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中的
cn(元素"Cn")一般指鎶(化學元素)
鎶是第112號化學元素,於1996年被合成出來,被正式命名為「Copernicium」,符號為Cn,中文譯名為「鎶」。此名稱是為了紀念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Copernicus)而得名的。
鎶元素最早由德國達姆施塔特重離子研究所(GSI)西格·霍夫曼(Sigurd Hofmann)和維克托·尼諾夫(Victor Ninov)領導的研究團隊在1996年合成出來。他們在重離子加速器中用高速運行的鋅原子束轟擊鉛靶獲得一顆(另一顆被擊散)半衰期僅為0.24毫秒的Cn原子。
新元素原子質量約為氫原子質量的277倍。為金屬元素,具有強放射性。
(1)化學中的擴展閱讀
鎶有基態電子組態[Rn]5f6d7s,所以鎶應該屬於周期表的12族,根據構造原理。因此,它應該表現為汞較重的同系物,形成強大的汞化合物與二元貴金屬如金。
實驗探測反應性方面,鎶都集中在吸附的112號元素到金錶面在不同溫度下進行,以計算出吸附焓值。由於相對穩定的7S電子,鎶表現出類似氡的屬性。實驗是同時形成的汞和氡放射性同位素,允許比較吸附特性。
第一個實驗使用了U(Ca,3n)Cn反應。 檢測到自發裂變同位素與半衰期為5分鍾。分析數據表明,鎶比汞更不穩定和似乎具有惰性氣體的屬性。然而,就合成Cn懷疑這些實驗結果。
由於這不確定性,JINR,FLNR-PSI團隊在2006年4月5月做了探查這同位素的綜合試驗Pu(Ca,3n)Fl。在這個實驗中,Cn的兩個原子被明確標識和吸附性能表示鎶是一個更不穩定的汞同系物,由於與黃金形成弱的金屬-金屬鍵,它被置於周期表的12族。
㈡ 化學中M是什麼意思
M是摩爾質量: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稱為摩爾質量(molar mass),用符號M表示。當物質的質量以克為單位時,摩爾質量的單位為g/mol,在數值上等於該物質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對於某一純凈物來說,它的摩爾質量是固定不變的,而物質的質量則隨著物質的物質的量不同而發生變化。
(2)化學中的擴展閱讀
1mol它以阿伏加德羅數為計量單位,是個批量,不是以個數來計量分子、原子等微粒的數量。也可以用於計量微觀粒子的特定組合,例如,用摩爾計量硫酸的物質的量,即1mol硫酸含有6.02×1023個硫酸分子。摩爾是化學上應用最廣的計量單位,如用於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溶液中的計算,溶液的配製及其稀釋,有關化學平衡的計算,氣體摩爾體積及熱化學中都離不開這個基本單位。
摩爾質量、摩爾體積是物質的量的導出量,應用時必須指明基本單元,對於同一物質規定的基本單元不同,摩爾質量、摩爾體積就不同。
雖然阿伏加德羅常數是一個很大的數值,但用摩爾作為物質的量的單位使用起來卻非常方便,它就像一座橋梁將微觀粒子同宏觀物質聯系在一起。
㈢ 初中化學常見物質 化學式 俗稱 ( 要全的)
1、金剛石/石墨:C
金剛石俗稱「金剛鑽」。也就是鑽石的原身,它是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礦物,是碳元素的同素異形體。金剛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堅硬的物質。石墨可以在高溫、高壓下形成人造金剛石。
2、水銀/汞:Hg
汞俗稱水銀。還有「白澒、奼女、澒、神膠、元水、鉛精、流珠、元珠、赤汞、砂汞、靈液、活寶、子明」等別稱。是常溫常壓下唯一以液態存在的金屬。
3、生石灰/氧化鈣:CaO
氧化鈣是一種無機化合物,俗名生石灰。物理性質是表面白色粉末,不純者為灰白色,含有雜質時呈淡黃色或灰色,具有吸濕性。
