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考題
㈠ 歷史中考題 ---關於歷史人物的評價
歷史中考題 ---關於歷史人物的評價
漢武帝:
中國歷史上有兩位開天闢地的帝王,一是秦始皇,一是漢武帝。秦始皇結束了周代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中央集權大一統的帝國。但是這個帝國缺乏統治經驗。雖然秦始皇是一位縱橫捭閹叱吒風雲的人物,開創了中華第一帝國。但這個帝國的壽命卻過於短暫,只存在了15年就滅亡了。
漢王朝是中國歷史中的第二帝國。這個帝國創生於農民起義。其創業君主劉邦是一個出身草莽行跡近乎無賴與游俠(黑社會領袖)之間的邊緣人物。由於一種政治和階級的包容性,他的集團具有較為寬泛的社會基礎,乘動亂紛爭之際,終於取得全國政權
漢武帝的降生,這位班固稱之為「雄才大略」 漢武帝塑造主流政治意識形態,規劃制度,招攬人才,改革內政,建立幣制與財政,決戰匈奴,拓展外交,不僅重新奠定了漢帝國的制度基礎,而且其宏謀遠慮為此後直到清皇朝兩千年間的中國君主法憲制度提供了一整套相當穩定而成熟的模型和範式。的人物,才為這個皇朝開辟了嶄新的局面。
從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間,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1.是打退了匈奴對中原的入侵,中華民族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廣闊生存空間。
2.是變古創制,創立了一套系統完整而且體現著法家之「以法治國,不避親貴」的政治制度。這種法制傳統,成為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範式。
3.是將儒學提升為國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國家為本位、適應政治統治的識形態,從而掌控了主流輿論,並且為精英階層(士大夫)和社會樹立了人文的理想以及價值標准。
4.是徹底廢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繼承製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5.是制訂設計了目光遠大的外交戰略,並通過文治武功使漢帝國成為當時亞大陸的政治和經濟軸心。
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
他胸懷寬廣,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鑒人之明。
他開創制度,樹立規模,推崇學術,酷愛文學藝術。他倡導以德立國,以法治國。平生知過而改,從善如流,為百代帝王樹立了楷模。
缺點:
但是,漢武帝絕不是一個超俗絕世的聖者。他好色、驕傲、虛榮、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執;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點他幾乎都具有。
評價拿破崙:
1799年底,拿破崙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開始統治法國;1804年,他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他對內鞏固資產階級統治,頒布了《法典》;他對外多次打敗歐洲反法同盟,擴大了法國的疆域。拿破崙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成果,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拿破崙的對外戰爭既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
鄧小平:
鄧小平,四川廣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原名鄧先聖,學名鄧希賢。5歲入學,高小畢業後考入廣安縣中學。1919年秋考入重慶勤工儉學留法預備學校。1920年夏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6年初到蘇聯學習。
鄧小平,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四川廣安人。1920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後轉往蘇聯學習。1926年底動身回國,被派到西北部馮玉祥將軍領導的軍隊中從事政治工作。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在他主持和指導下起草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次全會上他當選為中共中央軍委主席
鄧小平的貢獻;
1、1977年恢復了高考制度;
2、1992年到南方視察,並發表南方講話,從思想上解除了很多人把市場經濟當作資本主義的顧慮,使改革開放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3、中共十四大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4、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方針,並根據這一方針解決了香港、澳門問題。
孫中山:
1: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光輝旗幟。他系統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綱領——三民主義,並為之奮鬥了終生。先生剛強不屈,連遺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推翻封建帝制,捍衛共和制度。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推翻了中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創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這是先生最大的歷史功績。為了維護之後的共和,從護法到北伐,孫中山先生時刻都沒有停歇。
