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山東地理環境

山東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7-30 02:12:57

Ⅰ 山東的地理位置氣候類型風土人情特徵

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別名齊魯。山東地處華東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西部連接內陸,從北向南分別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山東半島伸入黃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津與渤海灣,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則臨靠較寬闊的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
山東的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類型。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夏較長。年平均氣溫11℃—14℃,山東省氣溫地區差異東西大於南北。全年無霜期由東北沿海向西南遞增,魯北和膠東一般為180天,魯西南地區可達220天。山東省光照資源充足,光照時數年均2290—2890小時,熱量條件可滿足農作物一年兩作的需要。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950毫米之間,由東南向西北遞減。降水季節分布很不均衡,全年降水量有60%—70%集中於夏季,易形成澇災,冬、春及晚秋易發生旱象,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
山東省境內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窪平坦,東部緩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為骨架、平原盆地交錯環列其間的地形大勢。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米, 為山東省最高點。黃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為山東省陸地最低處。境內地貌復雜,大體可分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黃河沖積扇、黃河平原、黃河三角洲等9個基本地貌類型。山地約佔山東省總面積的15.5%,丘陵佔13.2%,平原佔55%,窪地佔4.1%,湖沼平原佔4.4%,其他佔7.8%。境內主要山脈,集中分布在魯中南山區和膠東丘陵區。屬魯中南山區者,主要由片麻岩、花崗片麻岩組成;屬膠東丘陵區者,由花崗岩組成。絕對高度在700米以上、面積1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泰山、蒙山、嶗山、魯山、沂山、徂徠山、昆嵛山、九頂山、艾山、牙山、大澤山等。

Ⅱ 山東省地理環境優越,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可以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水陸交通,地形地勢,水熱氣候,行政區劃方面回答

Ⅲ 齊魯大地擁有怎樣的地理環境

齊魯大地,是指山東省。因山東古為齊國、魯國的土地,所以叫齊魯大地。「齊魯」和「山東」都是歷史上形成的地理名詞,二者所指地理范圍完全一致,可以通用。

Ⅳ 山東省地理位置及特點的描述,共四點。

山東省位於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北緯34°22.9′—38°24.01′、東經114°47.5′—122°42.3′之間。境域包括半島和內陸兩部分,山東半島突出於渤海、黃海之中,同遼東半島遙相對峙;內陸部分自北而南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全境南北最長約420多公里,東西最寬約700多公里,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總面積的1.64%。

Ⅳ 山東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

山東的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類型。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內夏較長。年平均氣容溫11℃—14℃,山東省氣溫地區差異東西大於南北。全年無霜期由東北沿海向西南遞增,魯北和膠東一般為180天,魯西南地區可達220天。
山東省光照資源充足,光照時數年均2290—2890小時,熱量條件可滿足農作物一年兩作的需要。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950毫米之間,由東南向西北遞減。降水季節分布很不均衡,全年降水量有60%—70%集中於夏季,易形成澇災,冬、春及晚秋易發生旱象,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

Ⅵ 為什麼說山東省的自然地理條件在全世界都算數一數二

為什麼說山東省的自然地理條件在全世界都算數一數二?

山東省「山水林田湖」自然稟賦得天獨厚。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北麓,自西向東分別流經9個省和自治區奔涌而下,攜帶著上游富含有機質營養的泥沙沖擊出華北平原,最後由山東流入渤海,並且在齊魯大地孕育出中國最早的文明之一。

山東還擁有了全國六分之一的海岸線,並且海岸線非常優質:山東海岸線全長3024公里,大陸海岸線長度居全國第二。山東全省沿海港口總泊位數達到597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307個,沿海港口運輸生產能力達16.1億噸,居全國第2位,外貿、金屬礦石、液體散貨吞吐量居全國第1位。一個省份擁有青島港,煙台港,日照港,渤海港四大優質海港。海洋資源異常豐富。由於山東半島瀕臨渤海和黃海,不僅是寒暖流交匯區域,還是黃河入海口,因此浮游生物多,從而是海洋資源異常豐富。

