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游泳生物

游泳生物

發布時間: 2022-02-09 19:05:09

Ⅰ 簡述游泳生物的主要類群特徵

游泳生物是重要的經濟魚類,鯷魚主要吃浮游植物,鯡魚和沙丁魚主要吃浮游動物。如前肢呈鰭狀,後肢消失,鼻孔位於頭頂,入水後能藉助瓣膜關閉;肺具彈性,能貯存大量氧氣;外耳退化;身體呈流線形等。

什麼是海洋游泳生物

海洋中有大量的能在水層中克服水流阻力、自由游動的海洋生物。它們都具有發達的運動器官,是海洋生物的一個生態類群。1891年德國學者E.H.哈克爾首先使用「游泳生物(Nekton)」一詞。研究者對游泳生物各個門類形態、分類的研究早已進行,但把游泳生物作為一個生態類群進行研究,則是在哈克爾之後。1912年和1916年,奧地利O.阿貝爾分別在關於脊椎動物和頭足類的著作中,第一次把隸屬不同門類、具有不同體型、但在行動上有一定趨向性的水生生物歸並為游泳生物。20世紀30年代以後,對海洋游泳生物的形態功能、生物力學以及生物聲學等方面進行了許多研究。

Ⅲ 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的區別。最好從定義上闡述一下。

浮游復生物泛指生活於水中而缺乏有制效移動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有浮游植物及浮游動物。部分浮游生物具游動能力,但其游動速度往往比它自身所在的洋流流速來得緩慢,因而不能有效地在水中靈活游動。 浮游生物(plankton),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的生物中,自身完全沒有移動能力,或者有也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動,而是浮在水面生活,這類生物總稱為浮游生物。
游泳生物亦稱自游生物。能自由游泳的生物,包括魚類、龜鱉類和鯨、海豚、海豹等在水中生活的哺乳類。詳見網路。

Ⅳ 海洋游泳生物的種類組成

由和、頭足類和甲殼類的一些種類,以及爬行類和鳥類的少數種類組成。其中,內海洋魚類中容的硬骨魚綱、海洋哺乳類、頭足綱中的鞘亞綱等的大多數種類,都是游泳生物。
魚類、甲殼類、頭足類等游泳生物,它們的整個演化過程都在海洋環境中進行,故屬於原水生生物。海洋哺乳類由於其祖先在陸地上生活了相當長的時期,後來重返海洋的,因而屬於次水生生物。

Ⅳ 海洋中的游泳生物指的是哪些動物

海洋中的游泳生物指那些具有發達的運動器官而游泳能力強的動物。包括魚類、哺乳專動物屬(如鯨、海豚、海豹)、爬行動物(如海蛇、海龜)、軟體動物(如烏賊、章魚)和一些大型蝦類(如對蝦、龍蝦)等,它們的游泳能力、速度和方式也有很大差異。有些種類能橫跨大洋作長距離的洄遊,如金槍魚等;有的游泳很快,如劍魚每小時速度達70公里以上。海鰻以整個身體彎曲擺動向前游動,烏賊和章魚則從漏鬥口向外噴射水流以推動身體反向運動。它們有時生活在上層水域(如太平洋鯡魚),有的生活在中層或底層水域(如小黃魚、真鯛、牙鮭)。游泳動物除了有發達的游泳器官外,身體大多呈流線型,以減小阻力,提高游泳速度。