3、孫中山先生晚年更加進步,促進了革命統一戰線的成立,直接推動了國內第一次革命高潮的來臨。他對三民主義作新的解釋,成為了國共合作的基礎。在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政府支持下,工農運動蓬勃發展,孫中山與工農日益接近,他參加工農群眾的集會,稱贊工農是革命的先鋒和基礎,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號。
分析孫中山個人的時候(分析別的歷史人物也一樣),要注意:
1:孫中山先生是資產階級革命家,受當時的時代束縛。我們不能用現代的標准去要求人家,也不能用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標准去衡量他。
2、孫中山先生推翻的封建專制制度,並不是封建制度整體。封建制度是隨著封建土地制度的消失而徹底消失的。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封建專制制度滅亡了,但是中國的封建勢力仍然在阻礙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1952年,中國才完全了土地改革。
唐太宗:
唐太宗的歷史貢獻
其實,太宗所說的削平群雄,大定天下,自然是他的偉大功績,但是這只是一個統帥的業績,其他的將帥也是可以完成這個任務的。而安定國內形勢,恢復發展生產,鞏固並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與其他國家的交往,繁榮學術和文化,這才是唐太宗作為一個皇帝的主要功業。
而在太宗與大臣論治過程中,所形成的政治思想和君臣一體的政治局面,更是一筆寶貴的歷史遺產,對後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歷代政治家多把唐太宗作為自己效法的楷模,把貞觀之治作為自己追求的政治目標。
孔子和孟子的貢獻:
孔子孟子對周邊國家文化的影響
孔子創立的儒學及其所代表的的中華傳統文化,不但對漫長的中國歷史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也深刻地影響了周邊國家並,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中國一直是亞洲最強盛的大國,對周邊國家,尤其是對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與巨大的影響力。如《論語》對日本、朝鮮甚至歐洲一些國家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據統計,日本現存德川幕府時期的《論語》研究論著就將近九十種。日本近代資本主義「創業者」的澀澤榮一(1840-1931),在從事實業的四十餘年裡,一直堅持親自向企業員工講授《論語》。
十六世紀下半葉,歐洲傳教士將《論語》首次傳到西方,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還有被馬克思稱「現代政治經濟學始祖」的魁奈等歐洲著名人物,對孔子的思想、人格都十分崇拜。直到現在,還有不少西方思想家,力圖在孔子學說中尋求解決倫理道德方面問題的啟示。所以說,《論語》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遺產,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都產生過巨大影響。
華盛頓:
作為獨立戰爭大陸總司令贏得獨立戰爭勝利,在建國後,作為核心人物,為解決邦聯的鬆散問題,與其他國父一起制定1787年憲法,確立建立聯邦政府和三權分立原則,是美國第一位總統
領導獨立戰爭,並取得勝利,掃清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
獨立戰爭勝利後,通過法律手段(1787年憲法)使美國有邦聯走向聯邦,為新生國家的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另外,他連任兩界之後,第三次主動放棄競選,開創了美國總統最多連任兩界的先河(羅斯福因特殊因素除外)。現在的美國總統也沒有能任兩界的``這就是因為華盛頓當初的行為。為此中國清政府還送了個碑呢
`簡述華盛頓、林肯、羅斯福三位美國總統的功過、貢獻:
`都曾使國家擺脫過危機。
華:1775—1781領導北美獨立戰爭取得勝利,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民族的解放和獨立。
羅:頒布羅斯福新政,採用國家干預經濟的辦法使國家度過了1929—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
克:採用國家宏觀調控與市場相結合的辦法使90年代的美國經濟快速發展。
2、都推動了美國的政治民主化
華:其在位時期,頒布了1787年憲法,確立了聯邦制度、三權分立制度和共和制度。
羅:為擺脫危機恢復經濟,頒布《工業復興法》等法律制度
克:進一步推動政治民主化
隋煬帝的最大的貢獻:
功:
開鑿大運河加強南北交通,促進經濟交流;設進士科,改革用人制度
怎麼評價隋煬帝開鑿大運河這件事?
八個字: 弊在當時 功在千秋
隋煬帝時期,開鑿大運河,徵調大量力役,給人民帶來了無比深重的災難。再加上勞民的遠征高麗等等,611年到614年,隋煬帝三次親征高麗,三次都均遭失敗,導致民不聊生,國內烽火頻起。最後被叛軍宇文化及於江都所殺。
隋煬帝楊廣(569年 - 618年3月11日,在位604年~617年)。隋朝的第二個皇帝,楊堅的次子。
楊廣一直在父親和母親獨孤皇後面前裝得很樸素,以討其歡心,終於令文帝廢長子楊勇。當楊堅病重時,他才露出真面目,對楊堅的寵妃不軌,最後東窗事發,殺掉楊堅。
他在位以後,開通大運河,擊潰吐谷渾、突厥、高句麗、契丹等國,闊疆五萬里,發明科舉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廢,為中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㈡ 中考歷史考什麼年代年份的題多嗎,分值占多少 因為年份神馬的我經常搞混,呃呃
直接考歷史的歷史具體時間的應該都不多,無論是哪個省考什麼樣的試卷,但考間接時間就比較多了,需要知道那些事情在前發生那些在後,還有會很容易出現中外同時發生的事但在書中並未直接給出的,至少我們當時是這樣的
㈢ 中考歷史近幾年中考題
你一定是面臨考試的初三學生吧,先預祝你取得滿意的成績哦,不要緊張,中考的試題是面向全市考生的,其實不是很難的,有一顆平常心對待就好了。
中考考試注意事項
人的一生要面臨無數次考試,作為學生,可謂「久經沙潮了。可是,仍然有不少學
㈣ 初中歷史中考題型
一開始一定是填空,然後就是簡答題,簡答題通常都是一些概念的通常是一些書上直接有的
然後就是閱讀材料題,答案通常可以在材料中在找到,會問一些關於時間的問題!材料問什麼就答什麼!不可以偏離太遠!
