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西安地理

西安地理

發布時間: 2020-11-19 15:11:11

1. 西安的主要地形 氣候環境 風俗習慣

一、西安地形

西安地處陝西省關中平原偏南地區,北部為沖積平原,南部為剝蝕山地。大體地勢是東南高,西北與西南低,呈一簸箕狀。秦嶺山脈橫旦於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國地理上北方與南方的重要分界。中國的大地原點和國家授時中心就在西安。

二、西安氣候環境

西安市平原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干濕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溫暖、乾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氣溫速降,秋淋明顯。年平均氣溫13. 0℃~ 13. 7℃,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1. 2℃~ 0. 0℃,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26. 3℃~ 26. 6℃,年極端最低氣溫-21.2℃(藍田1991年12月28日),年極端最高氣溫43. 4℃(長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22. 4~ 719. 5毫米,由北向南遞增。

三、西安風俗習慣

「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匯集稱之為「陝西十大怪」(即「關中十大怪」):面條像腰帶、鍋盔像鍋益、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等。

(1)西安地理擴展閱讀:

西安特色

1、鍋盔像鍋蓋

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團放進頭盔里,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做鍋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杠來壓揉,然後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制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鍋盔要數「乾州(今乾縣)鍋盔」好。

2、辣子是道菜

至於說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沒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餚。就連西安城裡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油潑辣子」看著紅、聞著香、吃著辣,既能用來調面,又能夾饃吃。人們常說「油潑辣子冰冰面吃著燎(好)乍咧!」

3、泡饃大碗賣

「牛羊肉泡饃大碗賣」可稱上是「陝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饃似乎是白來一趟。而牛羊肉泡饃要數回民食品了。

2. 西安有哪些地區

11個區:

(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雁塔區、灞橋區、未央區、閻良區、臨潼區、長安區、高陵區、鄠邑區)

7個國家級開發區: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曲江新區、滻灞生態區、閻良國家航空產業基地、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國際港務區)

另加代管一個國家級新區,即西咸新區。

(2)西安地理擴展閱讀

西安古稱長安,是中國西北部最大的中心城市,下轄11個區(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雁塔區、灞橋區、未央區、閻良區、臨潼區、長安區、高陵區、鄠邑區)、2個縣(藍田縣、周至縣)、7個國家級開發區(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曲江新區、滻灞生態區、閻良國家航空產業基地、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國際港務區),並代管一個國家級新區,即西咸新區,總面積10752平方公里,現有人口1200萬。

西安具有五個顯著特點:

一是華夏故都、文明之源。西安與雅典、開羅、羅馬並稱世界四大古都,是古絲綢之路起點,是世界上文化內涵最豐富、文化遺存迭壓最厚重、古代城池系統保存最完整的歷史文化名城,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有「天然歷史博物館」之稱,博物館總數達126座。現有秦始皇陵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6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是科教高地、軍工重鎮。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第三,擁有普通高校63所、軍事院校7所,研究生培養單位43家、兩院院士62位,科研院所95家,被評為「中國領軍智慧城市」和「全國十大創新型城市」。西安國防科技工業基礎實力僅次於北京,軍工單位44家,其投資控股和管理的單位207戶。聚集了國內航天、兵器1/3以上、航空近1/4的科研單位、專業人才及生產力量,2017年民參軍企業達到400家,軍民融合產業營業收入突破2000億元。2015年9月,西安獲批全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西安高新區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三是產業完備、實力雄厚。西安電子、機械、化工、材料、勘測、自控、航天、航空等領域具有國內一流和世界領先水平。西安正圍繞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文化旅遊產業,打造「3+1」萬億級大產業集群,圍繞航空航天、光電晶元、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製造、信息技術、生命科學、人工智慧等硬科技「八路軍」,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2017年,三星二期、吉利、開沃、華潤、華僑城、阿里巴巴、騰訊、亞馬遜等一大批重大項目簽約落戶,涉及世界500強企業44家,新增投資過百億元項目40個。創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通過國家評估。獲批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

