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地理
『壹』 蒙古國的地理
面積為156.65萬平方公里,是亞洲中部的內陸國家,地處蒙古高原。東、南、西三面與中國接壤,北面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為鄰。西部、北部和中部多為山地,東部為丘陵平原,南部是戈壁沙漠。山地間多河流、湖泊,主要河流為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爾渾河。境內有大小湖泊3000多個,總面積達1.5萬余平方公里。庫蘇古爾湖位於蒙古國北部,是蒙古國最大的湖泊,其水域總面積為2760平方公里,素有「東方的藍色珍珠」之美譽。庫蘇古爾湖的動植物群落與位於其東部200公里外的俄羅斯貝加爾湖有相近的起源。蒙古國屬典型的大陸型氣候。冬季最低氣溫可至-40℃,夏季最高氣溫達35℃。 面積為156.65萬平方公里,是亞洲中部的內陸國家,地處蒙古高原。東、南、西三面與中國接壤,北面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為鄰。西部、北部和中部多為山地,東部為丘陵平原,南部是戈壁沙漠。山地間多河流、湖泊,主要河流為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爾渾河。境內有大小湖泊3000多個,總面積達1.5萬余平方公里。庫蘇古爾湖位於蒙古國北部,是蒙古國最大的湖泊,其水域總面積為2760平方公里,素有「東方的藍色珍珠」之美譽。庫蘇古爾湖的動植物群落與位於其東部200公里外的俄羅斯貝加爾湖有相近的起源。蒙古國屬典型的大陸型氣候。冬季最低氣溫可至-40℃,夏季最高氣溫達35℃。
『貳』 蒙古的地理資料
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成功,7月宣布獨立,建立「君主立憲政府」。1924年5月哲布尊丹巴死後,同年11月,第一屆大人民呼拉爾在庫倫召開,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1945年2月11日,美、蘇、英三國首腦簽訂涉及外蒙古主權的雅爾塔協議。1946年中國國民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16日同中國建交。
蒙古是一個地廣人稀的草原之國,人口250萬(相當與中國中等城市人口)以喀爾喀蒙古族為主,過去大約40%的人口居住在鄉下,20世紀90年代以來城市居民占總人口的80%,其中生活在烏蘭巴托的居民佔全國居民總數的1/4。農業人口主要由飼養牲畜的游牧民組成。語言主要為喀爾喀蒙古語。居民主要信奉喇嘛教。
蒙古以畜牧業為主,曾長期實行計劃經濟。1991年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實行國有資產私有化。地下資源豐富。重要礦產資源有鎢、鉬、鐵、鈾、石油等80多種礦產,其中煤蘊藏量約1520億噸,鐵20億噸、磷2億噸,金3000噸、銀7000噸、木材蓄積量為12億立方米,鉬礦亞洲第一,世界第十。其中鎢、鉬、鐵、鈾、石油等礦產對中國乃至整個世界都是極其重要的戰略物資。
蒙古屬內陸國家,只於中俄兩國接壤,這樣決定三種立國策略,或親俄或親中或平衡各方力量,目前蒙古立國策略為平衡各方力量,為本國謀取最大利益。蘇聯解體前,蒙古國內無軍隊,防務由蘇聯提供。蘇聯解體後,蒙古初步設立了義務兵制度招募邊防軍。類似蒙古人口稀少國家,為保衛國家,國防力量一般為全民皆兵。但蒙古只於中俄兩國接壤,全民皆兵也不能保證得到國土的100%安全。因此軍事力量基本沒有。事實上,蘇聯國內曾認真考慮過將蒙古納入過加盟共和國,提供永久防務但由於蒙古強烈反對而作罷。
