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美國
① 美國能源部2004年公布的優先開發利用的12種生物基平台化合物
2004年美國能源部首次提出了12種來源於碳水化合物的平台化合物,分別是丁二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衣康酸、2,5-呋喃二羧酸、乙醯丙酸、3-羥基丙酸、葡萄糖二酸、3-羥基丁內酯、甘油、山梨糖醇、木糖醇。
② 美國人也燒麥秸嗎如果不燒,他們是怎麼處理的
A 年產數億噸 美國的秸稈哪去了?
美國農業部(USDA)和能源部(DOE)估算,每年農業產生的生物質原料的乾重有近10億噸,其中秸稈就有4.28億噸。不過,美國人對此很有辦法,一些新鮮的招數更是讓人眼前一亮。相比之下,一把火燒掉簡直是太可惜了。秸稈焚燒在美國是個稀罕事兒,更有意思的是美國有的農業大州竟然並未禁止焚燒秸稈!
A
准備用作飼料的成捆秸稈正在裝車
③ 各國生物質能源研究最新動態
以秸稈為主的生物質能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已成為世界各國的重大熱門課題之一,並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世界競發展
世界生物質發電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當時,世界性的石油危機爆發後,丹麥開始積極開發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行秸稈等生物質發電。
國土面積只有我國山東省面積1/4的丹麥,已建立了15家大型生物質直燃發電廠,年消耗農林廢棄物約150萬噸,提供丹麥全國5%的電力供應。目前美國有350多座生物質發電站,主要分布在紙漿、紙產品加工廠和其他林產品加工廠,這些工廠大都位於郊區,提供了大約6.6萬個工作崗位。
農林生物質發電產業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但印度、巴西和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也積極研發或者引進技術建設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
技術已成熟
國外生物質發電技術,並伴隨各國的重視,相關技術已逐漸成熟起來。
目前,秸稈發電技術已走向世界,丹麥BWE公司研發的秸稈焚燒發電機組已在丹麥、西班牙、瑞典、法國等國投產運行多年。此技術機組容量較大,熱效率較高。
美國開發出利用纖維素廢料生產酒精的技術,建立了1000千瓦的稻殼發電示範工程,年產酒精2500噸。
巴西是乙醇燃料開發應用最有特色的國家,實施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乙醇開發計劃,目前乙醇燃料已佔該國汽車燃料消費量的50%以上。
目前,國外的生物質能技術和裝置多已達到商業化應用程度,實現了規模化產業經營。
鼓勵政策多
價格激勵。根據各種可再生能源的技術特點,制定合理的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瑞典1997年開始實行固定電價制度,對生物質發電採取市場價格加每千瓦時0.9歐分的補貼。義大利生物質電廠的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17.25歐分。
財政補貼。丹麥從1981年起,制定了每年給予生物質能生產企業400萬歐元的投資補貼計劃,這一計劃使目前丹麥生物質能發電的上網電價相當於每千瓦時8歐分。
減免稅費。歐盟各國都對生物質發電免徵各類能源稅。瑞典主要依據稅收政策促進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即對生物質能開發項目免徵所有種類能源稅。美國現在的可再生能源生產稅為生物質發電提供了每千瓦時1.8美分的稅收減免。
④ 國外如何處理麥稈的
美國:秸稈乙醇成新寵
美國有24個農業州,每年都有大量的秸稈需要處理。據美國農業部的一項統計資料,全美每年能夠收集起來的小麥秸稈就多達4500萬噸,而這些僅佔全年產生的所有小麥秸稈的50%。秸稈在美國的用途很廣,可用作飼料、手工製品等,有的地方還用來蓋房,將整捆的秸稈高強度擠壓後填充新房的牆壁。近幾年,秸稈的綜合回收利用還和纖維素乙醇的提煉聯系了起來。近年來,美國加大了秸稈綜合回收利用的研發力度。美國能源部明確指出,小麥秸稈是可再生生物能源的一個重要來源。2007年6月,美國農業部和能源部分別出資1400萬美元和400萬美元,共同設立一項基金,資助有關生物燃料、生物能源及相關產品的研究與開發。