四是交通樞紐、開放前沿。西安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支點城市、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的西部中心城市,位於中國的幾何中心和大地原點。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鐵路、公路是全國六大樞紐之一,國際陸港是全國唯一獲得國際國內雙代碼的內陸港口。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高新綜合保稅區、西安出口加工區A區B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成為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和增長極。2017年,開通了全國首趟北歐(芬蘭科沃拉—西安)國際貨運班列,開行「長安號」480列,運送貨物65.9萬噸,新增國際客運航線14條、貨運航線3條,機場旅客吞吐量4187萬人次,位列全國第八。成功舉辦2017歐亞經濟論壇、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圓桌會議等活動,國際友城達到31個,21家外事機構簽約入駐。

五是山水之城、美麗宜居。西安南依秦嶺,北跨渭水,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綿延千里的秦嶺,是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是天然的生態屏障。自古有「八水繞長安」之美稱,涇、渭、滻、灞、潏、滈、灃、澇八條河流滋潤城市。西安是世界著名旅遊目的地城市,是中國旅遊資源最富集的城市和集散地,擁有國家5A級景區3個、4A級景區28個。

3. 陝西西安人文地理歷史常識

西安市位於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北臨渭河和黃土高原,南鄰秦嶺。東以零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台塬為界,轄境東西長約204公里,南北寬約116公里。截至2016年,西安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66平方公里。

西安市的地質構造兼跨秦嶺地槽褶皺帶和華北地台兩大單元。距今約1.3億年前燕山運動時期產生橫跨境內的秦嶺北麓大斷裂,自距今約300萬年前第三紀晚期以來,大斷裂以南秦嶺地槽褶皺帶新構造運動極為活躍,山體北仰南俯劇烈降升,造就秦嶺山脈。

西安市境內海拔高度差異懸殊位居全國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競秀的秦嶺山地與坦盪舒展、平疇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線分明,構成西安市的地貌主體。

流行於陝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稱亂彈,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流傳於戶縣鍾馗故里的儺舞跳鍾馗,是中國戲曲舞蹈的活化石,儺是中醫的鼻祖。

西安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文化遺存具有資源密度大、保存好、級別高的特點,在中國旅遊資源普查的155個基本類型中,西安旅遊資源占據89個。

西安周圍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漢、唐四大都城遺址,西漢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鍾鼓樓、古城牆等古建築700多處。

(3)西安地理擴展閱讀: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 。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西安是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之一 ,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

另有西安城牆、鍾鼓樓、華清池、終南山、大唐芙蓉園、陝西歷史博物館、碑林等景點。

4. 西安市在中國地圖的什麼方向

西安市位於中國大陸西北地區東部,大陸腹地黃河流域中部的關中盆地,東經107°40′~109°49′和北緯33°39′~34°45′之間。

東以零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與華縣、渭南市、商州市、洛南縣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台塬為界,與眉縣、太白縣接壤;南至北秦嶺主脊,與佛坪縣、寧陝縣、柞水縣分界;北至渭河,東北跨渭河,與咸陽市市區和楊凌區、三原、涇陽、興平、武功等縣和扶風縣、富平縣相鄰。.

(4)西安地理擴展閱讀: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西安市的地質構造兼跨秦嶺地槽褶皺帶和華北地台兩大單元。距今約1.3億年前燕山運動時期產生橫跨境內的秦嶺北麓大斷裂,自距今約300萬年前第三紀晚期以來,大斷裂以南秦嶺地槽褶皺帶新構造運動極為活躍,山體北仰南俯劇烈降升,造就秦嶺山脈。

與此同時,大斷裂以北屬於華北地台的渭河斷陷繼續沉降,在風積黃土覆蓋和渭河沖積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西安市境內海拔高度差異懸殊位居全國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競秀的秦嶺山地與坦盪舒展、平疇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線分明,構成西安市的地貌主體。秦嶺山脈主脊海拔2000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巔海拔3867米,是大陸中部最高山峰。

渭河平原海拔400米~700米,其中東北端渭河河床最低處海拔345米。西安城區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級階地上。

5. 西安的緯度是多少西安市的經緯度分別是多少

東經107.40度~109.49度和北緯33.42度~34.45度之間。

西安市位於渭河流域中部的關中盆地,東經107.40度~109.49度和北緯33.42度~34.45度之間,北靠渭河、黃土高原,南靠秦嶺。東以零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與華縣、渭南市、商州市、洛南縣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台塬為界,與眉縣、太白縣接壤。