蒙古對中國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中國現階段因為種種原因對北方防務的諱莫如深,刻意低調,但事實上,來自北方的威脅在近代對中國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實際傷害。沙俄及蘇聯蠶食鯨吞了中國近2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分裂了180萬平方公里的蒙古,總和相當於8個逶國。蘇聯在邊境陳兵百萬計劃入侵,揚言3天佔領北京,北京緊急疏散20萬人口,企業學校國家重要部門撤離,其慌亂程度不亞與中印戰爭失敗後印度的表現,蘇軍可以在新疆,甘肅,內蒙,東北的任意一點撕開缺口。 北京無力應付來自漫長2000公里的軍事完全防務。在最危機的時刻,中國人自救了,在邊境引爆了核蛋,從而遏止了蘇聯瘋狂的入侵計劃。可以想像如果沒有研製出核蛋,後果將是如何。北方的威脅也造成了建國後經濟建設的嚴重後滯,全體中國人在10幾年的時間挖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防空洞體系,遍布了每個城市。其工程量不亞於萬里長城。值得人深思的是萬里長城與防空洞體系都是防禦北方的威脅。出生在60,70年代的朋友都還記得那時人手一冊核蛋爆發的應急手冊,筆者也有,但可惜沒有保留下來。近代中國受到的人禍(珍寶島,中印戰爭,朝鮮戰爭,困難時期人民非正常死亡,文革,懲越戰爭)無一不和北方大國有關系,某種意義上,北方大國對中國的實際傷害遠大於逶國。
『叄』 蒙古地理上是屬於中亞還是屬於東亞
蒙古國屬於東亞。習慣上亞洲分為五大部分:東亞、中亞、南亞、東南亞和西亞。 東亞:中國(含港、澳、台)、朝鮮、韓國、蒙古國、日本; 中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 南亞: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含錫金)、斯里蘭卡、巴基斯坦、馬爾地夫以及地位未定的查謨克什米爾地區; 東南亞: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東帝汶; 西亞: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阿富汗、巴勒斯坦、以色列、土耳其、塞普勒斯、敘利亞、黎巴嫩、約旦、葉門、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巴林、卡達、阿聯酋和阿曼。
『肆』 蒙古國的地理環境
蒙古國地質結構復雜,山脈多系火山岩構成,土層較厚,基岩裸露,土壤種類以栗鈣土和鹽鹹土為主,北部有凍土層,從北至南大體為高山草地、原始森林草原、草原和戈壁荒漠等6大植被帶。
蒙古國地勢自西向東逐漸降低,海拔最高點為4653米(乃拉姆達勒峰),最低點為553米(呼赫湖),平均海拔為1580米。山地面積77.7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二分之一;戈壁沙漠面積40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四分之一;湖泊面積為1.6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
蒙古國的主要山脈有西北-東南走向的阿爾泰山,平均海拔3000米,位於蒙古國西部;杭愛山,位於蒙古國中部,西北東南走向平均海拔3000米;蒙古國東部的肯特山脈,東北西南走向山勢平緩,平均海拔2000米,被蒙古人尊為聖山。 蒙古國植被以北部西伯利亞針葉林和南部的中亞草原、荒漠組成。高等種子植物有103科596屬2251種,苔蘚植物有40科119屬293種,地衣植物有30科70屬570種,蘑菇有12科34屬218種,葯用植物有52科154屬574種。其中,主要植物有蒙古茅草、科爾金斯基茅草、戈爾嘎諾夫旋花、格魯保夫針葉棘豆、胡楊、山川柳、沙棗、菖蒲、芨芨草、看麥娘等。
蒙古國野生動物約有60種哺乳類,50多種魚類,90種鳥類。主要有旱獺、野驢、野馬、角鹿、戈壁熊、野駱駝、羚羊、野山羊、母盤羊、黑尾黃羊、麝、豹、海狸、水獺、貂、密鼠、鷲、鴻、鵜鶘、雪雞、野雞、皂雕、貓頭鷹、梟、啄木鳥。
(以上資料,截至於2012年)
『伍』 蒙古帝國為什麼知道地理
別說是蒙古,在其之前,漢朝的匈奴和唐朝的突厥,這2個游牧民族都分為了東西兩部分,西匈奴和西突厥都向歐洲遷徙,並和當地民族融合
漢朝的匈奴可是比蒙古早了一千年,他們都已經可以到達歐洲了,更何況是蒙古呢
『陸』 蒙古的地理特點
蒙古是世界上第二大內陸國,哈薩克是第一大內陸國
優越性就是資源豐富,風景優美,民風純朴
『柒』 蒙族生存的地理位置的環境是什麼
