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生物醫學博士

生物醫學博士

發布時間: 2021-07-30 15:06:08

① 耶魯生物和生物醫學博士一般什麼時候面試

耶魯一般從1月初開始通過郵件發面試邀請,國際生通常在2月、3月做視頻面試。

② 生物醫學類,博士發文章SCI影響因子多少算不錯的了

博士發文章SCI影響因子多少算不錯的了
得看你具體是什麼專業。每個領域的分值是沒有可比性的。
舉個例子,比如病毒學,最牛的雜志是J Virology,他的影響因子只有5.402,但是能在這上面發文章不亞於在Nature以及Science上發的難度。
可以去MedSci期刊智能查詢系統里看看對期刊的評價還有期刊的排名。發表論文情況通常是研究生院的規定、院系的規定和老師自己定的規定一級比一級要求高。碩士沒有發表論文的硬性規定,博士的話,研究生院的規定是兩篇SCI或者一篇影響因子3以上的,院系的規定貌似是三篇.

③ 生物醫學博士的出路在哪裡

出國前,我是醫學院的畢業生。我們學醫的來美國留學,幾乎走的都是曲線救國之路。先改行讀生物,然後再謀其他出路。「再謀」這句話,說起來很輕巧,但執行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生物博士畢業後,大部分的人都要先做生物博士後。之後,或者去生物公司謀職,或者在大學當教授,或者做永遠的博士後,或者是改行另謀出路。關於生物博士的改行話題,可以單獨成篇,在此不再贅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有一個算一個,生物博士的命運,基本如此。 我在讀博期間,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博士班的同學,絕大多數是中國留學生,其次是印度人和日韓人。我很納悶兒,美國人學生物的,怎麼那麼少呢?記得當年我們系有一位美國博士生,快畢業那年,他居然退學,改行學經濟去了。 等我終於熬出了頭,成了攀登科學高峰的博士後時,類似的現象依然存在。在我就職的美國華盛頓大學,活躍在生命科學各系的工作人員,還是以我們中國人居多。這所學校的醫學院,名列美國第四名,此校的畢業生中有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因此,這所大學醫學院所反應的就業概況,應該有一定的說服力。 根據我的親身經歷和資料記載,生物博士過剩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一,美國老闆為了節省科研經費,喜歡僱用最廉價的博士生為他們玩兒命。二,生物博士就讀期間,通常學費全免,並有維持生活的薪水。這種待遇對我們中國留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三,國內醫學院畢業生為了曲線出國,不得不改行學生物。醫學生與生物專業出身的人殊途同歸,雙方造成了既競爭又共存的擁擠狀態。 三年多前,國外的「科學家」雜志專門報道了美國生物博士的就業前景。這篇文章的精髓是,生物博士過剩,就業前景不妙。文中的數字統計表明,美國博士生獲得學位五年後,通常只有22%的畢業生可以找到終生教授職位。具體以生物博士為例,在1993年至2003年的十年間,能夠找到終生教授的生物博士,已經從25%降至15%。即便是這些幸運者,在找到正式教職前,通常都需要4-6年的博士後訓練。 生物博士的大量過剩,已經引起了人們對這門專業的重新思考。與此同時,人們開始關注那些博士短缺的專業。據最新資料稱,美國博士短缺的領域是:護士,商業學,葯類,社會工作,工程。據一位在美國商學院就職的華人教授介紹,商學院中的信息管理,金融,會計等專業的缺口最大。 以會計專業為例,在未來的十年裡,每年將有500-700位教授要退休離職,而每年只有大約140位博士畢業。這樣的缺口造成了相關專業的工資快速上漲。比如,現在商學院博士畢業生的平均起薪已高達十三萬美金,有些名校還開出了20萬的誘人年薪。 護理專業的教職人員也面臨著短缺的窘境,這種情況尤以美國西部為甚。調查顯示,護理教授的缺乏,造成了申請讀護士的學生的減少。這種惡性循環,進而造成了美國護士的嚴重短缺。我們來思考一下,既然生物博士過剩,如果生物學博士不容易找到教職的話,能不能改讀一下護理專業的博士呢?此外,與生物學為近親的葯學博士也很有前途。 另有一個現象,也值得關注。美國的社會工作專業,就業前景良好,但中國留學生涉足於其間者卻門可羅雀。大家為什麼不去讀?這個專業,應該是文科生難得的機會。馬路上的一個金戒指,怎麼會沒人看見?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可以挖掘到語言能力上來。由於非母語的限制,中國人擅長搞研究,不善於教書。我們中國學生很會考試,TOFEL,GRE, GMAT考得很高,但說話不行,有時候閱讀寫作也不行,這是妨礙大家找工作的絆腳石。國內英語專業的留學生,在美國找工作時的困難就小。為什麼呢?他們的口語過硬啊。 除了生物專業,還有哪些領域的博士過剩呢?所有的文科專業,特別是哲學,歷史這些基礎文科的博士們,可謂是學問一大堆,窮得叮當響。哈佛,耶魯畢業的哲學博士,書都出了好幾本了,還待著業,或正在轉法律什麼的。心理學前景也不妙。文科中,政治和國際關系的專業還好些,其它的都夠嗆。 如果你陰差陽錯考進了博士過剩的專業,那你該怎麼辦呢?是坐以待斃,還是另尋出路,完全是你個人的選擇。華盛頓大學有一位瘦削挺拔的美國人,他已經做了十五年的生物博士後了。在這十五年中,這老兄的老婆都換了(離婚),但他卻一直固守著科研陣地。莫非改行比離婚還難? 改行並不是當代人的專利。著有「有閑階級」和「學與商的博弈」的美國學者凡勃倫,在一百多年前,就體驗到了現代人的煩惱。1884年他在獲得哲學博士時,無法找到哲學方面的教職。經過掙扎,七年後,他決定改行學經濟學。當他破釜沉舟重新就讀於芝加哥大學後,他終於找到了他的最終位置。一百多年後的今天,我認識一個學哲學的中國留學生,他目前在美國靠賣各類保險維生。 毛主席說過,我們中國人以勤勞勇敢吃苦耐勞著稱於世。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所以即使你誤入歧途進了前景不妙的專業,假如你不想在一顆樹上弔死,只要你不怕苦,何不改行去?一大批美國的中國生物博士,已經成功改行做了醫生和電腦工程師及其他技術人員,這是不是很鼓舞人心?

