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怎樣學習物理

怎樣學習物理

發布時間: 2022-03-03 14:02:18

㈠ 應該怎樣學習物理

總結最重要,包括課堂老師的總結,下課後自我預習復習的總結,錯題的總結,最好找一個本,記錄體會,平常多翻翻, 對於公式,記憶還需要理解,根據具體情況適當運用,注意公式的運用范圍。 不要吧物理等同於數學,特別計算題要養成書寫格式的良好習慣。 對於大多數題來說,做圖相當重要,電學的電路圖關鍵在簡化,畫成我們一眼可以分清連接情況,力學的受力分析是做題的基礎,光學的光路圖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問題,甚至熱學的沸騰蒸發都會用到圖 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會難一些,不過不要有壓力 我認為初高中物理關鍵在入門,觸類會旁通 多多聯系實際,多做練習,物理很有意思

㈡ 怎樣學習物理最有效

高中物理學習方法談
一、學習的態度和方法
學習必須循序漸進。學習任何知識,必須注重基本訓練,要一步一個腳印,由易到難,扎扎實實地練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鶩遠,前面的內容沒有學懂,就急著去學習後面的知識;基本的習題沒有做好,就一味去鑽偏題、難題。這是十分有害的。
學習必須勤於思考。中學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在這個期間要注意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要防止那種死記硬背,不求甚解的傾向。學習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一個問題可以從幾個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學習必須一絲不苟。學習切忌似懂非懂。例如,習題做錯了,這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能自己發現錯誤並改正它。要在初中乃至小學學習階段就要培養這種本領。這就要求我們對解題中的每一步推導能說出正確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據,不能想當然,馬馬虎虎。
學習必須善於總結。學完一章,要做個小結;學完一本書。要做個總結。總結很重要,不同的學科總結方法不盡相同。常做總結可幫助你進一步理解所學的知識,形成較完整的知識框架。
學習必須持之以恆。俗話說「水滴石穿」、「一口吃不成胖子」。因此,最好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常常自我監督,嚴格要求,每天或分階段自己或讓父母檢查,是否完成了學習計劃,為什麼沒有完成,怎樣補救等等。總之,學習不能只憑熱情,三日打魚,兩日曬網是做不成大事的。
學習方法,要因人而異、因學科而異,正如醫生用葯,不能千人一方。同學們應當從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情況,發揮特長,摸索適合自己特點的有效方法。
二、怎樣學好高中物理
1、要重視觀察和實驗。物理知識來源於實踐,特別是來源於觀察和實驗。要認真觀察物理現象,分析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和原因。要認真做好物理學生實驗,學會使用儀器和處理數據,了解用實驗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要通過觀察和實驗,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2、要重在理解學好物理。應該對所學的知識有確切的理解,弄清其中的道理。物理知識是在分析物理現象的基礎上經過抽象、概括得來的,或者是經過推理得來的。獲得知識,要有一個科學思維的過程。不重視這個過程,頭腦里只剩下一些乾巴巴的公式和條文,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識,思維也得不到訓練。要重在理解,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科學思維能力。
3、要學會運用知識。學到的知識,要善於運用到實際中去。不注意知識的運用,你得到的知識還是死的,不豐滿的,而且不能在運用中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要在不斷的運用中,擴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識,學會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要做好練習。做練習是學習物理知識的一個環節,是運用知識的一個方面。每做一題,務求真正弄懂,務求有所收獲。下面是我國物理學家嚴濟慈先生的一段話,希望同學們能記住他的教誨。「做習題可以加深理解,融會貫通,鍛煉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道習題做不出來,說明你還沒有真懂;即使所有的習題都做出來了,也不一定說明你全懂了,因為你做習題時有時只是在湊公式而已。如果指導自己懂在什麼地方,不懂又在什麼地方,還能設法去弄懂它,到了這種地步,習題就可以少做。」
三、物理的學習、備考與應試
物理的備考,總的來說,首先要重視物理基礎知識。其次,要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獨立思考,適當做一些物理習題以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後,要注意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考試前不要忘記物理實驗的復習和准備。
在復習各部分內容時,要抓住主要知識點,搞清它們的內在聯系,並使之系統化,在復習每一個知識點時,要把重點放在概念的理解與規律的運用上,理解概念要在"准"字上下功夫,掌握規律要在"用"字上下功夫。物理基本概念理解不準的常見錯誤有:(1)只看概念間有聯系的一面,而沒有注意到它們有本質區別的一面;(2)把數值相等理解為概念相同;(3)以"觀念"代替"概念";(4)只看到文字敘述中相似之處,忽略了原則上的重要區別;(5)"從屬關系"不明,:"因果倒置",將量變式誤為決定式;(6)"先入為主"將認識絕對化。要在"用"字上下功夫,不但要掌握物理的基本內容,明確它成立的條件及其推論應用,還要多做習題,要一題式變,一題多解。
在應試過程中,要注意答題的規劃化、標准化,要分清主次,不要在一個"答數"上追究半天,浪費了大量時間。這要求平時練習時,加強分析問題的思路培養,提高分析能力和解題能力。
物理實驗,首先要搞清楚實驗目的和原理,再思考實驗步驟和主要器材。要大膽動手操作,敢於提出質疑,這樣印象要深刻得多。
四、物理解題思路的尋找
不管是力學題,還是電學題,遇到有一定難度的計算題後,不但要認真審題,還要進行畫圖,從而建立起直觀的物理情景。
找出解題方法物理計算題一般採用兩種解題方法,即解析法和綜合法。前者是利用物理公式,一步一步地從已知向未知求解,後者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列出物理方程式求解。還有一種比例法,採用比例法求解,其過程更為簡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避免運算失誤實際做題時,有的同學只會做簡單計算題,面對層次變化比較多的靈活題和綜合題,卻束手無策。因此,考生不但要認真學好物理知識,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數學推理運算能力。不要因為計算失誤,讓正確答案擦邊而過。

