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物理研究方法

物理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 2022-02-18 19:26:39

物理研究方法有哪些

物理研究方法,收集齊全的物理知識,一起來看看:

一、控制變數法:通過固定某幾個因素轉化為多個單因素影響某一量大小的問題。控制變數法是指在研究幾個物理量的關系時,每次只改變一個物理量,保持其他一些物理量不變,探究這一物理量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系。這是物理研究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幾乎貫穿物理學習的始終。

二、等效法:將一個物理量,一種物理裝置或一個物理狀態(過程),用另一個相應量來替代,得到同樣的結論的方法。在保證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陌生復雜的問題變換成熟悉簡單的模型進行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例如:研究串、並聯電路關系時引入總電阻(等效電阻)的概念。在研究力的關系時引入合力的概念也是運用了等效替代法,即可以用一個力的作用效果代替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用鏡後未點燃的蠟燭代替鏡前點燃蠟燭的像。

三、模型法:以理想化的辦法再現原型的本質聯系和內在特性的一種簡化模型。物理模型法是一種高度抽象的理想客體和形態,便於想像、思考和研究問題。研究物理的過程就是建立物理模型的過程。

四、轉換法(間接推斷法)把不能觀察到的效應(現象)通過自身的積累成為可觀測的宏觀物或宏觀效應。物理學中有的物理現象不便於直接觀察和直接測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進行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

五、類比法:根據兩個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把其中某一對象的有關知識、結論推移到另一個對象中去的一種邏輯方法。簡言之,相同或相似的東西放在一起進行比較,以達到 「舉一反三」的效果。它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他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邏輯思維。

六、比較法:找出研究對象之間的相同點或相異點的一種邏輯方法。

七、歸納法:從一系列個別現象的判斷概括出一般性判斷的邏輯的方法。

八、觀察法。觀察法是人們為了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自然發生條件下所顯現的有關 事物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是人們收集獲取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

㈡ 物理研究方法有哪幾種

1.比較法 例:比較其他條件相同時電阻大小與長度的關系
2.控制變數法 例:探究電阻與專哪些因素有關
3.等效替屬換法 例:平面鏡成像的兩根等長的蠟燭
4.模型法 例:光線
5.類比法 例:電流與水流類比
6.演繹法 例:其他條件相同時電阻大小與長度成正比.銀是電阻 所以其他條件相同時銀的電阻大小與長度成正比
7.歸納法 例:風是空氣振動發聲 人說話是聲帶振動發聲......所以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8.推理法 例:真空罩里的鬧鈴聲音隨著空氣的減少而減弱 所以真空不能傳聲

㈢ 物理研究方法

首先我覺得你們這樣的物理題概念分得太細了,真正的物理知識並沒有多少,完全在倒這些文字游戲的東西,沒啥意思。個人認為這個實驗分為兩個重要環節,第一個用的是所謂的轉化法,第二個用的是所謂的等效替代法,最終實際上兩種方法都用了。但是估計出題人是這樣想的,認為第二個環節更重要,是實驗的主體,所以說答案是等效替代法。下面我就說說我的理解。
兩個重要環節
①利用水印來衡量壓力大小。這個就是轉化法,本來直接測下落對於地面的壓力的話很麻煩,利用水印來探測、記錄第一次的壓力大小,這就是個轉化。
②放在台秤上,用手往下壓,讓水印和第一次一樣,然後讀數。這個過程,本質上是把下落的、不好測量壓力改成用手壓這樣好測的。怎麼知道我測的手壓力剛好等於下落沖擊壓力呢?利用水印,或者說壓力形成的效果,只要水印一樣,就是壓力效果一樣,也就是表明壓力一樣。這不就是「等效」二字的含義嗎?

