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物理降溫的方法
1.頭部冷敷,用冷水一盆,毛巾兩塊,浸濕輪換放在孩子前額,15-30分鍾後,如熱不退,可持續施行。
2.頭部冰袋,將冰塊搗碎,放入橡皮袋,置於病兒的前額,每次持續15-30分鍾,熱度不退可持續使用。
3.酒精擦澡,用紗布或小毛巾浸於50%的酒精,擦洗小兒的頸部和四肢,關節處要多擦,胸部不擦,持續30分鍾。若無酒精可用冷水代替。
小兒發熱時,可結合情況選擇其中一些物理降溫法降溫。同時要調節嬰兒居住的室溫,若室溫高於25℃應先設法降低,減少或松開嬰兒的衣服和包被,以便散熱降溫。體溫超過39℃時可用溫水擦拭,通常用溫濕毛巾擦拭前額、頸部、腋下、四肢和大腿根部,以促進皮膚散熱。新生兒最好不要用酒精擦浴,以防止體溫急劇下降,以至低於35℃,反而造成不良的影響。
為防止脫水酸中毒,發熱期間宜供給足夠的水分。不要盲目亂用解熱鎮痛葯,最好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造成小兒虛脫或掩蓋疾病症狀。
② 幼兒物理降溫的方法有哪些
幫孩子物理降溫,有以下常用方法:
1.頭部冷濕敷:用20℃-30℃冷水浸濕軟毛巾後稍擠壓使不滴水,折好置於前額,每3-5分鍾更換一次.
2.頭部冰枕:將小冰塊及少量水裝入冰袋至半滿,排出袋內空氣,壓緊袋口,無漏水後放置於枕部.
3.溫水擦拭或溫水浴:用溫濕毛巾擦拭孩子的頭、腋下、四肢或洗個溫水澡,多擦洗皮膚,促進散熱.
4.酒精擦浴:適用於高熱降溫.准備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
③ 物理降溫,有哪些辦法
常用的物理降溫措施與方法,選擇一種即可:
(1)溫水擦浴:一般水溫為32~36℃,以擦浴為主,通過溫水擦浴,使皮膚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達到傳導散熱之目的.
(2)溫濕敷:用毛巾浸於35℃左右的水中,取出後擰去水份,每10~15分鍾換敷一次胸腹部.但要注意,如患兒不適應,出現發抖,面色發灰,肢端冷,應立即停敷.
(3)酒精擦浴:用紗布沾取30~50%的溫水酒精,反復擦洗腋窩,腹股溝區,肘部,頸胸,後背及手足心等血管豐富的區域,通過蒸發降溫.擦浴巾避開小兒心前區,觀察面色變化,30分鍾測一次體溫,以防著涼和降溫過度.
(4)冰敷:以冰塊或冰水作成冰帽,冰袋,冰枕等冷敷頭部及腋下腹股溝等處.重點降低顱腦部溫度,減少代謝及耗氧,保護大腦,以減少並發症和後遺症.
(5)冷鹽水灌湯:持續高熱或體溫達40℃左右的清醒患兒,可用4℃等滲鹽水300~500毫升灌腸.對菌痢引起的高熱更適宜,既可降溫又有治療作用.
④ 物理降溫法有哪幾種方法
臨床上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有以下幾種:一、多喝溫開水、加快新陳代謝、多排尿,通過尿液帶走體內的熱量來降低體溫。二、用濕冷的毛巾或者冷水袋敷額頭、雙側腋窩和腹股溝等處進行降溫。三、用毛巾蘸25%-50%的酒精進行擦浴,重點擦拭額頭、腋窩、腹股溝、手心、腳心等處進行降溫,也可用毛巾蘸溫開水進行擦浴。四、用溫開水灌腸來降低患者的體溫,在物理降溫的同時還需要保暖,如果通過物理降溫不能降低患者體溫則,必須到醫院查明高熱的病因並進行葯物治療。
⑤ 物理降溫都有什麼方法
高燒患者除葯物治療外,最簡易、有效、安全的降溫方法就是用25%-50%酒精擦浴的物理降溫方法。用酒精擦洗患者皮膚時,不僅可刺激高燒患者的皮膚血管擴張,增加皮膚的散熱能力;還由於其具有揮發性,可吸收並帶走大量的熱量,使體溫下降、症狀緩解。具體方法是:將紗布或柔軟的小毛巾用酒精蘸濕,擰至半干輕輕擦拭患者的頸部、胸部、腋下、四肢和手腳心。擦浴用酒精濃度不可過高,否則大面積地使用高濃度的酒精可刺激皮膚,吸收表皮大量的水分。
常用的物理降溫措施與方法,選擇一種即可:
(1)溫水擦浴:一般水溫為32~36℃,以擦浴為主,通過溫水擦浴,使皮膚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達到傳導散熱之目的.
(2)溫濕敷:用毛巾浸於35℃左右的水中,取出後擰去水份,每10~15分鍾換敷一次胸腹部.但要注意,如患兒不適應,出現發抖,面色發灰,肢端冷,應立即停敷.
(3)酒精擦浴:用紗布沾取30~50%的溫水酒精,反復擦洗腋窩,腹股溝區,肘部,頸胸,後背及手足心等血管豐富的區域,通過蒸發降溫.擦浴巾避開小兒心前區,觀察面色變化,30分鍾測一次體溫,以防著涼和降溫過度.
