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古城
㈠ 歷史古城別稱
題目太大了。我只回答一部分。
南京一般稱為六朝古都,其實是十朝古都。
六朝是指東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這六個朝代。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國,以及國民黨政府也曾建都於此。或許用"六朝勝地、十代都會"。更准確一些。
南京,與北京、西安、洛陽並稱為中國四大古都。
南京的稱謂有:越城、秣陵、石頭城、建業、建鄴、建康、 江寧、歸化、應天、天京、南京、金陵等。
北京的稱謂有:薊、大都、北京、北平。北京其實還有其它稱呼:幽州、涿郡、幽都、南京、永安、宛平、燕山府、聖都、中都、大興、大都、汗八里、順天府、京師等。
西安的稱謂有:鎬京、西都、西京、長安、京兆、京畿 、奉元、 常安等。
洛陽的稱謂有:雒陽、中國、土中、地中、雒邑、成周、新大邑、東京東都等。
其它的就不答了。
1.小橋流水人家——江南六大古鎮
大氣;周庄秀美;同里古老;甪直文氣;南潯淳版朴;西塘清雅權;烏鎮
2.融於山川的耕讀——浙江楠溪江中游古村落
山水·人文·村落「七星八斗」;芙蓉村園林瑰麗;岩頭村文房四寶;蒼坡村謝門之後;蓬溪村
3.世外桃源——安徽皖南古村落
溯源;徽州黟曇;拾遺微學;源頭歙縣「牌坊之鄉」
4.美麗的理學之鄉——江西婺源古村落
最美的理韻彩虹貫清華水口曉起凝固於延川的樂章「百壽」思溪
「理源」古宅書鄉繞五鳳千年古村慶源
5.圈起來的家園——福建永定土樓村落
土樓歷史土樓之鄉耕讀傳家圓祖訓土樓經典
二 古城古鎮
1.四方城內的輝煌——山西平遙古城
四方城牆鎖炊煙透過窯洞看四合院左文右武的布局盡顯輝煌的票號
2.邊陲閃耀的東巴之光——雲南麗江古城
古城風豸神幻的東巴文化麗江風光
3.湘西明珠——湖南鳳凰古城
尋著從文足跡上路苗疆千載隱長城山·水·樓邊城史詩
4.羲皇故里——甘肅天水古城
天河鑄城麥積攬勝伏羲之廟
5.大榕樹下的村落——雲南喜洲古鎮
榕樹下的傳奇居在喜洲不一樣的白族
6.豆腐飄香的地方——湖南芙蓉鎮
清香米豆腐
……
㈢ 中國10大古城是那些
中國四大古城(閬中古城、平遙古城(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世界文化遺產)、荊州古城、徽州古城、加上大理古城、鳳凰古城、鎮遠古城,以上八座古城具備大規模的古城風貌區,保存狀況較好,有著極大的歷史價值和古建築價值,值得人們實地去游歷一番。
還有兩三座古城--大同古城、建水古城、商丘古城,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重視,目前正在進行大規模改造和修復。
建水古城預計在2020年--2022年古城內部基本修復完工,商丘古城預計2018年底--2019年古城內部基本修復完工。
(3)歷史古城擴展閱讀:
國務院於1982年、1986年和1994年先後公布了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共99座。
此後,分別於2001年增補2座,2004年增補1座,2005年增補1座,2007年增補7座,2009年增補1座,2010年增補1座,2011年增補6座,2012年增補2座,2013年增補4座。
2014年增補2座,2015年增補3座,2016年增補3座,2017年增補2座,2018年增補1座,截至2018年5月2日,總計135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㈣ 灤州古城的古城歷史
灤州大地物阜民豐,先後有18位皇帝駕臨於此。當灤河之子伯夷、叔齊以他們最為原始的儒家思想浸潤中原長達兩千多年的時候,在灤河上游,一個游牧民族的女人。
卻在遠眺美麗富庶的生長鮮花和水稻的地方,構築著猖狂而偉大的夢想。蕭燕燕,大遼國景宗皇後,在遼景宗死後,臨朝27年。
在灤河岸邊,這個女人曾經指揮契丹軍馬一次又一次地去撞擊大宋江山。伴隨著刀光劍影,鐵騎聲響,蕭燕燕終於把大遼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推上了巔峰。
金蓮川,灤河源頭一片美麗的草原。在大遼國太後蕭燕燕遺恨梳妝樓200多年後。這里出現了一座繁華的草原城市上都。元世祖忽必烈的發跡之地。
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即大汗位。金蓮川從此成為忽必烈完成成吉思汗的遺願,向南擴張建立元朝的指揮中心。蒙古騎兵的鐵蹄進入大都後,忽必烈沒有忘記灤河,沒有忘記金蓮川。
開平變成了上都,成為元朝的陪都。忽必烈以及後來元朝的統治者們,每年都要來上都避暑狩獵、處理朝政。忽必烈是從灤河源頭入主中原走進大都的。
而中國歷史上另一位跨過灤河從北方進入北京的皇帝,卻在政權穩固之後,又回到了灤河岸邊。他就是康熙皇帝。睿智的康熙把目光越過長城投向了灤河。
他要在這條河上一展帝王的抱負。於是,在灤河上游有了木蘭圍場,在灤河中游有了避暑山莊。後期更有乾隆帝多次駕臨灤州,無限美景讓這位偉大的皇帝留下了「千古此灤州」萬代絕句。
(4)歷史古城擴展閱讀:
灤州古城深研灤州千百年悠久歷史,詳讀華夏民族南北融合之美,以研山為骨,以灤水為魂,以人文為韻,以綠林為脈,開發灤州古城並將其打造國家級135—140天景區。
52億元巨資興建灤州古城,氣勢非凡。2000餘畝佔地,興北方盛世之風,載千古聖賢至高品格。以「和」文化為理念規劃古城,整體規劃布局縱向為和,橫為時間軸。
