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與生活小常識
㈠ 急需一些"化學與生活「的知識。
(1)生柿子為什麼有澀味
不管是生在北方,還是南方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生活經驗:那就是在柿子樹上已經紅得象火一樣的柿於卻還不能吃。一嘗,它還很澀口。這是柿子還沒有完全成熟嗎?是的,但是如果柿子完全熟了,那就不利於人們收摘,運輸和貯存了。因此,人們往往是在柿子已經變成紅色的時候就把它摘下來,放上一段時間,它就成了又香又甜的柿子了。
那麼,為什麼柿子會澀口呢?
原來,這是因為生柿子含有鞣質(又叫單寧),它是使柿子帶澀味的原因。
為了把生柿子的澀味去掉,人們在不斷的生活實踐中想出了許多辦法。人們有的用稻草或者松針葉子把柿子一層一層蓋起來,或者把它和梨一起埋在葉子中,過上一段時間,柿子的澀味就沒有了,有的人們就直接用熱水把柿子一燙,柿子的澀味也自然除去。現在人們採用了「二氧化碳脫澀法」,實際上就是對以前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人們把柿子密閉在一個室內,增加室內二氧化碳的濃度,降低氧氣的濃度。這樣一來,柿子就不能進行正常的呼吸,而是在缺乏氧氣的條件下呼吸。生柿子在缺氧呼吸的條件下,內部會產生乙醛、丙酮等有機物。這些有機物能將溶解於水的鞣質變成難以溶解於水的物質,於是柿子吃起來再沒有澀味了,而是又香又甜的了。
如果你也有幾個生柿子想「脫澀」的話,可將它放在塑料袋內,把袋口扎緊。一般,過幾天後,也可以達到脫澀的目的。
金黃色的香蕉怎樣來
在遙遠的北方的同學,也可以吃到南方可口的又香又甜的香蕉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我們知道,香焦是南方的特產,它生性嬌氣,碰不得,搞得不好就會成批腐爛,而且生摘下來的香蕉又不會自動地成熟,這可怎麼辦呢?
先不著急,首先香蕉有成熟後易被弄壞腐爛的缺點,所以為了從路途遙遠的南疆將香蕉運到四面八方,
電子商務資料庫1'(8.5).',')*"-人們不能等香蕉熟透了再採摘,而是在香蕉未熟透的情況下採收的。這時的香蕉皮是青綠色,體內的大量澱粉還未變成葡萄糖與果糖,所以「身板」很硬朗,碰碰撞撞也不在乎。這種香蕉便於長途運輸。
運到目的地的香蕉,仍是青皮硬肉,味兒既澀嘴又不甜,當然不能到市場上去賣。等它自己熟嘛,可不行。當然,人們自會找到辦法。香蕉已從樹上摘下,它自己已經失去了使自己成熟的能力。
於是,人們找到了一種辦法。他們把氣體乙烯(C2H4)通入裝香蕉的倉庫內,它會使香蕉體內的氧化還原酶活性增強,水溶性的鞣質凝固起來。同時,果皮中的葉綠素銷聲匿跡,青綠色的香蕉變得黃澄澄的惹人喜愛。果肉也變得柔軟了,還散發出一種芳香氣味。香蕉成熟了!
乙烯不僅能催熟香蕉和別的水果,它還能叫橡膠多產橡膠乳、煙葉提早成熟呢。它真是一種神奇的氣體。
「撈糟」為什麼是甜的
生活在南方的同學一定知道什麼叫做「撈糟」,它還有一個名字叫甜酒。它雖然有酒的芳香,卻不是酒。它是人們用懦米或秈米做成的。
我們知道,大米是我國人民的一種主要食糧。大米中除了含有7%左右的蛋白質外,它的主要營養成分是77%的澱粉。這些澱粉是供給人體熱能的主要來源。
當我們把大米煮成米飯後,趁溫熱時和上做酒釀用的酒葯(俗名叫酒麴),加上蓋,保暖將近一天後,打開一看,味道變了,味道又甜又醇,十分可口。這就是南方所稱的甜酒了。
為什麼大米飯加上酒葯後就成了甜酒呢?
我們知道,澱粉和葡萄糖等糖類物質都屬於碳水化合物,它們在分子組成上有共同之處。澱粉的分子是由許許多多的葡萄糖小分子聯結而成的。
在酒葯中含有促使澱粉水解的澱粉酶,它能使澱粉變成有甜味的麥芽糖,澱粉酶在人的唾液中也存在,當我們將米飯在嘴中嚼得久一些,也會覺得有甜味,這就是澱粉轉化為麥芽糖了。
在做酒釀時,麥芽糖又在葯酒中含的麥芽糖轉化酶的幫助下,轉化為葡萄糖,另有一部分發酵成酒精。這樣,原來淡而無味的大米飯,就變成了甘甜芳香的甜酒了。
(2)「聞著臭,吃著香」 臭豆腐是廣大人民喜愛的一種食品。「聞著臭,吃著香」是臭豆腐的特有風味。越臭的臭豆腐,吃起來越香。沒有吃過臭豆腐的同學一定不可能想像,為什麼那麼臭不可擋的臭豆腐卻有著那麼多的食客?你如果捏著鼻子,硬著頭皮去勇敢地一嘗,那你肯定不會問為什麼了。
原來臭豆腐雖奇臭,但卻鮮美異常,難怪它臭味擋不住了。
臭豆腐的製法是:先用大豆加工成含水量較少的豆腐,然後接人毛黴菌種發酵。臭豆腐都是在夏天生產的,此時發酵溫度高,豆腐中的蛋白質分解比較徹底。蛋白質分解後的含硫氨基酸還進一步分解,產生了少量的硫化氫氣體。硫化氫有刺鼻的臭味,因而臭豆腐聞起來有服濃烈的臭味。
又由於豆腐中的蛋白質分解得比較多,比較徹底,臭豆腐中就含有了大量的氨基酸。許多氨基酸都具有鮮美的味道,例如味精的成分就是一種氨基酸,叫麩氨酸。因此臭豆腐吃起來就無比的鮮美可口,芳香異常了。
臭豆腐還是一項中國的專利產品呢!許多著名的名吃都與臭豆腐有關,例如油炸臭豆腐就是特別有名的小吃。
醇母與發酵粉的較量
在我們的生活中,製作糕點、饅頭等的面團一般都要添加酵母或發醇粉進行發酵,這樣製成的糕點、麵包才會疏鬆可口,用酵母與發酵粉進行發酵,究竟哪個好呢?