然後估計出題人認為②是實驗的核心,因為①只是找了一種標記而已,真正的實驗設計出彩的地方並不在這。更加關心的是後面,讓兩次水印一樣這種效果等同情況下的替換(把沖擊力替換成手的壓力了),因此說是等效替代法。
另外轉化法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物體的形變,比如玻璃瓶你按壓它看不出它形變,但是如果插一根管子裡面裝紅墨水,那麼一擠壓紅墨水上升可以看到,這就是典型的轉化法,把利用一個專門設計的結構(細管子、紅墨水)轉移到水面的上升了。像這種明顯在裝置設計上就是為了轉化而考慮的,你就答轉化法沒錯。

㈣ 現代物理的研究方法是什麼

物理中的研究方法 一、控制變數法 當我們研究不同物理量之間的關系,為了確定一個物理量與另一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就需要控制其他物理量不變,看所研究的物理量與另外一個物理量變化的關系,這種方法就是「控制變數法」。具體例子: 1.探究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和電阻的關系2.研究導體電阻大小與導體材料、長度、橫截面積的關系3.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4.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的關系5.研究液體的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度的關系6.研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的關系7.研究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8電流所作的功與電流、電壓的關系 二、理想化法 所謂理想化法就是藉助於邏輯思維和想像力,有意識的突出研究對象的主要因素,排出次要因素和無關的干擾因素,對實際的研究對象加以合理的概括和描述,在我們頭腦中形成理想化地研究客體或相互聯系、代替實際的研究對象,並用來探索物理世界奧秘的方法,初中物理理想化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理想化條件 1.忽略外界影響與一些不重要的力的影響。例如研究物體的運動時,不考慮空氣的阻力 2.忽略一些摩擦力。例如只研究物體在「光滑平面」上的運動在研究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時,不考慮軸上的摩擦力 (二.)理想化模型 在物理學中,常常把實際研究對象或過程抽象成理想模型。例如 1.在研究光的傳播路徑和傳播方向時,引入光線 2.在研究磁場的分布時,引入磁感線 3.將光滑的表面看成沒有摩擦的理想表面。 4.杠桿也是一種理想模型。杠桿在實際應用中,忽略受力產生的形變,不考慮形狀 5.在研究原子的組成時,引入原子核式結構, 6.電流表看成一段導線,電壓表視為開路 (三.理想實驗) 也叫假象實驗理想實驗以真實的科學實驗和科學理論為基礎,加以推理得出結論。即實驗加推理。 1.研究真空不能傳聲,是建立在空氣越少聽到聲音越小得出的 2.牛頓第一定律,是以摩擦越小,小車前進的越遠為基礎的 三、等效替代法 將某個物理量、物理裝置、物理狀態(過程),用另外一個物理量、物理裝置、物理狀態(過程)來替代,得到同樣的結論。在間接測量中有許多物理量的測量都採用了這種方法 1.研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用兩個同樣的蠟燭,其中一個找另一個的像 2.求多個用電器組成的串聯、並聯的總電阻 3.「曹沖稱象」,用石塊的重量的總和替代大象的重量 4.排水法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5.測量摩擦力時,用二力平衡原理測得拉力,從而求摩擦力 6.托里拆利實驗,利用水銀柱產生的壓強求大氣壓的數值 四、轉化法 在研究看不見的物質或現象時,可以通過研究物質或現象所產生的可見效果,進一步認識該物質或現象。需要注意的是,等效替代法雖然也有轉化的思想,但其研究主體已經產生轉移,而轉化法則是通過研究主體所產生的效果來求其原因的一種思維方法。 1.利用小球的振動來判斷發聲體在振動。 2.通過電流的效應來認識電流的存在 3.通過小磁針是否受力來判斷磁場的存在 4.電磁鐵磁性強弱通過它吸引的大頭針來確定 5.研究壓強時,利用小桌陷入海綿的深度來判斷壓力作用的效果 6.研究流體壓強時,用紙片的飄動顯示壓強的變化 7.研究動能大小的因素,通過小球推動木塊運動的遠近判斷小球動能的大小 8.通過固體、液體、氣體的擴散來認識分子的熱運動。 8電流產生熱量的多少通過溫度計示數變化量來判斷 五、類比法 在分析較為抽象的物理問題時,用具體的事物類比說明,找出共性,使得研究對象易於理解 1.用水流類比電流 水壓類比電壓 2.水波類比聲波3.用物體的動能、勢能類比分子的動能勢能4.用太陽系類比原子的結構。 六、圖像法 用圖像法分析問題,更加形象、直觀,便於理解。 1.研究固體熔化 2.研究水沸騰 3.研究物體質量與體積的關系4.研究重力與質量關系。現代物理的研究方法是什麼?

