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會考物理
力和運動,宇宙運動,機械振動,機械波,熱學,電場,恆定電流,磁場,腳變電流
⑵ 北京高中物理化學是高二會考嗎
北京高中物理化學是高二要進行會考嗎的,
會考後,如果你選擇的是學文科,那麼物理化學就不用繼續學習了,
如果你選擇的是學理科,那麼物理化學就必須繼續學習的,
高考理綜中物理和化學佔比70-80%的。
⑶ 北京高中物理會考(文科生)考不考選修3-5都考哪些內容
就考動量
其他只有3-1
和必修1、2
你現在問會考的事也太早了吧。。
⑷ 高中物理會考知識點,北京地區的 急用啊、謝謝了,我基礎不太好。高一幾乎就沒學過,可是要會考了啊,謝謝
運動的描述
1.內容標准 (1)通過史實,初步了解近代實驗科學產生的背景,認識實驗對物理學發展的推動作用。 例1 了解亞里士多德關於力與運動的主要觀點和研究方法。 例2 了解伽利略的實驗研究工作,認識伽利略有關實驗的科學思想和方法。 (2)通過對質點的認識,了解物理學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點,體會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規律中的作用。 例3 認識在哪些情況下,可以把物體看成質點。 (3)經歷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研究過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體會實驗在發現自然規律中的作用。 例4 用打點計時器、頻閃照相或其他實驗方法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例5 通過史實,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所用的實驗和推理方法。 (4)能用公式和圖像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體會數學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重要性。 2.活動建議 (1)通過實驗研究質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物體在空氣中下落的情況,從中了解空氣對落體運動的影響。 (2)通過查找資料等方式,了解並討論伽利略對物體運動的研究在科學發展和人類進步上的重大意義。
相互作用與運動規律
1.內容標准 (1)通過實驗認識滑動摩擦、靜摩擦的規律,能用動摩擦因數計算摩擦力。 (2)知道常見的形變,通過實驗了解物體的彈性,知道胡克定律。 例1 調查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所用彈簧的形狀及使用目的(如獲得彈力或減緩振動等)。 例2 製作一個簡易彈簧秤,用胡克定律解釋其工作原理。 (3)通過實驗,理解力的合成與分解,知道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區分矢量與標量,用力的合成與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例3 研究兩個大小相等的共點力在不同夾角時的合力大小。 (4)通過實驗,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系。理解牛頓運動定律,用牛頓運動定律解釋生活中的有關問題。通過實驗認識超重和失重現象。 例4 通過實驗測量加速度、力、質量,分別作出表示加速度與力、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的圖像,根據圖像寫出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式。體會探究過程中所用的科學方法。 例5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說明物體所受的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5)認識單位制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意義。知道國際單位制中的力學單位。 例6 在等式 中給定k = 1,從而定義力的單位。 2.活動建議 (1)調查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利用靜摩擦的事例。 (2)通過各種活動,例如乘坐電梯、到游樂場乘坐過山車等,了解和體驗失重與超重。 (3)根據牛頓第二定律,設計一種能顯示加速度大小的裝置。 (4)通過聽講座、看錄像等活動,了解宇航員的生活,了解在人造衛星上進行微重力條件下的實驗,嘗試設計一種在人造衛星或宇宙飛船上進行微重力條件下的實驗方案。
共同必修模塊物理二
(一)機械能和能源 1.內容標准 (1)舉例說明功是能量變化的量度,理解功和功率。關心生活和生產中常見機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義。 例1 分析物體移動的方向與力的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時力所做的功。 例2 分析汽車發動機的功率一定時,牽引力與速度的關系。 (2)通過實驗,探究恆力做功與物體動能變化的關系。理解動能和動能定理。用動能定理解釋生活和生產中的現象。 例3 用打點計時器或光電計時器探究恆力做功與物體動能變化的關系。 例4 從牛頓第二定律導出動能定理。 (3)理解重力勢能。知道重力勢能的變化與重力做功的關系。 (4)通過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理解機械能守恆定律。用機械能守恆定律分析生活和生產中的有關問題。 (5)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種形式的能量。知道能量守恆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規律之一。 (6)通過能量守恆以及能量轉化和轉移的方向性,認識提高效率的重要性。了解能源與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關系,知道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 例5 評價核能為人類帶來的好處和可能發生的問題。 2.活動建議 (1)設計實驗,測量人在某種運動中的功率。 (2)通過查找資料、訪問有關部門,收集汽車剎車距離與車速關系的數據,嘗試用動能定理進行解釋。 (二)拋體運動與圓周運動 1.內容標准 (1)會用運動合成與分解的方法分析拋體運動。 例1 分別以物體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位移為橫坐標和縱坐標,描繪做拋體運動的物體的軌跡。 (2)會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知道向心加速度。 (3)能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分析生活和生產中的離心現象。 例2 估測自行車拐彎時受到的向心力。 (4)關注拋體運動和圓周運動的規律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2.活動建議 (1)通過查找資料,對比實際彈道的形狀與拋物線的差異,嘗試做出解釋。 (2)調查公路拐彎處的傾斜情況或鐵路拐彎處兩條鐵軌的高度差異。 (三)經典力學的成就與局限性 1.內容標准 (1)通過有關事實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過程。知道萬有引力定律。認識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義,體會科學定律對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例1 通過用萬有引力定律發現未知天體的事實,說明科學定律對人類認識世界的作用。 (2)會計算人造衛星的環繞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3)初步了解經典時空觀和相對論時空觀,知道相對論對人類認識世界的影響。 (4)初步了解微觀世界中的量子化現象,知道宏觀物體和微觀粒子的能量變化特點,體會量子論的建立深化了人類對於物質世界的認識。 (5)通過實例,了解經典力學的發展歷程和偉大成就,體會經典力學創立的價值與意義,認識經典力學的實用范圍和局限性。 例2 了解經典力學對航天技術發展的重大貢獻。 例3 了解重物下落與天體運動的多樣性與統一性,知道萬有引力定律對科學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6)體會科學研究方法對人們認識自然的重要作用。舉例說明物理學的進展對於自然科學的促進作用。 2.活動建議 (1)觀看有關人造地球衛星、太空梭、空間站的錄像片。 (2)收集我國和世界航天事業發展歷史和前景的資料,寫出調查報告。 選修模塊 選修課程是在共同必修的基礎上為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設計的。在選修課程中既考慮了學生的基本學習需求,又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空間;既為學生設計了適合其興趣愛好和能力傾向的不同模塊,又考慮了不同模塊的相互聯系和共同要求。
選修1-1
(一)電磁現象與規律 1.內容標准 (1)用物質的微觀模型和電荷守恆定律分析靜電現象。認識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 (2)通過實驗,認識電場和磁場,會用電場線、電場強度描述電場,會用磁感線、磁感應強度描述磁場。知道磁通量。 例1 用電場線描繪兩個等量異種點電荷周圍的電場。 例2 用磁感線描繪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 (3)了解奧斯特、安培等科學家的實驗研究對人們認識電磁現象所起的重要作用。知道勻強磁場中影響通電導線所受安培力大小和方向的因素。 例3 簡述奧斯特實驗對揭示電磁規律的重要作用。 (4)通過實驗,認識洛侖茲力。知道影響洛侖茲力方向的因素。了解電子束的磁偏轉原理及其在技術中的應用。 例4 觀察陰極射線在磁場中的偏轉。 例5 初步了解顯像管的工作原理。 (5)收集資料,了解電磁感應定律的發現過程,知道電磁感應定律。列舉電磁感應現象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體會人類探索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6)初步了解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基本思想,體會其在物理學發展中的意義。初步了解場是物質存在的形式之一。 2.活動建議 對比萬有引力定律與庫侖定律,討論自然規律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二)電磁技術與社會發展 1.內容標准 (1)收集有關電磁領域重大技術發明的資料。從歷史角度認識這些技術發明對人類生活方式、社會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例1 闡述我國古代有關磁現象的研究與發明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例2 收集愛迪生與電有關的技術發明資料。 例3 簡述電話對人們生活方式、社會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了解發電機、電動機對能源利用方式、工業發展所起的作用。 例4 對比熱機和電動機的工作原理,討論從熱機到電動機的技術變革對工業發展所起的作用。 (3)了解常見感測器及其應用,體會感測器的應用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例5 知道溫度感測器具有將溫度信號轉變為電信號的作用。 (4)列舉電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廣泛應用。了解電磁波的技術應用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實例發表見解。 例6 討論通信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 (5)舉例說明科學技術的應用對人類現代生活產生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對科學、技術及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性發表自己的觀點。 例7 舉例說明電磁波的應用對人類生活產生的正面和負面影響。 2.活動建議 (1)收集資料,舉辦以「科學、技術與社會」為主題的研討會或展覽。 (2)調查並討論手機的使用是否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 (三)家用電器與日常生活 1.內容標准 (1)初步了解常見家用電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能根據說明書正確使用家用電器。 例1 通過觀察、查閱資料,了解微波爐的結構和工作原理,能根據說明書正確使用微波爐。 例2 通過觀察、查閱資料,了解錄音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能根據說明書正確使用錄音機。 (2)知道常見家用電器技術參數的含義,能根據需要合理選用家用電器。討論在家庭中節約用電的多種途徑。 例3 閱讀洗衣機說明書,知道其技術參數的含義。 (3)識別電阻器、電容器和電感器,初步了解它們在電路中的作用。具有初步判斷家用電器故障原因的意識。 (4)了解家庭電路和安全用電知識,具有安全用電意識。 2.活動建議 (1)從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和社會發展角度,討論電器不斷更新和廢舊電器處理等問題。 (2)參觀商場,收集不同品牌、型號洗衣機資料,討論怎樣選購洗衣機。
選修模塊選修1-2
(一)熱現象與規律 1.內容標准 (1)了解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列舉有關實驗證據。用分子動理論和統計觀點認識溫度、氣體壓強和內能。 例1 觀察並解釋布朗運動。 (2)了解熱力學第一定律。知道能量守恆是自然界普遍遵從的基本規律。 (3)通過自然界中熱傳導的方向性等事例,初步了解熱力學第二定律,初步了解熵是描述系統無序程度的物理量。 例2 嘗試用生活中的事例說明熱力學第二定律。 (4)能運用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解釋自然界中能量的轉化、轉移以及方向性問題。 例3 討論第一類永動機和第二類永動機。 2.活動建議 (1)進行實驗,估測油酸分子大小。 (2)利用網際網路收集圖片和文字資料,討論永動機不能「永動」的原因。 (二)熱與生活 1.內容標准 (1)舉例說明人們利用內能的不同方式。 例1 了解太陽能供電、供熱的不同方式。初步了解家用太陽能熱水器的新技術。 (2)認識熱機的能量轉化與守恆問題。通過能量守恆以及能量轉化和轉移的方向性,認識提高熱機效率的重要性。 例2 了解汽車運行時能量的轉化與守恆問題。 (3)了解家用電器製冷設備的基本原理,嘗試根據技術參數和家庭需要合理選購家用電器,能根據說明書正確使用家用電器。 例3 了解空調機的技術參數,能根據需要合理選用。 例4 知道破壞臭氧層的原因與後果,了解人類為保護臭氧層所做的努力。 2.活動建議 (1)參觀商場,收集不同品牌、型號空調機的資料,討論怎樣合理選購空調器。 (2)討論汽車的廣泛使用所帶來的社會問題。 (三)能源與社會發展 1.內容標准 (1)認識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對人類開發和利用能源所產生的影響。初步了解第一次工業革命,認識熱機的廣泛使用對科學、社會發展以及人類生活方式轉變所起的作用。 例1 知道瓦特蒸汽機的特點,討論蒸汽機的應用、發展和創新對物理學研究的促進作用。 例2 收集歷史資料,討論蒸汽機在紡織、交通等行業的廣泛應用對人類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發展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2)通過人類利用電能的歷史資料,認識有關電磁學的研究成果及其技術應用對人類利用能源所產生的影響。初步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了解電能的使用對科學、社會發展以及人類生活方式轉變所起的作用。 例3 簡述電能的使用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3)初步了解一些典型射線的特性,知道放射現象的應用及防護。了解核技術的應用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了解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的含義。知道裂變反應和聚變反應。通過人類利用核能的歷史資料,認識核能的開發和利用。 例4 了解放射性在醫學和農業中的應用。 例5 了解我國發展與利用核技術的成就和前景。 例6 應用愛因斯坦質能方程說明核反應涉及的能量十分巨大。 (4)收集資料,討論能源利用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認識環境污染的危害,思考科學、技術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關系,知道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具有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行動。 例7 收集資料,了解核電站放射性廢料妥善處理的必要性和方法。 例8 收集資料,調查當地大氣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例9 調查研究,了解造成當地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活動建議 (1)調查一個發電廠的發電量,估算該發電廠每日發電的用煤量需要多少輛大型汽車運輸。 (2)設計利用太陽能取暖的方案,考慮周圍環境對太陽能利用的影響,交流、討論設計方案。 (3)調查家庭中與熱有關的器具的使用情況,討論如何使用才能節約能源。 (4)調查當地的能源利用和環境污染情況,分析當地環境的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向有關部門提出保護環境的建議。
