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物理切片

物理切片

發布時間: 2021-07-31 17:48:09

⑴ 雞蛋切片廚具應用哪些物理知識

答:①切雞蛋的「刀」用很細的鋼絲製成的,目的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很容易將雞蛋切開;
②這個廚具在使用中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是一個省力杠桿.

⑵ PCB物理實驗室,研磨切片的砂紙是否可以用砂輪替代

答:完全可以。但是前提是切片為了便於觀察,要求表面要平整,另外,在磨製樣品的時候,要更換不同細度的砂輪,使被磨製的切片表面又快又光滑,能夠達到以上兩個條件,就可以代替啦。

⑶ 視頻切片和視頻碎片技術

視頻切片就是一般的雲視頻公司做的技術、視頻碎片技術就是比切片更碎的技術,重點是保利威視那個好像還跟安全、視頻版權保護有關,採用了分布式編碼技術,先將視頻物理切片,再碎片化處理每個文件,每一片視頻採用不同的加密演算法,且同一個視頻片段能同時使用多種加密演算法混合型加密。視頻被破解難度倍增。

⑷ 網路裡面的封裝,封裝分為切片和加控制信息,什麼叫切片

計算機網路數據從底層到應用封裝的格式,按照OSI七層網路模型由下至上為1至7層,分別為物理層(Physical layer),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網路層(Network layer),傳輸層(Transport layer),會話層(Session layer),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從下往上依次是:bit、frame、packet、segment、data。Frame就是切片。

⑸ 顯卡k1 k2什麼意思,顯卡圖像直通,和切片是什麼意思這些有什麼區別

基於 NVIDIA Kepler架構的 GRID K1 和 K2 卡經專門設計
可在虛擬化環境中呈現豐富的圖形效果
K1 和 K2是兩款專業顯卡的名字
GPU直通就是虛擬機實現了將物理顯卡直接映射到虛擬機,這樣你的虛擬機的圖像信息就不再交給虛擬顯卡,而是直接發送到你真是存在的顯卡進行運算。這樣效率更高。
所以如果不支持GPU直通的話,你在虛擬機中查看顯卡信息應該是顯示VMWARE GRAPHICS HARDWARE之類的。支持GPU直通就是顯示nvidia、intel、amd……之類的

