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廣告歷史
① 中國廣告發展史大事年表
摘自「人兒的博客」
1、中國廣告發展史(1979年以前)
我國最古老的廣告形式是由口頭叫賣、吆喝聲逐漸發展而形成的各種形式的銷售現場廣告。
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北宋濟南劉家功夫針鋪的雕刻銅版,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印刷廣告物。
1815年8月,英國傳教士米憐在馬來亞創辦了《察世俗每月統紀傳》,這是最早的刊登廣告的定期中文刊物。
1853年,由英國傳教士在香港發行並銷售到廣州、上海等地的《遐爾貫珍》刊物,首先利用刊物兼辦廣告業務。
1858年,在香港出版的《孖刺報》,增出中文版《中外新報》,最早刊登了商業廣告。
1904年,國人開辦閔泰廣告社。國人開辦的廣告公司中,規模較大的有成立於1926年的華商廣告公司和成立於1930年的聯合廣告公司。
我國最早的廣告研究團體是1918年在北京成立的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
1927年,上海有六家廣告社組織成立「中華廣告公會」,這是我國廣告同業的最早組織。
2、中國廣告猛進史(1979年後)
1979年初,中國廣告恢復全面啟動。這足以說明1979年是中國的廣告元年。
1979年1月14日,《文匯報》首先發表文章《為廣告正名》
1979年1月,上海電視台擬訂《上海電視台廣告業務實行辦法》、《國內外廣告收費實行標准》。
1979年1月25日,上海電視台成立了廣告業務科。
1979年1月28日,上海電視台在電視上播出「上海電視台即日起受理廣告業務」的幻燈片,繼而播出中國電視廣告史上的首條商業廣告:參桂補酒。
1979年2月,《文匯報》率先恢復中國報紙廣告。
1979年3月15日,中央電視台首次播出外商廣告——西鐵城手錶。
1979年3月5日,上海電台恢復廣告業務。
1979年4月15日,廣東電視台設立中國電視史上第一個廣告節目。
1979年4月17日,《人民日報》開始刊登廣告。
1979年11月,中央宣傳部頒布《報刊、廣播、電視刊登和播放中國廣告的通知》。
1979年12月,中央電視台開辟「商品信息」節目,集中播放國內外廣告。
1979年12月20日,北京市各處出現商業廣告路牌。
1979年底,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開始研究廣告節目的問題。
1980年元旦,中央人民廣播電播出建台以來第一條商業廣告。
1982年,我國公布大陸廣告業復甦後的第一部廣告法規《廣告管理暫行條例》。
1983年12月27日,中國廣告協會成立(簡稱中廣協)。
1983年,廈門大學新聞傳播系開辦廣告專業,正式向全國招生。這是我國高等院校開辦的第一個廣告專業。
1988年9月,北京廣播學院廣告學專業成立。
1993年7月15日,國家工商局發布《關於在部分城市進行廣告代理制和廣告發布前審查試點工作的意見》,決定從1993年下半年起在全國開展廣告代理制試點。
1994年3月,北京廣播學院成立我國內地第一個廣告學系。
1994年6月,廈門大學新聞傳播系獲准正式招收首批廣告碩士研究生。
1995年2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正式實施。
1995年,由IMI市場信息研究所、北京廣播學院廣告學系、國際廣告雜志社等編輯的全國首部《1995IMI消費行為與生活形態年鑒》問世。
1996年,《國際廣告》雜志由雙月刊改為月刊,這是我國第一家廣告專業月刊。
1996年,中國首家報業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成立。
2003年11月11日,由光明日報報業集團和南方日報報業集團合作出版的《新京報》誕生,是首次由兩大報業集團跨抵禦合作出版的綜合性日報。
② 中國廣告發展簡史
2013年,國際創意大師Boker David來中國佈道,在現場的聽眾要求講一些創意的時候,Boker David直言不諱地說:中國的廣告沒有創意可言,中國的廣告人只關注charge,而對idea毫不在意。
在那次講座的觀眾席里,坐著兩位年輕人,聽了Boker David的話之後,兩位年輕人都在心裡留下了一個信念,那就是:改變中國廣告界。
4年後,這兩位年輕人都在中國廣告界聲名鵲起,其中一位叫做張詠調的年輕人憑借精準的群體觀察,創辦了廣告行業專業刊物-《The Adman》,被稱為中國廣告界的「良心」;而另一位年輕人以先鋒性的創意手法在好強林立的中國廣告行業披荊斬棘,曾將多個默默無聞的品牌打造成傳世品牌,而他也逐漸被人們稱為「先鋒策劃大師」、「後現代文案大神」、「中國廣告界百年一遇的天才」,他的的名字叫做范三石。
即使夜空暗淡,也要成為星星的人!中國廣告從未真正得到過世界的尊重,直到那兩位年輕人的出現,而他們的出現也開創了中國廣告新的時代,人們稱之為「New Ad Day」!
