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北京地理

北京地理

發布時間: 2020-11-19 15:47:00

Ⅰ 北京 的地理坐標

北京的地理坐標:
北京市界經緯度:北緯39°26'至41°03',東經115°25'至117°30'
北京天安門廣場經緯度:北緯39°54'27",東經116°23'17"
北京市區經緯度:北緯39.9°,東經116.3°
各郊區、縣的經緯度:房山區,39.6°N,115.9°E;門頭溝區,39.6°N,115.9°E;大興縣,39.7°N,116.3°E;通縣,39.8°N,116.6°E;順義縣,40.1°N,116.6°E;平谷縣,40.1°N,117.1°E;昌平縣,40.2°N,116.2°E;懷柔縣,40.3°N,116.6°E;密雲縣,40.3°N,116.8°E;延慶縣,40.4°N,115.9°E。

Ⅱ 北京地理位置

北京市境處於華北平原與太行山脈、燕山山脈的交接部位。東距渤海150公里。她的東南部為平原,屬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區;她的西部山地,為太行山脈的東北余脈;她的北部、東北部山地,為燕山山脈的西段支脈。
市界的地理坐標為:北緯39」26』至41」03』,東經115」25』至
117」30』。北京市區坐標為:北緯39.9」,東經116.
3」。各郊區、縣的地理坐標為:房山,北緯
39.
6」,東經115.9」;門頭溝,北緯39.6o」,東經115.9;大興,北緯39.7」,東經116.3」;通州,北緯39.8」,東經116.6」,順義,北緯40.l」,東經116.6」;平谷,北緯40
1」,東經117.1」昌平,北緯40.2」,東經116.2」;懷柔,北緯40.3」,東經116.6」;密雲,北緯40.3」,東經116
8」;延慶,北緯40.4」,東經115.9」。

Ⅲ 北京人文地理環境

北京地區居民宗教信仰者50多萬,約佔北京市4%。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道教和伊斯蘭教對北京的歷史、文化、藝術產生過較大的影響。北京現有宗教活動場所達100多處。

北京在歷史上曾為六朝都城,在從燕國起的2000多年裡,建造了許多宮廷建築,使北京成為中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廟壇和陵墓數量最多的城市。

北京故宮,明朝時叫大內宮城,清朝時叫紫禁城,這里原為明、清兩代的皇宮,住過24個皇帝,建築宏偉壯觀,完美地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古典風格和東方格調,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現存最大的宮殿,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北京市山區面積10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62%,平原區面積為6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38%。北京的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北京西部為西山屬太行山脈;北部和東北部為軍都山屬燕山山脈。最高的山峰為京西門頭溝區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

最低的地面為通州區東南邊界。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一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北京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為北京小平原。誠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3)北京地理擴展閱讀:

根據「十三五」北京水務規劃,到2020年,我市節水型社會將率先全面建成;城鄉水環境明顯改善;供水、排水、防洪排澇等水務基礎設施更加完善,運行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高。

2020年,全市用水總量將控制在43億方以內,再生水利用量將達到12億方;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消除全市范圍內黑臭水體,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77%;萬元GDP水耗和萬元工業增加值水耗下降15%以上。

Ⅳ 北京市自然地理概況

北京市地處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全市土地面積16410.54km2。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東三面環山,西部山區統稱為西山,屬太行山脈;北部山區統稱軍都山,屬燕山山脈;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北京市最高峰東靈山海拔2303m,最低點在通縣柴廠屯一帶,海拔僅有8m。北京市東部與天津市毗鄰,其餘均與河北省交界。

北京平原面積6400km2,海拔高度10~55m,西北部地勢高,東南部地勢低,平均坡度1‰~2‰,是典型的山前傾斜平原地形。四環路內為中心城區,建築物林立,四環與六環之間為城近郊區,遍布大小不一的十個邊緣集團和住宅小區、高新技術產業區和經濟開發區。