截取三千年歷史煙雲中最鼎盛時代的精華,采擷極具民族融合特色的建築藝術,盛世景象,水繞古城,繁華街市宛如積淀千年的歷史長河,每一步都在領略盛世時代煌煌風韻。
名人薈萃:
1、伯夷叔齊
孤竹國君有三個兒子,長子名允字公信,即後來謚號為伯夷。幼子名智字公達,即後來謚號為叔齊。孤竹君生前有意立叔齊為嗣子,繼承他的事業。
後來孤竹國君薨,按當時社會常禮,長子應該即位。但清廉自守的伯夷卻說:「應該尊重父親生前的遺願讓位與叔齊。」於是他放棄自己繼承王位的權利,逃到孤竹國外。
大家又推舉叔齊作國君。叔齊說:「我若繼承王位,既破壞了禮制,又於兄弟不恭。」也逃到孤竹國外,和他的長兄巧遇在趕往西岐的考察途中。國人立中子繼承了王位。
兩人走到孟津,正趕武王伐紂。兄弟二人不畏強暴,上前拉住武王馬韁說:「你父親死了不在家守孝,還大動干戈,這能稱得上孝道嗎?
你作為商朝的臣民,前去弒殺自己的君主,這能算得上仁義嗎?」周武王身邊的隨從人員要殺掉他們。太公呂尚說:「這是有節義的人啊。」於是攙扶著他們離去。
武王伐商功成,伯夷叔齊隱居求志,不與武周為伍,謝絕周武王的封賞和高官厚祿。至此,夷齊兄弟」採薇而食「,直至餓死首陽山。
2、蕭綽
蕭綽(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機賜姓蕭氏,契丹族,遼朝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她攝政期間,遼朝進入了最為鼎盛的輝煌時期。
遼景宗繼位後,選為貴妃。969年(保寧元年),被冊封為皇後。971年(保寧三年),生遼聖宗耶律隆緒,後又生三子三女。
982年(乾亨四年),遼景宗崩,遼聖宗繼位,尊蕭綽為皇太後,攝政。983年(統和元年),聖宗率群臣給蕭綽上尊號「承天皇太後」。
986年(統和四年),宋太宗認為遼聖宗年幼而母後攝政,大舉北伐,以收復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
正月,宋軍兵分三路,東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雲州朔州,失敗,宋太宗下令全線撤退。在撤退途中,遼軍俘宋將楊業,後者不降絕食而死。
1004年(統和二十二年)閏九月,蕭綽以索要周世宗收復的關南地為名,大舉伐宋。除了在瀛州遭到抵抗外,遼軍勢如破竹,十一月就至宋都開封的門戶澶淵。
遼大將先鋒官南京統軍使蕭撻凜在前線察看地形督戰時被射中頭部,當晚死去。遼軍士氣受挫,又孤軍深入,十分疲憊,加之後方宋軍襲擊其後路。
蕭綽利用宋真宗急於求和的心態,與宋朝談判,達成澶淵之盟。 1006年(統和二十四年),遼聖宗率群臣給蕭綽上尊號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法道洪仁聖武開統承天皇太後。
1009年(統和二十七年),蕭綽歸政於遼聖宗,不再攝政。同年十二月,病逝於行宮,享年五十七歲。次年,葬乾陵。
㈤ 中國歷史四大古城是什麼
閬中古城,位於四川閬中新城的旁邊、嘉陵江畔,與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安徽歙縣齊名,號稱全國四大古城。古城建址是中國古代建城選址「天人合一」完備的典型範例,是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風水理論的一座城市,被譽為風水古城。閬中古城保護完整,風格獨秀中華,現有古城面積1.78平方公里,是四川唯一保存規模最大的古城,也是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之一。棋盤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風格於一體的建築群,是中國建築藝術的實物寶庫。
古城歷史悠久,其天文文化、巴渝文化、三國文化、古城文化、古建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豐富深厚,盡顯了閬中這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風范。
麗江古城,具有800多年歷史的麗江古城,座落在麗江壩子中部,面積約3.8平方公里,始建於南宋末年。是元代麗江路宣撫司,明代麗江軍民府和清代麗江府駐地。麗江古城選址獨特,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圍自然環境,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東面和南面與開闊坪壩自然相連,既避開了西北寒風,又朝向東南光源,形成坐靠西北,放眼東南的整體格局。發源於城北象山腳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後,又分成無數支流,穿街繞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門前繞水流,戶戶屋後垂楊柳」的詩畫圖。街道不拘於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臨渠,300多座古石橋與河水、綠樹、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極具高原水鄉古樹、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學意韻,被譽為「東方威尼斯」、「高原姑蘇」。充分利用城內湧泉修建的多座「三眼井」,上池飲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納西族先民智慧的象徵,是當地民眾利用水資源的典範傑作,充分體現隊與自然和諧統一。城中的木氏土司衙署則呈現出一派「宮室之麗,擬於王者」的非凡景象。古城心臟四方街明清時已是滇西北商貿樞紐,是茶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