我們先來分析分析。
酵母中含有一定量的麥芽糖酶及蔗糖酶,它不能直接使麵粉中的大量澱粉發生變化。麵粉本身含有少量澱粉酶,它能使澱粉水解成麥芽糖:
2(C6H10O5)n+nH2O nC12H22O11
澱粉 麥芽糖
接著,酵母中的酶發揮作用,促進麵粉中原含有的微量蔗糖以及新產生的麥芽糖發生水解:
C12H22O11+H2O 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C12H22O11+H2O&n
電子商務資料庫3!7614,003$3/+1bsp;2C6H12O6
麥芽糖葡萄糖
酵母利用葡萄糖與果糖氧化提供的能量,將兩種糖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6O2→6CO2十6H2O十熱量
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在麵筋的網路中出不去,在加熱蒸烤時,二氧化碳氣體受熱膨脹,將糕點撐大了許多。
用酵母做成的食品松軟可口,有特殊風味,易於消化。酵母本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維生素B,可以增加成品的營養價值。因此面製品大都用酵母發酵。
但是用酵母發酵對於含糖與油較多的面團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其原因是糖和油對酵母菌有抑製作用。另外,用酵母發酵耗費的時間長,搞得不好,要麼面團發不起來,要麼面團發酸,發酵過了頭。因此,也有用發酵粉來代替酵母來製作糕點的。
發酵粉一般是碳酸氫鈉(NaHCO3,又稱小蘇打)同磷酸二氫鈉(NaH2PO4)的混和物,也有用碳酸氫銨(NH4HCO3)的。發酵粉調和在面團中,受熱時就產生出二氧化碳氣體,使面製品成為疏鬆、多孔的海綿狀。發酵粉使用時不受發酵時間限制,隨時可用,對多油多糖的面團照樣起發泡疏鬆作用。缺點是它的鹼性會破壞面團中的維生素,降低營養價值,還會產生混合不均勻而導致面製品中有的地方鹼太多發黃而不能吃的情況。
由此可見,兩者各有千秋,但總的說來,一般情況下,人們總是用酵母來發酵的。
(3)不要讓顏色迷惑了眼睛
我們經常會看到在塑料日記本、活頁夾等用品上燙有金字或金色的圖案花紋。這金字或金色的圖案是用金粉燙上去的。這黃金色的金粉難道是用黃金磨成的粉嗎?當然不是。金太昂貴了,人們絕不會拿它來磨粉用來裝飾一般的用品,那麼,金粉到底是用什麼做成的呢?
原來,金粉是用銅和鋅的合金——寅銅傲成的。它的顏色與黃金一模一樣,在我國漢朝時人民就會製造黃銅了,這就是後人稱的「偽黃金」,當時的法律就明文禁止使用。我們知道銅是紫紅色的,鋅是銀白色的,它倆的合金——黃銅,與金子一樣黃澄澄、亮閃閃的。人們將黃銅的薄片和少量潤滑劑經過搗碎和拋光製成的金粉。金粉廣泛用於油漆與油墨中。
也不是銀子做的。銀粉是使用價格便宜而且還和銀一樣有銀白色光澤的鋁製成的。鋁粉質量輕,在空氣中很穩定,對光線的遮斷力大,反射光的能力強……這一系列的優點,使鋁粉奪得了「銀粉」的桂冠。制鋁粉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將純鋁薄片同少量潤滑劑混和後用機械搗碎。另一種方法是將純鋁熱熔融成液體(鋁的
熔點較低,只有660℃),然後噴霧成微細的鋁粉。
名不符實的「樟腦丸」
衣服與書放在櫥里,過一段時間,打開櫥門一看,啊,好好的衣服與書本上面竟有一個個小洞洞!這是誰搗的鬼?