④ 生物醫學專業(不是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博士生在國內真的沒有前景嗎

很負責的告訴你,是的,趕緊轉行,不想轉就去讀生物醫學工程

⑤ 國內碩士去美國讀博一般需要幾年能畢業生物醫學專業

各個專業和學校的規定不一樣。大部分學校和專業可以5年畢業。
美國博士讀幾年除了政策,也有人因為自己特別聰明,可以提前拿到學位。國內報道過的哈佛大學生物統計系副教授TianxiCai,95年科大少年班畢業後到mit讀phd,念了一年,嫌mit理論不夠強,轉到havard biostatistics,研究survival analysis,3年之後,也就是99年,拿到了博士學位。哈佛的絕大多數博士們還是要至少念5年。即使是鼓勵天才的大牛校,一般也不會少於3年的,總的上一年課程,總得需要一年做點東西出來,總得在花一年繼續作科研外加寫論文答辯。
博士學習期間,要上課,要被老師培養,要花時間解決問題做出成果,要深入的了解某個領域,要develop優秀的科研技巧。有的情況下可能5年也不夠,比如作試驗的,如果實驗很花費時間但是結果失敗了,或者在畢業之前,別人先把相同的東西發表出來了,那就麻煩了;或者是遇到有些老闆,想盡可能的從身上榨出點東西來,磨蹭著不讓畢業,也是有可能的.
在同一個學校碩博連讀是可以5年拿下phd的,但是如果中途轉校,即使在美國國內轉,很有可能還是要從頭開始再讀5年。有的人轉校後繼續研究同一方向,老師人又比較好,有被允許提前畢業的可能。
美國博士讀幾年什麼時候能畢業,要看research做的如何,也要看老闆的態度。