4、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一種碳氧化合物,化學式為CO2,化學式量為44.0095,常溫常壓下是一種無色無味或無色無嗅(嗅不出味道)而略有酸味的氣體。
5、鹽酸/氫氯酸:HCl
鹽酸是氯化氫(HCl)的水溶液,屬於一元無機強酸,工業用途廣泛。鹽酸的性狀為無色透明的液體,有強烈的刺鼻氣味,具有較高的腐蝕性。
6、亞硫酸:H2SO3
無色透明液體,具有二氧化硫的窒息氣味,易分解;溶於水;主要用途:用作分析試劑、還原劑及防腐劑。
7、氫硫酸:H2S
氫硫酸它是無色液體,有刺激氣味,(有酸的特性),不直接腐蝕皮膚,作用於皮下血管,痛由皮下產生。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氫氧化鈣,無機化合物,是一種白色粉末狀固體,加入水後,呈上下兩層。
9、苛性鈉/火鹼/燒鹼:NaOH
氫氧化鈉,為一種具有強腐蝕性的強鹼,一般為片狀或塊狀形態,易溶於水(溶於水時放熱)並形成鹼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氣中的水蒸氣(潮解)和二氧化碳。
10、純鹼:Na2CO3
碳酸鈉分類屬於鹽,不屬於鹼。國際貿易中又名蘇打或鹼灰。它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主要用於平板玻璃、玻璃製品和陶瓷釉的生產。
㈣ R在化學中是什麼意思
1、物理化學中,R表示摩爾氣體常量(普適氣體常量)R=8.314510 J·mol-1·K-1。
2、理想氣體狀態方程:pV=nRT。p是指理想氣體的壓強,V為理想氣體的體積,n表示氣體物質的量,而T則表示理想氣體的熱力學溫度;還有一個常量:R為理想氣體常數。
3、有機化學的 R 是對烴鏈的通稱。
4、立體化學(stereochemistry)的 R 表示一個碳原子附近右旋式(順時針)分子排列方式,判定的方式依照Cahn Ingold Prelog priority rules 。
5、生物化學的 R 表示精氨酸(arginine) 。
6、化學反應的r表示單位容量的莫耳生成速率。
(4)化學中的擴展閱讀: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如果採用質量表示狀態方程,pV=mrT,此時r是和氣體種類有關系的,r=R/M,M為此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用密度表示該關系:pM=ρRT(M為摩爾質量,ρ為密度)。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是由研究低壓下氣體的行為導出的。但各氣體在適用理想氣體狀態方程時多少有些偏差;壓力越低,偏差越小,在極低壓力下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可較准確地描述氣體的行為。極低的壓強意味著分子之間的距離非常大,此時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非常小。
又意味著分子本身所佔的體積與此時氣體所具有的非常大的體積相比可忽略不計,因而分子可近似被看作是沒有體積的質點。於是從極低壓力氣體的行為觸發,抽象提出理想氣體的概念。
㈤ 初中化學常見化合物大全
1、食鹽:主要成分:氯化鈉,化學式NaCl
2、二氧化碳固體 :化學式CO2,俗稱乾冰
3、氧化鈣:化學式CaO,俗稱生石灰
4、氫氧化鈣:化學式Ca(OH)2,俗稱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漿
5、甲烷 :化學式CH4,俗稱天然氣,瓦斯氣、、坑氣、沼氣的主要成分
6、乙醇 :化學式C2H5OH ,俗稱酒精
7、汞:化學式Hg,俗稱水銀
8、過氧化氫:化學式H2O2,俗稱雙氧水
9、硫酸銅晶體:化學式CuSO4·5H2O,俗稱膽礬、藍礬