㈤ 歷史中考題
31.(1)三國同盟,(2分)成為任人宰割的戰敗國(評分說明:2分。意思相近即可)
(2)答案一:不能(2分)
因為:德意志內民族是個善容於吸取歷史教訓的民族。歐洲一體化進程符合德國的利益;聯合國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作用在加強;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制約了霸權主義;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是各國聯系密切, 機遇、挑戰並存;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等這些因素使德國在歐洲再次索取領導地位的一幕不能重演。(評分說明:從其中3個角度作答即可,每個角度2分,共6分。若從其他角度或論據;論證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答案二:能(2分)
因為:德國有在歐洲索取;領導地位的歷史;世界大國經濟實力的變化,曾導致地區和世界秩序的調整,如英國爭奪殖民霸權,美國奪取世界霸權、蘇聯同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現今美國全球擴張屢屢得手,可能激起德國爭霸的慾望;歐元區債務危機若傷害德國,為了自身利益,它可能在歐洲採取行動等。這些因素使德國在歐洲再次索取領導地位的一幕可能重演。(評分說明:從其中3個角度作答即可,每個角度2分,共6分。若從其他角度或論據;論證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㈥ 找一些有價值的歷史中考題
2005年河南省高級中等學校招生學業考試試卷歷史(實驗區)
21、學校準備舉辦一次古代埃及、古代中國文明成就展。請你和同學們一起參加籌備工作:(本題共3分,第一問2分,第二問1分)
(1)請在展覽中列舉古代埃及和古代中國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各一例。
(2)在展覽的結束語中,要歸納出中、埃兩個文明古國形成的相同自然地理環境因素,你認為是什麼?
(1)埃及: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陽歷(1分)(任答一條即可)。
中國:甲骨文,秦始皇兵馬俑,長城,四大發明(1分)(任答一條即可)。其它說法只要正確也應給分。
(2)位於大河流域。(1分)學生答位於適宜農業生產的地區、土地肥沃的地區等也可給分。
2005年全國部分地區歷史中考試題主觀題部分(世界近現代史)
山西省2005年試驗區中考文科綜合試題
12、某班同學要辦一個世界史專欄展,但對下列歷史知識的分類發生了爭執,你能幫助他們嗎 (要求答案填寫序號)
A《荷馬詩史》 B丕平獻土 C牛頓 D爵士樂 E查理.馬特改革 F《天方夜談》 G好萊塢 H愛因斯坦
第一類:A 第二類:B 第三類:C 第四類:D
2005年福州市初中畢業會考、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
31、(10分)閱讀下列材料後回答:
材料一:13世紀,一位義大利商人在中國生活多年,他把在中國的見聞述成一本書,叫做《馬可•波羅行記》,該書向西方社會展現了瑰麗迷人的東方文明,促進了 東西方文化交流。
——改編自華師大課標教材《世界歷史》九年級(上)
材料二:……中國火葯和火器技術向外傳播,始於元代。蒙古軍隊在大舉爭戰的過程中,將他們掌握的火葯,火器知識和製作技術傳往中亞、西亞和歐洲。
——摘自華師大課標教材《世界歷史》九年級(上)
(1)(2分)材料一中提及的義大利商人是誰?
(2)(4分)材料一、材料二分別反映了古代文明交往的哪一種方式?
