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

發布時間: 2025-08-22 03:40:09

『壹』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和第六章思維導圖 不要太復雜 清楚簡潔

『貳』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識總結

第五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一節 降低反應活化能的酶

一、細胞代謝與酶

1、細胞代謝的概念:細胞內每時每刻進行著許多化學反應,統稱為細胞代謝.

2、活化能:分子從常態轉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

3、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4、使化學反應加快的方法:

加熱:通過提高分子的能量來加快反應速度;

加催化劑:通過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來加快反應速度;同無機催化相比,酶能更顯著地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5、酶的本質:

關於酶的本質的探索:

巴斯德之前,人們認為:發酵是純化學反應,與生命活動無關

巴斯德的觀點:發酵與活細胞有關,發酵是整個細胞而不是細胞中某些物質起作用

李比希的觀點:引起發酵的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但這些物質只有在酵母細胞死亡並裂解後才能發揮作用;

畢希納的觀點:酵母細胞中的某些物質能夠在酵母細胞破碎後繼續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細胞中一樣;

薩姆納提取酶,並證明酶是蛋白質;

切郝、奧特曼發現:少數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6、酶的概念: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5、酶的特性:

專一性:每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無機催化劑的107-1013 倍

酶的作用條件較溫和:酶在最適宜的溫度和PH條件下,活性最高。

二、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難點)

1、 底物濃度(反應物濃度);酶濃度

2、 PH值:過酸、過鹼使酶失活

3、 溫度:高溫使酶失活。低溫降低酶的活性,在適宜溫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復。

三、實驗

1、 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實驗結論:酶具有催化作用,並且催化效率要比無機催化劑Fe3+高得多

控制變數法:變數、自變數(實驗中人為控制改變的變數)、因變數(隨自變數而變化的變數)、無關變數的定義。

對照實驗:除一個因素外,其餘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

2、 影響酶活性的條件(要求用控制變數法,自己設計實驗)

建議用澱粉酶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用過氧化氫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

第二節 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一、什麼是ATP?

ATP是細胞內的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稱叫做三磷酸腺苷

二、結構簡式:A-P~P~P A代表腺苷 P代表磷酸基團 ~代表高能磷酸鍵

三、ATP和ADP之間的相互轉化

ADP + Pi+ 能量→ATP

ATP→ADP + Pi+ 能量

ADP轉化為ATP所需能量來源:

動物和人:呼吸作用

綠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四、ATP的利用:

ATP— 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ATP中的能量能轉化成機械能、電能,光能等各種能量;

吸能反應總是與ATP水解的反應相聯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放能反應總是與ATP的合成相系,釋放的能量貯存在ATP中

第三節 ATP 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1、概念: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並生成ATP的過程。

2、有氧呼吸:主要場所:線粒體

總反應式:C6H12O6 +6O2→6CO2 +6H2O +大量能量

第一階段:細胞質基質 C6H12O6→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

第二階段:線粒體基質 2丙酮酸+6H2O→6CO2+大量[H] +少量能量

第三階段:線粒體內膜 24[H]+6O2→12H2O+大量能量

有氧呼吸的概念: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酶的的催化作用,把糖類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

解,產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大量能量的過程。

3、無氧呼吸:細胞質基質

無氧呼吸的概念:細胞在無氧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不徹底氧化分解,產生灑精和CO2或乳酸,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

大部分植物,酵母菌的無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動物,人和乳酸菌的無氧呼吸:C6H12O6→2乳酸+少量能量

(馬鈴薯塊莖,甜菜的塊根、玉米胚的無氧呼吸也是產生乳酸)

反應場所:細胞質基質

注意:微生物的無氧呼吸也叫發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發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發酵

討論:

①有氧呼吸及無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所釋放的能量一部分用於生成ATP,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了。

無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於生成ATP,大部分儲存於乳酸或酒精中

② 有氧呼吸過程中氧氣的去路:氧氣用於和[H]生成水

4、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

五、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1)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①光的波長: 葉綠體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紅光和藍紫光。

②光照強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在一定范圍內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強度達到一定時,光合作用的強度不再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時間:

光照時間長,光合作用時間長,有利於植物的生長發育。

(2)溫度

溫度低,光合速率低。隨著溫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溫度過高時會影響酶的活性,

光合速率降低。

生產上白天升溫,增強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溫,抑制呼吸作用,以積累有機物。

(3)CO2濃度

在一定范圍內,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隨著CO2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達到一定濃度後,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

生產上使田間通風良好,供應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應

當植物葉片缺水時,氣孔會關閉,減少水分的散失,同時影響CO2進入葉內,暗反應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產上應適時灌溉,保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1、概念:自然界中少數種類的細菌,雖然細胞內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夠利用體外環境中的某些無機物氧化時所釋放的能量來製造有機物,這種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這些細菌也屬於自養生物。 如:硝化細菌

2、自養生物:能夠利用光能或其他能量,把CO2、 H2O轉變成有機物來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的生物。例如:綠色植物、硝化細菌

3、異養生物:只能利用環境中現成的有機物來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的生物。例如人、動物、真菌及大多數的細菌。

資料來源:網路文庫

『叄』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節知識點總結

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是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四節內容,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節知識點總結,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節知識點

一、 捕獲光能的色素

葉綠體中的色素有4種,他們可以歸納為兩大類:

葉綠素(約佔3/4):葉綠素a(藍綠色) 葉綠素b(黃綠色)

類胡蘿卜素(約佔1/4):胡蘿卜素(橙黃色) 葉黃素(黃色)

