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人名

歷史人名

發布時間: 2020-11-21 02:53:17

歷史人物有哪些

歷史人物太多了,曹操,劉備,韓信,張飛,劉邦都是。

② 歷史人名

【宋太祖】趙匡胤為宋朝第一代皇帝。
【秦始皇】嬴姓,趙氏 名政。
【明太祖】朱元璋,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

③ 歷史人物名字大全

投筆從戎(班超)慷慨悲歌(項羽)
約法三章(劉邦)橫槊賦詩(曹操)
完璧歸趙(藺相如)洛陽紙貴(張衡)
聞雞起舞(祖逖)畫龍點睛(張僧繇)

④ 雲夢山的歷史人名有哪些

孫臏、寵涓、蘇秦、樂毅、毛遂
仍然叫雲夢山,位於河北省邢台縣冀家村鄉石板房村北,是戰國時期著名道家鬼穀子隱居修道授徙之處。叱吒風雲的孫臏、寵涓、蘇秦、樂毅、毛遂都曾在這里拜師學道。

⑤ 列舉初中歷史重要人名(至少30個)謝啦,重賞!

1.林則徐:1839年虎門銷煙,是名族英雄;
2.道光帝:在鴉片戰爭時期,派林則徐到廣東禁煙;
3.左宗棠:從俄國人手裡收復新疆,是洋務運動的代表;
4.鄧世昌:中午甲日戰爭黃海大戰壯烈犧牲;
5.李鴻章:洋務運動代表,創辦江南製造總局;
6.洪秀全:太平天國運動的領袖,1851年發起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7.曾國潘:洋務運動地方代表,創辦安慶內軍械所;
8.張之洞:洋務運動地方代表,創辦漢陽鐵廠;
9.康有為:資產階級維新派;
10.梁啟超:資產階級維新派;
11.譚嗣同:資產階級維新派;
12.慈禧太後: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後,派李鴻章與日本談判,發動戊戌政變;
13.陳獨秀:新文化運動代表;
14.李大釗:新文化運動代表;
15.胡適:新文化運動代表;
16.魯迅:新文化運動代表;
17.孫中山:歷史資產階級革命的先行者;
18.董必武:參加中共一大;
19.李達:參加中共一大;
20.周恩來:創建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主任;
21.朱德:領導南昌起義;
22.賀龍:領導南昌起義;
23.張學良:西安事變;
24.劉伯承: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25.鄧小平: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26.黃繼光:是抗美援朝的一位戰斗英雄;
27.焦裕祿:黨的好乾部,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的模範人物;
28.鄧稼先:兩彈元勛;
29.林彪:指揮解放戰爭;
30.傅作義:北平和平解放;
31.蔣介石:創立黃埔軍校擔任校長;
32.彭德懷:指揮百團大戰,抗美援朝中擔任重要幹部。

⑥ 中國歷史的幾個有節氣的人物至少五個 人名

1、伯夷、叔齊

伯夷和叔齊是商朝末年孤竹君的兒子,顧竹君死後,叔齊不想即位,想讓位給兄長伯夷,可是伯夷也不想做國君。

他們兩人都離開了居住的地方,在路上聽聞周文王有仁德,得到人民的擁戴就入周投靠。等到周武王繼位,起兵伐紂王,伯夷和叔齊認為諸侯伐君王是不仁,因此極力勸諫。

周武王一心要伐紂王,執意滅商,伯夷和叔齊對周武王嗤之以鼻,決意不作周朝的臣民,也不吃周朝的糧食,最後隱居在首陽山,靠采野果為生。

5、劉胡蘭

劉胡蘭出生在山西文水縣雲周西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小小年紀,便對黑暗的舊社會產生了強烈的不滿。 1947年1月12日 ,劉胡蘭被國民黨軍和地主武裝抓捕了。在敵人威脅面前,她堅貞不屈,大義凜然地說:「怕死不當共產黨!」敵人沒有辦法,將同時被捕的6位革命群眾當場鍘死。

但她毫不畏懼,從容地躺在鍘刀下。她以短暫的青春年華,譜寫出永生的詩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毛主席的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⑦ 歷史人物名字