這是專靠吃衣服與書本為主的蠹魚乾的,所以人們又常叫這種蛀蟲為「衣魚」。為了趕走這些壞傢伙,人們總在櫥或箱里放進一些「樟腦丸」。樟腦很容易揮發,有股濃烈的氣味,蠹魚聞得了只得退避三舍,逃之夭夭。
但樟腦價格較貴,並且在醫葯上(用以配強心葯)、化學工業上(制賽璐珞塑料)有著更為重要的用途。所以日常買來的「樟腦丸」並不是用樟腦作的,而是用萘制的。
萘的分子組成是C10H8,純萘是無色片狀結晶,與樟腦一樣,可直接蒸發成氣體——升華。萘的氣味同樣能使蠹魚受到刺激,因此是一種良好驅蟲防蛀劑。
萘是從煤焦油中提煉出來的,價格比樟腦便宜。不過使用要注意,乎時買來的衛生球不很純。裡面還含有一些煤焦油,會讓衣服上沾上煤焦油的污跡。因此用時應將一個個衛生球分別用紙包起來,再放到櫥里或衣箱里去,等它全部揮發完畢,殘留的煤焦油雜質就會被紙吸附住了,再不會給衣服增添麻煩了。
瀉葯一種——酚酞
稍有化學知識的人都知道,往氫氧化鉑的水溶液中滴入一兩滴某種溶液,溶液立即呈現鮮艷的紅色。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指示劑——酚酞。如果往上述紅色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紅色的溶液又會變成無色。
酚酞是一種最常用的酸鹼指示劑,使用時把它溶解在酒精中。它遇到鹼溶液會呈現紅色,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則仍舊是無色溶液。
可是,學過化學的人未必都
電子商務資料庫,;;#27")413.-(.知道,酚酞還是大夫治病的良葯呢!在醫葯上,酚酞是一種緩瀉葯。酚酞能溫和地刺激腸壁,增強腸的蠕動,促使排便,對於習慣的便秘很有療效。「果導』沖就含有酚酞。
如何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燒水的鍋子,裝水的熱水瓶,裡面常常積聚起一層土黃色的水垢。它是怎樣生成的?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如何除掉它?
自來水看上去是澄清透明的,沒有塵土與泥沙。可是將自來水煮沸時,溶解在水中的碳酸氫鈣與碳酸氫鎂會發生分解反應,生成碳酸鈣與碳酸鎂沉澱:
Ca(HCO3)2 CaCO3↓+H2O+CO2↑
Mg(HCO3)2 MgCO3↓+H2O+CO2↑
日積月累,在鍋底與瓶底就形成了一層水垢。積聚在鍋底的水垢會影響熱量的傳遞,造成燃料的浪費。特別是含碳酸氫鈣與碳酸氫鎂較多的井水及河水更易形成水垢。
碳酸鈣與碳酸鎂的沉澱由小顆粒聚集成大顆粒時,還會把水中的其它金屬離子共同沉澱下來。據研究,水垢中含有的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如鋁、鉑、鉻等含量都比水中提高幾十倍甚至幾百倍以上。如果將有水垢的熱水瓶又去裝酒或其它酸性食物,水垢中的有害雜質就會被溶解而進入食物中。因此必須及時洗掉水垢。
洗水垢的辦法很方便,可利用醋酸的酸性化碳酸的酸性強的原理,將少量熱的醋酸放到熱水瓶中搖一會兒,這時發生化學反應,沉澱就會被消除:
這樣,將熱水瓶中的溶液倒出,再用清水沖洗幾下,對人體有害金屬便被洗掉了。
雞蛋、牛奶——中毒急救用
也許你聽說過雞蛋、牛奶與豆漿對中毒的病人可以用作急救葯,這是何道理?
雞蛋、牛奶與豆漿的營養豐富,含有大量蛋白質。蛋白質有個特點,碰到重金屬離子,例如汞、鋁等金屬離子會發生沉澱。重金屬離子進入人體時會使構成人體的器官和血液的蛋白質發生沉澱而失去作用,造成中毒。這時,給病人服牛奶、生雞蛋白與豆漿後,食物中豐富蛋白質會和重金屬離子作用,於是就減輕了中毒的毒性。同時,這些食物還給中毒虛弱的病人提供營養,有助於病人康復。
㈡ 生活中的化學常識
綠豆在鐵鍋中煮熟後為何會變黑
綠豆在鐵鍋中著了以後會變黑;蘋果梨子用鐵刀切了以後,表面也會變黑。這是因為綠豆、蘋果、梨子與多種水果的細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鐵反應,生成黑色的鞣酸鐵。綠豆在鐵鍋里煮,會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鐵,所以會變黑。有時,梨子、柿子即使沒有用鐵刀去切,皮上也會有一些黑色的斑點,這是因為鞣酸分子中含有許多酚烴基,對光很敏感,極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變成黑色的氧化物。
牛奶不宜在高溫煮太久
牛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加熱時,呈膠體狀態的蛋白質微粒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當牛奶溫度達到60--62度時,就開始出現輕微的脫水現象,蛋白質微粒由溶膠狀態變為凝膠狀態,並出現沉澱。
牛奶中還含有不穩定的磷酸鹽。加熱時,酸性磷酸鈣變為中性磷酸鈣,也會以不溶性沉澱物的形式沉澱下來。另外,當牛奶加熱到100度左右時,牛奶中的乳糖開始焦化,使牛奶帶有腿色,並逐漸分解成乳酸,同時產生少量的甲酸,使牛奶帶有酸味。所以,牛奶不宜煮得時間太久。
㈢ 化學與生活小論文
