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佛山歷史

佛山歷史

發布時間: 2020-11-19 15:50:37

❶ 佛山的歷史

佛山得名

【佛山得名】相傳在東晉安帝司馬德宗隆安二年(398),克什米爾有位名叫達毗耶舍的僧人,渡海來到佛山搭棚寮講佛經,還在塔坡崗上草建塔坡寺。達毗耶舍回國以後,寺因日久失修而倒塌。唐貞觀二年(628),鄉人在基建中掘出3尊小銅佛像,可能就是寺內原祀的佛像,遂認為這里是佛家之山,唐代尊崇佛教,於是取地名叫"佛山",並刻石為記,佛山於是得名。此後在塔坡崗一帶陸續聚居了許多人,平土岡,建集市,拓街道,塔坡街與相鄰的京果街、祥安街成為塔坡墟(明代以後改稱普君墟)的鬧市。

陶業初興

【陶業初興】佛山陶藝始於先秦,唐代有較大發展,出現了美術陶瓷。宋代陶業開始興盛,產品大量出口,遠銷東南亞。陶業發展促進了商貿繁榮,佛山逐漸成為有名的市鎮。

黃肖養起義

【黃肖養起義】黃肖養(?~1450),南海縣人,明正統十三年(1448)在沖鶴堡舉行起義,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聚集了1萬多人,攻打廣州府。此時,佛山一帶貧苦農民亦紛紛響應,加入起義隊伍,其勢相當迅猛。佛山豪紳組織地方武裝分段防守,起義軍把佛山團團圍住,屢屢發起進攻,戰斗十分激烈,雙方傷亡慘重。景泰元年(1450),明朝政府一方面派右僉都御史楊信民巡撫廣東,對農民起義軍進行誘降招撫;一方面又派都督同知董興率江西、兩廣軍前往鎮壓。大洲(今珠江白鵝潭)一戰,董興所率官兵屠殺了1萬多起義軍,黃肖養也中箭身亡。

佛山鎮抗英

【佛山鎮抗英】鴉片戰爭爆發後,英國入侵廣州。1841年5月29日,廣東民眾自發起來組織"平英團",在廣州附近的三元里開展抗英斗爭。同日,懷清社學領導人何玉成向南海、佛山鎮各村發出"飛柬",要求集合丁壯,准備戰斗。5月30日,盤踞在龜崗炮台的英軍,先後幾次攔劫廣州與佛山之間的渡船,更激起佛山民眾的憤怒。5月31日,佛山崇正社學首領吳壁光率領訓練有素的民勇前往龜崗炮台,與當地民眾及來自番禺、花縣、從化的民眾一起,匯合三元里群眾,將炮台重重圍困。英軍開炮還擊,斃傷民眾多人。吳壁光率佛山鄉勇,搶佔有利地形,順風向英軍施放煙霧,致英軍不能睜目,民眾乘機沖上炮台,吳壁光首先殺死英軍頭目一名,民眾均吶喊英勇殺敵,圍殲奪路逃竄的英兵。英軍前來救援的舢板洋舟也被民眾所阻擊。是役,佛山民眾殺敵數十人,繳獲槍炮、刀劍、火葯、盔甲、旗幟一批和舢板多隻,重創英國侵略者,顯示了中國人民絕不屈服、敢於斗爭的英雄氣概,為鴉片戰爭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陳開、李文茂起義

【陳開、李文茂起義】李文茂,又名雲茂,廣東鶴山縣人,出身粵劇世家,在佛山戲班演花臉,精通技擊。初聞太平天國起義已躍躍欲動,不久即組織戲班中志同道合者為反清軍會,與佛山天地會首領陳開會合起兵響應太平天國。李文茂英勇善戰,領梨園子弟為前鋒,攻城殺敵,所至有功。他發揮戲劇中跟斗跳躍功夫,翻登城垣,清兵還以為飛將軍從天而降。陳開、李文茂領導的起義軍頭裹紅巾,人稱"紅巾軍"。清咸豐五年(1855),起義軍由廣東攻入廣西,圍潯州(今桂平縣)90餘日而破城,八月,陳開據潯州稱鎮南王。九月,李文茂繼續攻入桂州稱平靖王,設官封職,建置政制,儼然與清廷分廷抗禮,是"戲子封王第一人"(田漢語)。咸豐八年(1858)四月,李文茂在與湘軍戰斗中受傷,退守貴州,十月,回柳城融縣意圖再舉兵而未成功,飲恨病逝於懷遠山中,余部往投陳開。1861年,潯州失守,陳開被殺。