四方街以彩石鋪地,清水洗街,日中為市,薄暮滌場的獨特街景而聞名遐邇。其四周6條五彩花石街依山隨勢,輻射開去,街巷相連。四通八達,交通極為便利。置身其中,令人彷彿步入了「清明上河圖」的繁華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築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式的瓦屋樓房鱗次櫛比,既突出結構布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外拙內秀,玲瓏清巧,被中外建築專家譽為「民居博物館」。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素來喜愛種植花木培植盆景,使古城享有「麗郡從來喜植樹,山城無處不飛花」的美譽。麗江古城文物古跡眾多,文化蘊含豐厚獨特,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風格的古代城鎮。1986年國務院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聯合國教文組織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清單,成為全國首批受人類共同承擔保護責任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2001年10月,被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2002年,榮登「中國最令人嚮往的10個城市」行列。
燦爛神秘的納西東巴文化。大智大慧的納西先民,在漫長的社會實踐和生產勞動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東巴文化。東巴文化以東巴教為載體,以東巴經為主要紀錄方式,它是伴隨著納西族漫長歷史發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態文化,約形成於唐宋時期,有近千年歷史。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並蓄其他宗教,篤信萬物有靈,為多神教。東巴文是一種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圖畫象形文字。納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個單字,但詞語異常豐富,能充分表達細膩的情感,也能記敘說明復雜的萬事萬物,還能寫詩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書寫並保留下來的經文共有兩萬余冊。卷帙浩繁的經書,內容豐富多采。涉含哲學、歷史、天文、宗教、巫醫、民俗、文學、藝術等各方面,堪稱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簡科全書。東巴文化以其自己獨特的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幾百年來始終吸引著許多中外學者和有志之士,前來研究翻譯和觀賞。東巴文化是納西人民對世界人類的偉大貢獻
音樂瑰寶麗江納西古樂。納西古樂是古城文化的靈魂與象徵,是麗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風景。納西古樂是唐宋以來的一些詞牌和曲牌音樂。在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以後,這種音樂就陸續地傳到了麗江。這種音樂在中原地區早已成為絕音,但自傳至麗江後被廣泛地傳播開來,在鄉村在小鎮隨處都聽到這美妙的聲音。納西古樂保存至今,還有22個曲目,其中有的融進了納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風格。納西古樂被中外學者和廣大音樂愛好者稱為「音樂活化石」、「和平之音」、「仙樂天音」。
平遙,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緣,距省會太原90公里。汾河穿境南流,南同蒲鐵路、大運公路由縣城西北側而過,地處要沖,交通便利。平遙自古就是商貿集散市場,有"拉不完填不滿的平遙城"和"小北京"之譽。
平遙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相傳帝堯初封於陶,故平遙亦稱「古陶」、「平陶」。境內的中都,春秋時期就是晉國古邑,戰國時屬趙。秦始置平陶縣,西漢置中都縣和京陵縣,北魏初廢,改為平遙縣。2700多年來,平遙雖一直是座縣城,然而她在政治、經濟和文化諸方面卻有過輝煌。
