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目錄
『壹』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共幾本
沒有必修4、5啊
選修的有旅遊地理和環境保護,5本而已
至少在我們這是這樣
沒聽說過有必修4、5。。
『貳』 高中地理人教版總共有幾本
三本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地理》(1)必修 目錄
版權頁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節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節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
問題研究 月球基地應該是什麼樣子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一節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第二節 氣壓帶和風帶
第三節 常見天氣系統
第四節 全球氣候變化
問題研究 為什麼市區氣溫比郊區高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節 自然界的水循環
第二節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問題研究 是否可以用南極冰山解決沙烏地阿拉伯的缺水問題
第四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
第一節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第二節 山嶽的形成
第三節 河流地貌的發育
問題研究 崇明島的未來是什麼樣子
第五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第二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問題研究 如何看待我國西北地區城市引進歐洲冷季型草坪
主要地理名詞中英文對照表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地理》(2)必修 目錄
版權頁
第一章 人口的變化
第一節 人口的數量變化
第二節 人口的空間變化
第三節 人口的合理容量
問題研究 如何看待農民工現象
第二章 城市與城市化
第一節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第二節 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
第三節 城市化
問題研究 從市中心到郊區,你選擇住在哪裡
第三章 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農業的區位選擇
第二節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第三節 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問題研究 家鄉的農業園區會是什麼樣
第四章 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
第二節 工業地域的形成
第三節 傳統工業區與新工業區
問題研究 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第五章 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影響
第一節 交通運輸方式的布局
第二節 交通運輸布局變化的影響
問題研究 北京的自行車是多了還是少了
第六章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一節 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第二節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
問題研究 綠色食品知多少
主要地理名詞中英文對照表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3) 目錄
版權頁
第一章 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第一節 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第二節 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應用
問題研究 地理環境為新加坡經濟發展提供了哪些條件
第二章 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第一節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
第二節 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林為例
問題研究 為什麼停止開發「北大荒」
第三章 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第一節 能源資源的開發——以我國山西省為例
第二節 河流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
問題研究 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
第四章 區域經濟發展
第一節 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
第二節 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以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例
問題研究 我的家鄉怎樣發展
第五章 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
第一節 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我國西氣東輸為例
第二節 產業轉移——以東亞為例
問題研究 南水北調怎麼調
主要地理名詞中英文對照表
圖例
『叄』 我是遼寧人,2005年進入高中,用的是舊課標人教版教材,急需舊課標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錄
必修上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1 人類認識的宇宙
1.2 太陽、月球與地球的關系
1.3 人類對宇宙的新探索
1.4 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
1.5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一)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自學園地 閱讀篇 人類天地觀的演變
自學園地 技能篇 製作地理資料卡片
自學園地 練習篇
第二單元 大氣