辛亥民軍光復佛山

【辛亥民軍光復佛山】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後,11月10日,佛山革命黨人李蘇等率民軍百餘人,分兩路由南海石?、村尾進攻佛山,分別攻打千總衙門和大灣都司衙門,與清軍展開激戰,殲滅清兵,是日光復佛山鎮。

南海縣遷治佛山

【南海縣遷治佛山】1921年,廣州設市,原設治於廣州的南海縣遷治佛山,佛山升格為縣城,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城市。

佛山石灣陶瓷工人罷工

【佛山石灣陶瓷工人罷工】1935年7月至1936年11月,佛山石灣陶瓷工人為反對資方剝削,先後舉行7次罷工。資方以開除工人相威脅,並勾結軍警逮捕19名工人。各行業陶工堅持罷工,其中花盤業罷工43天,迫使資方答應增加工資30%,並釋放被捕工人,取得勝利。

佛山設市

【佛山設市】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南海縣政府,1950年3月成立南海縣人民政府。1951年1月1日以佛山鎮建立佛山市,成立佛山市人民政府。

飛駛在高速公路上,穿行在高樓大廈間,漫步在蔥翠的綠茵中,你會以為這是座年輕的城市。是的,蓬勃的青春與蒼老的年輪構成今日佛山的鮮明特色,散發出她獨特的魅力。歷史是文明的積淀,擁有千年歷史的佛山是值得自傲的。
佛山「肇跡於晉,得名於唐」。佛山先民早在5000年前,就在這里以漁耕和制陶開創原始文明。唐貞觀2年(628年),當地人掘得銅佛三尊,佛山由此得名。由此,佛山就成為了我國南方的商貿重鎮,至明清更是鼎盛一時,與北京、漢口、蘇洲為我國的「四大聚」,又湖北漢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齊名,並稱我國的「四大名鎮」。自古以來,佛山就有「廣紗中心」、「南國陶都」、「嶺南葯材發祥地」的美譽,名聲顯赫。
在石灣「南風古灶」遺址上,你能發掘出「石灣瓦,甲天下」美譽的來由;在距今900多年的祖廟屋檐瓦脊中,你能頓悟「東方民間藝術之宮」的華彩;梁園茶亭裊繞的粵曲里,你能重溫粵劇故鄉「萬家燈火萬家弦』的遺風......
唐宋時期,佛山手工業、商業已鼎盛南國。明未清初,陶瓷、絲織、鑄造、成葯、工藝品已享譽南洋。重農抑商的小農經濟時代,佛山已商賈雲集;閉關自守的專制時代,佛山已放眼南洋......這正是明清兩代。佛山躍居「四大名鎮」之首的奧秘。這也是改革開放時期,佛山勇作先鋒的歷史淵源。
歷史已經定格,而現實正在發展。
燦爛的東方文明曾經營造了名鎮佛山,抹去歲月的積塵,新佛山將在歷史的地基上托起新世紀的太陽。

❷ 佛山歷史上的五個著名人物的事跡簡介不小於30字

1、李小龍

李小龍(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原名李振藩,師承葉問,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祖籍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MMA之父、武術宗師、功夫片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華人武打電影演員。

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首位華人主角。他在香港的四部半電影3次打破多項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了亞洲電影票房記錄,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全球總票房達2.3億美元。

❸ 佛山歷史文化

佛山是「南國紅豆」粵劇的發源地。誕生了粵劇藝人的代稱——「紅船子弟」和粵劇最早的戲行組織——瓊花會館。民間自發組織的粵劇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長盛不衰。每年一度舉辦的瓊花粵劇藝術節,使佛山呈現「紅船泊晚紗,萬人看瓊花」的盛況。

佛山木版年畫源遠流長。在漢代時的廣州、佛山一帶已流行貼門神的習俗。佛-山木版年畫生產以清乾隆、嘉慶至抗日戰爭前為盛,屬於地方民俗的一種民間工藝美術品。

佛山是「南國陶都」、「中國陶瓷名都」,制陶工藝源遠流長,有700多年歷史,自古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南風古灶,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柴燒龍窯,薪火相傳至今500多年,被譽為「陶瓷活化石」。