黃帝 唐高祖 阿骨大 堯帝 唐太宗 忽必烈 舜帝 唐高宗 朱元璋 勾踐 武則天 朱棣 闔閭 唐玄宗 努爾哈赤 夫差 李建成 皇太極 秦始皇 李煜 順治 項羽 趙匡胤 康熙 漢光武帝 宋仁宗 雍正 漢明帝 宋真宗 乾隆 漢高祖 蒙哥 嘉慶 王莽 成吉思汗 道光 孫權 拖雷 咸豐 劉備 窩闊台 同治 曹操 術赤 光緒 劉禪 察合台 溥儀 司馬炎 拔都 孔子 王昌齡 聞一多 孫武 岑參 嚴復 屈原 蘇軾 白玉霜 墨子 歐陽修 戴望舒 孟子 辛棄疾 林語堂 枚乘 梅堯臣 聶耳 司馬遷 范仲淹 葉聖陶 白居易 陸游 茅盾 元稹 蘇舜欽 艾青 劉禹錫 劉克庄 吳作人 李商隱 陶淵明 田漢 白行簡 曾鞏 張愛玲 劉知幾 楊萬里 丁玲 吳道子 謝靈運 郭沫若 閻立本 元好問 胡適 李白 白樸 成仿吾 韓愈 關漢卿 徐特立 杜牧 高啟 徐悲鴻 柳宗元 龔自珍 梅蘭芳 杜甫 魏源 巴金 陳子昂 曹雪芹 白淑湘 王維 戴震 曹禺 孟浩然 魯迅 老舍 應物 郁達夫 蔡元培
伍子胥 周勃 史思明 白起 董仲舒 房玄齡 范蠡 劉歆 王安石 管仲 班彪 寇準 呂不韋 班固 司馬光 蒙恬 揚雄 八思巴 范增 司馬相如 安童 白圭 蕭何 左宗棠 班超 竇固 李鴻章 甘英 呂後 林則徐 張良 竇融 榮祿 韓信 楊貴妃 曾國藩 陳平 松贊干布 唐才常 陸賈 文成公主 慈禧太後 項伯 安祿山 譚嗣同 賈誼 楊國忠 耶律楚材

⑧ 打一歷史人名

因為您沒有提供具體的謎面,所以無法為您解答,為您奉上有關歷史人名的謎語以及謎底,請參考:
三代筆耕 提示:春秋戰國人名二
謎底:公孫子都,文種
三春猶系護花鈴 提示:京劇演員
謎底:杜近芳
三代奪標父無名 提示:水滸人名
謎底:公孫勝
三代雇農 提示:春秋戰國人名
謎底:公孫無地
三代經商 提示:秦朝人名
謎底:公孫賈
欲破曹公須用火攻 提示:古人
謎底:計然
目迷金粉總虛化 提示:紅樓夢人名
謎底:色空
因報其恩,以虛弓射雲長,焉能中 提示:足球裁判
謎底:張忠
若得阿嬌作婦,當以金屋貯之 提示:《三國演義》人物二
謎底:劉備,陳宮
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 提示:《三國演義》人物二
謎底:李崇,韓德
若得教誨當盡孝 提示:《雍正王朝》人物
謎底:諾敏
開元通寶 提示:明代人名
謎底:李時珍
「百花叢中最鮮艷」 提示:黨史人名
謎底:陳獨秀
「不受禮、不剪綵、不題詞」 提示:作家
謎底:朱自清
長安落日清風里 提示:宋朝人名
謎底:晏幾道
「兩彈元勛」聰慧過人 提示:黨史人名
謎底:鄧穎超
「解決了住宿難」 提示:唐朝人名
謎底:白居易
晶瑩的靈魂 提示:文學家名
謎底:冰心(謝婉瑩)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提示:港台藝人
謎底:王傑
人間天堂 提示:外國畫家
謎底:梵谷
人皆掩鼻而過之 提示:現代詩人
謎底:聞一多
人君之象比乎日 提示:金庸小說人名
謎底:王重陽
淺墨輕痕道子風·下樓格 提示:台灣作家
謎底:吳淡如
囚禁蘇武 提示:元朝人名
謎底:關漢卿
全班考大學——謎底: (宋)畢升
大地旅行——謎底: (宋)陸游
御碑——謎底: 王安石
風調雨順——謎底: (宋)文天祥
不準放牛——謎底: (唐代詩人)杜牧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謎底: (唐代)武則天

⑨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名字的人是誰

恰如俄國學者伊•謝•科恩在《自我論》里所稱,原始人姓名的誕生是古人自我意識萌芽的出現。沒人能確知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名字的人,但這個人一定是存在過的,從他意識到自己為自己命名的那一刻起,有關起名的爭議和學問就逐漸展開了。

古代聖王堯舜禹的名字分別是伊祁放勛、姚重華和姒文命,但這到底是其真正的名字,還是後世的附會,就如堯舜禹其人是否真的存在過一樣,目前還尚存疑問。但從夏朝開始,古人名字的符號意義就開始被重視,卻是不爭的事實,而最為重視名字的,當是當時的「帝王家」。

