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的反思

歷史的反思

發布時間: 2020-11-19 12:23:50

1. 歷史考的差反思300字

寫作方法:記述事件,做出客觀評價,分析自己的思維,思考下次面對類似的事情,該怎樣更好地處理?寫下具體方法。

正文:

我對這次歷史考試的分數感到愧疚,歷史竟然錯了很多不該錯的地方。經過我的仔細反思,我想這和我閱讀題目不認真與自己的基礎不扎實有著很大的關系。

此次考試失利的原因,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沒有端正的學習態度。一個正確認真的學習態度是一個學生成才的必備基礎,有了正確的思想態度才能正確地對待學習這件事,正確看待考試成績的重要性,考試是學校對於學生的檢測,也是讓自己找出不足改正不足的方法。

2、沒有一個正確的學習目標。每一個階段都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的人,往往平時不怎麼起眼,到了考試就會大放光彩,因為他完成一個個小目標,從而最終完成一個大目標。然而光有目標沒有實際行動也是不行的。

3、平時對自己要求過低。有時候人會犯「惰性」,也就是偷個小懶,平時對自己嚴格要求的人,做什麼事情都會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待學習更要嚴格要求。

4、缺少「不恥下問」的精神。我們都是學生,學習就有不懂的,不懂的就得向別人請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每個人也有自己的優點,學習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缺點。比如你的數學好,我的歷史好,我們就可以互相學習,互相提高。

我知道,錯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自己做錯事的時候,能夠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知道如何改過自身,所以我會在以後的日子裡端正學習態度,勤學好問,嚴格要求自己,爭取在下次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2. 歷史反思

每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歷史
「歷史是我的事業,不是職業!」紀連海對待歷史,有一種神聖的感覺。在上大學的時候,他很喜歡自己鑽研一些「偏門」的課業,比如除了二十四史之外的民族史,除了英法等大國史之外的小國史等等,那時候歷史還是他的樂趣。但是從教以後,歷史成為他人生的追求。
雖然他現在有如此成就,當被問及他是否認為為教師們開創了一條新路時,他認為教師還是應該以教學為本職工作,做好這個,再談其他。「而研究歷史,給我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歷史需要它的每一個人都是完整的,需要它是豐富多彩的,是多面的,我教歷史,就是希望人們能從歷史中有所悟,有所得。」
為了對歷史的這份理想,這份責任,紀連海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名優秀教師。他不斷地去學習、去充電,為此他付出了眼睛作為代價:「我借書,從來不超過一天,不管是多厚的書,我一晚上一定要讀完了。現在我這倆眼睛,完了,一個一千四,一個一千五網路。」
能夠在《百家講壇》給全國觀眾講課,紀連海也非常珍惜,他說,「每個研究歷史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歷史,都希望自己的觀點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而專家的研究,普通人是看不到的,現在的歷史學,需要專家,但是更需要普及者,好讓更多的人從歷史中有所收獲。」
「如果再選擇一次,我還是會選擇做一個普及者!」他這樣說。

3. 歷史考試反思200字

這次歷史,難度不是太大,但因為我時間沒掌控好,導致最後歷史沒來的及寫完,以至於60分的卷子只拿到了20分;甚至於於選擇題大片錯誤,材料主觀題大片空白,以後要掌控好時間。
這次考試,我心態不好,做卷子時十分浮躁,沒有靜下來仔細審題,靜心思考;同時也因為我平時上課沒好好聽,作業總是胡,甚至出現遲交沒寫狀況;本來基礎就不好,上課效率也不高,考試前也不復習,就這么去考試;所以才會出現因果關系,拿到這么低的一個分數。甚至於我連老師發給我的知識點梳理在考試前都沒碰一下,考試時才臨時抱佛腳;可這終歸沒用,而且就算了我這次僥幸翻到了,那中考時怎麼辦,六本書,翻一題,找到答案,可時間也差不多沒了,剩下的題目怎麼辦?何況中考怎麼可能只有這點難度,知識點全集中在一起,上課不認真聽講,回家不寫作業,考試前不復習,看到考試題目也只有兩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在考什麼,這怎麼翻?甚至於我考試之前還在痴心妄想,妄想我不聽講,不寫作業,不復習,就能考到55分,免寫一切作業,上課可以不聽講;可這也正如老師說的,就算這一次考到了,那下一次呢?怎麼可能還考到?所以聽講,作業,復習,這三個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胡,只有這樣,我才能有機會考出一個好成績。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糾正我對學習的態度,上課認真聽講,回家認真寫作業,考試前認真復習,爭取在下一次考出一個好成績。