佛山是「嶺南成葯之鄉」。古方正葯的歷史有400餘年,涌現出了「黃祥華」如意油、「馮了性」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型大小名葯。

佛山的鑄造業始於2000多年前。宋代時佛山所鑄鼎、鍋、鍾、塔等聞名全國。到明代佛山的鑄造技術已達相當高的水平,成為南中國冶煉中心。鴉片戰爭期間,佛山所鑄大炮為抗擊外來入侵發揮了重要作用。

(3)佛山歷史擴展閱讀

佛山河網密布,生態環境優美,是獨具特色的嶺南水鄉。佛山祖廟、西樵山、南風古灶、清暉園、皂幕山、南國桃園、陳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評為「佛山新八景」。

其中,佛山祖廟融古代陶瓷、木雕、鑄造、建築藝術於一體,被譽為「東方藝術之宮」;西樵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南粵名山數二樵」之美譽;順德清暉園與佛山樑園是清代廣東四大名園;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

陳村花卉世界是中國南方最大的花卉生產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題公園;三水荷花世界是現世界上規模大、品種資源豐富的荷花生態園。還有嶺南天地(東華里)、康有為故居、寶林寺、蘆苞祖廟、大旗頭古村、黃飛鴻紀念館、李小龍紀念館等文化景點。

❹ 佛山市地域歷史

飛駛在高速公路上,穿行在高樓大廈間,漫步在蔥翠的綠茵中,你會以為這是座年輕的城市。是的,蓬勃的青春與蒼老的年輪構成今日佛山的鮮明特色,散發出她獨特的魅力。歷史是文明的積淀,擁有千年歷史的佛山是值得自傲的。
佛山「肇跡於晉,得名於唐」。佛山先民早在5000年前,就在這里以漁耕和制陶開創原始文明。唐貞觀2年(628年),當地人掘得銅佛三尊,佛山由此得名。由此,佛山就成為了我國南方的商貿重鎮,至明清更是鼎盛一時,與北京、漢口、蘇洲為我國的「四大聚」,又湖北漢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齊名,並稱我國的「四大名鎮」。自古以來,佛山就有「廣紗中心」、「南國陶都」、「嶺南葯材發祥地」的美譽,名聲顯赫。
在石灣「南風古灶」遺址上,你能發掘出「石灣瓦,甲天下」美譽的來由;在距今900多年的祖廟屋檐瓦脊中,你能頓悟「東方民間藝術之宮」的華彩;梁園茶亭裊繞的粵曲里,你能重溫粵劇故鄉「萬家燈火萬家弦』的遺風......
唐宋時期,佛山手工業、商業已鼎盛南國。明未清初,陶瓷、絲織、鑄造、成葯、工藝品已享譽南洋。重農抑商的小農經濟時代,佛山已商賈雲集;閉關自守的專制時代,佛山已放眼南洋......這正是明清兩代。佛山躍居「四大名鎮」之首的奧秘。這也是改革開放時期,佛山勇作先鋒的歷史淵源。
歷史已經定格,而現實正在發展。
燦爛的東方文明曾經營造了名鎮佛山,抹去歲月的積塵,新佛山將在歷史的地基上托起新世紀的太陽。

佛山歷史悠久,早在秦漢時期,這里就已經形成了幾個頗具規模的漁村,並因為魚產豐富而小有名氣。
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 ,因在城內的塔坡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遂立石以敬,並名為「佛山」。宋代時期,佛山匯集了一批造詣精湛的手工藝人,這些藝人不僅帶動了佛山自身經濟發展,也使得更多的商人逗留於此。
終於在明清時期,佛山因為手工業、商業的繁盛至極,一躍成為了嶺南重鎮,並與湖北的漢口鎮、江西的景德鎮、河南的朱仙鎮並稱為我國的「四大名鎮」。
1911年11月,佛山革命黨人李蘇等率民軍百餘人進攻佛山,並與清軍展開激戰,殲滅清兵,是日光復佛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3年1月設立了佛山市,從此,佛山步入了新的階段。