丹麥:秸稈串起「黃金圈」
丹麥是世界上首先使用秸稈發電的國家。位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以南的阿維多發電廠建於上世紀90年代,被譽為全球效率最高、最環保的熱電聯供電廠之一。阿維多電廠每年燃燒15萬噸秸稈,可滿足幾十萬用戶的供熱和用電需求。和煤、油、天然氣相比,秸稈成本低、污染少,是電廠認為最劃算的燃料。此外,秸稈燃燒後的草木灰還可以無償地返還給農民作為肥料。使用秸稈發電,電廠降低了原料的成本,百姓享受了便宜的電價,環境受到保護,新能源得以開發,同時還使農民增加了收入,串聯起了一個「黃金圈」。
日本:秸稈幾乎全利用
日本處理秸稈的方式主要有兩種:混入土中還為肥料,以及作為粗飼料喂養家畜。根據近年統計數據,該國每年產生的秸稈幾乎被全部利用。其中,翻入土層中還田的約佔68%,作為粗飼料養牛的約佔10.5%,與畜糞混合作成肥料的約佔7.5%,製成畜欄用草墊的約佔4.7%,只有一小部分難以處理的秸稈被就地燃燒。目前,日本正在積極挖掘秸稈的燃料轉化潛力。有官員表示,當務之急是開發出利用植物纖維的生物燃料,避免影響糧食供應價格。對於燃料和糧食都依賴進口的日本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據悉,日本地球環境產業技術研究機構與本田技術研究所已共同研製出從秸稈所含纖維素中提取乙醇燃料的技術。
⑤ 美國的簡介(資源方面的)
一、前言 美國,是礦產資源大國,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美國的礦產資源與礦業管理制度,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美國作為世界資源消耗大國,被稱為"車輪上的國家",雖然也是資源大國,但它高度發達的經濟消耗了太多的資源,造成了美國的"能源危機",經常為了能源而以這樣或那樣的借口發動對外戰爭。 在經歷資源破壞、環境污染所帶來的一系列災難及能源危機給經濟造成的重創後,美國開始在節約能源、合理利用資源方面採取了一些舉措,並取得顯著成效。開源節流,使美國逐步改變其資源使用方式,走上了資源節約型社會發展之路。 美國在節約能源及合理利用資源方面積累的經驗值得借鑒。 二、礦產資源概況 美國礦產資源豐富。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06年和BP世界能源統計回顧2006年提供的最新資料數據,美國目前探明的礦產儲量為:石油3600百萬噸,煤炭246643百萬噸,天然氣192.5萬億立方英尺,鐵礦石6900百萬噸,鉬270萬噸,銅3500萬噸等。 其中,美國的煤炭、稀土、鐵礦石、鉬、銅、鉛、鋅、金、銀、硼、硅藻土、天然碳酸鈉、重晶石等礦產儲量分別佔世界總儲量的27.1%(煤炭)、14.8%(稀土)、4.3%(鐵礦石)、31.4%(鉬)、7.4%(銅)、12.1%(鉛)、13.6%(鋅)、6.4%(金)、9.3%(銀)、23.5%(硼)、27.2%(硅藻土)、95.8%(天然碳酸鈉)和12.5%(重晶石)。分別列居世界第1、3、7、2、2、3、3、5、6、2、1、1和3位。 此外,美國的石膏、滑石(和葉臘石)、高嶺土、膨潤土等礦產儲量或資源量,也在世界上處於領先位置。 美國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全國5大油氣區30多個油氣盆地中。5大油氣區分別為:墨西哥灣含油氣區、北美地台含油氣區、加利福尼亞含油氣區、落基山含油氣區和阿拉斯加含油氣區。 目前探明的石油儲量主要集中在德克薩斯、路易斯安納、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亞等4個州。其中,得克薩斯州的石油儲量佔美國總儲量的22%,路易斯安那州佔20%;阿拉斯加佔20%;加利福尼亞州佔18%。 美國煤炭資源則主要分布在蒙大拿州、伊利諾斯州、懷俄明、西弗吉尼亞、堪薩斯、賓西法尼亞、德克薩斯和印第安那等州,其中,蒙大拿州和伊利諾斯州是美國煤炭資源最豐富的兩個州,蒙大拿州煤炭資源量佔美國煤炭總資源量的24%,而伊利諾斯州佔美國煤炭總資源量的21%。 美國金屬礦產資源如銅、鉛、鋅、金、銀、鉬、鈾等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包括內華達、猶他、亞利桑那、蒙大拿、愛達荷、加利福尼亞、阿拉斯加、科羅拉多和新墨西哥等州。 鐵礦資源則主要分布在蘇必利爾湖區一帶。美國非金屬礦產資源則遍布全美各地,但以東部和西部地區居多。 三、石油與金屬消費狀況 2005年,美國石油消費為每天20660千桶,煤炭消費為1023.4百萬噸,天然氣消費量為219780億立方英尺,分別佔世界總消費量的25.0%、19.6%和23.0%。 