北京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氣溫10℃~12℃,1月氣溫最低,月平均-7℃~-4℃,7月氣溫最高,月平均25℃~26℃。極端最低-27.4℃,極端最高42℃以上。2005年平均氣溫為13.2℃,2月份最冷,平均氣溫-2.9℃,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7.9℃。近10年來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mm,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山前迎風坡可達700mm以上。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7、8月常有暴雨。

據北京各氣象站降雨量資料統計,降雨量年季變化也較大,1959年高達1406.0mm,1999則僅為266.9mm,且常出現連續的乾旱或豐水年份(如1999年至2005年,年平均降雨量僅450mm),比全市1980~2000年多年平均降雨量558.3mm又少了20%。2005年平均降水量僅410.7mm。

北京地區蒸發量大於降水量,各站年平均水面蒸發量在1800mm左右,其中北京站1980~2000年年平均蒸發量為1826.1mm。

北京平原屬於海河流域,河網發育,大小河流100多條,分屬5大水系,由西向東分別是大清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運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薊運河水系,其中除北運河上游的溫榆河發源於西山和北山交匯處山前外,其他4條水系皆自境外流入。

大清河水系支流有拒馬河、大石河、小清河。拒馬河為大清河的主要支流之一,發源於河北省淶源縣,大石河、小清河分別發源於房山區和豐台區,這三條河自西向東縱穿房山區全境和門頭溝、豐台區部分地區,在北京境內流域面積2219km2,其中山區1615km2

永定河在三家店地區進入平原區,斜穿北京東南部,隨後由大興區出境。境內流域面積3168km2,其中山區流域面積2491km2。由於上游流經土質疏鬆的黃土高原,攜沙量大,進入平原後,泥沙大量沉積、河床淤積抬高,自盧溝橋下游地區形成地上河。永定河對北京平原的形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以後,永定河三家店至盧溝橋已成為季節性河流,盧溝橋以下常年乾枯。

北運河是始於隋朝期間修建的人工河,上游是溫榆河,發源於昌平區軍都山一帶。溫榆河、通惠河在通州鎮東關匯合後稱北運河,從通州區出境。北運河在歷史上曾是溝通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向南可直達浙江杭州。北京境內長約50km,境內流域面積4423km2。北京城近郊區的大部分污水通過其支流最終匯入北運河,1993年底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成運營後,對北運河河水水質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

潮白河上游為潮河和白河。白河發源於河北省沽源縣,流經赤城縣,進入北京境內,由延慶、懷柔匯入密雲水庫,主要支流有紅河、黑河、天河和湯河;潮河發源於河北省豐寧縣,經灤平、密雲注入密雲水庫。潮河、白河出庫後在密雲縣河槽村匯合為潮白河,後經順義出北京,進入河北境內。潮白河在北京境內流域面積5613km2,其中平原區流域面積1008km2。由潮白河提供主要水源的密雲水庫和懷柔水庫水質較好,通過京密引水渠向北京供水,是北京重要的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在潮白河向陽村建成攔河閘,為市水源八廠水源地提供地下水補給水源。

薊運河水系流經本區的河流主要為泃河,發源於河北省興隆縣,由平谷進入北京境內,先後接納錯河、金雞河,經平谷南部出境。北京境內流域面積為1377km2,北京平原流域面積688km2

北京沒有天然湖泊。建國以來北京地區先後在上述河流上修建了85座大、中、小型水庫,總庫容為92×108m3,較大的有官廳水庫、密雲水庫、懷柔水庫、海子水庫等。由於水庫的建成,山區地表徑流大部分已攔蓄,目前除大清河水系外,山區大部分地表徑流已被控制。平原河道除豐水季節外,地表徑流已經不多或乾枯。北京歷史上曾有十個濕地,近20~30年來退化嚴重。

Ⅳ 有關北京的地理知識

中文名稱: 北京
外文名稱: beijing
行政區類別: 直轄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北
下轄地區: 東城區,西城區等
政府駐地: 北京
電話區號: 010
郵政區碼: 100000-102629
面積: 16,410.54平方公里
人口: 1,695萬人(2008年)
方言: 北京話
著名景點: 頤和園,長城等
車牌代號: 京
人類發展指數: 0.882