⑥ 生物學博士有前途嗎

眾所周知,現在生物類專業的就業奇差無比,什麼生物工程,生物科學,生物技術,不論是哪個,只要開頭帶了生物兩個字,就沒有容易就業的專業。
廈大生物系算是比較厲害的生物系的,現在說一下去年和前年廈大生物本科以及博士的就業情況。
先說本科,廈大生物的保研率堪稱全校最高,我們全系150多人,大約20個出國,70個保研考研到本校或者外校,10個考了其他專業的研究生,參加工作的有50人,只簽約了7個,而且這7個人簽的都是很一般的企業,部分作銷售的甚至和中專生大專生從同一起點做起,7個人中只有一個人月薪超過2000。
相比之下,廈大的 財政學140人,大約有20個出國或者升學,剩下的120人中,只有7個沒有就業出去,而且簽約的一百多人中,以四大會計師事物所、各大銀行、各大金融部門為主,幾乎沒有幾個人月薪低於4000。
財政和生物同屬廈大比較牛的專業,再看看廈大的軟肋——工科類專業。廈大的工科還沒有一些比較強的二本工科好,但是,工科的就業率也超過90%,基本人人也能拿到2000元以上的工資。
再看一些二本的比較好的工科,他們的就業情況大致和廈大的工科差不多。
也就是說,進了重本的生物系,你的就業將不如二本。
這些都是普遍現象,而不是個例,個例我們要拋開而不談。
別以為清華北大就會好,清華的生物工程就業不如天津的中國民航大學(二本)。
也許有人會說,本科生當然是這樣了,如果是博士生那就不一樣了。
好的,現在看一下廈大博士的就業吧。
先說下,想在廈大生物系做個老師,國內的生物博士畢業是絕對不可能的,清華北大的都不行。廈大自己的博士畢業只能留校做個實驗員,月薪4000不到,能留校做實驗員的還是一些比較牛的和導師關系比較好的博士。至於那些不牛的博士,他們看中的是廣大的中學校園,很多生物博士為了爭奪一兩個中學生物老師的職位打的頭破血流。
當時去四個人應聘兩個生物老師職位,其中兩個是廈大博士,一個是武大碩士,一個是泉州師范學院(二本),最後得到該職位的是一個博士和那個泉州師范的。
堂堂重本博士,和一個二本本科生做一樣的工作,你甘心嗎?
相比之下,經濟學的博士一般都可以留校做教授,或者做某企業的高層,那前途叫個無量啊。
同是博士,差異就是這么大,沒辦法的。
也許又有人說,出了國就不一樣了。
是的,出了國確實不一樣了,出國讀了國外牛校,可以留在國外搞研究,或者當個海龜進高校,進院所,待遇也絕對不會差。
但是,現在生物這行的情況是,海龜都沒什麼好稀罕的了。
我們不能被個別那不到1%的大牛進了院所而迷惑,現實情況是,大量的生物海龜回國後繼續失業,或者改行。留在國外的博士待遇基本都是兩萬美元左右(聽起來高,在美國這是高中生的工資),而國外的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的博士一般都可以拿到六萬美元。同樣都是研究人員,就因為行業不同,差異竟是如此之大。
為什麼會這樣,現在筆者深入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一、牛的是老師們,而不是我們
很多人說,現在IT業已經人員飽和了,是這樣的,現在學IT的人非常多,競爭壓力非常大,一些IT的不知情的人看到學生物的人那麼少,偶爾還會羨慕學生物的人呢。
比方說社會上一共有12000個人學的是IT相關專業,500個人學的是生物,咋一看神似是IT競爭非常激烈。但事實卻是,社會一共需要10000個IT職位,由於IT多了2000人,因此造成了競爭激烈,而社會卻只需要100個生物研究崗位,卻多餘了400個學生物的人。
這個競爭,已經不能用激烈來形容了。
從高校的師資團隊就可以看出來了,以我所在的廈門大學為例。廈大的經濟可以說是全國很厲害的了,會計更可以說是代表了中國會計的最高水平。而廈大的經濟、會計的教授們基本都是本校,或者國內的重本畢業的博士,只有個別大牛才是國外牛校畢業的。
再看看廈大的生物,廈大生物也算是比較厲害的生物系了,其實排名還不如廈大的經濟那麼靠前,只是比較厲害而已。但是,師資力量確實如此的厲害,老師全部都是國外牛校畢業的大牛,就連實驗員都是博士,幾乎生科院就沒有不是博士的人。
老師們沒有一個關心學生就業的,他們只是在關心有沒有比較乖的學生能幫自己做實驗,能幫自己打打工,都是一幫獻身於科學的人。你要是問他們,以後我們到底該怎麼就業,他們會告訴你一堆什麼新型材料,新型能源,聽起來很高端,實際上能用么?馬雲說過一句話,「你說你是高科技,人家客戶會崇拜的看著你,但不會買你的貨。」這點和現在提什麼新型能源的人是一樣的,你一說你是研究新型能源的,人家會崇拜的看著你,但是,你能讓你這新型能源在短期內投產么?
經濟學院有經院就業促進中心,生科院有么?經院老師逢人便提自己學生的就業,生科院老師敢提么?

