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化學必修一教案

化學必修一教案

發布時間: 2025-08-31 00:17:24

Ⅰ 高一化學上冊必修一教案《金屬的化學性質》

【 #高一# 導語】青春是一場遠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場相逢,忘不掉了。但青春卻留給我們最寶貴的友情。友情其實很簡單,只要那麼一聲簡短的問候、一句輕輕的諒解、一份淡淡的惦記,就足矣。當我們在畢業季痛哭流涕地說出再見之後,請不要讓再見成了再也不見。這篇《高一化學上冊必修一教案《金屬的化學性質》》是 高一頻道為你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教案【一】

教學准備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鈉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了解鈉的物理性質,掌握鈉的化學性質。

2.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斷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鈉的性質

教學難點

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

教學過程

【復習】初中所學有關鐵的性質。

【學生】探究、回顧。

【學生探究】教材P38

思考與交流

金屬有哪些共同的化學性質?

1.舉例說明金屬能發生哪些化學反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圖是一些化學反應的照片,請分析這些反應,並寫出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言】在人類已發現的一百多種元素中,大約有4/5是金屬元素(引導學生看元素周表),多數金屬的化學性質都比較活潑。因此,絕大多數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總是以化合態存在。但亦有游離態存在的金屬(如,Ag、Cu、Au、Pt)。今天我們學習一種常見的活潑金屬——鈉

【板書】

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金屬的化學性質

【板書】一、金屬鈉(Na)

【學生探究】鈉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討論其化學性質。

(復習: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

【板書】1.鈉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學生】探究鈉的物理性質,探究實驗(教材P39實驗3-1)

【板書】2.鈉的物理性質:

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的固體,熱、電的良導體,質軟,密度小,熔點低。

【問題】剛才切開鈉時看到銀白色,但很快就失去光澤,為什麼?(引導學生從原子結構示意圖進行分析、探究,推導出鈉的化學性質)

【板書】3.鈉的化學性質

【板書】(1)與氧氣反應

4Na+O2=2Na2O(判斷其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分別是哪一種物質)

【學生實驗探究】教材P39實驗3-2(讓學生描述出反應的實驗現象)

現象:鈉先熔成小球,然後燃燒,發出黃光,生成一種淡*固體——過氧化鈉(Na2O2)

【板書】

2Na+O2==Na2O2(判斷其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分別是哪一種物質)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40科學視野過氧化鈉的特殊用途

【探究】人們常用金屬器皿來盛水,也常用鐵、鋁或銅制的水壺來燒水,說明這幾種金屬與熱水是不反應的。是不是所有的金屬都不與水反應呢?

【學生實驗探究】教材P41實驗3-3

【問題思考】

1.鈉為什麼會浮在水面上?

2.鈉為什麼會熔化成一個小球?

3.小球為什麼會在水面上游動?

4.滴入酚酞後溶液為什麼會變色?

5.保存鈉的無色液體是否為水?

【板書】(2)鈉與水的反應:2Na+2H2O=2NaOH+H2↑

(判斷其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分別是哪一種物質)

【探究】鈉除了能和前面所述的非金屬單質O2反應外,還能和哪些非金屬單質反應?

(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Na與Cl2的反應)

【板書】(3)鈉與氯氣反應:2Na+Cl2==2NaCl

另外,鈉還可以和硫單質反應,甚至發生爆炸,生成Na2S。

(4)鈉與硫反應:2Na+S====Na2S

【學生探究總結】1.鈉的化學性質怎樣?與初中所學金屬活動順序表相比照。

2.分析上面各反應中,鈉元素化合價的變化,能否從原子結構方面來說明?

【歸納、總結】1.鈉的化學性質非常活潑,與金屬活動順序表一致。

2.鈉在上述反應中,化合價均由0價變為+1價,這是由於鈉原子的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之故,因此,鈉在化學反應中易失電子,具有還原性,是一種強還原劑。

課後小結

【小結】鈉是一種化學性質活潑的金屬,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態存在,有著廣泛的用途。

課後習題

【課後作業】【拓展、探究】

1.鈉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麼形態存在?為什麼?主要存在於哪些物質中?

2.怎樣保存金屬鈉?為什麼要這樣保存?

3.鈉能否與硫酸銅溶液發生置換反應?(進行實驗探究)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鈉著火以後能否用水來滅?

5.試分析鈉在空氣中久置所發生的變化現象?