③ 廣告的歷史與發展
廣告發展史:
1、古代實物廣告。早在公元前3000年,我國開始有了交易活動。由於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的發展,產品出現剩餘,部落之間偶爾進行著以物易物的物品交換。這就是原始的實物廣告。進入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後,物品更為豐富,實物廣告隨之增長。
2、古代叫賣廣告。在兜售商品時,通過賣啥吆喝啥來吸引買主,稱為叫賣廣告。如賣油翁一邊敲「梆子」。叫賣之聲,清晰悅耳,且不同的行業,叫賣聲各有特點。這種叫賣廣告說明了廣告與音響的關系,它是音響作為廣告要素的原始形態。
3、招牌和幌子。招牌主要用以表示店鋪的名稱和記號,又稱「店標」,其中有橫招、豎招、牆招、坐招等等,把字型大小題寫在門、柱、屋檐、牆壁或櫃台上。
4、鴉片戰爭後廣告代理也開始在上海興起,當時華南廣告公司創辦人林振彬,被稱為「中國廣告之父」。1918 年,北京大學青年教授徐寶璜在《新聞學》一書中,設專章論述「新聞紙之廣告」,被廣告史家稱為我國最早涉及廣告與研究的著述。
5、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告業有了一個短暫的發展時期,但隨之進入停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廣告產業進入了良性發展的階段。
6、1979年上海電視台率先向上級主管部門呈送了經營廣告業務的請示報告,當即獲得批准,1 月28 日,1分30秒的「參杞葯酒」廣告在上海電視台播出。
7、為了規范中國廣告業,199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使得中國廣告活動和廣告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廣告業步入法制化軌道後得到空前發展。
8、2002年,中國各類廣告公司已超過8.9萬家,從業人員75萬餘人,電視廣告、報紙雜志廣告以及網路媒體廣告,總計收入可達以億元為單位的三位數字,其他廣告如戶外路牌、燈箱廣告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廣告形式也不斷被開發利用。
(3)電視廣告歷史擴展閱讀:
世界:
1473年英國第一個出版人威廉·坎克斯印刷了許多宣傳宗教內容的印刷廣告,張貼在倫敦街頭,這是西方最早的印刷廣告,比我國北宋劉家針鋪印刷廣告晚三、四百年。
1650年在有關「國會的幾則訴訟程序」一欄里,登出某家12匹馬被盜的尋馬懸賞啟事。以後,在1710年阿迪遜和斯提爾又在《觀察家》雜志中刊登了有關推銷茶葉、咖啡、巧克力、書刊、房產、成葯拍賣物品、以及轉讓物品的廣告。
美國獨立前,於1704年4月24日創辦的第一家報紙《波士頓新聞通訊》(Boston News Letter)就刊登了一則向廣告商推薦的報紙為宣傳媒介的廣告。
被認為是美國廣告業之父的本傑明·富蘭克林,1729年創辦的《賓夕法尼亞日報》,把廣告欄放在創刊號第一版社論的前頭。首次刊登的是一則推銷肥皂的廣告。在整個殖民地時代美國的報紙中,《賓夕法尼亞日報》的發行量和廣告量上都居首位。
到1830年,美國已有1200種報紙,其中65種是日報。許多報紙第一版大部或整版都是廣告。在報紙廣告盛行的同時,雜志廣告也不斷增加,並出現了廣告代理商廣告公司。
參考資料:
網路--廣告
④ 中國第一個電視廣告是哪年是什麼
中國第一個電視廣告是在1979年播出。
1979年1月28日,上海電視台播出中國第一條電視廣告——參桂養榮酒。同年3月15日,上海電視台播出中國第一條外商電視廣告--瑞士雷達表。隨後,中國大陸各電視台開始辦理廣告業務。
《參桂補酒》廣告長約1分35秒,由3-5個插片畫面組成,沒有使用任何運動鏡頭,形式上像電視新聞片。該廣告在上海電視台播出8次。標志我國內地電視廣告媒體的開始,這一天也成為中國電視廣告媒體的創辦日。
同年3月15日,上海電視台更播出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外商電視廣告——瑞士雷達表。之後中國大陸各家電視台紛紛開始播出廣告。
(4)電視廣告歷史擴展閱讀:
世界上第一個電視廣告:
史上第一支電視廣告是在1941年7月1日晚間2點29分播出的,由寶路華鍾表公司(Bulova Watch Company)以9美元(約人民幣71元)的價格,向紐約市的全國廣播公司(NBC)旗下的「WNBC」電視台購買棒球賽播出前的10秒鍾時段。
當時的電視廣告內容十分簡單,僅是一支寶路華的手錶顯示在一幅美國地圖前面,並搭配了公司的口號旁白:「美國以寶路華的時間運行!」
⑤ 廣告產生的歷史背景
從廣告的最早出現來看,到底是起源於何時何地,這個問題是廣告界爭論不休的問題。就目前我們接觸到的資料來看,應該是在東方和西方幾乎同時出現了廣告現象。但是,現代廣告的發源地為西方國家,這是無容置疑的。
一、西方廣告形式
人們現在所見到的最早的廣告,是現存於英國倫敦博物館內的一張寫在羊皮紙上的廣告。據考證,它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埃及的一張尋找一個出走傭人(奴隸)的廣告。據記載,古羅馬的獨裁統治者儒略·凱撒面對即將來臨的戰爭,經常通過散發各種傳單來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活動,以便獲得民眾的支持。可見,傳單廣告形式在西方被最早使用。
西方廣告形式曾經陸續存在過招貼廣告、聲響廣告、演奏廣告。作為演奏廣告在中國廣告史上往往是盲藝人採用的廣告形式,並不被普遍採用。而在西方社會中,以演奏形式影響、招徠顧客則變較普遍。此方式起源於1141年的法國的貝里州,12個人組成的口頭廣告團體,經法國國王路易七世的特許,在特定的酒店裡吹笛子,招徠顧客,從而對光顧的客人進行推銷宣傳。
西方國家最主要的廣告形式構成了現代廣告形式的體系。西方國家主要廣告形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並不斷完善,成為了現代社會中主要的廣告形式。
1.報紙廣告
在歐洲國家,報紙歷史十分久遠。l 5世紀末葉,在歐洲國家出現了印有新聞的小報,時稱「新聞書」,為對折四開的印張,被視為報紙的直接起源。美國早期的報紙有《紐約太陽報》、《美國先驅報》、《紐約時報》等。《紐約太陽報》白1833年9月3日由B·H·戴的人創立以後,很快在美國掀起了便士報運動,即「只要花一便士就可以買一份報紙」,從而開創了美國歷史上的「報刊宣傳活動」(Pressagentry),在美國報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便士報運動開展之後,由於報紙售價低廉。人人都可以買得起,因此報紙發行星大增,隨即廣告費也迅速上漲,十是有些企業為了節省廣告費,便僱傭專門人員來製造煽動性新聞,以此擴大影響。盡管這一時期在美國傳播歷史上被稱為「最不光彩的時期」,但畢竟推動了美國報刊業的發展。