⑹ 愛因斯坦的大腦切片共有多少片分別在哪些國家

最傑出的物理學家, 「 相對論之父 」 愛因斯坦死後,大腦被人取出,之後下落不明。愛因斯坦大腦的下落,以及這顆堪稱歷史上最聰明的大腦到底有何過人之處,成為 20 世紀最傳奇的謎團之一。 最近,當初被指控竊取愛因斯坦大腦的美國病理學家托馬斯 . 哈維首次接受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專訪,徹底曝光整個事件的絕對內幕。最令人震驚的是,如今 91 歲高齡的哈維稱,為了方便研究,他竟將愛因斯坦大腦切成了 240 塊! 愛因斯坦大腦被切成 240塊 在切下愛因斯坦的大腦之後,哈維簡單地測量了這個腦子後,除了拍照存真,還請了一位畫家為它做素描。然後,他將整個腦子切成 240 塊,每一塊的位置都有詳細記錄並貼上卷標。最後,他找上賓州大學一位他信任的實驗室技師,進一步處理那些腦塊,並選擇代表腦子各個部位的腦塊,製作一組切片,固定在供顯微鏡觀察的玻璃片上。於是愛因斯坦的大腦分別裝進了 10 個儲存組織學切片的盒子里,以及兩個大玻璃瓶中。隨後,他將一部分切片分送給那些對研究愛因斯坦的大腦感興趣,並有責任心和研究能力的人,其餘大部分都秘密保存起來。 最初愛因斯坦大腦被認為與常人無異 愛因斯坦的大腦研究曾一度激起人們的濃厚興趣。但早先的很多研究顯示,這位物理學大師的大腦與常人無異。在愛因斯坦大腦被取出來的三個月後,哈維將其送到賓夕法尼亞大學腦解剖專家凱拉女士的實驗室里進行研究。經過詳細檢查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從表麵皮層的面積、結構和腦的重量來看,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他的腦重也只有 1230 克,略低於男人的平均值,並不出眾。有一些才能高度發展的人 ( 亦即天才人物 ) 的腦重的確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字,如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就比較符合人們對天才的期望,腦重為 2012 克,遠超出人類平均值。 愛因斯坦曾有一個弱智女兒 還有專家通過對愛因斯坦書信和手稿的研究發現,愛因斯坦曾經和女友生下一名弱智兒,便據此推斷愛因斯坦的基因並不一定優於常人,也許還存在某種缺陷。研究發現,愛因斯坦在讀大學時曾與一名塞爾維亞裔女同學馬里奇墜入情網,後來發展到同居。不久,他們迎來了愛情的結晶,馬里奇產下一個女孩,取名叫利澤爾。孩子生下來不久醫生就告訴愛因斯坦和馬里奇,他們的孩子可能有嚴重問題,如果不是嚴重弱智,就是先天愚型。果然根據醫生的提醒,愛因斯坦和馬里奇觀察到了孩子的嚴重智力問題。例如孩子都 6 個月了,還不會笑,連微笑都不會。而正常孩子是兩個月就會微笑,四個月就會大笑。還有孩子哭聲小,受刺激後也不會馬上就哭,對周圍的人和事物不感興趣。 更重要的是利澤爾出現了先天愚型孩子特有的面部特徵,兩眼之間距離過大,兩眼外側上斜,口半張,不斷流口水,鼻樑低等。對於這一為人父母都不願意看見的情況,愛因斯坦和馬里奇當然心情沉痛。盡管當時愛因斯坦還未成名,但愛因斯坦和馬里奇兩人都是大學生,按流行的說法,他們也算是高智商的人,如果讓人知道他們這樣高智商的人還生下痴呆兒,也是一件很難堪的事。後來兩人將這名痴呆兒孩子交給馬里奇在塞爾維亞老家的父母照顧,愛因斯坦的這段經歷也就鮮為人知了。 大腦內部特殊之處相繼被發現 上世紀 80 年代,哈維重新開始對愛因斯坦大腦進行研究。他把許多切片分送給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國的科學家。 1985 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神經科學家戴蒙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檢驗了四塊愛因斯坦大腦的皮質。他們發現,愛因斯坦的左頂葉,神經元與神經膠細胞的比例小於常人。神經膠細胞是神經元的支援細胞。根據過去的研究,哺乳類神經元與神經膠細胞比例,從小鼠到人有逐步降低的趨勢,有些學者因而推測,神經元執行的功能越復雜,越需要神經膠細胞的支持。也就是說,在哺乳類中,神經元與神經膠細胞比例可當作反映智力的量表。戴蒙教授據此得出結論,認為愛因斯坦的革命性成就,與其發達的神經膠細胞有關。 1996 年,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柏名頓分校神經學助理教授安德森發現,愛因斯坦的右前額葉皮質 ( 運動區 ) 比對照組薄,可是皮質中的神經元數量與對照組無異。換言之,愛因斯坦的大腦皮質中,神經元密度較高。安德森推論,這表示愛因斯坦大腦皮質神經元有較佳的傳訊效率,因而可以解釋愛因斯坦的超卓天才。 專家認為愛因斯坦聰明得有道理 最幸運的研究者是加拿大漢米爾頓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維特森博士。哈維不僅借給她 19 塊愛因斯坦的大腦進行研究,同時還將切開大腦之前拍攝的原始照片與記錄一並交給她。維特森教授在研究中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在兩方面與常人顯著不同,果然是 「 聰明得有道理 」 。 1999 年,維特森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柳葉刀》發表了她的研究報告。 首先是愛因斯坦大腦左右半球的頂下葉區域異常發達,比普通人的平均厚度多出一厘米,這造成愛因斯坦大腦寬度超過普通人 15% 左右。報告指出,位於大腦後上部的頂下葉區在視覺空間認知、數學思維和運動想像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該區域的異常發達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釋為什麼愛因斯坦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愛因斯坦本人就曾描述說,他的科學思維過程具有較強視覺性,而語言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似乎不大。 愛因斯坦大腦的另一顯著特徵是其缺少常人大腦中的一種皺溝。該皺溝通常位於大腦皮層相鄰的腦回之間,一般橫貫頂下葉區。研究人員推測說,缺少這一皺溝很可能會導致位於頂下葉區的神經元彼此間更容易建立起聯系,因而使思維更為活躍。維特森說,根據對目前她擁有的大腦標本的分析,愛因斯坦大腦的這些特點是惟一的。

