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微生物致病

微生物致病

發布時間: 2025-03-13 10:30:20

⑴ 致病微生物的概念

致病微生物,指的是能夠引起人類或動植物生病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它們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或動植物體,破壞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或引起局部組織病變,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⑵ 致病微生物的分類

1、鼠疫(plague) 是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也叫做黑死病。是細菌,原核生物。
2、水痘(chickenpox, varicella) 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3、天花(Smallpox)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也是到目前為止,在世界范圍被人類消滅的第一個傳染病
4、瘋牛病
牛海綿狀腦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簡稱BSE),俗稱瘋牛病(mad cow disease),是由傳染因子引起的牛的一種進行性神經系統的傳染性疾病,是一種傳染性海綿狀腦病。該病的主要特徵是牛腦發生海綿狀病變,並伴隨大腦功能退化,臨床表現為神經錯亂、運動失調、痴呆和死亡。
病原不確定,醫學界意見不一致,也沒有證明。
5、口蹄疫
由口蹄疫病毒(FMDV)所致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侵害偶蹄獸,以發熱、口腔黏膜及蹄部和乳房皮膚發生水泡和潰爛為特徵,是國際獸疫局規定的A類傳染病,易通過空氣傳播,傳染性強,流行迅速,偶爾感染人,主要發生在與患畜密切接觸的人員,多為亞臨床感染。
6、瘧疾
寄生於人體的瘧原蟲有4種,即間日瘧、惡性瘧、三日瘧和卵形瘧。瘧原蟲在紅細胞中增殖成裂殖子,使紅細胞脹大破裂時,大量的裂殖子和瘧原蟲代謝產物進入血流,引起異性蛋白反應,機體肌肉收縮產熱,網狀內皮系統吞噬細胞功能增強,故可引起肝、脾腫大,多次發作可致貧血等。瘧原蟲在紅細胞內增殖成熟所需時間不同,間日瘧和卵形瘧為48小時,三日瘧為72小時,惡性瘧為24~48小時,故臨床上出現周期性發作。瘧原蟲屬是一類單細胞、寄生性的原核動物。
7、大腸桿菌是人和動物腸道中最著名的一種細菌,原核生物。
8、綠膿桿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是傷口感染較常見的一種細菌,原核生物。
一般帶什麼桿菌的都是細菌。病毒是微生物,沒有細胞結構,既不是原核,也不是真核。
9、黑死病、鼠疫、天花、流感以前稱為四大瘟疫,現在不是了。

熱點內容
化學品物流 發布:2025-08-04 16:15:56 瀏覽:409
中國國家地理訂閱 發布:2025-08-04 15:05:37 瀏覽:185
色琪琪校園 發布:2025-08-04 14:24:16 瀏覽:409
老師是長輩 發布:2025-08-04 13:54:51 瀏覽:58
樂至毒打班主任 發布:2025-08-04 13:43:38 瀏覽:921
背影教學 發布:2025-08-04 13:17:55 瀏覽:991
叫老師 發布:2025-08-04 12:44:46 瀏覽:432
新時代師德師風心得體會 發布:2025-08-04 11:14:27 瀏覽:685
八年級上冊物理總復習 發布:2025-08-04 10:50:13 瀏覽:847
軍師生 發布:2025-08-04 09:22:14 瀏覽: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