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歷史
紡織業。明代棉布絲抄綢行銷南襲北,遠至海外,嘉興王江涇鎮的絲綢有「衣被天下」的美譽,嘉善有「收不完的魏塘紗」的諺語,桐鄉濮院鎮絲綢「日產萬匹」,名聞遐邇。
種植業。隋朝開鑿江南河,即杭州經嘉興到鎮江的大運河,給嘉興帶來灌溉舟楫之利。唐代嘉興屯田27處,「浙西三屯,嘉禾為大」,嘉興已成為中國東南重要產糧區,有「嘉禾一穰,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為之儉」的說法。
② 歷史上在嘉興發生過什麼大事
先秦:(吳根越角)
從公元前5世紀初起三四十年中,吳越兩國多次交戰。吳越邊境在今嘉興市境中南部一線,故嘉興是吳越相爭之戰場。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越再興兵伐吳,吳亡。
吳越爭強歷時三四十年,多次在嘉興市境內作戰,境內城邑有多處,兩國用以屯兵戍守或進攻。據後代記載,有顧城(今平湖市乍浦附近,又名故城)、歟城(今海鹽縣歟城鎮)、主城(今郊區雙橋主城浜,又名渚城)、新城(今郊區新塍鎮)、何城(今桐鄉市芝村鄉)、晏城(今桐鄉市晏城鄉)、萱城(今桐鄉市崇福鎮東南)、管城(今海寧市辛江鄉)。以上世稱「吳越八城」,均為吳越兩國兵戎相見之所,原跡已不可見。境內另有射襄城(在王江涇附近)、馬嗥城(在海鹽縣武原鎮東南),均系吳越時所築。
周顯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楚威王敗越,殺越王無疆,盡取吳故地至浙江(錢塘江),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楚乘越內亂,滅越。楚並越後,嘉興屬楚l00餘年。
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楚相黃歇改封春申君於江東,以故吳城為首邑,領有太湖地區,吳地得到開發,境內是吳地的南半部,經濟、文化都受到影響。
秦:(會稽郡由拳縣)
秦王政(始皇帝)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秦滅楚,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郡治在吳城,轄二十六縣,內有由拳、海鹽兩縣,是全國實行郡縣制建置最早的一批縣,也是今嘉興市境建置之始。
兩漢:(會稽郡由拳縣)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項梁在會稽郡治起兵,境內又屬楚。
漢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劉邦封劉濞為吳王,管領會稽、豫章、丹陽三郡,都廣陵(揚州)。海鹽馬嗥城設司鹽校尉。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劉濞興兵叛亂,失敗被殺。劉濞國滅後,漢朝廷在海鹽置鹽官。
三國、西晉:(吳郡嘉興縣)
東漢獻帝建安九年(204),孫權命幕府令史陸遜出為海昌屯田都尉,並領縣事,率屯田部曲二千餘人,在海鹽縣境屯田(傳今海寧路仲秋水庵為陸遜屯田營址)。境內海寧一帶至此才初得開發,並始置縣。
吳黃龍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吳大帝孫權認為是祥瑞之兆,乃改由拳縣為禾興縣,並於次年改年號為嘉禾。地名的改易也反映出吳國「務農重谷」的立國方針和這個縣在吳國的地位。
赤烏五年(242),孫權立子和為太子,和禾同音,為避諱,將禾興又改為嘉興,嘉興之名由此始。原由拳縣治似即於此時劃入鹽官縣境,嘉興縣治從此設於現地。史載吳令郡縣「修城郭,起譙樓,掘深池大塹」。傳黃龍三年建嘉興子城,城周二里十步,高厚均一丈二尺。這是現有遺跡可尋的嘉興最古的城池。唐末興建外城,原城即被稱子城。此子城歷來是嘉興州府衙署所在,其譙樓保存至今。
南朝:(吳郡嘉興縣)
東晉至宋齊梁陳時,三吳地區(嘉興所在的吳郡和吳興會稽三郡)經濟已是十分發達。歷朝財政收入主要依靠這個地區。《晉書
③ 嘉興在歷史上屬於吳國還是越國
春秋時嘉興古名長水,均不屬於吳越兩國,屬於兩國的緩沖地帶,相當於現在的克什米爾,後越國吞並吳國,嘉興並入越國。戰國時,越國被楚國所滅,最後劃入楚。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④ 嘉興南湖凌歷史故事
南湖菱是嘉興著名來的特產南湖無源角菱,簡稱南湖菱,因其地處南湖而得名是菱中罕見的珍品,也有人依形稱其為元寶菱、餛飩菱、和尚菱等。
民間傳說:關於它為何不長尖角,在民間有一個傳說。據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徑嘉興,當地民眾拿出南湖的菱給皇帝吃,當時的菱是有尖角的。乾隆皇帝吃的時候一不小心被尖角刺到了。乾隆皇帝下令南湖菱不能長菱角。第二年,南湖的菱便不再長角了。
⑤ 嘉興南湖的歷史資料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zhuanti/hzw/2008-04/10/content_14814826.htm
⑥ 歷史上的浙江嘉興狀元
歷史上的浙江嘉興狀元:
嘉興歷史狀元有三位,分別是朱國祚、錢士升,朱回昌頤。
歷史上的浙江嘉答興狀元
朱國祚-(1559年-1624年),字兆隆,秀水(今浙江嘉興)人。先世江蘇吳江人,其父朱儒。少時孤貧。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舉進士第一,授修撰,進洗馬,為皇長子侍班官,又進諭德。
錢士升-(1574-1652),字抑之,號御冷,晚號塞庵,明嘉善魏塘鎮人。1616年(萬曆四十四年)殿試第一(即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朱昌頤-(1784年—1855年),字吉求,號正甫,又號朵山,海鹽人。道光丙戌一甲一名進士,狀元。授編修,歷官吏科給事中。有《鶴天鯨海焚余稿》。
⑦ 嘉興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文化古城的原因
嘉興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文化古城的原因
1、嘉興發掘的馬家浜文化遺址,證明了嘉興地區在新石器時代就是古人類活動的區域,有著令世界矚目的史前文明。