板書

一、鈉的性質

1.鈉的物理性質

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的固體,熱、電的良導體,質軟、密度小、熔點低。

2.鈉的化學性質

①鈉和非金屬單質的反應

a.4Na+O2====2Na2Ob.2Na+O2Na2O2

c.2Na+Cl22NaCld.2Na+S====Na2S

②鈉與水的反應

2Na+2H2O==2NaOH+H2↑

4、鈉的存在及保存

教案【二】

教學准備

教學目標

1.1知識與技能:

1.了解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掌握鈉、鋁、鐵與氧氣的反應。

3.了解金屬鈉與水的反應,會解釋鈉與水反應的各種現象產生的原因。

4.設計鐵與水蒸氣反應的實驗裝置,了解鐵與水蒸氣的反應。

1.2過程與方法

通過鈉在空氣中緩慢氧化和鈉加熱時氧化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對比能力和分析能力。

1.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2.1教學重點

1.鈉的氧化反應

2.鈉與水的反應

3.鋁與NaOH溶液的反應

2.2課題難點

1.金屬與氧氣反應規律

2.鈉與水的反應,鐵與水蒸氣的反應

4.鋁與NaOH溶液的反應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的金屬有鐵、鋁、銅、銀等,你知道這些金屬元素是以化合態存在還是以游離態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嗎?

閱讀教材第46頁第一自然段,回答並解釋原因。

PPT投影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百分含量示意圖。

學生讀圖,並說出地殼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

歸納整理:地殼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O、Si、Al、Fe、Ca。

過渡:在初中我們已經學習過一些金屬單質的性質,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將了解金屬更多的性質。首先請同學們根據你對金屬的觀察和使用,說出金屬都有哪些物理性質?

學生思考回答。

二、新課教學

歸納整理:金屬的物理性質:有金屬光澤、易導電、易導熱、有延展性。

閱讀教材,觀察並分析第46頁圖3-2,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離子反應的,寫出離子方程式。

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思考、交流,回答。

歸納整理:金屬的化學性質:

(1)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物。

(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與酸反應放出氫氣。

(3)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思考與交流:利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比較Na、Mg、Al、Fe的還原性強弱,預測鈉與氧氣反應的條件。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評析。

實驗探究:

1.用鑷子夾取存放在煤油中較大塊的金屬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玻璃片上,觀察鈉的表面。

2.用小刀從中間切開,觀察鈉的「真面目」:顏色、光澤,感受鈉的硬度,並注意觀察切面的顏色變化。

(一)金屬與非金屬的反應

1.鈉與氧氣的反應

常溫下:4Na+O2=2Na2O

過渡:如果加熱,鈉又有什麼變化呢?

實驗探究:

1.用坩堝鉗夾持坩堝放在三角架的泥三角上,用小刀切下綠豆粒大小的鈉塊,用濾紙吸干煤油後放入坩堝中,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2.觀察現象和生成的固體顏色、形態。

歸納整理並板書:

加熱條件下:鈉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產生*火焰,生成淡*粉末狀固體——過氧化鈉。2Na+O2Na2O2

思考與交流:你認為鋁能否與氧氣反應?若能,反應的理由是什麼?若不能,依據是什麼?

討論推測:鐵能與氧氣反應,根據金屬活動性,鋁比鐵活潑,應該能與氧氣反應,但在生產生活中鋁卻不會生銹,也可能不與氧氣反應。

實驗探究:

1.用坩堝鉗夾住一小塊鋁箔,在酒精燈上加熱並輕輕晃動,觀察現象。

2.重新取一塊鋁箔,用砂紙打磨,除去其表面的氧化膜,加熱。

學生觀察、對比、思考,描述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氧化膜熔點高,加熱時氧化膜包裹著的內層鋁熔化而不會滴落。

思考與交流:請解釋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鐵製品需要刷漆或採用其他措施防腐,而鋁製品則不用。

解釋:這是因為鐵銹比較疏鬆,不能保護內層金屬,而鋁表面的氧化膜比較緻密,可以保護內層金屬不被氧化。1.金屬鈉是_______色固體,質地_______,將鈉放在空氣中一會兒,會發現金屬鈉的表面變暗,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鈉放在空氣中燃燒,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的顏色是___________色。

2.保存金屬鈉時,應放在()

A.水中B.煤油中C.棕色瓶中D.酒精中

過渡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金屬如鐵、鋁、銅等是不和水反應的,那麼是不是所有的金屬都不和水反應呢?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鈉的幾點性質,並且知道了鈉比較活潑,下面我們通過實驗探究鈉是否和水反應?

實驗探究:在燒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然後放入一小塊鈉。

學生觀察並描述現象。

歸納整理:現象:浮、熔、游、響、紅。

思考與交流: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思考交流回答。

歸納整理:

浮:鈉的密度比水小。

熔:反應放熱且鈉的熔點比較低。

游:有氣體生成。

響:生成的氣體能燃燒。

紅:有鹼生成。

思考與交流:結合實驗現象,從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分析生成氣體的成分。並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解釋:鈉的化合價升高,必然有一種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在水中氧的化合價為不能降低,只能是氫元素的化合價降低,產物為氫氣。

(二)金屬與水和酸的反應

1.鈉和水的反應

化學方程式:2Na+2H2O=2NaOH+H2↑

離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思考與交流:設計一個實驗證明鈉與水反應產生的氣體是H2。

實驗設計:

通過點燃生成的氣體來證明。

思考與交流:金屬鈉著火,能否用水滅?為什麼?應該如何處理?