㈢ 怎樣才能學好物理

學習物理大致有六個層次,即首先聽懂,而後記住,練習會用,逐漸熟練,熟能生巧,有所創新。從掌握基礎知識的最初目標,最終達到物理學習的最高境界。學習物理首先要從熟記基本概念和規律入手,因為這是學好物理的先決條件,也是最基本要求,這些都弄不明白,很難學懂物理。

高中階段的學習是為大學學習做准備的,對同學們自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所述的物理學習的基本過程——記憶,積累,綜合,提高就是對自己自學能力的培養過程。學會了學習方法,對物理科有了興趣,掌握了物理這門實驗學科與實際結合比較緊密的特點,經過自己艱苦的努力,定會把高中物理學好。

㈣ 初學物理應怎樣入門如何學好

物理知識的大廈是由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構建的。對它們的學習要做到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決不能只滿足於對內容的死記硬背。要知其所以然,就不但要知道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內容,還必須了解它們產生的背景,知道它們是通過對哪些物理現象的分析歸納總結出來的;同時,要重視對物理概念、規律內涵的理解,明確它們與相關知識的區別與聯系,並能應用它們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對物理概念速度的學習,不少同學開始學習時,以為在數學里已經知道速度等於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沒有什麼可學的。但實際上,要掌握速度這個物理概念,只知道它等於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遠遠不夠的。首先,還必須知道它是用來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要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既可以比較相同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路程的多少,還可以比較運動相同的路程所用時間的多少。物理學里速度的定義採用的是前一種方法,大家熟悉的百米賽跑則是採用的後一種方法。其次,還應知道速度常用的單位,會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能分析解決一些與速度有關的物理問題。比如坐在高速路上運動的汽車里,能利用鍾表測汽車的速度。
2.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

從自然和生活現象走進物理,探究物理規律,然後將所學的物理知識用於生活、生產中,這是「司南版」初中物理教材的一個特點。物理知識與自然現象、工農業生產、社會生活有密切的聯系,不少物理知識都是從自然現象中歸納總結出來的。同時,物理知識在生活、工農業生產、現代科技都有廣泛的應用。要學好物理,必須注意物理知識與實際的聯系,這樣才會使我們對物理知識有較深的理解,使我們運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如初學運動的描述,對運動與靜止描述的相對性可能不理解。但如果結合教材18頁作業2題中的實際例子,就不難理解同一個物體在選擇不同的參照物時,對它運動情況描述的不同。

初中物理知識能解釋很多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用學到的物理知識去分析、解釋、解決實際問題,是學習物理要培養的一種重要能力。同學們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斷增強應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逐漸養成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