北京市面積16,807.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254.2平方公里(中國城市第1名)。其中,山地面積10,418平方公里,佔全市面積的62%;平原面積6,390平方公里,佔全市面積的38%。
北京包含全中國56個民族。[9]其中漢族佔95.7%,回族、滿族、蒙古族和朝鮮族的人口均過萬。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北京共有少數民族人口58.5萬人,佔4.3%;其中居住在城近郊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為41.1萬人,佔在京居住少數民族人口總量的70.2%。在北京市18個區縣中,少數民族人口數量分布最多的三個區縣分別是朝陽區(11.5萬人)、海淀區(10.1萬人)和豐台區(4.9萬人)。
北京CBD:眾多世界500強企業中國總部所在地北京是綜合性產業城市[11] 。綜合經濟實力保持在全國前列。第三產業規模居中國大陸第一。2008年,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10,4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人均GDP達到63,029元人民幣,在中國大陸僅次於上海市。北京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98億,2217.2億和5405.1億元(2006年),第三產業規模居中國大陸第一,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0%。當年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19978元,比2005年實際增長12.2%,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620元,實際增長8.7%。北京居民具有較高的消費能力,2006年全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3275.2億元,比上年增長12.8%。依據2005年國家統計局資料,北京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已經降低到31.8%,按照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標准,北京已達到「富裕型」社會,但貧富差距拉大問題在北京同樣存在。
2009年「世界500強」中共有26家企業總部位於北京市[7],較去年增加5家。北京高居全球城市第三名,次於東京(51家)和巴黎(27家),總收入高達13,614.07億美元,居全球城市第三名。截至2007年底,「世界500強」企業在京設立機構共有447家,其中「中國企業500強」總部位於北京地區的共有94家。
按2008年美國《財富》雜志排名
北京市城區的路網結構以矩形環狀為主,道路多以此為依託,與經緯線平行網狀分布。先後依託城市擴展,建設了二、三、四、五和六環路。截至2007年,全市道路總長25,765公里,其中城八區道路總長4,460公里,全市立交橋數共有381座,京哈、京沈、京津塘、京石、八達嶺、京承、京開等多條高速公路流經北京。全市鐵路總里程962公里,京秦鐵路、京哈鐵路、京滬鐵路、京九鐵路、京廣鐵路、京原鐵路、京包鐵路、京承鐵路、京通鐵路等多條鐵路干線匯集於此。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是亞洲第二大國際機場,目前已開通200多條國際國內航線,通往世界主要國家及地區和國內大部分城市,2007年吞吐旅客更超過5,000萬人次。北京已與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通郵,國內直撥電話可達所有城市,國際直撥電話可達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7年末固定電話用戶累計達到914.5萬戶,2007年末行動電話用戶累計達到1,598.4萬戶。
北京站:位於東便門西側。建於1959年,是全國鐵路客運重要樞紐,北京第二大火車站。
北京南站:位於永外大街。2008年改建完成,成為亞洲最大的火車站,是京滬高速鐵路的起點。
北京西站:位於蓮花池東路。建於1996年,是全球最大火車站之一。
北京北站:位於西直門。建於1905年,是京張鐵路上的車站之一。現北京北站於2008建設完成。
北京東站:位於百子灣。建於1938年。
北京是中國鐵路網的中心之一,主要有北京到香港九龍的京九鐵路,北京到上海的京滬鐵路,北京到廣州的京廣鐵路,北京到哈爾濱的京哈鐵路,北京到包頭的京包鐵路,北京到原平的京原鐵路,北京到通遼的京通鐵路和北京到承德的京承鐵路。大同到秦皇島的大秦鐵路也過境北京。在國際鐵路運輸方面,去往俄羅斯各城市和朝鮮首都平壤以及去往越南首都河內的列車均從北京發車。京津城際鐵路於2005年7月4日開始修建,2008年8月1日正式開通。北京和天津兩地的路程縮短為半小時。
北京的風味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清代《都門竹枝詞》雲:「三大錢兒賣好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涼果炸糕甜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面叫餑餑;燒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這些小吃都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人們無意中就會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稱之為「碰頭食」。京味小吃的代表有豆汁兒、豆面酥糖、酸梅湯、茶湯、小窩頭、茯苓夾餅、果脯蜜餞、冰糖葫蘆、艾窩窩、豌豆黃、驢打滾、灌腸、爆肚、炒肝等。

