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歷史名人
① 荷澤的名人大全,要最全的!
名人有:華胥、伏羲,堯,舜,萊朱,曹叔振鐸,氾勝之,春秋時期冉耕、冉雍、冉求,孫臏,吳起,彭越,丁姬,董昭,滿寵,呂後,戚夫人,李典,卞壼,李勣、單雄信,涼茂,王叔和,黃巢,宋江、吳用,王禹偁,呂祐之,鄧御夫,晁公溯,晁補之,晁沖之,晁說之
② 菏澤歷史人物5位 隋唐
1.徐懋功:唐初大將,讀過《隋唐演義》的估計都知道,就是徐三哥,東明人。
2.單雄信:《隋唐演義》人物,瓦崗山著名領袖,曹縣人。
3.王仙芝:起義領袖,黃巢的頭頭,鄄城人。
4.黃巢:著名起義領袖,曹州冤句(今菏澤)人。
5.徐敬業:唐大臣,曾反抗過武則天,後被鎮壓,駱賓王曾是他的幕僚,曹州離狐(今東明)人。
6.王禹偁:散文大家,宋朝復古先驅,早於歐陽修,巨野人。
7.宋江:水滸英雄領袖,鄆城人。
菏澤:古稱曹州,是山東省所轄地級市之一。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為府,附郭設縣,疆域及治所不變,賜名菏澤,「菏澤」之名沿用至今。是中國著名的牡丹之都、武術之鄉、書畫之鄉、戲曲之鄉、民間藝術之鄉。
③ 菏澤有哪些名人
菏澤市經濟開發區工作人員及丹陽辦事處工作人員打傷群眾、毀壞財產的事實
http://blog.sina.com.cn/u/5589045839
④ 隋唐時期菏澤古代古代五位名人都有誰
徐懋功:唐初大將,讀過《隋唐演義》的估計都知道,就是徐三哥,東明人。
單雄信:《隋唐演義》人物,瓦崗山著名領袖,曹縣人。
王仙芝:起義領袖,黃巢的頭頭,鄄城人。
黃巢:著名起義領袖,曹州冤句(今菏澤)人。
徐敬業:唐大臣,曾反抗過武則天,後被鎮壓,駱賓王曾是他的幕僚,曹州離狐(今東明)人。
菏澤:古稱曹州,是山東省所轄地級市之一。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為府,附郭設縣,疆域及治所不變,賜名菏澤,「菏澤」之名沿用至今。是中國著名的牡丹之都、武術之鄉、書畫之鄉、戲曲之鄉、民間藝術之鄉。
⑤ 中國古代(隋唐以前)菏澤歷史名人和簡介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縣,一說山東省曹縣東北)人。[1]
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殺吳起。後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宛三戶(今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滔河鄉)人,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後人尊稱「商聖」,是中國道商之鼻祖。越國著名謀臣,與文種一起俱為勾踐股肱大臣,最終滅吳興越。因為意識到勾踐只可同患難,不可共富貴,毅然棄越奔齊,三聚三散,富甲天下。他年輕時,曾拜計然(又名辛文子既《通玄真經》(《文子》)一書的作者)為師,研習治國、治軍方策。引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後范蠡攜文種遠赴吳越,因在吳國難展才華慨然離吳入越,輔助勾踐二十餘年,終於使勾踐於公元前473年滅吳。范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遂乘舟泛湖而去。後至齊,父子戮力耕作,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使為相。范蠡辭而不受,後遷往陶地(今山東省定陶縣)史稱定陶。經商積資巨萬,世稱「陶朱公」。
吳質(177—230),字季重,兗州濟陰(今山東定陶西北)人,三國時著名文學家。官至振威將軍,假節都督河北諸軍事,封列侯。起初因文才而被曹丕所喜愛。在魏文帝曹丕被立為太子的過程中,吳質出謀劃策,立下大功。與司馬懿、陳群、朱鑠一起被稱做曹丕的「四友」。為人放盪不羈,怙威肆行,卒後被謚為「丑侯」。其子吳應數次上疏申辯稱枉,正元年間方改謚為「威侯」。
左丘明籍貫,一說為魯國中都人,一說為春秋末年魯國都君庄(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按新見《左傳精舍志》,當以後說近是。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品行高潔,為孔子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漢司馬遷亦稱其為「魯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為己著述《史記》的先型典範。
⑥ 菏澤有什麼歷史名人、歷史古跡和歷史故事
1、單縣百壽坊