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強,其次是紅光和藍紫光,綠光下最弱。因為葉綠素對綠光吸收最少,綠光被反射出來,所以葉片呈綠色。

二、實驗——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 實驗原理:綠葉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層析液(有機溶劑如無水乙醇和丙酮)中,且他們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綠葉中的色素隨著層析液在濾紙上的擴散而分離開。

2 方法步驟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步驟要記准確)

(1)研磨時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鈣的作用是什麼?二氧化硅有助於研磨得充分,碳酸鈣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壞。(3)濾紙上的濾液細線為什麼不能觸及層析液?防止細線中的色素被層析液溶解。(4)濾紙條上有幾條不同顏色的色帶?其排序怎樣?寬窄如何?有四條色帶,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黃色的胡蘿卜素,黃色的葉黃素,藍綠色的葉綠素a,黃綠色的葉綠素b。最寬的是葉綠素a,最窄的是胡蘿卜素。

三、捕獲光能的結構——葉綠體

結構:外膜,內膜,基質,基粒(由類囊體構成)。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分布於基粒的類囊體及基質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於類囊體的薄膜上。吸收光能的四種色素和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就分布在類囊體的薄膜上。類囊體在基粒上。

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它內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僅分布著許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還有許多進行光合作用所必須的酶。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植物更新空氣。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起來。

光合作用的產物除氧氣外還有澱粉。

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水。(同位素標記法)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轉化成有機物中的碳的途徑,這一途徑稱為卡爾文循環。

暗反應中,ATP中活躍的化學能轉化為(CH2O)中穩定的化學能

聯系: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ATP和[H],暗反應為光反應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五、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1)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①光的波長

葉綠體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紅光和藍紫光。

②光照強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在一定范圍內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強度達到一定時,光合作用的強度不再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時間

光照時間長,光合作用時間長,有利於植物的生長發育。

(2)溫度

溫度低,光合速率低。隨著溫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溫度過高時會影響酶的活性,光合速率降低。

生產上白天升溫,增強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溫,抑制呼吸作用,以積累有機物。

(3)CO2濃度

在一定范圍內,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隨著CO2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達到一定濃度後,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

生產上使田間通風良好,供應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應當植物葉片缺水時,氣孔會關閉,減少水分的散失,同時影響CO2進入葉內,暗反應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產上應適時灌溉,保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自然界中少數種類的細菌,雖然細胞內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夠利用體外環境中的某些無機物氧化時所釋放的能量來製造有機物,這種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這些細菌也屬於自養生物。

如:硝化細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將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進而將HNO2氧化成HNO3。硝化細菌能利用這兩個化學反應中釋放出來的化學能,將CO2和水合成為糖類,這些糖類可供硝化細菌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

舉例:硝化細菌、硫細菌、鐵細菌、氫細菌

自養型生物:綠色植物、光合細菌、化能合成性細菌

異養型生物:動物、人、大多數細菌、真菌

高一生物學習方法

回歸課本最重要

經過對一部分的同學做試卷分析,發現很多的人覺得生物的題出得很難,但實際上他們錯的題更多的是最基礎的內容,長時間沒有回顧學過的內容,很多人已經忘了一些很基礎的知識,有誰還能准確地說出性狀、相對性狀、顯性性狀、隱性性狀、性狀分離等概念?還有誰能記得有氧呼吸的三個步驟?或者伴性遺傳病與常染色體遺傳病的區別?如果不能的話,孩子們,回歸課本吧!先將基礎知識梳理清楚再說!

多想幾個為什麼

生物的考察的另一個重點就是通過現象看本質。那麼這就要求我們在復習的過程中除了要理解透徹基礎知識外,還要多想想為什麼是這樣。比如說為什麼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水分、溫度等,它們是怎麼影響光合作用的。

錯題整理,歸類解決

自己分析或找有經驗的老師幫助分析為什麼會錯,如果是基礎知識的不扎實,那麼拿起課本再好好看一遍,強化一下,下次爭取不要犯同類錯誤,如果是知識點間的聯系不明了,那麼就好好想想知識的內在聯系。一個人只有不斷的消滅自己的薄弱之處,才會更快的進步。

調整好心態

世界上所謂的天才實際上是勤奮的人走了一條正確的路而已,永遠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如果你認為自己不能達到100分,那麼你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如果你真的認為自己能通過努力達到這個目標,那麼你很有可能達到90分甚至更高的分數。如果曾經跌倒了,跌得很痛,沒關系,我們可以利用跌倒的機會反思一下自己的路走得是否正確,能否換個更有效的方法,然後整理好行囊,用更快的步伐去追趕前行者的腳步。