Ⅵ 北京地理位置是

北京的地理位置抄
北京市境處於華北平原與太行山脈、燕山山脈的交接部位。東距渤海150公里。她的東南部為平原,屬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區;她的西部山地,為太行山脈的東北余脈;她的北部、東北部山地,為燕山山脈的西段支脈。
市界的地理坐標為:北緯39」26』至41」03』,東經115」25』至
117」30』。北京市區坐標為:北緯39.9」,東經116.
3」。各郊區、縣的地理坐標為:房山區,北緯
39.
6」,東經115.9」;門頭溝區,北緯39.6o」,東經115.9;大興縣,北緯39.7」,東經116.3」;通縣,北緯39.8」,東經116.6」,順義縣,北緯40.l」,東經116.6」;平谷縣,北緯40
1」,東經117.1」昌平縣,北緯40.2」,東經116.2」;懷柔縣,北緯40.3」,東經116.6」;密雲縣,北緯40.3」,東經116
8」;延慶縣,北緯40.4」,東經115.9」。

Ⅶ 北京地理位置

北京市境處於華北平原與太行山脈、燕山山脈的交接部位。東距渤海150公里。她的東南部為平原,屬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區;她的西部山地,為太行山脈的東北余脈;她的北部、東北部山地,為燕山山脈的西段支脈。
市界的地理坐標為:北緯39」26』至41」03』,東經115」25』至
117」30』。北京市區坐標為:北緯39.9」,東經116.
3」。各郊區、縣的地理坐標為:房山區,北緯
39.
6」,東經115.9」;門頭溝區,北緯39.6o」,東經115.9;大興縣,北緯39.7」,東經116.3」;通縣,北緯39.8」,東經116.6」,順義縣,北緯40.l」,東經116.6」;平谷縣,北緯40
1」,東經117.1」昌平縣,北緯40.2」,東經116.2」;懷柔縣,北緯40.3」,東經116.6」;密雲縣,北緯40.3」,東經116
8」;延慶縣,北緯40.4」,東經115.9」。

Ⅷ 北京的地理位置優勢

地理位置優勢如下:

1、地形地貌。

北京市山區面積10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62%,平原區面積為6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38%。北京的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2、氣候環境。

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

(8)北京地理擴展閱讀

1、文化事業:

2018年末,共有公共圖書館24個,總藏量6701.2萬冊;檔案館18個,館藏案卷868.7萬卷件;博物館179個,其中免費開放82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20個。北京地區登記在冊的報刊總量3491種;出版社239家;互聯網出版服務單位350家等。

2、教育事業:

2018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1.7萬人,在學研究生33.6萬人,畢業生8.7萬人。普通高等學校招收本專科學生15.6萬人,在校生58.1萬人,畢業生14.7萬人。全市成人本專科招生5.5萬人,在校生14.4萬人,畢業生6萬人。

Ⅸ 北京地理概況有哪些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也是中國七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之一,簡稱京,位於華北地區,面積1.680萬平方公里,東南部為平原,西北部為燕山、太行山山地。北溫帶亞濕潤氣候。1月平均氣溫-9℃~4℃,7月約25℃。年平均降水量600多毫米左右。主要有漢、回、滿、蒙古等民族。工農業發達,傳統工藝品生產歷史悠久,技藝精湛。70萬年前北京猿人即生活於周口店地區,春秋戰國時期燕國建於薊,遼南京、金中都均在此地區,元、明、清三代北京更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皇家宮庭、園囿、朝壇及宗教建築遍布,且大多保存完好。更兼長城麗,古運河以此為北端,故文物古跡薈萃是北京旅遊資源的最大優勢。40多年來新建築如雨後春筍,北京是了解新中國的窗口。北京亦不乏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名山、森林、草原、溶洞、溫泉、湖泊不一而足。因此,北京成為全國最重要的旅遊熱點城市之一。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轄市,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按中央對北京的要求,北京將建設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和各項公共服務設施、基礎建設及生態環境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歷史文化名誠和現代化國際城市。