進入20世紀以後,報紙廣告發展更為迅速。隨著廣告刊載數量的增多,一份報紙的版面越來越多,報紙廣告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信息的傳播,一直到個人生活的各個領域,如訂婚、嫁娶、求職、供職、租房、家教、育兒、計點工等等。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有的報紙的周末版上信息容量竟然達五六十萬字,而其中有很大部分的為廣告信息以及與廣告有關的宣傳信息。報紙廣告在西方社會生活中的影響與作用可窺其一斑了。
2.廣播廣告
廣播的出現,是人類傳播領域最大的突破之一,由此產生了不受時間、地點以及復雜製作工藝限制的廣播廣告。1920年,美國首家商業廣播電台創立,1926年出現了全國性廣播電台,廣播電台便成了前所未有的主要廣告媒介。隨後,世界上各個國家紛紛建立自己的電台。由於各個國家的國情不同,在電台廣播領域,有的國家政府明今限制或禁止電台廣播廣告。但是就多數國家或地區的廣播電台而言,廣播廣告是電台經費開支的重要來源之一。
3.電視廣告
1936年英國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電視台。1939年美國創辦了美洲第一家電視台,但正式開辦商業電視台是1941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電視傳播事業迅速發展,各國電視台相繼建立。其中許多電視台都經營電視廣告業務,從而使電視廣告迅速發展。
4.雜志廣告
1731年英國出版的《紳士雜志》,最早用「magazlne」(雜志)一詞稱呼期刊。對之有過如此描述:「每月成集,錦文薈萃,如雜志」。「magazine」一詞是由阿拉伯文的「makhzan」變化而來,原詞意是「倉庫」的意思,也許就此轉用知識的倉庫,把後來刊登論文、小說等文字的期刊都叫作了雜志。直到本世紀二三十年代以後,雜志才逐漸被普遍重視。雜志的大發展是在二戰以後;世界處於穩定發展之時,各個專業領域和綜合性領域的發展,客觀上需要進行交流和傳播所導致的。像德國的《明鏡》,美國的《時代》,日本的《讀賣周刊》等雜志都成為世界性的重要雜志。同時,大量趣味性、知識性、娛樂性—的雜志不斷出現,並且與廣告傳播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現代雜志廣告。
5.其他廣告
戶外廣告。戶外廣告在國外17世紀以後出現並發展。在1870年,戶外廣告的收入佔到商業廣告的30%,到20世紀初,隨著交通工具的改進,尤其是汽車的普及,公路建設的發展,戶外廣告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戶外廣告多以圖畫為主,目的是加深人的印象。戶外廣告的種類有廣告牌、海報、建築廣告等。
空中廣告。空中廣告是以空中飄浮物和飛行物做媒介,垂掛或書寫廣告,以引起大眾的注意和興趣的廣告形式。早期的空中廣告是以風箏形式來表現的。1913年,英國皇家空軍J·c·薩維奇少校開始組織煙霧空中廣告實驗。1922年在英國舉行了首次表演,飛機在空中利用煙霧寫下了「Daily Mail」(《每日郵報》)的字樣。後來美國人發明了空中投光廣告,給人以宏偉壯觀的感受。在1991年海霓虹燈廣告。世界上第一例霓虹燈廣告是由法國人克勞特安裝在巴黎皇宮上的。隨後英國人開始效仿。本世紀20年代,才進入美國。霓虹燈廣告的普及運用是在本世紀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之後,到50年代霓虹燈廣告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發明及使用,變得多種多樣。到90年代之後,其形式更是繁華多彩。霓虹燈廣告成為了一個地區經濟繁榮與否的重要顯示。
直郵廣告。直郵廣告是採取將產品宣傳資料直接郵寄給消費者的廣告形式,此形式廣告在西方某些國家所佔比重很大,甚至被喻為取代雜志的四大媒介之一。
二、廣告職業化和專業化
廣告活動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是從美國開始的,並由美國傳到歐洲許多國家。
1869年,在美國的費城,N·w·艾耶父子創立了具有真正專業廣告公司意義的廣告公司,即「艾耶父子廣告公司」。該公司經營的重點從單純的報紙版面轉到為客戶服務,為客戶製作廣告,幫助客戶制定廣告策略,並注重廣告效果。
20世紀初期,廣告專業公司的發展十分迅速。美國廣告業自開始便首當其沖,引導廣告專業公司發展大潮,產生了一大批著名的廣告公司。在20年代末開始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廣告公司做了大量工作,對使美國工商企業擺脫經濟蕭條起到了極其重要偽作用。因此;在世界上形成了以美國為核心的廣告公司行業群體。
美國廣告業的發展帶動了世界范圍的廣告業的活躍和發展。從廣告業態勢來看,從二戰以後,在世界上出現了以美國為核心領導,西歐和日本為重要主體的世界廣告業的大發展。
三、廣告學的產生與發展
(一)廣告學的產生
廣告學之所以出現,存在著三個原因,即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產生客觀推動,心理學的發展奠定理論基礎和學科分化的必然。
第一,客觀基礎。20世紀初,專業廣告公司的迅速發展,推動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而商品經濟的飛速發展又給廣告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在廣告理論上將廣告實踐中的經驗加以總結和提高,以便進一步推動廣告事業的發展。正是由於商品經濟在本世紀初的大發展,才形成了廣告理論研究的客觀基礎。
第二,心理學理論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自1879年德國的馮特教授在萊比錫大學創立第一家心理學實驗室之後,從實證角度展開了對心理機制和心理活動的研究,並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從而使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從哲學中分離出來。現代心理學的產生和進一步發展對消費心理學和廣告學產生了重要影響。心理學理論每一次發展和突破都導致廣告理論研究的深入和新理論的產生。
第三,學科獨立大潮的必然。20世紀初期,是社會科學學科分化的時期。隨著社會科學18世紀形而上學地發展和19世紀在學科經驗和萌芽概念上的積累,社會科學中的許多領域開始出現了分化現象。從而產生了一大批的20世紀新學科。就廣告而言,它是適應這一學科大綜合和大分化的客觀形勢,把原屬新聞、傳播、營銷和心理活動中的概念、范疇加以綜合、抽象和分離出來,並找出其中內在邏輯,進行新的結構組合,從而構建出了獨立的廣告學理論體系。
(二)國外廣告學的發展
國外廣告學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創立、成熟和創新。
1.創立階段
從上個世紀末至本世紀30年代為廣告學的創立階段。