學生交流回答。

解釋:不能。因為鈉能與水發生反應,且生成的氫氣能燃燒,火會更旺,應用沙子蓋滅。

思考與交流:根據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規律,請你預測鈉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現象。

學生交流回答。

過渡:下面我們來通過實驗來驗證一下你的預測是否正確。

實驗探究:取一試管,加入少量硫酸銅溶液,再加入一小塊鈉,觀察現象。

歸納整理:現象:有藍色沉澱生成。

思考與交流:根據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規律,我們預測應該有紅色固體銅生成,而實驗結果是有藍色沉澱生成,那麼沉澱的成分是什麼?試解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學生思考交流回答,教師補充。

歸納整理:當把鈉放入硫酸銅溶液時,由於鈉非常活潑,先與水反應,生成的NaOH再與CuSO4反應,生成Cu(OH)2沉澱。

過渡:通過生活常識我們知道鐵不與冷水反應,也不與熱水反應,那麼鐵能否與水蒸氣反應呢?

思考與交流:設計一套實驗裝置,使鐵粉與水蒸氣反應。(提示:從水蒸氣的產生、鐵粉與水蒸氣的反應,反應產物的檢驗等環節,討論反應裝置的設計。)

PPT展示幾名學生畫的裝置圖,師生共同分析各裝置的優缺點,歸納整理出方案。

實驗探究:按照教材第51頁圖3-9進行演示,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強調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

2.鐵和水蒸氣的反應3Fe+4H2O(g)Fe3O4+4H2

思考與交流:對比鈉、鐵與水的反應條件,以及鈉與鐵的活潑性,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歸納整理:當不同的還原劑和同一種氧化劑反應時,所需要的條件越低,該還原劑的還原性越強。

過渡: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較活潑的金屬在一定條件下能與水反應,那麼金屬與酸反應會是怎樣一種規律呢?下面請同學們回顧初中學習過的金屬與酸的反應,總結金屬與酸反應的規律。

(三)金屬與酸的反應

[學生實驗探究金屬與酸的反應情況]

實驗目的:能否通過實驗的方法比較鎂、鋅、鐵、銅的金屬活動性?

實驗用品:鐵絲、銅絲、鋁條、稀鹽酸、稀硫酸、試管

實驗要求:

每4名學生為一組,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探究,並將全體學生分成A、B兩大組

A組:取3支試管,分別加入一小段鐵絲、銅絲、鋁條,然後分別加入少量的稀鹽酸(控制相似的實驗條件,即保證同種酸的體積相同),仔細觀察並記錄實驗現象,填寫實驗報告。

B組: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進行類似的實驗。

鹽酸稀硫酸







2.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問題:

(1)哪些金屬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反應後生成了什麼氣體?哪些金屬不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

(2)比較三種金屬分別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將三種金屬的活動性按由強到弱的順序進行排列。

3.引出金屬活動性順序:從以上實驗可以看出,鐵、鋁能置換出鹽酸或稀硫酸中的氫元素,而銅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元素。由此得出,這幾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鐵、鋁比銅活潑。而鋁跟酸反應比鐵劇烈,則鋁的活動性比鐵強。

人們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出常見金屬在溶液中的活動性順序如下: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學生討論:金屬活動順序中為什麼有氫的位置?有何作用?

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與酸反應放出氫氣,而排在氫後面的金屬不能與酸反應放出氫氣。

【說明:學生親眼看到了上述三種金屬與酸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不同,通過比較、討論,容易認知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從而為後面給出金屬活動性順序打下基礎。】

[活動天地]

1).在上面的實驗中,鐵分別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硫酸亞鐵,並放出氫氣;鋁分別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生成氯化鋁、硫酸鋁,並放出氫氣。試寫出這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Fe+HCl—Fe+H2SO4—

Al+HCl—Al+H2SO4—

2).觀察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析這些反應有什麼共同特點?

3).得出置換反應定義: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這類反應叫做置換反應。

4).強調:鐵跟稀鹽酸、稀硫酸反應後顯+2價,用鐵鍋炒菜,鐵和胃酸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給人體補充鐵元素,可以預防缺鐵性貧血。

【說明:在實驗的基礎上,根據實驗事實,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並根據反應物、生成物的特點得出置換反應的定義。】

(四)、實驗探究金屬與鹽的反應

【實驗探究金屬與鹽的反應】

實驗目的:金屬能否與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

實驗用品:鋅片、鐵絲、銅絲、硫酸銅溶液、*銀溶液、氯化鈉溶液、試管

實驗要求:取3支試管,分別加入一小段鋅片、鐵絲、銅絲,然後分別加入適量的硫酸銅溶液、*銀溶液、氯化鈉溶液,仔細觀察並記錄實驗現象,填寫實驗報告。

CuSO4溶液AgNO3溶液NaCl溶液

Zn

Fe

Cu

1).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問題:

(1)哪些物質之間會發生反應?反應產物是什麼?