選修模塊選修2-1
(一)電路與電工 1.內容標准 (1)知道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知道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觀察常見電源,閱讀說明書了解它們的主要特點。知道電池對環境的影響。 例1 解釋用電負荷增加時,電燈變暗的原因。 例2 討論鋰電池、鎳氫電池、鎳鎘電池的主要特點和各自的適用場合。 (2)通過實際操作學會使用多用電表。知道多用電表的原理。 例3 以多用電表代替學生用電表進行物理實驗。 例4 以多用電表為測量工具,判斷二極體的正、負極,判斷大容量電容器是否斷路或者漏電。 (3)了解電場與電場強度,知道電容器的作用。 (4)了解磁場、磁感應強度和磁通量。通過實驗認識安培力,會判斷安培力的方向。 例5 觀察磁電式儀表的結構,分析其工作原理。 (5)通過實驗認識洛侖茲力。了解電子束的磁偏轉原理及其在科學技術中的應用。 例6 觀察陰極射線在磁場中的偏轉。 (6)通過實驗認識感應電動勢的產生條件以及影響感應電動勢大小的因素。會判斷直導線在磁場中運動時感應電流的方向。列舉電磁感應現象在技術中的應用實例。 (7)知道交變電流和三相交變電流。通過實驗探究變壓器的電壓與匝數的關系。說明遠距離輸電的基本原理。 例7 知道交流的峰值、有效值以及它們的關系。 例8 知道三相電流的線電壓、相電壓,知道三相四線制供電。 (8)通過電能的應用,認識物理學對於技術、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 2.活動建議 (1)比較市售各種電池充電器的主要技術指標和適用范圍。 (2)了解當地廢電池的處理情況,與環保部門聯系,建立廢電池回收站。 (3)收集幾種小型電磁繼電器,比較它們的結構,了解它們的適用場合,利用其中的一種,設計實用的控制電路。 (4)通過查找資料,對比直流輸電與交流輸電的特點,調查國內、外直流輸電的發展情況。 (5)組裝小型變壓器。 (二)電磁波與信息技術 1.內容標准 (1)了解電磁波及其發射、傳播和接收原理。知道光的電磁本性和電磁波譜。舉例說明電磁波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 例1 比較無線電波中的長波、中波、短波、微波的不同傳播特點。 (2)收集資料,了解移動通信的工作模式、常用術語和行動電話的常用功能。 例2 了解行動電話的工作原理。 (3)通過實驗或實例了解常見感測器的工作原理,了解感測器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感測器的應用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例3 以話筒、電子秤、汽車尾氣檢測器等為例,了解感測器的作用。認識感測器是將非電學量轉換為電學量的器件。 例4 利用與計算機相連的感測器進行實時測量,做物理實驗。 (4)了解集成電路的發展及微電子技術對日常生活、經濟、社會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5)初步了解電視、廣播和電視機的工作模式,知道電視機的主要結構。了解電視、廣播技術的新進展。 例5:了解高清晰度電視與普通電視的主要區別。 (6)初步了解家用電腦的組成。 (7)知道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的區別。了解信息傳播、處理和存儲技術的發展。了解網路技術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並能發表自己的見解。 2.活動建議 (1)用分立元件或集成電路製作收音機。 (2)製作無線話筒。 (3)利用感測器製作簡單的自控裝置。 (4)觀察家用電腦的內部結構。 (5)通過查找資料、向人請教等途徑,了解VCD、DVD、MP3、MPEG …… 的含義,了解相關的技術原理和使用方法。
選修模塊選修2-2
(一)力與機械 1.內容標准 (1)會區分平動和轉動。會描述轉動。觀察常見的傳動裝置,了解其作用。 例1 通過模型、圖片或錄像,在沖壓機、內燃機、起重機等機械上找出平動變轉動或轉動變平動的實例。 例2 用注射器和膠管製作簡易液壓傳動器,驗證力與柱塞橫截面積及移動距離的關系。 例3 分析變速自行車上坡時,怎樣調整轉動比才能省力。 (2)通過實驗,認識共點力平衡的條件。舉例說明共點力平衡的條件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3)通過實例,了解彈性和范性在技術中的應用。 例4 鐵軌的截面做成工字形,房屋鋼架中用管材代替棒材,討論這樣做的目的。 (4)通過實驗,認識剛體的平衡條件,能用剛體的平衡條件分析物體的平衡。 例5 分析塔式起重機的最大提升質量與懸臂長度、機身質量、配重質量的關系。 (5)通過實例,認識常見的承重結構及其特點。知道影響穩度的因素。 例6 分析農村房屋的各種新、舊結構的力學特性及其經濟性。 (6)認識機械的使用對於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初步了解現代機械的發展概況。 例7 收集資料,了解機器人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活動建議 (1)觀察機床或其他機械、車輛的傳動機構。 (2)收集資料,為常見的各種大、中、小型橋梁的結構分類,從力學的角度討論它們的特點。 (3)觀察汽車(或拖拉機)的變速箱和轉向系統。 (4)參觀工廠,調查工廠中各種機械的應用情況。 (5)設計或改進一種機械,使日常生活更方便。 (6)收集資料,了解機器人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二)熱與熱機 1.內容標准 (1)了解內燃機、氣輪機、噴氣發動機的工作原理。了解內燃機主要技術參數的意義。 例1 了解電子控制燃油噴射內燃機的工作原理。 (2)知道熱機的效率及主要影響因素。通過實例,分析能量在熱機工作時的流向。知道提高熱機效率的方法和途徑。 (3)知道電冰箱和空調機的組成和主要結構,了解其致冷原理。 例2 分析冷暖兩用空調機的工作原理。 (4)知道熱機對環境的影響。了解減小熱機對環境影響的方法。 例3 通過資料,調查當地大氣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5)通過熱機的發展體會科學技術對於經濟、社會進步的意義。關注新型熱機的發展趨勢。 2.活動建議 (1)分解農葯噴霧器或手扶拖拉機、摩托車的內燃機,了解它們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2)查閱資料,對比幾種國產汽車內燃機的主要技術參數。 (3)調查本地區使用內燃機的型號、主要技術性能以及近年來發展變化的情況。 (4)觀察汽車(或拖拉機)發動機、冷卻系統、供油系統、供氣和排氣系統。 (5)查閱資料,分析我國近年來汽車尾氣排放標準的變化。 (6)調查當地各種大氣污染物的污染指數與當日天氣、居民取暖情況、汽車流量的關系,分析影響當地大氣污染的主要因素。
選修模塊選修2-3
(一)光與光學儀器 1.內容標准 (1)通過實驗,理解光的折射定律。會測定材料的折射率。 (2)認識光的全反射現象。初步了解光導纖維的工作原理和光纖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認識光纖技術對經濟社會生活的重大影響。 例1 演示光沿水柱(或彎曲的玻璃柱)的傳播。 例2 觀察光纜的結構。 (3)探究並理解透鏡成像的規律。會測定凸透鏡的焦距。 例3 通過實驗和作圖,研究透鏡成像規律。 例4 用公式表示透鏡成像規律。 (4)了解照相機的主要技術參數的含義。知道顯微鏡、望遠鏡的原理。 例5 在曝光量一定的情況下,通過改變光圈和快門的組合改變景深。 例6 初步了解照相機自動測光、測距的原理。 例7 了解開普勒望遠鏡和伽利略望遠鏡的結構。 (5)通過實驗認識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現象以及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例8 用偏振片觀察玻璃面反射光、天空散射光的偏振現象。 (6)了解激光的特性和應用。了解常見固體和氣體激光器的原理。舉例說明激光技術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例9 用激光筆進行光的干涉和衍射實驗(禁止用激光直射眼睛)。 例10 了解激光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 (7)知道新型電光源的特點以及應用。 例11 觀察高壓汞燈的結構,了解它的發光原理。對比鹵鎢燈和普通白熾燈的不同特點。 例12 研究攝像機或數碼相機白平衡控制鍵的作用,體會在不同光源下所攝圖像的區別。 2.活動建議 (1)自製簡易望遠鏡,用望遠鏡觀察星空,與同學交流觀察結果。 (2)到眼鏡店了解驗光配鏡原理,參觀磨製鏡片的過程。 (3)調查市場上各種照相機的新功能。 (4)幫助生物實驗室的教師保養和維修顯微鏡。 (5)用偏振片鑒別普通玻璃和天然水晶,探究這種技術的物理原理。 (6)用發光二極體製作電源開關指示器。 (7)在教師指導下用數碼相機攝影,並討論數碼相機和普通相機的不同特點。 (二)原子結構與核技術 1.內容標准 (1)知道原子和原子核的結構。知道某些原子核會發生衰變。會用半衰期表示衰變的速度。了解衰變的應用。 例1 知道用碳14測定古木年代的原理。 (2)知道X射線、α射線、β射線、γ射線及其特性。知道射線對生物體的作用。列舉射線在醫療等方面的主要應用。知道射線的危害和防護。 例2 了解核電站放射性廢料妥善處理的必要性和常用方法。 例3 初步了解利用射線治療癌症的原理。 例4 調查醫療成像技術近年來的發展。 (3)初步了解放射性同位素概念以及應用。 (4)知道核裂變和鏈式反應,初步了解反應堆的類型和工作原理。知道核電站的工作模式。知道大眾傳媒中經常涉及的核武器的基本原理、主要特點和防護要領。 (5)知道核聚變。關注可控聚變反應的研究進展。 例5 分析對等離子體進行磁約束的原理,了解這方面的進展。 (6)討論核能的應用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以及可能產生的問題。 2.活動建議 (1)調查本地使用射線的情況。 (2)訪問醫院,了解放射診斷和放射治療的發展情況,參觀放射診斷和放射治療設備,了解放射源使用後的處理方法。 (3)調查常用建築材料的放射性和相關的國家標准。 (4)收集資料,分析世界和我國核電發展的現狀和前景,寫出綜述。 選修
⑸ 求北京物理會考公式,要全的
(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註: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見第一冊P19〕/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瞬時速度〔見第一冊P24〕。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
(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質點的運動
(2)----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豎直方向位移:y=gt2/2
5.運動時間t=(2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豎直方向加速度:ay=g
註:
(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
(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y)決定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
(3)θ與β的關系為tgβ=2tgα;
(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5)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與頻率:T=1/f 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周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註:
(1)向心力可以由某個具體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圓心;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於合力,並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向心力不做功,但動量不斷改變。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取決於中心天體的質量)}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體半徑(m),M:天體質量(kg)}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體質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徑}
注:
(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向=F萬;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於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
(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一同三反);
(5)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三、力(常見的力、力的合成與分解)
1)常見的力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數(m)}
3.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fm (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m為最大靜摩擦力)
5.萬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6.靜電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7.電場力F=Eq (E:場強N/C,q:電量C,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為B與L的夾角,當L⊥B時:F=BIL,B//L時:F=0)
9.洛侖茲力f=qVBsinθ (θ為B與V的夾角,當V⊥B時:f=qVB,V//B時:f=0)
注:
(1)勁度系數k由彈簧自身決定;
(2)摩擦因數μ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積大小無關,由接觸面材料特性與表面狀況等決定;
(3)fm略大於μFN,一般視為fm≈μFN;
(4)其它相關內容:靜摩擦力(大小、方向)〔見第一冊P8〕;
(5)物理量符號及單位B:磁感強度(T),L:有效長度(m),I:電流強度(A),V:帶電粒子速度(m/s),q:帶電粒子(帶電體)電量(C);
(6)安培力與洛侖茲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則判定。
2)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餘弦定理) F1⊥F2時: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圍:|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註:
(1)力(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等效替代關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圖法求解,此時要選擇標度,嚴格作圖;
(4)F1與F2的值一定時,F1與F2的夾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線取正方向,用正負號表示力的方向,化簡為代數運算。
四、動力學(運動和力)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別,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 {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於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於宏觀物體,不適用於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於微觀粒子〔見第一冊P67〕
注: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或者是勻速轉動。
五、振動和波(機械振動與機械振動的傳播)
1.簡諧振動F=-kx {F:回復力,k:比例系數,x:位移,負號表示F的方向與x始終反向}