1900年,美國心理學家哈洛·蓋爾(Har]ow Gale)在多年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寫成《廣告心理學》一書,強調商品廣告的內容應該使消費者容易了解,並應適當運用心理學原理以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和興趣。1901年美國西北大學校長、社會心理學家瓦爾特·狄爾·斯科特(WalterD513Scott)在西北大學做報告時,系統提出心理學如何應用於廣告宣傳諸要點。隨後,他連續發表有關論文12篇,並整理成冊出版《廣告論》(又譯為《廣告原理》)一書。1903年問世的《廣告淪》認為心理學應用十分廣泛,不僅在廣告業范圍,各種產業莫不可行,為廣告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之後,美國經濟學家席克斯編著了《廣告學大綱》,對廣告活動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探討。《廣告論》和《廣告學大綱》被視力世界上最早的廣告學著作。
1908年,美國社會學家羅斯撰寫了《社會心理學》一書,分析並研究群體與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心理和行為表現,其中大量涉及與消費心理有關的直接和間接因素,對廣告學的建立起到理論背景的支持作用。1912年德國心理學家敏斯特伯格發表《心理學與經濟生活》一書,重點研究工業心理學諸問題,在部分章節中明確提出廣告效果和櫥窗陳列等和消費心理相關的問題。1902—1905年期間,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加州大學、密西根大學和西北大學都開始講授有關廣告學方面的課程。
自l 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研究廣告的理論出現,並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這個時期廣告理論研究的特點是提出問題,簡單論證,理論比較零散,未形成完整學科體系。但是,廣告學作為一個學科已經出現。
2.成熟時期
自本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為廣告學成熟發展時期。
在本世紀20年代,傳播學和市場學開始出現,尤其是市場營銷活動的開展及理論的發展和完善,推動了廣告學的進一步成型。1929~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帶來的經濟大蕭條,客觀上對廣告學提出了理論要求。因而,此時期出現了一大批廣告專家和學者,研究現實問題,利用廣告影響和推動現實經濟的發展。
一批廣告理論研究人員在使廣告理論成熟化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產生了許多廣告理論流派。本世紀前期美國最有影響的文案撰稿人約翰·肯尼迪(John Kennedy),創立了情理廣告派,他為廣告定下了「紙上推銷員」的著名定義。克勞德·霍普金斯發展了約翰·肯尼迪的情理廣告,成為情理派的代表人物。他認為,廣告之於商品,猶如戲劇之於人生,它既是商品,又高於商品。他寫過無數著名的廣告文案,使不少商品成為名牌。他的著作《科學的廣告》一書是美國修學廣告的學生的必讀書。李奧·貝納建立和發展了「芝加哥廣告學派」,在廣告表現上「我們力求更為坦誠而不武斷。我們力求熱情而不感情用事」。羅瑟·瑞夫斯(Tosser Reeves)首創了廣告是「獨具特點的銷售說辭」(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的理論。明確「廣告的藝術是用可能最低的費用把一項訊息灌注到最大多數人的心中」。威廉·伯恩巴克(William Bernbach)提出廣告寫作一定要有創造力,在廣告上最重要的東西就是要有獨創性(original)與新奇性(fresh),「你寫出的每一件事情,在印出的廣告上的每一件東西、每一個字、每一個圖表符號、每一個陰影,都應該有助於你所要傳達的訊息的功效」。大衛·奧格威(David Ogilvy)創立了「形象設計」理論,被譽為「形象設計時代的建築大師」,他的《一個廣告人的自白》一書。總結了自己從事廣告實務的經驗和體會,自1962年出版至今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在美國國內它的銷量已逾30萬冊。此書在歐美專修廣告的學系中,是學生必讀的參考書,其中既有廣告的創作,也涉及到諸多經營管理的現代化理論。喬治·葛里賓(George Gribbin)將羅必凱學派系統化,他認為「寫好廣告與寫其他任何東西的要點,都是寫作者要做到了解別人,對別人洞察入微,並對他們有同情心。」在廣告中,要使對方連續不斷地去讀文案的第一句話、第二句話,直到看完廣告的最後一字。他明確指出廣告人員一定是閱讀廣泛的人,不僅撰文人員甚至一切與創作廣告有關的人都應如此廣告撰文和創作,應該不斷修改,使其完善。廣告要貼近生活,文案寫作人員應該對商品有深刻的了解,去了解未來的顧客,去了解你的商品,才能創造出好的廣告。
這一時期,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區的麥迪遜大道(Madison Aven Me),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廣告公司總部,因而,這條街道成為了美國廣告業的代名詞。
3.創新時期
70年代以後,隨著新技術革命席捲全球,使廣告的現代化手段及技巧有了大幅度的革新,廣告調研預測技術、媒體策劃技術、廣告表現技術出現電腦化趨勢,廣告理論出現了不斷創新的趨勢。
60年代末70年代初艾·里斯(AL Rise)和傑·特勞特(Jack Trout)提出「定位」(Positioning)概念,並寫了一系列名為「定位時代』』(Positioing Age)的文章。廣告定位理論迅速傳播到許多國家。最近,傑·特勞特在總結25年來的經驗基礎之上出版了《新定位》(The New positioning)一書,提出了更符合時代要求定位策略。與此同時,廣告媒體的研究、廣告心理的研究、廣告運動策略、廣告經濟學、廣告社會學、廣告文化學與傳播學如雨後春筍般開始出現,豐富、促進了廣告學基本理論,又同時推動了廣告事業的發展。
⑥ 媒體廣告發展史是什麼
最早的廣告以戶外廣告形式出現眾所周知,最早的廣告是以行人注意的戶外廣告形式出現的。在5000年前的埃及,商人習慣在石板上刻錄售賣信息來吸引行人興 趣。當特殊的商品到貨時,一個被稱為「公眾號丁」的人會沿街奔走大聲地把這個消息告訴每個人。當時那裡甚至出現了最早的、以草紙製成的海報。而其他文明古國,也曾有繁榮的戶外廣告文化在街間巷裡出現。2000年前,造紙術在中國誕生,紙制海報的出現成為必然。1400年前,中國又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這結束了印刷中重復再生相同數據的麻煩。當需要告訴人們新店開張或新產品上市的時候,現在商人可以同樣地製造許多海報。
布告板是最常見的戶外廣告形式之一。這里舉個例子。日本有一種古老的日記叫做「Tosa日記」,著於1100年前,它出自一位地方官之手——在返回當時的首都京都後5年,這位官員開始記錄自己的經歷。
例如他寫道:「今天傍晚,我將會乘船抵達京都。途中經過的商店的布告板還是5年前的老樣子,但那店老闆的心情可能已經不同了。不知道我的猜測對不對?」
這很像一個現代的商人,在做完一項很長的任務之後由外地還家,當他開車到達城市的時候,看到5年前看到的那塊廣告牌,想道:回家真好!