『肆』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總結

高 中 生 物 知 識 點
緒 論
生物的基本特徵: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物質基礎:核酸(遺傳物質)和蛋白質(生命的承擔者)
結構基礎:除病毒等少數種類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3.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如:蛾、蝶類的趨光性)。
4.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5.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徵。
6.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
1.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P、S6種元素是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C、H、O、N為基本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Zn、Fe、B、Cu、Mo、Mn
2.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與無機自然界的元素的種類相同)和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大)
3.原生質:分化為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主要包括蛋白質、核酸和脂質
4.水:細胞中含量最多的,有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存在形式(兩者可以相互轉換),自由水越多,新陳代謝越旺盛。
5.糖類:元素組成:CHO
作用: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
分類:動植物細胞中最重要的單糖是葡萄糖、核糖、脫氧核糖
二糖:植物——蔗糖和麥芽糖 多糖:植物——澱粉(植物儲能的糖)和纖維素(細胞壁的成分)
動物——乳糖 動物——糖元(肝糖元、肌糖元)
6.脂質:脂肪:由CHO組成,是生物體內的儲能物質
類脂:磷脂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調節生命活動,主要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
7.蛋白質
(1)主要元素:C、H、O、N
(2)基本單位:氨基酸
氨基酸分子的結構通式:
①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
②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的水,這種結合方式叫做脫水縮合,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那個鍵(—NH—CO—)叫做肽鍵。
③計算:肽鍵數量(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個數—肽鏈數
(3)蛋白質分子結構多樣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種類、數量和排列順序,肽鏈的空間結構不同
(4)蛋白質的功能:①組成功能:肌肉;②催化功能:酶;③運輸功能:血紅蛋白;④調節功能:生長激素;
⑤免疫功能:抗體
8.核酸:(1)元素組成:C、H、O、N、P
(2)基本單位:核苷酸(包括一分子磷酸基團、一分子含氮鹼基、一分子五碳糖)
(3)分類: 脫氧核苷酸 脫氧核糖核酸(DNA):分布在細胞核(主要)、線粒體、葉綠體
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酸(RNA):分布於細胞質
9.物質鑒別實驗:還原糖+斐林試劑 磚紅色沉澱 脂肪+ 蘇丹Ⅲ 橘黃色
蘇丹Ⅳ 紅色
蛋白質+雙縮脲試劑 紫色(雙縮脲試劑:先加A劑再加B劑)
DNA+二苯胺試劑 藍色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一、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1.成分:磷脂和蛋白質(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支架)
少量糖類(與蛋白質結合形成糖蛋白,又叫糖被,與細胞識別有關)
2.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性(與膜變形有關)
3.功能特點:選擇透過性
物質的過膜方式:
(1)自由擴散:高濃度→低濃度
例子:水、O2、CO2、甘油、乙醇、苯
(2)主動運輸:低濃度 載體(核糖體) ATP(線粒體) 高濃度
例子:離子、氨基酸、葡萄糖
4.細胞壁的化學成分:纖維素和果膠
二、細胞質的結構和功能
1.線粒體: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提供能量的細胞器—「動力工廠」
2.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
3.核糖體:合成蛋白質的場所,蛋白質的「裝配機器」
4.內質網:與蛋白質、脂質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的運輸通道
5.高爾基體:動物細胞中與分泌物形成有關;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6.中心體:與細胞分裂有關
7.液泡:內有細胞液,含有糖類、色素、無機鹽和蛋白質等

細胞器的總結:
具有雙膜的細胞器(結構):線粒體、葉綠體(細胞核)
具有單膜的細胞器: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
無膜的細胞器:核糖體、中心體
含有DNA的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
與能量轉換有關的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

三、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1.結構:雙膜(有核孔)、核仁、染色質
2.染色質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DNA,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3.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4.原核生物
細胞類型 細胞核(主要特點) 細胞器 代表生物
原核細胞 無—無核膜包圍核物質 只有核糖體 細菌、藍藻
真核細胞 有 均有 酵母菌、動植物

四、細胞增殖
1.多細胞生物體以有絲分裂的方式增加體細胞的數量。
2.細胞周期:是指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
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
3.細胞分裂各時期的特點;
(1)間期: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出現染色單體
(2)前期:膜仁消失顯兩體(染色體和紡錘體)
(形成紡錘體的方式:植物由兩級直接發出紡錘絲形成;動物由中心體發出星射線形成)
(3)中期:染色體著絲點排列在赤道上;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便於觀察
(4)後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染色體數目增加,平均分配到細胞兩極
(5)末期:染色體解旋,成為染色質狀態,紡錘體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現,形成兩個子細胞
(形成子細胞的方式:植物細胞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細胞;動物細胞膜從中部向內凹陷)

