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生物分枝法

生物分枝法

發布時間: 2021-07-31 16:29:10

生物自由組合定律解題技巧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解題技巧
——— 單獨處理、彼此相乘
一、「單獨處理、彼此相乘」法及其理論依據:
所謂「單獨處理、彼此相乘」法,就是將多對性狀,分解為單一的相對性狀然後按基因的分離規律來單獨分析,最後將各對相對性狀的分析結果相乘,其理論依據是概率理論中的乘法定理。乘法定理是指:如某一事件的發生,不影響另一事件發生,則這兩個事件同時發生的概率等於它們單獨發生的概率的乘積。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涉及的多對基因各自獨立遺傳,因此依據概率理論中的乘法定理,對多對基因共同遺傳的表現就是其中各對等基因單獨遺傳時所表現的乘積。
二、解題技巧簡介:
(一)解題技巧之一:直接使用「單獨處理、彼此相乘」方法。
1.前提:已知雜交親本基因型,等位基因間為完全性關系且各對基因獨立遺傳。
2.具體應用:
(1)求配子:求配子的種類;(2)求配子的類型;(3)求個別配子所佔的比例。
例:基因型為AaBbDd(各對基因獨立遺傳)的個體能產生幾種類型的配子?配子的類型有哪些?其中ABD配子出現的幾率為多少
解題思路:
a、配子的種類:分解:AaBbDd→Aa、Bb、Dd,單獨處理:Aa→2種配子;Bb→2種配子;Dd→2種配子。彼此相乘:AaBbCc→2×2×2=8種。
b、求配子的類型:單獨處理、彼此相乘——用分枝法書寫迅速准確求出。
c、其中ABD配子出現的幾率為多少?分解:AaBbCc→Aa、Bb、Dd, 單獨處理:Aa→1/2A,Bb→1/2B,Dd→1/2D, 彼此相乘:ABD→1/2×1/2×1/2=8。
(2)求子代基因型:(1)求的種類;(2)求子代基因型的類型;(3)求子代個別基因型所佔的比例。
例: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和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雜交(兩對基因獨立遺傳)後代能產生多少種基因型?基因型的類型有哪些?其中基因型為AABB的幾率為多少?
解題思路:(1)基因型的種類:分解:AaBb×AaBb→(Aa×Aa)、(Bb×Bb), 單獨處理:Aa×Aa→3種基因型,Bb×Bb→3種基因型,彼此相乘:(Aa×Aa)×(Bb×Bb)=3×3=9種基因型。
(2)基因型的類型:單獨處理,彼此相乘——用分枝法書寫迅速准確求出。

↗BB→AABB ↗BB→AaBB ↗BB→aaBB
AA →Bb→AABb Aa→ Bb→AaBb aa→ Bb→aaBb
↘bb→AAbb ↘ bb→Aabb ↘ bb→aabb
(3)其中基因型為AABB個體出現的幾率:分解:AaBb×AaBb→(Aa×Aa)、(Bb×Bb), 單獨處理:Aa×Aa→1/4AA,Bb×Bb→1/4BB, 彼此相乘:AABB=1/4×1/4=1/16。
(3)求子代表現型:(1)求子代表現型的種類;(2)求子代表現型的類型;(3)求子代個別表現型所佔的比例。
例: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與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雜交(各對基因獨立遺傳),後代能產生多少種表現型?表現型的類型有哪些?其中表現型為A B 的個體出現的幾率為多少?
解題思路:(1)表現型的種類:分解:AaBb×AaBb→(Aa×Aa)、(Bb×Bb), 單獨處理:Aa×Aa→2種表現型;Bb×Bb→2種表現型,彼此相乘(Aa×Aa)×(Bb×Bb)→2種×2種=4種表現型。

