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奧運歷史
『壹』 讀中國奧運歷史漫談感想
從沒落到強盛
——淺談中國奧運發展史
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於8月13日完美閉幕,而中國代表團則以38金,獎牌數87的好成績名列獎牌榜第二位,順利地完成了此次倫敦奧運會的征程。
近十年來,中國體育在國際體壇中迅速崛起,而每一位中國公民也都在享受著奧運會帶給我們的樂趣:奧運會期間,我們會看著電視,等待著中國健兒的精彩發揮;在晚餐或周末時,我們會去體育場館中鍛煉身體;或許直到現在我們還依然在談論著奧運會的精彩賽事,並同時為蟬聯羽毛球冠軍的林丹送上一份祝賀,為20公里田徑比賽奪金為中國隊取得突破的陳定送上一份鼓勵,為理想而堅定不移前進的劉翔送上一份理解與支持······這一切的一切,都代表著我們每一位中國人對奧運的關注,對祖國的熱愛。當然,體育在我們國家迅速的發展,同時也代表著中國正在不斷向前邁進,不斷發展,因為一個國家體育事業的發展是基於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平穩定的局面,公民的體育素質等等方面。而回顧整個中國奧運的發展,則是那樣的坎坷與崎嶇。 就讓我們一起去揭開歷史的塵埃,去了解那如煙的往事······
一切的一切都始於那一年的夏天······
那一年,是1896年,歷史名城雅典取得了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的主辦權,在邀請的國家之中,遙遠的東方的中國也在內,而當邀請函送入沒落的滿清政府手中時,官員因絲毫不了解奧運會為何物,甚至連信都懶得回。
在今日,我們會覺得這是一件很好笑的事。但是,在那個年代,在外界消息基本封鎖,閉關鎖國,只知閉門造車的清政府,在內憂外患之中,已是自顧不暇,又怎能顧到一個聞所未聞的奧運會呢?國家如此落後,國民如此蒙蔽,也是時候打響革命的槍聲了······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中華民國成立前後,社會上的少部分的人們了解了奧運會,1907年,著名教育家張伯芩在天津學界的運動會閉幕儀式上,便以奧林匹克為題發表講演,為人們介紹奧運會,1910年在「爭取早日參加奧運會」與「爭取早日在中國舉辦奧運會」口號的精神鼓舞之下,我國第一次舉辦了全國奧運會;1913年菲律賓,中國,日本發起並參加了遠東奧運會,在比賽中,中國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而遠東奧運會也在1920年得到了國際奧委會的承認。 在這一時期,中國人民所倡導的奧運會,所作出的對中國體育事業的貢獻,雖只是社會上一小部分的星星之火,但同時,這也是我國知識分子與進步人士所表現出的積極進取的心態並以他們為代表所展現的良好樂觀的社會風貌。 1923年第十屆奧運會在美國的洛杉磯舉行,中國政府本不想派選手參加本屆奧運會,但是以日本支持的偽滿洲國,為了獲取國際的支持,竟然電告國際奧組委,派出選手——劉長春,於希謂參加本次奧運會,此消息一出,舉國嘩然。劉長春堅決表示,自己不會代表偽滿洲國參加比賽,國民政府十分震驚,立刻致電國際奧組委,表示偽滿州國不可以參加本屆奧運會,並立刻派出劉長春,於希謂參加本次奧運會。但是,與此同時,一個問題又接踵而至——經費問題。幸運的是,時任東北大學校長的張學良在學校的畢業典禮中宣布;劉長春、於希謂代表中國參加本次奧運會。少帥慷慨解囊,資助經費8000銀元,解決了經費問題。而與此同時,於希謂因被日本人監視看守,無法前行,故僅由華北運動會冠軍,在一百米比賽中跑出了10秒8的好成績,可與當時的奧運會百米冠軍相比肩的劉長春,教練宋君復參加比賽。遺憾的是,劉長春在100米的預賽中,未能進入復賽。中國代表團就這樣結束了此次比賽的征程。而中國代表團也因經費問題無法回國,最後還是在海外華僑的幫助下回國。 對於首次中國參加奧運會的經歷,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看待,從消極的方面來說,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一個泱泱大國,卻僅能由一個人來解決僅由六人組成的代表團經費問題,可悲可嘆。而劉長春所代表中國代表團參加奧運會,卻未能進入復賽,這也足以見那時中國體育水平與世界的差距。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中國此次參加奧運會,是為中國開創奧運之新紀元,當青天白日滿地紅的中國民國國旗走進奧運會賽場時,也使得全世界了解中國,認識中國。由此,中國向世界大聲吶喊:奧運會,中國來了!
1936年,中國派出140人的體育代表團參加柏林奧運會,1945年,中國曾請求1952年的奧運主辦權。但是,除了這些,在抗日戰爭中,奮起抵抗外國侵略者的中國,其奧運史卷幾近空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4年在雅典舉行的奧運年會之中,承認了中國奧委會,但同時卻也默認了台灣的中華民國奧委會,在面臨主權問題時,中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勇敢的向世界說:「不!」1979年,國際奧組委終於承認了中國代表團參加奧運會的合法權益。
時光推遲到了1984年,這一屆的洛杉磯奧運會是中國乃至世界奧運發展史的重要轉折。舉辦奧運會的經費是巨大的,在此之前,慕尼黑、蒙特利爾等地舉辦奧運會投資巨大,而莫斯科奧運會竟花費了90億美元之多,這使得許多國家對奧運會主辦權的態度越來越消極,而在此次奧運會之中,在沒有任何政府補貼的情況下,美國奧組委主席尤伯羅斯主動的售賣奧運賽事的門票,主動的為本屆奧運會招商,並號召奧運志願者為奧運會盡一份一己之力······在他的領導下,奧運會首次與商業接軌,並將本屆奧運會辦理的井井有條。
而對於中國來說,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更是意義非凡。
這一年,中國共派出了225人參加本屆奧運會。在開幕式的第二天,即7月29日,這是中華炎黃子孫永遠都不會忘記的日子。在這一天,中國射擊隊員許海峰以其高超的技術,與沉著冷靜的意志以557環的成績奪得本屆奧運會的冠軍。 這是那屆奧運會的第一枚金牌,也是中國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在頒獎儀式上,薩馬蘭奇說道:這是中國體育史上最重要的一天。在那一天,中國向世界證實了中國體育的實力,並洗刷了「東亞病夫」的恥辱。從這以後,中國正式的登上了奧運會乃至世界體壇的舞台。
時光進入了21世紀,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正逐漸快速發展。
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中國隊在獎牌榜中名列前茅。
2001年,中國申奧成功,舉國振奮。2008年,一個令所有中國人激動自豪的年份,那一年的北京奧運會中國為世界獻上了一個奧運盛典。並以51金的好成績,名列獎牌榜榜首,成為了首個在奧運會中躋身榜首的亞洲國家。
一部中國奧運的發展史,見證了我們的祖國由沒落到復興再到輝煌的曲折歷史。如今的中國,正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之中快速發展,而我們的奧運發展也正在逐漸加快腳步,中國的體育健兒在奧運賽場上,正在刷新著一項又一項輝煌的新紀錄。
『貳』 中國奧運會申辦歷史
1991年2月13日,北京提出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意願,中國政府大力支持北京申辦2000奧運會,不過,申辦奧運豈談容易,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因人權問題發表聲明稱反對北京以及中國的任何地方申辦奧運會,雖然國際奧委會稱不會受外界干擾,單獨決定2000奧運會的舉辦權,但是在1993年的國際奧委會的會議上,中國北京還是以42:44兩票之差輸給澳大利亞悉尼,無緣2000年奧運會的舉辦權。
1998年,北京又提出了申辦2008年的奧運會,國家再三考慮,最終同意了北京的要求,1999年,北京正式宣布申辦2008年奧運會。
2000年,有傳言稱哈爾濱准備申辦2010年的冬奧會,隨後哈爾濱政府證實了這一言論,2001年,哈爾濱宣布申辦2010冬奧會。但是,由於北京正申辦2008奧運會,為了不影響北京的申辦,哈爾濱不得不決定放棄申辦2010冬奧會。
北京時間2001年7月13日22時10分,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中國北京成為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地。那一夜,舉國無眠,人們高呼著:北京贏了!中國贏了!那一夜,黃河的水是那麼的不平靜,彷彿在喊:北京贏了!中國贏了!那一夜,歡呼聲響徹在長城內外,我們要讓世界知道:北京贏了!中國贏了!
2008年8月8日,奧運會開幕式在鳥巢舉行,這也是繼1988年漢城奧運會之後,奧運會時隔20年重返亞洲。在17天的時間里,運動員們努力拚搏,堅持不懈。中國體育代表團更是獲得了51枚金牌(後因興奮劑問題被剝奪3金,應為48枚金牌),在金牌榜上遙遙領先其他國家,成為了首個獲得奧運會金牌榜第一的亞洲國家。
2013年,北京又聯合張家口申辦了2022年冬奧會,2015年7月31日,北京/張家口獲得了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權。2018年8月8日,北京向全球發布了吉祥物徵召活動,並計劃於2019年下半年公布吉祥物最終方案。2018年底,北京冬奧組委公布了北京冬奧會及冬殘奧會會徽「飛躍」和「冬夢」。
目前,北京冬奧會的籌辦工作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北京冬奧會將於2022年2月4日在鳥巢開幕,屆時,期待北京將為世界奉獻一場精彩的奧運盛會!
