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及歷史
Ⅰ 九年級世界歷史
爪哇人:Javanais
印度尼西亞語作Orang Djawa。
(Javanais) 印度尼西亞的穆斯林民族之一。人口7630萬(1983),佔全國人口的46.2%。主要居住在爪哇島,部分散居在蘇門答臘、加里曼丹等島嶼。原講爪哇語,以中爪哇方言為標准語,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現多講印度尼西亞國語(蘇門答臘東部占碑地區的一種馬來語方言)。爪哇人與巽他人、馬都拉人、米南卡保人等民族同被認為是公元前lOOO~300年之後移入的具有蒙古人血統的新馬來人的後裔。據文獻記載,公元2~3世紀時,爪哇人已建立了早期封建制王國,當時與中國已有友好往來。?~15世紀,曾建訶陵、占婆、爪哇麻喏巴歇等城邦國家。歷史上受中國和印度文化影響。17世紀初,受荷蘭殖民主義者統治。1945年獨立。經濟以農業為主,80%以上人口從事水稻種植業,兼種玉米、木薯、花生、大豆、甘蔗、煙草等作物,沿海地區居民從事捕魚業。20%人口居住城市,有的在政府機關、工廠工作,有的經商或開設各種手工業作坊。手工業以製作銀器、花裙布紡織聞名。13世紀前後,伊斯蘭教通過來自印度北部的穆斯林商人傳入爪哇各沿海地區,由於王室貴族的歸信、印度穆斯林商人同當地居民的通婚,以及中國穆斯林商人如彭瑞父子的傳教活動,伊斯蘭教得到廣泛傳播。現爪哇人中有1/3的人屬遜尼派的沙斐儀教法學派,他們被認為「桑特里」。另有一些屬於印度教化的穆斯林,被稱為「普里阿伊」,信仰較為淡漠。但割禮、婚禮、葬禮都按伊斯蘭教規進行。其它各種節日、喜慶活動和社會禮俗仍多保留印度教的傳統。爪哇島是印尼伊斯蘭教傳入較早的地區之一,在農村普遍建有清真寺,據統計,僅在爪哇人城鄉共有大小清真寺6000多座。在城市還設有若干伊斯蘭組織和團體,與國外伊斯蘭組織建有友好往來關系。近年來,到聖地麥加朝覲的人數不斷增加。
東南亞印度尼西亞主體民族。主要分布在爪哇島,以中部人口最密,部分居住在蘇門答臘、加里曼丹等島嶼。另有部分居住在南美洲的蘇利南。屬蒙古人種馬來類型。使用爪哇語,分直葛、井裡汶、南安由、外南夢、瑪琅、泗水、滕格爾等方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使用古體文字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現通用印度尼西亞語。原信印度教和佛教,15世紀下半葉後多改信伊斯蘭教,屬遜尼派。20世紀中葉起部分人信奉基督教。現仍保留萬物有靈信仰。每年各村均舉行一次驅逐惡靈的儀式。爪哇人的祖先約在公元前5世紀即出現在爪哇島上。2~3世紀時,形成早期封建制國家。當時與中國有友好往來,唐代史籍稱其地為訶陵、闍婆、爪哇。中世紀建滿者伯夷王國(1293~1451),元代史籍稱麻喏巴歇國。歷史上受中國和印度文化的影響。爪哇人各村都有共同的祠堂和墓地。村中土地多為公共所有,鄰里間重視互助合作。親屬組織為雙系制。男女均行割禮,都有繼承權。文化藝術比較發達,有古典舞劇、音樂、雕刻、帛畫。主要從事農業,修築梯田,種植水稻、玉米、甘蔗、咖啡和橡膠等;也從事捕魚,飼養家畜、家禽。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最大的種族集團。語言屬澳斯特羅尼西亞(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逾7,100萬人使用。爪哇人是穆斯林,然而早期的印度教傳統現仍明顯,恪守穆斯林戒律的爪哇人較少。普遍信仰靈魂。傳統的爪哇社會組織結構不同,有比較平等的農村社會,也有等級分明的城市社會,其中宮廷生活尤為復雜。言語根據說話人的社會地位不同而有俗語、敬語和最敬語等之分。爪哇大城市的成長,產生了主要來自農村的城市無產階級。爪哇的農村是由一家一家的住宅密集而成的。雖然稻穀是主要的糧食作物,也生產其他各種穀物,包括玉米、木薯、花生、大豆和甘薯。
補充
爪哇人
爪哇人(Java Man)在印尼爪哇島上發現的晚期猿人化石的統稱。1890~1892年,荷蘭解剖學家杜布瓦(E.Dubois)首先在中爪哇梭羅河邊的特里尼爾(Trinil)附近相繼發現了臼齒兩枚、頭蓋骨一具、左側股骨一根。其特徵為:顱骨低平,額骨傾斜,眉嵴顯著,腦量約900毫升;股骨長直,適於直立行走。杜布瓦認為其特徵界於猿與人之間,故命名為直立猿人(Pithecanthropus erectus)。由於無石器或其他文化遺物,且頭蓋骨與股骨位置相距15米,當時有人懷疑這是猿的頭骨和人的股骨,並非同一個體的骨骼化石;直到1929年與其類似的北京人化石(伴有石器和用火遺跡)發現後,其晚期猿人的進化地位才被確認,學名被訂為直立人(Homo erectus erectus);經鉀-氬法斷代,知其生活在70萬至50萬年前。1936年以來,荷蘭古生物學家孔尼華(G.H.R.von Koenigswald)等又在爪哇的莫佐克托(Modjokerto)和三吉嶺(Sangiran)等地不斷找到這類化石,至今已有頭蓋骨9個,下頜骨5塊,股骨6根,其中在莫佐克托發現了一個幼童頭蓋骨,經研究,此幼童約生活在180萬年前,被定名為莫佐克托猿人(Pithecanthropus modjokertensis)。
根據爪哇發現的化石所確定的已絕滅的人科成員。1891年迪布瓦(E. Dubois)在索羅(Solo)河畔的特里尼爾(Trinil)發現的頭蓋骨和大腿骨,是直立人(Homo erectus)這個種最早發現的化石。但是杜布瓦當初把這些化石定名為直立猿人(Pithecanthropus erectus)。三吉嶺發現的化石以及1936年於莫佐克托(Modjokerto)發現的幼兒化石遺存,都說明在更新世早期和中期(約100萬∼50萬年前),直立人曾經居住在爪哇。爪哇人的特徵是∶平均腦量900立方公分,低於後期直立人,顱骨側視顯得低平,額部小,頭頂有附著下齶骨強大肌群的矢狀嵴和枕外隆起嵴,顱骨壁很厚實,眉嵴粗隆,齶骨巨大,下齶骨粗壯,沒有頦隆凸。牙齒基本上為人齒,但也具有猿齒的某些特徵,例如犬齒較大,部分交錯。爪哇人大腿骨的形態表明,他們一如現代人,完全直立行走,身高大約1.72公尺(5呎8吋)。莫佐克托出土的幼兒(死時約5歲)顱骨已經顯出粗隆的眉嵴和額部低平的特點。爪哇人的時代比北京人(Peking man)要早,因此通常被認為更原始些。
山頂洞人(Upper cave man)
[編輯本段]
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屬晚期智人。因發現於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遺址頂部的山頂洞而得名。1930年發現,1933~1934年中國地質調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進行發掘。與人類化石一起,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飾物,並發現了中國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地質時代為晚更新世末,據放射性碳素斷代,年代為距今約3萬年。山頂洞人處於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女性在社會生活中起主導的作用,按母系血統確立親屬關系。他們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山頂洞人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他們已會人工取火,靠採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他們能走到很遠的地方同別的原始人群交換生活用品。山頂洞人已用骨針縫制衣服,懂得愛美。他們死後還要埋葬。在山頂洞人的洞穴里還發現了一些有孔的獸牙,海鉗殼和磨光的石珠,大概是他們佩戴的裝飾品。
中國北京郊外周口店龍骨山猿人洞中曾發現多具北京猿人化石,但在山的最頂端石鍾乳洞,即山頂洞中,1933年有新人階段的化石人骨出土。稱此為山頂洞人。地質年代相當於歐洲舊石器晚期。至少為7個人體的人骨,年齡范圍自新生兒至老年。其中三個頭骨保存良好。根據魏敦瑞(F.Weidenreich)的主張,其中男性老人與歐洲克羅馬農人相似,成年女性頭骨A是美拉尼西亞人,成年女性B與愛斯基摩人相似。魏敦瑞從這一事實出發,認為遠古時代人的個體差異較之今日的人種差異為大,這是由於各地方的人經過選擇,而產生了今日人種的變異。現在一般多不接受這種說法,認為山頂洞人是未分化的蒙古系人種(黃色人種)。
洞穴和年代
[編輯本段]
山頂洞分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4部分。洞口向北,高約4米,下寬約5米。上室在洞穴的東半部,南北寬約8米,東西長約14米。在地面的中間發現一堆灰燼,底部的石鍾乳層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燒炙,說明上室是山頂洞人居住的地方。在上室文化層中發現有嬰兒頭骨碎片、骨針、裝飾品和少量石器。下室在洞穴的西半部稍低處,深約8米。發現有3具完整的人頭骨和一些軀干骨,人骨周圍散布有赤鐵礦的粉末及一些隨葬品,說明下室是葬地。下窨在下室深處,是一條南北長3米、東西寬約1米的裂隙。發現了許多完整的動物骨架,推測它們是在人類入居以前,偶然墜入這個天然「陷阱」之中的。
在山頂洞堆積中發現的脊椎動物化石共54種,其中哺乳動物有48種,大多數屬華東、內蒙古和東北地區的現生種,絕滅動物只有洞熊、最後斑鬣狗和鴕鳥3種,僅占動物總數的12.1%。由此表明山頂洞是晚更新世末的洞穴遺址。
體質特徵和種族
[編輯本段]
山頂洞的人類化石共代表 8個男女老少不同的個體。由頭骨縫的癒合程度和牙齒的生長情況看,其中5個是成年人,包括男女壯年和超過60歲的老人,1個是少年,1個是5歲的小孩,1個為嬰兒。
山頂洞人的體質已很進步。頭骨的最寬處在頂結節附近,牙齒較小,齒冠較高,下頜前內曲極為明顯,下頦突出,腦量已達1300~1500毫升。這些特徵和現代人相一致。男性身高約為1.74米,女性為1.59米。
關於山頂洞人的種族,德國體質人類學家魏敦瑞曾認為老年男性頭骨的測量指數很像西歐的化石智人,如克羅馬農人,但根據形態觀察,又可確定是原始的蒙古人種。女性頭骨之一屬於美拉尼西亞人類型;另一具則屬於愛斯基摩人類型。甚至認為這些不同種族的成員組成了一個家庭。中國古人類學者的研究認為,老年男性頭骨幾乎所有的面骨測量指數都和現代的或化石的蒙古人種相近,而遠於西歐的化石智人。從形態方面觀察,頭骨的許多特徵,如鼻骨較窄,有鼻前窩、顴骨突出並且較直,以及有下頜圓枕等,都屬於蒙古人種的特徵。女性頭骨之一,由於人工變形,不能作分析種族的正常依據。但其面骨部分的主要測量數值和指數,都接近現代的或化石的蒙古人種,其相似程度大於與現代美拉尼西亞人相似的程度。所有的形態特徵也都更接近於蒙古人種。另一具女性頭骨的測量結果表明,她是與愛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人和中國人有密切聯系的原始蒙古人種的代表。她比以上兩具頭骨具有更為顯著的蒙古人種的典型形態特徵。