2、嘉興古稱檇李,是春秋時期吳越爭霸的主戰場。檇李之戰就是春秋時期吳越之間發生的著名戰役。浩瀚太湖,浪花淘盡英雄,諸如越王勾踐、吳王夫差,名將范蠡、伍子胥……
3、三國時期嘉興是東吳糧倉,孫權改名為禾興,至今人們還常以「嘉禾」代稱嘉興。
4、隋煬帝楊廣的一大歷史功績是開鑿了京杭大運河,嘉興是蘇杭結點,運河催生了沿線兩岸後世的繁華以及多少民間史話。
5、錢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傑作,嘉興的鹽官自古就是觀潮勝地,唐宋以來人文璀璨、遍地芳華。
6、嘉興是地地道道的江南水鄉,千年古鎮世界聞名,諸如烏鎮、西塘、鹽官……
7、嘉興人才輩出、星光燦爛,諸如:唐朝大臣陸贄,元代大書法家吳鎮,明代思想家呂留良,明清之際歷史學家查繼佐,清代浙西詞派創始人朱彝尊,近、現代有商務印書館張元濟、愛國民主人士沈鈞儒、國學大師王國維,藝術家、教育家李叔同(弘一法師)、文學巨匠茅盾、新月派詩人徐志摩、漫畫宗師豐子愷、數學家陳省身、武俠小說家金庸……
8、1921年7月,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嘉興南湖的遊船上完成,使得嘉興成為了我黨的誕生地,成為了開天闢地宏圖偉業的起源地。
綜上所述,嘉興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文化古城。
-----------------------------------------------------------------------------------
滿意即請採納,謝謝!
⑧ 嘉興的歷史有幾年了
歷史沿革
嘉興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的發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從事農牧漁獵活動。春秋時期,此地名長水,又稱槜李,吳越兩國在此風雲角逐。戰國時,劃入楚境。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兩漢時煮海為鹽,屯田為糧。三國時吳國雄踞江東,析由拳縣南境、海鹽縣西境置鹽官縣。三國吳黃龍三年(231年)「由拳野稻自生」,吳大帝孫權以為祥瑞,改由拳縣為禾興縣,三國是赤烏五年(242年)禾興縣改稱嘉興縣。兩晉、南北朝時,嘉興得到進一步開發,「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飢」。隋朝開鑿江南河,即杭州經嘉興到鎮江的大運河,給嘉興帶來灌溉舟楫之利。唐天寶十年(751年)析嘉興縣東境及海鹽、崑山等縣部分轄地置華亭縣。唐代嘉興屯田27處,「浙西三屯,嘉禾為大」,嘉興已成為中國東南重要產糧區,有「嘉禾一穰,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為之儉」的說法。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在嘉興設置開元府,領嘉興、海鹽、華亭3縣,是為嘉興首次設州府級政權。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因吳越王錢元瓘之奏請,在嘉興置秀州,領嘉興、海鹽、華亭、崇德4縣。北宋改秀州為嘉禾郡,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升郡為府,後改嘉興軍。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嘉興軍為嘉興府安撫司,旋升為嘉興路總管府。宋元時,嘉興經濟較發達,被稱為「百工技藝與蘇杭等」,「生齒蕃而貨財阜,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龍等港口外貿頻繁,海運興隆。明宣德五年(1430年)析嘉興縣西北境為秀水縣,析東北境為嘉善縣;析海鹽縣置平湖縣;析崇德縣置桐鄉縣,嘉興府下轄7縣。此後四五百年內嘉興府縣體制基本未再變動。其時,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商品經濟日漸繁榮,棉布絲綢行銷南北,遠至海外,嘉興王江涇鎮的絲綢有「衣被天下」的美譽,嘉善有「收不完的西塘紗」的諺語,桐鄉濮院鎮絲綢「日產萬匹」,名聞遐邇。明弘治《嘉興府志》記載:「嘉興為浙西大府」,「江東一都會也」。清朝初期,清政府進行了賦稅改革和整頓,並多次對杭州灣沿岸海塘進行修築,嘉興社會經濟不斷好轉,市鎮更加繁榮。清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攻克嘉興,建聽王府為當地軍政領導機構。清朝中期以後,受帝國主義掠奪和封建主義的剝削,嘉興的經濟和城市面貌日漸衰落和凋敝。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黨人佔領嘉興,成立嘉興軍政分府。民國初廢府存縣,改稱嘉禾縣,後復稱嘉興縣。1921年8月初,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閉幕,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1937年11月5日,嘉興被侵華日軍佔領,慘遭踐踏達8年之久。1949年5月7日嘉興解放,分設嘉興縣、嘉興市均隸屬嘉興專員公署,期間撤並頻繁。1983年8月,撤銷嘉興地區行政公署,分設嘉興、湖州市,嘉興市設城區和郊區,下轄嘉善、平湖、桐鄉、海寧、海鹽5縣。1986年11月,海寧撤縣設市;1991年6月,平湖撤縣設市;1993年5月,桐鄉撤縣設市; 1993年11月,城區更名為秀城區;1999年6月,郊區更名為秀洲區;2005年5月,秀城區更名為南湖區。1985年1月,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嘉興市區及所轄嘉善、桐鄉、海寧縣被列為長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至1988年嘉興市及所轄5縣(市)均被列為經濟開放區。經過20餘年的改革開放,嘉興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均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日漸成為長江三角洲的經濟重鎮、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江南水鄉的文化名城。
