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分析
⑴ 化學分析與分析化學的區別
簡單地說:分析化學包括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化學分析只是分析化學的一部分。
⑵ 什麼叫做化學分析法
化學分析法,以物質的化學反應為基礎的分析方法,稱為化學分析法。
化學分析法(chemical method of analysis),是依賴於特定的化學反應及其計量關系來對物質進行分析的方法。化學分析法歷史悠久,是分析化學的基礎,又稱為經典分析法,主要包括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以及試樣的處理和一些分離、富集、掩蔽等化學手段。在當今生產生活的許多領域,化學分析法作為常規的分析方法,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滴定分析法操作簡便快速,具有很大的使用價值。
⑶ 化學分析為哪三種
化學分析法是以物質的化學反應為基礎的分析方法,分為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滴定分析包括酸鹼滴定法,絡合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和沉澱滴定法。儀器分析法利用特定的儀器,可以對物質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化學分析法特點:一般用於測定常量組分(相對含量≥1%),准確度高(相對誤差0.1~ 0.2%左右);儀器分析法特點:適用於微量、痕量組分(1 % 以下)的測定以及結構分析,簡便快速(一定條件下),靈敏度高。
⑷ 化學分析都有哪些方法
化學分析方法多了去了
按照習慣大類分成化學分析法,電化學分析法和儀器分析法
化學分析裡麵包括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酸鹼滴定,絡合滴定等),重量分析法等等
電化學分析裡麵包括循環伏安,極譜,電解等等方法
儀器分析就更多了,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UV-Vis),原子發射光譜法,色譜法(包括氣相色譜GC,高效液相色譜HPLC),毛細管電泳(CE),核磁共振(NMR),X粉末多晶衍射(XRD),質譜(MS)等等~
化工數據處理一般都是套用每個反應不同的熱力學和動力學模型來做的,特別是表觀動力學是肯定要做的
⑸ 化學分析法
100mg試樣,用酸分解,氫溴酸除銻,鹼熔後製成鹽酸溶液,測定銅、鉛、鋅、錳、銀、硅、鐵、鋁、鈦、鈣和鎂。銻、硫、砷和錫單獨取樣測定。其分析流程見圖69.4。
圖69.4 輝銻礦化學分析法分析流程圖
試劑
銻標准溶液ρ(Sb)=1.00mg/mL稱取599mg高純Sb2O3於200mL燒杯中,加入10mLH2SO4後置於電熱板上加熱溶解,稍冷,加入適量(1+1)H2SO4,轉入500mL容量瓶中,用(1+1)H2SO4稀釋至刻度,搖勻。
溴酸鉀標准溶液c(KBrO3)=0.005mol/L稱取0.85g分析純溴酸鉀溶於1000mL水中,搖勻。用銻標准溶液標定其濃度。
碘化鉀洗液將2mL850g/LKI溶液與98mL(3+1)HCl混合。
砷混合顯色劑在50mL2.5mol/LH2SO4溶液中,依次加30mL25g/L抗壞血酸溶液、15mL5og/L鉬酸銨溶液和5mL54g/L酒石酸銻鉀溶液,搖勻。用時現配。
苯基熒光酮乙醇溶液(0.3g/L)稱取75mg苯基熒光酮於200mL燒杯中,加1mL(1+1)H2SO4及適量乙醇溶解,過濾於250mL棕色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釋至刻度,搖勻。
分析步驟
(1)分析溶液的制備
稱取100mg(精確至0.01mg)試樣於石墨坩堝中,用少許水潤濕,加5mLHCl,搖動,加蓋表面皿後置於電熱板上加熱分解,蒸發至干。再加入3mLHCl,加熱至干後,加5mLHBr、5滴(1+1)H2SO4,加熱至冒白煙。再加HBr蒸干,重復幾次,直至銻被除凈,蒸干。殘渣中加入0.5gNaOH及0.1gNa2O2熔融,取出。冷卻後,將坩堝放入塑料杯中,加入30mL沸水浸取,洗出坩堝,加熱微沸幾分鍾(或加入幾滴0.2g/L鋨酸鈉溶液加熱除去過氧化氫)。冷卻後,轉入已盛有7mL(1+1)HCl的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若不需要測定SiO2,則可以將試樣在燒杯中直接酸溶,不必要採用鹼熔方法。