山頂洞人代表原始蒙古人種,但個體之間尚有一些差別,表明當時蒙古人種正在形成之中,一些形態細節尚未充分形成。但有的學者認為,種族形成的時代比山頂洞人要早得多。(見山頂洞人復原像 )
Ⅱ 九年級歷史時間表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考綱知識點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時間:公元前五世紀後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內容:擴大公民的權利;鼓勵學術研究、重視教育、發展文藝;
4、作用:使雅典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頂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時間:7世紀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內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國家,以才選官
②經濟方面: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4、影響:它是日本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過度的標志。
三、文藝復興(九上P58-59-60)
1、時間:14世紀—17世紀上半葉
2、最先興起的國家:義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義
4、實質: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國別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義大利 創作長詩《神曲》,率先批評教會
達•芬奇 義大利 創作名畫《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
莎士比亞 英國 創作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四、新航路的開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歐洲商品經濟日益發展和擴大;西歐國家對東方財富的強烈渴望;奧斯曼帝國對東亞商路的控制。
2、客觀條件:指南針的應用;地圓學說的深入人心;航海技術的發展。
3、開辟的過程
航 海 家 哥倫布 迪亞士 達•伽馬 麥哲倫
開辟新航路 發現美洲新大陸 進入印度洋 到達印度 環球航行
4、影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開辟了歐洲人殖民擴張活動的道路;造成了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殖民災禍。
5、比較哥倫布等人的航海與中國鄭和的遠航,有什麼不同?(提示學生從規模、目的、性質、影響等方面分析比較)
航海家 規模 目的 性質 影響
鄭和 船多
人多 宣揚國威加強聯系 友好交往義舉 促進國家友好和經濟文化交流
哥倫布等 船少
人少 開拓市場掠奪財富 殖民擴張活動 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造成殖民災禍
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克倫威爾: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克倫威爾率領的議會軍隊打敗了國王軍隊,取得了最後勝利。1649 年,在英國建立了共和國,年就任「護國主」,實行有利於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軍事獨裁統治。1658年克倫威爾去世。
3、1688年宮廷政變:(P69)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國王。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
4、《權利法案》(P69)①時間:1689 ②目的:限制王權
③作用: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國王不能濫用權利,為所欲為。
④意義:標志著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P69)
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英國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六、美國的誕生或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國殖民統治嚴重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來剋星頓槍聲:1775年4月,標志北美獨立戰爭開始。
3、華盛頓:美國獨立戰爭的領導人,出生在弗吉尼亞一個種植園主家庭,一直反對英國的殖民侵略。獨立戰爭爆發後,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是司令,並領導美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越的斗爭,直至勝利。1787年憲法制定後,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並連任第二屆,退休後回到自己的農庄,1799年12月14日去世。
4、《獨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宣告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標志美國誕生。
5、薩拉托加大捷:1777年,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6、《1787年憲法》:1787年美國制定,規定美國為聯邦制國家,實行總統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大權。華盛頓當選為第一屆總統。
7、性質:具有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性質
8、意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 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推動了歐洲和拉美革命的開展。
七、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嚴重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人權宣言》:制憲會議發表。它宣稱人們生來是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體現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思想。打擊了法國封建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推動了革命的發展。
3、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①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
②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
③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4、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拿破崙建立,又稱拿破崙帝國。
5、《法典》: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後,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拿破崙頒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崙戰爭:
①拿破崙的早期戰爭是為了打退歐洲的反法同盟對法國的干涉,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性質;後期乘勝擴大法國的疆域,控制了歐洲很多地方,則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
②拿破崙把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帶到了法軍所到之處,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具有積極意義。但是,拿破崙戰爭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崙的失敗表明,在當時的歐洲大陸,封建勢力遠遠大於資產階級勢力。
八、「蒸汽時代」的到來(九上P88-90)
1、珍妮機:18 世紀60年代,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一種稱為「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的發明標志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
2、瓦特與蒸汽機:1785年以後,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機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3、汽船:美國人富爾頓製造。
4、火車的誕生: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機車。1825 年,這列名為「旅行者號」的機車在英國試車成功.