②、表現型的類型:單獨處理、彼此相乘:--------用分枝法書寫迅速准確求出。
↗B →A B (雙顯) ↗B →aaB (一隱一顯)
AA aa
↘bb→A bb(一顯一隱) ↘bb→aabb(雙隱)
③其中表現型為A B 的個體出現的幾率為:分解:AaBb×AaBb→(Aa×Aa)、(Bb×Bb);單獨處理:Aa×Aa→3/4A ;Bb×Bb→3/4B ;彼此相乘:A B →3/4×3/4=9/16
(二)解題技巧之二:隱性性狀突破法,又叫填空法。
1.前提:已知雙親的表現型和子代表現型及數量,推知雙親基因型,這是遺傳習題中的常見類型。
2.解題思路:按基因的分離定律單獨處理,再彼此相乘。
(1)列出基因式
①凡雙親中屬於隱性性狀的,其基因型可直接寫出。
②幾雙親中屬於顯性性狀的,則至少含有一個顯性基因,即至少寫出基因型的一半。
(2)根據後代出現的隱性性狀推出親本未知基因型。
3.適用題型:各類題型(選擇題、填空題及簡答題)
例:番茄紅果(A )對黃果(a)為顯性,子房二室(B)對多室(b)為顯性。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現將紅果二室的品種與紅果多室的品種雜交,F1代植株中有3/8為紅果二室,3/8為紅果多室。1/8為黃果二室,1/8為黃果多室,求兩個親本的基因型。
解題思路:
(1) 列出基因式:紅果二室:A B ;紅果多室:A bb。
(2) 根據親本中紅果×紅果→出現黃果隱性個體aa,則紅果×紅果的基因型都為Aa。又根據親本中二室×多室→出現多室隱性個體(bb),可推知二室一定為雜合體即Bb。
故兩個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AaBb。
(三)解題技巧之三:根據兩個雜交親本後代一對相對性狀分離比求解。
1.前提:兩個雜交只知道其中之一的基因型(表現型)求另親本性狀的基因型(表現型)。
2.解題思路:先「單獨處理」4後「彼此相乘」。
(1)若後代一對相對性狀的分離比為顯:隱=3:1,則雙親基因型一定為AaⅹAa。
(2)若後代一對相對性狀的分離比為顯:隱=1:1,則雙親基因型一定為Aaⅹaa。
(3)若後代一對相對性狀的分離比全為顯性,則雙親基因型一定為AAⅹAA或AAⅹAa或AAⅹaa。
例:用F1黃圓(YyRr)豌豆植株,分別與A、B、C、D、E、F六個品種雜交,依次得到下列結果:

黃圓 :黃皺 :綠圓 :綠皺

F1(YyRr)ⅹ品種A

9 : 3 : 3 : 1

F1(YyRr)ⅹ品種B

1 : 1 : 1 : 1

F1(YyRr)ⅹ品種C

1 : 1 : 0 : 0

F1(YyRr)ⅹ品種D

1 : 0 : 1 : 0

F1(YyRr)ⅹ品種E

1 : 0 : 0 : 0

F1(YyRr)ⅹ品種F

3 : 0 : 1 : 0

則這六個品種的基因型為:
A B C D E F

解題思路:以求品種A基因型為例:分解:F1(YyRr)ⅹ品種A(??)→(Yyⅹ?)(Yyⅹ?),單獨處理:Yyⅹ?→黃:綠=(9+3) :(3+1)=3 :1,根據後代一對相對性狀分離比為3 :1,則?一定為Yy。單獨處理:Rrⅹ?→圓:皺=(9+3) :(3+1)=3:1,根據後代一對相對性狀分離比為3 :1,則?一定為Rr。
彼此相乘:?ⅹ?=YyⅹRr→YyRy。故品種A的基因型為YyRy。以此推斷可得出,品種B、C、D、E、F的基因型依次為yyrr、YYrr、yyRR、YYRR。
再如:此題若把求品種基因型變為求品種表現型,其解題思路為:第一步:仍需求出品種基因型,然後再換為品種表現型。如品種A的基因型已求出為YyRr,則表現型為黃圓。其他以此類推。

Ⅱ ★★★急求★★★怎麼用分枝法畫遺傳圖解

我先畫,馬上拍了照傳上去。~

照教科書上畫
通常關鍵有以下幾點:
分枝法——
第一行寫親本,(標雌雄)
第二行寫配子,
第三行寫子代。,
依此類推
要在每一行前面寫P,F1,F2……
棋盤法——
橫行寫母本配子
縱行寫父本配子

以上是基本內容,還可以依據需要,標注表現型(一般寫基因型下面)、比例(一般寫基因型旁邊)等等。

還有一種,比較好用又較高級的方法,叫分棋法,就是「多對看一對」
橫行寫一種性狀的基因型(AA Aa aa)
縱行寫另一種性狀的基因型(BB Bb bb)
通常會帶上比例一起寫

照片:http://user.qzone.qq.com/605554783/photo/15cdc85a-26b0-4dad-93ca-1f72091839af 見1圖

主要是你出的親本不太好,後面的是AAbb, 所以根據孟德爾第二定律,自由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發生自由組合。 所以F1 自由兩種。而不是4種。

Ⅲ 高二生物,怎麼求基因型和性狀種數,要那種很簡捷的方法

首先必須把書中的孟德爾對兩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進行雜交,其F1隻有一種表現型,F2代出現4種表現型,比例為9:3:3:1,這及個例子弄清楚
2.根據題目所給的信息繪制基因代關系圖譜(一般題目能給出),找出特殊的基因類型
3.判斷顯隱性
4.幾種常用方法
4.1棋盤法:(高中生物書中有例)先寫出親代產生的雌、雄配子,然後用棋盤表格寫出兩性配子結合後的基因組成
4.2分枝法:
一對基因相交時,有6種交配方式。每種交配所產生的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現型都有所不同。
如果親代的每一性狀的基因型已經知道,而且每對基因與另一對基因都是自由組合的,那麼可用分枝法來推測預期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現型比例。這種方法也可用在兩對以上基因的差異,而且雙親不一定時每對基因都是雜合體。不論對數的多少,都可應用分枝法簡便的寫出雜交子代的基因型合表現型的比例。
1.分枝法的理論依據:基因自由組合定律是建立在分離定律的基礎之上的,研究更多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規律,兩者並不矛盾。
2.具體步驟:1)對各對性狀分別進行分析。
2)子代基因型的數量比應該是各對基因型相應比值的乘積,子代表現型的數量比也應該是各種表現型相應比值的乘積。
如:兩個親本雜交,包括3對不同的基因
交配 AAbbCc × aaBbCc