4.染色體的變化: 5.染色體和DNA曲線
時期 後末 前中
染色體 1 1
DNA 1 2
染色單體 0 2
例:人體細胞共46條染色體
前中期:染色體:DNA:染色單體=46:92:92
後期:染色體:DNA:染色單體=92:92:0
末期:染色體:DNA=46:46
6.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7.蛙的紅細胞:無絲分裂 根尖分生區的細胞特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
8.觀察洋蔥根尖分生區有絲分裂實驗: 裝片製作順序:解離→漂洗→染色→製片
五、細胞分化、癌變和衰老
1.細胞分化:相同細胞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2.細胞全能性:指已經分化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3.細胞癌變:能夠無限增殖;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癌細胞表面發生了變化。
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輻射致癌;化學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
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細胞癌變的病毒
癌變原因:原癌基因被致癌因子激活,使正常細胞轉化為癌細胞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陳代謝
1.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2.酶: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部分的酶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3.酶的特性: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
並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過酸過鹼和高溫都能使酶分子結構遭到破壞而失去活性,低溫則抑制其活性。)
4.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5.ATP:三磷酸腺苷(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
結構簡式:A—P~P~P
6.ATP的形成途徑: 動物和人:呼吸作用 能量 能量
綠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ADP+Pi
7.光合作用:
(1)葉綠體中的色素:在濾紙條上的排列順序
胡蘿卜素(橙黃色)
葉黃素(黃色)
葉綠素a(藍綠色)
葉綠素b(黃綠色)
功能:吸收、傳遞光能
(2)光合作用的過程:
①總反應式:CO2+H2O 光 葉綠體 (CH2O)+O2
②過程:
場所 條件 相關反應
光反應 葉綠體囊狀結構薄膜 光、酶、色素 1、水在光下分解:H2O→[H]+ 1 2O2
2、ATP形成:ADP+Pi→ATP
暗反應 葉綠體基質 [H]、ATP、酶 1、CO2的固定:CO2+C5→2C3 2、CO2的還原:C3→C6H12O6+C5+H2O
物質變化 無機物(CO2、H2O)→有機物
能量變化 光能→化學能
8.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1)吸收的活躍部位:根尖成熟區的表皮細胞
(2)方式:植物形成大液泡的細胞滲透作用吸水;干種子、分生區細胞吸脹吸水
(3)滲透作用條件:具有一層半透膜←植物細胞有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及兩膜之間的細胞質)
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植物細胞液泡內細胞液和土壤濃度之間的濃度差
(4)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原理:
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質壁分離;
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質壁分離復原
(5)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是植物吸收水分和運輸水分的動力。
(6)紫色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質壁分離示意圖:
9.植物的礦質營養:
(1)礦質元素:指除了CHO外主要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 大量元素6種N、S、P、Ca、Mg、K
微量元素8種Fe、Mn、B、Zn、Cu、Mo、Cl、Ni
(2)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①吸收形式:離子;吸收部位:根尖成熟區表皮細胞
②吸收方式:主動運輸 載體(核糖體)--選擇性,能量(線粒體)--呼吸作用
③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3)礦質元素的運輸和利用:①運輸:隨水走—蒸騰作用是運輸礦質離子的主要動力
②利用: 可重復利用:離子:K 缺乏則老葉受害
不穩定化合物:N、P、Mg
不可重復利用:穩定化合物:Fe、Ca 缺乏則新葉受害
10.人和動物三大營養物質代謝
(1)糖類代謝: 氧化分解 CO2+H2O+能量(主要)
① 葡萄糖 合成分解 肝糖元 ②當血糖含量由於消耗而逐漸降低時,肝臟中的肝糖元可以分解
合成 肌糖元 成葡萄糖,並且陸續釋放到血液中,維持血糖含量的相對穩定。
轉化 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③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維持在80-120mg/dL范圍內;血糖含量高於160mg/dL,就會產生糖尿;
血糖降低至50-60mg/dL,出現低血糖症狀,喝糖水,吃含糖多的食物緩解;低於45mg/dL,出現低血糖晚期症狀。
(2)脂類代謝:儲存在皮下結締組織和腸系膜等處,多則肥胖;當肝功能不好或者磷脂合成少時會引起脂肪肝。
(3)蛋白質代謝 合成 各種組織蛋白以及酶和激素等 (4)三者的轉化關系: 糖類 氨基酸
氨基酸 氨基轉換 形成新的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
脫氨基 →含氮部分:氨基 轉變 尿素 脂質
→不含氮部分: 氧化分解 CO2+H2O+能量
合成 糖類、脂肪
11.細胞呼吸:
有氧呼吸(高等動物和植物細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無氧呼吸
概念 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酶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CO2和H20,同時釋放大量能量的過程。 細胞在無氧的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機物分解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
場所 線粒體(主要) 細胞質基質
過程 第一階段(細胞質基質):
葡萄糖→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第二階段(線粒體):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
第三階段(線粒體):24[H]+O2→12H2O+大量能量 第一階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
第二階段:丙酮酸→酒精+CO2(大部分高等植物)
或:丙酮酸→乳酸(馬鈴薯塊莖、甜菜塊根,高等動物和人)
總反
應式 C6H12O6+6O2+6H2O酶→ 6CO2+12H2O+能量
意義 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12.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1)新陳代謝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
(2)類型: 自養型:光能自養型:綠色植物
①同化作用 化能自養型:硝化細菌
能否無機→有機 異養型:人、動物、大多數細菌、真菌
②異化作用 需氧型:
是否需要氧氣 厭氧型:乳酸菌、蛔蟲等體內寄生蟲、破傷風桿菌
(3)新陳代謝類型歸納
自養需氧型:綠色植物、硝化細菌
異養虛氧型:人、大部分動物、細菌、真菌等(如蘑菇)
自養厭氧型:
異養厭氧型:乳酸菌、蛔蟲等
兼性厭氧型:酵母菌

第四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
1.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調節
人和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形式包括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其中神經調節的作用處於主導地位。
2.生長素的發現:感光和產生生長素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向光彎曲的部位:尖端下面的一段
3.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1)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單側光照射下,生長素在背光一側比向光一側分布多,
背光側的細胞縱向伸長快,向光側細胞縱向伸廠慢。
(2)具有兩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例子:植物的頂端優勢:植物的頂芽優先生長,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
4.應用:
(1)促進扦插枝條的生根
(2)促進子房發育成果實
①子房發育成果實所需生長素來自:發育著的種子
②在沒有接受花粉的雌蕊柱頭上塗抹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子房就能發育成果實。
(3)防止落花落果
促進果實成熟的激素是:乙烯
5.動物激素的種類和生理功能
激素名稱 分泌部位 作用 激素名稱 分泌腺體/細胞 作用
生長激素 垂體 促生長,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和骨的生長 雄性激素 睾丸 促進雄性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生殖細胞的生成
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 促進新陳代謝,促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雌激素 卵巢 激發和維持各自的第二性徵;雌激素能激發和維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
胰高血糖素 胰島A細胞 提高血糖含量
胰島素 胰島B細胞 降低血糖含量 催乳素 垂體 促進對幼仔的照顧行為
6.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激素分泌的調節——反饋調節:在大腦皮層的影響下,下丘腦可以通過垂體調節和控制某些內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與分泌,而激素進入血液後,又可以反過來調節下丘腦和垂體中有關激素合成與分泌。

