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活性
生物活性和生物學活性沒有區別。
生物活性又稱生物學活性,在材料領域里主要指能在材料與生物組織界面上誘發特殊生物、化學反應的特性,這種反應導致材料和生物組織間形成化學鍵合。
在生物礦化過程中,主要指生物材料與活體骨產生化學鍵合的能力,是衡量生物材料的一個重要指標,可通過材料表面在人體模擬體液中形成磷灰石的能力能夠反應材料在體內的生物活性,此評價材料生物活性方法的應用可以減少實驗所需動物數量,同時增加動物實驗的可持續時間。
(1)生物學活性擴展閱讀
生物活性常見材料:
1、磷酸鈣材料
磷酸鈣生物活性材料主要包括磷酸鈣骨水泥和磷酸鈣陶瓷纖維兩類。前者是一種廣泛用於骨修補和固定關節的新型材料,國內研究抗壓強度已達60MPa以上。
後者具有一定的機械強度和生物活性,可用於無機骨水泥的補強及制備有機與無機復合型植人材料。磷酸鈣纖維或晶須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對人體無毒副作用,是生物陶瓷材料和有機高分子材料的理想增強材料。
2、羥基磷灰石
羥基磷灰石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生物活性材料之一,作為最有代表性的生物活性陶瓷-羥基磷灰石[Ca10(P04)6(OH)2,簡稱HA] 。
羥基磷灰石與脊椎動物骨和齒的主要無機成分相同,結構也非常相近,與動物體組織的相容性好,無毒副作用,界面活性優於各類醫用鈦合金、硅橡膠及植骨用碳素材料。可廣泛應用於生物硬組織的修復和替換材料,如口腔種植、牙槽脊增高、耳小骨替換、脊椎骨替換等多個方面。
3、生物活性玻璃
生物活性玻璃是一類能對機體組織進行修復、替代與再生、具有能使組織和材料之間形成鍵合作用的材料。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glass,BAG)在1969年由Hench發現,由SiO2,Na2O,CaO和P2O5等基本成分組成的硅酸鹽玻璃。
生物活性玻璃的降解產物能夠促進生長因子的生成、促進細胞的繁衍、增強成骨細胞的基因表達和骨組織的生長。是迄今為止唯一既能夠與骨組織成鍵結合,同時又能與軟組織相連接的人工生物材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物活性
2. 簡述補體的生物學活性
補體的生物學活性主要有:
(1)細胞溶解作用。
(2)促進抗體中和及溶解病毒。補體可明顯增強抗體對病毒的中和作用,可溶解滅活某些病毒。
(3)介導調理作用和免疫粘附作用。
(4)增強吞噬作用,增強吞噬細胞的趨化性
(5)清除免疫復合物是補體重要的功能,經典途徑可防止形成大的免疫復合物,旁路途徑可增加免疫復合物的溶解性。
(2)生物學活性擴展閱讀
補體活化途徑大致可分為兩種途徑,第一補體途徑和第二途徑,第二途徑亦稱為代替途徑。據說第二途徑與彼列莫等所提倡的備解素系統據說是同一途徑,與第一補體途徑相比,可由更單純的物質引起,在比較低等的動物中也能看到。
補體在溶菌或溶血反應時被激活的過程中,11種成分可分為3個功能單位,即:識別單位:包括C1q、C1r、C1s;活化單位:包括C2、C3、C4,膜攻擊單位:包括C5、C6、C7、C8和C9。
同一功能單位的補體成分彼此間有化學親和性,激活後可相互結合在一起,共同執行使細胞溶解這一生物學功能。因此,補體的經典激活途徑可分為識別、活化和膜攻擊3個階段。這3個階段一般在靶細胞膜的3個不同部位進行。
補體在激活過程中C2、C3、C4、C5均分別裂解成2個或2個以上的片段,分別標以a、b等符號,如 C3a、C3b、C3c等。其中C2b、C3b、C4b、C5b直接或間接結合在靶細胞上,以固相的形式參與溶細胞過程,C3a、C5a游離在液相。
補體在激活過程中, C5、C6、C7經活化後還可聚合成 C567.並與C3a、C5a一起發揮特殊的生物學功能.
參與補體經典激活途徑的成分包括C1-C9。按其在激活過程中的作用,人為地分成三組,即識別單位(Clq、Clr、Cls)、活化單位(C4、C2、C3)和膜攻擊單位(C5-C9),分別在激活的不同階段即識別階段、活化階段和膜功擊階段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