單縣百壽坊是典型清代石雕建築,俗稱朱家牌坊,位於單縣城內勝利北街,乃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為翰林院孔目贈儒林郎朱叔琪妻孔氏而建,因雕有一百個不同書體的「壽」字而得名。坊以青色魚子狀石灰岩構成,通高13米、寬8米,四柱三間三層樓閣式建築。
其獨特之處是坊座雕有8頭矯健雄獅昂首遠望,8條出水蚊龍繞柱回舞,額枋上飾滿盛開牡丹,與正間上下額枋祥雲間翩翩飛舞的5隻透雕仙鶴、次間上額枋浮雕的相對翱翔之鸞鳳構成了具有無窮魅力之藝術佳作,寓意「福壽萬年」、「富貴無媲」或「喜上眉梢」。
2、彭越
彭越(?—前196年),別號彭仲,昌邑(今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人。
西漢開國功臣、諸侯王,秦末聚兵起義,初在魏地起兵,後率兵歸劉邦,拜魏相國、建成侯,與韓信、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西漢建立後封為梁王,都定陶(今山東菏澤定陶區)。後因被告發謀反,被劉邦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誅滅三族,梟首示眾。
3、孫臏
孫臏(生卒年不詳),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華夏族。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北),是孫武的後代。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唐德宗時將孫臏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4、晁補之
晁補之(1053年-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
晁補之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5、呂雉
呂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通稱呂後,或稱漢高後、呂太後等等。碭郡單父縣(今山東菏澤市單縣)人,後世把她與唐朝的武則天並稱為「呂武」。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後,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後(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後和皇太後。
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帝王政事的本紀,後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她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呂雉統治期間實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廢除挾書律,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司馬遷在《史記·呂太後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後施政極大的肯定。
⑦ 菏澤的名人有哪些
黃巢(?~884年),唐末農民起義領袖,曹州冤句人(今菏澤王浩屯一帶人),青年時代就寫下了《題菊花》、《賦菊》
舜,號有虞氏,姚姓,名重華,黃帝八代孫,傳說中五帝之一,原始部落聯盟領袖,史稱虞舜,其生於姚墟,耕於歷山(今鄄城東南),漁於雷澤(今菏澤東北胡集北),30歲時續堯攝政28年,堯帝崩,即繼帝位。在位61年,崩於基梧(今 廣西梧州),年一百一十歲。
湯,又稱武湯、成湯,商朝的創立者,建都於亳(今山東曹縣東南),死後葬於今 曹縣城南十八里土山集。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蒙(今曹縣南)人,一說為東明縣北庄寨人,戰國時哲學家
孫臏,原名濱,字伯靈, 戰國時鄄城人,孫武後代。軍事家,齊國軍師,曾與龐涓同學兵法於鬼穀子
宋江, 北宋鄆城人,粱山泊農民起義軍領袖
何思源(1895-1982),字仙槎,菏澤城內西界街 (女兒何魯麗也比較有名氣)
其餘還有不是很有名氣的: 馬新貽 趙登禹 姜玉貞 王登倫。。等
⑧ 菏澤歷史名人有哪些
有著名的宋江啊,宋江的老家鄆城縣就是屬於菏澤管轄吧
⑨ 菏澤市的民族英雄
趙登禹(1898-1937年),字舜誠(一作舜臣) ,山東菏澤縣杜庄鄉趙樓村人,抗日烈士。
1937年7月28日,對日作戰時壯烈殉國,時年39歲,是抗日殉國的第一位師長。
為了紀念趙登禹,1945年崇元觀南至太平橋的馬路命名為"趙登禹路";北平通縣古運河西岸一條大街,被命名為"趙登禹大街"。
2009年9月,趙登禹被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