⑨ 嘉興南湖見證了什麼(就是在那裡發生了什麼歷史事件
嘉興南湖召開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秘密召開。會議進行至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襲擾而被迫停會。根據上海代表李達的夫人王會悟的建議,「一大」會議轉移到嘉興南湖的一條遊船上繼續舉行。
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張國燾、劉仁靜、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達夫人王會悟作向導,從上海乘火車轉移到嘉興,在南湖的一艘絲網船上完成了大會議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乾隆皇帝登臨南湖
清朝順治七年(1650年),以吳偉業為首的江南士人在南湖舉行了十郡大社,湖上名人雲集,連舟百艘。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多次登臨南湖煙雨樓,一再賦詩,並親畫煙雨樓圖。
(9)嘉興歷史擴展閱讀:
南湖紅船
南湖紅船位於南湖湖面,是一條單夾弄絲網船,長約16米,寬3米。內有前艙、中艙、房艙和後艙,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中艙舉行。
煙雨樓
煙雨樓位於南湖湖心島上,正樓,樓兩層,高約20米,建築面積640餘平方米。樓前檐懸董必武所書「煙雨樓」匾額。
煙雨樓,因唐朝詩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詩意而得樓名。始建於五代後晉年間(936-947年),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嘉興知府趙瀛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小島。
⑩ 嘉興月河的歷史是什麼
迎接國家驗收。 8月30日,由住建部、國家文物局組成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評估專家組抵達嘉興,將對嘉興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進行為期三天的驗收。副省長陳加元接待了專家組成員,市委副書記、市長李衛寧匯報了嘉興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工作情況。市領導徐士珍、劉冬生、武亮靚、張陽升、王新民、趙樹梅、王淳出席接待會和匯報會。
據了解,此次評估組由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教授朱自煊,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組長黃景略,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副總汪志明等十位專家組成。
接待會上,陳加元對專家組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說,浙江省現在已有杭州、寧波、紹興、衢州、臨海、金華等多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嘉興既是馬家浜文化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深厚的歷史底蘊,獨特的文化內涵讓嘉興具有優越的創建條件。此次專家組的到來,既是對嘉興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鼓舞和支持,同時是給嘉興歷史文化保護工作「號脈」,讓嘉興歷史文化保護得更好、建設得更好。
在隨後舉行的匯報會上,李衛寧匯報了嘉興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情況。嘉興在幾千年的歷史演進過程中,積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蘊,形成了獨特的城市文化。目前,全市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79處。2000年嘉興被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嘉興按照「保其貌、揚其顏、鑄其魂、顯其韻」的思路,積極推進歷史文化保護工作,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下一步要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進一步健全制度,完善名城保護政策體系,制定「十二五」文物事業發展規劃,完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落實工業遺產保護政策。進一步突出重點,加快推進名城保護項目建設,從而使嘉興城區同時擁有南湖、子城、梅灣街、范蠡湖、馬家浜、月河、落帆亭、文生修道院等八大歷史文化生態區和一條世遺文化線路(運河)。進一步加大投入,強化歷史文化保護經費保障,重視多元投入,引導民間資金積極參與歷史文化名城建設。進一步加強宣傳,努力營造歷史文化保護良好氛圍,拓展交流渠道,擴大對外影響。
李衛寧表示,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既是工作目標,更是重要的工作載體。嘉興將以此次評估驗收為契機,認真落實專家們提出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力度,努力把嘉興建設成為一座有形有色、神形兼備,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歷史文化名城。
匯報會上,專家組還觀看了《歷史文化名城嘉興》專題片,聽取了市建委關於嘉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匯報。
據了解,專家組在禾期間,將現場考察京杭大運河嘉興環城河段、南湖革命紀念館、月河歷史文化街區、馬家浜遺址、朱生豪故居、文生修道院等,並反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