4. 歷史反思怎麼寫500字

人類自起源至今,少說也有上百萬年,可是人類可以通過文字直接加以記憶的歷史卻只不過五、六千年,至於談到人類的精神史,就更短,只有2500年。西方人用耶穌的誕生象徵人類普遍信仰精神的誕生,並以此作為全人類精神生命的誕辰日,我認為,這是很有道理的。事實上,它今天也已經成了全人類共同使用的公元紀年之始。按照這種紀年方法,我們今天已臨近20世紀末,也即第二個千年紀的末日,緊接著,人類即將進入第三個千年紀,也即21世紀。

公元元年正值中國歷史上的西漢與東漢之交。東漢的光武皇帝於公元25年登基稱帝,然而其祖西漢的武皇帝(在位時期為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7年)則早在公元前一百多年前即已接受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從此,便為中國人奠定了一種人類原精神的基礎,此即在先秦時代就已由孔、孟所首創並倡導的具有仁愛精神的儒家學說;但也從此,開始了一種血統皇權的極權專制體制與一種人類的原精神相互進行緊密結合的漫長的歷史,這個歷史一直延續到20世紀。

與中國的先秦時代幾乎同時,古希臘人也為自己和全人類奠定了另一種人類的原精神的基礎,此即哲學求知精神的基礎,與哲學求知精神逐漸進行了歷史結合的是希臘——羅馬共和國和帝國的寡頭的或貴族的議會選舉的政體,這種政體為後來的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古老的樣板。

幾乎在同時代提出的哲學求知精神、信仰精神和仁愛精神,共同構成了人類的三種原精神,在人類的近兩千年的歷史中,它們依次結合於貴族(精英)政體、神權極權政體和皇權極權政體;這三種人類的原精神組成了人類的全精神,它們是人類道德和理性的總的源泉。然而顯然,這三種原精神在人類中的空間分布上是非常不均衡的,事實上,在時間分布上也同樣是非常不均衡的。例如在第一個千年紀(公元元年—公元1000年)的前半期,西方主要是希臘—羅馬共和國和帝國的時代,古希臘的伊壁鴆魯哲學和斯多葛哲學的哲學理性精神在西方人中處於主導地位,到了後半期,更確切地說是到了西羅馬帝國被滅亡(公476元年)之後,西方進入了宗教(信仰)精神處於主導地位的時期,這時在西方漸漸興起了神權的極權統治。而到了第二個千年紀(公1000元年—公元2000年)的前半期,西方的宗教信仰精神開始漸趨衰落,並且這時的宗教神學在奧古斯丁、阿奎那等神學思想家的影響下也漸漸趨向於理性精神的哲學,直到世紀之後,西方的文藝復興運動、新教改革運動、啟蒙運動等等理性主義運動相繼發生,從而後半期的西方重又進入了哲學理性精神佔主導地位的時代,並一直至今,由哲學的理性精神而發展成為自然科學的理性主義和社會民主的理性主義。

在中國,則是無論在第一個千年紀還是第二個千年紀,基本上都是由儒家的仁愛精神占據支配地位,與此同時,皇權的極權體制也庚衍不絕,直至本世紀還難以完全斷根;不同的是,在第一個千年紀,漢儒為原始的儒家精神增添了濃厚的偽神學乃至偽宗教的色彩,而在第二個千年紀,則是由宋儒和明儒為原始的儒家精神增添了濃厚的偽理性和偽哲學的色彩。