合子基因型 合子表現型
AA×aa bb×Bb Cc×Cc AA×aa bb×Bb Cc×Cc

1CC=1AaBbCC 3C=3ABC
1Bb 1cc=1AaBbcc 1B 1c=1ABc
Aa 2Cc=1AaBbCc 全 A
1CC=1AabbCC 1b 3C=3AbC
1bb 1cc=1Aabbcc 1C=1Abc
2Cc=1AabbCc
上述合子表現型中,A代表A/a基因對的顯性表現型(AA或Aa),a代表隱性表現型(aa)。同樣的,B和C代表不同的顯性表現型,b和c代表不同的隱性表現型。
高效快演算法:
用棋盤法和分枝法的優點是思維清晰、條理性強,做題較准確。這兩種方法運用熟練後可逐步採取以下方法來高效快算。
如:DdCc × DdCC子代基因型的種類和表現型的種類
Dd × Dd子代3種基因型2種表現型
Cc × CC 子代2種基因型1種表現型
所求基因型種數=3×2;表現型種數=2×1
例題:如果黃色圓粒豌豆(YyRr)甲和綠色圓粒(yyRr)乙雜交,問後代出現基因型YyRR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分別考慮基因中的每一對基因,單從豌豆的粒色考慮,甲和乙雜交後的概率為:Yy×yy有1/2 Yy、1/2yy;單從豌豆的粒型考慮Rr×Rr,有1/4RR、1/4rr、1/2Rr,因此,甲乙雜交後代基因型YyRR的概率是1/2×1/4。
這種方法可以自由的計算基因型和表現型的概率。

你還可以看看http://wenwen.soso.com/z/q189194307.htm?rq=119121995&ri=1&uid=0&ch=w.xg.llyjj
從子代表現型中判斷親代基因型參考資料:http://wenwen.soso.com/z/q119121995.htm

Ⅳ 高中生物中分枝法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高中生物中分枝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a)Aa×Aa■AA、Aa、aa 3種基內因型容
BB×Bb■BB、Bb2種基因型
Cc×cc■Cc、cc 2種基因型
Dd×Dd■DD、Dd、dd 3種基因型
因此AaBBCcDd和AaBbccDd的個體雜交後代有:
3×2×2×3=36種基因型
(b)Aa×Aa■A-、aa 2種表現型
BB×Bb■BB、Bb 1種表現型
Cc×cc■Cc、cc 2種表現型
Dd×Dd■D-、dd 2種表現型
因此AaBBCcDd和AaBbccDd的個體雜交後代有 2×1×2×2=8種表現型