舉這個例子的目的是想說明戶外廣告有很長時間的歷史。 現代大眾傳媒如何發展而來 大約550年前,Gutenberg引領活字印刷的使用而發展了印刷技術,據說Gutenberg當時曾翻印了180本聖經,因此直到現在在歐洲都非常有名。實際上,中國和韓國早在此(550年)400年前就已經有了活字印刷,他們用陶土、錫、木頭或其他的材料製成活字字模。
但無論如何,東、西方印刷術的發展都使信息成為可大量再生的數據。就Gutenberg,他可以印刷更多的聖經給更多的聽眾,使它在更多聖職者以外的人們中傳播,甚至被認為引發了之後16世紀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媒體的發展有改變人們思考和刺激他們行為的能力。中世紀歐洲,聖經的能量是如此巨大,以致於在修道院和其他地方必須被鐵鏈鎖在桌子上。Gutenberg的發明將聖經變成一種可移動的媒體,成為一種印刷圖書。一定程度上,這次宗教改革稱得上一次運動十它給了基督信徒們以激勵。
印刷技術的發展不但使印刷大量圖書成為可能,而且使報紙和雜志能夠定期出版,廣告也將隨之出現在上面。
1652年,一份英文周報刊登了一個咖啡廣告,這是印刷媒體中最早刊登廣告的例子。19世紀,報紙和雜志中的廣告在世界各處已經變得平凡。
20世紀給大眾傳播帶來了進一步的發展,媒介用來傳送信息的重點從報紙轉移到了無線電波上。
首先是收音機。5000年前傳統的沿街叫賣聲現在通過無線電波使更多的聽眾產生共鳴。這是廣告史上劃時代的發展。
20世紀中期,電視誕生。未來25世紀的人類會說,回顧過去,電視是-20世紀的最大的發明。廣告主,那些使用電視信號裝置的商家,現在能把他們的售貨員送到人們的客廳里。但是攻擊性的、強求的售貨員不總是被喜歡。由於廣告專家的努力,一些電視商業的今天幾乎可以使人們得到像娛樂節目一樣的享受。
戶外廣告有5000年的歷史,到了20世紀,電視的創造給了基於家庭的廣告活動以一個巨大市場,:我們甚至可以稱它為「家庭廣告」。 媒介的重點從街道轉到人們家中有趣的是,跟收音機、電視或是和其他電波媒體正在廣泛傳播一樣,家庭的結構也正在變更,「大家族」正在收縮為「小家庭」,相似的家庭格式收看著相同的電視節目和相同的電視廣告。父親、母親、孩子,一字排在電視前面,這就是20世紀催生的快樂的家庭圖像。你摸不到電視中兜售的那些食物、清潔劑、汽車和其他商品,但只要坐在家中瀏覽:人們就可以決定購買哪些。在現實世界中,這種在電視和家庭之間產生的互惠影響改良了我們的生活。
20世紀是大眾傳媒在家庭受眾目標上取得驚人發展的世紀。對廣告公司而言,他們把更多的信任放在了報紙、雜志、廣播和電視這「四大媒體」上。到了20紀末,一種新的媒體越來越多地被使用,它被稱做英特網。
個人計算機在普通家庭中已經像在辦公室中一樣被廣泛使用,連接起人們溝通的電纜。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英特網也在全世界范圍內進入了尋常百姓家,隨著英特網發展,「在線廣告」也迅速發展起來。
與家用個人電腦的廣泛使用一樣,移動信息的終端也得到了發展。它的便利之處就在於,即使是在戶外,英特網也可以為人們提供溝通服務。然後,一些人通過將小型膝上電腦連接到行動電話而能在街上訪問網際網路,而其他人使用行動電話終端。
通過僅僅使用行動電話進入網際網路,網路模式技術在日本得到發展。能夠上網的行動電話受到消費者歡迎,特別受到了年輕消費者狂熱追捧。便於攜帶的信息終端和今天的行動電話已經沿著不同的道路發展。像PDA那樣便於攜帶的信息終端實際上是一個有通訊功能的小型計算機。今天的行動電話,一方面是一個有溝通功能的電話,它能夠傳送並收到非聲音的數據。盡管從技術上來講它們仍然是一部電話,但看起來卻比其他攜帶型終端更容易操作,因為它們保留了計算機的概念。那些以前對計算機並不熟悉的女性相比之下更加青睞行動電話。同樣是那些曾在東京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一邊走一邊講電話的女性,現在正在用手指撥弄著電話上的按鍵發送短消息。讓我們看一些新近的數字。2003年行動電話在全世界銷售總額為5.2億左右。但是到2007年,全世界行動電話的用戶將會達到20億。有人預測,2007年世界人口將在65億左右,其中一半人居住在城市。這表明城市人口中多數成年人將有行動電話,並且隨時隨地使用,並且他們中大多數將使用英特網收發電子郵件。
20世紀,電視是工業社會中與這樣的家庭影像有關的媒介——父親外出工作賺取收人,母親在家照顧孩子和做家務。但在21世紀,這種家庭影響在全世界范圍內都發生改變。所有的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父親和母親都外出工作,孩子們則專心於學習和課外活動。家庭成員們在一起的時間很少很少,他們通過行動電話來保持聯絡。
行動電話是一個能把今天城市中繁忙的人們聯系起來的媒介,21世紀廣告必須把信息送到這些「流動的個體」中的每一個上面。廣告載體再次回到街上
2008年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行,在全世界的每個街道角落中,無疑有很多人將能通過行動電話屏幕觀看比賽實況轉播。行動電話可以看作一個便於攜帶、微型的個人計算機或是電視機。當按觀看次數計費內容被下載到行動電話上時,他們甚至成為微型商店。
行動電話在很多城市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年輕人用他們的行動電話玩游戲,有人通過它聽廣播和音樂,你甚至能看見老年婦女用行動電話將孫子的照片傳送友們。有 人通過行動電話閱讀發送到上面的郵件雜志,還有入通過行動電話訪問商業網站。
行動電話認真地履行著移動媒介的角色。因為他們簡單的輕便性,行動電話可說是將來的移動媒介中的主力軍團。
正如我前面講到的,廣告的歷史始於5000年的戶外廣告。然後,隨著大眾傳媒發展到20。世紀,廣告信息集中到室內,即通過家庭媒介傳播。但在21世紀的現在,我們發現了承載戶外廣告的全新途徑。
當然,這不意味著大眾傳媒的重要性減少了。電視、收音機、報紙和雜志已經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了標志形象。全球化發展使全世界的品牌都在為圖像競爭,所以大眾傳媒的角色分量仍然是舉足輕重的。
同時,戶外廣告已逐漸形成全新的方式。移動媒介,比如行動電話之類,可以讓我們在街道上向消費者推銷。
今天的消費者是善變的,如果我們利用大眾傳媒做廣告,很難使他們對商品產生的興趣維持到購買的那一刻。在這種情況下,移動媒介廣告能夠起到最後的說服作用。
從出現在20世紀的電視廣告開始,媒介的注意力從街道轉換到人們的客廳。現在,21世紀,媒介再次將他們注意力由客廳返回街道。
使用行動電話,我們可以隨時隨地跟別人溝通,從報紙上閱讀新聞,甚至很愜意地收看電視。換句話說,行動電話已經成為一個「移動的客廳」,大眾傳媒可以藉此延伸到任何它想去的地方。
21世紀的關鍵詞是「機動」。人們 去做環球旅行,移動媒介可以隨時為這些全球的移動消費者提供聲音、影響和文字信息服務。
大規模的廣告發展才剛剛開始。
廣告從戶外開始,然後在20世紀將注意力轉到室內。到了21世紀,當我們繼續努力迎合消費者心意的時候,又處在了一個室內戶外結合的廣告時代。
⑦ 影視廣告創意的發展歷史
廣告創意是對廣告任作家能力的挑戰,它要求廣告作家要思考而不能乞求於靈感,要遵循一定的創意原則。現代傳播學和市場營銷理論的發展,為廣告創作注入...