5、工業革命完成:19 世紀上半期
6、工業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九、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九上P107-108)
1、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
2、《共產黨宣言》
①時間:1848 年
②起草人: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
③作用:《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人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十、美國南北戰爭或美國內戰(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和南方種植園經濟)即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動就是領導了南北戰爭,頒布了《解放黑人奴 隸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隸,為廢除奴隸制而獻身。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做出了重大貢獻,為美國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是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
3、《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2年頒布。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並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宣言的發表,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廣大黑人歡慶解放,踴躍報名參軍,北方軍隊因此獲得雄厚的兵源。
4、性質: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5、影響:經過這場戰爭,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十一、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時間 :1861年
2、沙皇: 亞歷山大二世
3、性質 :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4、影響:①農奴制的廢除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改革雖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殘余,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十二、日本明治維新(九上P118-120)
1、內容:①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②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③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2、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3、意義:①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
②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③日本強大後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十三、人類邁入「電氣時代」(九上P124-127)
1、「電氣時代」的到來:19世紀70年代,人類歷史進人了「電氣時代」。
2、「發明大王」愛迪生:1879年研製成功耐用碳絲燈泡。
「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
3、汽車:德國人卡爾•本茨在1885年試制汽車成功,被稱為「汽車之父」。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田,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4、飛機:1903年12月美國的萊特兄弟製成飛機,並試飛成功。
十四、兩大軍事侵略集團(九上P131-134)
1、 形成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
2、 形成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
3、 「三國同盟」由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組成;
4、 「三國協約」由英國、法國、俄國組成。
5、 形成後果: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1、 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
2、 戰爭的性質:帝國主義國家的掠奪戰爭
3、 導火線:1914年的薩拉熱窩事件
4、戰爭的結束:1918年11月,德國投降,一戰結束。
5、戰爭的影響: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空前。戰場由最初的歐洲擴大到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先後有三十多個國家捲入戰爭。
②這場帝國主義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參戰各國共死傷二干多萬人,其中被戰爭、飢俄、疾病等奪去生命的人超過一千萬。
十六、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九上P138)
1、18世紀的法國
2、主張: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開明的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啟蒙思想的影響(九上P139)
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進了歐洲的社會進步。許多啟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紹到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促進了這些國家的思想解放。
十八、牛頓力學理論體系(九上P139)
1、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2、牛頓在天文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在17世紀下半期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3、在數學上主要的貢獻是微積分的創建;
4、在力學上,牛頓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休系。其中,力學三定律,也稱「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
十九、達爾文與「進化論」(九上P140)
1、英國科學家達爾文 2、著作:《物種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進化論」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法則中發展的。
4、作用:這部著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物種起源》的出版,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沉重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
二十、愛因斯坦與相對論(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國的科學家,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20世紀初提出的相對論。
3、作用:相對論的創立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理論的革命,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從此打開了原子時代的大門。
世界歷史大事年表
300-400萬年前——人類形成
公元前3500年——兩河流域南部出現奴隸制小國
公元前3000年左右——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象形文字/楔形文字
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城邦
公元前2000年-前12世紀——愛琴文明
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統一兩河流域(漢莫拉比)
公元前14世紀——字母文字(腓尼基人)
公元前8世紀—— 斯巴達、雅典城邦建立
公元前6世紀起——印度半島逐漸統一
公元前6世紀——佛教產生(印度半島)
公元前5世紀——希波戰爭
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
公元前4世紀晚期——亞歷山大帝國曇花一現
公元前3-2世紀——三次布匿戰爭(坎尼戰役)
公元前2世紀——羅馬共和國稱霸地中海
公元前1世紀——日本出現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73 ——羅馬共和國爆發斯巴達克起義
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屋大維)
公元1世紀——基督教產生
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全盛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
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
公元5世紀-16世紀——西歐中世紀/羅馬教廷如日中天
公元5世紀——大和統一日本
5世紀末——法蘭克王國建立
7世紀初——伊斯蘭教興起
622年——穆罕默德從麥加出走麥地拉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
8世紀中期——阿拉伯國家成為大帝國
公元10世紀——西歐城市重新興起(烺城起義)
12世紀初——阿拉伯數字傳入歐洲
12世紀——巴黎聖母院建設
12世紀末——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
十三世紀——英國議會形成
十四至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453年——拜占廷帝國滅亡
1487-1488年—— 迪亞士遠航非洲南部沿海
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
1497-1498年——達加馬到達印度
15世紀末-16世紀初——俄國成了統一的國家
16世紀初——葡、西走上殖民侵略道路
1519-1522年——麥哲倫環球航行
16世紀中期——俄國成為盛行農奴制封建專制中央集權國家
十七世紀初——英國走上殖民侵略道路
1645年——納西比戰役
1649年——英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處死查理一世
1660年——英國封建王朝復辟
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標志-珍妮機發明)
1773——波士頓傾茶事件
1775-1783——北美獨立戰爭
1776年7月4日——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獨立
1777年——薩拉托加戰役
1781年——約克鎮大捷
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1785年——瓦特製成改良蒸汽機,開始用作紡織機的動力
18世紀後半期——英國發展為日不落帝國
1787年——《1787年憲法》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89年——第一任聯邦政府成立
1789年——《人權宣言》頒布
1792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3年6月——雅各賓派上台
1793-1815年——拿破崙征戰過程
1794年——雅各賓派下台
1799年11月——拿破崙發動政變,奪取政權
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頒布《法典》
1815年——法蘭西帝國覆滅
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興起(南美:聖馬丁、玻利瓦爾)
1807年——輪船發明
1825年——火車發明
1836-1848年——英國憲章運動
1840年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
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
1853年——日本黑船事件(美國)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
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年3月——林肯當選
1862年9月——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宣言》、《宅地法》
1861 -1865年——美國內戰
1867-1868年——倒幕運動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0-1871年 普法戰爭
1871年——巴黎公社運動
(拜託多加點分啦) ...全是自己根據書後的大事年表總結的。希望對你有用......................................
Ⅲ 九年級歷史!!!!