文物寶庫 世界驪珠 源遠流長的歷史 ,給平遙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物古跡。現有各類文物單位300餘處,列入各級政府公布保護的重點文物單位有99處。其中國家級3處:鎮國寺(五代一清)、雙林寺(明)、平遙城牆(明);省級6處:縣級文物90處。 平遙古城是依據漢族傳統"禮制"規劃建設起來的,古城的形制,恪守以"禮"為本,完全反映以明清時期為主的漢族歷史文化特色。
晉商源地 稱雄全國 明清時期晉幫和徽幫是全國最著名的兩大商幫,尤以晉幫的實力為厚。道光四年(1824年)在平遙西大街路南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產生了我國第一家創辦"匯兌"的日升昌票號,這是中國金融發展史上匯兌開始的里程碑,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歷史意義。
平遙在票號發展興衰的100多年歷史過程中,集中了全國最大的票號富商 ,簡直是一座票號城。正是由於有了這個基礎,票號才成為平遙古城強大的支柱,一來帶動了平遙古城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大發展,二來帶動了整個城市建設與城市生活中的街市、商業店鋪、民居等建築的大發展,三來也帶動了著名的推光漆器、泥塑藝術、戲曲等的發展。
土特名產 譽播天下 平遙縣土特名產,品種繁多,諸如平遙牛肉、平遙推光漆器、平遙長山葯、平遙碗禿則、郝溫村酥梨、果子溝檳干、南依澗鄉蘋果、孟山醋柳(沙棘)汁、汾河區高梁……,都各具風味,名不虛傳。風味獨特的平遙牛肉,清慈禧太後途經平遙享用時「聞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 ,食之後譽為皇宮貢品 。著名歌唱家郭蘭英一曲山西民歌《誇土產》「平遙牛肉太谷餅……要問哪裡最有名,數來數去數俺平遙城」,使平遙牛肉更加名揚祖國大江南北。
民居建築 漢唐風韻 平遙古城內傳統民居建築很多,具有保護價值的傳統四合院有3797戶(包括一小部分非民居院落),其中400餘處保存非常完整。平遙傳統民居是歷史文化的載體,眾多的民居建築,既有歷史文化價值,民俗研究價值,建築藝術價值,又有實用價值,至今還居住著城市居民。它們在今天都成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利用的建築文化遺產。
歙縣古城 ,歙縣位於黃山市西部,山明水秀、風光旖麗。園林、長亭、古橋、石坊、古塔、古民居到處可見。主要景點有太白樓、新安碑園、太平古橋、許國石坊、斗山街、漁梁壩等。
太白樓位於太平古橋西側,為雙層樓閣,是典型徽派建築。登樓可以飽覽城西山光水色、古橋塔影。太白樓前的太平橋,建於明弘治年間,為多孔巨型石拱橋的代表。
許國石坊位於縣城中心,建於公元1584年,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型,石柱、梁坊、欄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噸的大塊石料,且全部為質地堅硬的青色茶園石,雕刻鏤刻精美細膩,圖案錯落有致,疏朗多姿。
斗山街座落於歙縣城內,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於一體,猶如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
歙縣城內還有二座譙樓,南譙樓建於隋末,東譙樓建於明弘治年間。漁梁壩始建於宋,距今已有千年。橫截練江,使壩上水勢平坦,壩下激流奔騰。出漁梁壩不遠有一古橋,名曰紫陽橋,朱熹之父朱松曾在橋南結廬而居,朱熹自閩歸省,也曾在此居住。
㈥ 歷史上的幾大古都
歷史上的古都有洛陽、南京、西安、安陽、鄭州等。
1、洛陽
洛陽市,簡稱「洛」,別稱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級市,洛陽市總面積1523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03平方公里。
位於河南省西部,東西長約179公里,南北寬約168公里。橫跨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東鄰鄭州市,西接三門峽市,北跨黃河與焦作市接壤,南與平頂山市、南陽市相連。
洛陽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遠在五六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洛陽繁衍生息,禹劃九州,河洛屬古豫州。
洛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洛陽建都。
2、南京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 ,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 。
南京早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35-60萬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湯山生活,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3、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會、副省級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下轄11區2縣並代管西咸新區,總面積10752平方公里。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