創意是廣告的靈魂,廣告創意是對廣告任作家能力的挑戰,它要求廣告作家要思考而不能乞求於靈感,要遵循一定的...免費提供各類論文,企業文案,競聘資料,述職報告,工作總結,演講致辭,實習報告,企業文案,管理實務,...
東西方電影文化比較研究
任何藝術作品都離不開特定的社會文化內容,《東西方電影文化比較研究》旨在擺脫單純就電影論電影的情況, 把世界電影的發展放在文化的大背景中加以介紹, 將生動豐富的電影史料,東西方文化, 以及不斷變化的社會觀念,美學觀念 和科技發展熔為一爐,探討電影與文化是如何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
這是一門跨領域的學習,我們將採用比較的方法來剖析東西方電影發展的內在規律和聯系。 由於此課的設計是以增強學生的交叉復合的知識結構和參與文化藝術的交流能力為本, 我們歡迎並鼓勵學生將他們感興趣的有關問題帶入課堂共同討論。
文化差異來自思維差異:
創意的文化差異首先來自思維差異,東西方在哲學思想源流上各自有不同的來源。東方體系(特別是中國)深受儒家、道家等傳統文化的薰陶,歷史悠久豐富,較注重情感的變化,因此東方諸民族觀察事物有時是憑直覺、非理性、綜合的,他們注重情感訴求。相對而言,西方的邏輯學承襲自蘇格拉底以來的「三段論法」,因此西方的思維方式傾向理性主義、善用邏輯、推理的思考,他們習慣有系統、有秩序地掌握事物的性質。因此,東方的思維方式通常特點是精神的、感性的、內向的、綜合的、主觀的;而西方的思維方式通常特點是物質的、理性的、外向的、分析的、客觀的。當然,這只是整體的從東西方人的思維習慣上來看,及至具體,也是因人而異的。
單一文化影響下的廣告:
在單一的文化影響下,東西方廣告隨著其思維文化的差異,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閃爍著獨特的眩目光彩。
中國,歷史悠久,擁有豐富的傳統文化,保守的儲蓄觀念,文化中極富有人情味。及至廣告,創意人通常習慣把情感隱藏在心裡,再通過創作反映到廣告作品,從中可以閱讀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紅星精裝瓷瓶二鍋頭的廣告,就是從文化的角度來推廣產品。作為中國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最有名,也是最普通的酒,就是紅星二鍋頭。作為老北京的餐桌必備,二鍋頭已經融入了北京文化。但作為低端產品,二鍋頭要想打入高端市場,也要靠文化這個切入點。其電視廣告強調了在北京吃喝玩學所必然的項目。比如在北京——吃,要吃烤鴨;玩,要爬長城;學,要學京劇;而喝,自然就要喝紅星了,而且還是精裝瓷瓶的紅星二鍋頭。從中國傳統文化以及獨特的習慣入手,提升了自己品牌的地位,使自己融入文化,上升到了一定高度。
但在外來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沖擊下,新一代的年輕人的思想和邏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以他們為主要目標群體的一些產品,比如汽車、手機、電腦等高科技產品,以及服裝、飲料、食品等消費品,這些商品的廣告表現都要隨之變化。
在西方,每年的2月14日是情人節,在這一天,女孩子會送巧克力給自己心愛的人。在中國,這個洋節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重視,每年的情人節前夕,各大巧克力品牌都會進行各種廣告宣傳。在平時,金帝巧克力的市場覆蓋率遠遠不敵德芙和吉百利這兩個在中國最深入人心的巧克力品牌,但在情人節期間卻不是這樣的。金帝巧克力適時的推出了幾款適合情人節的禮品包裝,再加上他特有的廣告口號,成為了情人節期間最吸引女孩子的巧克力之一——「只給最愛的人」。在這樣的日子裡,這樣一句甜蜜貼心的話,怎麼可能不令人心動呢?