黃飛鴻原名黃錫祥、字達雲,原籍南海西樵嶺西祿舟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於佛山,其童年、少年均在佛山度過。黃飛鴻自六歲起隨其父黃麒英習武,因家境貧寒,經常隨父在佛山、廣州等地賣武售葯。十三歲時,黃飛鴻在佛山豆豉巷賣武時遇到鐵橋三的首徒林福成,得傳鐵線拳、飛鉈等絕技,奠定了日後成為一代洪拳大家的基礎。
十六歲時,黃飛鴻在廣州西關第七甫水腳開設武館,後在仁安街開設"寶芝林"醫館,門下弟子眾多,為名重一時的武術家。他先後被記名提督吳全美、劉永福聘為軍醫官、技擊總教習及廣東民團總教練,並隨劉永福在台灣抗擊日軍。他一生坎坷,晚年更遭受愛子遇害、寶芝林被焚、兒子失業等連串打擊。一九二五年農歷三月二十五日,黃飛鴻病逝於廣州城西方便醫院。

1.康有為 2.梁士詒(國民政府第一任財政部長)
3.何香凝(南海人) 4.陳啟沅(南海人)5.朱次琦(康有為老師,進士出身) 6.黃飛鴻 7.倫文敘
8.任劍輝(南海人) 9.曾蔭權(祖籍南海人)
10.黃少強(高劍父徒弟) 11.千里駒(粵劇名伶)
12.李小龍(祖籍南海人) 13.劉傳(石灣人,我國第一批工業美術大師) 14.詹天佑 15.馮了性

❺ 佛山的由來

佛山得名的由來
佛山古稱季華鄉。東晉隆安二年(公元三九八年),剡賓國(現克什米爾)的三藏法師達昆耶舍尊者航海東來,在境內塔坡崗上(即今塔坡街),建寺傳授佛教。他回國後,隨著時間推移,寺宇倒塌。至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鄉人在塔坡出上掘地,得銅佛三等,就在崗上重建寺,供奉三尊銅佛。從此把季華鄉改名為佛山,這是佛山得名的由來,所以佛山有這樣一句傳統諺語:「未有佛山,先有塔坡」。到元末,這寺毀於戰火。
明洪武二十四年,鄉人再重建寺宇,但這時塔坡崗附近,已逐漸有居民建築房舍聚居,不便於建築佛寺,擊擇地於郊重建(舊名石閣,現郊區環市公社朝東生產大隊所屬范圍,即佛山地委黨校現址的一部分),命名為塔坡古寺。到清光緒年間,寺僧勤安入京作法事,為慈德太後祝壽,得御賜佛經一批,勤安又在京募捐擴建佛寺,在寺內增建藏經樓貯藏這批佛經,所以塔坡古寺又稱為經堂古寺。至於原來的塔坡寺,由鄉人在此改建為古廟。供奉東岳大帝神象,改名為塔坡廟。
後來年代久遠,經過多次返修,為紀念這一佛山初地,在重修時,鄉人特別在底前狀卜,嵌上兩塊石塊, 一塊刻著「佛山初地」,另一塊刻著「牧唱遺風」 (古代佛山有八景,其中一景就叫「塔坡牧唱」)。另外,在廟前的水井上安上一塊石牓,刻有「佛山、貞觀二年」等字樣。
這些石刻的歷史文物,在解放後已被佛山市博物館拆去祖廟保存起來了。