10、氫氧化鈉:化學式NaOH,俗稱火鹼、燒鹼、苛性鈉
11、大理石、石灰石、水垢、鍋垢的主要成分:CaCO3
12、氫氯酸(HCl):鹽酸(氯化氫氣體溶於水所得的溶液),學名:氫氯酸
14、碳酸鈉:化學式:Na2CO3,俗稱純鹼、蘇打
15、碳酸氫鈉:化學式:NaHCO3,俗稱小蘇打
16、鐵銹主要成分:氧化鐵 ;化學式:Fe2O3
㈥ 初中化學常見的白色固體
白磷、氧化鋁、氫氧化鎘、氧化鈣、氫氧化鈉、氫氧化鈣。
1、氧化鋁
難溶於水的白色固體,無臭、無味、質極硬,易吸潮而不潮解(灼燒過的不吸濕)。氧化鋁是典型的兩性氧化物,能溶於無機酸和鹼性溶液中,幾乎不溶於水及非極性有機溶劑;
2、氫氧化鎘
白色固體。密度4.79g/cm³(15℃)。熔點150℃(開始分解)。300℃完全分解。不溶於水和鹼。溶於酸。溶於氨水形成配離子。可由鎘鹽與鹼作用製得。氫氧化鎘類似氫氧化鋅具有兩性但不如氫氧化鋅明顯,氫氧化鎘有毒。
3、氧化鈣
氧化鈣(calcium oxide),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它的化學式是CaO,俗名生石灰。物理性質是表面白色粉末,不純者為灰白色,含有雜質時呈淡黃色或灰色,具有吸濕性。
4、氫氧化鈉
氫氧化鈉為白色半透明結晶狀固體。其水溶液有澀味和滑膩感。氫氧化鈉在空氣中易潮解,故常用固體氫氧化鈉做乾燥劑。但液態氫氧化鈉沒有吸水性。極易溶於水,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易溶於乙醇、甘油。
5、氫氧化鈣
無機化合物,俗稱熟石灰或消石灰。一種白色粉末狀固體,加入水後,呈上下兩層,上層水溶液稱作澄清石灰水,下層懸濁液稱作石灰乳或石灰漿。上層清液澄清石灰水可以檢驗二氧化碳,下層渾濁液體石灰乳是一種建築材料。
氫氧化鈣是一種強鹼,具有殺菌與防腐能力,對皮膚,織物有腐蝕作用。氫氧化鈣在工業中有廣泛的應用。它是常用的建築材料,也用作殺菌劑和化工原料等。
㈦ 初中化學 ,學名與俗稱大全
HCl( 鹽酸 )OH (火鹼、燒鹼、苛性鈉 ) CaOH (熟石灰) CaO (生石灰 )Na2CO3 (純鹼 )NaHCO3 (小蘇打)Na2CO3 (蘇打) Na2S2O4 ( 大蘇打 ) CO2 (乾冰 ) CH3COOH (醋酸) CH3CH2OH (酒精 )H2O (水 )CaC2(電石) 皓礬( ZnSO4.7H2O) 鋇餐,重晶石: (BaSO4) 綠礬,皂礬,青礬: FeSO4.7H2O 芒硝,朴硝,皮硝: Na2SO4.10H2O 明礬: KAl(SO4)2.12H2O 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膽礬、藍礬:CuSO4.5H2O 莫爾鹽:(NH4)2SO4.FeSO4.6H2O 磁鐵礦石: Fe3O4 赤鐵礦石:Fe2O3 褐鐵礦石: 2Fe2O3.3H2O 高爐煤氣:CO,CO2等混合氣體 水煤氣:CO,H2 天然氣(沼氣):CH4 液化石油氣:C3H8,C4H10為主 焦爐氣:CH4,CO,H2,C2H4為主 裂解氣:C2H4為主 爆鳴氣:H2和O2 笑氣:N2O 裂化氣:C1~C4的烷烴、烯烴 電石氣:C2H2(通常含H2S、PH3等) 蟻酸:HCOOH 尿素: (NH4CNO)或 CO(NH2)2 氯仿: CCl4 木精(工業酒精):CH3OH 甘油: CH2OH-CHOH- CH2OH 硬脂酸:C17H35COOH 軟脂酸: C15H31COOH 9油酸: C17H33OH 肥皂:C17H35COONa 銀氨溶液:[Ag(NH3)2]+ 乳酸:CH3-CHOH-COOH 白堊: CaCO3 熟石膏: 2CaSO4.H2O 足球烯: C60 銅綠:Cu2(OH)2CO3 純鹼(鹼面): Na2CO3 王水: HCl,HNO3 (3:1) 水玻璃(泡火鹼) :Na2SiO3 鹽鹵:MgCl2.6H2O 雌黃:As2S3 雄黃:As4S4 硃砂:HgS 石棉:CaO.3MgO.4SiO2 砒霜:As2O3 瀉鹽:MgSO4.7H2O 波爾多液:CuSO4+Ca(OH)2