(2)對照金屬活動性順序,找出金屬和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有什麼規律?

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小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置在前面的金屬可以把位於其後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里置換出來。

【說明:在探究金屬與酸的反應規律後,學生對不同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此利用給出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結合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現象,通過學生討論,得出金屬與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的規律。這樣安排,既找出了規律,又應用了金屬活動性順序,起到對當堂所學知識加深鞏固的作用。】

(五)、金屬鋁與氫氧化鈉的反應

2Al+2NaOH+2H2O===2NaAlO2+3H2↑

金屬鋁既能和酸反應也能和鹼反應

(六)、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

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2.位於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

3.位於前面的金屬能把位於後面的金屬從它們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換出來。

問題與思考:

1.銀、鉑、金等經常被用作貴重首飾這與它們的化學性質穩定有很大關系,試想,用鐵做首飾行嗎?

2.我國勞動人民在古代就會利用金屬與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的原理來冶煉金屬,你能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嗎?

【說明:利用問題導思,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處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是現代濕法冶金的先驅,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激勵學生加倍努力把我們祖先的業績發揚光大。】

在線測試

1.家用鋁鍋、鐵鍋為什麼不能用來長時間盛放酸性食品?下列物質能否發生反應?寫出能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銀與稀鹽酸

(2)鋅與硫酸銅溶液

(3)銅與硫酸鋅溶液

(4)鐵與稀鹽酸反應

2.波爾多液是一種農業上常用的殺菌劑,它是由硫酸銅、石灰加水配製而成,為什麼不能用鐵質容器來配製波爾多液?

3.新買的鋁壺用來燒開水時,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會變黑,這與水含下列哪種鹽有關()

A.鈉鹽B.鉀鹽C.鈣鹽D.鐵鹽

4.填寫下列表格。(「混合物」欄中括弧內為雜質。)

混合物除去雜質使用的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銅粉(鐵粉)

FeCl2溶液(CuCl2)

5.有X、Y、Z三種金屬,如果把X和Y分別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並產生氫氣,Y不反應;如果把Y和Z分別放入*銀溶液中,過一會兒,在Y表面有銀析出,而Z沒有變化。根據以上實驗事實,判斷X、Y和Z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感悟與收獲

1.金屬能與氧氣、酸以及某些鹽溶液發生化學反應。

2.金屬活動性順序能表示常見金屬的化學活動性,還能用來判斷金屬和酸、金屬和鹽溶液之間能否發生置換反應。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請同學們再來談一談鑒別真假黃金的幾種辦法。

【說明:請學生總結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判斷和應用,使所學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並引導學生利用本節課學到的知識,設計實驗鑒別真假黃金,跟開始創設的情境照應,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

課後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環節:

1、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大膽設想解決問題的途徑,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2、科學引導,啟發學生運用已學過的化學知識設計實驗方案,驗證提出的設想;

3、集體討論,組織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比較觀察到的不同現象,分析產生的原因,得出正確的結論。

通過問題、假設、驗證、結論,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逐步懂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知道觀察和實驗是獲得知識的基本方法,初步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索勇氣。

實際教學中,通過設計實驗方案,實驗操作、紀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現象這一系列步驟,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比較分析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鞏固練習

1.在進行鈉和水反應的實驗中,有如下操作和實驗現象,請根據鈉的性質解釋說明。

(1)剛用小刀切開的金屬鈉斷面呈_____色,在空氣中放置幾分鍾後發生的變化為

________________。

(2)切下來的金屬鈉塊要用吸干煤油後方可放入水中實驗。

(3)金屬鈉塊必須用_______夾取,而不能用手拿取。

(4)金屬鈉塊投入水中後,鈉很快熔成一個閃亮的小球並浮於水面上,這是因為



(5)鈉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動,這是因為。

(6)如果水中在未加鈉之前已滴入酚酞試液,反應後溶液由無色變為____________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實驗室里做鈉跟水反應的實驗時,用到的儀器有()

a.試管夾b.鑷子c.小刀d.冷凝管e.濾紙f.研缽g.燒杯h.坩堝i.石棉網j.玻璃片k.葯匙l.燃燒匙

A.abdiB.ecfkC.fghlD.bcegj

多數金屬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在自然界多數以化合態形式存在。

分析對比:完成下表

本課小結

1.鈉與氧氣在不同條件下反應的現象和產物。

2.不同金屬相同條件下與氧氣反應,反應現象和產物不同。說明與金屬的活潑性有關系。

3.通過鈉與水和鹽的反應,我們知道了鈉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性質和其他金屬有所不同。