㈤ 常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有哪些

模型法:即將抽象的物理現象用簡單易懂的具體模型表示。如用太陽系模型代表原子結構,用簡單的線條代表杠桿等。
疊加放大法:物理學中常常把微小的、不易測量的同一物理量疊加放大,如用鏡面反射激光方法,來將音叉微小振動的幅度放大等。

控制變數法:自然界發生的各種現象,往往是錯綜復雜的。決定某一個現象的產生和變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為了弄清事物變化的原因和規律,必須設法把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因素用人為的方法控制起來,使它 保持不變,然後來比較,研究其他變數之間的關系,這種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就是「控制變數法」。初中物理實驗大多都用到了這種方法,如通過導體的電流I受到導 體電阻R和它兩端電壓U的影響,在研究電流I與電阻 R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電壓U不變;在研究電流I與電壓U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電阻R不變。

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之一。掌握等效替代法法及應用,體會物理等效思想的內涵,有助於提高考生的科學素養,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終身的學習、研究和發展奠定基礎。新高考的選拔愈來愈注重考生的能力和素質,其命題愈加明顯地滲透著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考查,等效思想和方法作為一種迅速解決物理問題的有效手段,仍將體現於高考命題的突破過程中。

㈥ 物理研究方法有哪些

物理研究方法:

1、控制變數法:把一個多因素影響某一物理量的問題,通過控制其幾個因素不變,只讓其中一個因素改變。這種方法在實驗數據的表格上的反映為:某兩次實驗只有一個條件不相同,若兩次實驗結果不同,則與該條件有關,否則無關。

2、建立模型法:用理想化的方法將實際中的事物進行簡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

3、轉換法:物理學中對於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

4、等效法:指不同的物理現象、模型、過程等在物理意義、作用效果或物理規律方面是相同的。它們之間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證結論不變。

5、類比法:由兩個對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質,推斷它們在其他性質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推理方法。類比得到的結論不一定正確。要確認其結論的正確性,須經過實驗論證。

6、比較法:「比較」是人們常用的思維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間的差異點和共同點的思維方法,通過事物間相同特徵或相異特徵的比較,提示事物的本質區別。

7.推理法:是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忽略次要因素,進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結論,達到認識事物本質的目的。如:牛頓第一定律的得出。

㈦ 怎麼搞清物理的研究方法

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

初中物理教學中涉及到很多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其中應用最廣泛的就是,控制變數法,有時侯考試都要涉及到,但是有很多同學對這些物理研究方法,混淆了。如何在總復習中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就把這些方法做一下總結對比。讓學生真正理解,並針對例子驗證琢磨一下,這樣能加深理解,便於識記!

1、控制變數法:在研究三個或多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時,經常應用的一種物理研究方法。首先要搞清楚你要研究的問題,研究的對象是什麼?然後看影響這一問題或研究對象的因素可能有那些?如果影響因素有多個,可以先保證其中一個因素(變數)發生改變,其餘不變。研究這一變數對研究對象的影響,從而得出結論。

如:歐姆定律實驗,先使電阻不變,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再使電壓不變,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最後得到電流、電壓、電阻三者之間的關系。

如:研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控制材料,長度相同,看粗細對電阻的影響。

2、類比法:由兩個對象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性質,從而推斷出它們在其他性質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推理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類比法得到的結論不一定正確,因此要確認其結論的正確性,還須經過實驗驗證。

例:水管中水流的形成是由於水管兩端存在水壓差,而水泵的作用是不斷地將水從乙抽到甲,使水管中的水維持一定的水壓差。電路中電流的形成是由於電路兩端存在著電壓,電源的作用就是維持正負極間有一定的電壓。

3、等效法:就是將一個物理量、一個物理狀態或過程,用另一個相應的物理量、物理狀態或過程來替代,得到同樣的結果。利用等效法來研究問題,可以使問題簡單、形象化。

例:研究物體受幾個力作用時,如果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跟這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我們就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幾個力。