Ⅳ 用分枝法解AaBBXAABb及AaBbXAabb的表現型比及基因型比

用分析計劃協調的表現形式進行比例,首先那個粉底店,然後經營的打開編輯,然後搞懂才能夠做出的事情也很甜。

Ⅵ 什麼是孟德爾棋盤法,分枝法

摘要:高中階段孟德爾的兩個遺傳定律應用是重點,也是難點,尋找簡便的計算方法,化難為易,則既省時而且正確率高。 關鍵詞:遺傳概率,基因分離定律,基因自由組合定律,應用,簡便計算,規律 分離定律與自由組合定律是孟德爾發現的兩個遺傳學定律。就一對相對性狀而言,如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則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如果是兩對及兩對以上的相對性狀,而且是由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多對非等位基因控制,則遵循的是自由組合定律。 生物的性狀不是單一的,而是由多對相對性狀組合成的。當我們討論多對相對性狀時,自然想到基因的自由自合定律(連鎖和交換定律沒有在高中課本中涉及),但如果生物有多對性狀,而多對性狀同時討論的話,是很繁鎖,甚至得不出正確的結論。因此,我們不凡學盂德爾:碗豆的七對相對性狀他並沒有一起討論,而是先討論一對相對性狀,然後是兩對相對性狀,然後類推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因此,在處理自由組合定律的結果時我們完全可以從分離定律入於,以一對相對性狀去分析,然後綜合運用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進行有關計算。初學者往往喜歡用「棋盤法」或「分枝法」,如果僅停留在這一水平上,那學習這方面的內容自然會感覺困難重重。因為這只有去應付兩對基因雜合自交的一種情形,而且非常耗時,下面我們先以課本中介紹的孟德爾所作的碗豆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結果為例,來分析尋找一些計算方法。 1、F1(YyRr)的自交後代有幾種基因型?答:9種。 課本上是以棋盤法的形式給出遺傳圖解的,我們從圖解中可找出 F2代中有9種基因型,但問題是隨著等位基因對數增加,用棋盤法作遺傳圖解也是非常繁鎖的,那麼有沒有簡便的方法呢?有,如剛才提到的問題,我們可先根據分離定律得出(1)F1:Yy F2:1YY、 2Yy、lyy的3種基因型再得出(2)F1:Rr F2:1RR、2Rr、rr三種基因,然後在自由組合得出(3×3)=9種基因型。 2、F1中有幾種表現型?分別是哪幾種? 因為F2:Yy F2:3Y-:yy即表現型有2種。 F1:Rr F2中3R-:lrr,也有2種表現型,所以YyRr的自交後代中有2×2=4種表現型。表現型按(3黃:1綠)(3圓:1皺)展開即為9黃圓:3黃皺:3綠圓:1綠皺。 3、F2中純合體的比例為多少?任一表現型的個體比例怎樣計算? 任一基因型個體的比例又怎樣計算? F1:(YyRr) (1)Yy ■■YY:■Yy:■yy(2)Rr ■■RR:■Rr:■rr (1)中純合體為■YY+■yy=■ (2)中純合體為■RR+■rr=■ 然後(1)、(2)組合得YyRr的自交後代中純合體為■×■=■ 黃圓體個體的比例為:■Y-×■R-=■Y-R- (黃圓個體的基因型為Y R ) 黃皺體個體的比例為:■Y-×■rr=■Y-rr (黃皺個體的基因型為Y rr) 綠圓體個體的比例為:■rr×■R=■rrR- (綠圓個體的基因型為rrR ) 綠皺個體的比例為:■yy×■rr=■yyrr(綠皺個體的基因型為yyrr) 要求任意基因型個體的比例可如下計算:如我要求YyRr的比例,我可先算出Yy的比例為■,再算出Rr的比例為■,則YyRr的比例為■×■=■。同理,求後代中基因型為YYRr的個體所佔的比例則為:■×■=■。 通過以上所述我們即可把課本上的繁鎖棋盤法轉變成簡單的口算。例如:基因型為AaBBCcDd的個體與基因型為AaBbccDd的個體雜交,按自由組合定律遺傳,則雜交後代中有: a)有多少種基因型? b)若完全顯性,後代中表現型有多少種? c)後代中純合體和雜合體所佔的比例是多少? d)後代中表現型不同丁兩個親本表現型個體所佔的比例是多少? e)後代中基因型不同於兩個親本基因型的個體所佔的比例是多少? 本題如果用「棋盤法」求解不僅麻煩,且易出錯,但如果利用上面所講的方法處理此題,實際就簡單化了,只要熟知分離定律介紹的六種基本交配形式的結果,並一對對基因去分析,再利用乘法定律和加法定律便可求解。