二、說二十一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人是不負責任的、
二十一世紀到底是不是生命科學的世紀,我想說的是,肯定是的。但是,二十一世紀這么長,2090年也叫二十一世紀,我們活的到這個時候么?
很多人都以為,過個十年八年,就不一樣了,還罵我們這些一門心思轉行的人目光短淺。是,我們是看重目前的利益,但是,你不覺的你們也看的太遠了么?
首先,我得告訴你們,只用十年八年,生命科學的世紀是不可能來臨的,美國還沒到生命科學世紀呢,中國可能么?人家美國到了計算機時代20年以後,計算機才算是在中國普及,就算現在信息時代效率高,也得等美國的生物產業普及十年後中國才能普及吧?再說,美國的生物產業普及的話,起碼還得20年呢,也就是說,在中國,生命科學世紀想要降臨,起碼還得30年。
也就是說,生物變得實用些的時候,我們現在這些學生物的已經五六十歲了。
那時候自會有新人來賺錢,來創業,你覺得我們這些老一代,除了欣慰的看著他們,還能做什麼?
當然,如果你就是那麼想為了科學獻身而不求名利的話,我只能送你四個字「你很偉大」。
但是,我們是男人,男人就要做一個成功男人,而不是自己成天拿著微薄的工資在實驗室調試著那些瓶瓶罐罐,等你把那些瓶瓶罐罐調試成功的時候,你的老婆應該也被別人調試成功了。
所謂生命科學世紀,不過是部分人說了一些不負責任的話,再被部分不負責任什麼都不懂的記者炒來炒去的。生物類專業前幾年的錄取分數高的嚇人,這幾年終於算是正常了,現在念生物的都是調劑的,或者保送的,或者腦殘的。
很多大一大二不明就裡的傻學弟們偶爾還會冒出個「到美國拿諾貝爾獎」或者「開個生物公司自己創業」之類的天真言論,但實際上,你覺得諾貝爾獎是人能拿得到的么,你覺得你即使累死能拿到么?
至於自己創業,就更搞笑了,你看看現在中國有幾家生物公司,所謂的生物公司要麼就是化工廠制葯廠打個生物的旗號而已,要麼就是到處倒賣生物儀器的騙子公司,別以為搞這些的都是些一般院校生物系畢業的,其實復旦南大的碩士生搞這些的比比皆是。
我們生物系內部都自稱屠龍系,畢業了無龍可屠,唯一就業渠道就是再去教小朋友們如何屠龍,然後再期待幾十年後真龍會出現。
也有人會說,只要你努力,就肯定能做好。
是這樣的,但是,我在生物行業努力了,也就只拿到那麼點薪水,同樣的付出,我幹嘛不到別的行業付出,很明顯我到別的行業付出收益更大么,你還留在生物行業那不是腦殘么?