4.學習了鐵與水蒸氣的反應。

5.總結歸納了金屬與酸反應規律。

板書設計

第一節金屬的化學性質

一、金屬與非金屬的反應

1.鈉與氧氣的反應

常溫下:4Na+O2====2Na2O

加熱條件下:2Na+O2Na2O2

2.鋁與氧氣的反應:4Al+3O2=2Al2O3

二、金屬與酸和水的反應

1.鈉與水的反應

現象:浮、熔、游、響、紅

化學方程式:2Na+2H2O=2NaOH+H2↑

離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2.鐵與水的反應:3Fe+4H2O(g)Fe3O4+4H2

3.金屬與酸的反應

三、鋁與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

化學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離子方程式:2Al+6H+=2Al3++3H2↑

2Al+2OH-+2H2O=2AlO2-+3H2↑

【作業】課本P48、P50科學探究;P53習題1-9。

Ⅱ 高中化學必修一(新課標)第四章第二節可以安排用幾個課時講完

2-3個差不多。平常講課2節足矣,要做實驗的話3節好了也充實點。

Ⅲ 高一化學《離子反應》知識點梳理

離子反應是指有離子參加的反應,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 高一化學 必修一《離子反應》知識點梳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好好學習並掌握這部分知識,趕快學習起來吧。

高一化學必修一《離子反應》知識點梳理

一、 離子反應的概念

離子反應是指有離子參加的反應。也就是說,反應物中有離子或生成物中有離子的反應,均為離子反應。由於中學階段涉及的問題多數是指水溶液中的變化,所以水溶液中電解質間的相互反應便成了離子反應的常見問題。但須注意的是,凡是離子化合物,就含有離子,有時固體狀態的物質之間(如實驗室判氨)或固體與氣體之間(如鹼石灰與氯化氫)發生的反應,也可以是離子反應,只是通常不書寫類似這樣過程的離子反應方程式。在水溶液中發生離子反應的條件即復分解反應的三個條件(有難電離、難溶及易揮發物質生成)和氧化還原反應(比如置換反應等)。

二、離子共存問題

凡是能發生反應的離子之間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進的離子之間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規律是:

1、凡相互結合生成難溶或微溶性鹽的離子(熟記常見的難溶、微溶鹽);

2、與H+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離子:

1氧族有:OH-、S2-、HS-、SO32-、HSO3-

2氮族有:H2PO4-、HPO42-、PO43-

3鹵族有:F-、ClO-

4碳族有:CH3COO-、CO32-、HCO3-、SiO32-

5含金屬酸根離子:AlO2-

3、與OH-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有:

NH4+和HS-、HSO3-、HCO3-、H2PO4-、HPO42-等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以及弱鹼的簡單陽離子(比如:Cu2+、Al3+、Fe3+、Fe2+、Mg2+等等)

4、能相互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常見還原性較強的離子有:Fe2+、S2-、I-、SO32-。

2氧化性較強的離子有:Fe3+、ClO-、MnO4-、Cr2O72-、NO3-、此外,S2O32-與H+也不能共存(發生歧化反應)。

例1:下列各組離子:①I-、ClO-、NO3-、H+ ②K+、NH4+、HCO3-、OH-

3SO32-、SO42-、Cl-、OH- ④Fe3+、Cu2+、SO42-、Cl- ⑤H+、K+、AlO2-、HSO3-

⑥Ca2+、Na+、SO42-、CO32- 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① B、③ ④ C、② ⑤ D、① ④

[解題分析] 本題全面考查離子共存知識,在題給的六組離子中,第①組ClO-與H+、I-不能大量共存,第②組中NH4+與OH-、HCO3-與OH-不能大量共存,第③④組中各離子可以共存,第⑤組H+與AlO2-、HSO3-不能大量共存,第⑥組中Ca2+與CO32-甚至SO42-不能大量共存。因此,正確選項應為B。

例2:在pH=1的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A、Fe3+、I-、S2-、Cl- B、Al3+、Mg2+、SO42-、Cl-

C、K+、Na+、AlO2-、NO3- D、K+、Na+、SO42-、S2O32-

[解題分析] 本題先明確了溶液的環境為PH=1的酸性條件下,因此不僅要判斷各離子組中離子能否共存,還要判斷它們能否與H+大量共存。A選項中Fe3+與I-、S2-因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不能大量共存,先排除;C選項中H+與AlO2-不能大量共存;D選項中H+與S2O32-不能大量共存;因此正確選項為B。

例3:加入鋁粉產生氫氣的溶液中,分別加入下列各組離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NO3-、CO32-、Na+ B、Na+、Ba2+、Mg2+、HCO3-

C、NO3-、Cu2+、K+、Cl- D、NO3-、K+、AlO2-、OH-

[解題分析] 本題應先審明題干中「加鋁粉產生氫氣」的含義,酸性條件(H+)和鹼性條件(OH-)下均符合題意。選項A中,由於NH4+與CO32-與酸鹼性條件均有矛盾,先排除;選項B中HCO3-既不能在酸性條件下大量存在,也不能在鹼性條件下大量存在(Mg2+也不能在鹼性條件下大量存在),也排除;C選項中由於Cu2+的存在,因此排除鹼性條件,但在酸性條件下,NO3-氧化性的原因不是產生氫氣,而是NO,也排除;D選項明顯是在鹼性條件下,符合題意。所以本題正確答案是D。