下面是每問的計算思路和方法: (a)Aa×Aa■AA、Aa、aa 3種基因型 BB×Bb■BB、Bb 2種基因型 Cc×cc■Cc、cc 2種基因型 Dd×Dd■DD、Dd、dd 3種基因型 因此AaBBCcDd和AaBbccDd的個體雜交後代有: 3×2×2×3=36種基因型 (b)Aa×Aa■A-、aa 2種表現型 BB×Bb■BB、Bb 1種表現型 Cc×cc■Cc、cc 2種表現型 Dd×Dd■D-、dd 2種表現型 因此AaBBCcDd和AaBbccDd的個體雜交後代有 2×1×2×2=8種表現型 (c)Aa×Aa■■AA、■Aa、■aa 純合體為■ BB×Bb■■BB、■Bb 純合體為■ Cc×cc■■Cc、■cc 純合體為■ Dd×Dd■■DD、■Dd、■dd 純合體為■ 因此,AaBBCcDd和AaBbccDd的雜交後代中純合體的比例為■×■×■×■=■雜合體的比例為1-■=■ (d)Aa×Aa■■AA、■Aa、■aa和親本AaBBCcDd相同的占■,和AaBbccDd相同的占■。 BB×Bb■■BB、■Bb、和兩個親本相同的概率都為1。 Cc×cc■■Cc、■cc、■aa和新本AaBBCcDd相同的占■,和親本AaBbccDd相同的占■。 Dd×Dd■■DD■Dd、■dd和兩個親本AaBBCcDd和AaBbccDd相同的比例各占■DD+■Dd=■D-。 因此,AaBBCcDd和AaBbccDd的雜交後代中和親本AaBBCcDd表現型相同的比例為:■×1×■×■=■;和AaBbccDd表現型相同的比例為:■×1×■×■=■ 所以和親本表現型不同的比例為:1-■-■=■=■ (e)用上述的思路和方法可得出AaBBCcDd與AaBbccDd個體的雜交後代中不同於親本基因型的個體所佔的比例為:1-(■×■×■×■+■×■×■×■)=■ 再例如課本和資料中曾多次出現這樣一個2個題干: 1、(高中生物第二冊33頁) 一對夫婦,丈夫患多指(由S基因控制),妻子正常他們婚後卻生了一個手指正常,但患先天聾啞的孩子(由a基因控制),兩對基因勻在常染色體上,且獨立遺傳。 這個題干在不同的資料中可設置不同的問題,綜合起來這些問題不外乎以下8個小問題: 若這對夫婦再生一個孩子: 1、孩子患多指的概率為多少? 2、孩子患先天聾啞的概率為多少? 3、孩子患病的概率為多少? 4、孩子正常的概率為多少? 5、孩子兩病皆患的概率為多少? 6、孩子只患一種病的概率為多少? 7、只患多指的概率為多少? 8、只患聾啞的概率為多少? 如果要正確解答此題的各問,首要一點必須是要先把該夫婦的基因型確定下來:男方為SsAa,女方為ssAa。此題如果提的問題多,也可用棋盤法求解,直觀,准確率較高。但問題是這樣的一個題干它一般只設置1-3個小問,如此時還用棋盤法解,則又顯得較耗時,不如用自由組合定理來得又快又准確。首先,熟知下列圖解: Ss×ss■ ■Ss:患多指■ ■ss:正常指■ Aa×Aa■■AA■Aa■aa ■A- 正常■, 這樣8個問題的回答如下: 1、孩子患多指的概率為:■ 2、孩子患先天聾啞的概率為:■ 3、孩子正常的概率為:■×■=■ 4、孩子患病的概率為:1-■=■ 5、孩子兩病皆患的概率為:■×■=■ 6、孩子只患聾啞的概率為:■×■=■ 7、孩子只患多指的概率為:■×■=■ 8、孩子只患一種病的概率為:■+■=■=■ 此題概率的計算符合下列規律:設患甲前不見古人的概率為A,患乙病的概率為B,則: ①兩病皆患的概率為A×Bo ②正常的概率為(1-A)(1—B) ③患病的概率為A+B-A×B ④只患一種病的概率為A+B-2A×B ⑤只患甲病的概率為A-A×B ⑥只患乙病的概率為B-A×B 2、高中生物課本第二冊P41,人的紅綠色盲屬於伴性遺傳,正常色覺(XB)對紅綠色盲(Xb)是顯性;人的白化病是常染色遺傳,正常人(A)對白化病(a)是顯性,一對外觀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既患白化病又患紅綠色盲的男孩。 問:(1)這對夫婦的基因型是怎樣的? (2)在這對夫婦的後代中,是否可能出現既無白化病又無紅綠色盲的孩子?試寫出這樣孩子的基因型。 解析:(1)一對外觀正常的夫婦,(A-)生了一個患白化病的孩子(aa)白化病是常染色體遺傳,說明夫婦關於膚色的基因型都為Aa。他們的男孩為色盲,說明丈夫關於的色覺基因型為XBy,而妻子為攜帶者,色覺基因型為XBXb,所在這對夫婦的基因型分別為 AaXBY,AaXBXb。 (2)解答此問,可先作如下圖解 Aa×Aa AAAaAa ■(正常) XBXbX×XBY XBXBXBXbXBYXbY ■(正常) 從圖表中看出,這對夫婦可生出既無白化(A-)又無色盲(XBX-或XBY)的孩子,概率為■ A-×■(XBX-或XBY)=■(A-XBX-或A-XBY)這樣孩子的基因型通過下列方法可得出:

Ⅶ 生物分枝法,看參考書看不懂,求大神幫助,

你問的是不是遺傳上的?如果是那可以這樣理解:
設Aa與Bb分別位於兩對同源染色體上,AaBb自交,產生九種基因型的後代,那麼九種情況可以這樣得到:因為Aa與Bb不幹擾,這樣可以分別考慮這兩對的後代,再綜合,即Aa可以有的後代是AA、Aa、aa,Bb的後代有BB、Bb、bb,這樣AA可以分別與BB、Bb、bb組合,Aa、aa也是如此。這就是分枝法。
你可以把Aa的後代寫一列,Bb的後代並排寫一列,這樣就好理解了。

Ⅷ 根據孟德爾分離定律如何求基因型及表現型以及所佔比例

首先必須把書中的孟德爾對兩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進行雜交,其F1隻有一種表現型,F2代出現4種表現型,比例為9:3:3:1,這及個例子弄清楚
2.根據題目所給的信息繪制基因代關系圖譜(一般題目能給出),找出特殊的基因類型
3.判斷顯隱性
4.幾種常用方法
4.1棋盤法:(高中生物書中有例)先寫出親代產生的雌、雄配子,然後用棋盤表格寫出兩性配子結合後的基因組成
4.2分枝法:
一對基因相交時,有6種交配方式。每種交配所產生的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現型都有所不同。
如果親代的每一性狀的基因型已經知道,而且每對基因與另一對基因都是自由組合的,那麼可用分枝法來推測預期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現型比例。這種方法也可用在兩對以上基因的差異,而且雙親不一定時每對基因都是雜合體。不論對數的多少,都可應用分枝法簡便的寫出雜交子代的基因型合表現型的比例。
1.分枝法的理論依據:基因自由組合定律是建立在分離定律的基礎之上的,研究更多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規律,兩者並不矛盾。
2.具體步驟:1)對各對性狀分別進行分析。
2)子代基因型的數量比應該是各對基因型相應比值的乘積,子代表現型的數量比也應該是各種表現型相應比值的乘積。
如:兩個親本雜交,包括3對不同的基因
交配 AAbbCc × aaBbCc

合子基因型 合子表現型
AA×aa bb×Bb Cc×Cc AA×aa bb×Bb Cc×Cc

1CC=1AaBbCC 3C=3ABC
1Bb 1cc=1AaBbcc 1B 1c=1ABc
Aa 2Cc=1AaBbCc 全 A
1CC=1AabbCC 1b 3C=3AbC
1bb 1cc=1Aabbcc 1C=1Abc
2Cc=1AabbCc
上述合子表現型中,A代表A/a基因對的顯性表現型(AA或Aa),a代表隱性表現型(aa)。同樣的,B和C代表不同的顯性表現型,b和c代表不同的隱性表現型。
高效快演算法:
用棋盤法和分枝法的優點是思維清晰、條理性強,做題較准確。這兩種方法運用熟練後可逐步採取以下方法來高效快算。
如:DdCc × DdCC子代基因型的種類和表現型的種類
Dd × Dd子代3種基因型2種表現型
Cc × CC 子代2種基因型1種表現型
所求基因型種數=3×2;表現型種數=2×1
例題:如果黃色圓粒豌豆(YyRr)甲和綠色圓粒(yyRr)乙雜交,問後代出現基因型YyRR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分別考慮基因中的每一對基因,單從豌豆的粒色考慮,甲和乙雜交後的概率為:Yy×yy有1/2 Yy、1/2yy;單從豌豆的粒型考慮Rr×Rr,有1/4RR、1/4rr、1/2Rr,因此,甲乙雜交後代基因型YyRR的概率是1/2×1/4。
這種方法可以自由的計算基因型和表現型的概率。

你還可以看看http://wenwen.soso.com/z/q189194307.htm?rq=119121995&ri=1&uid=0&ch=w.xg.llyjj
從子代表現型中判斷親代基因型

Ⅸ 誰圖解生物遺傳的分枝法如(AaBa自交和AaBbCc自交)必須分枝法

AaBa自交和AaBbCc自交的圖解方法



特別注意的是AaBbCc的自交過於復雜,圖解過程應該盡量仔,細運用孟德爾遺傳定律即可


後代的基因型為

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


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


(9)生物分枝法擴展閱讀:

自由組合定律


自由組合規律是現代生物遺傳學三大基本定律之一 。當具有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在子一代產生配子時,在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表現為自由組合。


其實質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即一對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與另一對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彼此間互不幹擾的,各自獨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稱為獨立分配定律


應當具有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在子一代產生配子時,在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現為自由組合。


能夠解釋為什麼自然界的生物種類是多種多樣的,為什麼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個體。例如人的指紋,在全世界就沒有兩個指紋完全相同的人。生物變異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有性生殖中,基因的重新組合,產生了多種多樣的後代。


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


具有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在F1產生配子時,在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現為自由組合,這就是自由組合規律的實質。也就是說,一對等位基因與另一對等位基因的分離與組合互不幹擾,各自獨立地分配到配子中。

Ⅹ 生物的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孟德爾在完成了對豌豆一對相對性狀的研究後,並沒有滿足已經取得的成績,而是進一步探索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規律。他在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基礎上,又揭示出了遺傳的第二個基本規律——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孟德爾在做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時,用純種黃色圓粒豌豆和純種綠色皺粒豌豆作親本進行雜交,無論正交還是反交,結出的種子(F1)都是黃色圓粒的(如圖)。這一結果表明,黃色對綠色是顯性,圓粒對皺粒也是顯性。孟德爾又讓F1植株進行自交,在產生的F2中,不僅出現了親代原有的性狀——黃色圓粒和綠色皺粒,還出現了新的性狀——綠色圓粒和黃色皺粒。試驗結果顯示出不同對的性狀之間發生了自由組合。孟德爾對試驗的結果也進行了統計學分析:在總共得到的556粒種子中,黃色圓粒、綠色圓粒、黃色皺粒和綠色皺粒的數量依次是315、108、101和32。即這4種表現型的數量比接近於9:3:3:1。怎樣解釋這一結果呢?