在2000年到2005年的6年中,美國石油年消費量最高為2005年的每天20660千桶,最低為2004年的每天19625千桶,平均為每天19907千桶。煤炭消費量則變化在961.4-1023.4百萬噸之間,平均年消費量為988.2百萬噸。天然氣消費量變化在219780-233330億立方英尺之間,平均年消費量為225420億立方英尺。 在消費發展趨勢上,從2000年到2005年,美國石油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1.0%,煤炭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0.8%,而天然氣消費量則成負增長,即減少趨勢2005年,美國精煉鋁消費量為611.4萬噸,精煉銅消費量為233.6萬噸,精煉鉛消費量為146.9萬噸,精煉鋅(鋅錠)消費量為101.8萬噸,精煉鎳消費量為13.3萬噸,精煉錫消費量為4.21萬噸,鎢消費量為1.16萬噸,鉬消費量為3.42萬噸。 前六種金屬(鋁、銅、鉛、鋅、鎳和錫)的消費量佔世界總消費量的比例分別為19.3%、13.5%、19.5%、9.8%、10.1%和12.1%。2005年美國鎢和鉬的消費量在世界總消費量中的比例,目前無可得數據進行計算。 在2000年到2005年的6年中,精煉鋁的消費量變化在523.0-616.1萬噸之間,平均每年消費量為574.7萬噸;精煉銅的消費量變化在229.0-301.0萬噸之間,平均每年消費量為250.5萬噸;精煉鉛消費量變化在146.9-169.4萬噸,平均年消費量為158.0萬噸;精煉鋅消費量變化在101.8-131.5萬噸之間,平均年消費量為116.6萬噸;精煉鎳消費量變化在11.8-14.7萬噸之間,平均年消費量為13.0萬噸;精煉錫消費量變化在4.21-5.72萬噸之間,平均年消費量為4.88萬噸;鎢消費量變化在1.01-1.45萬噸之間,平均年消費量為1.25萬噸;鉬消費量變化在1.96-3.42萬噸之間,平均年消費量為2.65萬噸。 四、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經驗 (一)以節約能源為重點。美國對資源的節約使用始於節能,並始終視為重點。從總體上看,美國的節能政策和措施可分為兩類:一是在政府管理下,通過法律等形式施行,屬於政策性手段;二是通過財稅等經濟手段鼓勵節能,屬於市場行為。 1.實施能源管理。美國政府設有專門的節能機構,同時允許非政府組織參與能源管理。這些機構的職責主要是為節能工作創造一個有規則的市場環境,同時對政策的實施起到監督和調控作用。美國負責能源管理的政府機構分為國家(聯邦)和地方(州政府)兩個主要層次。其中,美國能源部(DOE)是最主要的政府機構,負責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美國環保署(EPA)和聯邦能源管理機構(FERC)是推動節能工作的輔助部門。此外,大部分州政府設有相應的能源管理部門,負責抓各州的節能工作和執行國家的能源政策。美國節能機構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非政府機構,美國能源效率經濟委員會(ACEEE)和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是其中最重要的兩個組織。 2.制定節約能源的法律法規。美國在能源管理方面十分重視法制建設,注重用法律手段加強節能管理,形成了完善的節能法律法規體系。美國能源立法大體經歷三個階段。第一,能源危機緊急應對階段。為應對1973年以來的兩次石油危機,美國於1975年頒布《能源政策和節能法案》,於1978年頒布《國家節能政策法案》和《公用電力公司管理政策法案》。第二,降低電器設備耗能階段。美國於1987年制定了國家設備能源保護法,頒布《國家家用電器節能法案》。第三,制定國家能源綜合戰略階段。美國於1992年頒布《能源政策法案》,於1998年公布了《國家能源綜合戰略》,並於2005年頒布《國家能源政策法》。 3.重視能效標準的制定。制定並執行能源效率標準是美國節能工作的重要一環。美國頒布和實施的能源效率標准分為強制性和自願性兩類。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的強制性標准需經過國會討論和批准,具有法律效力。自願性標准則由企業界自行制定和實施,若實施後得到政府、企業界和公眾的認可,則有可能被改為強制性標准。能效標準的具體應用歸功於"能源之星"項目的推行。"能源之星"是美國政府推出的一項旨在指導企業和個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從而保護環境的節能項目。