相關鏈接:古代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和平交流、暴力沖突
材料一:
材料二:
(3)(4分)請你寫出兩例反映古代文明交往的史實。
(1)馬可•波羅(2)材料一:和平交流 材料二:暴力沖突 (3)遣唐使:阿拉伯數字的傳播等。
2005年山東濟寧市中考歷史試題
21、 列舉世界古代史上出現的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名稱(四個即可)
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廷帝國(東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等。(答出其中四個即可,4分)
2005年歷史中考試題整理主觀題部分(世界近現代史一)
2005年玉林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
12、世界上幾個大國的角逐,時而在戰場上,時而在會議桌上。請列舉第一次世界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召開的有犧牲他國利益的四次重要國際會議名稱。
(1)1919年,巴黎和會;(2)1921—1922年,華盛頓會議;(3)1938年,慕尼黑會議;(4)1945年,雅爾塔會議(每個1分,滿分4分。注意:答案超過四個時,以前面四個為准)
13、隨著越來越多的亞洲和非洲國家取得獨立,亞、非、拉美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形成了第三世界。請列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20世紀70年代反映第三世界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發揮重要作用的三件史實。(3分)
(1)1955年,亞非會議(或萬隆會議) 召開 (2)1961年,不結盟運動形成 (3)1971年在第三世界的支持下,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得到恢復。(每個1分,滿分4分。注意:答案超過四個時,以前面四個為准)
16. 閱讀下列材料:
美國在世界上處於領導地位……愷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六、拿破崙和其他任何一個偉大的領袖所擔負的責任,都不能同美國今天所擔負的責任相比擬。
—— 美國杜魯門總統演講1945年4月16日
請回答:
(1)材料中「美國在世界上處於領導地位」的真實含義是什麼?(1分)
稱霸世界。
(2)請你說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20世紀50年代,美國為「所擔負的責任」而採取的三次行動。(3分)
①推行「冷戰」政策;②出台杜魯門主義;③通過經濟援助,逐步控制歐洲資本主義國家(馬歇爾計劃)④成立北約組織 ⑤發動侵朝戰爭 ⑥派第七艦隊到台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每個1分,滿分3分)
(3)美國為「所擔負的責任」而「採取的行動,給二戰後的世界帶來了什麼影響?(2分)
影響:嚴重威脅著世界的和平,造成了美蘇兩極格局長期對峙的局面。
05年荊州市中考文科綜合試題(歷史部分)
14、欣賞下列兩幅美術作品
回答:
⑴這兩幅作品表達了當時人們的什麼精神追求?(2分)
⑵當時的藝術家能夠創作出這些傳世作品的主要原因是什麼?(2分)
⑶文藝復興給我們的歷史啟示是什麼?(2分)
(1)人文主義(或者人的精神、或者美好生活等)
(2)資本主義萌芽,資產階級產生(或藝術家們對人的力量的嚮往,或古典希臘、羅馬文化的深深熏陶等)
(3)思想進步是社會前進的動力(或以人文本的理念,或藝術家們的優秀品質等)
說明:回答出任何一點就可以得2分。
16、關於20世紀的歷史,有人認為"20世紀是科學技術發達的世紀";也有人認為"20世紀是戰爭不斷的世紀"。請選擇其中一個觀點,結合主要史實,以"科學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或"人類的戰爭與和平"為主題,寫一篇不少於100字的歷史小論文。
答案1:「科學技術與我們的生活」必須與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有關
答案2:「人類的戰爭與和平」必須與20世紀的戰爭有關
評分標准:回答一件事情與回答幾件事情應同等給分;要求史實正確;層次清楚;語言通順;有一定的條理。
2005年安徽中考歷史試題(開卷)
16、寫出下列三段文字所描述的「他」分別是誰?(3分)
(1)他是亞洲音樂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雖然在26歲後逐漸喪失聽力,但是他沒有屈服,勇於扼住命運的咽喉,創作出了《英雄》、《命運》等九部蜚聲世界樂壇的交響曲。
(2)他出身貧寒,只受過很少的學校教育,當過店員、郵務員、律師。後來,他終於當選為美國總統,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作出了傑出貢獻。
(3)他是一位科學家,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學的相對論,為原子彈的反名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他熱愛和平,反對戰爭。一戰後,針對國內的好戰狂熱,他呼籲停止戰爭,停止對人類文明的破壞。
(1)貝多芬;(2)林肯;(3)愛因斯坦(各1分)
18、閱讀下列材料並結合地圖,回答問題。(12分)
材料1 50年前,中國政府總理周恩來以其智慧、勇氣與遠見為新中國外交開創了嶄新局面;50年後的今天,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承前啟後,在亞非首腦峰會上鄭重重申中國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瞭望新聞周刊》2005年第17期
材料2 新加坡曾為英國殖民地,1965年正式獨立。在不到30年的時間里,這塊資源「只有空氣和人」的彈丸之地卻屢創奇跡。1991年新加坡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高達15990美元,在亞洲僅次於日本。2003年在世界競爭力排名中,新加坡位居第二,僅次於美國。
請回答:
(1)50年前,周恩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到印尼出席的重要會議是 。(2分)
周恩來在這次會議上提出的什麼方針促成了會議的成功?(2分)這一方針,至今仍然影響著我國的外交實踐,舉一例加以證明。(1分)
(2)結合材料2和所學知識,歸納新加坡經濟發展過程中,值得我國借鑒的成功經驗有哪些?(4分)
(3)圖中表示馬六甲海峽的英文字母是 ,它成為世界海運重要樞紐之一的原因是什麼?(3分)
(1)萬隆會議(或亞非會議);(2分)求同存異;(2分)答出我國與其它國家雖存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差異,但仍然和這些國家建立或發展外交關系的一件事例,即可得1分(如中美建交等)