直白熱情的愛意表達是西方人特有的方式,在他們的思維中,愛,就要說出口,甚至,情敵間決斗,至戰死也是光榮而神聖的,沒有任何害羞的必要,這顯然不是保守的中國人所習慣的。「只給最愛的人」這一廣告口號的提出顯然是西方文化的直觀體現。
然而,現今對中國市場文化沖擊最為強烈的不是西方文化,而來自我們的近鄰——日韓文化。前幾年「韓流」的暴風雨席捲了中國大陸,在青少年中造成了相當規模的影響,至今仍留有餘波;而日本對外的文化影響更是由來已久,Panasonic、Sony、本田、富士等品牌在中國已經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這些都毋庸置疑。日韓服飾、電影、音樂等等的文化侵襲,無孔不入。前段時間最風靡的廣告就是奧林巴斯數碼相機的廣告,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主題歌《Hey,Julia》也是紅極一時。在網上,更是有人無數次的點擊下載整版的廣告,創造了中國播放廣告片的一個奇跡。奧林巴斯數碼相機,由此,徹底打開了中國市場,造成了相當規模的影響。
多元文化沖擊下的廣告:改革開放的今天,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中國已經形成了許多新興的文化現象。
「七夕」——農歷的七月七日,是中國傳統的七巧節,在中國古老傳說中,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在以前,這個日子對中國人來說只意味著一個浪漫神奇的民間傳說,但在今天,這已經演變成了中國的情人節,給戀愛中的青年男女每年第二個浪漫節日,也給了商家第二個藉此大展攻勢的機會。於是,像2月14日一樣,鮮花、巧克力、香檳以及一切適合情侶的浪漫商品再一次的鋪天蓋地。中國情人節——這無疑是東西方文化沖擊下的一個典型例子。
所謂入鄉隨俗,外來品牌想要打入中國市場,帶來一定的文化沖擊之外,還應努力適應中國的文化環境,這樣才能更容易被中國消費者所接受,這樣就造成了多元文化廣告。
外國名牌在投放中國市場時,其廣告創意也是隨之變化的。可口可樂作為全世界最著名的品牌之一,其產品反中國傳統習慣的口味一度被許多中國人所排斥,但隨著中國經濟水平與西方的拉近,隨著中國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可口可樂不再是個新鮮的消費品了,他已經成為許多家庭餐桌上的必備,所以他在廣告上的宣傳側重早已不再口味上做文章了。春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也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之一,每年春節家家都要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然後探親訪友,對於春節期間中國人餐桌上的飲料需求,可口可樂是不會放過這一點的。今年是猴年,在今年春節,可口可樂就專門推出了可口可樂金猴鬧新春篇,以中國最著名的神話形象孫悟空現身,為其「代言」,這個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形象生動可愛,不僅在春節期間顯得熱鬧喜慶,還拉近了與中國觀眾的距離。這篇廣告的人物形象也極具中國特色,一家四口中國家庭——媽媽盤著中國發髻;爸爸穿著長袍馬褂;兩個小孩子一個留著阿福頭,一個梳著丫鬟髻,如果你記性好你還會發現,這幾個典型的中國形象人物曾經在往年的可口可樂春節期間廣告出現過。
不僅是可口可樂,麥當勞在春節期間的廣告也非常具有中國特色,不僅有很多春聯福字,還有鞭炮,舞獅等等。這不難看出中國文化對外來品牌的影響,在中國文化的環境下,外來的洋商品也都穿上了旗袍馬褂,說著恭喜發財。這種外國品牌穿上中國外衣的例子,在中國的廣告市場上也是越來越多。
廣告創新文化:
現今社會,廣告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具體化當然有其地區的差異,但我們也無法忽視其整體形成的文化。每年,數以萬計的人們歡度饕餮之夜廣告盛會;很多流行音樂明星的專輯里都收錄有廣告歌曲;人們聊天聚會,有人會不時隨口說出幾句流行廣告語……廣告,作為一種文化產物,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融入了由歷史地域沖擊所形成的文化環境中。文化影響廣告,廣告創新文化,如此循環,創造生活。
一條創意可以打贏一場戰爭 一條創意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一條創意可以救活一個企業 一條創意可以創造一個奇跡 ...
⑧ 電視廣告的發展歷程
數字化是廣播電視自誕生以來最大的一次技術變革、最大的一次發展機遇和最大的一次嚴峻挑戰。針對教育電視而言,這種挑戰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數字化技術的全面推廣,使得頻道資源空前豐富,收視選擇更為多樣。原本處於弱勢地位的教育電視處境更為艱難。
(二)數字化技術的全面推廣帶動了收視模式的革命性轉變。
傳統電視我播你看的單向傳輸轉變成加入我點你播的互動收視。觀眾的要求更高了。相對於綜合頻道來說,教育節目對觀眾已經不單純是獲取資訊和娛樂消費,而是對下一代的教育投資。能否以內容為王、貼近為先吸引眼球,對教育電視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三)數字化技術的推廣使電視機這一接收終端演變成多媒體信息終端。
用戶家中的電視機不僅可以看電視、聽廣播,還可以獲取電子政務、文化教育、生活信息、電視商務等海量的信息服務,功能進一步拓展,帶來的是觀眾的進一步分流。同時,數字技術又催生了數字化新媒體的涌現。如移動電視、手機電視、網路電視、樓宇電視等。在這樣一個數字化平台上,教育電視既要面對數字化時代的新觀眾,又要面對數字化時代的新媒體,還要與傳統電視中的成熟媒體展開競爭,生存壓力可想而知。
二、教育電視運行現狀更加劇了這樣的危機感
國家教委1997年10月14日以教電[1997]4號文印發的《教育電視台站管理規程》第十八條規定,教育電視台欄目設置與播出節目要以教學節目為主體,每周播出的教學節目時數一般不少於播出節目總時數的60%。
教育電視放棄了自己的教育專業地位,跟在綜合台後面跑,辦台的大方向首先錯了。自辦節目沒有深度,缺乏權威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其他媒體的海量信息中便沒有了自己的聲音,就不可能進入主流媒體的行列。
三、尋求教育電視的發展拐點
(一)辦大教育,突出教育電視的基礎性地位
教育電視的辦台宗旨是服務教育、教學。關鍵是如何與時俱進,辦政府滿意的教育,辦社會需要的教育,辦觀眾認可的教育,辦前瞻性、發展性、國際性的教育。
一是辦好新聞類節目,把握政策導向,服務中心工作,提高教育電視的專業性、權威性。
二是辦好教育類節目,全方位服務學生、家長、教育工作者,提高教育電視的指導性、服務性、趣味性。
(二)做強媒體,打造教育電視的專業化品牌
教育電視的另一個特色是教育的電視化。這就要求必須按電視規律辦台,按媒介規律運營,打造品牌頻道、品牌欄目、品牌內容,實施名牌戰略。
