據考古發現,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先民們就已經在惠州境內的東江流域繁衍生息,創造了惠州的遠古文明。
先秦時期屬南越范圍。春秋戰國時期,惠州一帶的文化已有一定的發展水平,並與中原文化息息相關。在博羅散屋村出土過一組大小相近、形制、紋飾相似的7件青銅甬鍾。
博羅的蘇屋崗遺址曾採集和出土了青銅斧、矮圈足陶豆以及一批以夔紋為特徵的印紋陶器,在其附近還出土過兩件戰國青銅編鍾。
據史料記載,在今惠州市區及博羅北部一帶,戰國時期曾出現過一個名叫「縛婁國」的小國,但不久即在諸侯兼並戰爭中消失。21世紀曾挖掘出規模較大的「縛婁遺址」。
兩千年來,先後有400 多位歷史名人客寓或履臨惠州,這其中包括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中國古代醫學家、化學家、將道家學派宗教化的重要人物葛洪,一代文豪蘇軾等等。
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在此領導過革命活動;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周恩來在此指揮過國民革命軍東征戰役。
近代史上惠州更是涌現了廖仲愷、鄧演達、葉挺等革命先驅,以及中國現代音樂奠基人之一的廖尚果、廖輔叔等文化名人。
(6)惠二模歷史擴展閱讀:
惠州歷史名人:
1、葉夢熊
葉夢熊(1531--1597),字男兆,號龍塘,改龍潭,又號華雲。明代廣東惠州府城萬石坊(今屬惠城區)人。
嘉靖四十四年中進士,歷任贛州知府,安慶知府,浙江副使,永平道兵備,山東布政使,巡撫貴州、陝西、甘肅。
因戰功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贈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升任兵部尚書,轉南京工部尚書,是惠州明代著名的三尚書之一。
2、廖仲愷
廖仲愷(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男,漢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1877年4月23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
廣東省歸善縣陳江鎮鴨仔埗鄉窯前村人(現廣東省惠州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幸福村),祖居廣東梅縣程江鎮,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中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動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國民黨左派的光輝旗幟,中國共產黨的摯友。
擅長詩詞、書法,著作編為《廖仲愷集》、《雙清文集》上卷。
3、葉挺
葉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原名葉為詢,字希夷,號西平,廣東惠州客家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新四軍重要領導者之一,著名軍事家。
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北伐中被譽為「鐵軍」參與指揮南昌起義並出任前敵總指揮,參加廣州起義時任起義軍工農紅軍總司令,抗日戰爭中又出任新四軍軍長,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他拒絕蔣介石的威逼利誘,寫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
抗戰勝利後,獲救出獄後被中國共產黨重新接納為黨員,1946年4月8日與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憲、鄧發、王若飛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難;1988年,被中央軍委確定為36位開國軍事家之一。
1989年11月,經中央軍委確定,被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的稱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惠州
❼ 惠姓的來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惠公之子公子尾,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魯惠公姬弗涅,為春秋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十三任君主,在位時間為公元前768~721年共四十六年。