(2)利用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吸取外國資本和技術;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走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教育和進行智力投資,注意保存和弘揚民族文化傳統,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答出其中2點即可得4分。答出其它意思相近的內容亦可酌情給分)
(3)A(1分)。馬六甲海峽是聯系歐洲、非洲和東南亞、東亞各港口之間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1分)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通道。(1分)
2005年河北省初中升學統一考試文科綜合試卷
39、材料解析題:
材料一:1942年初,中、蘇、美、英等26個國家代表齊集華盛頓,共同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此基礎上,1945年10月,聯合國成立,其主要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及安全,促進友好合作。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直接軍費開支及物質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
材料三:胡錦濤主席在出席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慶典時強調,我們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就是要珍惜和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使戰爭悲劇不再重演,讓各國人民永享太平。
請回答:(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主要原因,它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產生了什麼作用?
(2)結合材料一、二及所學知識,歸納二戰結束至今的60年間,未曾爆發新的世界大戰的主要因素。(至少寫出兩方面的因素)
(3)從上述材料和問題中,你能得到哪些啟示?
(1)法西斯不斷擴大侵略(意思相近即可)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進程。(意思相近即可)
(2)國際合作組織的作用;二戰的慘痛教訓;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平力量的增長;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答出其中的兩點即可)
(評分說明:若考生答出聯合國的建立、第三世界興起、不結盟運動、社會主義陣營形成、歐共體的建立等具體內容可酌情給分)
(3)國際合作可以戰勝敵人;國際合作可以維護世界和平;戰爭是殘酷的,又是可以避免的。(意思相近即可)
2005年河南省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試卷歷史(非課改區)
22、隨著國際工人運動的開展,無產階級有了自己強大的思想武器,到20世紀初爆發了成功的社會主義革命。請列舉:(3分)
(1)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台的標志:
(2)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志:
(3)最早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
(1)歐洲三大工人運動。(1分) (2)《共產黨宣言》的發表。(1分)
(3)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或十月革命)。(1分)
23、第一、二次工業革命中,在交通運輸工具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請列舉:(4分)
(1)第一次工業革命在水上交通運輸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
(2)第二次工業革命在陸路交通工具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
(3)1910年,我國設計師馮如製成的具有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交通工具是:
(1)汽船。(1分) (2)汽車。(1分)有軌電車。(1分) (3)飛機。(1分)
2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18世紀,法國出現了一些啟蒙思想家,他們猛烈抨擊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宣傳「自由」、「平等」,啟迪了人們的思想。
材料二:《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體現了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思想。
材料三: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請回答:
(1)寫出一位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1分)
(2)材料二提出的要求反映了哪些人的利益?(1分)
(3)材料三是什麼事件的內容?(1分)
(4)材料一、二、三都把斗爭矛頭指向了什麼?(1分)
(1)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答出任何一個即得1分,多答不加分)。(1分)
(2)資產階級。(1分) (3)新文化運動。(1分) (4)封建專制制度(或封建制度、封建統治)。(1分)
28、20世紀,世界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一個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冷戰」,導致了世界格局(體系)的三次大變動。請回答:
(1)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什麼體系?(1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了以哪兩個國家為首的東西方兩大集團對峙的兩極格局?(1分)這一格局結束的標志是什麼?(1分)你怎樣認識當今正在變化的世界格局?(1分)
(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1分)
