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歷史
A. 我國歷史軍事名人故事
1、項羽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故都彭城(今江蘇徐州),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
與「謀戰派」孫武、韓信等人齊名。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從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巨鹿之戰摧毀章邯的秦軍主力。
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後與劉邦爭奪天下,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公元前202年兵敗,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烏江邊自刎。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霸王」一詞源自項羽。
2、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漢名將,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為大將軍衛青之甥。一生四次領兵出擊匈奴,均大獲全勝而回,殲滅匈奴11萬多人,降服匈奴4萬余眾,開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他作戰勇猛,是一位軍事天才,
漢武帝曾勸他學習孫吳兵法,他回答說:"為將須隨時運謀,不至學古兵法。"漢武帝為獎勵他的軍功給他建造了豪華的宅第,他卻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
3、衛青
衛青,西漢著名將領。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字仲卿。系縣吏鄭季與平陽侯府中婢女衛氏的私生子。幼為家奴,飽嘗酸辛,及長,為侯府騎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異父姊衛子夫得幸武帝,始以衛為姓,入宮當差。
不久被武帝升為建章監、侍中,遷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車騎將軍率萬騎出上谷郡(治沮陽,今河北懷來東南)擊匈奴,進至龍城(今內蒙古東、西烏珠穆沁旗境),斬獲700人,受爵關內侯。
4、班超
班超(32一102),字仲升,東漢名將、外交家。扶風安陵(屬今陝西咸陽)人。班彪子,班固弟。永平十六年(73年)從竇固擊北匈奴,旋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攻殺匈奴派駐鄯善、於闐之使,廢親附匈奴的疏入侵疏勒王,鞏固漢在西域的統治。
建初三年(78),他率疏勒、於闐等國兵大敗姑墨(今新疆阿克蘇一帶)的侵犯,又上疏請兵,欲平定西域。
5、孫臏
孫臏,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後裔。齊國阿(今山東陽谷東北)、鄄(今鄄城北)一帶人。主要活動於齊威王時期。
早年曾與龐涓師從鬼穀子習兵法。龐涓出任魏將後,妒孫臏之才而將其騙至魏,施以臏刑(割去膝蓋骨),因有孫臏之稱。後逃往齊國,為田忌門客,助田忌賽馬獲勝,被薦給齊威王。時威王正圖與魏相爭,為此廣攬賢才,器重孫臏的軍事才能,
任之為軍師。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4),魏惠王因趙攻魏屬國衛而命龐涓率軍圍趙都邯鄲(今屬河北)。次年,趙求救於齊,齊出兵8萬救趙。孫臏以己初至齊國,尚無威望,且防龐涓警覺,僅以軍師身分坐鎮指揮。
B. 求好看的歷史軍事小說
《歷史的天空》《亮劍》《狼毒花》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鄧禮峰)DA師(王維)
鏖兵西北(張俊彪)八·二三炮擊金門(沈為平)
八路軍一二○師征戰實錄(孫科佳)八路軍一一五師征戰實錄(李文)
東北抗聯征戰實錄(全勇)共和國之戰(佚名)共和國之戰-神秘的西沙海戰(佚名)
共和國之戰-援越抗美紀實(佚名)海空大戰中途島
新四軍征戰實錄(蔡仁照)新戰國時代(王建)
雪白血紅(張正隆)血祭大江(張洪濤)
血祭盧溝橋——七七事變(馬立國)
C. 中國國防的歷史
有人說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因為他們看到了蘊藏在東方這條巨龍所潛在巨大能量,看到了中國和她孕育的人民在古代的輝煌,在90年代創造的奇跡!中華兒女都在為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拚搏著,我們嚮往幸福,我們渴望富足,我們也不會忘記中國在近代所遭受的巨大屈辱和損失,這是我們的痛,也是我們奮斗的動力!!
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的爆發,導致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的簽訂,從此"天朝大國"的大門頓開,陷入了一個又一個國防危機,中華民族步入了漫漫長夜。開始了一部充滿屈辱、辛酸和悲壯的近代中國的國防史。隨著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開始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越來越深,沿江、沿海到處是被強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和租界,中國的各項交通事業全為列強所壟斷,國內到處可見外國駐軍,整個中國被劃分成幾個帝國主義的勢力范圍,徹徹底底成為有國無防的國度,終日在風雨中飄搖。在推翻封建帝制之後,不幸又遭帝國主義列強支持下的軍閥混戰,社會遭到更大的破壞!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大舉侵略中國,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慘痛的災難!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的這半個多世紀中,中國的主權遭受了嚴重的損失,國土被割讓、大批戰後賠款付出,使國家積貧積弱,人民飽受苦難!