做物理題是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重要方式。它有助於鞏固所學的物理知識,加深對所學物理知識的理解,提高運用所學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物理題,一定要養成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的習慣。在獨立思考無法解決的基礎上,再與其他同學共同探討或請教老師。

3.要重視對科學探究的體驗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知識一般是通過觀察、猜想、實驗概括歸納出來的。物理知識的產生過程蘊涵著很多科學探究的方法: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問題的成因,制定解決問題的計劃與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科學地進行實驗,分析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等。

學習物理一定要重視對科學探究的體驗。要重視對自然界和實驗中物理現象的觀察,物理現象是產生物理知識的基礎,不了解相關的物理現象,你就很難對物理知識有深入的認識。要注意通過觀察物理現象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膽、科學地對問題的成因進行猜想。如摩擦力是同學們所熟知的,但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我們可以從摩擦力是發生在相互接觸的物體間,去猜想摩擦力可能與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的接觸面大小有關、與相互接觸的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這樣的猜想對學好物理、培養同學們的創新精神是很有用的。

實驗在物理這門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物理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物理,要高度重視實驗。教材中的實驗探究、小實驗要盡可能自己動手做。要逐步學會根據實驗的目的選擇實驗儀器、設計實驗方案、按規則進行實驗,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分析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

㈤ 如何學習物理

物理:關鍵是能獨立應用,掌握物理思想。做題時要盡量畫圖,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
學習要安排一個簡單可行的計劃,
改善學習方法.同時也要適當參加學校的活動,全面發展.
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多聽(聽課),多記(記重要的題型結構,記概念,記公式),多看(看書),多做(做作業),多問(不懂就問),多動手(做實驗),多復習,多總結.用記課堂筆記的方法集中上課注意力.
對定理定義必須掌握,幾大板塊必須學會:力學中的能量守恆、動量定律、機械能守恆、動能定律;電磁學中的洛侖茲力、左手定則、右手定則等。對所涉及的定理定義必須牢牢掌握。
遇到題目要注意老師的解題思路。首先要意思到是用辦、熱、光、電、原子物理五大塊哪個知識求解,然後挖掘出已知條件,特別是隱含條件。題目無論難易都要盡量畫圖,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進行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然後根據所學知識架好已知、未知的橋梁,獨立應用,培養物理頭腦。
通過不懈的努力,使成績一步一步的提高和穩固.對考試盡力,
考試時一定要心細,最後沖刺時,一定要平常心.考試結束後要認真總結,以便於以後更好的學習.
眼下:放下包袱,平時:努力學習.考前:認真備戰,考試時:不言放棄,考後:平常心.切記!
成功永遠來自於不懈的努力,成功永遠屬於勤奮的人.祝你成功.