例:研究兩個電阻R1和R2組成的串聯(或並聯)電路時,通過實驗和推導,發

現電阻R單獨在電路中產生的效果與電阻R1、R2串聯(或並聯)在同一電路中產

生的效果相同,則電阻R是兩個電阻R1和R2的等效電阻。

例:復雜電路的等效:用一個更符合同學們識圖習慣的標准電路圖,去替代原有的復雜的、不好理解的電路圖

4、轉換法:有些物理現象不易觀察,但可以通過研究另外相關的物理現象來觀察,這種方法叫轉換法。

如:分子看不見、摸不著,不好研究,可以研究墨水的擴散現象去認識分子的運動;用燈泡是否發光或用小磁針在電路旁是否偏轉檢查電路中是否有電流;利用電磁鐵所吸引的大頭針的多少來確定磁性強弱等等

5、推理法:有些實驗因為條件限制不可能完成,可以在實驗的基礎上加以推理,從而概括出理論。

如牛頓的第一定律,不能用實驗驗證(在地球上不受外力的物體不存在),就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加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

6、建立模型法:研究光時,引入「光線」的概念;研究磁場問題,引入「磁感線」的概念。

研究初中物理問題的方法有時不是單一的,而是幾種方法的綜合。只要學生能認真思考,好好對比,一定能夠分得清楚。

研究物理問題的常用方法2

一、控制變數法:通過固定某幾個因素轉化為多個單因素影響某一量大小的問題。

1、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2、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3、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4、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5、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歐姆定律); 6、電磁鐵磁性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

7、探索磁場對電流的作用規律; 8、研究電磁感應現象; 9、研究焦耳定律。

二、等效法:將一個物理量,一種物理裝置或一個物理狀態(過程),用另一個相應量來替代,得到同樣的結論的方法。

1、在研究物體受幾力時,引入合力。 2、曹沖稱象。

3、在研究多個用電器組成的電路中,引入總電阻。

三、模型法:以理想化的辦法再現原型的本質聯系和內在特性的一種簡化模型。

1、在研究光學時,引入「光線」概念。

2、在研究磁場時,引入磁感線對磁場進行描述。 3、理想電表。

四、轉換法(間接推斷法)

累積法:把不能觀察到的效應(現象)通過自身的積累成為可觀測的宏觀物或宏觀效應。

1、用壓緊鉛柱的方法來顯示分子面的引力作用。

2、在研究分子運動時,利用擴散現象來研究。

3、根據電流所產生的效應認識電流。

4、根據磁鐵產生的作用來認識磁場。

五、類比法:根據兩個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把其中某一對象的有關知識、結論推移到另一個對象中去的一種邏輯方法。

1、水壓--電壓

2、抽水機提供水壓類似電源提供電壓。

3、用速度的定義公式引入壓強公式。

六、比較法:找出研究對象之間的相同點或相異點的一種邏輯方法。

1、研究蒸發和沸騰的異同點。

2、比較電壓表與電流表在使用過程中的相同點和相異點。

3、比較電動機與發電機的結構和原理的相同點和異同點。

4、汽油機和柴油機的相同點和異同點。

七、歸納法:從一系列個別現象的判斷概括出一般性判斷的邏輯的方法。

1、從氣、液、固的擴散實現現象,得出結論:一切物體的分子都在作無規則的運動。

2、物理學中的實驗規律(如串、並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特點等)幾乎都用了此法。

㈧ 物理研究方法問題

是3

類比其實就是把比較學術的抽象的東西用別的事物別打出來
當然兩者具有相同的特性

熱點內容
我的補課老師電影韓國 發布:2025-05-20 18:56:19 瀏覽:126
48式太極雙扇分解教學 發布:2025-05-20 18:11:48 瀏覽:153
油條英語 發布:2025-05-20 17:28:23 瀏覽:864
數學建模違紀 發布:2025-05-20 15:47:52 瀏覽:330
師德師風建設匯報 發布:2025-05-20 14:34:14 瀏覽:310
中石油英語 發布:2025-05-20 14:31:04 瀏覽:120
一秀英語 發布:2025-05-20 14:08:34 瀏覽:384
發育生物學大會 發布:2025-05-20 08:28:15 瀏覽:273
五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發布:2025-05-20 07:56:43 瀏覽:983
戰國志歷史 發布:2025-05-20 07:48:16 瀏覽: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