對任何電視媒體而言,利潤都至關重要。 2006年,電視廣告收入依然是各級電視台最主要的利潤來源,在電視台的全部經營收入中所佔的比重達到90%以上。在各級電台的利潤追求和推動下,2006年電視廣告穩中有升,而且電台之間對廣告份額的競爭依然炙熱;對利潤和發展的渴望,讓電視業的廣告經營手段愈發市場化。
網路電視、手機電視、移動電視和樓宇電視等新興媒體的沖擊,境外電視媒體的侵入和分流,以及國家宏觀政策對房地產廣告和醫療廣告的影響,使得2006年電視廣告的增速一度放緩,2006年上半年電視廣告的發展狀況遠不及2004年和2005年同期。不過在2006年下半年,諸如《超級女聲》、《加油!好男兒》等大型電視活動和世界盃、亞運會等重要時間,為電視廣告營銷開辟出了新的領域和方式。在境內外知名品牌的輪番大戰之後,2006年下半年電視廣告再度飛升,帶動全年電視廣告取得18%的增長率(按刊例價計算),與2005年19%的水平基本持平,預計將使年度電視廣告的總經營額超過400億元。
在盤子整體做大的背景下,各級電視台的廣告投放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增長速度不盡相同。在電視廣告份額分配格局大致不變的情況下,中央台和省會城市台的增長比較突出,增長速度超過了18%的平均水平,廣告份額也略有提升。2006年,中央台在事件營銷和影響力營銷中收獲頗豐,《夢想中國》、世界盃轉播等都為中央台探索新的廣告營銷模式提供了契機,CCTV10與中國移動的攜手則成了小眾頻道市場化運作的典範代表。和中央台與大品牌的強強聯合不同,省會城市台則憑借其在本地市場的影響力而深受全國性日化品牌和地方零售商倚重,地方民生新聞和方言欄目劇等熱播節目不僅為插播廣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還讓植入式廣告等新營銷模式有了一展拳腳的機會。
國家廣電總局於2011年10月11日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針對電視劇中插播廣告的時間、長度以及廣告類型作出進一步規定。《通知》強調要規范影視劇和新聞節目中間插播廣告的行為,禁止在片頭之後、劇情開始之前以及劇情結束之後、片尾之前插播任何廣告。此外,還規定新聞節目主持人也不能為商業廣告做代言,針對此規定,各大衛視均表示會嚴格執行。
⑨ 廣播廣告的發展史
廣播廣告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一種很傳統的廣告形式,但是還是一種很重要的廣告形式。隨著科技的不斷創新,收聽廣播更人還是有所減少的。但是做廣告推廣的話,廣播廣告是不可忽視的。下面是廣告買賣網對廣播廣告發展的詳細介紹:
19世紀末,無線電學從物理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1895年,義大利科學家馬可尼和俄國科學家波波夫分別通過各自的獨立研究製作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無線電接收機。1920年,美國匹茲堡西屋公司的工程師弗朗克.康拉德建立KDKA電台,成為舉世公認的歷史上第一座廣播電台。同年9月29日,在此電台播出了第一支廣播廣告,內容是推銷收音機。
美國的報業大王湯姆森說:「一張廣播的營業執照就是印鈔票的執照。」的確,廣播一經誕生,就被當作賺錢的工具來使用。1924年,美國電台的廣告收入只有400萬美元。到1929年,就增加到4000萬美元。
講人30年代,廣播逐漸成為美國全國范圍內的傳播工具,那時候美國有一半以上的家庭擁有收音機,廣告效果十分顯著。廣播開始越來越多地承攬全國性的廣告,導致廣告收入劇增。從廣播廣告收入的絕對數來看,美國在30年代初僅僅是幾千萬美元,而到了1941年以後就急遽增加到2·25億美元。
只是,好景不長。電視的興起使廣播走入低潮,廣播廣告的收入逐漸落在了電視以至於報紙的後面。仍以美國為例,在全國廣告總收入中,950等廣播廣告佔10.7%,電視廣告只佔3%,而到了1955年,廣播廣告下降到6.1%,電視廣告卻上升到11.2%。
不僅美國如此,世界范圍內,廣播廣告的狀況大抵都是這樣。雲南電視台廣告部,在20世紀70—80年代,廣播廣告佔世界廣告總收入的比重一直在6% 7%之間,目前也還維持在10%以下。
令人欣慰的是,隨著對廣播這一媒體潛力的挖掘開發,例如立體聲調頻以及音樂台、交通台、文藝台、教育台等系列電台的開設,再加上隨身聽的普及、城市私家車數量的大增,廣播聽眾的興趣、愛好發生了很大變化,廣播又有了重新崛起的趨勢。
我國的廣播廣告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
1923年,僑居上海的美國商人奧斯邦在上海外灘大來洋行屋頂建立了 中國第一座電台,但由於音質不良,三個月後就停播了。1927年3月,上海 新新公司高級職員鄺贊在公司的六樓屋頂建立了一座電台,每天播音4小 時,節目內容多為商業廣告,這是中國人自己辦的第一座私營電台。隨後, 中國出現了一批民營廣播電台,例如上海亞美、大中華、國華、中亞等幾十家 民營廣播電台,廣播廣告發展都主要靠商業廣告的收入維持營業。
我國人民的廣播事業創建於戰爭時期。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華廣播電台進行了首次播音,標志著人民廣播事業的誕生。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雖然廣播節目逐漸豐富多彩,但是由於長期不重視發展商品經濟,並認為廣告是資產階級的東西,所以一直沒有正式開播廣告節目。1979年以前,我國專業廣告公司總共不足十家,當時的電台以及電視台基本上都不經營廣告業務。
1979年是中國廣告市場恢復的元年。改革開放為我國的廣告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廣告市場開始恢復,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在全國廣播電台中第一個恢復廣告業務。1979年3月5日,上海人民廣播電台製作播出了中國自「文化大革命」之後的第一條廣播廣告「春蕾葯性發乳」。
1979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成立廣告科,並在1980年元旦,開始恢復了商業廣告的播出。自此,各地電台開始紛紛承接廣告業務,中國的廣播廣告事業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
據統計,截止到2005年,全國共有廣播電台273家,開辦廣播節目2306套,全國公共廣播節目播出1030萬小時,其中廣告類節目92萬小時。2005年,廣播廣告的收入已達18.28億元,比上年增長20.23%,超過報紙、電視等媒體的廣告增幅。
⑩ 史上第一個電視廣告叫什麼名字
史上第一支電視廣告是在1941年7月1日晚間2點29分播出的,以9美元(約紐約市的全國廣播公司(NBC)旗下的電視台購買棒球賽播出前的10秒鍾時段。公司的口號旁白:『美國以寶路華的時間運行!』 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