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瞬間
❶ 歷史一瞬間
秦始皇。他統一中國後實行帝制,故稱始皇。公元前221中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
❷ 歷史的瞬間彷彿在眼前
飄忽
❸ (14分)照片凝固了歷史的瞬間,再現了歷史的真實,是我們探究歷史的珍貴資料。閱讀下列照片,回答相關問
(14分) 1、 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分) 影響: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分) 2、 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的講話。(2分) 方針:求同存異(2分) 3、原因: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恢復。(2分) 原因: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亞非國家的支持、正確的外交政策等(3分) 4、感想: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❹ 描寫歷史瞬間的散文
1991年8月19日蘇聯解體,是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作為這個世界上最龐大國家當時的領導人——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МихаилСергеевичГорбачёв)被認為要為這一事件負上相當重大的責任。而在戈爾巴喬夫「導致蘇聯解體的改革」中,他激進的新聞改革對這個國家產生了巨大的震動,並被認為是導致了嚴重的意識形態崩潰,成為蘇聯解體一個重要原因。 對於戈爾巴喬夫新聞改革的評價 毫無疑問,戈爾巴喬夫的新聞觀念受西方影響極深——這和他多次出國的經歷以及較高的學歷都有相當的關系。戈爾巴喬夫提出的「公開性原則」無疑是新聞媒體應該追求的價值觀,而他新聞改革中最重要的三點:取消新聞審查制度、規定各種組織或公民個人都有辦報權、擴大辦報人的自主許可權,也都符合現代新聞事業的發展趨勢。 從改革初期的情況看,通過改革,蘇聯的媒體得到了群眾更多的信任和歡迎,也更貼近真實的國情——從新聞的角度看,這肯定是成功的。突破新聞禁區,新聞才變得具有價值而不僅僅是某一個政黨的宣傳工具;對於歷史問題的揭露,也符合人民知情權的要求。 從以上的分析看,戈爾巴喬夫的新聞改革無論如何都是進步的,是符合歷史潮流的,甚至是成功的。但是,為什麼仍然有這么多人認為他的改革失敗了呢?因為蘇聯解體了,蘇聯的改革失敗了,從結果出發,在意識形態的失范上,自然又追究到了新聞改革的問題上來。 然而,蘇聯的意識形態崩潰,其根源並不在新聞自由,而恰是在新聞不自由。因為過去的新聞不自由,斯大林才能肆無忌憚的犯下驚人的罪行而不擔心為人所知。因為對真相缺乏了解,國民無法真正參與到國家的事務中來,也就無法發揮社會主義人民民主的優勢。而新聞有了自由後對於過去的揭露,不過是它早就應盡的義務的補救。 應該說,蘇聯的失敗,並不在於新聞改革,而是因為過去所犯下的可怕罪行。因為已經犯下了罪行,蘇共就無法迴避其責任,作為一個政黨,被迫下台,也屬當然。另一方面,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以及獨聯體國家並未走上富強之路,其中一些甚至出現倒退,這也有政治經濟多方面的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其罪並不能歸於新聞自由。相反,我們倒可以說,即使出現了其他的倒退,在新聞事業方面,他們取得了進步。這么看來,國內一些人藉此來攻擊蘇聯的新聞改革,鼓吹「操縱輿論」,倒顯得別有用心了。 ❺ 照片凝固了歷史的瞬間,再現了歷史的真實,是我們探究歷史的珍貴資料。閱讀下列照片,回答相關問題(1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