魯惠公為魯孝公兒子,周文王的第八世孫,後承襲魯孝公擔任魯國君主。他在位間勵精圖治,國勢大振,百姓悅服。
周平王姬宜臼建立東周王朝期間,感激秦文公護送遷都洛陽,允許他用天子禮祭祀天帝。此事被魯惠公知道了,也向周平王申請允許用天子之厘舉辦祭祀活動,卻被周平王拒絕了。魯惠公大怒,故意自用天子之禮祭天,還通知了周平王,周平王也不敢過問,假作不知。
魯惠公在位四十六年逝世,因適夫人無子,乃立庶長子息,是為魯隱公。次子姬威,三子姬恆(公子尾)。
姬恆為門下丁公府椽,流譽他方,各國歸仁,遂以「他方」二字合成為「施」字,食采於飽,封為施國,號曰施父。在姬恆的後裔子孫中,分衍有兩氏:一支為以先父名號為姓氏者稱施氏,一為以先祖謚號為姓氏者稱惠氏。
(7)惠二模歷史擴展閱讀
惠姓名人:
1,惠施:戰國時宋國人,與莊周為友,是名家代表之一。主張「合同異」說,認為一切差別、對立是相對的。莊子稱「惠施多方,其書五車」,著有《惠子》一篇。
2,惠直:字子溫,宋代當塗人,崇寧年間(1102-1106年)進士,歷任德化主簿、歙州推官、太常博士。最初名叫直方,後去「方」留「直」,改姓名為惠直,意在保留正直之名。
❽ 中國惠多網的惠多網歷史
拔號 bbs,實際上指的是使用者通過公共電話網和數據機進行聯接的 dial-up bbs,這種系統一般來說一條電話線同時只能讓一個用戶使用,如果想在系統中同時接納多個用戶,則需要在站台准備多條電話線以及與之連接的數據機,而站台也必須採用多任務方式或在網路上同時運行多套bbs 系統軟體,以達到保持站台信息一致的目的。為了實現這種信息交流方式,架設站台的站長必須具備一些十分重要,同時也是十分系統的站台技術標准知識,這種知識就是 fidonet 技術標准,從誕生的時間上來說, 在電子技術行業里已經可以算老資格了。
fidonet技術標准最早起源於美國的業余 bbs 愛好者相互間的通訊協議。現在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 bbs 系統, 是於 1977 年初由美國芝加哥電腦愛用者團體的會員 ward christensen 及 randy suess 開發的 cbbs (computerized bul-letin board system),於此同時,另一位先行者 bill abeny 編寫了 forum-80這個 bbs 軟體。隨著個人電腦的實際先驅 apple 機的出現,bbs 系統很快向其移植,從而有了 apple bulletin board system(abbs)、 people』s messagesystem(pms)和 communitree 等幾種系統。
在 bbs 的誕生之初,數據機的傳輸速率還只是可憐的 300bps,而這已經是當時超級玩家才擁有的法寶了。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個人電腦」終於不再是一個純文學的字眼了,當 1981 年八月 ibm 推出了她的第一台 pc的一年以後,第一套為 ibm pc 開發的 bbs 系統就出現了,它是用 basic 編寫的,運行在 brad hanson 和 russ lane 開設的 dallas rcp/mcbbs 站台上。到了1983年,capital pc user group 的 communication special interestgroup 協會的會員共同將 russ lane 的站台軟體整理強化, 於同年五月正式以rbbs-pc/cpc09 的名字發表,到七月又由thomse mack將其升級到 rbbs-pc 10.0版,這也就是 rbbs-pc 的第一個正式版本。
rbbs-pc 在現在的眼光看來已經十分簡陋了,但她在當時卻是功能相當完整的,更重要的是,她匯集了當時許多業余和職業專家的才智,確立了很多開發pcbbs 軟體的准則,尤其是 rbbs-pc 公開程序原代碼的精神, 從很大意義上奠定了計算機行業信息與技術共享的進步原則,並通過各種方式一直延續至今!
但當時的 rbbs-pc 還只是一個孤立的 bbs 站台,並不具備網路功能,直到1984 年 bbs 系統才通過來自另一個由業余愛好者 tom jenninges 開發的名為fido 的 bbs 軟體及其網路協議終於走出了信息孤島, 於是 bbs 網路的新紀元開始了!
在最開始, 還只是兩個 bbs 站台之間試驗性的通過公共電話網相互交換各自站台上的信息,到了同年八月, 就已經有三十多個 bbs 站台加入了這個信息交流的行列,而到了 1991 年底時, 在這個以創始人 tom jenninges 的愛犬的名字命名的 fidonet 網路里, 已經有了遍布歐、美、亞、澳及非洲,共一萬兩千多個站台,而且正在以飛快的速度繼續增長。
fidonet 是全世界第一個 bbs 網路, 整個 fidonet 始終保持著她的創立者所倡導的業余精神。任何一個對 bbs 技術或文化感興趣的人,無論他的種族、地域、文化傳統、性別、年齡、學識有怎樣的差異,都可以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站台, 並加入 fidonet 以使自己能立即匯入來自整個世界的電子文化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