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百部的歷史

百部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5-04-22 18:22:50

A. 細花百部品種考證

細花百部,其歷史可追溯至《名醫別錄》,被列為中品。據陶弘景描述,其根莖相連,外觀類似天冬,但苦味較強,與蔓生百部的特徵相符。《本草圖經》進一步描述,春季生長的百部形成藤蔓,葉形尖長,類似竹葉,根部聚集成簇,形似芋子,每簇有十五六枚,顏色為黃白色,採集時間為二月、三月和八月,曬干後使用。

《本草圖經》還提及了不同地區的百部品種,如滁州百部即直立百部,衡州百部類似對葉百部。《滇南本草》所載的百部是鞋齒天門冬。傳統上,蔓生百部被認為是正品,常用於殺虱和止咳。考證來源,《本草經集注》有所記載。

陶弘景提到,百部廣泛生長在山野,根莖可去虱,用作煮湯洗牲畜的虱子。《博物志》中記載的一種類似百部的草,稱作嗽葯,對治療暴咳有良效。李時珍在《綱目》中指出,百部的莖葉有細葉如茴香者,可供食用,但干後則顯得瘦弱。鄭樵在《通志》中提到的葉似薯蕷的說法,被李時珍質疑。

《植物名實圖考》中提到,百部在《別錄》中被列為中品,江西所產的品種與《本草圖經》描述的相似。李時珍認為有茴香葉的百部可能是誤將天門冬誤認,糾正了鄭樵的錯誤。百部在秋季會開放四尖瓣的青白色花朵。

B. 百部草百部-植物形態

百部草的歷史可追溯至《名醫別錄》,其中被列為中品。據陶弘景描述,它的根部連在一起,形似天冬但苦味較強,只是與古代記載有所不同。《本草圖經》記載了其詳細形態,春日裡,百部草以藤蔓生長,其葉大而尖長,類似竹葉,葉片青色且光滑。根部呈現出一團團狀,彷彿芋子,一叢可達十五六枚,顏色為黃白色。採收期主要在二、三、八月,然後晾乾使用。這些描述與蔓生百部的實際形態相吻合。

《本草圖經》還附有「滁州百部」、「衡州百部」等不同地區的記錄。滁州百部實際上是指直立生長的百部,而衡州百部則與對葉百部相似。至於峽州百部,它屬於百合科的羊齒天門冬。《滇南本草》記載的百部又有所不同,名為鞋齒天門冬。自古以來,人們將蔓生百部視為正品,主要用於殺蟲、止咳等功效。

在生長過程中,百部草以其獨特的形態和葯用價值,在中葯界佔有一席之地。

熱點內容
七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試題 發布:2025-09-18 19:59:33 瀏覽:531
干電池化學 發布:2025-09-18 16:30:48 瀏覽:733
何猷君怎麼讀 發布:2025-09-18 16:07:13 瀏覽:158
2017個人師德總結 發布:2025-09-18 16:04:58 瀏覽:8
教師資格證統考一年幾次 發布:2025-09-18 14:01:59 瀏覽:922
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發布:2025-09-18 07:59:57 瀏覽:944
師風師德評價表 發布:2025-09-18 07:01:17 瀏覽:886
實施的英語 發布:2025-09-18 03:25:05 瀏覽:151
教研組師德師風自查報告 發布:2025-09-18 01:09:50 瀏覽:611
壞老師吧 發布:2025-09-17 22:02:36 瀏覽: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