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長的皇帝
愛新覺羅·弘歷。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公歷9月25日)子夜,弘歷出生於北京雍親王府東書院「如意室」,幼名「元壽」。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公歷2月7日),乾隆帝於養心殿逝世,終年八十九歲,嘉慶帝親政。九月,葬乾隆帝於裕陵。
乾隆帝是世界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君王。有人說,統治紀錄的創造者應該歸為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但他的實際掌權時間不過50年。而乾隆帝手握專制皇權64年,一天也沒有與他人分享。乾隆帝是世界上運氣最好的君王之一。
(1)歷史上最長的皇帝擴展閱讀:
乾隆帝是世界上運氣最好的君王之一。其一,他一生身體健康,沒有遇到大災大病。其二,他在25歲的盛年繼位,獲得最高權力的過程非常順利,毫無波折。其三,他在一個恰到好處的歷史節點登上帝位。在此之前順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統治,已經給弘歷打下了良好的統治基礎。
但乾隆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專制者。嚴重壓抑了民眾甚至官僚階層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了同時也僵化了專制體制,給以後的發展製造了巨大障礙。乾隆帝是中國歷史上文字獄製造者之一。乾隆年間的文網之密,文禍之多,是中國歷史上文字獄的頂峰。
弘歷浪費奢侈。六下江南花費巨大。原本經過康熙和雍正的努力,國富民強國庫充盈,但在弘歷的揮霍下國庫卻變得囊中羞澀。六下江南還對百姓造成了非常重大的災難。晚年的弘歷更是變本加厲,埋下了讓清朝從「康乾盛世」極快的轉向了「道咸衰世」之後一蹶不振走向滅亡的種子。
『貳』 中國歷史上帝王在位時間最長的前十位
最長的清康熙皇帝(61年),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60年),漢武帝劉徹(54年),西夏仁宗李仁孝(54年),西夏崇宗李乾順(53年),遼聖宗(49年)、明神宗(48年)、梁武帝(47年)、遼道宗(46年)、明世宗(45年)。
1、康熙
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
。蒙古人稱他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時間(1661年—1722年)。
2、乾隆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在位六十年,在位時間(公元1736-1796年)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3、劉徹
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漢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
在經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並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設立太學。
對外,漢武帝采擴張政策,除與匈奴長年交戰外,還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並開辟西南夷。
4、李仁孝
李仁孝(1124年—1193年),即西夏仁宗,西夏第五位皇帝。夏崇宗之子。母曹賢妃。大德五年(1139年)夏崇宗李乾順去世,李仁孝即位,時年十六歲。
仁宗繼位之後,尊其母曹氏為「國母」,並指定罔氏為皇後。
在位期間(公元1139年-1193年)結好金國,以穩定外部環境;重用文化程度較高的黨項和漢族大臣主持國政;設立各級學校,以推廣教育;實行科舉,以選拔人才;尊崇儒學,大修孔廟及尊奉孔子為文宣帝。
建立翰林學士院,編纂歷朝實錄;重視禮樂,修樂書《新律》;天盛年間,頒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尚佛教,供奉藏傳佛教僧人為國師,並刻印佛經多種。
5、李乾順
李乾順(1083年—1139年),即西夏崇宗,西夏第四位皇帝(1086年—1139年在位),夏惠宗李秉常長子,母親昭簡文穆皇後梁氏和祖母毅宗皇後梁氏都為漢族。西夏傑出的君主、政治家。
6、遼聖宗
耶律隆緒(公元972年1月16日 ~1031年6月25日),遼朝第六位皇帝(983年—1031年),契丹名文殊奴。景宗耶律賢長子。
乾亨四年(982年)嗣位為皇帝,改元統和,改國號契丹。母承天皇太後蕭綽奉遺詔攝政。室昉、韓德讓及耶律斜軫、耶律休哥等以為輔佐,和輯契丹貴族,任用漢人士大夫,積極整治弊蠹,改革法度。
7、明神宗
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後李氏。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
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8、梁武帝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裡(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蘭陵蕭氏,為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 。
9、遼道宗
遼道宗耶律洪基(1032年9月14日-1101年2月12日),字涅鄰,小字查刺,遼興宗耶律宗真長子,母為仁懿皇後蕭撻里,遼朝第八位皇帝。在位時間(1055年―1101年)。
10、明世宗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出生地湖廣布政司安陸州(今湖北鍾祥),明憲宗之孫,明孝宗之侄,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位,年號嘉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耶律隆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厚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耶律洪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蕭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翊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乾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仁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新覺羅·弘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新覺羅·玄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