二戰後,資本主義國家遭到大戰的嚴重削弱,而美國遠離戰場,經濟、軍事實力遠勝於其他國家居於世界第一位,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他稱霸直接的野心日益膨脹,但又不得不正視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力量壯大,兩大陣營矛盾激化。為了遏制共產主義,美國提出了冷戰政策。冷戰是用非戰爭手段遏制共產主義,穩定資本主義。
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宣稱美國有領導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產主義的滲入。它要求國會撥款援助受到共產主義嚴重威脅的希臘、土耳其。杜魯門提出的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的綱領和政策,後來被稱為「杜杜魯門主義」。其實質是美國在全球擴張勢力的宣言書,它的出台美蘇戰時同盟的破裂,和蘇美之間冷戰的開始。
Ⅳ 九年級上冊歷史時間表
總結九年級歷史主要
公元14~16世紀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
公元1405~1433年
▲中國明朝鄭和等7次出使西洋,歷30餘國(鄭和下西洋)
公元1452~1519年
▲義大利藝術家達•芬奇在世,繪畫代表作有《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
公元1488年
▲葡萄牙航海家B.迪亞士抵好望角
公元1492年
▲義大利航海家C.哥倫布首次橫渡大西洋發現美洲大陸,開辟了從歐洲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新航線公元1497~1498年
▲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繞行好望角抵印度,開辟了歐洲到印度的航路
公元15世紀末或16世紀初
▲阿拉伯著名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基本定型
公元15世紀末~19世紀上半葉
▲西歐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用暴力褫奪農民土地,謂圈地運動
公元1564~1616年
▲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在世,著《哈姆雷特》、《李爾王》、《羅密歐與朱麗葉》等
公元16世紀(1500)
▲早期世界市場開始出現
公元17世紀(1600)
▲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
公元1603~1868年
▲日本江戶幕府時期 (1868年明治維新)
公元1607~1776年
▲英國在北美建立13個殖民地
公元1633年
▲日本頒布鎖國令
公元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公元1643~1727年
▲英國物理學家I.牛頓在世,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經典力學的基本體系。製作牛頓色盤,觀察到牛頓環,並確定了熱學的冷卻定律。代表作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等。
公元17世紀中葉~18世紀下半葉
▲販賣奴隸成為非洲、歐洲和美洲之間的重要貿易活動
公元1688年
▲英國發生光榮革命
公元1694~1778年
▲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在世,提倡自然權利學說,鼓吹信仰、思想言論、出版自由和天賦人權,主張政治改良和「開明君主制」
公元1712~1778年
▲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J.-J.盧梭在世,主張消滅王權,建立共和國,提出「天賦人權」、「自由平等」、「主權在民」等理論,著《社會契約論》
公元1764年
▲J.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標志英國產業革命開始
公元1770~1827年
▲德意志作曲家貝多芬在世,作第三《英雄》、第五《命運》、第六《田園》和第九《合唱》等交響曲
公元1774年
▲英國J.威爾金森發明較精密的炮筒鏜床,為第一台真正的機床。次年,用它加工汽缸體,使瓦特蒸汽機得以運行
公元1775年
▲北美獨立戰爭爆發
公元1776年7月4日
▲《獨立宣言》在北美殖民地第二屆大陸會議上通過並發表,美利堅合眾國誕生
公元1782年
▲英國J.瓦特發明和試制雙動式蒸汽機成功。以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西方國家出現第一次技術革命
公元1783年
▲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公元1787年
▲美國通過1787年憲法,1789年3月4日正式生效
▲美國通過西北土地法令
公元1789年
▲7月14日法國大革命開始
▲法國制憲議會通過《人權宣言》,為資產階級代議民主制國家的經典性文件
公元1793~1815年
▲發生拿破崙戰爭
公元1797~1828年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世
公元1804年
▲法蘭西共和國改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波拿巴稱帝,為拿破崙一世
▲《拿破崙法典》頒布
公元1809~1882年
▲英國物理學家,進化論奠基人C.R.達爾文在世,所著《物種起源》,提出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進化學說,成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公元1815年
▲拿破崙一世在滑鐵盧會戰中被英國A.威靈頓所率英、普、荷、比和漢諾威聯軍擊敗,「百日王朝」覆滅
▲英、俄、普、奧四國同盟形成
公元1818~1883年
▲德國K.馬克思在世,創立馬克思主義學說
公元1828~1910年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在世,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公元1836~1839年
▲英國憲章運動第一階段
公元1840年
▲6月,英國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
▲工業革命完成
公元1845~1846年
▲德國馬克思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及與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發表,標志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
公元1847年
▲歐洲共產主義者同盟建立,為第一個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國際無產階級政黨
公元1848年
▲德國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馬克思主義誕生
公元1857~1859年
▲印度民族大起義
公元1859年
▲英國C.R.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充分論證了生物進化論
公元1860年
▲10月,英法聯軍侵入中國北京,劫掠、焚毀圓明園
公元1861年
▲12月(洋務運動)中國曾國藩創辦安慶內軍械所,洋務運動始此
▲俄國1861年改革開始,沙皇簽署廢除農奴製法令自上而下解放農奴
公元1861~1865年
▲美國南北戰爭發生
公元1862年
▲8月,中國北京設洋務學堂同文館,培養翻譯人員
▲美國頒布《宅地法》和《解放奴隸黑人宣言》
公元1864年
▲9月28日,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在倫敦成立
▲天京失陷,中國太平天國起義失敗
公元1867年
▲德國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一卷出版,標志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已經形成
公元1868年
▲日本實行明治維新
公元1871年
▲3月18日巴黎無產階級起義;26日巴黎公社成立,28日隆重集會慶祝
▲法國詩人、巴黎公社活動家鮑狄埃創作《國際歌》歌詞
公元1878~1879年
▲英國J.W.斯旺和美國T.A.愛迪生分別發明炭絲燈
公元1879年
▲美國T.A.愛迪生發明有實用價值的碳絲白熾燈,開創人類電氣照明時代
公元1882年
▲德奧意三國同盟形成
公元1885年
▲德國C.本茨研製出三輪汽油機汽車,次年取得世界上第一個汽車專利
公元1888年
▲法國工人作曲家P.狄蓋特為《國際歌》譜曲
公元1894~1917年
▲俄國革命領導人列寧創立的列寧主義哲學體系形成
公元1903年
▲飛機試飛成功
公元1914年
▲奧匈皇儲在薩拉熱窩遇刺身亡,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公元1918年
▲一戰結束
差不多了,以前找的,現在給你了,很有用的
Ⅳ 九年級歷史學的是什麼史
九年級歷史都學的是現代史還有古代史,當然世界歷史也會學一部分,所學的內容,都是歷史上比較重大的事件,不是很難。
Ⅵ 九年級下冊歷史具體復習提綱
<世界歷史>第一冊.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原因:新航路開辟後,英國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積極發展海外貿易,開展殖民掠奪,英國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和新生貴族力量日益壯大,他們要掌權,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嚴重障礙.因此,要發展資本主義,就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制度來保護資產階級的利益.總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產關系阻礙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
歷史意義:a.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1689年,為限制國王權利,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
b.它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
2.<權利法案>的頒布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為限制國王的權利,確定議會的大權,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權利法案>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後的國王不能濫用權利,為所欲為,這就使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3.英國成為最大的殖民國家
英國採用海盜方式,在海上進行搶劫活動.16世紀晚期,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取得了海上霸權,開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動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擴張過程中,英法荷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最後,英國戰勝了荷蘭和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
4.來剋星頓的槍聲和美國獨立
a. 1775年來剋星頓的槍聲,標志著北美獨立戰爭的開始.
b. 1775年第二屆大陸會議召開,整編大陸軍,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
c. 1776年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告英屬北美殖民地獨立.
d. 1777年,在薩拉托加戰役中,美軍打敗英軍,是北美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e. 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f. 意義:
1.獨立戰爭使美國贏得了獨立(1787年,美國制定了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實行總統制,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它同時又具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對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
5.攻佔巴士底獄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6.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成立和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1791年6月,奧地利和普魯士採取軍事行動,幫助路易十六鎮壓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統治,,9月,法國軍隊也把外國軍隊趕出國境,並宣布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資產階級革命高潮過後,法國政局動盪,1799年,拿破崙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皇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頒布了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法典>,對外打擊反法聯盟,擴張法國勢力.對外戰爭損害了被侵略地區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遠征俄國失敗,敲響了帝國的喪鍾;在萊比錫戰役中,法軍再次慘敗;1814年反法盟軍開進巴黎,帝國滅亡.
7.英國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場發展到機器大生產的一次革命,,它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
條件:雄厚的資本;充足的勞動力;豐富的資源和原料;海外貿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紀60年代,英國首先發生了工業革命.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最早出現於棉紡織業.
進程:a.18世紀六七十年代,珍妮紡紗機,水利紡紗等機器相繼問世;80年代,水利織布機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織布的效率.b.機械師瓦特製成了改良蒸氣機,1785年,這種蒸氣機被用來帶動紡織機器,從而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c.蒸氣機的使用推動了交通運輸工具的進步,汽船和火車機車相繼誕生.d.19世紀上半期,大機器生產基本取代了工場手工業,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
8.工業革命的影響
影響:a.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b.工業革命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即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c.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彼此聯系,不可分離的整體.
9.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即法國里昂工人的兩次武裝起義,英國工人的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的紡織工人起義,標志著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
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論研究同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聯系在一起,在吸收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意義:使無產階級有了自己強大的思想武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10.美國內戰爆發的原因及意義
原因: 北部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南部實行大種植園經濟,以黑人奴隸為主要勞動力.雙方在關稅和奴隸制的存廢問題上的矛盾不可調和.
意義:使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為以後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為擺脫落後狀態使俄國成為近代強國,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內容包括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軍事力量,發展經濟,推行學校教育.它實際上是一場封建農奴主推行的富國強兵改革.作用:增強了俄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鞏固了專制統治,為對外擴張准備了條件.