(2)銅、鉛、鋅、錳、銀的測定
將溶液(A)直接用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
(3)硅的測定
移取5.0mL溶液(A)於25mL容量瓶中,用硅鉬藍光度法測定。
(4)全鐵的測定
移取5.0mL溶液(A)於25mL容量瓶中,用1,10-鄰二氮菲光度法測定;或用溶液(A)直接進行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
(5)鋁的測定
移取5.0mL溶液(A),用鉻天青S-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光度法測定。
(6)鈦的測定
移取5.0mL溶液(A)於20mL比色管中,用二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測定。
(7)鈣和鎂的測定
移取10.0mL溶液(A)於25mL容量瓶中,准確加入2mL100g/LSrCl2溶液,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用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
(8)砷的測定
稱取10mg(精確至0.01mg)試樣於50mL燒杯中,用幾滴水潤濕,加入1mLHNO3、3mLH2SO4,搖動,加蓋表面皿後置於電熱板上加熱分解。蒸發至冒白煙,稍冷,用少許水沖洗燒杯壁,再加熱至冒白煙,取下。冷卻後,轉入60mL分液漏斗中,用水沖洗干凈表面皿和燒杯壁,控制體積為10mL。加入1mL500g/L檸檬酸,滴加三氯化鈦溶液至紫色並過量5滴,再加2mLKI、10mL苯萃取2min。棄去水相,分別用10mL、5mL水反萃取兩次,每次2min。水相放入25mL比色管中,加入0.5mL10g/L碘溶液,置於80℃的水浴中加熱5min,除去殘余苯。取下,趁熱加4mL砷混合顯色劑,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放置30min後,以試劑空白液為參比,在波長730nm處,用3cm比色皿測量吸光度。
校準曲線0~25μgAs。
(9)錫的測定
稱取50mg(精確至0.01mg)試樣於石墨坩堝中,加入1gNaOH及0.2gNa2O2,攪勻。放入高溫爐中在600℃熔融15min,取出。冷卻後,將坩堝放入200mL燒杯中,加入5mL200g/L酒石酸溶液、20mL沸水浸取,洗出坩堝,溶液用(1+1)H2SO4酸化後移入25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移取10.0mL試液於60mL分液漏斗中,加1滴1g/L對硝基酚,調至無色。加氫碘酸使其濃度為3mol/L,再加10mL苯萃取2min。棄去水相,分別用5mL、2mL0.5mol/LH2SO4反萃取兩次,每次1min。水相放入25mL比色管中,置於70℃的水浴中加熱7min,除去殘余苯。滴加50g/L抗壞血酸至溶液呈無色,加1滴1g/L2,4-二硝基酚,調至無色。加4mL2.5mol/LH2SO4,再加2mL50g/L抗壞血酸溶液、1mL20g/L酒石酸、1mL2.5g/L草酸溶液,搖勻。加入3mL50g/LOP溶液,准確加3mL0.3g/L苯基熒光酮溶液,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30min後用試劑空白作參比,用1cm比色皿,於波長520nm處測量吸光度。
校準曲線0~10μgSn。
(10)銻的測定
稱取20mg(精確至0.01mg)試樣於150mL錐形瓶內,加5mLH2SO4,加蓋表面皿後置於電熱板上加熱6min。趁熱加入一小塊濾紙,繼續加熱至溶液呈無色或淡黃色。稍冷,用少許水沖洗錐形瓶內壁並加入20mL水,加熱煮沸除去SO2。取下,稍冷後加入20mLHCl,用水稀釋至120mL,置於電熱板上加熱至80℃,取下。加入3滴1g/L甲基橙指示劑,用0.005mol/LKBrO3標准溶液滴定至紅色消失為終點。砷同時被滴定,應從合量中扣除。
(11)硫的測定
稱取50mg(精確至0.01mg)試樣,用硫酸鋇重量法測定。
⑹ 化學分析這個職業是干什麼的