(2)蘇聯和美國(只寫出一個國家不得分)。(1分)蘇聯解體(或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1分)世界正在向多極化發展;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等(學生答出任意一點或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分)
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歷史試卷(非課改實驗區使用)
2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三: (中學歷史在線註:圖片待傳)
材料四:60多年前,法西斯侵略者悍然發動侵略戰爭,給中俄兩國和世界許多國家的人民帶來了巨在的災難和浩劫。在那場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的殊死搏鬥中,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同仇敵愾、相互支援、並肩戰斗,終於打敗了侵略者,拯球了人類文明,贏得了世界和平。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005年5月8日在莫斯科的講話
請完成:
(1)將你從材料三這幅油畫作品中獲取的信息寫出來。
(2)根據對材料三的理解,請你為這幅油畫作品重新命名。
(3)根據材料四,請你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來考考其他同學。
(4)以史為鑒才能面向未來,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戰,你想說些什麼?(不少於兩點看法)
29、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密不可分。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處於領先地位,其工業產品行銷世界各地,英國成了「世界工廠」,成了擁有廣大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國」。請你結合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史實,探討一個國家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關系的問題,並將你的認識寫成一篇短文,自擬標題。(不少於100字)
2005年湖北武漢市中考題(非課改區)
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5分)
材料一(初中《世界歷史》第二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利用美國的援助,發揮本國良好的經濟技術基礎優勢,採用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大力發展經濟。到20世紀50年代初,各國的工業生產已經大體達到甚至超過了戰前水平。此後,各國經濟更是步入高速發展時期。
材料二(2004年《武漢統計年鑒》)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武漢進出口貿易總額逐年上升。2002年至2004年,武漢進出口總額分別為22.02億美元、31.36億美元和42.98億美元。三年累計進出口96.36億美元,年均增長25.9%。
(1)依據材料一,完成有關戰後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迅速發展原因的「學習摘要」。(2分)
學習摘要:戰後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
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良好的經濟技術基礎優勢
原因之三:
(2)為了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政府在20世紀70年代末作出了什麼重大決策?(2分)
(3)材料二中,武漢進出口貿易總額的變化,說明了什麼?(1分)
(1)美國援助、採用最新科學技術成果。
(2)改革開放。
(3)武漢與世界的經濟聯系日益增強。(如果回答改革開放促進了武漢對外貿易的發展,可同等給分)
2005年黔南州非課改實驗區高中、中專、中師招生統一考試政治•歷史綜合科試卷
14、閱讀下列材料:
人生來是而且是始終是自由平等的。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所有公民有權參加與法律的制定。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
請回答:
(1)上述條文是出自哪個國家的什麼文件?(2分)
(2)該文件是在何時制定的?(1分)
(3)它體現了資產階級什麼政治要求?(2)
(1)法國。《人權宣言》。
(2)1789年大革命開始後制定的。
(3)它體現了資產階級要求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思想。
四、論述題(共12分)
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2005年1月19日,美日安全磋商委員會會議在華盛頓舉行並發表共同聲明,將鼓勵通過對話和平解決台灣海峽相關的問題以及鼓勵中國增加軍事透明度列入美日在亞太地區的共同戰略目標,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美日軍事同盟是在「冷戰」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一種雙邊安排,不應超出雙邊范疇。上述聲明半涉及中國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國家安全的台灣問題列入其中,這是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反對的。
請回答:
(1)列舉近現代上兩件美國、日本侵略中國台灣的歷史史實。(2分)
(2)二戰時期,確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國際文獻是什麼?(1分)
(3)為解決台灣問題,鄧小平提出的構想是什麼?(1分)運用這一構想,中國政府解決了哪兩個地區的問題?(2分)
(4)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解決台灣問題的認識。(6分)
(1)1950年美國借朝鮮戰爭派遣海軍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 19世紀70年代,日本在美國的支持下侵略台灣失敗,勒索中國白銀50萬兩。 1895年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割佔台灣。
(2)《開羅宣言》。
(3)「一國兩制」。 香港和澳門。
(4)1、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反對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動,2、爭取和平統一,但不放棄使用武力。3、大力發展經濟,提高綜合國力4、提高自身素質,履行當代青年應有的責任,以實際行動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