在我們的生活中,幾抄乎處處都有化學的影子。首先,我們人活著,就離不開化學。舉最簡單的例子,人們吃飯、喝水,從食物進入試管、胃部,到被胃酸消化,被毛細血管吸收,到最後的殘渣被排出體外,每一個過程都少不了要發生化學反應。
再說飲食。人們吃糧食是因為糧食有營養,而營養從何而來?植物接受陽光照射,然後經過光合作用,水分和無機鹽便成了澱粉儲藏於糧食中。而在今天,糧食從地里種出就少不了營養液和肥料。各種氮肥、磷肥、鉀肥和復合肥料的使用,使糧食的產量和質量都提高了。在蟲害季節,農葯也必不可少。加上人們醫病的葯品,這些都是化學為人類帶來的利處。
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識也和化學緊密相連。例如吃水果可以解酒。這是因為,水果里含有機酸,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機酸能與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類物質從而達到解酒的目的。還有,打開碳酸飲料的瓶子會有氣泡冒出。原因是,人們在制汽水時常用小蘇打(碳酸氫鈉)和檸檬酸配製,當把小蘇打與檸檬酸混溶於水中後它們之間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而瓶子已塞緊,二氧化碳被迫呆在水中,當瓶塞打開後,外面壓力小了,二氧化碳氣體便從水中逸出,形成氣泡翻騰的景象。
㈣ 有關化學的生活小常識
1、豆腐不可與菠菜一起煮。草酸鈣是人體內不能吸收的沉澱物 。菠菜內、洋蔥、竹筍中含有容豐富的草酸、草酸鈉 ,豆腐中含有較多的鈣鹽,如硫酸鈣等成分。上述物質可以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草酸鈣沉澱等物質。
2、鋁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鋁一直被人們認為是無毒元素,因而鋁制飲具、含鋁蓬鬆劑發酵粉、凈水劑等被大量使用。
3、炒菜時不宜把油燒得冒煙,油在高溫時,容易生成一種多環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多,更容易形成多環化合物,實驗證明,多環化合物易於誘發動物得膀胱癌。
(4)化學與生活小常識擴展閱讀:
1、化學的特點:
化學是重要的基礎科學之一,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與物理學、生物學、地理學、天文學等學科的相互滲透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也推動了其他學科和技術的發展。
2、化學的研究對象:
化學對我們認識和利用物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化學則是人類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門歷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學科,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化學
㈤ 有什麼生活中的化學常識
置的紅薯為何比新挖的紅薯甜
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放置很久的紅薯吃起來總是比新挖出土的甜,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直觀的能看到,紅薯放久了,水分減少很多,皮上起了皺紋。水分的減少對於甜度的提高有很大的影響,原因有兩個:一是水分蒸發減少,相對的增加了紅薯中糖的濃度。二是在放置的過程中,水參與了紅薯內澱粉的水解反應,澱粉水解變成了糖,這樣使紅薯內糖分增多起來。因此,我們感到放置久的紅薯比新挖出土的紅薯要甜。
炒菜時不宜把油燒得冒煙
炒菜時,有的人喜歡把油燒得冒煙甚至快燃燒起來才放菜,特別是在使用植物油的時候,覺得又不燒「死」菜里就會有生油氣。須知這是一種不好懂得做法,油在高溫時,容易生成一種多環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多,更容易形成多環化合物,實驗證明,多環化合物易於誘發動物得膀胱癌。一般將油燒至沸騰就行了,油的「生氣」便可以除去。
食鹽的實用價值
食鹽不僅是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而且是人類生活中的重要調味品。此外,食鹽還有多種用途。
(1)清晨喝一杯鹽開水,可以治大便不通。喝鹽開水可以治喉嚨痛、牙痛。
(2)誤食有毒物,喝一些鹽開水,有解毒作用。
(3)每天用淡鹽開水漱口,可以預防各種口腔病。
(4)洗浴時,在水中加少量食鹽,可使皮膚強健。
(5)豆腐易變質,如將食鹽化在開水中,冷卻後將豆腐浸入,即使在夏天,也可保存數月。
(6)花生油內含水分,久貯會發臭。可將鹽炒熱,涼後,按40斤油1斤鹽的比例,加入食鹽,可以使花生油2--3年仍保持色滑、味香。
(7)鮮花插入稀鹽水裡,可數日不謝。
(8)新買的玻璃器皿,用鹽煮一煮,不易破裂。
(9)洗有顏色的衣服時,先用5%鹽水浸泡10分鍾,然後再洗,則不易掉色。
(10)洗有汗漬的白衣服,先在5%的鹽水中揉一揉,再用肥皂洗凈,就不會出現黃色汗斑。