化學分析這個職業主要是對化學方面的物質做定性與定量分析,得到物質的准確濃度,比如大家非常關心的葯品、食物、環境等都需要進行化學分析的。還有醫院、質檢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公安局、環保局等也是需要化學分析方面的人才的。
⑺ 進行化學分析的一般步驟是什麼
利用物質的化學反應為基礎的分析,稱為化學分析
化學分析根據其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將其分為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
滴定分析:
根據滴定所消耗標准溶液的濃度和體積以及被測物質與標准溶液所進行的化學反應計量關系,求出被測物質的含量,這種分析被稱為滴定分析。也叫容量分析(volumetry)。利用溶液4大平衡:酸鹼(電離)平衡、氧化還原平衡、絡合(配位)平衡、沉澱溶解平衡。
滴定分析根據其反應類型的不同,可將其分為:
1、酸鹼滴定法:測各類酸鹼的酸鹼度和酸鹼的含量;
2、氧化還原滴定法:測具有氧化還原性的物質;
3、絡合滴定法:測金屬離子的含量;
4、沉澱滴定法:測鹵素和銀。
重量分析:
根據物質的化學性質,選擇合適的化學反應,將被測組分轉化為一種組成固定的沉澱或氣體形式,通過鈍化、乾燥、灼燒或吸收劑的吸收等一系列的處理後,精確稱量,求出被測組分的含量,這種分析稱為重量分析。
一般步驟(通用):
1.明確實驗目的,熟知實驗內容及實驗原理;。
2.准備所需儀器及葯品。
3.動手操作實驗,得出數據(注意安全!)。
4.記錄實驗報告。
5.清洗儀器,處理實驗廢液(注意環保)。
具體步驟就依你的實驗內容和性質而定,而且使用的儀器葯品也不一樣;,最重要的是你的實驗內容、原理及實驗目的。
⑻ 化學分析與儀器分析有什麼異同
化學分析與儀器分析,是兩類分析法,有相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
一、主要相同的地方:
1、都是定量分析法;
2、都需要使用計量儀器,例如定量分析用的分析天平;
3、都離不開標准物質;
二、主要不相同的地方:
1、與化學分析不同,儀器分析需要使用特殊的儀器;
2、與化學分析定性分析不同,儀器分析還可以做結構分析;
3、與化學分析(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不同,儀器分析最終測定的物理量較多(包括光學的、電化學的、放射性的、雜訊的、電磁的等);
4、與化學分析不同,儀器大型,價格較貴,佔地多,相對利用率低;
5、與化學分析(定量主要用於常量分析)不同,儀器分析定量主要由於微量分析、痕量分析;
6、與化學分析不同,儀器分析易於實現自動監測、在線分析;
7、依據不同:化學分析是建立在化學反應基礎上的分析法,儀器分析是建立在物質的物理性質基礎上的分析法。
⑼ 化學分析
通過對岩石的化學分析,得出各有關元素的百分含量,並以元素氧化物的形式來表示。下面是與之相關的理論及應用的一些實例。
1. 相關理論敘述
任美鍔等提到:「在岩溶研究中,碳酸鹽岩的化學成分分析項目,一般只分析CaO、MgO、CO2和酸不能溶解的雜質……由碳酸鹽岩化學分析出的CaO、MgO、和CO2,可以換算出碳酸岩中碳酸鹽礦物的重量百分比。根據鹽酸提取的CaO換算CaCO3含量,其餘CO2與鹽酸提取的MgO化合成MgCO3,據CaCO3及MgCO3含量計算方解石與白雲石含量。一般剩餘一些MgO,系含鎂的硅酸鹽礦物進入鹽酸提取物中所致,有時有不多的MgO及CO2過剩,屬允許分析誤差……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碳酸鹽類岩石中都存在方解石和白雲石……在自然界中,石灰岩比白雲岩易溶蝕,白雲岩比硅質灰岩易溶蝕,硅質灰岩又比泥灰岩易溶蝕。這是由於石灰岩的成分以方解石為主的緣故。岩石中如礦物成分不均一,將影響岩溶作用,特別是一些不可溶解的雜質,如SiO2、Fe2O3、Al2O3、R2O3等,在岩溶發育過程中,充填於岩石裂隙中,使地下水通過困難……實驗表明,在含CO2的水溶液中,若令方解石的溶解度為1,隨著岩石中CaO和MgO比值的增加,相對溶解度也增加。當CaO和MgO比值在1.2~2.2之間(相當於白雲岩)時,相對溶解度變化最大,由0.35~0.82。當CaO和MgO比值在2.2~10.0之間(相當於白雲質灰岩)時,相對溶解度介於0.80~0.99之間。當CaO和MgO比值大於10.0(相當於石灰岩)時,相對溶解度趨近1。」[3]