等等
㈧ 初中化學常見根離子式
1、銨根離子:
(8)化學中的擴展閱讀
離子方程式原則
1、客觀事實原則
2、質量守恆原則
3、電荷守恆原則
4、固定組成原則
作用
(1)苯能與純溴、鐵屑反應,產生溴化氫白霧。能與濃硫酸、濃硝酸的混合物反應,生成黃色的苦杏仁氣味的油狀(密度大於1)難溶於水的硝基苯。
(2)乙醇能夠與灼熱的螺旋狀銅絲反應,使其表面上黑色氧化亞銅變為光亮的銅,並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乙醛。乙醇與乙酸、濃硫酸混合物加熱反應,將生成的氣體通入飽和碳酸鈉溶液,有透明油狀、水果香味的乙酸乙酯液體浮在水面上。
(3)苯酚能與濃溴水反應生成白色的三溴苯酚沉澱。能與氯化鐵溶液反應,生成紫色溶液。
㈨ 化學中,N M n分別代表什麼
物質的量——n。摩爾質量——M。粒子數(微粒的個數)——N。
物質的量是表示物質所含微粒數(N)(如:分子,原子等)與阿伏加德羅常數(NA)之比。
即n=N/NA。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數值為0.012kg ¹²C所含碳原子的個數,約為6.02×10²³。它是把一定數目的微觀粒子與可稱量的宏觀物質聯系起來的一種物理量。
在使用摩爾表示物質的量時,應該用化學式指明粒子的種類,而不使用該粒子的中文名稱。例如說「1mol氧」,是指1mol氧原子,還是指1mol氧分子,含義就不明確。又如說「1mol碳原子」,是指1molC-12,還是指1molC-13,含義也不明確。
粒子集體中可以是原子、分子,也可以是離子、質子、中子、電子等。例如:1 mol F,0.5 mol CO2,1k mol CO32-,a mol e-,1.5 mol Na2CO3·10H2O等。
(9)化學中的擴展閱讀
其他相關的字母表示:
1、阿伏伽德羅常數——NA。
2、相對原子質量——Ar。
3、相對分子質量——Mr。
4、質量分數——w。
5、氣體摩爾體積——Vm——L/mol——22.4L/mol(在標准狀況下,即在0℃101千帕的條件下)。
6、以單位體積溶液里所含溶質B(B表示各種溶質)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量濃度。
常用單位:mol/L或mol/m3。
氣體的體積V=物質的量(mol)x氣體摩爾體積(Vm)。
㈩ 化學中,N M n分別代表什麼
物質的量——n,摩爾質量——M,粒子數(微粒的個數)——N。
1、物質的量
(1)概念:表示物質所含微粒數目多少的物理量
(2)符號:n
(3)單位:mol
2、摩爾質量
(1)概念: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的質量
(2)符號:M
(3)單位:g·mol-1
3、粒子數
粒子數的觀念是在理論上考慮的一個主要角色。實務上,主要在化學,給定的熱力學系統內的粒子數需要確定,但實際並非能夠直接用粒子數來度量。如果材料是均勻的,並且具有已知用摩爾為單位物質的量n,粒子數N的關系可以被發現為:N=nNA,此處NA是亞佛加德羅常數。
(10)化學中的擴展閱讀
「物質的量」相關概念的起源與發展
德國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Osrwald,Friedrich Wilhelm,1853-1932)基於對道爾頓原子假說和阿伏加德羅分子假說的質疑,於1900年首次提出「摩爾(mole)」這個名稱,將其定義為一個關於質量的量。採用「摩爾」來統一「克分子」「克原子」「克離子」「克當量」等概念。
這與當時盛行的當量理論一致,與分子原子論不一致。採用「摩爾」主要是達到反對原子假說和分子假說的目的,因為摩爾是拉丁語,其含義是「質量很大、一堆」,剛好與原子、分子的含義「質量很小」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