㈥ 怎樣學習物理

如何學好高中物理: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對較難學習的一科,學過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學,特別是物理成績中差等的同學,總有這樣的疑問:「上課聽得懂,聽得清,就是在課下做題時不會。」這是個普遍的問題,值得物理教師和同學們認真研究。下面就高中物理的學習方法,淺談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便對同學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學們提出的普遍問題,即為什麼上課聽得懂,而課下不會作?我作為學理科的教師有這樣的切身感覺:比如讀某一篇文學作品,文章中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對人物心裡活動的描寫,都寫得令人叫絕,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讓自己提起筆來寫,未必或者說就不能寫出人家的水平來。聽別人說話,看別人文章,聽懂看懂絕對沒有問題,但要自己寫出來變成自己的東西就不那麼容易了。又比如小孩會說的東西,要讓他寫出來,就必須經過反復寫的練習才能達到那一步。因而要由聽懂變成會作,就要在聽懂的基礎上,多多練習,方能掌握其中的規律和奧妙,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這也正是學習高中物理應該下功夫的地方。功夫如何下,在學習過程中應該達到哪些具體要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下面我們分幾個層次來具體分析。 記憶:在高中物理的學習中,應熟記基本概念,規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結論,即所謂我們常提起的最基礎的知識。同學們往往忽視這些基本概念的記憶,認為學習物理不用死記硬背這些文字性的東西,其結果在高三總復習中提問同學物理概念,能准確地說出來的同學很少,即使是補習班的同學也幾乎如此。我不敢絕對說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對你某一次考試或某一階段的學習造成多大的影響,但可以肯定地說,這對你對物理問題的理解,對你整個物理系統知識的形成都有內在的不良影響,說不準哪一次考試的哪一道題就因為你概念不準而失分。因此,學習語文需要熟記名言警句、學習數學必須記憶基本公式,學習物理也必須熟記基本概念和規律,這是學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條件,是學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沒有這一步,下面的學習無從談起。 積累:是學習物理過程中記憶後的工作。在記憶的基礎上,不斷搜集來自課本和參考資料上的許多有關物理知識的相關信息,這些信息有的來自一題,有的來自一道題的一個插圖,也可能來自一小段閱讀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過程中,要善於將不同知識點分析歸類,在整理過程中,找出相同點,也找出不同點,以便於記憶。積累過程是記憶和遺忘相互斗爭的過程,但是要通過反復記憶使知識更全面、更系統,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聯系更加緊密,這樣才能達到積累的目的,絕不能象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復勞動,不加思考地機械記憶,其結果只能使記憶的比遺忘的還多。 綜合:物理知識是分章分節的,物理考綱能要求之內容也是一塊一塊的,它們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所以在物理學習過程中要不斷進行小綜合,等高三年級知識學完後再進行系統大綜合。這個過程對同學們能力要求較高,章節內容互相聯系,不同章節之間可以互相類比,真正將前後知識融會貫通,連為一體,這樣就逐漸從綜合中找到知識的聯系,同時也找到了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提高:有了前面知識的記憶和積累,再進行認真綜合,就能在解題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謂提高能力,說白了就是提高解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針對一題目,首先要看是什麼問題——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還是原子物理,然後再明確研究對象,結合題目中所給條件,應用相關物理概念,規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級,二級結論,才能順利求得結果。可以想像,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確,題目中既給的條件或隱含的條件看不出來,或解題既用的公式不對或該用一、二級結論,而用了原始公式,都會使解題的速度和正確性受到影響,考試中得出高分就成了空話。提高首先是解決問題熟練,然後是解法靈活,而後在解題方法上有所創新。這裡麵包括對同一題的多解,能從多解中選中一種最簡單的方法;還包括多題一解,一種方法去順利解決多個類似的題目。真正做到靈巧運用,信手拈來的程度。 綜上所術,學習物理大致有六個層次,即首先聽懂,而後記住,練習會用,漸逐熟練,熟能生巧,有所創新?