⑺ 國內用電子顯微鏡做細胞切片觀察細胞內結構哪裡做得最好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我是猜的……

⑻ 為什麼要把愛因斯坦的大腦切成240片

愛因斯坦被公認為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之一,他一生所留下的重要成就有:相對論、光電效應、能量守恆、宇宙常數等,開創了物理學的四個領域,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

世界對有智慧的人,對那些對人類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非常尊重,所以會有一些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2012年,愛因斯坦的一封私人信件在互聯網上以300萬美元和100美元的價格售出。

即使愛因斯坦還活著的時候,一位電台記者也要他發表演講,承諾每分鍾獎勵他1000美元。

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他提出的一些理論,如相對論,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物理學的發展。在相對論中,他曾說靈魂是一個記憶群,而“鬼”是死後重建並留在空中的腦電波,目前還沒有得到證實。

我們應該注意的一點是,愛因斯坦的遺願是在他死後把他的骨灰撒到一個秘密的地方。他不想讓別人研究他。然而,他沒想到托馬斯會直接偷走愛因斯坦的大腦。經過幾十年的研究,托馬斯最終得出結論:愛因斯坦大腦某些部分的旋轉模式和復雜模式與普通人不同。

⑼ 跪求,真的很感謝 ,石蠟切片製作中 ,封片前制好的切片需要再次脫水嗎。為什麼

需要。
切片一系列工作完成後,就要進行染色和封片了。由於要染色的切片尚包在石蠟中,而所用的染色液都為水溶液,因此在染色之前,必須再度復水。與固定的組織塊脫水、透明的步驟相反,石蠟切片先在二甲苯中溶去石蠟,再經過各級酒精,下行至水。
染色後,如果組織片中有水分,則光不宜通透,在顯微鏡下觀察不清組織的結構,所以必須經過脫水。

給你我們學校的實驗講義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有不懂的地方問我~

實驗一 石蠟包埋切片技術

實驗目的:1、學習石蠟包埋切片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驟;

2、掌握石蠟包埋切片技術。

實驗原理:

大家在生物學實驗時,曾經觀察過動物組織和植物組織的切片。通過光學顯微鏡,我們可以觀察到細胞內部的結構(例如細胞核、細胞質、肌肉組織的橫紋等)、細胞相互間的聯系以及組織的構成等。那麼,如何來製作這種切片呢?其過程是比較復雜的,我們利用3—4次實驗來學習組織切片的製作。

大家知道,我們要在顯微鏡下研究生物體的內部結構,在自然狀態下是無法觀察的,因為整個動、植物體大部分都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顯微鏡下觀察,一定要經過特殊的處理,使要觀察的材料先減少它的厚度和體積,使光線能透過才能用顯微鏡觀察。通常應用的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非切片法,即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生物體組織分離成為單個細胞或薄片,例如我們在生物學實驗曾做過口腔上皮的觀察、洋蔥鱗莖表皮的觀察。這種方法的不足之處在於細胞彼此間相互的聯系不一定觀察到。另外一種為切片法,即用刀將標本切成薄片。

非切片法比較簡單,一學就會,我們這里不作介紹。

切片法也分徒手切片法和切片機切片法。最簡單的切片法是將新鮮植物材料直接用刀切成薄片,稱之為徒手切片法。切片機切片法是用特殊的切片機來切片,切片的厚度可薄到幾個微米。因此,切片機的發明與應用也是細胞學誕生的重要因素。

切片機切組織用的也是刀(切片刀),所要切的組織要有一定的軟硬度,如刀切肉(新鮮、冷凍)。但大部分生物材料比較柔軟,所以為了能切出薄片,必須先使所切材料有一定的軟硬度。一些包埋劑可以達到這個目的,如石蠟,它融化時可滲入到組織內部;凝固時,使整個組織有一定的軟硬度,正好能切出很薄的切片,故稱為石蠟包埋切片法。另外還有火棉膠包埋切片法(火棉膠做包埋劑)、冰凍切片法(使組織冷凍到一定的硬度)等。其中最常用的切片方法還是石蠟包埋切片法,我們這里重點學習石蠟包埋切片技術。