2.1 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布
2.2 大氣的熱力狀況
2.3 大氣的運動
2.4 全球性大氣環流
2.5 常見的天氣系統
2.6 氣候的形成和變化
2.7 大氣環境保護
自學園地 閱讀篇 天下第一氣象站
自學園地 練習篇
第三單元 陸地和海洋
3.1 地殼物質的組成與循環
3.2 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
3.3 海水溫度和鹽度
3.4 海水運動
3.5 陸地水與水循環
3.6 生物
3.7 土壤
3.8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自學園地 閱讀篇 地球的演化發展
自學園地 技能篇 怎樣進行野外觀察
第四單元 自然資源和自然災害
4.1 氣候資源
4.2 海洋資源(一)
4.3 海洋資源(二)
4.4 陸地資源
4.5 氣象災害
4.6 地質災害
自學園地 閱讀篇 增強海洋意識,發展海洋事業
自學園地 技能篇 地理數據的表示和應用
自學園地 練習篇
主要地理名詞中英文對照表
必修下
第五單元 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
5.1 農業生產活動
5.2 農業的區位選擇
5.3 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一)
5.4 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二)
5.5 工業生產活動
5.6 工業的區位選擇
5.7 工業地域的形成
5.8 傳統工業區
5.9 新興工業區
自學園地 閱讀篇 農業發展的新方向——持續農業
自學園地 技能篇 地理事物的表述方法
自學園地 練習篇
第六單元 人類的居住地與地理環境
6.1 聚落的形成
6.2 城市的區位因素(一)
6.3 城市的區位因素(二)
6.4 城市化
6.5 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自學園地 閱讀篇 生態城市——21世紀城市發展的模式
自學園地 技能篇 怎樣了解一條街的變化
自學園地 練習篇
第七單元 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
7.1 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
7.2 交通運輸網中的線
7.3 交通運輸網中的點
7.4 城市交通運輸
7.5 電子通信
7.6 商業中心和商業網點
7.7 國際貿易和金融
自學園地 閱讀篇
自學園地 技能篇
自學園地 練習篇
第八單元 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8.1 環境問題的表現和分布
8.2 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8.3 可持續發展
8.4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閱讀篇 可持續發展意識
技能篇 怎樣辦一張地理牆報
主要地理名詞中英文對照表
選修上
第一單元 人口與環境
1.1 人口再生產
1.2 人口數量與環境
1.3 環境人口容量
1.4 人口素質與環境
1.5 人口遷移與環境
1.6 中國人口遷移
綜合練習
第二單元 城市的地域結構
2.1 城市的作用與形態
2.2 城市地域功能分區
2.3 城市功能分區的結構和成因
2.4 城市的合理規劃
綜合練習
第三單元 文化景觀
3.1 文化景觀的構成
3.2 文化景觀主要特徵
3.3 文化景觀與環境
3.4 文化源地與文化區
3.5 文化的空間擴散
綜合練習
第四單元 旅遊活動
4.1 旅遊活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4.2 旅遊資源
4.3 旅遊景觀的欣賞(一)
4.4 旅遊景觀的欣賞(二)
4.5 旅遊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綜合練習
第五單元 世界政治經濟地理格局
5.1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5.2 世界經濟全球化
5.3 區域經濟一體化
5.4 綜合國力競爭
綜合練習
選修下
第一單元 中國的區域差異
1.1 我國的三大自然區
1.2 三大自然區的內部差異
1.4 三個經濟地帶的特徵、差異與發展
第二單元 中國的國土整治與區域發展
2.1 國土整治與區域發展
2.2 現代化技術在國土整治中的應用2
第三單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黃土高原為例
3.1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
3.2 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四單元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區為例
4.1 西北地區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4.2 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
第五單元 河流的綜合治理——以長江三峽工程為例
5.1 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的意義和作用
5.2 百萬移民及其安置
5.3 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和名勝古跡的影響及對策
第六單元 農業低產區的治理——以黃淮海平原為例
6.1 中、低產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6.2 中、低產田的綜合治理
第七單元 山區農業資源的開發——以南方低山丘陵區為例
7.1 山區農業資源開發的地理背景
7.2 山區農業資源的綜合開發與生態建設
第八單元 商品農業區域的開發——以東北地區農林基地建設為例
8.1 東北地區農林基地建設的地理背景
8.2 土地資源開發與商品糧基地的建設
8.3 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
第九單元 交通運輸的建設——以西南地區為例
9.1 西南地區交通運輸建設的地理背景
9.2 西南地區交通運輸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
第十單元 海島和海域的開發——以海南島為例
10.1 海南島開發的地理背景
10.2 海南島的開發和保護
第十一單元 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西氣東輸為例
11.1 我國天然氣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地理背景
11.2 實現雙贏的能源戰略——西氣東輸工程
第十二單元 城市新區的發展——以上海浦東為例
12.1 建設上海浦東新區的地理背景
12.2 浦東新區的規劃與開發
第十三單元 地理區域研究(選學)
13.1 地理區域研究的意義和內容
13.2 地理區域研究的基本方法
13.3 鄉土地理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