南至北秦嶺主脊,與佛坪縣、寧陝縣、柞水縣分界;北至渭河,東北跨渭河,與咸陽市區、楊凌區和三原、涇陽、興平、武功、扶風、富平等縣(市)相鄰。境內東西長約204公里,南北寬約116公里。截至2016年,西安市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66平方公里。


(5)西安地理擴展閱讀:

西安市的地貌在全國各城市之間的海拔差異最大。巍峨峻峭、群峰競秀的秦嶺山地與坦盪舒展、平疇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線分明,構成西安市的地貌主體。秦嶺主嶺海拔2000-2800米,其中西南部太白峰海拔3867米,是大陸中部最高的山峰。

渭河平原海拔400-700米,東北端渭河河床最低點海拔345米。西安市區建在渭河平原二級階地上。

6. 西安市轄區范圍

截至2019年7月,西安市共轄11個區2個縣。11個區分別是: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雁塔區、灞橋區、未央區、閻良區、臨潼區、長安區、高陵區、鄠邑區。2個縣分別是:藍田縣、周至縣。

1、新城區

新城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城區東北部,跨越城牆內外,是西安市三個中心城區之一。東以長樂路的東方廠鐵路專用線與灞橋區為界,南以東大街和永樂路與碑林區接壤,以咸寧路、建工路、康寧路與雁塔區相連,西以北大街與蓮湖區毗鄰,北以啤酒路和龍首北路與未央區為界,是陝西省政府和省市機關的所在地

2、碑林區

碑林區歷史悠久,古跡眾多。有被稱為"金石寶庫"的西安碑林博物館,有挺拔秀麗的唐小雁塔和西安最大的道觀八仙庵,有雄偉壯觀的明城牆和全國四大著名書院之一的關中書院,有獨具風格的書院門文化散步道、德福巷、寶慶寺塔、卧龍寺等旅遊景點。

在這里,書院、寺院、城牆、街坊、牌樓以及仿古建築各具風格;儒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金石文化相互輝映,為西北地區最具有旅遊發展潛力的城區。

3、蓮湖區

蓮湖區位於西安市城區西北部。東以北大街、北關正街、龍首村與新城區接壤,西以西戶鐵路、北以緯二十六街與未央區相連,南以護城河、大環河與碑林區、雁塔區毗鄰。總面積38平方千米,轄9個街道,區政府駐北院門街道北院門159號。

蓮湖區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起點,建有"絲綢之路"大型雕塑、大唐西市、大唐西市博物館等絲路旅遊景點。

4、雁塔區

雁塔區是西安市中心城區內最大的核心區,地處陝西省西安市南城板塊,轄區內有西高新和曲江新區兩大經濟開發區,東隔滻河與灞橋區相望;全區總面積152平方公里,轄8個街道辦事處,因轄區內擁有聞名世界的歷史文化遺產大雁塔而得名。

5、灞橋區

灞橋區地處陝西關中盆地中部,西安城東部,東與臨潼區、藍田縣接壤,西與雁塔區、新城區、未央區相連,南與長安區為鄰,北以渭河與高陵區相望。

距新行政中心5公里,全區總面積332平方公里,轄9個街道辦事處,33個社區,226個行政村,因境內遺存始建於隋代的古灞橋而得名。

7. 西安的地理位置,歷史

西安市位於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東經107.40度~109.49度和北緯33.42度~34.45度之間,北臨渭河和黃土高原,南鄰秦嶺。東以零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與華縣、渭南市、商州市、洛南縣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台塬為界,與眉縣、太白縣接壤;南至北秦嶺主脊,與佛坪縣、寧陝縣、柞水縣分界。

北至渭河,東北跨渭河,與咸陽市區、楊凌區和三原、涇陽、興平、武功、扶風、富平等縣(市)相鄰。轄境東西長約204公里,南北寬約116公里。截至2016年,西安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66平方公里。

歷史:

西安,在西周時稱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營建豐京,將臣民從岐山周原遷於此。又命子姬發(周武王)在灃水東岸營建鎬京。後者為政治中心,前者為宗教、文化中心,合稱「宗周」,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後,以豐鎬為都,為西安作為都城之始。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長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漢城)建立西漢王朝。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