據統計,在山東半島海域,海水魚蝦有260多種,對蝦、海參、扇貝、鮑魚等海珍品產量更是在全國居首位。山東擁有全國最大的海岸線,但是黃海渤海均在大陸架上,大陸架區域海水較淺,光照充足,潮汐、波浪和海流的作用比較強烈,有利於海水層的垂直混合。因此,這里是海洋生物的理想棲居場所,孕育著巨大的海洋生產力,除了產生了豐富的海洋資源以外,大陸架的存在也極大降低了海嘯的風險。

Ⅶ 山東的自然條件有哪些

1、地理位置
山東省地處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瀕臨渤海與黃海,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全省東西最長距離700公里,居全國第二位。全省陸地總面積15.7萬平方公里,近海海域17萬多平方公里。

2、氣候條件
山東位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區,氣候溫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1c-14 c,降水量550-590毫米,無霜期200天以上。

3、行政區劃
山東省現轄17個市,縣及縣級市、區139個。濟南市為山東省省會,青島市為全國計劃單列市。

4、礦產資源
山東已發現的礦產128種,佔全國礦產種類的70%以上,其中30多種儲量居全國前10位。居第一位的有黃金、自然硫、石膏;居第二位的有石油、金剛石、菱鎂礦、鈷、鉿、花崗石;居第三位的有鉀鹽、石墨、滑石、膨潤土、石灰岩等。其餘居前10位的有煤、天然氣、鐵、重晶石、硅藻土、鋁土礦、輕稀土、耐火粘土、珍珠岩、沸石、石英砂、雲母、磷、石棉等。

5、經濟總量
初步核算,2004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GDP)15490.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78.3億元,增長6.9%;第二產業增加值8724.5億元,增長19.2%,其中工業增加值7799.3億元,增長21.1%,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4.5%,是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第三產業增加值4987.9億元,增長12.3%。人均生產總值16925元(按現價匯率折算為2045美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4.7%。全省境內財政總收入2675.6億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26.1%,增幅比上年高9.2個百分點。

6、農業
山東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是中國重要的農產區,素有「糧棉油之庫,水果水產之鄉」之稱。煙台蘋果、萊陽梨、肥城桃、樂陵金絲小棗等都是山東的名產。

7、工業
山東省工業基礎雄厚。目前,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機械、電子、紡織、食品等支柱產業為主體的門類齊全、布局合理、比例協調的現代化工業體系。2004年全省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國有和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4127個,年末達到20304個,實現增加值6498.3億元,比上年增長26.5%,佔GDP比重達41.9%。其中,國有控股工業增加值2290.8億元,增長15.9%;集體工業增加值751.0億元,增長17.8%;股份制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工業分別增長27.5%和29.0%。輕工業增加值2343.4億元,增長27.0%;重工業增加值4154.9億元,增長26.3%,輕重工業之比由上年的37:63變化為36:64。

8、商業金融
近些年,全省積極貫徹擴大消費需求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消費品市場快速發展。2004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83.4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城鄉消費基本同步增長,農村市場轉旺。縣以上城鎮實現零售額3349.2億元,增長14.6%,市場份額為74.7%;縣以下農村實現零售額1134.3億元,增長11.8 %,市場份額為25.3%。個體私營經濟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729.4億元,增長13.7%,市場份額達到60.9%。
年成交額一億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場達316個,比上年增加8個;已出租攤位數20.3萬個,攤位出租率為89.8%,提高1.9個百分點;營業面積為1416.9萬平方米,實現成交額2243.7億元,分別增長7.9%和9.5%。平均每個億元市場實現成交額7.1億元,增長6.0%。

9、對外開放
山東省是中國對外開放較早的地區之一。改革開放特別是90年代以來,山東大力實施外向帶動戰略,1997年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作出把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作為全省經濟社會跨世紀發展戰略之一的重大決策,有力地推動了開放型經濟發展。從沿海到內地,從經濟領域到科技、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從事對外經貿活動的企業已佔到全省企業總數的一半以上。對外交往不斷擴大,山東已與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70多個省州、城市,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和友好關系。世界上前500家跨國公司已有81家來山東投資設廠。山東走向世界,世界進入山東已成現實。開放型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對外貿易持續大幅度增長。

10、科學技術
山東省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方針,積極實施「科教興魯」的發展戰略,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科學技術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斷提高