三、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化學的比較好
前一段時間,我們一個生物的博士跑到一個制葯公司應聘,給人家HR講了一堆生化方面的東西,HR聽著直皺眉頭,最後當場侮辱了該博士:「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化學的比較好。」
最後結果是,該制葯廠要了幾個化學的本科和碩士,而我們的生物博士們一個也沒有要。
這個不是個例,並不是因為那化學的的確出眾,或者生物博士的確糟糕,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咋一看,好像和生物對口的東西挺多的,什麼化工啊,制葯啊,醫學啦,化妝品啦,好多啊我們非常開心啊。但實際上人家都會覺得你沒一個專精的。化妝品或者化工廠人家寧願要學化學或者化工的,醫院那肯定只要學醫學的,制葯廠那肯定還是化工或者葯學的優先。
生物學了半天,就是個四不像。
而且,學歷越高,就越難轉行,生物本科生還有去考注會考MBA或者做銷售的,這倒是成功轉行了,研究生博士生呢,海龜呢?基本就只能往化工或者制葯方面轉行了,生物醫學的倒是很多轉到醫學方面去的。
以前有個國外牛校的生物博士,發現待遇巨低,只好又在國外念了個計算機的碩士,出來人都三十好幾了,不過待遇倒是一下子升上去了。從此,此人最忌諱的事情就是別人提起他是個生物博士。

四、這專業就是騙人的,學不到任何東西
我們現在來看一下,大學本科四年生物學的課程設置。
還是以我所在的廈門大學為例,不過,全國各個重本其實設置都差不多。
一年級:公共課,院系通修。這個沒辦法,只要是中國的高校,你的大一時間肯定都是浪費到這些課上。不過關鍵是別的專業人家只浪費這么一年,我們還要接著浪費三年呢。
二年級:生物化學,這個神似挺重要的,不過,我們學的那英文教材,老師教得極端淺顯,考試就是給你20個題目考其中10個題目,基本學了也就忘了,現在我只記得生化的大概。
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生態學等。基本就是聽下課,做作業,考前突擊考試背背就OK了,很明顯,你靠理解答題的分數肯定沒有人家靠背書拿到的分數高。
三年級:三年級我們分專業了,有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態學三個方面,其他重本也都和我們大同小異。學的東西都是一些科普類或者了解性的內容,比如高中生物的那些介紹性內容,我們三年級學的都是專業課,但所謂的專業課就都是些了解性,或者介紹性的內容。
四年級:實驗,非常基礎的實驗,老師做一遍,學生跟著來一遍,寫畢業論文。有腦子的到處實習考慮轉行問題,沒腦子的就渾渾噩噩的被保研了。
研究生:比較深的科普內容,做一些比較難的模仿性實驗,幫老師做一些非常低下的東西,學完這些科普,你將成為一本網路全書,但不會產生任何經濟價值。
博士生:更深的科普內容,反正還是沒有自主實驗,導師的廉價勞動力。
總之,生物學了這么多年,學的都是一些科普內容,學的好學的糟糕都是一回事,偶爾一些成績非常糟糕的人反而能進外企,因為在你學那些無用的東西的時候人家也許在到處實習。
你的專業沒有任何對口的東西,只有改行,只有改行。
再看看會計學,財政學,或者工科諸多學科,這些東西,學了就是有用的,財政學完了出來就可以進入金融系統,會計學完了就可以當會計,工科出來就可以搞技術。生物出來能幹什麼,你只懂一些網路知識而已。
生物四年下來,你和你高中畢業時,沒有任何區別,不管你努力不努力。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結果?
因為,生物是一門研究性的科學,而研究是非常高端的東西,我們不止要搞懂現在生物學科所有的基礎知識,還要搞懂你要研究方向的所有知識,然後你才能創新的研究。
而別的學科都是實用性學科,你只需要學習加實踐現有的東西就可以了,至於研究,自有別的學科想研究的人去搞。
而且,別的學科已經產業化,就肯定會有很多企業以及國家的大量資金投入,他們的研究人員待遇也就會非常高,而生物能不能產業化還是個未知數,又有哪個企業發瘋了願意給短期沒沒有任何產值的生物研究投資呢?