實驗器材:

(一)小鼠、小廣口瓶、標簽、量筒、燒杯、95%酒精、無水酒精、蒸餾水、手術刀、剪刀、鑷子、平皿、石蠟塊、濾紙、甲醛液、苦味酸、冰醋酸、移液管、洗耳球。

(二)恆溫箱、融蠟、紙盒、燙板、支架、酒精燈、火柴、小鑷子、濾紙。(擦載玻片、磨刀、液體石蠟)。

(三)手術刀、木板、酒精燈、火柴、鋸條、木塊、塑料板、切片刀、切片機、毛筆、小鑷子、載玻片、蛋白甘油、恆溫水浴箱、溫度計、大白盤。

實驗步驟:

製作小鼠肝、脾、腎、小腸等切片。

1、取材:取材是指從動物或植物體上割取所要觀察的組織材料,比如植物的莖、葉,動物的肝臟、小腸等。

取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新鮮:在割取材料時應愈快愈好,否則動植物體的細胞成分、結構及分布等就會發生改變。

(2)防止人為損傷:如生拉硬拽、擠壓等,以免出現人為損傷。

(3)大小:0.5 cm × 0.5 cm × 0.2cm。

2、固定:機體死亡或組織離體後,組織細胞由於血液供應停止,即可發生缺氧,導致生物氧化過程停止。相反,細胞內的無氧酵解酶類活躍,使組織內蛋白質、糖、脂肪降解,導致組織發生自溶。另外,組織也可因污染細菌而發生腐敗。因此,為了使細胞和組織結構保持生活時的狀態,必須進行適當的固定。固定的目的在於保存組織內細胞的形態、結構及其組成,使其與生活時相似。

固定組織的物質——固定劑——具有凝固或沉澱組織蛋白的作用,因此能抑制酵解酶類的活動和細菌的繁殖,從而呈現對組織的固定作用。

固定劑的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有乙醇、甲醛、冰醋酸、苦味酸、鉻酸、重鉻酸鉀、氯化汞和鋨酸等8種。各種固定劑對蛋白質、脂肪、糖等作用不同,因此,單一的固定劑不能保存所有的成分,故多用混合固定劑。

各種書籍對固定劑的介紹特別多,如化學性質、固定的原理、固定組織的優缺點等,由於時間的所限,我們這里不作詳細介紹,僅介紹幾種常見的固定液及其配方和用途。

(1)10%福爾馬林液:1份甲醛液 + 9份蒸餾水

市場上出售的甲醛液約含37-40%的甲醛,10%福爾馬林液實際上僅含3.7-4.0%的甲醛。

適用范圍:各種組織。但是經10%福爾馬林液固定的組織,細胞核染色較好,而細胞質染色較差。

處理:組織塊一般固定16-24h,長時間亦可,甚至可用來長期保存組織塊。短時間固定的組織塊不需水洗,可直接轉入70%酒精脫水。

(2)Bouin氏液:苦味酸飽和水溶液(1.22%) 75ml (15)

甲醛液 25ml (5)

冰醋酸 5ml (1)