現實地說,全地球人類的文明在第一個千年紀,中國是名符其實的中央之國,即使西方同時代的有名的羅馬共和國也無法與中國相比。這是因為,直到公元1000年前後,中國的人口均佔全人類的二分之一以上,也即是說,全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人類一直長期地生活在中國這塊土地上,而且直到13世紀,義大利的馬可波羅在中國的旅遊見聞也充分證明,中國人這時的生活要遠比西方人文明,經濟上更顯得繁榮、昌盛,政治上更顯得和平、穩定,文化上也更顯得具有生活的效率和更具有人類藝術的情趣。誠如英國的科學史家李約瑟先生所指出的,直至15世紀之前,中國的科學技術發明在全人類中均佔有壓倒的優勢,而美國的坦普爾先生則更認為,「如果認識到西方今天得以豐衣足食要歸功於兩個世紀前採用的中國發明,我們倒應感到慚愧才是。」(見《中國:發明與發現的國度》,21世紀出版社,1995年,第18頁)。而同一時期的西方人卻一直為不斷的戰爭和宗教神權的極權專制對人們精神的殘酷奴役所苦。真正西方文明的崛起和相形之下中國文明顯得衰落的時期,主要還是在近五百年,也即第二個千年紀的後半期,而且更主要的還是在最近的兩個世紀,19世紀和20世紀。即使如此,也誠如培根所言,造紙和印刷術、火葯、指南針這三項技術發明為西方近代文明的崛起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文明基礎。它們「對於徹底改造近代世界並使之與古代及中世紀劃分開來,比任何宗教觀念、任何占星術的影響或任何征服者的成功所起的作用都更大,可是他(指培根——引者)至死也不明白這些均來自中國。」

謝謝請採納

5. 歷史反思300字 急急急!!!

1、歷史等文綜學習,需要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的知識較多,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條理化清晰的內容,雜亂的知識點一頭霧水,那麼你就需要學會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你可能擅於聽老師講,自己看書效率低下,那麼你一定要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邊聽一邊勾勾畫畫寫寫,純粹的聽純粹的看都不會讓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一些特性,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的解決。

2、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眼腦直映」式的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在學習之後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

6. 歷史反思

期中考試已經兩次了,但兩次考試都沒有預期的好,尤其是第二次,從兩次考試後我進行了反思,總結出以下幾點希望在以後的考試中能不斷改進。
一、考試卷看似簡單,沒有難度特別高的題目,但每一個問題的思考量都很大,還有個別題目雖是考查重點內容,但設問比較偏,以至學生答題時失分點多,A率不高。
二、這兩次考試時間是和政治結合在一起,共有100分鍾,時間各為50分鍾。跟學生交流後了解到,以往學生答卷時,歷史、政治兩科分開考,現在考試時間進行改革,但試卷的題量跟以往一樣,學生對時間把握不住,如果先做哪一門科,那一門就考得比較好,加之答題時又不抓緊,導致許多同學考到後半階段時答題倉促,導致後考的一門科差。
三、主觀上,學生學習的自覺能動性不夠,沒有很好地掌握學過的知識點。甚至,停留在開卷考,只要「查一查」、「抄一抄」就可以過關的觀念上。這也是考試不理想的重要因素。
針對以上問題,下階段我在九年級教學工作準備做好如下幾點:
一、抓好進度,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注重教學方法,在平時多加強審題的訓練,圍繞問題,尋找知識的落腳點。開放性試題的命題依據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為導向的,教會學生在解題時必須以教材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向教材求索,尋「根」問宗,找出解答問題的相關歷史知識,切忌隨心所欲,想答什麼就答什麼。
二、注重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正確運用發散思維是解答開放性試題最為重要的思想武器。這就要求學生平時多注重時事政治,多看、聽新聞,多讀書,藉助課外知識對課本有進一步的把握。平時的點滴積累和不斷的鍛煉,持之以恆地堅持才會碩果累累。
三、教會學生抓住規律性的知識,舉一反三,進行知識遷移。
四、強調虛心聽同學的發言和老師的總結,不斷的進行反思。
五、通過兩次期中考試對我個人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講課要有吸引力,讓學生時刻關注老師,關注課上知識,不斷思考問題。特別是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要深思熟慮,考慮到學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問,沒有任何的價值。老師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願望。老師的思考能激發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嚮往。這就要求我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一一注重以上問題,逐步讓學生適應我的教學方法,我也要適應他們,形成和睦、融洽的課堂氣氛,並扭轉學生「開卷考,只要了解知識點在什麼地方就可以」的錯誤觀念。師生共同努力,勇敢的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7. 歷史期中考試500字反思

要從考試試卷的錯題開始分析,找到原因,是押題不準還是知識面不夠,或者是考試時心態不好,要對自己的錯誤有批評,要對未來的學習有教育意義。

正文:

進入初中後歷史一直以來還算我的強項,初一,初二那會,每章節過後都會收到老師發的學案,然後開始死記硬背,成績倒也還說的過去,誰知進入初三,先是換了老師,講課方式。

風格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接著中國歷史也變為了世界歷史,每章節過,也不會再收到學案,懵懵中就參加了考,從考場下來,我就徹底懵了,感覺什麼也不會,答案可想而知。