1861年改革 19世紀中期俄國資本主義工業有所發展,但由於農奴制的阻礙,發展極其緩慢.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為維護貴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農奴的生活;農奴可以出錢贖買一塊份地.它實際上是一場沙皇自上而下實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作用: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12.日本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主要內容: 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
意義: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危機,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漸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但日本強大起來後,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世界歷史>第二冊
1.科學成就和第二次工業革命
科學成就:a.新能源的發展和利用 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人類進入」電氣時代」;內燃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石油的開采和提煉,石油,電力和煤炭構成了三大能源.
b.新機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 德國的西門子創制了第一輛有軌電車;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內燃機,導致了汽車和飛機的試製成功.
c.新的信息傳遞工具的發明 19世紀中期,發明了有線電報;19世紀晚期,有線電話和無限電報也研製成功.
影響:大大促進了生產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廣泛的途徑.
2.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狀況
19世紀晚期,隨著生產力和資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其形式有卡特爾,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國和德國作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由於更多地採用新技術,新設備,起點高,發展快,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分別成為世界頭號,二號資本主義工業大國.
英國和法國由於技術裝備落後和過分依賴殖民地,經濟發展緩慢,工業生產被美國,德國趕上和超過.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竭力進行武裝擴張,促進了經濟發展;俄國資本主義雖然有較快的發展,但由於大量封建殘余的存在,仍落後於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3.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名稱和主要成員
同盟國集團: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後來參加到協約國一方)
協約國集團:英國,法國,俄國
4.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西線三大戰役
1914年6月底,一個塞爾維亞青年在薩拉熱窩街頭刺殺了奧匈帝國的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薩拉熱窩事件.
西線三大戰役:交戰雙方是英法和德國,分別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5.美國參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
大戰爆發時,美國利用中立的地位與交戰國做生意,通過出售軍火,提供貸款,大發橫財,國力大增.1917年,在交戰雙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時候,美國加入協約國,終於參戰了.美國的參戰無論在政治,軍事還是財力方面,使協約國受益極大.
一戰性質: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 6.俄國十月革命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國經濟陷於全面崩潰,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出現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資產階級政府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並用武力鎮壓革命群眾.1917年11月7日,在列寧親自領導下,十月革命武裝起義取得勝利,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人民委員會,推出」一戰」,頒布了沒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的<土地法令>.
蘇聯開始有計劃的經濟建設,1928年和1933年的兩國五年計劃,其重點都是重工業,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蘇聯由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1937年蘇聯基本完成了農業集體化.同年蘇聯通過新憲法,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的確立.
7.巴黎和會與<凡爾賽和約>
1919年1-6月,參加國有27個,英國,法國,美國三國成為和會的主宰.其主要內容有:同德國簽訂<凡爾賽和約>;分別和德國盟國簽訂一系列和約,它們和對德和約共同構成了凡爾賽體系.決定成立制裁侵略,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1920年成立,實際上是帝國主義列強維護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秩序的工具).確定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和約內容見初三<世界歷史>第二冊35頁)
8.華盛頓會議
在美國倡議下召開,共有九國國家參加,美,英,日三國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簽訂了<四國條約>,相約互相尊重它們在太平洋區域屬地的權益.美,英,日,法,意五國簽訂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規定了五國海軍主力艦的噸位比例.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關於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實際上成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國家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最終確立了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9.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首先從美國開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這次危機有三大特點: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
羅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消除經濟危機.其內容有:金融方面,首先從金融業開始,使私人現款重新流通;農業方面,政府讓農民縮減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撥款補償;工業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國家對工業的調整,1933年國會通過工業復興法,加強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社會賑濟方面,新建許多公共工程,以減少失業隊伍,刺激消費和生產.
評價: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資本主義統治得到穩定;
b.資本主義制度沒有改變,產生危機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國建立法西斯專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
希特勒的上台執政,標志著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軍部控制的內閣上台,標志著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國結成侵略性的軍事政治集團,成為「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又稱軸心國集團.
11.第二次世界大戰
原因:a.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德意日建立和強化了法西斯專政,瘋狂對外侵略;
b.英法美的縱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戰的爆發.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大戰全面爆發;
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襲蘇聯,蘇聯軍民英勇捍衛國土,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1942年初,國際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1943年9月義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開開羅會議,發表了<開羅宣言>,為戰後處理日本問題提供了依據;美,英,蘇在伊朗德黑蘭舉行了會議,確定了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
1945年初,美,英,蘇三國在蘇聯的雅爾塔舉行會議,會議達成重大協議:德國由美蘇英分區佔領;蘇聯參加對日作戰;成立聯合國.
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署投降書
12.二戰後蘇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措施和影響
從1946年起開始執行第四個五年計劃,在斯大林領導下,集中精力恢復並發展經濟,重工業和國防工業是蘇聯工業的發展重點.蘇聯人民取得了經濟振興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業有較大發展,加強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吸引力.
13.」歐洲共同體」的建立
1967年,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和國際地位,促進經濟的發展,加強互相間的合作,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等六國發起建立了」歐洲共同體」組織.」歐共體」建立後,成員國數目不斷增加,相互之間的合作日益密切,促進了成員國的經濟發展,也提高了歐共體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
美國霸權政策的體現:
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歐洲推行」冷戰」政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採取的除戰爭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敵對行動).
美國通過提供經濟援助,抵擋蘇聯和社會主義力量的沖擊,控制西歐各國.
為了進一步控制西歐,對歐洲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包圍,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20世紀50.60年代,發動了侵略朝鮮和越南戰爭.
美蘇爭霸: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國立的增強,蘇聯也走上了霸權主義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導彈危機」;70年代末,蘇聯出兵佔領了阿富汗,企圖建立在南亞和波斯灣地區的霸權;美國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美蘇爭霸嚴重威脅世界和平,也給兩國本身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蘇聯力不從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變稱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興起
二戰後亞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運動;
1947年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把原來的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
Ⅶ 九年級歷史試題
漳州市2004---2005學年上學期期末考試
九年級歷史試題
(考試時間:60分鍾;滿分100分)
題 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總分
得 分
一.單項選擇(每題2分,共4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答案填於下面表格內)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選項
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選項
1. 在中國神話傳說中人類是由女媧創造的,西方希臘神話中也有這樣一位大地女神,她是
A、亞當 B、該亞 C、厄瑞斯忒 D、雅典娜
2、圖中的建築與下列哪一位人物創立的宗教密切相關
A、釋迦牟尼 B、穆罕默德
C、耶穌 D、馬丁•路德
3、與中國長城齊名的古代七大奇跡之一的是埃及的
A、獅身人面像 B、金字塔 C、木乃伊 D、尼羅河
4、伊斯蘭教最基本的經典是
A、《古蘭經》 B、《聖經》 C、《大乘經》 D、《小乘經》
5、古印度的種姓制度的實質是
A、中央集權制 B、分封制 C、封建宗法制 D、社會等級制
6、西歐封建制初期,基督教會通過哪一事件進行領土擴張,並由此而建立教皇國?
A、采邑改革 B、丕平獻土 C、政教之爭 D、馬丁.路德宗教改革
7、日本是個擅於向外學習的民族,在公元7世紀中期日本發動的「大化改新」 ,學習的就是
A、羅馬共和國體制 B、希臘的民主政治
C、中國的隋唐制度 D、西方的政治經濟制度
8、奧運會項目馬拉松賽起源於
A、古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希臘 D、古羅馬
9、阿拉伯數字的發明者是古代的
A、印度人 B、 中國人 C、 越南人 D、 阿拉伯人
10、法國的巴黎聖母院所代表的建築樣式是
A、多利亞式 B 、哥特式 C、 愛奧尼亞式 D 、科林斯式
11、被譽為「世界奇觀之書」的是
A、《神曲》 B、《馬可•波羅行紀》 C、《一千零一夜》 D、《幾何原本》
12、人類歷史上各民族和國家經歷了從相互孤立隔絕到彼此交流融合的過程,從分散走向整體,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上從什麼事件開始的?