啊~~累死了,純手打的,沒有任何復制粘貼,求採納😘😘😘
『叄』 中國在奧運上的歷史
中國參加奧運會的歷史
自從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誕生之日起,中國就與它結下了難以割捨的不解之緣。1894年國際奧委會在籌備第一屆奧運會之際,就曾向當時的清王朝政府發出了邀請,後因慈禧太後及其幕僚不懂得「田徑」一詞的含義而未能派隊參加。1904年以後,奧林匹克運動逐漸為一些中國的有識之士所關注,國內的一些報刊雜志也開始對其進行了報道,奧運精神得以在華夏大地上傳播。1913年中國政府參與發起了奧林匹克運動在亞洲的先驅——遠東運動會 (最初名為「遠東奧林匹克運動會」)。1915年國際奧委會承認遠東體協,並邀請中國參加下屆奧運會和奧委會會議。
1922年,中國人王正延當選國際奧委會委員。1924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八屆奧運會上,中國首次派出3名運動員參加了表演賽。1928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九屆奧運會上,中國派觀察員宋如海對其進行了考察工作。1931年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被國際奧委會承認為「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中國正式參加奧運會的歷史自此開始。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派出由劉長春等6人組成的代表團參加,劉長春在100米、200米預賽中位居小組第五、六名,未能取得決賽權。但劉長春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選手。在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中國派出140人組成的代表團參加了籃球、足球、游泳、田徑、舉重、拳擊、自行車等七個項目的比賽。
[attach]27514[/attach]
1948年倫敦奧運會上,中國派出33名男運動員參加了籃球、足球、田徑、游泳和自行車等5個項目的比賽,仍舊無一人進入決賽。在1952年第15屆奧運會上,由於中國正式接受邀請比較晚,只派出了40人的代表團。可當代表團到達舉辦地赫爾辛基時,比賽已接近尾聲,只有吳傳玉參加了百米仰泳比賽。1952年到1979年間,由於政治上原因,中國沒有參加期間的幾屆奧運會,而中國台北則派隊參加。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中國台北選手楊傳廣奪得十項全能比賽銀牌,這是中國人獲得的首枚奧運會獎牌。1979年國際奧委會恢復了中國的合法席位,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的名稱為「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設在中國台灣省台北市的奧委會的名稱為「中國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自此,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有了參加奧運會的機會。
[attach]27515[/attach]
1980年和1984年中國代表團曾兩度參加了冬季奧運會。在1984年第二十三屆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派出353人組成的大型代表團,伴著《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旋律整齊入場。其中225名運動員參加了除足球、拳擊、馬術以外的其餘16個大項的比賽,共奪得15枚金牌,8枚銀牌,9枚銅牌,名列本屆奧運金牌榜第四位。其中,射擊運動員許海峰以566環的成績獲得男子自選手槍60發慢射冠軍,成為那屆奧運會首枚金牌得主,同時也是我國參加奧運會的歷史上首位冠軍得主,實現了中國奧運史上金牌「零」的突破。此後的幾屆奧運會,中國均派出大型代表團參賽,並取得了較為優異的成績。 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更是取得了32枚金牌,17枚銀牌,14枚銅牌的成績,位列本屆奧運會金牌榜第二位。
[attach]27516[/attach]
[attach]27517[/attach]
1991年,中國北京向國際奧委會提出舉辦2000年夏季奧運會的申請,最後以二票之差惜敗悉尼,未獲成功。1999年,北京市政府再次提出承辦2008年奧運會的申請,經中國奧委會同意後,由北京市長親自前往國際奧委會總部遞交了申請書。2001年北京時間7月13日22:10,在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上,北京獲得了2008年第29屆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
中國奧運輝煌四部曲:從零的突破到躋身世界前列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30日16:35 [url=http://www.morning.sc.cn/][color=#a20010]天府早報[/color][/url]
從許海峰石破天驚的一槍到劉翔「飛」上領獎台的自信。過去20多年,中國運動健兒共奪取了112枚金牌。回顧這20多年的奧運會之路,中國軍團的輝煌歷史可以分為4部曲。
第一樂章零的突破
1984年新中國參加洛杉磯奧運會。7月29日,中國射手許海峰奪得了本屆奧運會第一枚金牌。他是中國第一個奧運會金牌得主。值得一提的是,在集體項目女排項目上,由張蓉芳、郎平、朱玲等隊員組成的中國隊,敢打敢拼,勇奪金牌。女排也成為我國三大球在奧運會
上惟一染指過金牌的項目。最終中國隊以15枚金牌的成績位列第4。
第二樂章激流勇進
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上,中國隊遭遇滑鐵盧,只收獲了5金。但在4年後的巴塞羅那,中國奧運健兒重新崛起,共奪得16枚金牌,再次位列第四。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仍然保持了穩定的發揮,同樣以16枚金牌位居第4。而且在一些集體項目上,中國隊取得突破,[url=http://sports.sina.com.cn/chinaw/][color=#000099]女足[/color][/url]、女壘都歷史性地獲得亞軍。總的來說,通過這兩屆奧運會,中國軍團已經在奧運賽場站穩腳跟。
第三樂章首進三甲
中國軍團在2000年的奧運會上一舉摘得28枚金牌、16枚銀牌和15枚銅牌,首次進入奧運會金牌榜前三名,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本屆奧運會,中國軍團的優勢項目得到充分發揮,跳水、射擊、[url=http://sports.sina.com.cn/others/pingpang.shtml][color=#000099]乒乓球[/color][/url]、羽毛球等項目收獲頗豐。但同時我們在田徑、游泳等比較弱的項目上,只收獲一枚金牌。可以看出,在當時中國奧運軍團的奪金面還是比較狹窄。
第四樂章勇攀高峰
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軍團以32枚金牌歷史性地名列金牌榜第二位,比美國少3金,比俄羅斯多5金,成功殺進了第一集團。打破了世界體壇「美俄爭霸」的原有格局,開創了由「美、中、俄三足鼎立」的奧運新局面。這32枚金牌分別來自14個項目,讓中國軍團走出了以往奧運會奪金項目不超過9個的「怪圈」。其中,劉翔在110米欄奪冠意義非凡,這不
僅是中國田徑男選手的第一金、中國短跑的第一金,也是亞洲乃至黃種人在直道田徑賽中的首金。
中國奧運NO.1
第一個參加奧運會的中國人:1932年奧運會,短跑選手劉長春成為第一個參加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第一次出現中國裁判:1936年奧運會,中國籃球隊助理教練舒鴻執法奧運會史上第一次籃球決賽。
新中國第一次派運動員參賽:1952年7月29日,五星紅旗第一次升起在奧運賽場上。
第一個獲奧運獎牌的運動員:1960年奧運會,中國台北選手楊傳廣奪得男子10項全能銅牌。
第一個獲得獎牌女選手:1966年奧運會,中國台北選手紀政獲女子80米欄銅牌。
第一個女子奧運冠軍:1984年奧運會,吳小旋獲女子步槍三種姿勢項目的冠軍。
第一次打破世界紀錄:1992年奧運會,林莉奪得女子200米個人混合泳冠軍,並打破世界紀錄。
中國金牌TOP10
集體金牌之最:跳水隊(20金)過去6屆奧運會,跳水隊是僅有的兩支每屆都奪金的隊伍
個人金牌之最:伏明霞、鄧亞萍(4枚)伏明霞3屆奧運奪金,鄧亞萍兩屆奧運奪金單屆金牌之最:李寧(3金)1984年他奪得吊環、鞍馬和自由[url=http://2008.sina.com.cn/sports/gym/][color=#000099]體操[/color][/url]金牌最「快」的金牌:劉翔(12秒91)2004年,他奪金的時間只用了平世界紀錄的12秒91難度最大的金牌:張山1992年,她與男選手競爭,打出200發200中的奇跡
最幸運的金牌:賈占波最後一槍,美國選手把金牌「送」給他最「小」的金牌:伏明霞(14歲)1992年她奪得女子10米台金牌
最「老」的金牌:王義夫(44歲)2004年他奪得男子10米氣手槍金牌
最鼓舞人心的金牌:[url=http://sports.sina.com.cn/team/chnwvol/][color=#000099]中國女排[/color][/url]女排成為三大球惟一奪得奧運金牌項目
最具意義的金牌:中國第100金2004年張怡寧為中國取得奧運會第100枚金牌。
中國歷屆奧運會獎牌榜
金牌 銀牌 銅牌 排名
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 15 8 9 4
第24屆漢城奧運會 5 11 12 11
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 16 22 16 4
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 16 22 12 4
第27屆悉尼奧運會 28 16 15 3
第28屆雅典奧運會 32 17 14 2
『肆』 中國奧運歷史上有那些0的突破,說完整一點
●我國首位田徑奧運冠軍
——陳躍玲
1992年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上,陳躍玲獲得女子10公里競走比賽的金牌,這同時也是我國奧運會歷史上的首枚田徑項目的金牌。
——何振梁
1981年何振梁當選奧委會委員,並於1989年當選副主席,何振梁曾任新中國奧委會主席、國家體委副主任,號稱中國的「體育外交家」。
●我國首位乒乓球奧運冠軍
——陳靜
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中國乒乓球女選手陳靜獲得了女子單打冠軍,這是中國奧運會歷史上首個乒乓球奧運會冠軍。