北京總面積1680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735平方公里。下轄10個區、8個縣。城區:東城區、西城區、崇文區、宣武區;近郊區:朝陽區、海淀區、豐台區、石景山區;遠郊區:門頭溝區、房山區;遠郊縣:昌平縣、順義縣、通縣、大興縣、平谷縣、懷柔縣、密雲縣、延慶縣。

北京位於北緯39°56′,東經116°20′。其雄踞於華北大平原的西北端,西部、北部、東北部,由太行山(西山)與軍都山及燕山山脈所環抱,造成形似「海灣」之勢,故自古就有「北京灣」之稱。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全國政治、文化、交通、旅遊和國際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個區和7個縣組成。總面積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佔地1040平方公里。人口1150萬。北京為我國四大直轄市之首。

北京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是其各季氣候的不同特色,不論你何時來京觀光,均有迷人的風彩。北京春秋季較短,夏冬季稍長。一月份較冷,月均氣溫-4.7℃,七月份稍熱,月均氣溫26.1℃。年均降雨量650毫米,無霜期180天。這里地理位置顯赫,山川雄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故歷來被視為藏龍卧虎的神州寶地。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歷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遠在70~50萬年前,這里就是人類祖先的發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國——燕國,在此建都,名「薊」,從此「燕京」之名流傳至今。公元前三世紀後,此地歷為秦、漢、隋、唐各朝的北方重鎮。公元十世紀初,我國東北的契丹族建立遼朝,將這里作為陪都,名南京。1125年,女真族興起,滅遼而建金朝,正式於此建都,定名中都,並大興土木,建起三十六座豪華的宮殿。中都城在今廣安門一帶,但1215年毀於兵火。這一年,我國北方的蒙古族舉兵南下,相繼滅了金朝和避於杭州的南宋王朝而統一了中國。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寧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都城,改名為大都,此是今天舊北京城的前身。1368年朱元璋率領農民起義軍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都城設於南京,將大都改稱北平。1403年朱棣奪得皇位,遷都北平,並改名為北京,北京之名從此開始。不久興建紫禁城等,經過十五年施工於1420年建成,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1644年清軍入關,明朝滅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各朝在此建都共達800多年歷史。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古老的北京獲得了新生,被確定為新中國的首都。古老的北京城,經過歷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在此留下了中華民族極其光輝燦爛的文化。全城的建築布局以紫禁城為中心,從南到北貫穿一條全長8公里的中軸線。其前朝後市,左祖右社(太廟與社稷壇);街道縱橫,殿宇輝煌;壇廟神奇,園陵壯美;河湖穿繞,風光如畫。全城既有平面布局,又有立體造型,這不僅是中國古都的典範,而且在世界城建史上也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熱點內容
師生問候英文 發布:2025-05-15 12:33:11 瀏覽:332
教師三年個人發展規劃 發布:2025-05-15 08:59:20 瀏覽:116
校長師德師風情況總結 發布:2025-05-15 07:26:18 瀏覽:72
科高教育 發布:2025-05-15 04:51:38 瀏覽:764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5 03:39:22 瀏覽:833
葉開語文 發布:2025-05-15 03:38:08 瀏覽:879
北京假體隆鼻多少錢 發布:2025-05-15 02:49:41 瀏覽:117
年度師德師風自查報告 發布:2025-05-15 02:16:35 瀏覽:334
是在下輸了是什麼梗 發布:2025-05-15 01:59:54 瀏覽:289
教育課 發布:2025-05-15 00:39:16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