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殷商古人多為君主、貴族,在當時,平民大多是沒有名字的,至於奴隸更不會有名字,最多有個諢號,便很「了不起」了。殷商貴族多用天干為名,是很多人的共識,其實對此說法,還是有一定爭議的。太甲、太戊、武丁、武乙等王的名字,應該不是真名,而是類似後世謚號或廟號一類的稱號,但也有其在生前就使用的情況。不管怎麼說,當時的人起名字,大概不會這么刻板單調。比如,商紂王名受,考慮到商王姓子,商紂王的名字應該是「子受」,但約定俗成的說法卻是帝辛、紂王等。

武王伐紂後,史書上依然罕見平民的名字。但起碼在周朝後,姓氏的問題就愈發凸顯了,這大概跟當時興起的祖先崇拜有關。在西周時期,人名大多都是單字名,這大概是因為當時人口較少,不存在太多重名現象,也沒必要用更多的字來起名字。比如周武王姬發、周成王姬誦、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滿,其單字名響亮而易懂。

但有更多的人名,讓人搞不懂什麼意思,甚至十分古怪。比如周昭王南征楚地,乘坐的船到江心卻融化了,自己掉在水裡淹死了。《史記》上記載,當時跳下水試圖救昭王的大力士,名字叫辛游靡。這個名字十分奇怪,無論是名字結構還是用字,都令人十分不解,除了史書上講他是一個胳膊很長的護衛,我們對其一無所知。

從辛游靡開始,史書上的「奇怪」名字越發多了起來。春秋時即使君王,也有一些不避俗物的名字。大名鼎鼎的齊桓公名小白,在今天,寵物狗才叫這個名字。晉文公名重耳,頗有舜帝「重華」的風貌,但顯然耳朵和眼瞳的「地位」不可比。至於黑臀、黑肱、痦生等國君名字,更談不上高雅。

但古人對名字並非不重視。起碼在春秋戰國時,已經有人在論述起名的必要和注意事項了。如《左傳•桓公六年》中所述,「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幣」,古人對名字的避諱首先是政治性的,其次才會考慮避開所謂的低俗。

先秦古人里最讓我不解的人名,大概就是著名的「大陰人」嫪毐了。「毐」是品行不端之義,很難想像嫪毐是其本名,更像是結合其性格後起的諢號,類似《水滸》里的「混江龍」「黑旋風」一類的名字。並非沒有這樣的先例,比如舜的父親叫瞽叟,這顯然也是個諢號,而劉邦的父親名為劉太公,這也只是個尊稱,至於其本名為何,連距離當時並不久遠的司馬遷也說不清楚了。

或許,當時的平民對待名字並不很在意,所以遊走於市井的嫪毐才可以讓人忘記曾經的本名。其更吊詭的是,似乎歷史上也找不到第二個姓「嫪」的人,或許連這個姓都是假的。不過,後來曾考古出土有一件更早的兵器,名為「嫪偭鐮」,或許這個「嫪偭」便是嫪毐的祖先。但這只是後世的猜測,歷史的真相恐怕早就迷失在時光的塵煙里了。

有些「怪名」,今天看起來奇怪,但了解當時的語言用法後,也就可以理解了。比如,漢朝名為「食其」者不少。「食其」讀音為「異基」,《漢書》上講「食」為飲食、飯食之義,「其」為「箕」,「食其」的意思是糧食豐收。在以農為本的時代里,出現酈食其、審食其、趙食其這樣的名字,也就不足為怪了。

東漢三國以「單名」為主,甚至幾乎找不到非單字名的人,當然,像尹大目這樣的諢號、黃承彥這樣的字型大小、沙摩柯這樣的少數民族名字不在其列。只有曹安民、傅士仁、胡車兒、呂伯奢、嚴白虎等個別人是雙字名。

這是為何?傳統觀點認為與王莽托古改制有關,「令中國不得有二名」,以單字名為尊貴。這或許是一個重要方面,但縱觀歷史,從先秦到三國,大多數人名都是單字,我認為這根本上還是因為當時人口較少、重名率低,用單字名完全可以滿足起名需要。

而經過數百年的中原混戰,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和中原人不斷融合、同化,單字名和雙字名的情況都有出現,而仍以單字名為主。

重名現象不是今天才有的,如果說在漢代之前,重名現象還不普遍,從漢魏六朝開始,此問題開始得到時人的關注。

由於前文所述的單字名的流行,讀史時常常會遇到讓人糊塗的地方。比如,王莽改制前後,活躍在史書上的3個王匡,2個王興,3個王鳳,其中有些是王莽陣營的,還有人是王莽敵對陣營的,至於王莽這個名字,在漢武帝時期也有一人叫王莽,只是新皇帝王莽名氣太大,讓人淡忘了前面的王莽。連名人都是如此,普通人就更難避免重名問題。