●獲得第一塊奧運金牌的中國選手
——許海峰
1984年第23屆奧運會上,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以566環的成績,戰勝各國好手獲得男子自選手槍60發慢射冠軍,成為本屆奧運會首枚金牌得主、我國參加奧運會歷史上首位冠軍得主,實現中國奧運史上金牌「零」的突破。而在此之前,現代奧運已有 88年的歷史,已經產生的2500餘枚金牌無一屬於中國人。
●我國首支獲得奧運會金牌的運動隊
——中國女排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在小組賽上輸給美國隊後,在決賽中以3?誜0完勝對手,不僅取得了奧運會金牌,還完成了三連冠。同時,中國女排成為中國奧運史上第一支取得金牌的運動隊。
●我國第一位女子奧運冠軍
——吳小旋
1984年的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上,吳小旋獲得女子小口徑標准步槍3×20項目的冠軍、氣步槍第3名,成為中國第一位在奧運會上獲得冠軍的女運動員。
●我國第一位擊劍奧運冠軍
——欒菊傑
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上,欒菊傑獲得了奧運會花劍金牌,這是中國第一位擊劍奧運冠軍,同時也是亞洲有史以來第一位登上了一直由歐美選手所壟斷的奧運會擊劍冠軍領獎台的運動員。
●我國首位舉重奧運冠軍
——曾國強
也是在洛杉磯奧運會上,來自廣東的選手曾國強獲得了奧運會舉重52公斤級比賽的冠軍。成為中國奧運會歷史上第一位摘得奧運會金牌的舉重運動員。
●我國首位跳水奧運冠軍
——周繼紅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周繼紅意外地奪取了女子跳台冠軍。從那以後,跳水也成為中國參加奧運會以來唯一每屆都獲得金牌的項目。
●最年輕的男子50米移動靶冠軍
——李玉偉
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男子50米移動靶射擊場上,獲得冠軍的李玉偉當時只有19歲。他是奧運會有史以來這個項目最年輕的金牌獲得者。
●我國首位奧運會體操冠軍
——馬燕紅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胃痛發作的馬燕紅頂住身體的病痛,堅持上場比賽,一路領先,以無可挑剔的完滿動作得了滿分10分,成為中國第一個奧運會體操冠軍。
●我國首位游泳奧運冠軍
——庄泳
1992年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上,來自上海20歲的庄泳獲得女子100米自由泳金牌,這不僅是該屆中國代表團的第一塊金牌,而且是中國游泳歷史上的第一塊金牌。
●我國首位柔道奧運冠軍
——庄曉岩
1992年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女子柔道72公斤以上級的比賽中,庄曉岩連過5關,獲得冠軍。在這一屆奧運會柔道賽中,庄曉岩是唯一連勝5場的金牌得主,也是我國奧運歷史上的第一位柔道冠軍。
●我國首位羽毛球奧運冠軍
——葛菲/顧俊
配合雙打已經有十餘年歷史的葛菲和顧俊曾經多次在世界比賽中獲得冠軍,尤其是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她們以兩個15:5的絕對優勢輕松贏取了冠軍,實現了中國人在奧運會賽場上羽毛球金牌零的突破。
●獲得奧運會金牌最多的運動員
——鄧亞萍
鄧亞萍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先後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蟬聯1992年第25屆奧運會和1996年第26屆奧運會女單、女雙冠軍,成為中國奧運史上唯一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並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
●獲得奧運會獎牌最多的運動員
——李寧
8歲開始練習體操的李寧,10歲入廣西省體操隊,1980年被選入國家體操集訓隊。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他一共奪取了3金2銀1銅共6塊獎牌。不僅是中國一次奧運會上獲得獎牌最多的運動員,而且是第一個在奧運會上一次奪得三枚金牌的運動員。
●參加最多奧運會的中國選手
——王義夫
如果加上即將舉行的雅典奧運會,王義夫已經是第六次參加奧運會了,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許海峰奪得中國第一枚奧運會金牌的時候,在同一項目上獲得銅牌的是24歲的王義夫。1988年奧運會,他再度失意而歸;1992年奧運會上他終於獲得冠軍;1996年和2000年分別在亞特蘭大和悉尼都取得了奧運銀牌。
●一屆田徑比賽中獲得兩枚獎牌的中國選手
——王軍霞
1996年7月28日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田徑比賽上,王軍霞在一天內獲得了女子5000米比賽金牌和10000米比賽銀牌,成為中國第一位在同一屆奧運會田徑比賽中獲得兩枚獎牌的選手。
●唯一擊敗男運動員的女子奧運冠軍
——張山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男女混合比賽的雙向飛碟賽中,張山以資格賽和決賽都滿環的成績擊敗眾多男選手,獲得金牌。但不久後,國際奧委會就取消了該項比賽,盡管1997年後該項賽事被恢復,但國際奧委會決定男女選手分開參賽。這樣,張山就成為了奧運會歷史上唯一戰勝男選手獲得金牌的女選手。
●第一位蟬聯奧運會冠軍的運動員
——樓雲
11歲開始學習體操的樓雲14歲就進入國家體操隊集訓,在1984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和1988年第24屆漢城奧運會上連續獲男子跳馬金牌,成為中國奧運會歷史上第一個蟬聯奧運會冠軍的運動員。
●第一位蟬聯奧運會冠軍的女運動員
——高敏
高敏在12歲就獲得了全國冠軍,15歲進入國家隊後,高敏就開始不斷取得各項獎牌,1988年第24屆漢城奧運會和1992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上,高敏兩次獲得女子跳板跳水金牌,成為中國奧運歷史上第一位蟬聯奧運會冠軍的女運動員。
●奧運史上最年輕的冠軍
——伏明霞
伏明霞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奪得10米跳台冠軍時只有14歲,是奧運史上最年輕的冠軍,1996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伏明霞又奪得台板雙料冠軍,成為繼高敏奪得漢城和巴塞羅那奧運會3米板冠軍之後,蟬聯跳水冠軍的第二人,這也是一個世界紀錄。
●我國首位冬季奧運會金牌獲得者
——楊揚
2002年鹽湖城第19屆冬奧會,中國代表團實現了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楊揚一人獨得女子500米短道速滑和1000米短道速滑兩枚金牌。
●我國首位田徑奧運獎牌獲得者
——朱建華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在賽前一個月曾以2米39的成績第三次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紀錄的朱建華,發揮失常,僅以2.31米的成績屈居第三名。但是他仍為中國贏得了奧運史上第一塊田徑獎牌。
『伍』 關於中國參加奧運會的歷史
中國參加奧運會的歷史
1924年5月,法國巴黎第八界奧運會
中國有3名自行去參賽的網球選手,參加了這屆奧運會的網球表演比賽,盡管他們在預賽時即被淘汰。但這卻是中國人首次出現在奧運會的賽場上。
1928年5月,荷蘭阿姆斯特丹第九界奧運會
中國這次派了觀察員宋如海出席。當時正在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學院留學的宋如海受中華體育協進會的指派,由美國乘船前往荷蘭,出席了賽會。這是中國首次正式派人參與奧運會。
1932年7月,美國洛杉磯第十界奧運會
中國代表團共6人,分別為劉長春、沈嗣良、宋君復、劉雪松、申國權、托平,但運動員僅劉長春一人。劉長春原擬參加3個短跑項目,因旅途勞頓,放棄了400米跑,在100、200米預賽中,分列第五、六名,遭淘汰。此次參賽開創了中國參加奧運會比賽的歷史,對中國體育的發展影響深遠。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在德國柏林舉行。中國派出了140人組成的代表團。其中運動員69人,參加籃球、足球、游泳、田徑、舉重、拳擊、自行車等7個項目的比賽。另外,還有11人的武術表演隊和34人組成的體育考察團。其中籃球比賽勝過法國隊,撐桿跳選手符寶盧取得復賽權。中國武術隊的多次表演轟動了歐洲。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的第一位國際奧委會委員王正廷體育家袁敦禮、董宋義等人提出請求第15屆奧運會(1952年)在中國舉行,引起了國人的興奮。
1948年,第14屆奧運會在英國倫敦舉行。我國派出了33名男運動員參加了籃球、足球、田徑、游泳和自行車等5個項目的比賽,但沒有一人進入決賽。奧運會結束後,代表團在當地華僑總會的幫助下,解決了路費,運動員才得以返回祖國。
1952年,第15屆奧運會在芬蘭的赫爾辛基舉行。中國接到正式邀請較晚,只派出了40人的代表團,可當代表團到達赫爾辛基時,比賽已接近尾聲。只有吳傳玉參加了百米仰泳比賽。
1954年國際奧委會雅典年會中以23:21的票數承認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為中國奧委會,但同時卻保留了台灣的所謂「中華民國奧委會」,開了在一個國家中承認兩個國家奧委會的先例。國際奧委會後來又作出允許這兩個奧委會同時參加第16屆奧運會的決定,並規定兩個代表團使用的名稱一個是「台灣中國」,一個是「北京中國」。
新中國奧委會始終堅持一個中國的政治立場,堅決反對國際奧委會搞「兩個中國」的陰謀,在得知國際奧委會允許台灣參加這屆奧運會時,立即致電國際奧委會表示抗議,並明確表示:如果允許台灣參加,新中國將拒絕參加本屆奧運會。11月17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討論中國問題,後來統一了意見,即:以政治為理由的抗議,都不予理會。有的委員甚至建議中國應像民主德國、聯邦德國一樣能聯合組隊。結果可想而知,台灣體育組織被邀請參加比賽,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於1956年1月發表聲明,強烈抗議國際奧委會分裂中國的做法,並宣布拒絕參加第16屆奧運會。
1956年11月,澳大利亞墨爾本第十六界奧運會
鑒於國際奧委會的少數人堅持「兩個中國」的政策,中國奧委會於1958年8月19日宣布退出國際奧委會,故自本屆奧運會起,中國中斷了對奧運會的參與。
1960年8月,義大利羅馬第十七界奧運會.