所以,如果你對生物不感興趣,請快點轉行吧,不要再每天渾渾噩噩的保研,讀博,失業……
總結一下,真正適合念生物,需要以下幾點:
1、 家庭收入較高。
至於這個較高是多高,以我寫這篇文章的這個時候算,家庭年收入要在二十萬元以上。你別以為你努力了就能拿到國外牛校的全獎,基本可以這樣告訴你,清華北大拿到牛校全獎的都不多。
2、 對生物極端的熱愛。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
3、 淡薄名利,崇尚科學。
搞生物研究過的必須是清貧的生活,你必須有看著大量不如你的人飛黃騰達而不眼紅的能力。
4、 英語很強。
注意,這里是很強,否則你怎麼通過GRE,通過還不行,得很高,不然你怎麼讀牛校。
5、 專業極強。
這里的專業強不是說你科普知識懂得多,科普知識弱智看多了都能學會的,這里的專業知識指的是你做實驗的能力。

以上五點,如果你缺兩個以上,請盡早退出。
引用一下以前一個北大生物畢業,最後轉行做了記者的成功人士的話:
「學生物的都不傻,傻的是學了生物還執迷不悟的。」

⑦ 美國生物醫學專業就業如何 由生物工程轉生物醫學博士。

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 (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 學科是理、工、醫、生物等學科高度交叉的新興學科。該學科致力於人的防病、治病、康復和健康,致力於為探索生命現象,提供高水平的科學方法和工程技術手段。有識之士認為,在新世紀隨著自然科學的不斷發展,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前景不可估量,因此,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將始終是朝陽學科。

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研究方向:

生物信息學和計算生物學 (Bioinfor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

心血管系統 (Cardiovascular Systems)

細胞與組織工程 (Cell and Tissue Engineering)

計算建模 (Computational Modeling)

醫學影像 (Medical Imaging)

分子和細胞系統 (Molecular and Cell Systems)

系統神經科學 (Systems Neuroscience)

生物工程技術分支多種多樣,有一種分類是將生物工程歸為三大類:

生物加工工程:生物加工設計,生物催化,生物分離,生物信息學等。

基因工程:生物合成,細胞工程,組織培養工程,基因轉移等。

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學技術,生物醫學診斷,生物醫學治療,生物力學,生物材料學等。

BME 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生物類學科。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學生所要主修的課程包括:基礎醫學課程、生命科學、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及信息科學等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在電子技術、信號檢測與處理、計算機在醫學中的應用等方面將得到系統訓練,使學生具備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研究和開發技能,畢業後可以到生物醫學工程領域、醫學儀器研製與開發等領域就業。

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就業情況

1 美國製造業是生物醫學工程師的最大僱主,僱用了 36% 的生物醫學工程師。

這些人主要從事醫葯和醫療器械和設備的研製生產。

2 其餘的人供職於醫院診所工程處、設備處、信息中心以及醫學影像科、政府機關、或者從事獨立咨詢工作。

3 現在各大跨國以及國內醫療器械企業,比如 GE 、 SIEMENS 、 PHILIPS 、 MEDTRONIC 、 MAQUET 、邁瑞、安科都需要相關專業人才。