A、文藝復興運動 B、新航路開辟 C、宗教改革 D、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3、下列哪一項不是促使西歐走出中古時代的催化劑
A、文藝復興 B、新航路開辟 C、宗教改革 D、工業革命
14、每年的7月4日,美國人民都會載歌載舞,歡度國慶。下列哪一文件與美國國慶日有直接關系。
A、《權利法案》 B、《獨立宣言》 C、《人權宣言》 D、《聯合國家宣言》15、林肯說:「一個婦人寫了一本小冊子,結果引起了一場戰爭。」這個婦人就是斯托夫人,這本小冊子就是《黑奴籲天錄》(又譯為《湯姆叔叔的小屋》),這場戰爭就是
A、美國獨立戰爭 B、美西戰爭
C、美國南北戰爭 D、朝鮮戰爭
16、拿破崙說:「我的真正光榮並非打了40次勝仗;滑鐵盧之戰抹去關於這一切的回憶。但有一樣東西不會被人遺忘,它將永垂不朽。」拿破崙所說的這樣「東西」是指
A、《權利法案》 B、《人權宣言》 C、《獨立宣言》 D、《拿破崙法典》
17、印度民族大起義中傑出的民族女英雄是
A、章西女王 B、維多利亞女王 C、伊麗莎白女王 D、德里女王
18、南美「解放者杯」足球賽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大型足球賽事,這里「南美的解放者」是為了紀念
A、玻利瓦爾 B、聖馬丁 C、伊達爾哥 D、甘地
19、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志是
A、英國憲章運動 B、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建立
C、《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D、《國際歌》的產生
20、認為「與其等農奴自下而上起來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農奴」的是
A、列寧 B、彼得大帝 C、亞歷山大二世 D、馬克思
21、日本明治維新能夠實行的前提是
A、幕府統治的覆亡 B、新天皇繼位 C、封建經濟發展 D、國家危機嚴重
22、19世紀70年代人們可以做到
① 坐輪船從美國到英國 ②欣賞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③從紐約坐飛機到巴黎 ④聽林肯的傳奇故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二、世界歷史上的第一。(每題1分,共10分)
1、世界歷史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是
2、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太陽歷起源於
3、古希臘最早的一部史詩是
4、阿拉伯半島上伊斯蘭教第一大寺是
5、最先探尋新航路的國家是 和
6、美利堅合眾國第一任總統是
7、工業革命最早發生在
8、美國獨立戰爭第一槍打響在
9、世界上無產階級政權第一次偉大嘗試是______ ________
10、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出現在
三、動手製作表格:(共6分)
請你將下列有關新航路開辟的內容重新組合,並製表比較。表格的欄目由你自行設計,其中「人物」是必須具備的欄目。
相關鏈接:到達美洲、哥倫布、船隊完成環球航行、達•伽馬、繞過非洲南端到達印度、麥哲倫。
四、請你來解說。(1題10分, 2題10分,共20分)
1、「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行
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征稅
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
議會必須定期召開」
請回答:(1)以上材料出自哪個國家,(2分)哪部文獻?(2分)
(2)該文獻制定的目的是什麼?(2分)
(3)該文獻起到了什麼作用?(4分)
2、 材料一、美國黑人作家亞歷克斯•哈利創作的長篇小說《根》,真實地再現哈利的先祖從非洲被掠奪到美國的經歷。
材料二、馬克思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請回答:
(1)「 哈利的先祖從非洲被掠奪到美國的經歷」反映哪個歷史事實?(2分)
(2)、請根據材料一中的歷史事實設計出一條三角貿易路線示意圖。(3分)
(3)、許許多多象哈利的先祖一樣的非洲人被賣到美國,從中牟取的暴利被誰占為己有?(2分)
(4)、你是如何理解馬克思的那句話的?(3分)
五、列舉題:(7分)
1、列舉三個地跨三大洲的奴隸制帝國。(3分)
2、列舉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至少4個)(4分)
六、論述題:(共13分)
1、英、美、法三國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是資本主義世界三次重大革命,它們的勝利對歐美各國革命產生了很大影響,三國都是資產階級革命,但各具特色,請你從革命原因、各自的特點、意義三個角度分析它們三者的不同點。
漳州市2004—2005學年上學期期末考試
九年級歷史試題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4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選項 B A B A D B C C A B B
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選項 B D B C D A A C C A B
二、世界歷史上的第一 (每題1分,共10分)
1、《漢謨拉比法典》 2、古代埃及 3、《荷馬史詩》 4、麥加清真寺
5、西班牙 葡萄牙 6、華盛頓 7、英國 8、列剋星頓
9、巴黎公社 10、英國
三、動手製作表格:(共6分)
人 物 事 跡
達•伽馬 繞過非洲南端到達印度
哥倫布 到達美洲
麥哲倫 船隊完成環球航行
四、請你來解說。(1題10分, 2題10分,共20分)
1、1、(1)英國 (2分)《權利法案》(2分)
(2)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利。 (2分)
(3)限制了王權,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導地位,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的理論和法律基礎,並為世界上其他國家限制王權提供了一個範本。(4分)
2、(1)黑人奴隸貿易(2分) (2)(3分)
(2)歐洲殖民者(2分)
(3)從奴隸貿易中牟取的巨額利潤源源不斷化為資本,資本的原始積累是建立在對黑人奴隸的殘酷掠奪的基礎上。(3分)
五、列舉題:(7分)
1、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亞歷山大帝國、阿拉伯帝國
2、珍妮機、水力紡紗機、蒸汽機、「攪煉和碾壓法」制熟鐵和鋼、火車、汽船
六、論述題:(共13分)
A 原因不完全相同:英國革命為了要推翻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美國革命是為了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法國革命是要推翻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3分)
B 特點不同:英國是建立了由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共同執政的君主立憲制度;美國獨立戰爭不僅是資產階級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法國革命則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廣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期間所頒布的《人權宣言》和《拿破崙法典》在世界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5分)
C意義不同:英國揭開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開辟了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也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美國摧毀了英國殖民枷鎖,贏得國家獨立;法國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動搖了歐洲其他國家封建制度的基礎。(5分)
Ⅷ 九年級的歷史知識點
一、人類的出現
1、現代人類從非洲南方古猿進化而來(屬「正在形成中的人」)。
2、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任何動物的根本區別。
3、直立行走是人類進化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階段的代表:
①早期猿人:坦尚尼亞奧都威峽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國元謀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國丁村人、(德國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國山頂洞人、(法國克羅馬農人)。
5、晚期智人出現的同時,現代人種的差異也顯現出來。
6、三大人種(即黃種、白種、黑種人)
出現的原因:人種的差異,是不同自然地理環境等眾多因素長期影響的結果。
二、氏族社會
1、氏族社會的不同階段:母系氏族è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婦女在採集和家務勞動中舉足輕重,在社會中佔主導地位。
父系氏族: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與發展,農業和畜牧業發展起來,男子逐漸取代婦女成為主要勞動力,開始支配社會,父系氏族逐漸取代母系氏族。
2、國家的產生:父系社會後期,隨著社會矛盾的加劇,統治階級設置了一系列機構和設施,如政府、軍隊、監獄和城牆等,它們的出現,標志著原始社會的解體和國家的產生。
第2課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一、金字塔的國度——古代埃及
1、國家的出現、統一及滅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羅河沿岸出現幾十個奴隸制小國;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起來;③公元前6世紀,埃及被西亞的波斯滅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是埃及國王權力的象徵。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古巴比倫
1、公元前3500年以後,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隸制小國。
2、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
3、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
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開始出現一些小國。後來,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當地居民並把他們變為奴隸,先後在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建立起奴隸制國家。
2、印度的等級制度
①統治階級:婆羅門(祭司、貴族)、剎帝利(國王、武士、官吏);
②被統治階級:吠舍(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首陀羅(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人);
③影響:種姓制度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並對後來印度社會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四、古代文明為什麼多發生在大河流域?