(4)冰敷:以冰塊或冰水作成冰帽,冰袋,冰枕等冷敷頭部及腋下腹股溝等處.重點降低顱腦部溫度,減少代謝及耗氧,保護大腦,以減少並發症和後遺症.
(5)冷鹽水灌湯:持續高熱或體溫達40℃左右的清醒患兒,可用4℃等滲鹽水300~500毫升灌腸.對菌痢引起的高熱更適宜,既可降溫又有治療作用.
物理降溫簡單易行,家庭或醫院均可廣泛應用,進行物理降溫時應注意如下情況:
(1)高熱伴有畏寒的患兒;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如白血病及其它血液病等禁用擦浴.
(2)降溫要掌握適度,一般降至38℃左右即可,並注意密切觀察病人,以防降溫過快,過低引起虛脫.
(3)如果物理降溫效果不滿意,可適當配合葯物降溫.
(4)降溫過程中,掌握好液體出入量,維持好水,電解質.
⑥ 常見的物理降溫方法有哪些
一、冷敷法
冷敷能減輕局部充血或出血,也可減輕疼痛,制止炎症擴散,降低體溫。
冰枕冷敷:適用於發燒頭痛。
注意:冰枕不要觸及肩膀以下部位,寶寶用冰枕時如感到過冷,用墊毛巾等方法來調節。
如果沒有冰袋,用厚一些的塑料袋也行,裝完冰後如果過冷,可以用毛巾包裹,但時間一長毛巾會變熱,失去治療作用,所以要勤換。
二、酒精擦浴
酒精可以擴張血管,蒸發時可以帶走大量熱量,寶寶發燒時可以以此來幫助降溫。准備75%的酒精100毫升,加等量溫水並保持溫度在27~37攝氏度之間。水溫不能過冷因為可能會導致肌肉收縮,導致體溫再度回升。擦浴時,用寶寶的毛巾式活手帕蘸取配好的酒精液,可先從一側頸部開始,從上往下沿臂部外側擦到手背,再從腋下上臂內側往下擦到手掌,擦完一側用相同的方法擦另一側。擦下半身時要從大腿的外側擦至足背,再從腹股溝沿著大腿內側擦至足心。酒精擦浴時最好用點力氣,擦到寶寶皮膚發紅為止。注意寶寶的胸口、腹部、腳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的反應。並且新生兒不適用於這種方法。
三、洗溫水澡
用溫水洗澡可以幫助寶寶快速散熱。如果寶寶發燒時精神狀態很好,就可以多洗洗澡,水溫要控制在27~37攝氏度之間。注意不要給寶寶洗熱水澡,否則會導致全身血管擴張、增加耗氧,容易引起缺血缺氧,使病情加重。
四、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緩解寶寶不適。寶寶發燒時泡腳的妙處在於能夠幫助寶寶降溫。泡腳要用足盆或者小桶,倒入2/3盆水,水溫要維持在40攝氏度左右,以寶寶能適應為准。泡腳時媽媽輕輕搓搓寶寶的腳丫,這樣既能讓血管擴張,又能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
5
五、降溫貼的使用方法
寶寶突然發燒,在送往醫院的途中可以使用降溫貼。
寶寶出牙時常出現低燒或發熱的情況,此時貼於臉部牙床位置能舒緩不適感。
寶寶運動後皮膚發熱或小腿過於勞累,肌肉酸疼,用它來冷敷,可以減輕疲勞,緩解酸痛症狀。
有扭傷、夾傷、碰撞等不出血的外傷時,用它來冷敷,可以有效緩解疼痛,消除瘀血、紅腫等症狀。
⑦ 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有哪些
物理降溫常用方法有冰袋冷敷、溫水擦浴、酒精擦浴等。
7
適當的散熱,發燒由感冒引起的時候,不能一味追求散熱,必須有一定防止著涼的措施。如果是發熱的話,身上不要過於保溫防止體溫發散不出去。不過如果像冬天首先注意不要再引起感冒。
8
冷敷頭部,其實頭部降溫對身體降溫影響不大,主要是讓人感覺更清醒一點緩解不適,所以前面說的多喝水才是關鍵。將冷水放在冷敷戴中冷敷頭部也是常用的一種措施,如果水過冷有的人也是不舒服的,可以在額頭放一塊毛巾在放冰袋。冷敷建議干敷,過於冰冷其實也不好。
9
如果發燒比較嚴重,或者身體十分不適是必須前往醫院的。而採取一些措施只是為了緩解不適罷了。病情較輕的時候也應該多測量體溫,注意是不是體溫降了,如果久不降必須就醫。
物理降溫簡單易行,家庭或醫院均可廣泛應用,進行物理降溫時應注意如下情況:(1)高熱伴有畏寒的患兒;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如白血病及其它血液病等禁用擦浴.(2)降溫要掌握適度,一般降至38℃左右即可,並注意密切觀察病人,以防降溫過快,過低引起虛脫.(3)如果物理降溫效果不滿意,可適當配合葯物降溫.(4)降溫過程中,掌握好液體出入量,維持好水,電解質
網頁鏈接
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