類似的問題還有酸鹼指示劑指示溶液的酸鹼性條件下以及有色離子比如Fe3+、MnO4-等變型,原理大同小異,在此不再贅述。

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與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

書寫離子方程式按照「一寫、二改、三消、四查」的步驟書寫。應注意的是,第二步「改」是關鍵:

(1)沒有自由移動離子參加反應,不能寫離子方程式

(2)單質、氧化物在離子方程式中一律寫化學式,如SO2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SO2+2OH-=SO32-+H2O,生石灰與鹽酸反應離子方程式:CaO+2H+=Ca2++H2O,與醋酸溶液反應離子方程式:Zn+2HAC=Zn2++2AC-+H2↑

(3)弱酸及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不能拆開寫,如NaHS溶液與NaOH溶液反應: HS-+OH-=S2-+H2O,NaHCO3溶液與鹽酸反應:HCO3-+H+=H2O+CO2↑

例4:下列能正確表示反應離子方程式是

A.氯氣通入冷水中:Cl2+H2O=2H++Cl-+ClO-

B.氫氧化鈉加入鹽酸:OH-+H+=H2O

C.往水中投入一小塊金屬鈉:Na+2H2O=Na++2OH-+H2↑

D.磷酸二氫鈉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鋇溶液:2H2PO4-+3Ba2++4OH-=Ba3(PO4)2↓+4H2O

[解題分析] 選項A中HClO是弱酸,不能拆開寫;選項B Cu(OH)2是難溶物,也不能拆開寫;選項C中電荷不守恆;選項D中,當氫氧化鋇溶液過量時正確,因此選D。如果磷酸二氫鈉過量,離子方程式:3Ba2++6OH-+3H2PO4-=Ba3(PO4)2↓+PO43-+6H2O。

例5:下列反應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氯化鋁溶液加過量氨水:Al3++3OH-=Al(OH)3↓

B、CuSO4溶液加入過量氫氧化鋇溶液:Ba2++SO42-=BaSO4↓

C、往澄清石灰水通入過量二氧化碳氣體:CO2+OH-=HCO3-

D、碳酸氫鈣溶液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 Ca2++HCO3-+OH-=CaCO3↓+H2O

[解題分析] 選項A、B明顯錯誤,選項D中正確的應為Ca2++2HCO3-+2OH-=CaCO3↓+CO32-+2H2O,選項C,CO2(少量)通入石灰水:CO2+2OH-+Ca2+=CaCO3↓+H2O,CO2過量繼續反應:CaCO3+CO2+H2O=Ca(HCO3)2,總式(疊加得):CO2+ OH-=HCO3-。故選項C正確。

[小結]離子方程式正誤判一般進行「五查」:

1查及應是否符合客觀事實

②查難溶、難電離(弱酸、弱鹼)、易揮發氣體是否寫成化學式

③查來參與反應的離子是否等量消去

④查微粒總數及電荷數是否均配平

⑤查符號「↑」「↓」「=」「」是否寫對、寫齊。

相關 文章 :

1.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2. 高一學生如何學習化學知識的方法

3.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歸納總結

4. 高一化學《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教案與記憶方法

5. 高一化學各章節高效學習技巧和記憶方法

Ⅳ 高一化學下冊主要知識點

進入高中後,很多新生有這樣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績優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這是正常心理,但是應盡快進入學習狀態。我高一頻道為正在努力學習的你整理了《 高一化學 下冊必修一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化學下冊主要知識點

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學會Cl-、SO42-、CO32-、NH4+等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能用焰色反應法、離子檢驗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探究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成分。

2.初步認識實驗方案設計、實驗現象分析等在化學學習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3.初步學會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象,並學會主動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常見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設計簡單的探究實驗方案。

三、設計思路

化學研究中,人們經常根據某些特徵性質、特徵反應、特徵現象和特徵條件對物質進行檢驗,以確定物質的組成。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物質檢驗知識,但不夠系統化,需進一步 總結 和提煉。本節課選擇Cl-、SO42-、CO32-、NH4+等常見離子作為檢驗對象,復習總結初中化學知識,學習常見物質的檢驗 方法 ,介紹現代分析測試方法,從而讓學生了解物質檢驗方法的多樣性,進一步認識到物質檢驗過程中防止干擾的設計、多種物質檢驗方案的設計及操作技能。

教學時,首先讓學生明確物質檢驗的意義和價值,並初步明確進行物質檢驗的依據或策略,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據教學目標創設相應的情景,提出具體的任務。