4、安陽
安陽,河南省地級市,古稱相、殷、鄴、鄴城、鄴都、鄴郡、相州、彰德等,簡稱殷或鄴,位於河南省最北部,地處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東接濮陽,西臨長治,南接鶴壁、新鄉,北臨邯鄲。
歷史上,先後有商朝、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在安陽建都。安陽名人中,有盤庚、商王武丁、奴隸傅說、女將軍婦好、文王、西門豹、藺相如、信陵君、項羽、曹操、三朝宰相韓琦、抗金將領岳飛等。
安陽人文景觀和山水風光較為豐富,擁有殷墟和大運河2項世界文化遺產,殷墟、紅旗渠和太行大峽谷2項3處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羑里城、曹操高陵、岳飛廟等2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鄭州
鄭州,簡稱「鄭」,古稱商都,是河南省省會,位居河南省中部偏北,東接開封,西依洛陽,北臨黃河與新鄉、焦作相望,南部與許昌、平頂山接壤。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六大遺址片區之一 。
鄭州歷史上曾五次為都,為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故里,擁有不可移動文物近萬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4處80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安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鄭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洛陽
㈦ 中國歷史古城或古鎮
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河 北:保定市、承德市、正定縣、邯鄲市、山海關區(秦皇島)
山 西:平遙縣、大同市、新絳縣、代縣、祁縣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黑龍江:哈爾濱市
吉 林:吉林市、集安市
遼 寧:沈陽市
江 蘇: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鎮江市、常熟市、蘇州市、揚州市
浙 江:杭州市、紹興市、寧波市、衢州市、臨海市、金華
福 建: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莆田市、長汀縣
江 西:南昌市、贛州市、景德鎮市
安 徽:亳州市、歙縣、壽縣、績溪、安慶
山 東:濟南市、曲阜市、青島市、聊城市、鄒城市、淄博市、泰安
河 南:鄭州市、洛陽市、開封市、安陽市、南陽市、商丘市、浚縣、濮陽
湖 北:武漢市、荊州市、襄樊市、隨州市、鍾祥市
湖 南:長沙市、岳陽市、鳳凰縣
廣 東:廣州市、潮州市、肇慶市、佛山市、梅州市、雷州市
廣 西:桂林市、柳州市
海 南:瓊山市、海口
四 川:成都市、自貢市、宜賓市、閬中市、樂山市、都江堰市、瀘州市
雲 南:昆明市、大理市、麗江縣、建水縣、巍山縣
貴 州:遵義市、鎮遠縣
西 藏:拉薩市、日喀則市、江孜縣
陝 西:西安市、延安市、韓城市、榆林市、咸陽市、漢中市
甘 肅:張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 海:同仁縣
寧 夏:銀川市
新 疆:喀什市、吐魯番、特克斯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由國務院審批,目前已公布三批及10座增補城市,共計109座
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1982年公布,24個: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蘇州、揚州、杭州、紹興、泉州、景德鎮、曲阜、洛陽、開封、江陵、長沙、廣州、桂林、成都、遵義、昆明、大理、拉薩、西安、延安。
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38個:
上海、天津、沈陽、武漢、南昌、重慶、保定、平遙、呼和浩特、鎮江、常熟、徐州、淮安、寧波、歙縣、壽縣、亳州、福州、漳州、濟南、安陽、南陽、商丘、襄樊、潮州、閬中、宜賓、自貢、鎮遠、麗江、日喀則、韓城、榆林、武威、張掖、敦煌、銀川、喀什。
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1994年公布,37個:
正定、邯鄲、新絳、代縣、祁縣、哈爾濱、吉林、集安、衢州、臨海、長汀、贛州、青島、聊城、鄒城、臨淄、鄭州、浚縣、隨州、鍾祥、岳陽、肇慶、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瓊山、樂山、都江堰、瀘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陽、漢中、天水、同仁。