寒冷 過度緊張 下丘腦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垂體 促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甲狀腺激素 +促進—抑制
7.相關激素間的作用 ①協同作用 生長激素:促進生長
甲狀腺激素:促進機體發育生長
②拮抗作用 胰島素:降低血糖含量
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含量
8.神經系統調節動物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9.反射類型:非條件反射:先天具有(縮手、眨眼、膝跳反射等)
條件反射;後天獲得
10.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5部分組成:感受器 傳入神經 神經中樞 傳出神經 效應器
11.興奮的傳導
①.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靜息狀態的膜電位:外正內負 刺激 興奮區域的膜電位:外負內正 未興奮區域的膜電位:外正內負 →形成電位差→局部電流
②.細胞間的傳遞(通過突觸來傳遞):
a、突觸結構:突觸前膜(軸突末端突觸小體的膜)、
突觸間隙(突觸前膜與突觸後膜之間的間隙)
突觸後膜(與突觸前膜相對應的胞體膜或樹突膜)
b、興奮傳遞過程:當興奮通過軸突傳導到突觸前膜時,使突觸小泡釋放出遞質到突觸間隙內,遞質與突觸後膜的受體結合,改變了突觸後膜的通透性,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了興奮或抑制。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興奮在一個神經元與另一個神經元之間的傳導方向是:細胞體→軸突→樹突
12.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13.言語區:S區受損:運動性失語症(不會講話,聽得懂)
H區受損:聽覺性失語症(會講會寫,聽不懂別人的談話)
14.先天性行為:趨性、非條件反射、本能
後天性行為:印隨、模仿、條件反射
15.動物建立後天性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後天性行為發展的最高級形式,是大腦皮層的功 能活動,也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16.動物行為是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運動器官共同協調下形成的。
17.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 a、特點比較:
比較項目 作用途徑 反應速度 作用范圍 作用時間
神經調節 反射弧 迅速 准確比較局限 短暫
體液調節 體液運輸 較緩慢 較廣泛 比較長
b、聯系: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是相互協調作用的,但神經調節仍處於主導的地位。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1.生殖的類型:
(1)無性生殖:不經過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出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常見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單細胞生物特有):母體 分裂 2個子體,細菌、變形蟲、草履蟲
出芽生殖:母體→芽體→新個體,酵母菌、水螅
孢子生殖:母體→孢子→新個體,蘑菇、青黴、麴黴
營養生殖:植物的營養器官(根、莖、葉)發育而成的。如馬鈴薯塊莖、草莓的匍匐莖,秋海棠等。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離體組織或器官 脫分化 愈傷組織 再分化 組織器官→完整植株。
特點:無性生殖能使後代保持親本的性狀。
(2)有性生殖:由親本產生有性生殖細胞(也叫配子)經過兩性生殖細胞(如卵細胞和精子)的結合,成為合子(受精卵),再由合子發育成為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四子」:配子、精子、孢子為生殖細胞;合子是受精卵)
意義:產生的後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
2.減數分裂:染色體在整個分裂過程中只復制一次的細胞分裂方式。減數分裂的結果是,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來
的減少了一半(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末期)。
(註:有絲分裂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一次)
3.精子的形成過程:
1個精原細胞 染色體復制 一個初級精母細胞聯會、四分體 同源染色體分開 2個次級精母細胞 著絲點分裂、 姐妹染色單體分開 4個精細胞 變形 4個精子
減數第一次分裂 減數第二次分裂

卵細胞的形成過程:
1個卵原細胞 染色體復制 一個初級卵母細胞 聯會、四分體 同源染色體分開 1個次級卵母細胞 1個第一極體 著絲點分裂、 姐妹染色單體分開 1個卵細胞 3個極體
減數第一次分裂 減數第二次分裂
4.相關名詞解釋:
同源染色體: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
判斷同源染色體的依據為:①大小(長度)相同②形狀(著絲點的位置)相同③來源(顏色)不同。
非同源染色體:不能配對的染色體之間互稱為非同源染色體。
聯會:發生在生殖細胞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做~。
四分體:每一對同源染色體就含有四個染色單體,這叫做~。
1個四分體=1對同源染色體=2條染色體=4個染色單體=4分子DNA。
同源染色體(對)/四分體(個)

著絲點 體細胞的染色體 染色單體數

生殖細胞的染色體數(n)
5.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的數量變化規律(設體細胞染色體數=2N)
精(卵)原細胞→初級精(卵)母細胞→次級精(卵)母細胞→精(卵)細胞
染色體: 2N 2N (N→2N) N
DNA : 2N 4N 2N N
注意:(1)第一次減數分裂分同源染色體,第二次分著絲點。
(2)次級精(卵)母細胞在減Ⅱ後期因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由N→2N(染色體加倍)
(3)無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有:次級精(卵)母細胞、精子、卵細胞、極體
有絲分裂的各時期都有同源染色體存在。
(4)曲線圖: - - -染色體
——DNA