Ⅵ 海洋游泳生物的對游泳生活的適應

海洋游泳生物除了具有發達的運動器官、平衡器官、肌肉系統、神經系統、視覺以及適應不同生境的各種形態結構外,還具備一些特殊的適應性功能和習性。例如, 生活於外海的多數種類,鮐、金槍魚、海豚等,均具有典型的流線型體型,以減少水流阻力,敏捷地快速游動。飛魚具有極發達的胸鰭,可離開水面騰空滑翔,一般滑翔時間不超過 2秒,滑翔距離約50米,有時滑翔時間可達15秒,距離可達400米以上
海豚具有很厚且富有彈性的表皮,真皮中有許多小嵴,嵴間充滿液體。所以,海豚能適應水流的壓力變化,消除湍流,接近片流的境界,高速前進。頭足類在遇到敵害時,能放出體內墨囊中的黑汁,使周圍的海水變黑,藉以掩護逃脫。藍須鯨的上顎兩側長了兩排有過濾功能的篩狀板須,使它能攝食大量餌料,一尾長33米、重 190噸的藍須鯨,以磷蝦(一般體長4~6厘米,體重0.7~1.5克)為食,日攝食量高達4~5噸。鯨類具有能很好地接受和傳遞信息的器官,有一套極靈敏的探測系統,即「聲吶」,因而具有回聲定位和導航的能力。
一些游泳生物對深海的生活具有特殊的適應功能。在深海生活的魚類、游泳頭足類和甲殼類都有發光器,可在無光的深海處進行照明,以捕獲食物,或迷惑捕食者以逃脫敵害。有的種類,具有特大的嘴、富有彈性的頜、令人生畏的牙齒及其可擴大的胃,以有效地捕捉出現在眼前的食物,吞食比自身更為粗大的食物。有的種類個體小(長度小於15厘米),或體重很輕(如一尾長1.5米的大魚,體重僅1.8公斤),或骨骼骨化程度很差和肌肉鬆弛似膠狀,使基礎代謝的需要量減少到僅夠維持捕食的能力,以盡量降低對食物和能量的需要,適應餌料貧乏的深海環境。雌雄結對生活也是深海游泳生物保證獲得有效配偶的一種方法,例如生活於1500~2000米的角(Ceratias holbolli),雄魚附著於雌魚身上,成為「附生生物」。
種群分類
游泳生物生活於不同的生境中,對水流阻力的適應能力各不相同。據此,可分為4個類群: 日本囊對蝦 學名:Penaeus japonicus
英 文 名:Kuruma prawn
俗名:花蝦、竹節蝦、花尾蝦、斑竹蝦、車蝦
原 產 地:日本沿海、中國東海和南海
地理分布:日本北海道以南、中國沿海、東南亞、澳大利亞北部、非洲東部及紅海等均有分布
凡納濱對蝦 學名:Penaeus Vanmamei
英 文 名:White Prawn
俗名:白腳蝦、凡納對蝦
原 產 地: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於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灣中部
刀額新對蝦
學名:Metapenaeus ensis
英 文 名:Greasyback shrimp
俗名:基圍蝦、土蝦、沙蝦
原 產 地:中國南海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於日本東海岸,我國東海與南海,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及澳大利亞一帶。
斑節對蝦
學名: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
英 文 名:giant tiger prawn
俗名:鬼蝦、草蝦、竹節蝦、黑虎蝦、大虎蝦
原 產 地:東南亞
地理分布:斑節對蝦廣泛地分布於西印度~太平洋的大部分海區,但以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為主。我國廣東、廣西、福建南部等省雖有分布,但種群較小。
周氏新對蝦
學名:Metapenaeus joyneri
英 文 名:
俗名:
原 產 地:中國 日本
地理分布:我國南海沿岸 常出現於海岸沙灘、 岩石、 冰層或淺海等處。 如海龜總科(Chelonioidea)、 企鵝目(Sphenisciformes)、 鰭腳目(Pinnipedia)、海牛屬(Trichechus)的種類。

Ⅶ 海洋游泳生物的介紹

海洋游來泳生物是指在水層中自能克服水流阻力、自由游動的海洋生物。它們都具有發達的運動器官,是海洋生物的一個生態類群。1891年德國學者 E. H.哈克爾首先使用「游泳生物(Nekton)」一詞。Nekton一詞來自希臘文νηκτοs,意即游泳。

Ⅷ 深海的游泳生物有哪些

深海游泳生物有節肢動物、蝦、烏賊、章魚和魚等。深海頭足類,沒有它的淺海兄弟那麼神氣,它們身上的肌肉少,比較脆弱,運動慢得多。蝦不多見,佔主導位置的是魚,已發現150多種,只佔中層魚種數的10%,其中70%屬於角(魚安)(魚康)類。
這類魚口大得驚人,身體扁扁的,頭大尾小,樣子非常難看。它們都不大愛活動,只張開大口,靠擬鉺誘捕獵物。這擬餌由背鰭前部鰭條衍生而成,即為一根長長的柄上有一個圓形膨大部,狀如燈籠,內有發光器。發光器發出幽幽的光,「燈籠」在長柄上不停地擺動,狀如游動的小動物。有些魚誤以為這是可口的美食,游過去剛要去咬,早被一直在守株待兔的(魚安)(魚康)一口吞進肚裡。
不管是魚還是別的什麼動物它統統能吃。這類魚還有一個特點,特別雄魚都長在雌魚身上,永遠不離不棄。當它們孵化出來不久就忙著找配偶,雌魚發出一種特殊香氣吸引雄魚,雄魚一日找到雌魚緊緊咬住不放,至於咬到什麼地方它滿不在乎。時間一久,雄魚的口就和雌魚皮膚吻合在一起,消化系統全部退化,全靠雌魚供養,所以身體越來越小。雌魚可以長到6-8千克重,雄魚只有幾克重,到了生殖季節就用不著再到處尋找配偶了。
由於深海食物供應匱乏,所以深海動物在生殖上往往只產為數不多且帶有大卵黃的卵,孵化出的幼體依靠卵黃的營養就能很快發育成小的成體狀幼體,無脊椎動物和多數魚類都是這樣繁殖的。

Ⅸ 游泳生物的介紹

游泳生物亦稱自游生物。能自由游泳的生物,包括魚類、龜鱉類和鯨、海豚、海豹等在水中生活的哺乳類。

Ⅹ 海洋生物可分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棲生物三大類,分類的依據是

B: 運動方式

熱點內容
高一數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發布:2025-05-21 14:29:26 瀏覽:697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方案 發布:2025-05-21 13:29:14 瀏覽:494
求生之路在哪裡下載 發布:2025-05-21 12:53:48 瀏覽:796
關於數學名人名言 發布:2025-05-21 12:49:49 瀏覽:889
美女老師讓我 發布:2025-05-21 12:43:26 瀏覽:891
武漢漢陽美術 發布:2025-05-21 12:19:40 瀏覽:787
高二物理補課 發布:2025-05-21 11:08:24 瀏覽:304
什麼網游可以掛機 發布:2025-05-21 10:37:31 瀏覽:11
piano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21 10:07:13 瀏覽:852
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 發布:2025-05-21 10:04:36 瀏覽: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