11、文化教育
全省有公共圖書館133個,檔案館186個,報紙146種,期刊274種。全省縣以上廣播電台、電視台130座,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30座。

12、歷史文化
山東的文明史可以上溯到5000多年前,是東方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山東發現了中國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丁公村「龍山陶書」,發掘出了中國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龍山古城」,擁有中國最古老的長城-齊長城。這里還是陶瓷和絲綢的發源地之一。

山東歷史上出現過一大批至今仍對中華文化產生重要影響的歷史名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成為中國文化的支柱,在世界上產生重大影響。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孫子兵法》,仍然是中外軍界和商界推崇的經典。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著名的魯國和齊國都在今天的山東境內,山東因而簡稱「魯」或「齊魯」。

山東素有「孔孟之鄉、禮儀之邦」。山東人具有勤勞、朴實、重情義、守信用的傳統美德,向以不怕困難、不甘落後、吃苦耐勞、勤儉努力而為世人稱道。

13、旅遊
山東省歷史悠久,山川秀麗,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被譽為「五嶽之尊」的泰山和孔子故鄉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先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山東旅遊把美麗的自然景觀、豐富的歷史文化和鮮明的地方特色融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目前,全省共有旅遊景點500多處。基本形成了自己濟南、泰安、曲阜延伸到鄒城的「山水聖人」旅遊區;以青島、煙台、威海為一體的海濱風光旅遊區;以濰坊市區為中心,以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民俗風情為主體的民俗旅遊區;以淄博齊國故城、殉馬坑、蒲松齡故居為主體的齊文化旅遊區;以黃河入海奇觀和原始自然風貌為主體的東營黃河口旅遊區;以水滸故事為主線;以梁山、陽古為重點的「水滸」旅遊線。

Ⅷ 山東的地理位置

山東省是中國東部沿海的一個重要省份,位於黃河下游,東臨渤海、黃海,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西北與河北省接壤,西南與河南省交界,南與安徽、江蘇省毗鄰。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相對,環抱著渤海灣。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東省成為沿黃河經濟帶與環渤海經濟區的交匯點、華北地區和華東地區的結合部,在全國經濟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
山東省在北緯34度25分至38度23分、東經114度36分至112度43分之間,東西最長約700公里,南北最寬420公里,陸地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居全國第十九位。山東省的地勢,中部為隆起的山地,東部和南部為和緩起伏的丘陵區,北部和西北部為平坦的黃河沖積平原,是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山東省的最高點是位於中部的泰山,海拔1545米;最低處是位於東北部的黃河三角洲,海拔2米至10米。山東省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平原、盆地約佔全省總面積的63%;山地、丘陵約佔34%;河流、湖泊約佔3%。山東省境內河湖交錯,水網密布,幹流長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0多條。被譽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自西南向東北斜穿山東境域,流程610多公里,從渤海灣入海。著名的京杭大運河自東南向西北縱貫魯西平原,長630多公里。其他比較重要的河流還有徒駭河、馬頰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膠萊河、淮河等。山東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和東平湖。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和南陽湖組成,總面積1375平方公里,為中國十大淡水湖之一。山東主要的山脈有泰山、蒙山、嶗山、魯山、沂山、徂徠山、昆嵛山、九頂山、艾山、牙山、大澤山、孟良崮等。
山東省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氣溫11度—14度,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950毫米,無霜期沿海地區180天以上,內陸地區220天以上。

熱點內容
英語培訓網站 發布:2025-07-16 20:30:30 瀏覽:184
六年級數學上冊的答案 發布:2025-07-16 18:48:24 瀏覽:861
2015英語聽力 發布:2025-07-16 18:45:10 瀏覽:624
山東高考語文選擇題 發布:2025-07-16 18:07:14 瀏覽:309
狼爸教育視頻 發布:2025-07-16 17:26:46 瀏覽:82
日語初級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6 16:19:48 瀏覽:310
數學高考公式文科 發布:2025-07-16 15:51:48 瀏覽:136
起亞k3油耗怎麼樣 發布:2025-07-16 15:51:32 瀏覽:558
物理數學 發布:2025-07-16 15:37:48 瀏覽:623
安全教育主題班會設計 發布:2025-07-16 14:17:38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