(11)將胡蘿卜砸碎拌上鹽,可擦去衣服上的血跡。
牛奶不宜在高溫煮太久
牛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加熱時,呈膠體狀態的蛋白質微粒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當牛奶溫度達到60--62度時,就開始出現輕微的脫水現象,蛋白質微粒由溶膠狀態變為凝膠狀態,並出現沉澱。
牛奶中還含有不穩定的磷酸鹽。加熱時,酸性磷酸鈣變為中性磷酸鈣,也會以不溶性沉澱物的形式沉澱下來。另外,當牛奶加熱到100度左右時,牛奶中的乳糖開始焦化,使牛奶帶有腿色,並逐漸分解成乳酸,同時產生少量的甲酸,使牛奶帶有酸味。所以,牛奶不宜煮得時間太久。
大蒜的殺菌作用
大蒜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及維生素a、b、c等,蒜苗里還含有鈣、磷、鐵等成分。大蒜具有極強的殺菌力,因為蒜頭里含有大蒜油,大蒜油以硫化二丙烯為主要成分,還含有微量二硫化二丙烯、二硫化三丙烯。
大蒜素遇鹼、受熱都會分解,所以用大蒜消炎殺菌宜使用生大蒜,不能與鹼性物質一起用。
吃過大蒜嘴裡產生蒜臭,可將少許茶葉放在嘴裡細嚼,或在口中含一塊糖,蒜臭就可減少。
切蔥頭為何流眼淚
蔥頭,原產於亞洲西部,早在三千年前就被人們發現,由於蔥頭對生長條件要求很低,所以,它就很快漂流過海,在許多地方安了家。今天,它以成為市場上常見的蔬菜了。
據化學分析,蔥頭中含有一種具有強烈刺激性的物質——正丙硫醇。當蔥頭被剝開或切片時,其中的正丙硫醇就揮發到空氣中,如果「溜」到人的眼裡,就會刺激淚分泌腺,使人流淚。
如何克服呢?正丙硫醇能溶於水,因此,每次切蔥頭時,可以盆內放些水,再把砧板放在水裡切蔥頭,這樣正丙硫醇部分溶於水,就能減小對人眼的刺激。
人們在制汽水時常用小蘇打(碳酸氫鈉)和檸檬酸配製,當把小蘇打與檸檬酸混溶於水中後它們之間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而瓶子已塞緊,二氧化碳被迫呆在水中,當瓶塞打開後,外面壓力小了,二氧化碳氣體便從水中逸出,可以見到氣泡翻騰,人們喝進汽水後,胃中溫度高,胃又來不及吸收二氧化碳,於是便從口中排出,這樣帶走熱量,使人覺得清涼。
黃酒為何要燙熱喝
黃酒是以糧食為原料,通過酒麴及酒葯等共同作用而釀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但濃度很低。
黃酒中還含有極微量的甲醇、醛、醚類等有機化合物,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為了盡可能減少這些物質的殘留量,人們一般將黃酒隔水燙到60--70度左右再喝,因為醛、醚等有機物的沸點較低,一般在20--35度左右,即使對甲醇也不過65度,所以其中所含的這些極微量的有機物,在黃酒燙熱的過程中,隨著溫度升高而揮發掉,同時,黃酒中所含的脂類芳香物隨溫度升高而蒸騰,從而使酒味更加甘爽醇厚,芬芳濃郁。因此,黃酒燙熱喝是有利於健康的。
㈥ 哪本的內容是關於生活中的化學小常識
《The Healthy Home》,這本主要講的是生活中所存在的化學物質對人體的傷害,比較偏向於毒回理,讀起來還不錯,翻譯得答非常到位;
《一口氣讀懂化學常識》,這個會從簡易化學原理結合生活來講化學,比較通俗易懂;
《生活中的化學》,這本書應該和你的需求最接近,但是個人感覺技術含量的話沒有前面兩本那麼高,但是非常實用;
還有一個,純屬個人推薦,就是高中的人教版化學選修一課本《化學與生活》,這個雖然是課本,但是知識點通俗易懂,我上高中的時候老師基本不講,覺得它容易,但是我們在課下都會去看,因為講的的確很實用很易懂。
暫時就想起這些啦……
㈦ 生活小常識和化學原理
問什麼?
油鍋著火了不能用水,而要隔絕空氣,因為燃燒需要氧氣。
銀器在空氣中氧化會變黑,隔絕空氣就不會了。
㈧ 化學生活小常識
1、加碘食鹽的使用。碘是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長期缺碘可導致碘缺乏症,食用加碘食鹽是消除碘缺乏症的最簡便、經濟、有效的方法。加碘食鹽中含有氯化鈉和碘酸鉀,人體中需要的碘就是碘酸鉀提供的,而碘酸鉀受熱、光照時不穩定易分解,從而影響人體對碘的攝入,所以炒菜時要注意:加鹽應等快出鍋時,且勿長時間燉炒。
2、豆腐不可與菠菜一起煮。草酸鈣是人體內不能吸收的沉澱物 。菠菜、洋蔥、竹筍中含有豐富的草酸、草酸鈉 ,豆腐中含有較多的鈣鹽,如硫酸鈣等成分。上述物質可以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草酸鈣沉澱等物質。從醫學的觀點看:菠菜、洋蔥、竹筍等不要和豆腐同時混合食用,會生成草酸鈣的沉澱,是產生結石的誘因 ;從營養學的觀點看,混合食用會破壞他們的營養成分。
3、鋁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鋁一直被人們認為是無毒元素,因而鋁制飲具、含鋁蓬鬆劑發酵粉、凈水劑等被大量使用。但近幾年的研究表明,鋁可擾亂人體的代謝作用,長期緩慢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其引起的毒性緩慢且不易覺察,然而,一旦發生代謝紊亂的毒性反應則後果嚴重。防鋁中毒,生活中應注意(1)減少鋁的入口途徑,如少吃油條,治療胃的葯物盡量避免氫氧化鋁的葯劑。(2)、少食鋁製品包裝的食品。(3)、有節制使用鋁製品,避免食物或飲用水與鋁製品之間的長時間接觸。