翻閱史料可知,南梁元帝蕭絳曾寫過一本《古今同姓名錄》,他所搜集到的資料顯示,歷史上有3個董仲舒,3個孔子,3個周瑜,3個王羲之,4個劉秀,9個張衡,9個張良……這還是在當時能留下名字的人,加上難留名字市井百姓的,重名者肯定更多。

到了隋唐以後,名字的避諱現象更加凸顯,或許是考慮到使用的麻煩,從唐代開始的皇帝名字(尤其是出生在深宮中的太平天子),名字用字愈發冷僻,這點在南宋和明代皇親國戚的取名中也格外明顯。

出於避諱考慮,貴族不與百姓生活用字「爭字」,倒也是文明進步的表現。如果所有的帝王都用「世民」這樣的字,恐怕會干擾到日常用字,畢竟避諱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甚至連古人都會「搶占」今人的使用權。比如,李家奪定天下後,先祖李虎的「虎」字也要避諱,史書上的隋代名將韓擒虎只好「改名」為韓擒或韓擒豹。此類例子比比皆是。

除了重名與避諱現象,「熱門字」現象在後世依然留存。五代十國時期,名字里帶「彥」字者甚多,可見當時的人對這個字的偏愛。《爾雅·釋訓》有言:「美士為彥」,「彥」字有豐富的美好內涵,但這依然不能解釋五代北宋人為何偏愛「彥」字。

據清代大學者趙翼在《廿二史札記》里統計,五代以「彥」為名者多達145人,如王彥章、楊彥溫、張彥超等,而不列入史籍的名「彥」者就更不可計數了。畢竟,只有貴族和名人才能在史書上留名,但平民百姓未必不熱愛「彥」字。

宋代文人對內傾和自省式的文化思維更加迷戀,取名也更加雅緻,且雙字名開始成為主流。金朝、元朝時多民族混雜,出現了燕帖木兒這樣的混雜名,還有石抹狗狗、完顏驢糞等頗為生猛的名字。

從明代開始,傳統的崇尚文雅的取名風氣復歸,明清兩代,堪稱知識分子取名花樣的巔峰期,大多數名留史書者都語出有典故,取名所謂「男楚辭,女詩經」的說法大概就是那時候流行開來的。

清代取名的學術文雅氣一直保持到了民國。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民國人物的名字,和今天很不一樣,一方面,重名率較低,雙字名多;同時,名字多有豐富寓意,但上流社會取名和老百姓很不一樣,這點比較復雜,就不展開敘述了。

共和國成立後,「建國」「建軍」「國慶」「兵」「紅」等帶有明顯政治意味的「新詞」成為取名的主流,這也造成了大量的重名現象。80年代後,家長給小孩取名,開始去政治化,但對單字名的「迷戀」,同樣造成80後和90後重名者甚多,「張偉」「李偉」「李明」「李華」等名字高居同齡人同名榜首,也就不奇怪了。

從對政治和國家概念的追逐,到復歸個人、家庭「寄託」,當代國人的名字特徵的變化與時代保持了有趣的關系。到了00後的孩子們,據說起名用字最多的是「子軒」「紫萱」「涵」「欣」「梓」等頗有瓊瑤風的名字。

有些名字今天看來十分「新潮」,但可能只是錯覺,如果大多數人都認為它「新潮」,那麼將來它會成為重復率很高的名字。當我看到唐太宗有個皇子也叫「李明」、唐代有個文人也叫「李華」的時候,並不覺得這名字用濫了,因為在古代,這樣的名字十分少見,盡管在今天十分普遍。

如果要標新立異,崇尚個性,還是要避開時代風潮,晉代的「之」、唐五代的「彥」,建國初的「建國」,未來的「軒」,這些都是當時時代愛用的字,長遠來看還是要有「逆向思維」。

熱點內容
羅森歷史 發布:2025-07-08 13:20:04 瀏覽:293
交大是哪裡 發布:2025-07-08 12:06:29 瀏覽:594
香港有哪些特產 發布:2025-07-08 12:04:51 瀏覽:832
船用化學品 發布:2025-07-08 11:24:18 瀏覽:912
大老師惡心 發布:2025-07-08 08:52:35 瀏覽:959
日本歷史學 發布:2025-07-08 08:37:05 瀏覽:487
有什麼好歌 發布:2025-07-08 07:06:26 瀏覽:686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計劃 發布:2025-07-08 07:06:19 瀏覽:841
數學老師推薦信 發布:2025-07-08 04:44:51 瀏覽:167
mc另類壓聲教學 發布:2025-07-08 04:35:41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