四川資陽中考題(歷史部分)
四(9分)概述近現代史上美英關系的發展變化過程。
湖北省黃岡市2005年初中升學統一考試文科綜合試題(非課改區)
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在漫長的反法西斯斗爭中,中國戰場和歐洲戰場成為反法西斯的主戰場,戰爭進行到1944年時,無論是中國戰場和歐洲戰場的戰爭形勢都發生了急劇變化。
材料二 無論是在中國戰場還是在歐洲戰場,戰爭局勢的變化、反擊法西斯的勝利不是一國的勝利,是各國走向聯合或者是各種反法西斯力量聯合斗爭的結果。
回答:(1)1944年中國戰場和歐洲戰場的反法西斯戰爭局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4分)
(2)根據材料二說明中國戰場和歐洲戰場戰爭局勢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1分)
2、請你根據教材提供的有關數據設計一張表格,使人們通過看錶格中的數據就能了解1950——1970年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狀況。(2分)根據所學知識說明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鑒於經濟的這一發展狀況,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和國際地位採取了怎樣的措施?(1分)
4、實現統一和維護統一是世界各國人民共同關注的大事,據此回答:
(1)1861年德意志和美國的國家形勢有什麼不同?(2分)
(2)19世紀德意志為了實現統一,美國為了維護統一,採取的相同手段是什麼?(1分)
(3)在祖國統一大業上,中國的鄧小平於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怎樣的構想?(1分)
湖北省十堰市2005年縣(市)高中(中專)招生考試歷史試題
19、簡述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原因。
四、探究與創新題(本大題1小題,共6分)
21、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世界范圍的戰爭,前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人口捲入了這場戰爭,戰爭范圍遍及亞、歐、非及大洋洲。然而,戰爭的結局卻出乎侵略者的意料,不是法西斯侵略者的勝利,而是人民的勝利。
⑴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多少周年?
⑵想一想,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⑶談談中國的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⑷學習了這段歷史後,你認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迪?
黔西南州非課改革實驗區2005年初中升學統一考試試卷
3、閱讀材料:
19世紀中期的日本在幕府的腐朽統治之下,是一個閉關鎖國的落後的封建國家,美國打開日本的國門,日本主權受到了破壞,面臨淪為關殖民地的危險,一部分中下級武士要求改變現狀,主張向西方學習,推翻幕府的統治,實現國家的富強,並取得了成功。
請回答:
(1)、日本為避免「淪為殖民地「進行了什麼改革?(1分)
(2)、這次改革有哪些重要措施?(6分)
(3)、這是一次什麼性質的改革?(2分)
2、18—19世紀,美國通過哪兩次戰爭分別掃除了其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哪兩個主要障礙?20世紀上半期,又經歷了哪兩次重大戰爭,美國逐步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霸主?(8分)
棗庄2005年中等學校招生考試
2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這是詩人餘光中的《鄉愁》中對海峽兩岸的現狀發出的無奈的嘆息,充分表達了中華兒女渴望統一,祈盼團圓的感情。
中外歷史上諸多史實證明:國家統一有利於社會的發展。
(1)「我」和「大陸」分離的現狀是如何形成的?(3分)
(2)請你以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德國為例,說明國家統一有利於社會的發展。(4分)
(3)怎樣才能早日消除台灣同胞「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的鄉愁?(2分)
22.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2005年5月9日,俄羅斯在莫斯科紅場隆重舉行了紀念衛國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慶典。國家主席胡錦濤和世界五十多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國際組織的代表出席了慶典活動。慶典上,胡錦濤表示,60多年前法西斯侵略者發動的侵略戰爭,是人類歷史上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在那場戰爭中,蘇聯人民和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挑起這場戰爭的主要法西斯國家有哪些?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標志是什麼?(5分)
(2)請列舉出蘇聯在衛國戰爭中對德的兩次著名戰役。(2分)
(3)台兒庄大戰紀念館是中國人民英勇抗日的歷史見證。假如你是紀念館的講解員,請簡述這場驚心動魄的戰役。(4分)
(4)德國總理施羅德說:「過去的歷史我們已無法挽回,但我們能夠從歷史中,從我們國家刻骨銘心的那段恥辱中吸取教訓。」前不久,日本某政府要員竟然為二戰甲級戰犯開脫罪責。針對德、日對待二戰歷史的不同態度,談談你的看法。(5分)
棗庄2005年中等學校招生考試(新課標卷)
22.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2005年5月9日,俄羅斯在莫斯科紅場隆重舉行了紀念衛國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慶典。國家主席胡錦濤和世界五十多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國際組織的代表出席了慶典活動。慶典上,胡錦濤表示,60多年前法西斯侵略者發動的侵略戰爭,是人類歷史上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在那場戰爭中,蘇聯人民和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英、法等國對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擴張採取了什麼政策?造成怎樣的後果?