4、水果為什麼可以解酒,這是因為,水果里含有機酸,例如,蘋果里含有蘋果酸,柑橘里含有檸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機酸能與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類物質從而達到解酒的目的。 同樣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
5、炒菜時不宜把油燒得冒煙,油在高溫時,容易生成一種多環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多,更容易形成多環化合物,實驗證明,多環化合物易於誘發動物得膀胱癌。一般將油燒至沸騰就行了,油的「生氣」便可以除去。
6、海水中為何出現「赤潮」。近年來,我國渤海灣等近海海域中,曾出現大面積的紅色潮水,人們稱這種現象為「赤潮」。赤潮不是潮汐現象,也不像「黑潮」那樣是海流運動,而是海洋中一種紅色的浮游生物在特定條件下過度繁殖的生物現象。為什麼浮游生物能過度繁殖呢?原來大量涌進海洋中的廢水、廢渣以及經大氣交換進入海洋的物質中,有些含有氮、磷等元素,屬於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素。因此浮游生物大量急劇繁殖,就使大海穿上了「紅裝」。為了預防海洋赤潮現象,應該控制含氮、磷等廢物,例如含磷洗衣粉的廢水等向海洋中排放,以保持海洋中的生態平衡。
7、食物的酸鹼性。研究發現,多吃鹼性食物可保持血液呈弱鹼性,使得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質減少,並能防止其在血管壁上沉積,因而有軟化血管的作用,故有人稱鹼性食物為"血液和血管的清潔劑"。一般地說,大米、麵粉、肉類、魚類、蛋類等食物幾乎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牛奶、山芋、土豆、豆製品及水產品等則都是鹼性食物。注意科學飲食,改進食結構,加強體育鍛煉,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血管硬化可望得到延緩和逆轉。人體體液的酸鹼度與智商水平有密切關系。在體液酸鹼度允許的范圍內,酸性偏高者智商較低,鹼性偏高則智商較高。科學家測試了數十名6至13歲的男孩,結果表明,大腦皮層中的體液PH值大於7.0的孩子,比小於7.0的孩子的智商高出1倍之多。某些學習成績欠佳、智力發育水平較低的孩子,往往多屬酸性體質。
8、食物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無機化學防腐劑中很重要的一位成員。二氧化硫被作為食品添加劑已有幾個世紀的歷史,最早的記載是在羅馬時代用做酒器的消毒。後來,它被廣泛地應用於食品中,如製造果乾、果脯時的熏硫;製成二氧化硫緩釋劑,用於葡萄等水果的保鮮貯藏等。二氧化硫在食品中可顯示多種技術效果,一般稱它為漂白劑,因為二氧化硫可與有色物質作用對食品進行漂白。另一方面二氧化硫具有還原作用,可以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從而抑制酶性褐變。總之,由於二氧化硫的應用可使果乾、果脯等具有美好的外觀,所以有人稱它為化妝品性的添加劑。二氧化硫在發揮「化妝性」作用的同時,還具有許多非化妝作用,如防腐、抗氧化等,這對保持食品的營養價值和質量都是很必要的。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二氧化硫對人體是無害的,但自Baker等人在1981年發現亞硫酸鹽可以誘使一部分哮喘病人哮喘復發後,人們重新審視二氧化硫的安全性。經長期毒理性研究,人們認為:亞硫酸鹽制劑在當前的使用劑量下對多數人是無明顯危害的。還有兩點應該說明的是:食物中的亞硫酸鹽必須達到一定劑量,才會引起過敏,即使是很敏感的亞硫酸鹽過敏者,也不是對所有用亞硫酸鹽處理過的食品均過敏,從這一點講,二氧化硫是一種較為安全的防腐劑。
9、食鹽為什麼會潮解?如何使其不潮解?於食鹽中常含有氯化鎂。氯化鎂在空氣中有潮解現象。為了防止食鹽的潮解一般可將食鹽放在鍋中干炒。由於氯化鎂在高溫下水解完全生成氧化鎂(MgO),失去潮解性。或將食鹽進行提純,純的氯化鈉在空氣中沒有潮解現象。
10、水垢的形成。水中溶解有碳酸氫鈣,一點也看不出來。但當把含有碳酸氫鈣的水放到鍋中燒時,碳酸氫鈣在受熱後,逐淅分解,又轉變為原來的二氧化碳、水以及碳酸鈣。這些含有碳酸鈣的開水到在茶壺或者熱水瓶內,碳酸鈣就逐漸深入瓶底或附結在內壁上,時間一長,碳酸鈣結起,就成了「茶垢」。那麼,為什麼鹽酸能除掉碳酸鈣呢?這又是一個化學反應,生成一種叫做氯化鈣的新物質。氯化鈣能夠溶解在水中,所以只要用水一洗就沒有了。這樣一來,「茶垢」就除掉了。用鹽酸除「茶垢」。可得注意:首先,不要直接用手去抹,最好用根銅絲纏著布條來擦洗,其次,鹽酸要配得稀一點,不能太濃,而且還不能太多,因為鹽酸有腐蝕性。除掉「茶垢」後,要用水認認真真地沖洗幾遍,才能把鹽酸除去;或者在茶壺里盛些水,放上幾只鐵釘,過幾天,那些殘存的鹽酸就沒有了。