四、教學過程

[導入]物質的檢驗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如為保證公平競賽,在大型運動會上會進行興奮劑檢測;檢查身體時對血糖血脂的檢驗;質檢員對生產的產品質量標準的檢驗,等等。

[情景]「資料鏈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農葯袋上的標簽可知,該農葯含有碳酸銨和硫酸銅兩種成分。如何通過實驗確證該農葯中含有銨根離子、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呢?指出所用的試劑、預期將觀察到的現象以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實驗]完成課本「活動與探究」欄目中的實驗1-4。

離子試劑現象

實驗1NH4+

實驗2Cl—

實驗3SO42—

各個實驗中,依次觀察到什麼現象?出現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明確NH4+、Cl—、SO42—等離子的檢驗所採用的試劑和方法等:

NH4+:加濃NaOH溶液,加熱,產生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Cl—:滴加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於稀硝酸的白色沉澱;

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鹽酸,生成不溶於稀鹽酸的白色沉澱。

[討論]在完成相關實驗時,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請結合實驗過程及相關元素化合物知識,分析下列問題:

實驗1:試紙為何要潤濕?實驗2:為何要加稀硝酸?實驗3:為什麼要加稀鹽酸?

[補充實驗]碳酸鉀、碳酸鈉分別與硝酸銀、氯化鋇溶液反應,並分別滴加酸溶液。

結論:氨氣溶於水才能電離出OH—;

檢驗Cl—加入稀硝酸是為了避免CO32—的干擾;

檢驗SO42—加入稀鹽酸是為了排除CO32—的干擾。

[小結]什麼是物質的檢驗?

物質的檢驗應根據物質獨有的特性,要求反應靈敏、現象明顯、操作簡便、結論可靠。

你還能回憶出哪些物質的檢驗方法呢?

要求:能夠獨立、准確地回顧出一些物質檢驗的方法,盡可能多地歸納出有關物質或離子的檢驗方法。

學生回憶常見物質的檢驗:碳酸鹽、酸、鹼、澱粉、絲綢製品等。

[遷移]「資料鏈接」——由加碘鹽標簽可知,加碘鹽添加的是KIO3。已知:KIO3在酸性條件下與KI反應得到碘單質。

如何確證碘鹽中的碘不是單質碘?如何確證某食鹽是否已加碘?如何確定加碘食鹽中含有鉀?

用澱粉液檢驗是否含碘單質;根據所提供KIO3的性質並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焰色反應

金屬或金屬離子的檢驗通常採用焰色反應。

閱讀教材,回答問題:什麼叫焰色反應?為何可用焰色反應來檢驗金屬或金屬離子?如何進行焰色反應實驗?操作中要注意什麼問題?

[過渡]物質的檢驗在工農業生產、科學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在化學學習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化學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必須掌握常見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學會用多種方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探究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成份。

1.人們經常依據什麼來對物質進行檢驗,以確定物質的組成?

2.歸納總結物質(或離子)檢驗的一般步驟。

3.物質(或離子)檢驗時,必須注意哪些問題?

高一化學下冊主要知識點

教學准備

教學目標

1、學會通過比較、歸納等對物質分類的方法

2、知道氧化物的分類依據、化合物的分類依據,並認識分類是可以逐級進行的

3、學會用觀察、實驗手段獲取信息,並運用比較、歸納、概括、分類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

4、通過對物質的分類,體驗分類在化學研究和學習中的重要意義。

5、發展學習科學的興趣,樂於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體驗科學探究的喜悅,感受科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教學重難點

物質的分類方法

教學過程

新設計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當你進入書店時,你能一下子找到你所要的書,書店中除了指示的標志之外,書店的分類給予我們的信息非常重要的,現在你能把第一組的同學按照你的標准進行分類?

學生討論,以兩人為一組,談談自己的一種分類方法及分類結果

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學生1:根據有沒有戴眼鏡的將學生分為戴眼鏡學生和不戴眼鏡學生學生2:根據性別將學生分為男同學和女同學……

教師對學生的陳述進行小結,得出結論:

1.分類必須有明確的標准

2.分類的標准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學生3:根據學生是否戴眼鏡對男、女生進行分類。

學生4:根據學生的身高進一步分類……

教師對學生的陳述進行小結,得出另一種結論:

3.分類是可以逐級進行的

教師: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運用到分類?根據你的猜想,你認為分類的關鍵點是什麼,它有哪些意義?

生答,教師出示圖,並進行說明意義

活動2【講授】新課教學

教師: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中不自覺地運用分類法對我們身邊的各種物質、用品進行分類。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和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同樣要研究不同物質性質,同樣也要進行分類,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學習第二章第4節物質的分類。

目前,在自然界中,人們已知的物質有1000多萬種,它們的性質各異,為了更好地研究和識別它們,我們也要對它們進行分門別類。展示:氯化鈉、硫酸、氧氣、醋酸、氯氣、氧化鎂、高錳酸鉀

問題:物質分類的方法很多,如何對這些物質進行分類,請同學們利用自己的方法將這些物質分類,並將分類的標准及分類的結果寫在單子上,進行展示。

學生活動:對這些物質進行分類,並將學生分類的結果展示在實物展示台上,學生進行匯報,讓其他同學進行評價。(說明:在這個活動期間,學生肯定會出現把物質分類進行到底的情況,教師在此可以給充分的肯定,這樣可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還有 其它 分類方法嗎?你認為哪種方法更科學?