它是美國環保局20世紀90年代推出的商品節能標識體系,凡符合節能標準的商品會貼上帶有綠色五角星的標簽,並進入美國環保局的商品目錄得到推廣。 4.對節能行為進行現金補貼。現金補貼是直接刺激節能行為的一種有效方式。在美國,聯邦政府、州政府及電力公司等公用事業組織每年均會給予大量經費補貼用予鼓勵用戶購買節能產品。此外,美國在節能研發方面也採取多種融資方式提供現金支持,並以多種形式進行資金資助和補貼。 5.減免節能項目的稅收。稅收減免是節能財稅政策的一項重要舉措。如,在2001年美國財政預算中,對新建的節能住宅、高效節能建築設備等實行了減免稅收政策,規定在2001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期間,凡在美國國家節能標准(IECC標准)基礎上再節能50%的新建建築,每幢減免稅收2 000美元,對各種節能型設備,根據能效指標分別減稅10%或20%。 6.提供抵押貸款服務。美國一些官方和商業貸款機構對節能型產品提供抵押貸款服務,對此類產品提供優惠的低息貸款以鼓勵節能產品的開發。此外,還採取返還現金、低利息等措施鼓勵居民購買"能源之星"認證的住宅等。 (二)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就開始提出循環經濟概念。由於政府措施得當,加之產業界和公眾的支持,美國正在向循環型社會發展。美國制定一系列以循環利用為目標的資源使用政策,主要內容有:一是促進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二是充分合理利用現有資源,三是鼓勵節能。 1.回收利用廢棄物。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在美國取得了很大發展。據美國環保局公布的數據,1999年美國回收利用的固體廢棄物高達6 400萬噸,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率比15年前提高一倍,達28%。 2.鼓勵發展可再生資源。美國政府採取一系列調控手段培育與可再生資源相關的市場。如,1993年柯林頓總統簽署行政令,要求再生產品在所有政府機構的辦公用品中應佔20%,1999年將這一比例提高到30%,這一行政令的實施使再生產品在聯邦政府的采購物品中兩年內增加到35%。在政府的帶動下,各州和地方政府也相繼制定政策,鼓勵人們購買使用再生物質的產品,推動了美國可再生資源的開發。 (三)實施資源節約戰略 1.通過立法管理資源。美國政府注重用法律手段來管理資源。迄今為止,美國已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資源保護法律、法規,主要有《多重利用、持續產出法》、《森林、牧場可更新資源規劃法》、《聯邦土地利用和管理法》、《瀕危物種法》、《海岸帶管理法》及國家公園管理法規系列。這些資源保護法和控制資源開發活動的各類經濟法,加上有關國際公約,共同構成完整的資源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大大增強了對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效應。 2.利用經濟手段管理資源。美國經濟以市場為導向,注重充分利用經濟手段管理資源。為改變資源短缺與資源大量耗用並存的矛盾,美國政府著力完善資源產權制度,調動各方保護資源、節約資源的積極性,實現資源產業化管理,改變了資源無償或低價使用的狀況。此外,美國正逐步建立完善統一的資源市場及合理的資源價格體系,利用經濟杠桿推動資源的高效利用。 五、能源資源利用的現狀 (一)能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由於節能政策的不斷調整和技術上的不斷進步,美國的能源利用效率長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節能取得顯著成效,GDP單位能耗逐年下降,從1970~2005年,全美GDP單位能耗下降了將近50%。目前美國的能源利用效率仍然很高:2007年美國單位GDP能耗為8.8百萬BTU/美元(BTU:英制熱單位),比1973年下降了98%。 (二)能源消費結構得到優化。美國能源消費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為主。二戰後,美國的石油進口量逐年增加,石油進口依存度極高。隨著美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相應措施,其能源消費結構得到優化。