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重力勢能
⑴ 高中物理題 重力勢能
做這種題你要抓住重心!
因為前半段重心上移1/4L所以做功為1/2Mg*1/4L=1/8MgL
就用你說的辦法解決吧!
第二段做功完後我們還是把它分成兩半,提起後半段完成時前半段的中心又上移了1/2L所以人又做了1/2Mg*1/2L=1/4MgL,後半段重心上移1/4L所以人做了1/2Mg*1/4L=1/8MgL的功故提下半段是人中共做了3/8MgL的功相信樓主能理解!
⑵ 高中物理,重力勢能部分。
h/2乘以m/6,答案是mh/12。重力勢能發生改變的部分根據圖片看,可以簡化為只有h/2,3h總質量為m,因此重力勢能改變的部分只有m/6,而該部分重心部分下降了h/2,所以其乘積就是答案。
⑶ 高中物理 重力勢能~~
因為鏈條是均勻的重心既是中心
所以做功為(mg/4)*(L/8)=mgL/32
⑷ 高中物理重力勢能,如圖
先受力分析:繩子的拉力和物體重力
再運動分析:小球位置變低了,,所以重力做正功,大小為mgh=mgL(1—cosα)。在運動過程中,繩子的拉力始終和小球的運動方向垂直,所以拉力不做功。
所以外力的總功就是重力自己做的功mgL(1—cosα)
選取零勢能面,通常選運動的最低點所在平面為零勢能面,本題就是選B點為零勢能面,則A點的重力勢能Ep=mgh=mgL(1—cosα)。或直接選A點所在平面為零勢能面,則Ep=0,但是B點的重力勢能就是 —mgL(1—cosα)。
重力勢能的多少是和零勢能面的選擇有關的,零勢能面不同,重力勢能的數值就是不一樣的。但是重力做功就沒這個關系了,不論零勢能面選在哪裡,只要物體初末位置固定,那麼重力做的功也就固定了。
⑸ 高中物理:重力勢能
重力勢能EP= Mgh,其中h是物體相對參考平面的高度,物體在參考平面上,則高度為零;物體在參考平面上方,則高度為正,也就重力勢能為正;物體在參考平面下方,則高度為負,也就重力勢能為負;
重力勢能是標量,正負表示大小。所以有你的結論正確,這也體現重力勢能的相對性。
說明:你的題干需要加個條件你的答案才合理,即:「兩個物體重心在同一個高度」
⑹ 高中物理,重力勢能問題
⑺ 【高中物理】重力勢能
如圖,我用紅色標注的是重心,設h高的水重力是G,即G=kh
以地面為0
勢能面
則第一次
重力勢能
k*2h1*h1+K*2h2*h2
之後重力勢能k*2*h3*h3+k*2*h3*h3
由於h1+h2=2h3,所以第一次重力勢能大
也就是說左邊是很多水的重心降低了△h,右邊是少量水的重心升高了△h,這樣重力勢能降低了,可以理解不?
⑻ 高中物理 重力勢能問題
彈簧伸長量=Mg/k
物體上升高度:H- Mg/k
重力勢能=Mg(H- Mg/k)=MgH-(Mg)²/k
你多打了一個H,量綱不對
⑼ 高一物理:重力勢能的三個性質
1、重力勢能來的相對性
由於源重力勢能表達式為Ep=mgh,高度h的相對性決定了重力勢能具有相對性.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對於同一物體,選取不同的水平面作為零勢能面,其重力勢能具有不同的數值,即重力勢能的大小與零勢能面的選取有關.
2.重力勢能變化的絕對性
物體在兩個高度不同的位置時,由於高度差一定,重力勢能之差也是一定的,即物體的重力勢能的變化與參考平面的選取無關.
3.重力勢能的系統性
重力是地球對物體吸引而產生的,如果沒有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就不會有重力,也不存在重力勢能,所以重力勢能是這個系統共同具有的,平時所說的「物體」的重力勢能只是一種簡化的說法.
⑽ 高中物理重力勢能問題
沒圖,給你個葫蘆,你去畫瓢。。。。這是我們的題,應該差不多-。-
從開始提升至管內外水面的高度差h1==10m的過程中,活塞始終與管內的液面接觸,拉力克服水和重力做功W1=ρSh1g=50J.
活塞從10m到15m的過程中,液面不變,F為恆力,大小F=p0・S=10N,做功為W2=10×5J=50J
所以拉力做的總功為
W=W1+W2=100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