1964年10月,日本東京第十八界奧運會
中國繼續拒絕參與奧運會。
1964年10月10日,日本東京十九界奧運會
中國繼續拒絕參與奧運會。
1968年10月,墨西哥墨西哥城第二十界奧運會 台北女子選手紀政獲80米欄銅牌
中國繼續拒絕參與奧運會。
1972年8月,德國慕尼黑第二十一界奧運會
中國繼續拒絕參與奧運會。
1979年11月26日,國際奧委會恢復了中國奧委會的合法權利,並決定台灣以中國台北奧委會的名義參加。中國又回到了奧林匹克大家庭中。1980年2月,首次參加了第13屆冬季奧運會。
1980年7月,蘇聯莫斯科第二十二界奧運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奧委會的合法席位本來已在國際奧委會1979年10月的名古屋會議上得以恢復,從本屆奧運會開始,中國運動員就可以正式參加奧運會了。正式而完整地參加奧運會是中國運動員自建國以來多年的夙願,但為了維護奧林匹克精神和中國的國家利益,他們也服從了中國奧委會於1980年4月24日發布的公告,放棄參加莫斯科奧運會。
1984年7月,美國洛杉磯第二十三界奧運會
中國奧委會派出了一個大型體育代表團參加這次盛會。52年前,舊中國首次參加的第十屆奧運會,地點也是在洛杉磯。當時運動員僅劉長春孑然一身。而這次運動員達225人,參加了除足球、曲棍球、拳擊、馬術、現代五項以外的其餘16個大項的比賽。中國台北奧委會也派出67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游泳、舉重等項的比賽,這是海峽兩岸中華兒女首次在夏季奧運會上相逢。
重返奧運賽場的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後的第一天,便展示出新興世界體育強國的風采。許海峰在男子手槍慢射比賽中所獲的金牌不僅是本屆奧運會決出的第一塊金牌,更實現了炎黃子孫在奧運會上金牌及獎牌「零的突破」,一雪百餘年來「東亞病夫」的恥辱。
此後,中國體育健兒再接再厲,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共獲15 金牌、8銀牌、9銅牌,列金牌榜第四位。
1988年9月17日韓國漢城奧運會第二十四界奧運會
中國這次選派301名選手參加比賽。由於蘇聯、民主德國及東歐等國家都參加了本屆奧運會,競爭比上屆激烈得多,中國運動員在本屆奧運會上最終只獲得5枚金牌、11枚銀牌和12枚銅牌,總分數居第8位。
1992年7月25日西班牙巴塞羅納第二十五界奧運會
中國此次選派男運動員118人、女運動員133人參加除足球、曲棍球、棒球、手球及馬術以外共20個項目的比賽。中國代表團在經過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失意後,本次重新發揮出高水平,結果共獲金牌16枚,銀牌22枚,銅牌16枚,成績超過了此前最高的1984年奧運會時 ,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
1996年7月19日美國亞特蘭大第二十六界奧運會
中國派出由495人組成的體育代表團參賽,其中運動員309人(女運動員199人),運動員人數居各國和地區體育代表團的第12位。 中國代表團是以年輕選手、新選手為主組成的,運動員平均年齡21.7歲,其中85%的人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中國運動員參加了本屆奧運會26 個大項中22個大項153個小項的比賽,共獲得金牌16枚,獎牌總數50枚。
2000年7月19日澳大利亞悉尼第二十七界奧運會
中國代表團此次派出311名運動員參賽,以金牌28枚、獎牌總數59枚的優異成績一舉躍入了獎牌榜世界三強行列,這兩項指標不僅都創下了中國自參加奧運會以來的單屆最高紀錄,而且均名列世界第三位。僅9月22日一天,中國就日收6金,創下了中國運動員參加奧運會歷史上單日奪取金牌數的最高紀錄。
2004年8月13日希臘雅典第二十八界奧運會
中國此次派出了包括407名運動員(其中女運動員269名,男運動員138名)的代表團參加了除棒球和馬術外的其他所有26個大項的比賽,取得了空前出色的戰績,以金牌32枚、獎牌總數63枚的優異成績一舉登上了獎牌榜的第二位(其中獎牌總數列第三位),金牌數和獎牌總數兩項指標都創下了中國自參加奧運會以來的單屆最高紀錄,均超過了在四年前悉尼奧運會上創造的歷史最好成績。而且奪金牌面也達到了歷史新高,獲得金牌的項目增加至13個大項!!
1932年7月,美國洛杉磯第十屆奧運會
中國代表團共6人,分別為劉長春、沈嗣良、宋君復、劉雪松、申國權、托平,但運動員僅劉長春一人。劉長春原擬參加3個短跑項目,因旅途勞頓,放棄了400米跑,在100、200米預賽中,分列第五、六名,遭淘汰。此次參賽開創了中國參加奧運會比賽的歷史,對中國體育的發展影響深遠。
1936年8月,德國柏林第十一屆奧運會
中國共派出69名運動員(男67人,女2人)參加了田徑、游泳、舉重、拳擊、自行車、籃球和足球6個大項的比賽,除符保盧一人通過撐桿跳高及格賽(決賽中也被淘汰)外,其餘均在預賽中遭淘汰。另外還派了一個武術表演隊(男6人,女3人)和一個體育考察團(男35人,女2人)。這個考察團曾赴包括德國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考察。中國運動員盡管在正式競賽項目中戰績不佳,但武術表演令西方人看得發呆,特別是雙人對練深受觀眾歡迎。
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因世界大戰取消。
1948年7月,英國倫敦第十四屆奧運會
中國派出了33名男運動員參加了籃球(10人)、足球(18人)、田徑(3人)、游泳(1人)和自行車(1人)共 5個項目的比賽,未能取得名次。其中足球比賽參賽的共有16隊,中國隊首輪便以0-4負於土耳其隊而早淘汰。籃球隊在預賽中3勝2負,在落選賽中2勝1負,在全部23隊中名列第18。游泳選手、印尼華僑吳傳玉在100米自由泳比賽中落選。荷蘭華僑、自行車選手何浩華在1000米爭先賽中因摔傷而落選。
新中國參加歷程:
1952年,芬蘭赫爾辛基第十五屆奧運會
新中國成立之後,原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改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並行使中國奧委會的權利。但在本屆奧運會之前,新的中國奧委會未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承認。由於已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芬蘭政府及其他友好國家的努力,新中國在本屆奧運會開幕前的國際奧委會第48屆年會上終於取得了參加本屆奧運會的資格。新中國代表團一行40人趕到赫爾辛基時,大會已進行了10天,故而只趕上男子游泳的1項比賽和最後的閉幕式。當時大概沒有人意識到,這支遲到的隊伍日後將會成為奧運舞台上的勁旅。
1956年11月,澳大利亞墨爾本第十六屆奧運會
1954年國際奧委會雅典年會中以23:21的票數承認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為中國奧委會,但同時卻保留了台灣的所謂「中華民國奧委會」,開了在一個國家中承認兩個國家奧委會的先例。國際奧委會後來又作出允許這兩個奧委會同時參加第16屆奧運會的決定,並規定兩個代表團使用的名稱一個是「台灣中國」,一個是「北京中國」。
新中國奧委會始終堅持一個中國的政治立場,堅決反對國際奧委會搞「兩個中國」的陰謀,在得知國際奧委會允許台灣參加這屆奧運會時,立即致電國際奧委會表示抗議,並明確表示:如果允許台灣參加,新中國將拒絕參加本屆奧運會。11月17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討論中國問題,後來統一了意見,即:以政治為理由的抗議,都不予理會。有的委員甚至建議中國應像民主德國、聯邦德國一樣能聯合組隊。結果可想而知,台灣體育組織被邀請參加比賽,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於1956年1月發表聲明,強烈抗議國際奧委會分裂中國的做法,並宣布拒絕參加第16屆奧運會。
1960年8月,義大利羅馬第十七屆奧運會
鑒於國際奧委會的少數人堅持「兩個中國」的政策,中國奧委會於1958年8月19日宣布退出國際奧委會,故自本屆奧運會起,中國中斷了對奧運會的參與。
1964年10月,日本東京第十八屆奧運會
中國繼續拒絕參與奧運會。
1964年10月10日,日本東京十九屆奧運會
中國繼續拒絕參與奧運會。
1968年10月,墨西哥墨西哥城第二十屆奧運會
中國繼續拒絕參與奧運會。
1972年8月,德國慕尼黑第二十一屆奧運會
中國繼續拒絕參與奧運會。
1980年7月,蘇聯莫斯科第二十二屆奧運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奧委會的合法席位本來已在國際奧委會1979年10月的名古屋會議上得以恢復,從本屆奧運會開始,中國運動員就可以正式參加奧運會了。正式而完整地參加奧運會是中國運動員自建國以來多年的夙願,但為了維護奧林匹克精神和中國的國家利益,他們也服從了中國奧委會於1980年4月24日發布的公告,放棄參加莫斯科奧運會。
1984年7月,美國洛杉磯第二十三屆奧運會
中國奧委會派出了一個大型體育代表團參加這次盛會。52年前,舊中國首次參加的第十屆奧運會,地點也是在洛杉磯。當時運動員僅劉長春孑然一身。而這次運動員達225人,參加了除足球、曲棍球、拳擊、馬術、現代五項以外的其餘16個大項的比賽。中國台北奧委會也派出67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游泳、舉重等項的比賽,這是海峽兩岸中華兒女首次在夏季奧運會上相逢。
重返奧運賽場的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後的第一天,便展示出新興世界體育強國的風采。許海峰在男子手槍慢射比賽中所獲的金牌不僅是本屆奧運會決出的第一塊金牌,更實現了炎黃子孫在奧運會上金牌及獎牌「零的突破」,一雪百餘年來「東亞病夫」的恥辱。
