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中華歷史

中華歷史

發布時間: 2020-11-21 09:57:21

1.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

感謝邀請

華夏文明歷經五千年,你知道先後都經歷哪些朝代嗎?

按史記的說法算起,從三皇五帝上古傳說, 黃帝炎帝,堯舜禹開始,大約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大中國至今約有5000年的歷史。其中商以前的歷史沒有文字記載,屬於傳說中的歷史,需要通過考古證實。

13、北宋(960—1127年)在中國主要王朝中,宋朝無非是版圖最小的一個。

14、南宋(1127-1276年)南宋時期,蒙古崛起,不久後將掃平亞洲諸強,建立規模空前的蒙古帝國。鐵木真建立的王朝可以說大的沒邊了,元朝大軍的鐵蹄幾乎踏遍了整個亞洲,人類已經無法阻止元朝的腳步了。圖中的四大漢朝都聽服於元朝皇帝,歸中央管制。


2. 中華五千年歷史朝代

中華五千年歷史朝代順序:舊石器時代、新時期時代、三皇五帝時期、夏、商、周、秦、漢、三國、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1、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

2、漢朝分為西漢和東陳;

3、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

4、晉朝分為西晉和東晉;

5、南北朝分為南朝和北朝,南朝又分為宋、齊、梁、陳,北朝分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6、五代分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7、十國分為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荊南、北漢;

8、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

(2)中華歷史擴展閱讀

中華文明分為上下五千年,不是上邊五千年,下邊五千年,而是上下合起來,將近五千年。以公元記年來區分,公元後,就是到從零現在,這兩千多年的歷史。

至於公元前,就是發現最早的文化痕跡,河南洛陽的二里頭文化遺址。通過地質勘查以及文物鑒定,其年代,約為距今3800~3500年,也就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大約的時代,就是大禹治水到夏啟王朝之間 。

而後,又在山東濟南,發現了更為古老的龍山文化遺址,又將中華文明的進程,向前推進了一千多年,也就是公元前3000-2500年之間,根據史書的記載,大約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也就是常說的軒轅黃帝那一輩兒。這樣中國就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了。

還有一種比較客觀的說法,就是上邊的這三千來年的文明史,還需要更加豐富的證據來支撐。

首先,關於夏王朝,以及三皇五帝時期的文明歷史,都是後代文人寫的,或者前秦時代的一些古籍裡面,有所提及,但是並沒有發現真正的夏朝,或者更早時代的歷史文獻。

其次,現在一般國際上承認的,一個地域產生文明的三個標志:一是文字的記錄,說明由野人向文明時代邁進;二是金屬青銅器都使用,也說明正式跨出石器時代。三是,需要有固定的城市痕跡,也就是具備建立起社會模型的條件。

目前,無論是二里頭文化遺址,還是龍山文明的考證,我們可以基本確定,那個時代具備了製作青銅器的前提條件。而第一條文字,暫時還未發現系統的夏朝文獻記錄。第三條城市遺址,似乎目前,考古界還有些爭議,暫時還沒有十分充足的證據。

3. 中國歷史簡介

中國歷史悠久,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中國史前時期社會生產力發展,早期文化多元發展、互相滲透、融聚一體,炎黃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1世紀,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社會經濟和文化取得巨大飛躍。東周推進了生產發展和社會變革,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魏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
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兩宋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滿清閉關鎖國政策阻礙對外交流,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建立了中華民國,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共和政體取而代之,但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也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後經國民大革命,國共十年內戰,八年抗日,以及解放戰爭,終於1949年在北京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統治的中華民國政府撤守至台灣。
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再次崛起,2011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4. 關於中國的歷史資料

關於中國的歷史資料: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

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4)中華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又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後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歷史時期。

歷代統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台上演出了內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經歷了奴隸社會發展的全部過程。

從戰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帝國。此後,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宋時期經歷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至明、清兩代,封建社會盛極而衰,並最終開始步入了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

5. 中國歷史悠久的資料。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曠古悠久,自黃帝王朝的姬軒轅時期算起,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

我們瞭望著兩千年前建造的萬里長城,心想著雄壯的兵馬俑,有形象生動的甲骨文,有栩栩如生的中國國畫,有儀態萬千的中國書法,有具有藝術性的篆刻印章,每一個稱呼都是中國文明的歷史。

所以,能代表中國歷史悠久的有很多,比如中國國畫、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京戲臉譜、皮影、兵馬俑、甲骨文等等。

中國國畫:

具有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特色的繪畫表現形式之一就是中國國畫。中國國畫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結晶。

國畫表現出了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其歷史久遠可追溯於象形文字,歷夏、商、周各朝,圖文漸見於青銅器上,而戰國時的綿畫已具線條的特色,西漢後期古墓中的壁畫更是豐富多采。所以中國國畫是中國歷悠久的文化之一。

(5)中華歷史擴展閱讀:

能體現中國歷史悠久的還有:

京戲臉譜:

中國京劇臉譜藝術是廣大戲曲愛好者的非常喜愛的藝術門類,在國內外流行的范圍相當廣泛,已經被大家公認為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標識。

兵馬俑:

即秦始皇兵馬俑,也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皮影戲:

皮影戲,舊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用蠟燭或燃燒的酒精等光源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

皮影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6.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

有唐詩、宋詞、元曲、儒家思想、中醫理論等。

1、唐詩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詩人的詩。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於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和價值。

2、宋詞

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

它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國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

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後有同名書籍《宋詞》。

3、元曲

元曲,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 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

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宮調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等。

流行於大都(今北京)一帶。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於元、明、清三代的沒有賓白的曲子形式。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

4、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從事喪葬行業的司儀,後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它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

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區分開來。

5、中醫理論

中醫理論,即中醫基礎理論,簡稱「中基」。它是以天人合一的叄個哲學觀的整體理念與辨證論治、相似觀(分形觀)的循證觀點為最大特色的祖國傳統醫學體系的基礎與核心。

中醫基礎理論的學說主要包括分形陰陽五行學說,藏象五系統學說(心系統、肝系統、脾系統、肺系統、腎系統),五運六氣學說,氣血精津液神學說(氣:信息-能量-物質學三元-多元說)。

體質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及養生學說,分形經絡說等,其中以藏象學說為核心,信息-能量-物質學說為基礎,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並用於指導臨床診療活動。

熱點內容
微生物學第三版 發布:2025-07-11 00:14:22 瀏覽:107
初中數學卷子 發布:2025-07-11 00:11:28 瀏覽:807
2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試卷 發布:2025-07-10 23:36:23 瀏覽:93
活性炭化學式 發布:2025-07-10 16:30:45 瀏覽:437
怎麼雙眼皮 發布:2025-07-10 14:11:37 瀏覽:591
教師師德演講稿集錦 發布:2025-07-10 13:52:59 瀏覽:701
英語培訓翻譯 發布:2025-07-10 10:05:31 瀏覽:823
2014暑期實踐 發布:2025-07-10 09:19:41 瀏覽:982
老師批改作業的圖片 發布:2025-07-10 07:56:40 瀏覽:819
蘭州市教育 發布:2025-07-10 04:28:12 瀏覽: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