答:①大河流域氣候濕潤,光熱充足、地勢平坦,適合人類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濫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進而促進了手工業、商業的發展。
第3課西方文明之源
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臘早期文明——愛琴文明發祥於克里特島;
二、雅典城邦的繁榮
1、經濟: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2、政治:伯利克里擴大公民的全力,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利機構公民大會;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勵學術研究,發展文藝,重視教育。
三、斯巴達城邦的繁榮
1、經濟:斯巴達地處內陸,以農業為主;2、政治:少數奴隸主貴族專制;3、文化:崇尚武力,注重軍事訓練。
四、羅馬共和國的興亡(建立時間:公元前509年)
1、布匿戰爭:
①時間: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②原因:爭奪地中海霸權;③對戰國家:羅馬ó迦太基
2、西羅馬的滅亡和羅馬帝國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紀,羅馬發生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共和制再也無力統治,奴隸主企圖建立獨裁統治,以穩固政權;
②過程: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è屋大維在公元前27年獨攬國家大權,成為實際上的皇帝,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所取代。
五、羅馬帝國的分裂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①395年,內外交困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②476年,西羅馬帝國皇帝被日耳曼人廢掉,西羅馬帝國滅亡了,標志著西歐的奴隸社會歷史隨之終結。
第4課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
一、日本
1世紀前後,日本開始出現奴隸制國家。大和不斷征服擴張,於5世紀統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時間:7世紀中期)
1、背景: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大貴族奴隸主勢力強大,政局混亂,改革勢在必行。
2、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3、意義: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三、阿拉伯國家的建立和伊斯蘭教的誕生(穆罕默德)
1、背景:六世紀末七世紀初,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地區尚未形成統一的國家。爭奪水源和牧場,部落間相互仇殺。在內部矛盾叢生、商路不暢,引起商業衰落、生產停滯和外部勢力入侵。在這種形勢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統一的國家。
2、過程:
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蘭教並在麥加傳教è622年,穆罕默德帶領教徒出走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國家è630年,穆罕默德兵臨麥加城下,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è63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第5課中古歐洲社會
一、等級森嚴的歐洲封建社會
1、法蘭克王國的興起: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日耳曼人在它的廢墟上建立起法蘭克王國。
2、查理·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級制度
內容:8世紀前期,查理·馬特任宮相時,改變以前無條件賞賜貴族土地的做法,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須為封主服兵役。
3、特點:西歐封建社會雖有等級貴族制,但在不同等級的貴族之間,沒有嚴格的上下級制約關系。
4、羅馬教會的地位及影響:西歐封建社會時期,教皇和教會不僅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
1、地理位置:城市多興起於交通便利、相對安全、容易獲得廉價原料和銷售產品的地方。
2、著名代表城市:義大利的威尼斯、英國的牛津、英國的曼徹斯特。
3、意義: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它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者和商人、銀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早期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准備了條件。
三、拜占廷帝國(東羅馬帝國)的滅亡
1、繁榮:拜占廷帝國的商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在這里保存下來。著名的聖索非亞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築和藝術成就的結晶。
2、衰落:①帝國窮兵黷武,四處征討,造成國庫空虛,財盡民窮;②外族入侵;③專制統治激化了國內的階級矛盾。
3、滅亡:15世紀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軍攻陷,延續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國終於滅亡了。
第6課 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一、希波戰爭
1、波斯帝國的形成與擴張:公元前6世紀,古代伊朗以波斯人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國。波斯帝國頻繁地出征和擴張,先後征服埃及等國家和地區。
2、希波戰爭
①過程:公元前5世紀早期,波斯帝國三次出征希臘,史稱希波戰爭。
②結果:公元前5世紀中期,希臘軍民贏得戰爭的勝利。
二、亞歷山大大帝東征
1、馬其頓王國: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馬其頓王國強大起來,於公元前4世紀後期打敗希臘聯軍,控制了希臘。
2、路線:亞歷山大大帝出兵東征,掃盪了小亞細亞,攻入埃及。然後回師佔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帝國,足跡遠達印度,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
3、影響:
①積極: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②消極:戰爭帶來災難,充滿暴力。
三、羅馬帝國的擴張與文化傳播
1、擴張:公元前27年以後,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廣闊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
2、文化傳播及其影響:一方面,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充滿著暴力;另一方面。羅馬文化滲入到它統治的廣大地區。
第7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印度人創立了從0到9十個數字的計數法,阿拉伯人加以改造,12世紀初傳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16世紀時寫法已與現在的寫法基本一致。
二、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
①翻譯保存了許多希臘著作;②創立了完整的代數學;③拉齊斯的《醫學集成》、依本·西拿的《醫典》被歐洲醫學界長期奉為權威著作。
三、絲綢之路——連接東西方文化交流與經濟的重要道路
四、元朝宮廷中的義大利人
1、馬可·波羅及《馬可·波羅行紀》
1217年,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國生活了17年以後,從海路回到義大利。後口述了在東方的經歷和見聞,由其一位獄友記錄成為《馬可·波羅行紀》一書。
五、和平交往的意義
答:和平交往是主旋律,傳播了世界先進文化與生產力。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對人類整體文明的進步產生了持續而深遠的積極影響。
第8課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一)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象形文字—古埃及; 2、楔形文字—蘇美爾人;
3、腓尼基字母è希臘字母è拉丁字母(羅馬)
二、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
創立時間:公元前6世紀;地點:古印度;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
2、基督教
創立時間:公元1世紀;地點:巴勒斯坦;創始人:耶穌
3、伊斯蘭教
創立時間:公元7世紀;地點:麥加;創始人:穆罕默德
▲共同特點:三大宗教均產生於亞洲,教義中均宣揚「忍耐順從」。
第9課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二)
一、傑出的科學家
1、阿基米德
①品質:阿基米德從小善於思考,喜歡辯論;
②重大發現及發明:杠桿定律、浮力定律、螺旋式水車
2、亞里士多德——「網路全書式的學者」
二、文學與戲劇
1、《荷馬史詩》
①國家及作者:古希臘的荷馬;
②價值: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學名作,它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
2、《俄底浦斯王》
①國家及作者:古希臘的索福克勒斯;
②「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喜劇之父」—阿里斯托芬
3、《天方夜譚》—阿拉伯民間故事集
三、著名建築
1、阿拉伯式建築代表:麥加大清真寺(伊斯蘭教第一大聖寺)
2、哥特式建築代表:巴黎聖母院(始建於2世紀,歷史一百八十多年建成)
第10課 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一、文藝復興
1、時間及地點:14世紀前後,義大利è15至16世紀,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和地區
2、根本原因:義大利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經濟基礎)
3、實質: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 4、特點:借古典文化宣傳 5、指導思想:人文主義思想
6、代表任務及其作品:
①文藝復興的先驅——但丁(義大利),代表作:長詩《神曲》;
②文藝復興的藝術家——達·芬奇(義大利),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③文藝復興的文學巨匠——莎士比亞(英國),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
7、意義:文藝復興摧毀了中世紀教會的精神獨裁,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有力地推動了西歐社會由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的過渡。
二、新航路的開辟
1、根本原因及其他原因
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商品經濟活躍;
②其它原因:《馬可·波羅行紀》、造船技術進步、地圓學說流行、指南針得到廣泛應用。
2、過程:
①迪亞士—葡萄牙資助—1487--1488年—開辟從歐洲到達印度洋的航路,並發現好望角;
②哥倫布—西班牙資助—1492年—開辟通往美國的航路;
③達·伽馬—葡萄牙資助-—1497--1488年—開辟歐洲從海上直通印度大陸的新航路;
④麥哲倫—西班牙資助—1519--1522年—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歐洲的環球旅行。
3、影響:①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②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③為殖民掠奪開辟道路,進行資本原始積累,建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給亞、非、拉各洲帶去災難。
第11課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一、「君權神授」下的英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間:1640年—1688年)
1、根本原因:英國實行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 3、開始的標志:議會重新召開(或議會同國王的斗爭)
4、領導階級:資產階級、新貴族; 領導人物:【克倫威爾】
二、查理一世命喪斷頭台
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英國成立共和國。
三、《權利法案》的頒布
1、查理二世復辟,進行了瘋狂的反攻倒算。
2、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新的國王
3、頒布時間、目的及其意義
①時間:1689年;
②目的: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利;
③意義:⑴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⑵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
四、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王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
第12課 美國的誕生
一、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發展
1、北美13個殖民地的居民: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英國及歐洲的移民、非洲黑人。
2、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英國的殖民壓迫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二、美國獨立戰爭(時間:1775年—1783年)
1、導火線: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 2、開始:1775年4月,萊剋星頓槍聲;
3、建軍:1775年5月,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
4、建國: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的發表; 5、轉折: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
6、勝利:1781年,約克鎮英軍投降;
Ⅸ 九年級歷史
第1,地理位置不一樣,第2,人們的生活不一樣,第3,宗教文化不一樣,第4,東方進去封建社會早.