此後,中國體育健兒再接再厲,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共獲15 金牌、8銀牌、9銅牌,列金牌榜第四位。
1988年9月17日韓國漢城奧運會第二十四屆奧運會
中國這次選派301名選手參加比賽。由於蘇聯、民主德國及東歐等國家都參加了本屆奧運會,競爭比上屆激烈得多,中國運動員在本屆奧運會上最終只獲得5枚金牌、11枚銀牌和12枚銅牌,總分數居第8位。
1992年7月25日西班牙巴塞羅納第二十五屆奧運會
中國此次選派男運動員118人、女運動員133人參加除足球、曲棍球、棒球、手球及馬術以外共20個項目的比賽。中國代表團在經過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失意後,本次重新發揮出高水平,結果共獲金牌16枚,銀牌22枚,銅牌16枚,成績超過了此前最高的1984年奧運會時 ,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
1996年7月19日美國亞特蘭大第二十六屆奧運會
中國派出由495人組成的體育代表團參賽,其中運動員309人(女運動員199人),運動員人數居各國和地區體育代表團的第12位。 中國代表團是以年輕選手、新選手為主組成的,運動員平均年齡21.7歲,其中85%的人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中國運動員參加了本屆奧運會26 個大項中22個大項153個小項的比賽,共獲得金牌16枚,獎牌總數50枚。
2000年7月19日澳大利亞悉尼第二十七屆奧運會
中國代表團此次派出311名運動員參賽,以金牌28枚、獎牌總數59枚的優異成績一舉躍入了獎牌榜世界三強行列,這兩項指標不僅都創下了中國自參加奧運會以來的單屆最高紀錄,而且均名列世界第三位。僅9月22日一天,中國就日收6金,創下了中國運動員參加奧運會歷史上單日奪取金牌數的最高紀錄。
2004年8月13日希臘雅典第二十八屆奧運會
中國此次派出了包括407名運動員(其中女運動員269名,男運動員138名)的代表團參加了除棒球和馬術外的其他所有26個大項的比賽,取得了空前出色的戰績,以金牌32枚、獎牌總數63枚的優異成績一舉登上了獎牌榜的第二位(其中獎牌總數列第三位),金牌數和獎牌總數兩項指標都創下了中國自參加奧運會以來的單屆最高紀錄,均超過了在四年前悉尼奧運會上創造的歷史最好成績。而且奪金牌面也達到了歷史新高,獲得金牌的項目增加至13個大項。
1932年7月,美國洛杉磯第十屆奧運會
中國代表團共6人,分別為劉長春、沈嗣良、宋君復、劉雪松、申國權、托平,但運動員僅劉長春一人。劉長春原擬參加3個短跑項目,因旅途勞頓,放棄了400米跑,在100、200米預賽中,分列第五、六名,遭淘汰。此次參賽開創了中國參加奧運會比賽的歷史,對中國體育的發展影響深遠。
1936年8月,德國柏林第十一屆奧運會
中國共派出69名運動員(男67人,女2人)參加了田徑、游泳、舉重、拳擊、自行車、籃球和足球6個大項的比賽,除符保盧一人通過撐桿跳高及格賽(決賽中也被淘汰)外,其餘均在預賽中遭淘汰。另外還派了一個武術表演隊(男6人,女3人)和一個體育考察團(男35人,女2人)。這個考察團曾赴包括德國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考察。中國運動員盡管在正式競賽項目中戰績不佳,但武術表演令西方人看得發呆,特別是雙人對練深受觀眾歡迎。
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因世界大戰取消。
1948年7月,英國倫敦第十四屆奧運會
中國派出了33名男運動員參加了籃球(10人)、足球(18人)、田徑(3人)、游泳(1人)和自行車(1人)共 5個項目的比賽,未能取得名次。其中足球比賽參賽的共有16隊,中國隊首輪便以0-4負於土耳其隊而早淘汰。籃球隊在預賽中3勝2負,在落選賽中2勝1負,在全部23隊中名列第18。游泳選手、印尼華僑吳傳玉在100米自由泳比賽中落選。荷蘭華僑、自行車選手何浩華在1000米爭先賽中因摔傷而落選。
新中國參加歷程:
1952年,芬蘭赫爾辛基第十五屆奧運會
新中國成立之後,原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改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並行使中國奧委會的權利。但在本屆奧運會之前,新的中國奧委會未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承認。由於已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芬蘭政府及其他友好國家的努力,新中國在本屆奧運會開幕前的國際奧委會第48屆年會上終於取得了參加本屆奧運會的資格。新中國代表團一行40人趕到赫爾辛基時,大會已進行了10天,故而只趕上男子游泳的1項比賽和最後的閉幕式。當時大概沒有人意識到,這支遲到的隊伍日後將會成為奧運舞台上的勁旅。
1956年11月,澳大利亞墨爾本第十六屆奧運會
1954年國際奧委會雅典年會中以23:21的票數承認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為中國奧委會,但同時卻保留了台灣的所謂「中華民國奧委會」,開了在一個國家中承認兩個國家奧委會的先例。國際奧委會後來又作出允許這兩個奧委會同時參加第16屆奧運會的決定,並規定兩個代表團使用的名稱一個是「台灣中國」,一個是「北京中國」。
新中國奧委會始終堅持一個中國的政治立場,堅決反對國際奧委會搞「兩個中國」的陰謀,在得知國際奧委會允許台灣參加這屆奧運會時,立即致電國際奧委會表示抗議,並明確表示:如果允許台灣參加,新中國將拒絕參加本屆奧運會。11月17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討論中國問題,後來統一了意見,即:以政治為理由的抗議,都不予理會。有的委員甚至建議中國應像民主德國、聯邦德國一樣能聯合組隊。結果可想而知,台灣體育組織被邀請參加比賽,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於1956年1月發表聲明,強烈抗議國際奧委會分裂中國的做法,並宣布拒絕參加第16屆奧運會。
1960年8月,義大利羅馬第十七屆奧運會
鑒於國際奧委會的少數人堅持「兩個中國」的政策,中國奧委會於1958年8月19日宣布退出國際奧委會,故自本屆奧運會起,中國中斷了對奧運會的參與。
1964年10月,日本東京第十八屆奧運會
中國繼續拒絕參與奧運會。
1964年10月10日,日本東京十九屆奧運會
中國繼續拒絕參與奧運會。
1968年10月,墨西哥墨西哥城第二十屆奧運會
中國繼續拒絕參與奧運會。
1972年8月,德國慕尼黑第二十一屆奧運會
中國繼續拒絕參與奧運會。
1980年7月,蘇聯莫斯科第二十二屆奧運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奧委會的合法席位本來已在國際奧委會1979年10月的名古屋會議上得以恢復,從本屆奧運會開始,中國運動員就可以正式參加奧運會了。正式而完整地參加奧運會是中國運動員自建國以來多年的夙願,但為了維護奧林匹克精神和中國的國家利益,他們也服從了中國奧委會於1980年4月24日發布的公告,放棄參加莫斯科奧運會。
1984年7月,美國洛杉磯第二十三屆奧運會
中國奧委會派出了一個大型體育代表團參加這次盛會。52年前,舊中國首次參加的第十屆奧運會,地點也是在洛杉磯。當時運動員僅劉長春孑然一身。而這次運動員達225人,參加了除足球、曲棍球、拳擊、馬術、現代五項以外的其餘16個大項的比賽。中國台北奧委會也派出67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游泳、舉重等項的比賽,這是海峽兩岸中華兒女首次在夏季奧運會上相逢。
重返奧運賽場的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後的第一天,便展示出新興世界體育強國的風采。許海峰在男子手槍慢射比賽中所獲的金牌不僅是本屆奧運會決出的第一塊金牌,更實現了炎黃子孫在奧運會上金牌及獎牌「零的突破」,一雪百餘年來「東亞病夫」的恥辱。
此後,中國體育健兒再接再厲,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共獲15 金牌、8銀牌、9銅牌,列金牌榜第四位。
1988年9月17日韓國漢城奧運會第二十四屆奧運會
中國這次選派301名選手參加比賽。由於蘇聯、民主德國及東歐等國家都參加了本屆奧運會,競爭比上屆激烈得多,中國運動員在本屆奧運會上最終只獲得5枚金牌、11枚銀牌和12枚銅牌,總分數居第8位。
1992年7月25日西班牙巴塞羅納第二十五屆奧運會
中國此次選派男運動員118人、女運動員133人參加除足球、曲棍球、棒球、手球及馬術以外共20個項目的比賽。中國代表團在經過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失意後,本次重新發揮出高水平,結果共獲金牌16枚,銀牌22枚,銅牌16枚,成績超過了此前最高的1984年奧運會時 ,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
1996年7月19日美國亞特蘭大第二十六屆奧運會
中國派出由495人組成的體育代表團參賽,其中運動員309人(女運動員199人),運動員人數居各國和地區體育代表團的第12位。 中國代表團是以年輕選手、新選手為主組成的,運動員平均年齡21.7歲,其中85%的人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中國運動員參加了本屆奧運會26 個大項中22個大項153個小項的比賽,共獲得金牌16枚,獎牌總數50枚。
2000年7月19日澳大利亞悉尼第二十七屆奧運會
中國代表團此次派出311名運動員參賽,以金牌28枚、獎牌總數59枚的優異成績一舉躍入了獎牌榜世界三強行列,這兩項指標不僅都創下了中國自參加奧運會以來的單屆最高紀錄,而且均名列世界第三位。僅9月22日一天,中國就日收6金,創下了中國運動員參加奧運會歷史上單日奪取金牌數的最高紀錄。