月過後,我仔細分析了自己了歷史分,平時上課老師知識淵博,所以講課風趣幽默。自己呢光是聽樂子了,可是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是一點沒記住,同時思維還停留在之前初一,初二等著背學案的模式。

這樣以來,成績肯定是不理想,痛定思痛,我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了一些措施,每節課上過後自己仔細閱讀教材全解,老師上課提到的要點,點,仔細再過一遍。之後,有空就翻歷史五三,會的題口頭回答,有困難的,不知道的就動手寫一寫,最後呢。

和其他班的同學借來學案進行鞏固,在這種措施下,這次期中考試,歷史進步最大,但是離我心目中滿意的成績還有很大的距離,也就是說還有很大的上升的空間,在期末考試之前,我要繼續之前好的辦法,勤背,多預習,多復羽。

鞏固,通過練題來促進背題,自己總結出適合自己學習歷史的好辦法,期末考試也就剩下四十多天了,我一定要好好利用好這寶貴的時間,合理分配,有效,高效地完成各科目地學習。

將以前段老師給我們講的時間寶典利用上,使自己的時間盡可能地充足,讓自己做到勞逸結合。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送給自己,激勵自己,努力,為了最後的成功,加油!

8. 歷史考試反思100字

分析考試失利的原因,同時談談對歷史這一學科的理解。

經過本次考試後,我深切的認識到自己的歷史知識尚有不足,歷史這一學科,不完全靠的是死記硬背,更多的是對其源遠流長的嚮往。讀史使人明智,中國歷史博大精深,從原始社會到近代的改革開放,每一課,每一節,都在述說著這個文明的源遠流長,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8)歷史的反思擴展閱讀

反思的寫作技巧:

反思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一個事件,先敘述事情經過,然後反思分析;另一種是多個事件,可以採取邊敘述做事經過,邊反思分析。無論那一種方式,最後都要總結,提出具體的打算及方法去克服不足及失誤。

敘述事情經過的時候,不能拖泥帶水,要有所側重,重點敘述為反思提供前提材料的內容,要詳略得當,不像記敘文中敘述那麼詳細具體,一般都是概括性的敘述,因為文章的側重點在反思。反思的時候,要有的放矢,認識深刻。總結提出的辦法要具體可行。

9. 歷史的考後反思100字

通過這次考試,我得到了磨練、反省和升華自我的機會。但「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經典名言我相信對我還是有用的。
首先,我的語文在閱讀與探究部分丟分嚴重,其原因是沒有用心去閱讀,沒有認真加以分析,丟掉了將近一半的分數,實在不該。在積累與運用中也丟掉了將近一半的分數,其原因在於沒有仔細去看拼音,忽略了字、詞、句的意思及作者的簡介。在作文中丟的分也比較多
在數學方面,因為大意就丟掉了較多分數,而應用題由於知識缺陷導致嚴重失分,並且知識遷移能力也不強,以後我應做到不懂就問,勤學多練。平時鍛煉自己,強迫自己養成細致認真的習慣;把課堂學習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並學有餘力地積極發展興趣愛好;考試前做好充分准備,打一場酣暢淋漓、悲壯徹底、問心無愧的戰役。
英語方面,由於自己基礎差,練習又還不夠,單詞沒有用心去記,所以考得一塌糊塗,英語是我相當的弱項,今後我將著重於這方面的學習和操練。還有自己的書寫也應盡量做到規范。

10. 歷史是人寫的,對歷史的反思,也許有助於對現實更深層次的認識,很多人說,反思歷史就是展望未來。在我們

熱點內容
絲足老師 發布:2025-05-12 01:30:24 瀏覽:608
當教師好還是公務員好 發布:2025-05-12 00:53:30 瀏覽:853
考研英語真題下載 發布:2025-05-12 00:24:07 瀏覽:454
2017美術生高考綜合分 發布:2025-05-12 00:20:15 瀏覽:883
清風校園手抄報資料 發布:2025-05-11 21:08:53 瀏覽:612
安溪是哪個市 發布:2025-05-11 19:17:34 瀏覽:708
京芳教育 發布:2025-05-11 14:06:12 瀏覽:943
雲南白葯膏多少錢 發布:2025-05-11 12:53:15 瀏覽:566
師德師風演講稿標題 發布:2025-05-11 11:22:34 瀏覽:520
小小的船優秀教學設計 發布:2025-05-11 11:06:30 瀏覽: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