❻ 佛山歷史故事

山祖廟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祖廟從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始建,至清代初年,這里逐漸成為一座體系完整、結構嚴謹、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廟宇建築。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祖廟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廟建築群。
佛山祖廟與肇慶悅城龍母廟、廣州陳家祠合稱為嶺南古建築三大瑰寶,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祖廟的正殿里廟內還陳設了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如70件30種兵器銅牆鐵壁儀仗,直徑1.31米的巨型銅鏡、大型銅鼎、銅鍾和香爐。鐵器有大鐵鼎、鐵鼎、鐵畫等等。園內還陳列有石刻匾額,明、清時期的石獸、碑刻唐代「貞觀二年」款棋字陽文「佛山」,石片旁的復製品。重新組合復完的陶塑瓦脊,大量的金木雕建築構件,大型鐵鑄武士立像,鐵鑄瑞獸、鐵炮等等。這些陳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時期佛山高超的工藝技術。無怪乎,一些前來參觀的外國朋友將祖廟譽為「東方民間藝術之宮」。
佛山祖廟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年~1085年),當時的名稱叫祖堂,其實就是北帝廟,當時珠三角地區多為水鄉,水患多,而北帝恰是傳說中治水的神,於是北帝作為佛山人的保護神被供奉起來。但在明代,祖廟遭到破壞。洪武5年,祖廟得到重建。
明朝正統十四年,朝廷封祖堂為靈應祠,並建了靈應牌坊。自此,祖廟由民間祭祀之地變成官方祭祀之地。
1451年,成為官方祭祀之地的祖廟得到朝廷的支持擴建,塑北帝銅像。自此,祖廟初具規模。
光緒二十五年,富裕的佛山人捐錢捐物對祖廟進行首次大修,祖廟至今仍保持著百年前的藝術建築風貌。
當時,各行各業人士都拿出自己最好的東西捐給祖廟,佛山當時手工最出名的石灣瓦也被放在了祖廟的屋脊上。
上個世紀70年代初,靈應祠大堂後面慶真樓的磚木結構改成了混泥土結構。據當時參加了修繕工作的梁詩裕先生說,當時動用了100多人共花了一年多時間才完成修繕工作。
上個世紀70年代還沒有設立佛山市博物館,祖廟旁邊是關帝廟、媽祖廟等,後來才把它們拆了修建佛山博物館,因此用博物館的概念來評價祖廟是不準確的。1998年,慶真樓變成危房,加固後又重新使用。
祖廟內供奉的北帝神,傳說是北方水神,所有興風作浪的龍蝦蟹將都由他統管。由於唐宋時期珠三角一帶多有水災,佛山人便將北帝請到佛山坐鎮。說來奇怪,自此之後,佛山一帶再也沒有鬧過水災。廣東人有以水為財的觀念,故而北帝崇拜就成了珠三角民俗的典型,其中更蘊含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良好願望。佛山人把祖廟視為福廟,每逢中國傳統的節假日,如春節、端午、中秋等,佛山和珠三角一帶老百姓都會不約而同地聚集在祖廟。他們朝拜祈福,許下良好心願;他們反思懺悔,凈化心靈。大家心理都覺得:不到祖廟心理就不踏實,到了祖廟,大家心裡則有了一種平衡,有了一個希望,生活才有了目標,有了動力。於是日子在日復一日中變得有滋有味……現代城市經濟才在車水馬龍中滾滾向前……無怪乎佛山人將祖廟視為自己的根,自己的源,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有位佛山的朋友曾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文革」時期全國上下掀起一陣又一陣破「四舊」的浪潮,許多廟宇和廟宇內的珍貴文物在這次浩劫中毀於一旦。那時候,外地紅衛兵將佛山祖廟定為摧毀的目標。在一天上午,突然有大批人馬手持棍棒沖向祖廟,佛山的紅衛兵和老百姓事先得到消息,早早來到祖廟門口,手挽手,萬眾一心,用身體組成了一道人牆,誓死保住了祖廟。當年參加祖廟保衛戰的人一提到這件事都忍不住熱淚橫流……太感人了,許多人被打的全身流血,但沒有一個人退縮,當時有一個信念,生命可不要,祖廟決不能丟。這個故事對我的觸動很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神州大地,廟宇無數,然而,能在人們心中占據如此地位的廟又能有幾個,祖廟原來是無愧於這「萬廟之祖」的稱號的。
佛山人的生活軌跡處處都和祖廟連在一起,那天游祖廟時正好趕上四對新人在祖廟舉行婚禮。新娘們坐著大紅花轎,新郎手扶花轎跟著,八音鑼鼓起奏、大頭佛開路、大吟姐陪侍,在眾人的簇擁下喜氣洋洋地進入祖廟,結婚典禮開始。他們先到萬福台上拜天地、拜高堂。然後新郎新娘牽手到靈應祠許願,並一起到錦香池用銀子齊擲石雕龜蛇祈福,到黃飛鴻紀念館看舞獅表演,最後由主辦方向新郎新娘贈萬福之婚紀念匾。其間大批的觀看者,新聞記者和攝影發燒友的長槍短炮為婚禮的氣氛推波助瀾。這種儀式在祖廟屢見不鮮,很多新婚夫婦即使沒有在祖廟里舉行婚禮也必定要到祖廟門前合影。這給祖廟平添了許多浪漫的生活氣息。
此後,新婚夫婦生了貴子,快到上學的年齡又要到祖廟來參加開筆典禮。開筆儀式在祖廟西南部的孔廟里進行。據傳憑借祖廟的靈氣,歷史上佛山讀書人的成績冠甲全粵,直至辛亥革命前後人才輩出思想家康有為,鐵道之父詹天佑,小說家吳研人至現在任香港律政司長梁愛詩等均在佛山的尊孔的風氣中成長。1980年一來,佛山在全國的高考中更是異軍突起,祖廟專設狀元榜以激勵後人發奮學習,並在此開設兒童開筆典禮儀式。開筆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節的稱謂,是作為少兒進入人生學習階段和貫通教育心理學的啟蒙教育紀念形式。祖廟的開筆典禮已經開辦多年,珠三角不少家長學校都選擇祖廟為小孩舉行開筆典禮。筆者有幸目睹了開筆典禮的全過程。首先參加開筆典禮的小孩排好隊,在樂聲中由老師引領步入孔聖殿,在殿里接受啟蒙老師關於尊師重教孝順父母的訓導。並由老師教寫「學業進步」的描紅條幅,然後每個小孩手摸孔廟內的文筆合影,參觀佛山狀元榜,手拿「學業進步」的吉祥語到吉祥樹下許願;共同擊敲啟智鍾,取狀元井的水用狀元巾洗臉,接下來便由啟蒙老師用硃砂為開筆者開智(痣),最後穿上博士袍集體合影。整個開筆典禮儀式節奏鮮明,意義深遠。
演武廳內的武術表演佛山的老人們則更離不開祖廟了。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通過濃密的樹葉灑滿祖廟的前院,老人們的晨練曲已經開始了,打太極拳、做操、練氣功、跳舞……生氣與活力立刻在祖廟的院子中彌漫開來……晚上,老人們又聚集到祖廟的萬福台觀看粵劇表演,隨著八音鑼鼓搖頭晃腦,悅耳的音符將手中茶杯里的茶沖得釅釅的,讓時間凝固,讓生命延長……讓平淡的生活變得極富韻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有位老人說:人老了,祖廟成了生活中的一部份了,怎麼離得開呢