增補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增補城市10處(2001-2007):
山海關區(秦皇島)、鳳凰縣、濮陽、安慶、泰安、海口、金華、績溪、吐魯番、特克斯。
㈧ 荊州歷史古城的來歷
荊州之名源於《尚書·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內蜿蜒高內聳的荊山而得名。容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故古時荊、楚通用。沙,始稱津或江津,歷為江陵縣的重要商埠和碼頭。
荊州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人類就在這里創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荊州系楚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屬楚。
(8)歷史古城擴展閱讀
荊州作為一座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濱江城市。荊州建城歷史長達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從「天下第一循吏」孫叔敖到明朝萬曆首輔張居正,從荊州走出去的宰相達138位。
從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到李白、杜甫,大批文人墨客在荊州吟詩作賦。荊州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和長江港口城市。
㈨ 歷史古城是那一些啊
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河 北:保定市、承德市、正定縣、邯鄲市、山海關區(秦皇島)
山 西:平遙縣、大同市、新絳縣、代縣、祁縣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黑龍江:哈爾濱市
吉 林:吉林市、集安市
遼 寧:沈陽市
江 蘇: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鎮江市、常熟市、蘇州市、揚州市
浙 江:杭州市、紹興市、寧波市、衢州市、臨海市、金華
福 建: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莆田市、長汀縣
江 西:南昌市、贛州市、景德鎮市
安 徽:亳州市、歙縣、壽縣、績溪、安慶
山 東:濟南市、曲阜市、青島市、聊城市、鄒城市、淄博市、泰安
河 南:鄭州市、洛陽市、開封市、安陽市、南陽市、商丘市、浚縣、濮陽
湖 北:武漢市、荊州市、襄樊市、隨州市、鍾祥市
湖 南:長沙市、岳陽市、鳳凰縣
廣 東:廣州市、潮州市、肇慶市、佛山市、梅州市、雷州市
廣 西:桂林市、柳州市
海 南:瓊山市、海口
四 川:成都市、自貢市、宜賓市、閬中市、樂山市、都江堰市、瀘州市
雲 南:昆明市、大理市、麗江縣、建水縣、巍山縣
貴 州:遵義市、鎮遠縣
西 藏:拉薩市、日喀則市、江孜縣
陝 西:西安市、延安市、韓城市、榆林市、咸陽市、漢中市
甘 肅:張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 海:同仁縣
寧 夏:銀川市
新 疆:喀什市、吐魯番、特克斯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由國務院審批,目前已公布三批及10座增補城市,共計109座
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1982年公布,24個: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蘇州、揚州、杭州、紹興、泉州、景德鎮、曲阜、洛陽、開封、江陵、長沙、廣州、桂林、成都、遵義、昆明、大理、拉薩、西安、延安。
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38個:
上海、天津、沈陽、武漢、南昌、重慶、保定、平遙、呼和浩特、鎮江、常熟、徐州、淮安、寧波、歙縣、壽縣、亳州、福州、漳州、濟南、安陽、南陽、商丘、襄樊、潮州、閬中、宜賓、自貢、鎮遠、麗江、日喀則、韓城、榆林、武威、張掖、敦煌、銀川、喀什。
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1994年公布,37個:
正定、邯鄲、新絳、代縣、祁縣、哈爾濱、吉林、集安、衢州、臨海、長汀、贛州、青島、聊城、鄒城、臨淄、鄭州、浚縣、隨州、鍾祥、岳陽、肇慶、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瓊山、樂山、都江堰、瀘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陽、漢中、天水、同仁。
增補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增補城市10處(2001-2007):
山海關區(秦皇島)、鳳凰縣、濮陽、安慶、泰安、海口、金華、績溪、吐魯番、特克斯。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6746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