據美國能源部統計,2005年全美一次能源消費中,石油佔40%,煤炭佔23%,天然氣佔23%,核能佔8%,可再生能源佔6%;發電消耗的一次能源中,煤炭佔49.8%,核電佔19.9%,天然氣佔17.9%,可再生能源約佔9.1%。這表明美國石油消費比例已大大降低。 (三)可再生能源發展成效顯著。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國,並實現了可再生能源的多元化利用。美國聯邦政府還制定許多經濟激勵政策,以降低可再生能源產品及服務的成本和價格,培育和擴大可再生能源的市場需求。近年來對幾種不同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現狀如下:風力發電方面,美國的風電裝機容量處於世界領先地位,2002年累計裝機容量達467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方面,美國已開展100萬套屋頂光伏計劃;美國是世界上生物質發電裝機最多的國家,目前擁有350多座生物質發電站;美國還非常重視氫能,2003年投資17億美元啟動氫燃料開發計劃,2004年建立了第一座氫氣站。 六、經驗啟示 (一)建立基於市場的節能政策調節機制。美國在充分發揮市場對節能的激勵、約束作用基礎上,靈活採用財稅政策,引導不同群體出於自身利益去自發節能。完善相關的配套政策,使市場機制能夠發揮作用。 (二)出台資源節約的法律、法規,制定能效標准。進行節能立法,制定能效標識和節能監督等法律法規,形成完備的節能法律法規體系;制定和實施能效標准體系,為節能工作提供依據和衡量標准。 (三)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開發可再生資源。堅持節能與開發並舉,在加強技術研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時,開發和利用我國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地熱能,等等,實現能源利用多元化。借鑒循環經濟的做法,提高資源整體利用效率,並著力開發各類可再生資源,鼓勵消費者使用可再生資源生產的產品。 (四)加強節約型社會理念的宣傳。美國在制定每項政策措施的同時注重宣傳,公眾的積極參與是推動美國節約型社會建設的重要動力。利用各類媒體進行宣傳,建立長效宣傳機制,在全社會形成科學消費、循環節約的理念
⑥ 國外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有哪些
1.美國的應用現狀
1973年,美國建立區域性生物質能計劃,並相繼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加快生物質能源的發展,為擁有先進的生物質能源技術的開發奠定了基礎。2000年,美國設立了生物質能源研發部門,專項撥款,加大投入力度;2012年出台的新農業法案,以財政補貼的形式促進生產燃料乙醇的原材料——玉米的產量增長,玉米價格上漲使得支撐農產品高價的手段得到了加強;並於2013年4月發布《生物質創新計劃項目》,將生物質能開發運用到飛機和船隻上。
美國生物質直接燃燒發電技術在1979年已得到應用,當年裝機容量僅有22MW。近年來得到迅速發展,2010年裝機容量達到10400MW。截至2012年底,生物質能源發電量的75%屬於直接燃燒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2000MW,有望在2020年突破40000MW。燃料乙醇是目前世界上備受關注的石化燃料代替品,美國燃料乙醇生產居世界第一位,生產原料主要有玉米、馬鈴薯等,年產乙醇40×108m3,與該乙醇混合的汽油占該國總耗油量的三成以上。
2.歐盟的應用現狀
20世紀爆發的三次「石油危機」,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能源恐慌,由此各國紛紛制訂可再生能源計劃,建立安全、清潔、可持續的新能源產業。歐盟各成員國政府頒布了相應的政策法規,對生物質能的研究和開發給予財政支持。
目前歐洲生物質能發展迅速,主要應用領域有轉化生物柴油和生物質能發電,在生物質能供暖方面也有較高的市場化水平。歐盟能夠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物柴油生產基地,得益於其在原料生產、加工製造等環節給予的優惠政策。原料主要來自於歐盟各國自產的菜籽油以及進口的棕櫚油和豆油,目前年產量已達世界總產量的65%。從2011年開始,歐洲生物柴油產量連續兩年下滑,2012年跌至低谷。因此為確保歐洲各國生物柴油行業的持續發展,自2013年起,歐洲各國政府決定對國外進口生物柴油徵收臨時反傾銷稅,壓制阿根廷和印度尼西亞等出口國對歐洲市場的影響,從而促進了本土產能的增長。