學生思考:略

教師:物質的用途是由性質決定,而物質的性質是由物質的組成的所決定的,所以科學上的分類標準是物質的組成。

活動:請你寫出這幾種物質的化學式,並根據以往學過的知識,對這幾種物質進行歸類。

學生活動:寫出這些物質的化學式,並讓學生講講這些物質歸屬於哪類物質?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幾種物質的概念

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單質中有金屬和非金屬、氧化物

教師:你能對應這些概念對寫出的這些物質進行正確歸類

學生歸類:略

教師:其實對化合物的分類還可以進一步,現在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中氧化物的分類和化合物的分類,討論:

(1)請你 說說 氧化物可以分成哪兩類?

(2)無機物和有機物在組成上的不同點是什麼?

(3)有機物有哪些相似的組成和性質?

學生思考後回答,教師說明:

1.兩者在組成上的不同點:無機物一般指由碳元素以外的其他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有機物主要指含碳的化合物(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等除外,因其性質與無機物相似,在分類上仍把它們歸為無機物)

2.有機化合物的相似組成:含碳元素,相似的性質:大多能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燒時會有黑色的碳產生;大多數難溶於水。

學生活動:請你把剛才的物質歸類進行修正,並根據你的學習成果把下列這些物質進行分類。

水、酒精、石蠟、麵粉、食鹽、糖、生石灰、色拉油、油漆、米醋、天然氣、汽油等。

活動3【活動】小結

學生小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並對學習的內容進行回顧,要求將物質之間的分類寫成一個圖表進行總結。

活動4【練習】當堂作業

完成課本57頁練習1(寫出物質化學式及註明物質的類別)

高一化學下冊主要知識點

1.阿伏加德羅常數NA

阿伏加德羅常數是一個物理量,單位是mol1,而不是純數。

不能誤認為N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O2中約含有個6.02×10氧分子

242molC中約含有1.204×10個碳原子

231molH2SO4中約含有6.02×10硫酸分子

23+23-1.5molNaOH中約含有9.03×10個Na和9.03×10個OH;

23nmol某微粒集合體中所含微粒數約為n×6.02×10。

由以上舉例可以得知: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以及微粒數之間存在什麼樣的關系式?由以上內容可以看出,物質的量與微粒數之間存在正比例關系。如果用n表示物質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N表示微粒數,三者之間的關系是:N=n·NA,由此可以推知n=N/NANA=N/n

2.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配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向容量瓶中注入液體時,應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體濺至瓶外。

(2)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質,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復到室溫。

(3)容量瓶上只有一個刻度線,讀數時要使視線、容量瓶刻度線與溶液凹液面的最低點相切。

(4)如果加水定容時超過刻度線或轉移液體時溶液灑到容量瓶外,均應重新配製。

(5)定容後再蓋上容量瓶塞搖勻後出現液面低於刻度線,不能再加蒸餾水。

(6)稱量NaOH等易潮解和強腐蝕性的葯品,不能放在紙上稱量,應放在小燒杯里稱量。若稀釋濃H2SO4,需在燒杯中加少量蒸餾水再緩緩加入濃H2SO4,並用玻璃棒攪拌。


高一化學下冊主要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高一化學下冊知識點基礎知識歸納

★ 高一化學下冊知識點基礎知識歸納(2)

★ 高一化學下學期知識點(2)

★ 高一化學下冊基本營養物質知識點

★ 高一化學知識點重點總結

★ 高一下學期化學主要知識點

★ 高一化學主要知識點匯總

★ 高一化學重要知識點

★ 高一化學的常見知識點歸納

★ 高一下學期化學有機知識點

熱點內容
小學科學是什麼課程 發布:2025-08-31 09:47:47 瀏覽:113
刮臉教學反思 發布:2025-08-31 09:10:21 瀏覽:311
2017數學高考題難嗎 發布:2025-08-31 08:17:38 瀏覽:675
學校家訪工作總結 發布:2025-08-31 06:22:55 瀏覽:12
教師資格試題及答案匯總 發布:2025-08-31 06:13:51 瀏覽:267
教師師德考試答案 發布:2025-08-31 04:15:57 瀏覽:971
師德師風閱讀心得 發布:2025-08-31 00:42:43 瀏覽:533
魅力老師 發布:2025-08-31 00:24:44 瀏覽:120
化學必修一教案 發布:2025-08-31 00:17:24 瀏覽:136
班主任工作表 發布:2025-08-31 00:05:24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