❼ 佛山有多少年歷史

佛山原名季華鄉,「肇跡於晉,得名於唐」,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據考證,佛山的人類歷史起源於現禪城區瀾石街道區域,距今約4500-5500年前.

❽ 佛山的古今歷史

樓主您好!

大家好!
佛山「肇跡於晉,得名於唐(公元628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早在唐宋年間,佛山的手工業、商業和文化已鼎盛南國。明清時,更是發展成商貿雲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鎮,是中國歷史上四大名鎮和「四大聚」之一。被稱之為中國的「伯明翰」。

佛山市現轄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三水區、高明區,佛山是廣東省經濟發展快、經濟總量大、綜合實力強的地區之一。

今日,佛山魅力無窮,正站在新的起點。今日的佛山已成為歷史底蘊和現代氣息共同交融、經濟與文化競相輝映的現代化城市,世界製造業基地之一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佛山獨具魅力的嶺南傳統文化:佛山是粵劇的發祥地;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是著名的武術之鄉;是中國功夫傑出代表黃飛鴻的故鄉和李小龍的宗祖地。

佛山市自90年代以來,是全國24個小康城市;是全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前10名;是全國投資環境40優之一;是十大「明星」城市;是國家衛生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國家潔凈城市;是國家園林城市;是國家優秀旅遊城市;是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是全國「雙擁」模範城市;是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還被聯合國評為全球98個「人類居住區最佳範例城市」之一;2001年又被定為廣東省「信息化試點城市」。

佛山還是中國粵劇的發源地,著名的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陶瓷之鄉、美食之鄉,名勝古跡頗多,有佛山祖廟、廣東四大名園之中的梁園和清暉園、黃飛鴻紀念館、南風古灶,還有順德花卉世界、中央電視台南海影視城、三水荷花世界、高明楊梅生態園等分布在各區的人文、生態旅遊新景區。

明日,佛山商機無限,將以產業強市、文化名城和現代化大城市的全新姿態屹立於珠江三角洲,走出中國,邁向世界。

讓我們聯手創造一個繁榮的佛山;強大的佛山;魅力的佛山;自強的佛山;輝煌的佛山!

謝謝大家!