以上敘述,表明了以下觀點:①在石灰岩-白雲岩-硅質灰岩-泥灰岩,這一岩石系列中,它們的溶解度呈降低趨勢,這是因為石灰岩中,方解石含量較其他岩石高得多。②石灰岩中若含有難溶解的雜質,將影響溶蝕作用的進行,原因是這些雜質堵塞了岩石的裂隙,使地下水流通受阻。③石灰岩中隨著MgO含量的增加,岩石溶解度逐漸減少。也就是說,方解石(或CaCO3)的含量多少,是岩石被溶蝕與否及區分岩石被溶蝕強度重要的先決條件。但野外觀察表明,白雲岩的溶蝕現象並不比石灰岩的弱,有時反而表現得比石灰岩的大。這一問題下面將作專題論述。
2. 應用實例
(1)貴州省獨山南部地區
貴州工學院地質系岩溶科研隊(1986)對貴州獨山南部架橋、堯花、黃後三條地下水系,進行過系統的岩石化學全分析及岩石化學簡分析。該三條地下水系是區內岩溶最發育的地段,但各地下河所經過的地層、岩性不盡相同。
現根據資料,將區內三條地下河系岩石化學分析結果分別綜合如表2-2~表2-4。
表 2-2 架橋地下水系岩石化學成分( 平均) 統計表
注: 各岩石類型後小括弧內數字為樣品數。表 2-3、表 2-4 同; 據貴州工學院地質系岩溶科研隊( 1986) 。
表 2-3 堯花地下水系岩石化學成分( 平均) 統計表
注: 據貴州工學院地質系岩溶科研隊( 1986) 。
表 2-4 黃後地下水系岩石化學成分( 平均) 統計表
注: 據貴州工學院地質系岩溶科研隊( 1986) 。
統計表反映的是相同岩性的綜合平均數,就對岩溶發育影響重要的石灰岩來看。三條地下水系的 CaO 含量分別為( 以架橋、堯花、黃後為序) 54. 18% ,53. 34% ,54. 13% ,含量最大差是 0. 84% 。一般來說這種不到 1% 含量差異的化學成分,是否能影響岩溶化的強弱程度值得商榷。而野外觀察到的客觀情況是,本地區不同層厚,不同結構的石灰岩中,岩溶常常「選擇」在厚層、塊狀,具粒屑結構的石灰岩中強烈發育,而在中厚層或薄層不具粒屑結構的石灰岩中,岩溶發育程度則相對微弱得多。這種現象在岩溶地區並不鮮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應引起岩溶工作者的重視。
(2)貴州普定
1990年余錦標等在貴州普定南部地區,將岩石的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分別進行過對溶蝕及溶解影響的研究。
他提到:「為了對比岩石不同組分與溶蝕的相關程度,分別對每一個試樣各組分的百分含量與比溶解度和比溶蝕度進行了相關計算,計算結果表明:碳酸鹽的各種組分與比溶解度及比溶蝕度關系最密切的組分是氧化鈣和氧化鎂……隨著岩石中氧化鈣的百分含量的增加,比溶解度和比溶蝕度都增加,氧化鈣對溶解和溶蝕起促進作用,而氧化鎂對溶解和溶蝕則起阻礙作用,(其他)成分……的存在不利於岩石的溶解。但是,從SiO2,Al2O3,K2O,Na2O與比溶蝕度的相關分析來看,其相關系數卻為正值,說明這些成分能促進溶蝕過程中的物理破壞作用。」[15]
這里他們得出的氧化鈣與氧化鎂含量與溶解和溶蝕的關系,與實驗室得出的傳統經驗結論基本是一致的。但同時又提出了一個很有見地的問題:SiO2,Al2O3,K2O,Na2O等的存在,能促進溶蝕過程中的物理破壞作用,對岩石的溶蝕是有利的。這一結論與岩石中酸不溶物對岩石的溶蝕,起到阻礙作用的傳統結論不相符合。但他們提到的SiO2和Al2O3是一種難溶物質,在岩石的溶蝕過程中,起到的是一種「物理破壞」作用。這一點十分重要,物理破壞顯然不是與溶解或溶蝕有關的化學作用。是否可以理解為,「物理破壞」作用就是難溶的「顆粒」在外力作用下,產生脫離原附著體的一種作用。如果是這樣,這種物理破壞在岩溶發生、發展的進程中,將會是一種有重要意義的現象。
另外這種用化學成分百分含量為依據的研究思維也值得商榷。因為在自然界岩溶的發生與發展,是具可溶蝕性的水對可(易)溶性岩石的作用,其作用對象是礦物方解石和白雲石,而不是對氧化鈣或氧化鎂的作用。其次,在碳酸鹽岩的礦物成分分類中,石灰岩中可以允許有<10%的白雲石礦物的加入。再有,碳酸鹽岩中,鈣的含量不只是在方解石中存在,白雲石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鈣。所以岩石中氧化鈣中鈣的含量,其實也包含了白雲石中的鈣。所以這種用化學成分氧化物含量的多少,來研究岩溶的發生與發展總覺得有些欠妥。因此岩溶工作者在注重實驗室的數據、結論的同時,更應關注這些數據、結論是否能對野外岩溶現象進行成因的解釋和觀察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