6.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的區別:
(1) 一個精原細胞→4個精子;
一個卵原細胞→1個卵細胞(和3個極體)
(2)卵細胞形成過程:細胞質分裂不均等
7.受精作用:精子與卵細胞融合成為受精卵的過程。
意義: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8.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
9.高等植物個體發育過程:種子的形成和萌發、植株的個體發育 子葉
(1):種子的形成:胚的發育和胚乳的發育 頂細胞 多次分裂 球狀胚體 胚芽 胚
受精卵 有絲分裂 胚軸 種子
胚珠 胚囊 基細胞 多次分裂 胚柄(後消失) 胚根
受精極核----------------------------------------------------------胚乳 果實
子房 珠被--------------------------------------------------------------------------種皮
子房壁-------------------------------------------------------------------------------------------果皮
種子營養物質的儲存:雙子葉(無胚乳):子葉(例:黃豆、蠶豆、豌豆)
單子葉(有胚乳):胚乳(例:水稻、小麥、玉米)
(2)植株的生長和發育:營養生長階段:只有根、莖、葉三種營養器官,通過生長不斷長高長大。
生殖生長階段:營養生長進行到一定程度後植株長出花,開花結果結種子。
(3)植物的個體發育全過程: 植株 減數分裂 配子
有絲分裂 受精作用
幼苗 有絲分裂細胞分化 受精卵
10.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1)高等動物個體發育分為:胚胎發育和胚後發育
(2)胚胎發育:是指受精卵發育成為幼體。
受精卵 卵裂 囊胚 原腸胚 →幼體
特點: (囊胚腔) 兩腔:囊胚腔、原腸腔
三胚層:外胚層(外表感神經)中胚層、內胚層(內消呼肝胰)
(3)胚後發育:幼體(孵化出來/出生)→ 成體(性成熟個體) 直接發育:如哺乳類、鳥類和爬行類。
變態發育:青蛙、蝴蝶、蛾
(4)羊膜出現的意義:爬行類、鳥類、哺乳類胚胎發育時出現羊膜。羊膜是胚膜的內層,呈囊狀,裡面充滿了羊水。
羊膜和羊水不僅保證了胚胎發育所需要的水環境,還具有防震和保護作用,因此使這些動物增加了對陸地環境的適應力。

『伍』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知識點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識點 符號編號排版地圖
第五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四節 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
一、應牢記知識點
1、追根溯源,絕大多數活細胞所需能量的最終源頭是太陽光能。
2、將光能轉換成細胞能利用的化學能的是光合作用。
3、葉綠體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譜
⑴、葉綠素(含量約佔3/4)
①、葉綠素a ——藍綠色——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
②、葉綠素b ——黃綠色——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
⑵、類胡蘿卜素(含量約佔1/4)
①、胡蘿卜素——橙黃色——主要吸收藍紫光
②、葉黃素——黃色——主要吸收藍紫光
4、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⑴、提取方法:丙酮做溶劑。
⑵、碳酸鈣的作用:防止研磨過程中破壞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離方法:紙層析法
⑸、層析液:20份石油醚 :2份酒精 :1份丙酮混合
⑹、層析結果:從上到下——胡黃ab
⑺、濾液細線要求:細、均勻、直
⑻、層析要求:層析液不能沒及濾液細線。
5、葉綠體中光和色素的分布——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
6、光合作用場所——葉綠體
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葉綠體基粒類囊體膜上,分布著與光化作用有關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
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8、光合作用反應式:
光能
CO2 + H2O ——→ (CH2O)+ O2
葉綠體
光能
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
葉綠體
9、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J .Priestly,1773—1804)實驗證實:植物能更新空氣。
10、荷蘭科學家英格豪斯(J .Ingen – housz)發現:只有在陽光照射下,只有綠葉才能更新空氣。
11、1785年明確了:綠葉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12、1845年,各國科學家梅耶(R .Mayer)指出: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把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儲存起來。
13、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J .von .Sachs,1832——1897)實驗證明:光合作用產生澱粉。
⑴、飢餓處理——將綠葉置於暗處數小時,耗盡其營養。
⑵、遮光處理——綠葉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
⑶、光照數小時——將綠葉放在光下,使之能進行光合作用。
⑷、碘蒸汽處理——遮光的一半無顏色變化,暴光的一側邊藍綠色。
14、1939年,美國科學家魯賓(S .Ruben)卡門(M .Kamen)同位素標記法實驗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
氧氣來自水。
⑴、同位素標記法三要點:
①、用途:指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蹤物質的運行和變化規律。
②、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能發出射線,可以用儀器檢測到。
③、特點: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化合物化學性質不改變,不影響細胞的代謝。
⑵、用18O標記H2O和CO2,得到H218O和C18O2。
⑶、將植物分成兩組,一組提供H218O,另一組提供C18O2。
⑷、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分別檢測植物釋放的O2。
⑸、結果,只有提供H218O時,植物釋放出18O2。
15、卡爾文循環——卡爾文(M .Calvin,1911——)實驗
⑴、用14C標記CO2得14CO2
⑵、向小球藻提供14CO2,追蹤光和作用過程中C的運動途徑。
14CO2 —→14C3—→14C6H12O6
⑶、結論:
16、光合作用過程
⑴、光合作用包括:光反應、暗反應兩個階段。
⑵、光反應:
①、特點:指光合作用第一階段,必須有光才能進行。
②、主要反應: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分解水,產生[ H ]和氧氣;生成ATP。
③、場所:葉綠體基粒囊狀膜上。
④、能量變化:光能轉變成ATP中活躍化學能。
⑶、暗反應
①、特點:指光合作用第二階段,有光無光都能進行。
②、主要反應:固定二氧化碳生成三碳化合物;[ H ]做還原劑,ATP提供能量,
還原三碳化合物,生成有機物和水。
③、場所:葉綠體基質中。
④、能量變化:活躍化學能轉變成有機物中穩定化學能。
⑷、過程圖(P-103圖5-15)
二、應會知識點
1、光合作用中色素的吸收峰(P-99圖5-10)
2、葉綠體結構(P-99圖5-11)
⑴、具有內外雙層膜。
⑵、具有基粒——由類囊體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3、化能合成作用
⑴、概念:指利用環境中某些無機物氧化時釋放的能量,將二氧化碳和水製造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的合成作用。
⑵、典型生物:硝化細菌、鐵細菌、瘤細菌等。
⑶、硝化細菌:原核生物,能利用環境中氨(NH3)氧化生成亞硝酸(HNO2)或硝酸(HNO3)釋放的化學能,
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糖類。
⑷、能進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也是自養生物

『陸』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節課後習題答案,急求!