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如果對每一對性狀單獨進行分析,其結果是:圓粒:皺粒 接近於3:1黃色:綠色 接近於3:1以上數據表明,豌豆的粒形和粒色的遺傳都遵循了基因的分離定律。孟德爾假設豌豆的粒形和粒色分別由一對基因控制,即黃色和綠色分別是由Y和y控制;圓粒和皺粒分別是由R和r控制。這樣,純種黃色圓粒豌豆和純種綠色皺粒豌豆的基因型就分別是YYRR和yyrr,它們的配子則分別是YR和yr。受精後,F1的基因型就是YyRr。Y對 y、R對r都具有顯性作用,因此,F1的表現型是黃色圓粒(如圖)。

F1自交產生配子時,根據基因的分離定律,每對基因都要彼此分離,所以,Y與y分離、R與r分離。孟德爾認為,與此同時,不同對的基因之間可以自由組合,也就是Y可以與R或r組合;y可以與R或r組合,這里等位基因的分離和不同對基因之間的組合是彼此獨立相互不幹擾的。這樣,F1產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就各有4種,它們是YR、Yr、yR和yr,並且它們之間的數量比接近於1:1:l:l。

用結白色扁形果實(基因型是WwDd)的南瓜植株自交,是否能夠培育出只有一種顯性性狀的南瓜?你能推算出具有一種顯性性狀南瓜的概率是多少嗎?答案:用結白色扁形果實的南瓜植株自交,能夠培育出只有一種顯性性狀的南瓜(黃色扁形或白色圓形);出現只有一種顯性性狀南瓜的概率是6/16(或3/8)。具有雜種優勢的品種不能代代遺傳,因為這類品種的基因型是雜合的,它們的後代必定會出現性狀分離和重組,從而產生出新的性狀。

由於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因此,結合的方式可以有16種。在這16種方式中,共有9種基因型和4種表現型。9種基因型是: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和yyrr;4種表現型是: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和綠色皺粒,並且4種表現型之間的數量比接近於9:3:3:1。

對自由組合現象解釋的驗證

孟德爾為了驗證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是否正確,還做了測交試驗,也就是讓子一代植株F1(YyRr)與隱性純合子雜交(yyrr)。按照孟德爾提出的假設,F1能夠產生4種配子,即YR、Yr、yR、yr,並且它們的數目相等;而隱性純合子只產生含有隱性基因的配子yr。所以,測交的結果應當產生4種類型的後代:黃色圓粒(YyRr)、黃色皺粒(Yyrr)、綠色圓粒(yyRr)和綠色皺粒(yyrr),並且它們的數量應當近似相等(如圖)。

孟德爾所做的測交試驗,無論是以F1作母本還是作父本,實驗的結果都符合預期的設想,也就是4種表現型的實際子粒的數量比都接近於1:1:1:1。從而證實了F1在形成配子時,不同對的基因是自由組合的。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

細胞遺傳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孟德爾所說的一對基因就是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不同對的基因就是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孟德爾的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揭示出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幹擾的。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在實踐中的應用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在動植物育種工作和醫學實踐中同樣有著重要意義。在育種工作中,人們用雜交的方法,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種間的基因重新組合,以便使不同親本的優良基因組合到一起,從而創造出對人類有益的新品種。例如,在水稻中,有芒(A)對無芒(a)是顯性,抗病(R)對不抗病(r)是顯性。有兩個不同品種的水稻,一個品種無芒、不抗病;另一個品種有芒、抗病。人們將這兩個不同品種的水稻進行雜交,根據自由組台定律,在F2中分離出的無芒、抗病(aaRR或aaRr)植株應該占總數的3/16,其中,l/16是純合類型(aaRR)2/16是雜合類型(aaRr)。要進一步得到純合類型,還需要對無芒、抗病類型進行自交和選育,淘汰不符合要求的植株,最後得到能夠穩定遺傳的無芒、抗病的類型。
在作物育種中,人們常常利用雜種優勢達到增產的目的。雜種優勢是利用純合親本雜交,使雜種F1具有高產、優質、多種抗性等性狀。想一想:具有雜種優勢的品種能夠代代遺傳嗎?

在醫學實踐中,人們可以根據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來分析家系中兩種遺傳病同時發病的情況,並且推斷出後代的基因型和表現型以及它們出現的概率,為遺傳病的預測和診斷提供理論上的依據。例如,在一個家庭中,父親是多指患者(由顯性致病基因P控制),母親的表現型正常,他們婚後卻生了一個手指正常但患先天聾啞的孩子(由隱性致病基因d控制;基因型為dd)。根據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可以推知:父親的基因型應該是 PpDd,母親的基因型應該是ppDd。根據父母親的基因型,可以推斷出他們後代有可能出現4種不同的表現型,它們是:只患多指;只患先天聾啞;既患多指又患先天聾啞;表現型完全正常。

推算一下,在這對夫婦所生子女中,每一種表現型出現的概率是多少?