位置:位於我國北邊中部,東經97°12』至126°04』,北緯37°34』至53°23』,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多草原(6大草原)和湖泊(1000多個)。
氣候:內蒙古屬半干濕的中溫帶季風氣候,東部為半濕潤地帶,西部為半乾旱地帶。最主要的特點是晝夜溫差較大,一般可達10度左右,所以到這里旅遊要多帶衣服。內蒙古的災害性天氣有春旱和冬季暴風雪
內蒙古從東至西可分作兩大氣候區:
草原氣候區,從東端呼倫貝爾草原至陰山河套平原一帶,冬季冰天雪地,歷達半年之久,平均氣溫為攝氏零下28°C左右。夏、春、秋幾乎相連,五月至九月氣候溫和,是旅遊草原最佳季節。
沙漠氣候區,從陰山以西阿拉善沙漠高原至巴丹吉林沙漠,春日(四月中至五月底)多風暴,夏日酷熱,冬日奇寒,
最佳旅遊時間:秋季(八月中至九月底,約40天)氣候溫和,是涉足沙漠最佳季節。
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 約占國土面積的12.3%。
人口:2362萬(1999年底),佔全國總人口的1.88%。
民族:目前內蒙古有49個民族,主要以蒙古族和漢族為主,此外還有朝鮮、回、滿、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
行政區劃: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第一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省級自治區。全區現設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4個省轄市;呼倫貝爾、興安、哲里木、錫林郭勒、烏蘭察布、伊克昭、巴彥淖爾、阿拉善8個盟;16個縣級市、17個縣,52個旗,其中包括鄂倫春、鄂溫克、莫力達瓦達斡爾3個少數民族自治旗。
『捌』 蒙古的地理面積有多大
蒙古是亞洲東北部一個高原地區的泛稱,沒有明確的界限。廣義上的蒙古包括中國的內內蒙古和新疆的一部分容、蒙古國,以及俄羅斯聯邦的部分區域,如圖瓦共和國、布里亞特共和國、赤塔州等。
蒙古國面積約156.65萬平方公里。
『玖』 蒙古國的地理位置
你好,蒙古國的經緯度,北緯41.7度到51.6度,東經87.9度到119.9度,網上查到,僅供參考。
『拾』 蒙古的地理位置
蒙古國地處亞洲中部的蒙古高原,東、南、西三面與中國接壤,北面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為鄰,邊境線總長8219公里,其中中蒙邊境線長4676.8公里,蒙俄邊境線長3543公里。
蒙古國土面積為156.65萬平方公里 ,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19大的國家,也是僅次於哈薩克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人口約30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
蒙古國地勢自西向東逐漸降低,海拔最高點為4653米(乃拉姆達勒峰),最低點為553米(呼赫湖),平均海拔為1580米。
(10)蒙古地理擴展閱讀:
蒙古的地理環境:
1、地形地貌
蒙古國地質結構復雜,山脈多系火山岩構成,土層較厚,基岩裸露,土壤種類以栗鈣土和鹽鹹土為主,北部有凍土層,從北至南大體為高山草地、原始森林草原、草原和戈壁荒漠等6大植被帶。
2、氣候特徵
蒙古國大部分地區屬大陸性溫帶草原氣候,季節變化明顯,冬季長,常有大風雪;夏季短,晝夜溫差大;春、秋兩季短促。每年有一半以上時間為大陸高氣壓籠罩,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蒙古高氣壓中心,為亞洲季風氣候區冬季「寒潮」的源地之一。
3、水文分布
蒙古國境內有河流3800條,總長度達6.7萬公里,有3500個湖泊,7000多處泉眼。主要河流有色楞格河、鄂爾渾河、克魯倫河和科布多河等50多條河流,大部分分布在北部、中部地區。湖泊大多分布在西北地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