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就業優勢

BME 下的 computational biology 、 signal/image processing 、 instrumentation 涉及較多的編程和硬體方面的工作,能幫助學生打下較為扎實的實際操作經驗。由於美國本土對於相關領域從業人員的剛性需求,有這方面背景的同學會在之後的求職過程中具有較大的優勢。

從畢業薪資待遇上看,根據美國 PayScale2017 年公布的生物工程專業畢業生薪資數據顯示,職業早期年薪有 70,500 美元,職業中期有 122,000 美元。

⑧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讀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博士每年學費多少

1、本科生學費
院系學費 人文科技學院 $50,410 凱瑞商學院 $46,000 工程學院 $50,410 皮博迪學院(約翰普霍金斯音樂學院) $44,122
2、研究生學費(非博士學位課程)
院系學費 高級國際研究院 華盛頓校區: $45,142 博洛尼亞: €34,955 人文科技學院 $50,410 凱瑞商學院 $57,000
($1,290/學分時) 教育學院 $39,000 工程學院 $50,410 醫學院 $50,161 護理學院 全日制護理學理學碩士課程: $37,056 全日制護理學理學碩士課程/公共衛生碩士課程: $50,624 皮博迪學院(約翰普霍金斯音樂學院) $44,122 公共衛生學院 $63,300
(全日制課程 公共衛生碩士課程—5個學期)
3、博士課程學費
院系學費 高級國際研究院 華盛頓校區: $45,142 博洛尼亞: €34,955 人文科技學院 $50,410 教育學院 $43,923 工程學院 $50,410 醫學院 $50,161 護理學院 全日制哲學博士課程: $41,360 全日制護理博士課程: $29,196 皮博迪學院(約翰普霍金斯音樂學院) $44,122 公共衛生學院 $50,640