適用范圍:各種動物組織及植物組織的根尖,是動物組織良好的固定液。

處理:固定24h,也可在此液長期保存。流水沖洗或不經水洗直接入70%酒精脫水。

(3)Zenker氏液: 甲液:氯化汞(升汞) 5g

重鉻酸鉀 2.5g

硫酸鈉 1g

蒸餾水 100ml

乙液:冰醋酸 5ml

使用前將甲、乙兩液混合。

適用范圍:為一般動物組織的優良固定液,經其固定的組織,細胞核及細胞質染色頗為清晰。

處理:固定時間為16-24h,然後流水沖洗一夜以洗去氯化汞,再入70%酒精脫水。切片染色前要用碘液除去汞沉澱。

(4)Gendre氏液: 苦味酸飽和酒精液(8.96g/100ml95%酒精) 85ml

甲醛液 10ml

冰醋酸 5ml

適用范圍:用於檢查動物組織中的糖原(因為糖原溶於水)。

處理:固定3-6h,直接轉入95%酒精脫水。

(5)Carnoy氏液: 無水乙醇 60ml

三氯甲烷 30ml

冰醋酸 10ml

適用范圍:用於檢查動物組織的核酸、糖原等。

處理:固定2-6h,直接轉入95%酒精脫水。

還有多種多樣的其它固定液。固定液的選擇應根據所要固定的材料以及檢查的目的而定。

3、沖洗:材料自固定液中取出後,需立即沖洗,使其中所有的固定液全部除去,以妨礙染色。

有些固定液,如10%福爾馬林液、Bouin氏液固定的材料,若時間較短的話可不必沖洗。但時間過長亦需沖洗。

沖洗的方法:組織塊放在瓶內,膠管插入瓶內接通自來水,瓶口用紗布包住。流水沖洗一夜,即能達到沖洗的目的。

4、脫水:脫水的目的在於使組織中的水分完全除去。因為組織塊將來要在石蠟

中包埋,而水和石蠟是不相溶的。必須經過脫水後,才能進入包埋階段。

常用的脫水劑有乙醇、丙酮、正丁醇等,最常用的還是乙醇。利用脫水劑吸水的特性,在各級濃度脫水劑中逐漸吸取組織中的水分。乙醇脫水的過程一般從70%乙醇開始,經80%、90%、95%、100%(二次)而完成脫水過程。每向後轉移前,須先將組織塊上的液體用吸水紙吸干,以免影響後續乙醇的濃度。

脫水時應注意:(1)在高濃度或無水乙醇中,每級停留的時間不宜太長,否則可使組織收縮變脆,影響切片;(2)如需過夜,應停留在70%乙醇中,也可長期保存,可防止因時間倒不開而影響後續步驟。

5、透明:脫水後是否可以進入包埋呢?但因脫水劑與石蠟也不相溶,因此在包

埋前,需要一種既能溶於脫水劑又能溶於石蠟的物質——透明劑——來起中間置

換作用。

所以,透明的目的在於使組織中的乙醇或丙酮被透明劑所代替,以使石蠟能很順利地進入組織中。另外,還能增強組織的折光系數,故稱透明劑。

透明劑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有二甲苯、甲苯、苯等。二甲苯為最常用的透明劑,二甲苯能溶於醇及醚,亦為石蠟溶劑,但不溶於水,它的透明力很強。

透明過程:一般經過1/2二甲苯-1/2無水乙醇,兩次二甲苯。

透明徹底的標准:胃、腸、結締組織等比較透明;肝、腎、心、肌肉等組織呈暗紅色浸油狀態,則說明脫水、透明良好。如果組織進入二甲苯30min以後還不變色,或中心有白色,說明水分未脫凈,應返回無水乙醇繼續脫水。透明這一步至關重要,若透明時間不足,則石蠟進不去,不能切片;若透明時間過長,則使組織收縮變脆、變硬,切片易碎。這一步要靠經驗。

6、浸蠟:浸蠟就是將石蠟透入整個組織的過程。

所謂石蠟包埋切片法,是用石蠟來浸透、包埋組織塊,再進行切片和染色的

製片方法。

石蠟為最常用的包埋劑,有幾種不同熔點的石蠟,通常所用的石蠟的熔點為54-58℃。

浸蠟過程:在60℃的溫箱內已融化的石蠟中經兩次各1h,使石蠟浸透組織。

浸蠟時注意溫度不宜過高,浸蠟時間亦不宜過長,否則會引起組織變硬、變脆,影響切片。

7、包埋:包埋就是被石蠟浸透的組織連同溶化的石蠟,一起倒入一定形狀的器皿(如紙盒、平皿)中,然後使其凝固成蠟塊的過程。

包埋的過程:(1)折疊紙盒;

(2)用酒精燈加熱溫台及紙盒;

(3)往紙盒中倒入溶化的石蠟;

(4)放入組織塊,切面向下,並撥正位置;