11、醫生用什麼葯使運動員很快消除疼痛。在觀看足球賽時,有時會看到綠茵場上,正在拼搶中的足球運動員,由於受傷突然摔倒,有時還抱著大腿痛得翻滾。為了讓他能繼續拚搏,醫生跑過去,拿著一個小噴壺,向受傷部位噴射一種葯,再用葯棉不斷地揉搓、按摩,稍待片刻,受傷的運動員重新站立起來,又投入了比賽。醫生用什麼葯使運動員很快消除疼痛呢?原來噴壺里裝的是氯乙烷(C2H5Cl),這是一種沒有顏色、極易揮發(沸點13.l ℃)的液體。當把它噴到受傷部位時,立即揮發。在揮發時要吸收熱量,從而使皮膚表面溫度驟然降低,使感覺變得遲鈍,因而起到了鎮痛和局部麻醉的作用。這就是醫學上?quot;冷凍麻醉"療法。
12、為什麼酒越陳越香?一般普通的酒,為什麼埋藏了幾年就變為美酒呢?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把酒埋在地下,保存好,放置幾年後,乙醇就和白酒中較少的成份乙酸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CH3COOC2H5(乙酸乙酯)具有果香味。上述反應雖為可逆反應,反應速度較慢,但時間越長,也就有越多的乙酸乙酯生成,因此酒越陳越香。
13、鉛筆的標號是怎麼分的?鉛筆的筆芯是用石墨和粘土按一定比例混合製成的。「H」即英文「Hard」(硬)的詞頭,代表粘土,用以表示鉛筆芯的硬度。「H」前面的數字越大(如6H),鉛筆芯就越硬,也即筆芯中與石墨混合的粘土比例越大,寫出的字越不明顯,常用來復寫。「B」是英文「Black」(黑)的詞頭,代表石墨,用以表示鉛筆芯質軟的情和寫字的明顯程度。以「6B」為最軟,字跡最黑,常用以繪畫,普通鉛筆標號則一般為「HB」。考試時用來塗答題卡的鉛筆標號一般為「2B」。
14、俗話說:「良葯苦口」,有什麼根據?許多中葯中含有某些味道很苦的有效成分,如黃連含黃連鹼,麻黃含麻黃鹼等,因此才有「良葯苦口」的俗語。
15、不慎打碎體溫計,如何處理?體溫計里裝的一般是水銀,不慎打碎體溫計,水銀外漏,灑落的水銀就會散布到地面上,空氣中,引起環境污染,繼而危害人體健康。因此體溫計打碎後,應妥善處理灑落的水銀,可先用吸管吸取顆粒較大的水銀,後在剩餘水銀的細粒上撒些硫磺粉末,水銀和硫磺反應生成不易揮發的硫化汞,減少了危害。
16、為什麼不能用茶水服葯?服葯通常是用溫開水送服的,為何不能用茶水呢?茶水中含鞣酸,它會和葯物中的多種成分發生作用,從而使葯效降低以至失效,如貧血病人服用鐵劑會同鞣酸反應生成難以被人體吸收的鞣酸鐵。
17、為什麼抗菌素類的葯物宜在飯後服用?抗菌素葯類大部分是胺類化合物,人空腹服用後葯物易被胃中胃酸分解,既降低葯效,又對胃壁產生較大的刺激作用。而飯後服用葯物,由於胃酸被食物沖淡,葯物就不會被胃酸分解,因此抗菌素葯物一般在飯後服用。
18、繪制裝飾圖案用的「金粉」、「銀粉」是用什麼做的?「金粉」是用黃銅(銅鋅合金)製成的。將黃銅片和少量潤滑劑經過碾碎和拋光就製成「金粉」,「金粉」廣泛用於油漆和油墨中。「銀粉」是用價格便宜且和銀一樣有銀白色光澤的鋁製成的,鋁粉質量輕,在空氣中很穩定,反射光能力強。制鋁粉有兩種方法:一種將純鋁薄片同少量潤滑劑混合後用機械碾碎;另一種是將純鋁加熱熔融成液體,後噴霧成微細的鋁粉。
19、燈泡用久了發黑,因為鎢絲發熱蒸發遇冷燈泡壁;鋁鍋用久變黑,是因為水裡的鐵鹽置換了鋁;沒擦乾的小刀在火上烘表面變藍,因為鐵和水化合生成四氧化三鐵。
20、男子剃須時,可用牙膏代替肥皂,由於牙膏不含游離鹼,不僅對皮膚無刺激,而且泡沫豐富,氣味清香,使人有清涼舒爽之感。
21、自來水剛煮沸就關火對健康不利,煮沸3-5分鍾再熄火,燒出來的開水亞硝酸鹽和氯化物等有毒物質含量都處於最低值,最適合飲用
㈨ 生活中的一些化學小知識
一、四大類生物大分子:
1,糖類,一種俗名叫做「碳水化合物」的東西。
2,蛋白質,一種由氨基酸搭建成的模型大分子。可惜人類身上的蛋白質只能由20種可愛的氨基酸搭建,其中的8種還要靠外界攝入。
3,脂質,一種使現代女性嘔吐的能量型生物大分子。
4,核酸,一種據說是影響遺傳的重要物質。全世界的生物學家們圍著DNA和RNA都急白了頭。
所有這些物質的組成元素卻是簡單的C,H,O,N,P,S,它們的漢字書寫應該不會被人遺忘吧。
二、無機材料和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關系。
1,顯然,我們家的不銹鋼鍋的主要成分是鐵。它之所以具有不生銹和耐磨的特性是因為煉鋼工人在裡面加了討厭的金屬鉻(Cr)。
2,至於說納米材料呢,相比較而言,它的表面積要大得多,而且有超強的光、電、磁、熱性質。還有,千萬不要忘了噢,1納米=1×10-9米。
3,當然,熔點最高的金屬就是我家燈泡里的是鎢絲;最低的是溫度計里的水銀;硬度最大的金屬倒是不銹鋼鍋里的鉻;黃金一貫以延展性最好而沾沾自喜;銀也因導電性好受到科學家的青睞;鋰是最輕的金屬,與之相對的是比重大的鋨(Os)。
4,石英光導纖維是個好東西,一般用於通訊和醫療,具體來說,就是利用SiO2 的高折射率來輸送信息和透過內臟(「胃鏡」)。
5,那麼,形狀記憶合金究竟是什麼東西呢?原來它遭受變形後,加熱到一定溫度,竟然會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個奇妙的世界呀!