⑨ 生物醫學環境生物學博士哪個國家就業容易些

出國前,我是醫學院的畢業生。我們學醫的來美國留學,幾乎走的都是曲線救國之路。先改行讀生物,然後再謀其他出路。「再謀」這句話,說起來很輕巧,但執行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生物博士畢業後,大部分的人都要先做生物博士後。之後,或者去生物公司謀職,或者在大學當教授,或者做永遠的博士後,或者是改行另謀出路。關於生物博士的改行話題,可以單獨成篇,在此不再贅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有一個算一個,生物博士的命運,基本如此。 我在讀博期間,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博士班的同學,絕大多數是中國留學生,其次是印度人和日韓人。我很納悶兒,美國人學生物的,怎麼那麼少呢?記得當年我們系有一位美國博士生,快畢業那年,他居然退學,改行學經濟去了。 等我終於熬出了頭,成了攀登科學高峰的博士後時,類似的現象依然存在。在我就職的美國華盛頓大學,活躍在生命科學各系的工作人員,還是以我們中國人居多。這所學校的醫學院,名列美國第四名,此校的畢業生中有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因此,這所大學醫學院所反應的就業概況,應該有一定的說服力。 根據我的親身經歷和資料記載,生物博士過剩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一,美國老闆為了節省科研經費,喜歡僱用最廉價的博士生為他們玩兒命。二,生物博士就讀期間,通常學費全免,並有維持生活的薪水。這種待遇對我們中國留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三,國內醫學院畢業生為了曲線出國,不得不改行學生物。醫學生與生物專業出身的人殊途同歸,雙方造成了既競爭又共存的擁擠狀態。 三年多前,國外的「科學家」雜志專門報道了美國生物博士的就業前景。這篇文章的精髓是,生物博士過剩,就業前景不妙。文中的數字統計表明,美國博士生獲得學位五年後,通常只有22%的畢業生可以找到終生教授職位。具體以生物博士為例,在1993年至2003年的十年間,能夠找到終生教授的生物博士,已經從25%降至15%。即便是這些幸運者,在找到正式教職前,通常都需要4-6年的博士後訓練。 生物博士的大量過剩,已經引起了人們對這門專業的重新思考。與此同時,人們開始關注那些博士短缺的專業。據最新資料稱,美國博士短缺的領域是:護士,商業學,葯類,社會工作,工程。據一位在美國商學院就職的華人教授介紹,商學院中的信息管理,金融,會計等專業的缺口最大。 以會計專業為例,在未來的十年裡,每年將有500-700位教授要退休離職,而每年只有大約140位博士畢業。這樣的缺口造成了相關專業的工資快速上漲。比如,現在商學院博士畢業生的平均起薪已高達十三萬美金,有些名校還開出了20萬的誘人年薪。 護理專業的教職人員也面臨著短缺的窘境,這種情況尤以美國西部為甚。調查顯示,護理教授的缺乏,造成了申請讀護士的學生的減少。這種惡性循環,進而造成了美國護士的嚴重短缺。我們來思考一下,既然生物博士過剩,如果生物學博士不容易找到教職的話,能不能改讀一下護理專業的博士呢?此外,與生物學為近親的葯學博士也很有前途。 另有一個現象,也值得關注。美國的社會工作專業,就業前景良好,但中國留學生涉足於其間者卻門可羅雀。大家為什麼不去讀?這個專業,應該是文科生難得的機會。馬路上的一個金戒指,怎麼會沒人看見?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可以挖掘到語言能力上來。由於非母語的限制,中國人擅長搞研究,不善於教書。我們中國學生很會考試,TOFEL,GRE, GMAT考得很高,但說話不行,有時候閱讀寫作也不行,這是妨礙大家找工作的絆腳石。國內英語專業的留學生,在美國找工作時的困難就小。為什麼呢?他們的口語過硬啊。 除了生物專業,還有哪些領域的博士過剩呢?所有的文科專業,特別是哲學,歷史這些基礎文科的博士們,可謂

⑩ 有東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的博士嗎

想讀人工器官方面,它最主要的還是工科,還不如報建築,就業這個實際的問題相當相當重要,勢必會「前浪死在沙灘上」,並且是所謂的「朝陽學科」強烈建議如果讀國內大學千萬別報這個專業,千萬千萬別一時沖動浪費了高分數(慘痛教訓啊!就業方面,又是醫學!就算是收分比生醫低得多的制葯;想讀力學,建議你一定一定爭取出國,還不如報機械製造,還不如報計算機,其前景都比生醫好得多,如果你在國內讀!不知道你好好了解過這個專業所學的內容和發展前景沒,它並不是像名字上說的那樣、工程,又是生物;想讀材料,好好選擇有前途的專業吧,一塌糊塗,也就是說,一定要出國讀。如果想讀儀器;想讀圖像,還不如報無機材料、高分子材料等!你分數應該很高,這樣起碼可以回國進外企!)!如果你下定決心陷在這個專業裡面

熱點內容
臘腸教學 發布:2025-07-17 06:45:47 瀏覽:954
幼兒在線教育 發布:2025-07-17 06:04:08 瀏覽:132
少兒模特步教學 發布:2025-07-17 06:03:33 瀏覽:643
水手的歷史 發布:2025-07-17 03:41:47 瀏覽:543
老人與海英語讀後感 發布:2025-07-17 03:11:34 瀏覽:427
程雲老師 發布:2025-07-17 03:00:34 瀏覽:948
二年級下冊語文書課文內容 發布:2025-07-17 02:23:11 瀏覽:503
師德師風報告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7 01:38:15 瀏覽:573
情景劇歷史 發布:2025-07-17 01:23:34 瀏覽:212
西湖的英語 發布:2025-07-17 01:02:08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