(2)請舉出蘇聯在衛國戰爭中對德的兩次著名戰役並說明其意義。(2分)
(3)台兒庄大戰紀念館是中國人民英勇抗日的歷史見證。假如你是紀念館的講解員,請簡述這場驚心動魄的戰役。(3分)
(4)德國總理施羅德說:「過去的歷史我們已無法挽回,但我們能夠從歷史中,從我們國家刻骨銘心的那段恥辱中吸取教訓。」前不久,日本某政府要員竟然為二戰甲級戰犯開脫罪責。針對德、日對待二戰歷史的不同態度,談談你的看法。(5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005年課改試驗區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
15.以下是關於哥倫布進行新航路探險活動的描述,其中有六處錯誤,請在錯誤處畫線並改正。(6分)
1592年,受西班牙王室資助,哥倫布率領船隊從義大利出發,橫渡太平洋,來到印度,
給當地居民起名為印第安人。他成功開辟了通往東方的新航路,找到了夢寐以求的黃金。新航路開辟後,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16.識圖,回答問題。(10分)(略《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圖)
(1)右圖中的《宣言》是在哪個歷史事件中頒布的?其內容是什麼?(5分)
(2)圖片上方的歷史人物是當時的美國總統,他是誰?(2分)
(3)這一歷史事件的作用是什麼?(3分)
歷史老師自己出的,
「炎黃子孫」的黃指的是什麼
A:黃河
B:黃土
C:黃帝
D:黃色
而且在任何資料上都看不到的
㈦ 中考歷史主要考的內容有哪些 中考歷史主要有哪些題型
選擇主要題型有以下幾類:
一.單項選擇題
選擇題是歷史學科中考的基本題型之一,題干以文字形式或圖表材料呈現,可以考查歷史概念、歷史事實、歷史結論、階段特徵等各種內容,以及考查獲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歸納、比較、概括、辯證全面地認識和分析問題等各種能力,需要學生在平時扎實掌握基礎知識,是一種設題靈活、客觀性強、覆蓋面很廣的多功能題型。
1.概念型選擇題
此類選擇題主要依據基本歷史概念來命題,此類題在題干中提出一個基本概念,備選項則是對這一概念的闡釋。在題干中經常出現的主要標志性用語有「內容是」、「標志是」、「性質是」、「特點是」、「准確的理解是」等。
2.材料型選擇題
通過文字材料或圖表材料創設情境,提出問題,需要從材料中准確地獲取有效信息,是課改以來中考試題中廣受命題者青睞的題型。
3.分析評判型選擇題
此題型加強對歷史概念、歷史觀點和歷史結論等進行分析、判斷和評價,不著眼於「是什麼」,而著眼於「為什麼」
(1)揭示本質選擇:通過用材料創設新情境的形式,要求考生能夠透過材料的表象,深入地揭示歷史發展進程的本質。
(2)因果判斷選擇:分析歷史事件中存在著的各種不同因素,根據題目指向要求找出與上述因素相對應的背景、原因、目的、結果。
(3)比較選擇: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放在一起或把同一歷史現象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放在一起,通過分析、歸納、比較,找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其形成的原因。
(4)程度選擇:選項與題干隱含著論點與論據的關系,在各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其他選項雖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夠全面或處於次要地位或不合題意而不能成為最佳選項。題干求答項前後,多有「最主要」、「最重要」、「主要」、「根本」等表示程度的副詞或形容詞。
(5)逆向(否定)選擇:要求選出與事實不符的選項。題幹部分採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無」、「沒有」、「不正確」、「不準確」、「錯誤」等詞語,
4.組合型選擇題
將同類選項按一定關系進行組合,通常在題干中列出三組或三組以上的歷史知識,並冠之以數字序號,然後分解組成備選答案作為選項。也可以構成否定形式,可據題意從選項中選出符合題乾的應該否定的一個組合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