㈦ 怎樣學習物理

一、學會對物理概念的反復分析、琢磨 能不能學好物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你對物理概念能否理解得透徹,物理概念因其抽象性,總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感,比如「能量」、「慣性」等等這些概念,單靠老師的「言傳」並不能傳神地表達出概念的真諦所在,而只有自己做到了「意會」才能真正領略出它的全部內涵,這種「意會」的感覺就只有靠我們對概念的反復分析、琢磨才能體會得到,所謂「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意義正在於此。例如「摩擦力」這個概念,書中是這樣下定義的:「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做摩擦力」,經過分析,我們可首先找出概念中的關鍵字句,「互相接觸」、「相對運動」、「接觸面上」「阻礙相對運動」然後琢磨、體會這些字句的含義。「互相接觸」說出了摩擦力產生的首要條件,並由此可聯想到它與重力、磁力等的不同,但是不是互相接觸的物體就一定有摩擦力呢?顯然不是,一個「當」字揭示出了「摩擦力」的產生必然是伴隨著「相對運動」,那麼什麼是「相對運動」呢?「相對」二字應該是指這「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由此意識到判斷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之間是否產生摩擦力的依據應該是看這兩個物體是否發生了「相對運動」而不是看這兩個物體是否發生了「運動」,「接觸面上」告訴了我們摩擦力產生的位置,而「阻礙相對運動」則說明了「摩擦力」的作用和方向,它的作用是阻礙「相對運動」而不是「阻礙運動」,那麼它的方向就應該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而不是與「運動」的方向相反,並由此可恍然悟到摩擦力並不總是阻力。經過這樣的反復分析、琢磨,我們對摩擦力產生的條件、位置、作用、方向自然就會清楚、透徹,哪裡還會有似是而非之感呢。 二、學會對物理實驗的層層剖析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縱觀課本上的實驗內容,演示實驗、學生實驗、課後小實驗、小製作等,大大小小不下百十個,由此可見物理與實驗的不可分割性,這么多的實驗如何才能搞得清,弄得明呢?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其實無論什麼樣的實驗,無外乎都有這么幾部分組成,實驗的目的、原理是什麼?需要哪些器材?分幾步進行?每一步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如何滿足?要觀察什麼?記錄什麼?如何分析觀察到的現象?整理記錄到的數據?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什麼?例如在《焦耳定律》這節課中,書中一開始就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燈泡接入電路中時,燈泡和電線中流過相同的電流,燈泡和電線都要發熱,可是實際上燈泡熱得發光,電線的發熱卻覺察不出來,這是為什麼?」由此,需要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跟哪些因素有關系,這便是焦耳定律實驗的目的。如何進行研究呢?聯想到物體間熱傳遞的規律和溫度計的製作原理便設計出了如課本圖9-7所示的實驗裝置,由此便把電流放出熱量的多少形象地轉化成了液柱上升得高低,這便是該實驗的原理。分析可知該實驗需分三步進行,分別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電阻的大小、電流的大小、和通電時間的長短的關系,在這三步中,當我們研究電熱與電阻的關系時,就必須保證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而電阻不同;當研究電熱與電流的關系時,就必須保證電阻和通電時間相同而來改變電流;當研究電熱與通電時間的關系時就應該保證電流和電阻的大小相同而通電時間不同。那麼書中又是如何達到這些要求呢?在第一步中採取的辦法是把兩個不同阻值的電阻接成了串聯電路;在第二步中採取的辦法是比較同一個燒瓶中液柱上升得高低,而用變阻器來改變它的電流;至於第三步就無須多說人人明白,然後通過觀察每一步中條件改變前後液柱的升降情況便得出了焦耳定律的內容。在平常的學習中,如果我們對每一個實驗都能這樣環環設問、層層剖析,那麼對整個實驗過程就會了如指掌、默然於胸,還有什麼能難倒我們呢? 三、學會通過實踐加深對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含義的確切理解 學習理科離不開計算,在物理公式中對各物理量間的對應性以及確切的物理含義的理解要求很高,而對於初學者而言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透徹,因此常常出現張冠李戴、亂點鴛鴦譜的現象,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通過實踐來加深對物理量含義的確切理解。例如,對於功的計算公式W=FS中S的含義的考查有這么一道題:一位同學用50N的力,將重30N的鉛球推到7m遠處,這位同學對鉛球做的功為:A.350J B.210J C.0J D.無法判斷。初學者往往覺得選A或C,但一旦知道正確答案應為D,那麼對S的含義自然是心領神會。哲學上講,我們對事物的認知過程就是一個「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螺旋式上升過程」就體現在這里。 四、學會對類似知識點的歸納、總結 我們常說,學習的過程就是把書由薄變厚,再由厚變薄的過程。我們前面所說的正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把書由薄變厚,但把書由薄變厚並不是我們的目的,太厚了,就會超負荷,承載不起。大千世界,紛繁復雜,但在哲學家看來,無非是物質或精神;而在生物學家看來,無非是動物或植物。可見,只要我們學會發現其共性,找出其本質,便都可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學習也正如此,我們若學會了對類似知識點的歸納,總結,那麼繁雜的物理內容便化成了簡單的幾個部分,學習起來自然就會輕輕鬆鬆、游刃有餘。例如:在物理量的定義中,速度、密度、壓強、功率、電流等,它們的定義方式都是一樣的,而那麼多的演示實驗,卻幾乎都是用控制變數法,只要我們掌握了控制變數法的實質,所有的實驗便不都迎刃而解了。 五、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注重感情投資 我們都知道「感情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在學習中的作用猶如化學中的催化劑。對一個學生而言,能試著喜歡自己的老師,那將會終生受益非淺。學習的過程本就是艱辛的,甚至在大多數學生看來是個單調、枯燥的過程。如果再有情感的反面效應,那麼什麼樣的方法都將是徒勞無效的,如果我們能在枯燥的學習過程中寓於神奇的感情力量,那麼,我們的學習生涯不就其樂無窮了嗎? 怎樣學好化學~~~ 一些同學化學學習困難、成績不好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這些同學不重視化學課本的閱讀,或者缺乏科學的閱讀方法。他們既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也沒有課後復習的習慣,全部的化學學習就靠上課聽聽老師講,看看老師的演示實驗和隨大家一起進實驗室做做實驗,老師布置了作業,這才打開課本,看看題目,不管正確與否,做了交差了事,對於這些同學來說,似乎課本只是提供作業題目的「習題集」,他們不是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有準備地進行習題練習,而是遇到解答不出來的題目時,才不得已翻翻書,把課本當成解題的一種參考書。平時不讀書,臨時「抱拂腳」,考前課本苦苦地死記硬背一通,如此應考當然心中無數,缺乏功底,成績自然不佳。 同學們,學習化學應切實以課本為根本,熟悉它,研究它,把它讀懂讀會,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化學學習方法。 搞好化學閱讀,同樣有個方法和技巧問題。 一是應當採用默讀的方式。這是因為默讀比朗讀速度快,默讀比朗讀更有利於理解閱讀的內容。一般來說,朗讀有助於背誦,而默讀有助於理解。同學們所進行的化學閱讀主要要求理解,對於要求記憶的內容也不要死記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二是應當按一定的程序閱讀。這個程序以「粗讀-細讀-精讀」較有效。如預習時候讀課文的初讀,即粗淺的閱讀。其目的有三:一是對要學的教材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二是找出與新課有關的已學過的知識;三是對新課有哪些疑難問題。自己邊讀、邊想、邊分析綜合。又如課堂上老師安排學生自學,需要閱讀。這種閱讀是在預習的基礎上,在教師出示本節教學目標的情況下,是在老師指導下的深入閱讀,要系統鑽研教材,要做到細讀以致精讀。這種課堂閱讀一般要注意做到「三要」:一要根據本課的重點難點,確定重點閱讀的內容,使閱讀具有更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二是鑽研關鍵詞語,思考和理解問題的實質。三是手腦並用,以提高思維能力和強化記憶及找出疑難和問題。 三、應當有選擇的閱讀。這一般用在復習中的閱讀。復習閱讀是建立在預習閱讀和課堂閱讀基礎上的一種歸納、鞏固性閱讀。它不是前兩種閱讀的簡單重復,而是帶有一定分析和對比綜合概括性質的更深層次的閱讀,要緊扣課文中心和重點內容、結合課堂學習情況有選擇的閱讀。這種閱讀可用在課後閱讀、單元復習和總復習的閱讀。 四、要寫點閱讀筆記,把所學重點內容系統梳理,或默寫有關概括、原理和化學用語等,也可用圖表形式表述,或動筆圈劃評點等,對於熟悉課文,加深理解,強化記憶都是很有益的。