6,當然,我們把鈉玻璃、鉀玻璃、石英玻璃、玻璃鋼和鋼化玻璃排排座,就會發現,耐壓耐拉的是玻璃鋼,耐高溫和驟冷驟熱的是石英玻璃。其他玻璃太嬌氣,不是好孩子。
三、環境污染
1,震驚世界的公害事件:馬斯河谷煙霧事件(比利時);洛杉磯光化學煙霧;多諾拉煙霧事件(美國賓州);倫敦煙霧事件;水俁(yu)病事件(日本);骨痛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又是可憐的日本);米糠事件(日本);帕博爾事件(印度);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蘇聯);萊茵河污染事件(瑞士);海灣戰爭中海洋和空氣污染事件。
2,至於說什麼是「大氣逆溫現象」和大氣的分層,由於篇幅有限,恕不茲錄。
3,汽車尾氣的主要成分:CO、NOx、SO2、HC(烴類)及固體顆粒物(鉛化合物、碳顆粒、油霧等)。就是這些東西,給我們的城市帶來的可聞不看見的苦難。
4,大氣中的塵埃微粒:ⅰ,降塵:直徑大於10微米,能依靠重力下降,對人體的危害勉強還能忍耐;ⅱ,飄塵:直徑小於10微米,在空氣中較長時間飄游,導致許多老年人和小孩子患肺病而死亡,而且是慢性的——一個看不見的幽靈殺手!
5,光化學煙霧的定義:氮氧化物、烴類等一次污染物在陽光紫外線的作用下發生一系列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占產物85%以上)、過氧乙醯硝酸酯、高活性自由基、醛類、酮類和有機酸等二次污染物,這些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形成的混合物稱為光化學煙霧
四、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誰不相信誰就是逆歷史潮流而動。
1,常見的微量元素:釩V、鉻Cr、錳Mn、鐵Fe、鈷Co、鎳Ni、銅Cu、鋅Zn、鉬Mo、碘Z、硒Se、錫Sn、硅Si、溴Br、氟F、硼B。(常量元素則是鐵打不定的碳氫氧氮)
2, 有害元素:鉛Pb、汞Hg、鉻Cr6+、鈹Be、鎘Cd、砷As3+
五、現代生活陰影下的高分子材料
1,所謂高分子化合物,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它的「高」的分子量,一般要在1萬以上才配稱為高分子。當然是有機化合物,也就是有碳。
2,那麼什麼是高分子材料呢?是指以高分子為基本原料、加入適當輔助劑、經過一定精心的加工而製成的美妙絕倫的材料。
3,按用途來分,高分子材料可以分作塑料、橡膠、纖維、塗料、粘合劑、密封材料等,個個都在國民經濟建設中散發著光和熱。
六、病毒與健康還真有很密切的關系
1,常見的抗病毒葯物:金剛烷胺、甲基金剛烷胺甲胺、阿糖腺苷、病毒唑、阿昔洛韋、更昔洛韋、齊多夫定、病毒靈。
2,病毒的干擾現象:這是狠毒者的哲學,即兩種病毒感染同一細胞,出現一種病毒抑制另一種病毒增值的奇妙現象。所謂「黑中自有黑中手,天外又來天外風」。
3,千萬要記住,病毒耐冷不耐熱,典型的西伯利亞精神。
七、臭氧和臭氧層耗損
臭氧是龜縮在平流層15—35千米的地域里。這是不爭的事實。
八、輻射化學對平凡人生活的「輻射」
1,電離輻射:能量大於原子(分子)的電離能(約5——25的輻射eV)的輻射,他們作用於物質時,往往迫使原子(分子)電離或激發——即使他們不願意這樣干。
2,輻射化學:研究電離輻射與物質相互作用時產生的化學效應的化學分支學科。有資料顯示,北師大在這個領域搞得很不錯。
3,吸收劑量和單位:單位質量被照物質吸收的能量就叫做吸收劑量。其SI單位是J.kg-1,美其名曰「戈瑞」(Gy)。1Gy等於1 kg受照物質吸收1J得能量。即1Gy=1 J.kg-1 1Gy=100racl 這是多事的人們規定的,不需要理由。
九、不飽和脂肪酸和人體健康
1,脂肪酸,這個主要有碳氫氧組成的傢伙,是脂肪最關鍵的物質基礎;就連健康最關鍵的物質基礎也是脂肪酸。
2,ω—3系列:魚油、α—亞麻酸;ω—6系列:γ—亞麻酸、亞油酸、花生四烯酸;ω—9系列:油酸。
事實上,這些都是不飽和酸。人類缺乏的是亞麻酸、亞油酸、花生四烯酸和魚油,因為人自身不能合成,十分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