歷史是一面鏡子。中國近現代史的沉痛教訓告訴我們,國防以經濟基礎作為後盾,強兵必先富國,兩者應當協調發展。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基本依託,經濟建設搞不上去,國防建設就無從談起。國防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防建設搞不上去,經濟建設的安全環境就難以保障。因此,我們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必須切實加強國防建設,使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形成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
歷史還啟示我們,國防服從於政治,服務於政治,國防與政治密切相關,國家的政治是否開明,制度是否進步,直接關繫到國防能鞏固--政治昌明是國防鞏固的根本。縱觀我國數千年的國防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凡是興盛的時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實行較為開明的治國之策.原本西陲小國的秦國,從商鞅變法開始,修政治,明法度,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國防日漸強大,為並吞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大唐初建之時,滿目瘡痍,百廢待興,正是由於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開明的政治制度,使國家很快從隋末的戰爭廢墟中恢復過來,很快成為國力昌盛,空前統一的大唐帝國.凡是衰落的時期和朝代,無不因為政治腐敗導致國防虛弱.唐朝中期以後,兩宋乃至於晚清都是如此。
歷史也清楚的告訴我們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是國防強大的關鍵。縱觀我國幾千年的國防史,凡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時期,國防就強大;凡是國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銳的時期,國防就虛弱清王朝晚期,在西方列強的進攻面前,不僅不敢發動反侵略戰爭,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眾進行戰爭,反而認為"患不在外而在內","防民甚於防火"。對人民群眾自發組織的反侵略斗爭,實行鎮壓的方針,最終造成屢戰屢敗,割地賠款,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和組織下,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敵強我弱的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充分動員和組織人民,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擊侵略,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因此為了在偉大的新時期,我們更應該去努力維護我們的祖國統一,民族團結,與那些企圖分裂我們偉大祖國的敵人做最堅決的斗爭!!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的時代,是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科技進步是國防強盛的重要力量!國防建設歷來是世界各國先進技術競爭的主要領域。 "先進的武器畢竟是重要的,科學技術是不能忽視的"。國防科技領域,要重點研究開發一些關鍵技術。掌握這些技術,是實現我國新時期軍事戰略的需要,也是整個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實行積極防禦,把軍事斗爭准備的基點放在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是我軍新時期的軍事戰略方針。圍繞這個方針,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迎接世界軍事發展的挑戰,要千方百計把我軍的武器裝備搞上去。
綜上可知,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務,落後就要挨打!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扎實掌握專業技能,把自己努力培養成有用之人,在步入社會之後,為我們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科技的進步,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話建設,為我國國防的強盛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奮斗終身!!
D. 中國近代軍事歷史
概括的說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
第一次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運動
第二次鴉片戰爭
中法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
日俄戰爭
辛亥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
軍閥混戰(二次革命、護法戰爭)
北伐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中原大戰
九一八事變
七七事變
抗日戰爭
解放戰爭
E. 人類歷史上有幾次軍事革命
第一次軍事革命發生在16世紀至17世紀的