在生物質能發電方面,政府通過建立分離支持給付系統,使得勞動生產者享有45歐元/hm2(公頃)資金補貼,保障各國發展生物質能原料的供應。芬蘭在歐洲建立了最大的生物質能發電站,德國和丹麥主要開發熱電聯產業,到2005年底,德國建成140多個區域熱電聯發電廠。
⑦ 生物質能為什麼被各國研發
生物質能是世界上最普遍的一種可再生能源。據估算,地球上每年經光合作用而生成的生物質總量為1440億~1800億噸(乾重),相當於目前全世界每年總能耗的3~8倍。若把動物排泄的糞便也包括進去,則其數量更大。但是,迄今人們實際利用的生物質能還很少,並且利用的效率也不高。至今,利用的生物質能只佔全球總能耗的6%~13%。其中我國約占總能耗的30%,在非洲某些國家則高達60%以上;而發達國家生物質能在總能耗中所佔比重較小,像美國只佔3%~4%。隨著化石能源的日益短缺和高新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保護生態環境的迫切需要,研究開發和充分合理利用生物質能,不但越來越顯得非常必要,而且也已經具備了這種可能性。世界各國都將發展生物質能技術。比如說,有的國家著重研究生物質的液化問題,以它來代替石油;有的國家則側重於研究生物質的氣化,以提高生物質能的利用效率……
⑧ 生物質由於有著諸多優點而將被各國研究開發嗎
而將被各國研究開發嗎?生物質能是世界上最普遍的一種可再生能源。據估算,地球上每年經光合作用而生成的生物質總量為1440億~1800億噸(乾重),相當於目前全世界每年總能耗的3~8倍。若把動物排泄的糞便也包括進去,則其數量更大。但是,迄今人們實際利用的生物質能還很少,並且利用的效率也不高。至今,利用的生物質能只佔全球總能耗的6%~13%。其中我國約占總能耗的30%,在非洲某些國家則高達60%以上;而發達國家生物質能在總能耗中所佔比重較小,像美國只佔3%~4%。隨著化石能源的日益短缺和高新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保護生態環境的迫切需要,研究開發和充分合理利用生物質能,不但越來越顯得非常必要,而且也已經具備了這種可能性。世界各國都將發展生物質能技術。比如說,有的國家著重研究生物質的液化問題,以它來代替石油;有的國家則側重於研究生物質的氣化,以提高生物質能的利用效率……
⑨ 生物質為什麼被各國研究開發
生物質能是世界上最普遍的一種可再生能源。據估算,地球上每年經光合作用而生成的生物質總量為1440億~1800億噸(乾重),相當於目前全世界每年總能耗的3~8倍。若把動物排泄的糞便也包括進去,則其數量更大。但是,迄今人們實際利用的生物質能還很少,並且利用的效率也不高。至今,利用的生物質能只佔全球總能耗的6%~13%。其中我國約占總能耗的30%,在非洲某些國家則高達60%以上;而發達國家生物質能在總能耗中所佔比重較小,像美國只佔3%~4%。隨著化石能源的日益短缺和高新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保護生態環境的迫切需要,研究開發和充分合理利用生物質能,不但越來越顯得非常必要,而且也已經具備了這種可能性。世界各國都將發展生物質能技術。比如說,有的國家著重研究生物質的液化問題,以它來代替石油;有的國家則側重於研究生物質的氣化,以提高生物質能的利用效率……
[我還想知道]
在新能源的大家族中,還有異軍突起的電磁能、磁流體發電技術、電氣體發電技術以及超導技術在電力工業中的應用等等。
清潔能源是指對環境無污染的能源。它包含了太陽能、風能、水能、潮汐能,還有核能和地熱能。
⑩ 急需有關生物質能方面的英文文獻
生物質能的概念
生物質能是蘊藏在生物質中的能量,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素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而貯存在生物質內部的能量。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也是由生物質能轉變而來的。生物質能是可再生能源,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木材及森林工業廢棄物;二是農業廢棄物;三是水生植物;四是油料植物;五是城市和工業有機廢棄物;六是動物糞便。在世界能耗中,生物質能約佔14%,在不發達地區佔60%以上。全世界約25億人的生活能源的90%以上是生物質能。生物質能的優點是燃燒容易,污染少,灰分較低;缺點是熱值及熱效率低,體積大而不易運輸。直接燃燒生物質的熱效率僅為10%一30%。目前世界各國正逐步採用如下方法利用生物質能:
;1.熱化學轉換法,獲得木炭、焦油和可燃氣體等品位高的能源產品,該方法又按其熱加工的方法不同,分為高溫干餾、熱解、生物質液化等方法;
2.生物化學轉換法,主要指生物質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下,生成沼氣、酒精等能源產品;
3.利用油料植物所產生的生物油;
4.把生物質壓製成成型狀燃料(如塊型、棒型燃料),以便集中利用和提高熱效率。
二、 生物質能在能源系統中的地位
生物質能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僅次於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而居於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個能源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有關專家估計,生物質能極有可能成為未來可持續能源系統的組成部分,到下世紀中葉,採用新技術生產的各種生物質替代燃料將佔全球總能耗的40%以上。
目前,生物質能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已成為世界重大熱門課題之一,受到世界各國政府與科學家的關注。許多國家都制定了相應的開發研究計劃,如日本的陽光計劃、印度的綠色能源工程、美國的能源農場和巴西的酒精能源計劃等,其中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佔有相當的比重。目前,國外的生物質能技術和裝置多已達到商業化應用程度,實現了規模化產業經營,以美國、瑞典和奧地利三國為例,生物質轉化為高品位能源利用已具有相當可觀的規模,分別占該國一次能源消耗量的4%、16%和 l0%。在美國,生物質能發電的總裝機容量已超過10000兆瓦,單機容量達10—25兆瓦;美國紐約的斯塔藤垃圾處理站投資2 OOO萬美元,採用濕法處理垃圾,回收沼氣,用於發電,同時生產肥料。巴西是乙醇燃料開發應用最有特色的國家,實施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乙醇開發計劃,目前乙醇燃料已佔該國汽車燃料消費量的50%以上。美國開發出利用纖維素廢料生產酒精的技術,建立了 l兆瓦的稻殼發電示範工程,年產酒精2500噸。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又是一個經濟迅速發展的國家,21世紀將面臨著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因此改變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開發利用生物質能等可再生的清潔能源資源對建立可持續的能源系統,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具有重大意義。
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對中國農村更具特殊意義。中國80%人口生活在農村,秸稈和薪柴等生物質能是農村的主要生活燃料。盡管煤炭等商品能源在農村的使用迅速增加,但生物質能仍佔有重要地位。1998年農村生活用能總量3.65億噸標煤,其中秸稈和薪柴為2.07億噸標煤,佔56.7%。因此發展生物質能技術,為農村地區提供生活和生產用能,是幫助這些地區脫貧致富,實現小康目標的一項重要任務。
1991年至1998年,農村能源消費總量從5.68億噸標准煤發展到6.72億噸標准煤,增加了18.3%,年均增長2.4%。而同期農村使用液化石油氣和電炊的農戶由1578萬戶發展到4937萬戶,增加了2倍多,年增長達17.7%,增長率是總量增長率的6倍多。可見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對於優質燃料的需求日益迫切。傳統能源利用方式已經難以滿足農村現代化需求,生物質能優質化轉換利用勢在必行。
生物質能高新轉換技術不僅能夠大大加快村鎮居民實現能源現代化進程,滿足農民富裕後對優質能源的迫切需求,同時也可在鄉鎮企業等生產領域中得到應用。由於我國地廣人多,常規能源不可能完全滿足廣大農村日益增長的需求,而且由於國際上正在制定各種有關環境問題的公約,限制CO2等溫室氣體排放,這對以煤炭為主的我國是很不利的。因此,立足於農村現有的生物質資源,研究新型轉換技術,開發新型裝備既是農村發展的迫切需要,又是減少排放、保護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