❾ 佛山的歷史沿革

佛山古稱忠義鄉、季華鄉,「肇跡於晉,得名於唐」,據考證,佛山的歷史起源於現禪城區瀾石街道區域,距今約4500-5500年。
春秋戰國時期,佛山屬於百越地。
秦、漢時期,現禪城、順德、南海、三水屬南海郡番禺縣;高明屬高要縣。
晉代,禪城稱「季華鄉」。
590年(隋開皇十年),從番禺縣分置南海縣,因舊置南海郡得名。
628年(唐貞觀二年),季華鄉稱「佛山」,意為「佛家之山」,簡稱「禪」。
五代十國時佛山、順德屬咸寧縣,宋初重新並入南海縣。
1452年(明景泰三年),敕封佛山為「忠義鄉」,屬南海縣。同年,置順德縣,意為「順天威德」。1475年(明成化十一年)置高明縣,因原有高明巡檢司而得名。
1819年(清嘉慶二十四年)置三水縣,意為「三水合流」。
1912年(民國初期)設立南海縣府於佛山鎮。
1924年(民國十三年)設立佛山市政廳,三年後因貪污腐敗而撤銷。
1934年(民國廿三年)改名佛山特別區,屬下六個鄉公所。
1938年(民國廿七年)佛山淪陷後偽日時期。
1945年(民國卅四年)抗日勝利,撤銷佛山特別區,改六鄉為三鎮。
1946年(民國卅五年)設南海縣府,撤三鎮為佛山鎮,直至1949年10月佛山解放。
1949年10月19日,高明縣全境解放,高明縣人民政府由合水移至明城。10月29日,佛山軍管會成立,並接管南海縣;順德縣、三水縣、高明縣也分別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軍事管制。10月31日,佛山市人民政府成立。 地名由來 「佛山」來源
佛山古稱季華鄉。東晉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剡賓國(現克什米爾)的三藏法師達毗耶舍帶了二尊銅像來到季華鄉,在塔坡崗上(即今塔坡街)建佛寺,傳佛教。他回國後,隨著時間推移,寺宇倒塌 。
到唐朝時,這里又變成了一片崗地。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某日,塔坡崗上異彩四射,鄉人奔走相告。於是人們便齊聚起來,在塔坡崗上發掘,竟掘出三尊銅佛,搬開佛像,便有一股清泉湧出。根據碑文記載,得知東晉曾有剡賓國僧人達毗耶舍,在此講經及建過經堂。鄉人於是建井取水,並在崗上重建塔坡廟寺,供奉三尊銅佛。人們認為這里是佛家之山,於是將季華鄉改名為「佛山」 。
這就是佛山得名的由來。後來,世人傳誦著這樣一句諺語:「未有佛山,先有塔坡」 。
「忠義鄉」來源
明代正統年間,廣東洪水為患,農田失收,朝廷賦稅不減,終於釀成1449年爆發的黃蕭養起義。景泰元年(1450)二月,明將董興率軍隊至,黃蕭養兵敗被擒,起義失敗,佛山城圍立解。景泰二年(1451),皇帝論功賞賜,封冼灝通等二十二人為「忠義官」,建「忠義流芳祠」,佛山賜名「忠義鄉」,祖廟敕封為「靈應祠」,永享春秋崇祀 。

❿ 佛山有多少年的歷史

"佛山"肇跡於晉,得名於唐",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佛山原名季華鄉,「肇跡於晉,得名於唐」,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據考證,佛山的人類歷史起源於現禪城區瀾石街道區域,距今約4500-5500年前.

熱點內容
2017高考數學文 發布:2025-05-15 15:11:48 瀏覽:817
怎麼喝水 發布:2025-05-15 14:52:53 瀏覽:829
雅本化學公司 發布:2025-05-15 13:44:02 瀏覽:940
師生問候英文 發布:2025-05-15 12:33:11 瀏覽:332
教師三年個人發展規劃 發布:2025-05-15 08:59:20 瀏覽:116
校長師德師風情況總結 發布:2025-05-15 07:26:18 瀏覽:72
科高教育 發布:2025-05-15 04:51:38 瀏覽:764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5 03:39:22 瀏覽:833
葉開語文 發布:2025-05-15 03:38:08 瀏覽:879
北京假體隆鼻多少錢 發布:2025-05-15 02:49:41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