2004年8月13日希臘雅典第二十八屆奧運會
中國此次派出了包括407名運動員(其中女運動員269名,男運動員138名)的代表團參加了除棒球和馬術外的其他所有26個大項的比賽,取得了空前出色的戰績,以金牌32枚、獎牌總數63枚的優異成績一舉登上了獎牌榜的第二位(其中獎牌總數列第三位),金牌數和獎牌總數兩項指標都創下了中國自參加奧運會以來的單屆最高紀錄,均超過了在四年前悉尼奧運會上創造的歷史最好成績。而且奪金牌面也達到了歷史新高,獲得金牌的項目增加至13個大項。
http://hi..com/78130533/blog/item/dcc1300e81e0e0cc7bcbe199.html
『陸』 中國在奧運會歷史上的各個第一次!
1、中國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選手。1932年,中華民國政府正式派員參加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10屆奧運會。劉長春成為中國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選手。劉長春在100米、200米預賽中位於小組第五、六名,未能取得決賽權,但他以中國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選手而留名於中國奧運史。
2、第一次派代表團參加奧運會。1936年,第11屆柏林奧運會,中國第一次派代表團參加。經過25天的海上漂泊,中國代表團到達了義大利的威尼斯,然後換乘火車於7月23日到達柏林。
3、新中國第一次派代表團參加奧運會。1952年7月19日至8月3日,第十五屆奧運會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中國派出了一個由38名男運動員和2名女運動員組成的代表團參加這屆比賽。但是由於通知發得晚,代表團到達芬蘭時比賽已近尾聲,只有吳傳玉參加了100米仰泳比賽。
4、1984年7月,美國洛杉磯第二十三屆奧運會,中國奧委會派出了一個大型體育代表團參加這次盛會。重返奧運賽場的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後的第一天,許海峰在男子手槍慢射比賽中所獲的金牌是本屆奧運會決出的第一塊金牌,一雪百餘年來「東亞病夫」的恥辱。
5、中國舉辦的第一次奧運會。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順利開幕。中國終於圓了奧運夢,運動員人數達到580人以上,是中國奧運史上參與項目最全,人數最多的一屆。在這一屆奧運會上,中國健兒獲得了51枚金牌之多。
『柒』 中國奧運會申辦歷史
如果是談最新的中國申奧歷史,那就必須談到最近的2015冬奧會申辦成功。所以最新資料如下:
時間:1993年
北京市向中國奧委會正式提出承辦2000年奧運會的申請,隨後在中國奧委會的全體會議上,一致同意了北京市的申請,並向國際奧委會通報了北京的申請。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北京2000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正式成立,並於1991年12月派出北京奧申委代表團赴瑞士洛桑向國際奧委會主席遞交了申請書。那是中國第一次邁出申辦奧運會的步伐,當時的申奧口號為「開放的中國盼奧運」。
不過在1993年9月23日國際奧委會的蒙特卡洛全會上,北京以2票之差敗給澳大利亞的悉尼,與2000年奧運會主辦權擦肩而過。
時間:2001年
經過5年的考慮,1998年北京第二次提出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2000年6月19日,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在洛桑向國際奧委會遞交了申請報告,這一次北京的申奧口號是「新北京新奧運」。經過國際奧委會的初步篩選,在2000年8月28日,北京與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日本大阪、法國巴黎、加拿大多倫多一起,成為2008年奧運會的候選城市。
北京時間2001年7月13日,是一個曾經讓無數國人激動不已的日子,隨著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薩馬蘭奇念出「北京」的名字,全國沸騰了,40多萬群眾湧向天安門廣場狂歡,慶祝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時間:2002年
哈爾濱曾經成為中國首個申辦冬奧會的城市,2002年哈爾濱正式向國際奧委會發送了申辦2010年冬奧會的申請。不過在2002年8月國際奧委會執委會的投票中,哈爾濱和西班牙的哈卡、波黑的薩拉熱窩首輪即告出局。哈爾濱和長春此後還曾經考慮過申請2018年冬奧會,不過都沒有正式提出申辦。
時間:2015年
2013年11月3日中國奧委會正式致函國際奧委會,提名北京市為2022年冬奧會的申辦城市。由北京市承辦冰上項目的比賽,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承辦雪上項目的比賽。2014年7月7日,國際奧委會宣布,中國北京與挪威奧斯陸、哈薩克阿拉木圖三座城市正式入圍2022年冬奧會候選城市。
2015年1月6日,北京冬奧申委在瑞士洛桑向國際奧委會提交2022年冬奧會《申辦報告》,提出「以運動員為中心、可持續發展、節儉辦奧」三大理念。
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北京申冬奧代表團圓滿完成陳述。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正式宣布,北京獲得2022年冬奧會主辦權!北京成為奧運歷史上第一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舉辦冬奧會的城市。
『捌』 歷史上中國在奧運會上奪得第一枚金牌的人是誰
中國奧運金牌第一人:許海峰。
許海峰,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人,1957年8月1日出生於福建漳州,前中國男子射擊隊運動員,中國奧運金牌第一人,也是中國體育射擊史上第一個集奧運會冠軍、世錦賽冠軍、亞運會冠軍、亞錦賽冠軍多項榮譽於一身的運動員。
(8)中國奧運歷史擴展閱讀
許海峰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得男子手槍60發慢射冠軍,成為本屆奧運會首金得主,同時也是中國首位奧運冠軍,實現了中國奧運會歷史上金牌「零」的突破。1986年漢城亞運會上以超世界紀錄660環的成績獲自選手槍冠軍、氣手槍個人金牌和自選手槍團體冠軍。
1990年北京亞運會勇奪四金,1991年奪得世界氣槍錦標賽冠軍和亞錦賽五枚金牌。1995年宣布退役並開始執教。2012年10月14日傳記電影《許海峰的槍》上映。
2016年1月,許海峰為「奧運最長油畫」添彩第一筆。
2017年11月13日,許海峰卸任自行車擊劍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正式退休 。
『玖』 中國奧運歷史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傳入中國,並取得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1894年籌備第一屆奧運會時,國際奧委會便向中國發出了邀請。當時的清王朝因對奧運會不了解,沒有答復。1904年許多中國報刊曾報導過第三屆奧運會消息。1906年,中國的一家雜志介紹了奧林匹克歷史。1907年10月24日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先生在天津學界運動會發獎儀式上,以奧林匹克為題發表了著名的演說。他指出:雖然許多歐洲國家獲獎機會甚微,但仍然派出選手參加奧運會。他建議中國組隊參加奧運會。1908年倫敦奧運會後,天津的一家報紙再次介紹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還提出了要爭取這個盛會,舉辦了奧林匹克專題演講會。1910年10月18日~22日,在「爭取早日參加奧運會」和「爭取早日在中國舉辦奧運會」口號的鼓舞下,在南京舉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運動會——「全國學校區分隊第一次體育同盟會」。1913年開始舉辦的遠東運動會(最初名為「遠東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奧林匹克運動在亞洲的先驅,中國是發起者之一。在遠東運動會上中國運動員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表現了良好的體育道德。1915年國際奧委會致電遠東運動會組委會,承認了遠東體協,並邀請中國參加下屆奧運會和奧委會會議。1922年,我國的王正延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1924年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成立後。中國陸續加入了田徑、游泳、體操、網球、舉重、拳擊、足球、籃球等8個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在第8屆奧運會上,我國3名網球手參加了表演賽。1928年第9屆奧運會上,我國派觀察員宋如海參加。並進行了考察工作。1931年,當時的中華全國體育協參加奧運會的歷史由此開始。
第一個參加奧運會的中國人--劉長春