(5)蠟塊凝固。

從取材到包埋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往往連續幾天,如果沒有計劃、沒有完善的安排,就有可能和其他上課時間發生沖突,或造成半夜出勤。有時單憑記憶,把前後順序顛倒或超過了規定時間,會造成實驗失敗。因此需預先編制一個日程表。
【建議時間】
乙醇脫水:70%:16:30
80%:第二天7:20
90%:9:20
95%:11:00
100%(Ⅰ):12:00
100%(Ⅱ):13:00
透明:1/2二甲苯-1/2無水乙醇:14:00
二甲苯(Ⅰ):14:20
二甲苯(Ⅱ):14:40
浸蠟:石蠟(Ⅰ):15:00
石蠟(Ⅱ):16:00
包埋:17:00

注意事項:(1)動作要迅速;(2)融蠟別滴到桌面、地上。

8、切片:在包埋後,就可以進行切片。在切片之前,還需對包埋好的組織塊進行修整,並貼附於木塊上,才能進行切片。

修塊:以每一組織塊為單位,用小刀將組織塊大體修成長方形或梯形,組織的周圍須留1-2mm寬的蠟邊。

固著:用酒精燈燒熱金屬片,將組織塊切面的對立面稍燙熔一下,並立即貼於木塊上。

切片機的構造:

切片機是用來做各種組織切片的一種儀器,其樣式很多,性能也不一樣,一般可分為兩大類型,即滑行式切片機與旋轉式切片機。我們使用的是旋轉式切片機。其主要結構分為3部分:(1)控制切片厚度的微動裝置;(2)供裝置切片刀的夾刀部分;(3)供裝置組織塊的夾物部分。旋轉輪每旋轉一次,微動裝置就按所調節好的切片厚度以水平方向將組織塊向前推進一片的厚度。

切片操作:

(1)固定切片刀:刀刃向上,保持水平。調好角度,一般在4-6度。

(2)固定組織塊。

(3)調整所需要的切片厚度:一般在6-10微米。

(4)移動持刀器,或拔開齒輪上的牽引鉤,前後轉動齒輪以移動組織塊固定器,調節組織塊表面和刀刃的距離,以剛要接近時為止。

(5)調整組織塊與刀刃之間的角度和位置:組織塊的切面及上下邊須與刀刃平行。

(6)粗切:右手搖輪,左手轉動齒輪,慢慢將組織塊切到組織本身。

(7)切片:右手轉動搖輪,轉一圈可切下一片,切第二片與第一片連在一起,即成連續切片。左手用鑷子或毛筆提起切片的下端,輕輕向自身方向拽,使切片成連續的帶狀。

(8)展片:停止切片,右手用另一支毛筆輕輕將蠟帶跳起,靠刀刃的一面向下,慢慢接觸40-45℃的水面,藉助水的表面張力使其在水面展開。如有小的皺褶,用小鑷子輕輕分開。應注意:水溫過高,易使切片全部融化;水溫過低,切片不宜伸展。

(9)貼片:即將切片貼在載玻片上。先將連續切片分成一片或小段。將載玻片1/2處均勻塗一層薄薄的蛋白甘油(等量的雞蛋清和甘油混合而成,防止脫片。切勿塗得過多!),將載玻片垂直插入水中,以塗有蛋白甘油的面貼近組織片,提起載玻片使組織片貼附在載玻片上。用小鑷子將切片擺在載玻片1/3和2/3的交界處,並擺正位置。然後在52-60℃恆溫箱烤乾。

整個石蠟包埋切片技術至此全部結束。

實驗二 蘇木精-伊紅染色

實驗目的:1、了解染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蘇木精-伊紅染色方法。

實驗原理:

一、染料的一般知識

1、染料的染色原理:(1)化學作用:染料的性質有酸、鹼、中性之別,那麼組織中的鹼性部分(如細胞質)易和酸性染料親和而發生作用,組織中的酸性部分(如染色質)易和鹼性染料親和而發生作用。(2)物理作用:指吸附或溶解作用。組織蛋白和某些染料有相互吸附的作用。

2、媒染劑、促染劑和分化劑

媒染劑:某些天然染料(如蘇木精),本身無著色性,要與其他物質結合後才具有著色性,這些被結合的物質稱為媒染劑,如許多鐵鹽、鉻鹽及鉀鹽等。

促染劑:是促進染料著色性的物質,如冰醋酸是伊紅的促染劑。

分化劑:能使切片上需要顯示的結構清晰,而使不需要顯示的結構脫去顏色的物質。如1%鹽酸酒精。

一、蘇木精-伊紅染色(H.E染色)