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

在孟德爾之前,也有不少學者做過動物和植物的雜交試驗,但是都沒能總結出任何規律,為什麼孟德爾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果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正確地選用試驗材料是孟德爾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孟德爾在做雜交試驗時選用了豌豆作試驗材料,這是因為豌豆不僅是閉花受粉植物,而且各個品種之間有一些穩定的、容易區分的性狀。實際上,豌豆也有一些不易區分的性狀,比如葉的大小與花的大小等,孟德爾在做雜交試驗時,舍棄了這類性狀,只是對穩定的,容易區分的相對性狀進行研究,這就使試驗的結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第二,在對生物的性狀進行分析時,孟德爾首先只針對一對相對性狀的傳遞情況進行研究。例如,當研究子粒的形狀時,不考慮子粒的顏色,在研究子粒的顏色時又不考慮子粒的飽滿程度。在弄清一對相對性狀的傳遞情況後,再研究兩對、三對,甚至多對相對性狀的傳遞情況。這種由單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也是孟德爾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第三,孟德爾在進行豌豆的雜交試驗時,對不同世代出現的不同性狀的個體數目都進行了記載和分析,並且應用統計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這是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又一個重要原因。第四,孟德爾還科學地設計了試驗的程序。他在對大量試驗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合理地提出了假說,並且設計了新的試驗來驗證假說,這是孟德爾獲得成功的第四個重要原因。

孟德爾揭示遺傳規律的過程表明,任何一項科學研究成果的取得,不僅需要有堅韌的毅力和持之以恆的探索精神,還需要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正確的科學方法。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例題分析

例題1 豌豆的高莖(D)對矮莖(d)是顯性,紅花(C)對白花(c)是顯性。推算親本DdCc與 DdCc雜交後,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現型以及它們各自的數量比。分析:推算兩對(或兩對以上)雜交組合的基因型和表現型時,為了使問題簡便,一般不採用棋盤法而採用分枝法進行分析。應用分枝法時,首先對各對性狀分別進行分析,如本題中,如果單獨考慮高莖與矮莖,Dd×Dd子代的基因型和它們的數量比應該為1DD∶2Dd∶1dd;子代的表現型和它們的數量比則為3高莖∶1矮莖。如果單獨考慮紅花與白花,Cc×Cc子代的基因型和它們的數量比應該為1CC:2Cc:1cc;子代的表現型和它們的數量比則為:3紅花:1白花。在此基礎上再列表並進行推算(見下表),推算的方法是:子代基因型的數量比應該是各種基因型相應比值的乘積,子代表現型的數量比也應該是各種表現型相應比值的乘積。

答:DdCc和DdCc雜交,子代基因型和它們的數量比是:1DDCC:2DDCc:1DDcc:2DdCC:4DdCc:2Ddcc:1ddCC:2ddCc:1ddcc。子代表現型和它們的數量比是:9高莖紅花:3高莖白花:3矮莖紅花:1矮莖白花。例題2 番茄的紅果(R)對黃果(r)是顯性,二室(D)對多室(d)是顯性,這兩對基因分別位於不同對的染色體上,現用甲乙兩種不同類型的植株雜交,它們的後代中,紅果二室、紅果多室、黃果二室、黃果多室的植株數分別是300、109、305和104,問甲乙兩種雜交植株的基因型是怎樣的?表現型是怎樣的?分析:為了使問題簡化,解題時可以對每對性狀分別進行分析。依題意從子代中各種表現型的植株數目可以得出:紅果:黃果(300+109):(305+104)=1:1二室:多室=(300+305):(109+104)=3:1由此可見,如果單純考慮果實的顏色,根據子代中推算出的紅果與黃果的分離比是1:1,可以分析出雙親中一個是雜合子,一個是隱性純合子,即如果甲植株的基因型是Rr,那麼乙植株的基因型一定是rr。如果單純考慮二室和多室,根據子代中推算出二室與多室的分離比是3:1,可以分析出雙親都是雜合子。即甲乙植株的基因型都是Dd。因此,綜合上述兩對性狀考慮,甲乙兩植株的基因型應該分別是RrDd和rrDd,根據它們的基因型可以推出:甲植株番茄是紅果二室,乙植株番茄是黃果二室。

熱點內容
教育功能有哪些 發布:2025-07-12 12:01:32 瀏覽:329
什麼什麼工作 發布:2025-07-12 11:04:17 瀏覽:624
dnf緊急任務是什麼 發布:2025-07-12 09:36:55 瀏覽:227
媽媽的心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2 09:33:04 瀏覽:158
師德師風測試題 發布:2025-07-12 09:03:10 瀏覽:7
日本歪曲歷史 發布:2025-07-12 08:37:05 瀏覽:424
優化的英語 發布:2025-07-12 07:23:08 瀏覽:772
一年級數學競賽試題 發布:2025-07-12 06:54:47 瀏覽:673
自己班主任 發布:2025-07-12 06:37:42 瀏覽:926
場合英語 發布:2025-07-12 06:32:53 瀏覽: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