第五章第1節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一)問題探討
1.這個實驗要解決的問題是:鳥類的胃是否只有物理性消化,沒有化學性消化?
2.是胃內的化學物質將肉塊分解了。
3.提示:收集胃內的化學物質,看看這些物質在體外是否也能將肉塊分解。
(二)實驗
1.2號試管放出的氣泡多。這一現象說明加熱能促進過氧化氫的分解,提高反應速率。
2.不能。
3.說明FeCl3中的Fe3+和新鮮肝臟中的過氧化氫酶都能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的速率。
4.4號試管的反應速率比3號試管快得多。說明過氧化氫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細胞內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成千上萬種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需要在常溫、常壓下高效率地進行,只有酶能夠滿足這樣的要求,所以說酶對於細胞內化學反應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
(三)資料分析
1.巴斯德認為發酵與活細胞有關是合理的,但是認為發酵是整個細胞而不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在起作用是不正確的;李比希認為引起發酵的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是合理的,但是認為這些物質只有在酵母細胞死亡並裂解後才能發揮作用是不正確的。
2.提示:巴斯德是微生物學家,特別強調生物體或細胞的作用;李比希是化學家,傾向於從化學的角度考慮問題。他們的爭論促使後人把對酶的研究的目標集中在他們爭論的焦點上,使科學研究更加有的放矢。
3.畢希納的實驗說明,酵母細胞中的某些物質能夠在酵母細胞破碎後繼續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細胞中一樣。
4.薩姆納歷時9年用正確的科學方法,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將酶提純出來。成功屬於不畏艱苦的人。
(四)旁欄思考題
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強酸、強鹼、高溫等劇烈條件都會影響到蛋白質的結構,所以酶比較「嬌氣」。
(五)第一小節練習
基礎題
1.巴斯德:發酵與活細胞有關,發酵是整個細胞而不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在起作用。
李比希:引起發酵的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但是這些物質只有在酵母細胞死亡並裂解後才能發揮作用。
畢希納:酵母細胞中的某些物質能夠在酵母細胞破碎後繼續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細胞中一樣。
薩姆納:酶是蛋白質。
2.提示:(1)細胞內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成千上萬種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需要高效率地進行,酶的催化效率比無機催化劑高得多。
(2)細胞內的化學反應需要在常溫、常壓、酸鹼度適中等溫和條件下進行,無機催化劑常常需要輔助以高溫、高壓、強酸、強鹼等劇烈條件才能有較高的催化效率。
3.D。
拓展題
1.提示:可用第2章中學過的鑒定蛋白質的方法。在薩姆納之前,之所以很難鑒定酶的本質,主要是因為細胞中酶的提取和純化非常困難。
2.提示:(1)如四膜蟲的rRNA前體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發現具催化活性的DNA的報道。
(六)第二小節練習
基礎題
1.B。
2.B。
3.提示:這個模型中A代表某類酶,B代表反應底物,C和D代表反應產物。這個模型的含義是:酶A與底物B專一性結合,催化反應的發生,產生了產物C和D。這個模型揭示了酶的專一性。拓展題1.(1)A點:隨著反應底物濃度的增加,反應速率加快。B點:反應速率在此時達到最高。C點:反應速率不再隨反應底物濃度的增加而升高,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
(2)如果A點時溫度升高10 ℃,曲線上升的幅度變小。因為圖中原曲線表示在最適溫度下催化速率隨底物濃度的變化。溫度高於或低於最適溫度,反應速率都會變慢。
(3)該曲線表明,B點的反應底物的濃度足夠大,是酶的數量限制了反應速率的提高,這時加入少量的酶,會使反應速率加快(圖略)。

『柒』 楂樹腑鐢熺墿蹇呬慨涓絎浜旂珷鍜岀鍏絝犳濈淮瀵煎浘鏈夊悧錛

楂樹腑鐢熺墿蹇呬慨涓絎浜旂珷鍜岀鍏絝犳濈淮瀵煎浘濡備笅錛

鎬濈淮瀵煎浘鏄鏈夋晥鑰屼笖楂樻晥鐨勬濈淮妯″紡錛屽簲鐢ㄤ簬璁板繂銆佸︿範銆佹濊冪瓑鐨勬濈淮鈥滃湴鍥鋸濓紝鏈夊埄浜庝漢鑴戠殑鎵╂暎鎬濈淮鐨勫睍寮銆

鎬濈淮瀵煎浘宸茬粡鍦ㄥ叏鐞冭寖鍥村緱鍒板箍娉涘簲鐢錛屾柊鍔犲潯鏁欒偛閮ㄥ皢鎬濈淮瀵煎浘鍒椾負灝忓﹀繀淇縐戠洰錛屽ぇ閲忕殑500寮轟紒涓氫篃鍦ㄥ︿範鎬濈淮瀵煎浘錛屼腑鍥藉簲鐢ㄦ濈淮瀵煎浘涔熸湁20澶氬勾鏃墮棿浜嗐