2.單擺周期T=2π(l/g)1/2 {l:擺長(m),g:當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條件:擺角θ<100;l>>r}
3.受迫振動頻率特點:f=f驅動力
4.發生共振條件:f驅動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應用〔見第一冊P175〕
5.機械波、橫波、縱波〔見第二冊P2〕
6.波速v=s/t=λf=λ/T{波傳播過程中,一個周期向前傳播一個波長;波速大小由介質本身所決定}
7.聲波的波速(在空氣中)0℃:332m/s;20℃:344m/s;30℃:349m/s;(聲波是縱波)
8.波發生明顯衍射(波繞過障礙物或孔繼續傳播)條件:障礙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長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條件:兩列波頻率相同(相差恆定、振幅相近、振動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應:由於波源與觀測者間的相互運動,導致波源發射頻率與接收頻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頻率增大,反之,減小〔見第二冊P21〕}
註:
(1)物體的固有頻率與振幅、驅動力頻率無關,取決於振動系統本身;
(2)加強區是波峰與波峰或波谷與波谷相遇處,減弱區則是波峰與波谷相遇處;
(3)波只是傳播了振動,介質本身不隨波發生遷移,是傳遞能量的一種方式;
(4)干涉與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動圖象與波動圖象;
(6)其它相關內容:超聲波及其應用〔見第二冊P22〕/振動中的能量轉化〔見第一冊P173〕。
六、沖量與動量(物體的受力與動量的變化)
1.動量:p=mv {p:動量(kg/s),m:質量(kg),v:速度(m/s),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
3.沖量:I=Ft {I:沖量(N?s),F:恆力(N),t:力的作用時間(s),方向由F決定}
4.動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動量變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動量守恆定律:p前總=p後總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彈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統的動量和動能均守恆}
7.非彈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損失的動能,EKm:損失的最大動能}
8.完全非彈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後連在一起成一整體}
9.物體m1以v1初速度與靜止的物體m2發生彈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論-----等質量彈性正碰時二者交換速度(動能守恆、動量守恆)
11.子彈m水平速度vo射入靜止置於水平光滑地面的長木塊M,並嵌入其中一起運動時的機械能損失
E損=mvo2/2-(M+m)vt2/2=fs相對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對子彈相對長木塊的位移}
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義式){W:功(J),F:恆力(N),s:位移(m),α:F、s間的夾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體的質量,g=9.8m/s2≈10m/s2,hab:a與b高度差(hab=ha-hb)}
3.電場力做功:Wab=qUab {q:電量(C),Uab:a與b之間電勢差(V)即Uab=φa-φb}
4.電功:W=UIt(普適式) {U:電壓(V),I:電流(A),t:通電時間(s)}
5.功率:P=W/t(定義式) {P:功率[瓦(W)],W:t時間內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時間(s)}
6.汽車牽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時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車以恆定功率啟動、以恆定加速度啟動、汽車最大行駛速度(vmax=P額/f)
8.電功率:P=UI(普適式) {U:電路電壓(V),I:電路電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電熱(J),I:電流強度(A),R: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10.純電阻電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動能:Ek=mv2/2 {Ek:動能(J),m:物體質量(kg),v:物體瞬時速度(m/s)}
12.重力勢能:EP=mgh {EP :重力勢能(J),g:重力加速度,h:豎直高度(m)(從零勢能面起)}
13.電勢能:EA=qφA {EA:帶電體在A點的電勢能(J),q:電量(C),φA:A點的電勢(V)(從零勢能面起)}
14.動能定理(對物體做正功,物體的動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對物體做的總功,ΔEK:動能變化ΔEK=(mvt2/2-mvo2/2)}
15.機械能守恆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的變化(重力做功等於物體重力勢能增量的負值)WG=-Δ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