歐洲。表現為滑膛槍炮取代長矛刀劍,宣 告了火器時代的到來;步兵成為戰場的主 角,炮兵開始受到人們的矚目。
第二次軍事革命於18世紀後期至19世紀初 期在歐洲和北美風起雲涌。以法國革命戰 爭和拿破崙戰爭為核心的這場軍事革命,
用資產階級民族軍隊將封建雇擁軍趕出了 戰爭舞台,義務兵役制風光一時,「帝王 的戰爭變成了人民的戰爭」;槍托彎曲並 帶有準星的火槍和威力更大的火炮在戰場
上開始亮相。
第三次軍事革命發生在19世紀後半期至20 世紀初的歐洲、北美和東亞。後裝槍炮取 代前裝槍炮,無煙火葯取代黑色火葯,蒸 汽艦船取代木製帆船;總參謀部成為軍隊
最高統帥機關,軍隊的領導和指揮發生了 歷史性的變化。
第四次軍事革命發生在20世紀初至20世紀 中葉,特別是以兩次世界大戰為中心。坦 克、飛機、航空母艦和化學武器等紛紛出 現,軍隊的面貌大為改觀;戰場從平面變
為立體,從二維發展到三維。
第五次軍事革命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至80 年代,它被稱為核時代的軍事革命。
第六次軍事革命,就是當前正在進行的新 軍事變革。從武器裝備、編制體制、指揮 控制、作戰樣式、軍事理論五個方面發生 了全新的變革。這次新軍事變革是信息時
代的軍事革命。
F. 中國國防的歷史有哪些
中國國防的歷史有:
1、洋務運動。
以「自強」為旗號,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建成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其中規模最大的近代軍工企業是在上海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
2、北洋水師的成立。
於1888年(光緒十四年)12月17日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撥出400萬兩白銀給予海軍建設。艦隊實力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採用當年《美國海軍年鑒》排名,前八名分別為: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西班牙、奧斯曼土耳其、義大利、美國)。
3、黃海海戰。
1904年2月8日日本聯合艦隊的魚雷艇偷襲駐旅順口外錨地的俄國太平洋艦隊,日俄戰爭爆發。雙方在旅順港外都制定了相應的水雷封鎖戰術,雙方有多艘戰艦觸雷沉沒。
4月18日俄太平洋艦隊的旗艦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觸雷沉沒,艦隊司令斯捷潘·奧西波維·馬卡洛夫遇難,從此俄軍喪失了爭取黃海制海權的自信心。
4、威海之戰。
日本魚雷艇屢屢偷襲成功。威海衛之戰是保衛北洋海軍根據地的防禦戰,也是北洋艦隊對日本的最後一戰。結果日本獲得決定性勝利,北洋水師在此戰中全軍覆沒,京畿地區頓時門戶大開,位於旅順的日軍也展開進攻,連破鳳凰、營口、海城、牛庄等地,清軍全線潰敗。
以慈禧為首的統治集團向日本乞和投降,派遣李鴻章為全權大臣,前往日本和談。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甲午中日戰爭結束。
5、虎門銷煙(1839年6月)。
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此事後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南京條約》也是此次戰爭時政簽訂的。虎門銷煙間接導致了不平等條約給華夏人民帶來的傷害(割地賠款)。
虎門銷煙成為打擊毒品的歷史事件。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民國時被定為不放假的禁煙節,而銷煙結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國際禁毒日。
G. 有哪些好看的軍事歷史小說
好看的軍事歷史小說:
《漢獻帝新傳》(漢) ;
《調教初唐》(唐) ;
《千夫斬》(清) ;
《大唐萬戶侯》(唐) ;
《名門》(全架空(唐)) ;
《大明官途》(明);
《血沃軒轅》(明) ;
《諸夏》(民國)。
H. 中國歷史軍事故事有哪些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故事有紙上談兵,退避三舍,橫掃八荒。
I. 中國歷史上軍事實力最強大的朝代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朝代,每一個王朝都有其特點,我們在對比朝代的強弱,需要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來對比,不能忽略時間去對比,畢竟時代在進步,後面王朝的武器要強於前朝,尤其是出現了熱武器之後,如果拋棄時代特點,單純對比軍事實力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我們需要將朝代至於當時,來看軍事實力,看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的軍力最強。
漢朝的軍事實力強悍在末期體現的更加明顯,即使漢朝都要亡國的時候,其軍事實力都對外族形成碾壓,周邊國家根本沒有能力進攻漢朝,即使後來軍閥林立,不管是公孫瓚、袁紹、董卓、馬超,在面對北方名族的時候,隨便一個軍閥都能對其形成碾壓,更不用說整個大漢的軍事實力了。
有人會說唐朝和秦朝也很強,確實不錯,但是唐朝和秦朝不如漢朝的地方在於,不能對周邊國家形成碾壓,甚至長期受到北方民族的威脅。雖然秦朝讓匈奴不敢南下牧馬,但是統一後的秦朝,衰敗的實在太快了,所以中國歷史上軍事實力最強的王朝,應該是漢朝。
J. 關於中國近代軍事歷史的書籍
《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葛兆光《重說中國近代史》張鳴《史學九章》汪榮祖《叫魂》[美] 孔飛力《懷柔遠人:馬嘎爾尼使華的中英禮儀沖突》何偉亞《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施堅雅《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