鑷涓婁笘綰鍏鍗佸勾浠f濈淮瀵煎浘浼犲叆涓鍥藉唴鍦般傛渶鍒濇槸鐢ㄦ潵甯鍔┾滃︿範鍥伴毦瀛︾敓鈥濆厠鏈嶅︿範闅滅嶇殑錛屼絾鍚庢潵涓昏佽宸ュ晢鐣岋紙鐗瑰埆鏄浼佷笟鍩硅棰嗗煙錛夌敤鏉ユ彁鍗囦釜浜哄強緇勭粐鐨勫︿範鏁堣兘鍙婂壋鏂版濈淮鑳藉姏銆

鍦ㄥ︾戞暀瀛︽柟闈錛屽巻緇52騫寸殑鍙戝睍錛屼篃娌″湪瀛︽牎騫挎硾搴旂敤錛屽悗緇忓崕涓滃笀澶у垬嬋婧愬甫棰嗙殑鎬濈淮鍙瑙嗗寲鐮旂┒鍥㈤槦鍗佷簲騫寸殑鐮旂┒鍙婂疄璺碉紝寰楀嚭鐨勭粨璁烘槸鈥滄濈淮瀵煎浘鈥濆苟涓嶉傚悎鐩存帴搴旂敤浜庡︾戞暀瀛︼紝鍥犱負鈥滄濈淮瀵煎浘鈥濊繃浜庡己璋冣滃浘鍍忚板繂鈥濆拰鈥滆嚜鐢卞彂鏁h仈鎯斥濊岄潪鈥滅悊瑙fц板繂鈥濆拰鈥滅粨鏋勫寲鎬濊冣濄

瀵逛簬鎶借薄鎬濈淮鑳藉姏杈冨樊鐨勫︾敓錛屸滃浘鍍忚板繂鈥濈殑紜鍙浠ュ府鍔╁︾敓鎻愰珮鈥滄妸鐭ヨ瘑璁頒綇鈥濈殑鏁堢巼錛屼絾鍗存棤娉曞姞娣卞︾敓瀵圭煡璇嗙殑鐞嗚В錛屽睘浜庝竴縐嶆祬灞傜殑瀛︿範銆

鍙﹀栤滆嚜鐢卞彂鏁h仈鎯斥濆叿鏈夊ぉ椹琛岀┖錛屽規濈淮涓嶅姞鎺у埗鐨勭壒鐐癸紝鏇撮傚悎鐢ㄤ簬鈥滃ご鑴戦庢毚鈥濆紡鐨勫壋鎰忔椿鍔錛岃屼笉閫傚悎鐢ㄤ簬瀛︾戠煡璇嗘暀瀛︼紝鍥犱負浠諱綍瀛︾戠煡璇嗛兘鏄鏈夊叾鍐呭湪閫昏緫鍙婂滻瀹氱粨鏋勭殑錛岀敱涓嶅緱鑳℃濅貢鎯熾

鍩轟簬瀛︾戠煡璇嗙殑鐗規э紝瀛︾戞暀瀛﹀繀欏誨己璋冣滅悊瑙fц板繂鈥濆拰鈥滅粨鏋勫寲鎬濊冣濓紝闅忕潃瀛︽電殑鍗囬珮錛岀煡璇嗚秺鏉ヨ秺鎶借薄鍜屽嶆潅錛屽氨鏇村姞瑕佸己璋冣滅悊瑙g殑娣卞害鈥濊岄潪鈥滆頒綇鐨勯熷害鈥濄

涔熸f槸鍩轟簬榪欎簺鍘熷洜錛屾濈淮鍙瑙嗗寲鐮旂┒鍥㈤槦鎶婃傚康鍥撅紙鐢辯編鍥藉悍濂堝皵澶у︾殑璇虹摝鍏嬪崥澹鎻愬嚭錛夈佺煡璇嗘爲銆侀棶棰樻爲絳夊浘紺烘柟娉曠殑浼樺娍鐗規у珌鎺ヨ繃鏉ワ紝鍚屾椂灝嗙粨鏋勫寲鎬濊冦侀昏緫鎬濊冦佽京璇佹濊冦佽拷闂鎰忚瘑絳夋濈淮鏂瑰紡鋙嶅悎榪涙潵錛屾妸鈥滄濈淮瀵煎浘鈥濊漿鍖栦負鈥滃︾戞濈淮瀵煎浘鈥濄

鈥滃︾戞濈淮瀵煎浘鈥濅綔涓轟竴縐嶁滃熀浜庣郴緇熸濊冪殑鐭ヨ瘑寤烘瀯絳栫暐鈥濆凡琚鍏ㄥ浗浜旂櫨澶氭墍璇鵑樺疄楠屽︽牎寮曞叆搴旂敤銆

熱點內容
牡丹江第二高級中學 發布:2025-08-22 05:01:45 瀏覽:13
有哪些銀行信用卡 發布:2025-08-22 04:00:30 瀏覽:317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 發布:2025-08-22 03:40:09 瀏覽:710
超級教師小說下載 發布:2025-08-22 02:15:19 瀏覽:490
全國卷語文2017答案 發布:2025-08-22 00:57:51 瀏覽:228
濰坊龍江生物 發布:2025-08-21 22:48:11 瀏覽:396
2013師德師風學習材料 發布:2025-08-21 21:06:00 瀏覽:461
舒萍老師 發布:2025-08-21 20:54:31 瀏覽:504
語文實踐畫 發布:2025-08-21 17:52:03 瀏覽:913
數學x代表什麼意思 發布:2025-08-21 17:47:51 瀏覽: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