Ⅹ 九年級歷史復習提綱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考綱知識點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時間:公元前五世紀後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內容:擴大公民的權利;鼓勵學術研究、重視教育、發展文藝;
4、作用:使雅典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頂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時間:7世紀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內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國家,以才選官
②經濟方面: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4、影響:它是日本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過度的標志。
三、文藝復興(九上P58-59-60)
1、時間:14世紀—17世紀上半葉
2、最先興起的國家:義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義
4、實質: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國別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義大利 創作長詩《神曲》,率先批評教會
達•芬奇 義大利 創作名畫《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
莎士比亞 英國 創作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四、新航路的開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歐洲商品經濟日益發展和擴大;西歐國家對東方財富的強烈渴望;奧斯曼帝國對東亞商路的控制。
2、客觀條件:指南針的應用;地圓學說的深入人心;航海技術的發展。
3、開辟的過程
航 海 家 哥倫布 迪亞士 達•伽馬 麥哲倫
開辟新航路 發現美洲新大陸 進入印度洋 到達印度 環球航行
4、影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開辟了歐洲人殖民擴張活動的道路;造成了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殖民災禍。
5、比較哥倫布等人的航海與中國鄭和的遠航,有什麼不同?(提示學生從規模、目的、性質、影響等方面分析比較)
航海家 規模 目的 性質 影響
鄭和 船多
人多 宣揚國威加強聯系 友好交往義舉 促進國家友好和經濟文化交流
哥倫布等 船少
人少 開拓市場掠奪財富 殖民擴張活動 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造成殖民災禍
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克倫威爾: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克倫威爾率領的議會軍隊打敗了國王軍隊,取得了最後勝利。1649 年,在英國建立了共和國,年就任「護國主」,實行有利於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軍事獨裁統治。1658年克倫威爾去世。
3、1688年宮廷政變:(P69)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國王。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
4、《權利法案》(P69)①時間:1689 ②目的:限制王權
③作用: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國王不能濫用權利,為所欲為。
④意義:標志著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P69)
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英國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六、美國的誕生或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國殖民統治嚴重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來剋星頓槍聲:1775年4月,標志北美獨立戰爭開始。
3、華盛頓:美國獨立戰爭的領導人,出生在弗吉尼亞一個種植園主家庭,一直反對英國的殖民侵略。獨立戰爭爆發後,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是司令,並領導美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越的斗爭,直至勝利。1787年憲法制定後,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並連任第二屆,退休後回到自己的農庄,1799年12月14日去世。
4、《獨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宣告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標志美國誕生。
5、薩拉托加大捷:1777年,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6、《1787年憲法》:1787年美國制定,規定美國為聯邦制國家,實行總統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大權。華盛頓當選為第一屆總統。
7、性質:具有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性質
8、意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 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推動了歐洲和拉美革命的開展。
七、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嚴重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人權宣言》:制憲會議發表。它宣稱人們生來是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體現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思想。打擊了法國封建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推動了革命的發展。
3、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①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
②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
③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4、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拿破崙建立,又稱拿破崙帝國。
5、《法典》: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後,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拿破崙頒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崙戰爭:
①拿破崙的早期戰爭是為了打退歐洲的反法同盟對法國的干涉,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性質;後期乘勝擴大法國的疆域,控制了歐洲很多地方,則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
②拿破崙把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帶到了法軍所到之處,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具有積極意義。但是,拿破崙戰爭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崙的失敗表明,在當時的歐洲大陸,封建勢力遠遠大於資產階級勢力。
八、「蒸汽時代」的到來(九上P88-90)
1、珍妮機:18 世紀60年代,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一種稱為「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的發明標志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
2、瓦特與蒸汽機:1785年以後,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機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3、汽船:美國人富爾頓製造。
4、火車的誕生: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機車。1825 年,這列名為「旅行者號」的機車在英國試車成功.
5、工業革命完成:19 世紀上半期
6、工業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九、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九上P107-108)
1、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
2、《共產黨宣言》
①時間:1848 年
②起草人: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
③作用:《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人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十、美國南北戰爭或美國內戰(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和南方種植園經濟)即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動就是領導了南北戰爭,頒布了《解放黑人奴 隸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隸,為廢除奴隸制而獻身。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做出了重大貢獻,為美國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是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
3、《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2年頒布。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並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宣言的發表,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廣大黑人歡慶解放,踴躍報名參軍,北方軍隊因此獲得雄厚的兵源。
4、性質: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5、影響:經過這場戰爭,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十一、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時間 :1861年
2、沙皇: 亞歷山大二世
3、性質 :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4、影響:①農奴制的廢除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改革雖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殘余,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十二、日本明治維新(九上P118-120)
1、內容:①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②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③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2、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3、意義:①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
②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③日本強大後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十三、人類邁入「電氣時代」(九上P124-127)
1、「電氣時代」的到來:19世紀70年代,人類歷史進人了「電氣時代」。
2、「發明大王」愛迪生:1879年研製成功耐用碳絲燈泡。
「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
3、汽車:德國人卡爾•本茨在1885年試制汽車成功,被稱為「汽車之父」。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田,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4、飛機:1903年12月美國的萊特兄弟製成飛機,並試飛成功。
十四、兩大軍事侵略集團(九上P131-134)
1、 形成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
2、 形成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
3、 「三國同盟」由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組成;
4、 「三國協約」由英國、法國、俄國組成。
5、 形成後果: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1、 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
2、 戰爭的性質:帝國主義國家的掠奪戰爭
3、 導火線:1914年的薩拉熱窩事件
4、戰爭的結束:1918年11月,德國投降,一戰結束。
5、戰爭的影響: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空前。戰場由最初的歐洲擴大到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先後有三十多個國家捲入戰爭。
②這場帝國主義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參戰各國共死傷二干多萬人,其中被戰爭、飢俄、疾病等奪去生命的人超過一千萬。
十六、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九上P138)
1、18世紀的法國
2、主張: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開明的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啟蒙思想的影響(九上P139)
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進了歐洲的社會進步。許多啟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紹到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促進了這些國家的思想解放。
十八、牛頓力學理論體系(九上P139)
1、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2、牛頓在天文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在17世紀下半期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3、在數學上主要的貢獻是微積分的創建;
4、在力學上,牛頓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休系。其中,力學三定律,也稱「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
十九、達爾文與「進化論」(九上P140)
1、英國科學家達爾文 2、著作:《物種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進化論」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法則中發展的。
4、作用:這部著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物種起源》的出版,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沉重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
二十、愛因斯坦與相對論(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國的科學家,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20世紀初提出的相對論。
3、作用:相對論的創立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理論的革命,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從此打開了原子時代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