㈧ 怎樣學習物理

要學習好物理首先上課要認真聽講,課後要及時復習,還有要多背公式、多做習題!

㈨ 我應該怎樣學習物理

如何學好物理

學物理首先要學會觀察,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觀察實驗的現象,是怎樣發生的,都有什麼樣的結果。
其次,要重視實驗。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中的規律、定律、原理等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因此要要重視實驗。
再次,要學會思考。學而不思則惘,每學習一個知識都要搞清楚來龍去脈,學會知識的獲得過程,而不是只重視結果。
練習要適當做,但不能搞題海戰術。
如果你是為迎接中考或高考,你就要做到:
再有要反復的研究 課本的黑體字 和每章每個知識點的概念! 看一遍想一遍後作一個題!關鍵是不能急, 把 黑體字理解透的時侯就是作題很輕松的時侯!如果作題不暢一定是沒理解透!不要灰心 有時間就看看 想想! 例如 力學只需理解一句話----力是引起運動狀態變化的原因 。 不要呼略每個字,這已是精華的濃縮了! 每個字 到每個詞 到每句 慢慢理解!體會! 題是輔助理解 而不是理解了做題!!

熱點內容
發育生物學大會 發布:2025-05-20 08:28:15 瀏覽:273
五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發布:2025-05-20 07:56:43 瀏覽:983
戰國志歷史 發布:2025-05-20 07:48:16 瀏覽:879
普陀山歷史 發布:2025-05-20 07:39:33 瀏覽:606
2017高考語文試卷安徽 發布:2025-05-20 06:36:58 瀏覽:837
泰安一中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20 04:20:27 瀏覽:231
兵佣哪裡 發布:2025-05-20 01:47:42 瀏覽:170
一年級語文拼音練習題 發布:2025-05-20 00:57:44 瀏覽:91
教學管理培訓 發布:2025-05-20 00:56:58 瀏覽:889
師德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發布:2025-05-20 00:37:15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