隋開皇二年(582年),隋文帝頒令在漢長安城東南的今西安城址營建新都大興城。隋開國之初,都城仍在長安舊城,因久經戰亂,殘破不堪。因此,隋文帝放棄龍首原以北的故長安城,於龍首原以南漢長安城東南選擇新址,建造新城大興城。

唐朝定都長安後,改隋大興城為長安城,並進行了增修和擴建。貞觀八年(634年),在原外郭城東北龍首原上營建大明宮。之後又不斷修建城牆、城樓、興慶宮等建築。宮城完全與今西安市重合,皇宮與今西安市明城牆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則大部分在今咸陽市境內。

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宋代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趙匡胤統一中國後,曾經有意遷都長安,最後由於部下反對,只得放棄。金代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

元初,長安城的范圍依然沿用五代初期唐長安城被毀後節度使韓建所重建的「新城」,並使用京兆府的名稱。至元九年(1272年),元世祖封其三子忙哥為安西王,鎮守其地,建安西王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遂該京兆府為安西路。後來由於發生安西王叛亂,安西國被撤。

(7)西安地理擴展閱讀:

西安是水資源缺乏的西部城市,西安地下水儲量估算,總計約19.91億立方米。2001年12月,黑河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建成,每年向西安供水4億立方米,形成日供水能力120萬噸,加上地下水資源,市區日供水能力可達172萬噸,基本滿足城市生產生活用水。

西安的自然植被未遭受第四紀大陸冰川直接侵襲,尚保留若干第三紀古老的孑遺植物,如銀杏、水青樹、連香、馬甲子等。秦嶺山地從高海拔向低海拔垂直分布有高山灌叢草甸、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落葉闊葉林等自然植被類型。自然植被中野生植物資源豐富,截至2016年,計有野生植物138科、681屬、2224種,為中國種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庫」之一。

8. 西安的特點有哪些

西安的氣候特點:西安市平原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干濕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溫暖、乾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氣溫速降,秋淋明顯。

西安的水文特點:徑流時空分布不均勻是西安境內河流共同的顯著特點。豐水年與枯水年徑流量相差4~7倍,一些山區支流年徑流量相差達10倍,有的河流下游枯水年甚至基本斷流。河流的年內徑流量變化也較大,每年2月份枯水期,徑流量僅為全年總量的2%,時有斷流現象,而7~10月汛期徑流量佔全年總量的45%~56%。

拓展資料:

一、西安簡介: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國家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西安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聯合國科教文組織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美媒評選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下轄11區2縣,總面積10108平方公里。2017年末戶籍總人口905.68萬人。

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絲綢之路起點。

二、位置:

西安市位於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東經107.40度~109.49度和北緯33.42度~34.45度之間,北臨渭河和黃土高原,南鄰秦嶺。東以零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與華縣、渭南市、商州市、洛南縣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台塬為界,與眉縣、太白縣接壤;南至北秦嶺主脊,與佛坪縣、寧陝縣、柞水縣分界;

北至渭河,東北跨渭河,與咸陽市區、楊凌區和三原、涇陽、興平、武功、扶風、富平等縣(市)相鄰。轄境東西長約204公里,南北寬約116公里。截至2016年,西安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66平方公里。

熱點內容
北京假體隆鼻多少錢 發布:2025-05-15 02:49:41 瀏覽:117
年度師德師風自查報告 發布:2025-05-15 02:16:35 瀏覽:334
是在下輸了是什麼梗 發布:2025-05-15 01:59:54 瀏覽:289
教育課 發布:2025-05-15 00:39:16 瀏覽:887
筆畫視頻教學 發布:2025-05-15 00:06:14 瀏覽:99
小班幼兒英語 發布:2025-05-15 00:00:31 瀏覽:854
思教育網 發布:2025-05-14 22:14:17 瀏覽:988
師德師紀自查小結 發布:2025-05-14 21:09:36 瀏覽:534
中學英語下載 發布:2025-05-14 20:01:44 瀏覽:498
小蘋果舞蹈教學兒童版 發布:2025-05-14 18:06:07 瀏覽: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