1932年,第10屆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我國本不想派選手參加,僅由全國體育協進會總幹事沈嗣良前往觀禮。而日本帝國主義扶持的偽滿,為了騙取世界各國的承認。竟然電告國際奧委會:擬派劉長春、於希謂作為「滿州國」選手參加奧運會。於是,全國一片嘩然,劉長春也予以拒絕。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國民黨政府決定,劉長春、於希謂為運動員,宋君復為教練員,沈嗣良為領隊,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在開幕式上,劉長春為領隊,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在開幕式上,劉長春執旗前導,沈嗣良、宋君復以及中國留學生和美籍華人劉雪松、申國權、托平等6人組成了中國代表團。於希渭因日方阻撓破壞、未能成行。劉長春在100米、200米預賽中位於小組第五、六名,未能取得決賽權,但他以我國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選手而留名於中國奧運史。
在第10屆奧運會閉幕後,由國際奧委會奧地利委員史密特、瑞士委員馬素理、李密3人組成的考察小組受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耶-拉圖爾的委託來華訪問。考察組首先到達北京(時稱北平)、後啟程去上海。在上海考察組遺責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戰爭暴行。最早來中國訪問的國際奧委會是日本人嘉納治五朗,他是日本柔道的創始人,1909年被選為國際奧委會日本委員。1915年他率日本隊來上海參加第2屆遠東運動會,1921年他又代表國際奧委會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第5屆遠東運動會。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在德國柏林舉行。中國派出了140人組成的代表團。其中運動員69人,參加籃球、足球、游泳、田徑、舉重、拳擊、自行車等7個項目的比賽。另外,還有11人的武術表演隊和34人組成的體育考察團。其中籃球比賽勝過法國隊,撐桿跳選手符寶盧取得復賽權。中國武術隊的多次表演轟動了歐洲。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的第一位國際奧委會委員王正廷體育家袁敦禮、董宋義等人提出請求第15屆奧運會(1952年)在中國舉行,引起了國人的興奮。
1948年,第14屆奧運會在英國倫敦舉行。我國派出了33名男運動員參加了籃球、足球、田徑、游泳和自行車等5個項目的比賽,但沒有一人進入決賽。奧運會結束後,代表團在當地華僑總會的幫助下,解決了路費,運動員才得以返回祖國。
1952年,第15屆奧運會在芬蘭的赫爾辛基舉行。中國接到正式邀請較晚,只派出了40人的代表團,可當代表團到達赫爾辛基時,比賽已接近尾聲。只有吳傳玉參加了百米仰泳比賽。
中國與奧運大家庭
1954年國際奧委會雅典年會中以23:21的票數承認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為中國奧委會,但同時卻保留了台灣的所謂「中華民國奧委會」,開了在一個國家中承認兩個國家奧委會的先例。國際奧委會後來又作出允許這兩個奧委會同時參加第16屆奧運會的決定,並規定兩個代表團使用的名稱一個是「台灣中國」,一個是「北京中國」。
新中國奧委會始終堅持一個中國的政治立場,堅決反對國際奧委會搞「兩個中國」的陰謀,在得知國際奧委會允許台灣參加這屆奧運會時,立即致電國際奧委會表示抗議,並明確表示:如果允許台灣參加,新中國將拒絕參加本屆奧運會。11月17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討論中國問題,後來統一了意見,即:以政治為理由的抗議,都不予理會。有的委員甚至建議中國應像民主德國、聯邦德國一樣能聯合組隊。結果可想而知,台灣體育組織被邀請參加比賽,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於1956年1月發表聲明,強烈抗議國際奧委會分裂中國的做法,並宣布拒絕參加第16屆奧運會。中國,在面臨民族問題時,勇敢地向國際奧委會說:「不!」
1956年到1979年間,中國奧委會派代表參加奧運會,中國台北選手楊傳廣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奪取十項全能比賽的銀牌。他是第一位獲得奧運會獎牌的中國運動員。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上,台北女子選手紀政獲80米欄銅牌,她是第一位獲得奧運會獎牌的中國女子運動員。
1979年11月26日,國際奧委會恢復了中國奧委會的合法權利,並決定台灣以中國台北奧委會的名義參加。中國又回到了奧林匹克大家庭中。1980年2月,首次參加了第13屆冬季奧運會。
金牌0的突破
1984年7月,美國洛杉磯第二十三屆奧運會,中國奧委會派出了一個大型體育代表團參加這次盛會。52年前,舊中國首次參加的第十屆奧運會,地點也是在洛杉磯。當時運動員僅劉長春孑然一身。而這次運動員達225人,參加了除足球、曲棍球、拳擊、馬術、現代五項以外的其餘16個大項的比賽。中國台北奧委會也派出67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游泳、舉重等項的比賽,這是海峽兩岸中華兒女首次在夏季奧運會上相逢。重返奧運賽場的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後的第一天,便展示出新興世界體育強國的風采。許海峰在男子手槍慢射比賽中所獲的金牌不僅是本屆奧運會決出的第一塊金牌,更實現了炎黃子孫在奧運會上金牌「零的突破」,一雪百餘年來「東亞病夫」的恥辱。
申奧的成功
2001年7月13日22時,北京申奧成功。
中國作為世界大國,自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誕生之日起,就與她結下了難以割捨的不解之緣。1894年國際奧委會在籌備第一屆奧運會之際,就向當時中國的清王朝發出了邀請,但沒有得到答復。1904年以後,奧林匹克運動逐漸為一些有識之士所關注,國內的一些報刊雜志開始對其進行報道,奧運精神得以在華夏大地上傳播。1913年中國政府參與發起了奧林匹克運動在亞洲的先驅——遠東運動會(最初名為「遠東奧林匹克運動會」)。1915年國際奧委會承認遠東體協,並邀請中國參加下屆奧運會和奧委會會議。
1922年,中國人王正延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1924年第八屆奧運會上,中國首次派3名運動員參加了表演賽。1928年第九屆奧運會,中國派觀察員宋如海對其進行了考察工作。1931年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被國際奧委會承認為「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中國正式參加奧運會的歷史自此開始。1932年第十屆奧運會,中國派出由劉長春等6人組成的代表團參加,劉長春在100米、200米預賽中位居小組第五、六名,未能取得決賽權,他是中國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選手。1936年第11屆奧運會,中國派出140人組成的代表團參加了籃球、足球、游泳、田徑、舉重、拳擊、自行車等七個項目的比賽。
1948年第14屆奧運會,中國派出33名男運動員參加了籃球、足球、田徑、游泳和自行車等5個項目的比賽,但沒有一人進入決賽。1952年第15屆奧運會在芬蘭的赫爾辛基舉行。中國正式接受邀請較晚,只派出了40人的代表團,可當代表團到達赫爾辛基時,比賽已接近尾聲,只有吳傳玉參加了百米仰泳比賽。1952年到1979年間,由於政治上原因,中國沒有參加期間的幾屆奧運會,而中國台北則派隊參加。
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中國台北選手楊傳廣奪得十項全能比賽銀牌,這是中國人獲得的首枚奧運會獎牌。1979年國際奧委會恢復了中國的合法席位,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的名稱為「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設在中國台灣省台北市的奧委會的名稱為「中國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自此,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有了參加奧運會的機會。1980年和1984年中國代表團兩度參加了冬季奧運會。1984年第二十三屆洛杉磯奧運會,中國派出353人組成的大型代表團,其中225名運動員參加了除足球、拳擊、馬術以外的其餘16個大項的比賽,共奪得15枚金牌,8枚銀牌,9枚銅牌,名列本屆奧運金牌榜第四位,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此後的幾屆奧運會,中國均派出大型代表團參賽,並取得了較為優異的成績。
1991年,中國北京向國際奧委會提出舉辦2000年夏季奧運會的申請,最後惜以二票之差未獲成功。1999年,北京市政府再次提出承辦2008年奧運會的申請,經中國奧委會同意後,由市長親自前往國際奧委會總部遞交了申請書。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取得了金牌榜及獎牌榜均列第三位的好成績,標志著中國體育水平開始步入世界一流行列。2001年北京時間7月13日22:10,北京在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上獲得第29屆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
中國參加奧運會的歷史
1924年5月,法國巴黎第八屆奧運會
中國有3名自行去參賽的網球選手,參加了這屆奧運會的網球表演比賽,盡管他們在預賽時即被淘汰。但這卻是中國人首次出現在奧運會的賽場上。