所做出的石蠟包埋切片可應用的染色方法很多,應根據不同的檢查目的而選用不同的染色方法。而最為常用的染色法為H.E染色。

1、蘇木精(蘇木素、蘇木紫)(hematoxylin):為從蘇木中提取。蘇木精本身不是染料,不能直接染色,必須經氧化才能染色。可以在空氣中自然氧化,但需時很長,所以一般都是加氧化劑(如碘酸鈉)氧化。同時,被染材料又須經媒染劑作用後才有著色能力,所以在配製蘇木精染液時,都加有媒染劑。蘇木精液主要著染細胞核。

有數種不同配方的蘇木精液。

Mayer(梅耶)氏蘇木精液:

蘇木素 1g

硫酸鋁鉀 50g (媒染劑)

碘酸鈉 0.2g

水合氯醛 50g

檸檬酸 1g

蒸餾水 1000ml

2、伊紅(曙紅)(eosin):又分幾種,如伊紅Y、伊紅B等。

伊紅對細胞質、肌纖維、膠原纖維具有著色性。

一般用0.5%伊紅/70%乙醇液或1%伊紅水溶液。

由於蘇木精著染細胞核,伊紅著染細胞質,所以這種方法稱為雙重對比染色法。

實驗材料:石蠟切片、蓋玻片、小鑷子、大鑷子、樹膠、濾紙、紗布、染色缸、二甲苯、乙醇系列、Mayer氏蘇木精液、0.5%伊紅酒精液(或1%伊紅水溶液)、1%鹽酸酒精、蒸餾水、顯微鏡。

實驗步驟:

1、切片脫蠟、復水:

由於要染色的切片尚包在石蠟之中,而所用的染色液都為水溶液,因此在染色之前,必須再度復水。與固定的組織塊脫水、透明的步驟相反,石蠟切片先在二甲苯中溶去石蠟,再經過各級酒精,下行至水。

把玻片放入盛有二甲苯的染色缸中以溶去石蠟(20min),再經第二缸二甲苯(10min)。經100%、95%、90%、80%、70%各級酒精、蒸餾水入水,每級3-5min。

2、入蘇木精液染5-7min。

3、流水洗去附著染液,(在1%鹽酸酒精中蘸3-4下),然後流水沖洗20min使切片由淡紅色變為灰蘭色。

4、入伊紅染液5-7min。

5、脫水、透明:

如果組織片中有水分,則光不宜通透,在顯微鏡下觀察不清組織的結構,所以必須經過脫水。透明劑能增強組織的折光系數。這樣,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

在70%、80%、90%的酒精中每級各蘸3—4下,再經95%、100%Ⅰ、100%Ⅱ梯度酒精,每級各5min。在二甲苯Ⅰ、二甲苯Ⅱ中分別透明10min。

6、封片:

從二甲苯中取出載玻片,未等二甲苯揮發,在組織切片上滴加適量樹膠,上面再加蓋玻片(傾斜放下)封固。

封片目的:(1)便於保存;(2)應用合適折光率的封藏劑使組織結構能在鏡下很清晰地顯示出來。

結果:細胞核呈藍色至深藍色,細胞質呈淡紅色或紅色。

作業:1、為什麼生物體的組織要經過如此繁瑣的步驟才能觀察其組織結構?

2、查閱文獻,有哪些文章採用石蠟包埋切片和H.E.染色?

3、通過查閱文獻,談一下石蠟包埋切片和H.E.染色的用途。

熱點內容
什麼什麼工作 發布:2025-07-12 11:04:17 瀏覽:624
dnf緊急任務是什麼 發布:2025-07-12 09:36:55 瀏覽:227
媽媽的心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2 09:33:04 瀏覽:158
師德師風測試題 發布:2025-07-12 09:03:10 瀏覽:7
日本歪曲歷史 發布:2025-07-12 08:37:05 瀏覽:424
優化的英語 發布:2025-07-12 07:23:08 瀏覽:772
一年級數學競賽試題 發布:2025-07-12 06:54:47 瀏覽:673
自己班主任 發布:2025-07-12 06:37:42 瀏覽:926
場合英語 發布:2025-07-12 06:32:53 瀏覽:782
物理的應用題 發布:2025-07-12 06:29:51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