1928年5月,荷蘭阿姆斯特丹第九屆奧運會
中國這次派了觀察員宋如海出席。當時正在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學院留學的宋如海受中華體育協進會的指派,由美國乘船前往荷蘭,出席了賽會。這是中國首次正式派人參與奧運會。
1932年7月,美國洛杉磯第十屆奧運會
中國代表團共6人,分別為劉長春、沈嗣良、宋君復、劉雪松、申國權、托平,但運動員僅劉長春一人。劉長春原擬參加3個短跑項目,因旅途勞頓,放棄了400米跑,在100、200米預賽中,分列第五、六名,遭淘汰。此次參賽開創了中國參加奧運會比賽的歷史,對中國體育的發展影響深遠。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在德國柏林舉行。中國派出了140人組成的代表團。其中運動員69人,參加籃球、足球、游泳、田徑、舉重、拳擊、自行車等7個項目的比賽。另外,還有11人的武術表演隊和34人組成的體育考察團。其中籃球比賽勝過法國隊,撐桿跳選手符寶盧取得復賽權。中國武術隊的多次表演轟動了歐洲。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的第一位國際奧委會委員王正廷體育家袁敦禮、董宋義等人提出請求第15屆奧運會(1952年)在中國舉行,引起了國人的興奮。
1948年,第14屆奧運會在英國倫敦舉行。我國派出了33名男運動員參加了籃球、足球、田徑、游泳和自行車等5個項目的比賽,但沒有一人進入決賽。奧運會結束後,代表團在當地華僑總會的幫助下,解決了路費,運動員才得以返回祖國。
1952年,第15屆奧運會在芬蘭的赫爾辛基舉行。中國接到正式邀請較晚,只派出了40人的代表團,可當代表團到達赫爾辛基時,比賽已接近尾聲。只有吳傳玉參加了百米仰泳比賽。
1954年國際奧委會雅典年會中以23:21的票數承認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為中國奧委會,但同時卻保留了台灣的所謂「中華民國奧委會」,開了在一個國家中承認兩個國家奧委會的先例。國際奧委會後來又作出允許這兩個奧委會同時參加第16屆奧運會的決定,並規定兩個代表團使用的名稱一個是「台灣中國」,一個是「北京中國」。
新中國奧委會始終堅持一個中國的政治立場,堅決反對國際奧委會搞「兩個中國」的陰謀,在得知國際奧委會允許台灣參加這屆奧運會時,立即致電國際奧委會表示抗議,並明確表示:如果允許台灣參加,新中國將拒絕參加本屆奧運會。11月17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討論中國問題,後來統一了意見,即:以政治為理由的抗議,都不予理會。有的委員甚至建議中國應像民主德國、聯邦德國一樣能聯合組隊。結果可想而知,台灣體育組織被邀請參加比賽,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於1956年1月發表聲明,強烈抗議國際奧委會分裂中國的做法,並宣布拒絕參加第16屆奧運會。
1956年11月,澳大利亞墨爾本第十六屆奧運會
鑒於國際奧委會的少數人堅持「兩個中國」的政策,中國奧委會於1958年8月19日宣布退出國際奧委會,故自本屆奧運會起,中國中斷了對奧運會的參與。
1960年8月,義大利羅馬第十七屆奧運會.
1964年10月,日本東京第十八界奧運會
中國繼續拒絕參與奧運會。
1968年10月,墨西哥墨西哥城第十九屆奧運會 台北女子選手紀政獲80米欄銅牌
中國繼續拒絕參與奧運會。
1972年8月,德國慕尼黑第二十屆奧運會
1976年7月,加拿大蒙特利爾第二十一屆奧運會
中國繼續拒絕參與奧運會。
1979年11月26日,國際奧委會恢復了中國奧委會的合法權利,並決定台灣以中國台北奧委會的名義參加。中國又回到了奧林匹克大家庭中。1980年2月,首次參加了第13屆冬季奧運會。
1980年7月,蘇聯莫斯科第二十二屆奧運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奧委會的合法席位本來已在國際奧委會1979年10月的名古屋會議上得以恢復,從本屆奧運會開始,中國運動員就可以正式參加奧運會了。正式而完整地參加奧運會是中國運動員自建國以來多年的夙願,但為了維護奧林匹克精神和中國的國家利益,他們也服從了中國奧委會於1980年4月24日發布的公告,放棄參加莫斯科奧運會。
1984年7月,美國洛杉磯第二十三屆奧運會
中國奧委會派出了一個大型體育代表團參加這次盛會。52年前,舊中國首次參加的第十屆奧運會,地點也是在洛杉磯。當時運動員僅劉長春孑然一身。而這次運動員達225人,參加了除足球、曲棍球、拳擊、馬術、現代五項以外的其餘16個大項的比賽。中國台北奧委會也派出67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游泳、舉重等項的比賽,這是海峽兩岸中華兒女首次在夏季奧運會上相逢。
重返奧運賽場的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後的第一天,便展示出新興世界體育強國的風采。許海峰在男子手槍慢射比賽中所獲的金牌不僅是本屆奧運會決出的第一塊金牌,更實現了炎黃子孫在奧運會上金牌及獎牌「零的突破」,一雪百餘年來「東亞病夫」的恥辱。
此後,中國體育健兒再接再厲,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共獲15 金牌、8銀牌、9銅牌,列金牌榜第四位。
1988年9月17日韓國漢城奧運會第二十四屆奧運會
中國這次選派301名選手參加比賽。由於蘇聯、民主德國及東歐等國家都參加了本屆奧運會,競爭比上屆激烈得多,中國運動員在本屆奧運會上最終只獲得5枚金牌、11枚銀牌和12枚銅牌,總分數居第8位。
2008年8月8日,中國北京第29屆奧運會
中國終於圓了奧運夢,運動員人數達到580人以上,是中國奧運史上參與項目最全,人數最多的一屆。在這一屆奧運會上,中國健兒獲得了51枚金牌之多。這說明了中國的能力已經足以舉辦奧運會這樣大型地國際化的體育活動,也體現出了我國競技水平的提高。
求採納????????????
『拾』 中國參加奧運會以來有那些歷程
1、1952年7月,中國決定參加在赫爾辛基舉行的第15屆奧運會。7月24日深夜,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接見了中國體育代表團,他說把五星紅旗插到奧運會就是勝利!中國體育代表團趕到赫爾辛基時已是29日11時,大會已經接近尾聲,但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到來,仍然受到了芬蘭人民的熱烈歡迎。12時30分,中國代表隊在奧林匹克村舉行了升旗儀式,數百名其他國家的運動員和新聞記者趕來參加,氣氛十分熱烈友好。曾參加過第14屆奧運會的足球選手張邦倫榮幸地成為升旗手。他緩緩地拉動繩索,新中國的旗幟伴隨著庄嚴的《義勇軍進行曲》,第一次升起在奧運村。
2、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國際奧委會邀請中國參加的同時,還邀請台灣以「中華民國」的名義參加。為了抗議國際奧委會搞「兩個中國」的圖謀,中國宣布不參加該屆奧運會,已經先期派往墨爾本的中國體育代表團成員於奧運會開幕當天回國。1958年8月19日,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發表了關於斷絕與國際奧委會關系的聲明。此後,1959—1979年雖然中國奧委會沒能派出運動員參加任何一屆奧運會,中國運動員在一些項目上卻多次打破或超過世界紀錄,並在各種世界性比賽中奪得過世界冠軍。
2、1979年11月,國際奧委會批准了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於1979年10月通過的關於恢復中國在國際奧委會合法席位的決議,即確認代表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奧委會,正式名稱為「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會址北京,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與國歌;設在台灣的奧委會作為中國的一個地方機構留在國際奧委會內,正式名稱為「中國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會址台北,不得使用原來的會旗、會歌與會徽,新的會旗、會歌與會徽均需經國際奧委會批准。中國於11月27日宣布接受國際奧委會的決議,並決定參加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但是,為了抗議蘇聯1979年12月27日對阿富汗的軍事侵略,捍衛奧林匹克運動的和平宗旨,中國奧委會於1980年4月宣布不派運動員參加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
4、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派出了225名運動員、50名教練組成的強大陣容,參加籃球、排球、女子手球、田徑、體操、游泳等16個項目的比賽。7月29日,許海峰在男子自選手槍比賽中以566環的成績奪得該屆奧運會首枚金牌,為中國奧運史寫下了新的一頁。洛杉磯成了中國人大顯身手的舞台。第一次全面出征奧運會的中國體育代表團,不僅實現了金牌「零的突破」,而且在有1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盛會中,共奪得金牌15枚,銀牌8枚,銅牌9枚,金牌數位居第四。此後的五屆奧運會上,中國不斷創造佳績。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奪得28枚金牌、16枚銀牌和15枚銅牌,在金牌榜和獎牌榜上均排在第三位。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獲得32枚金牌、17枚銀牌、14枚銅牌,金銀銅獎牌,在金牌榜上居於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