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第二生物圈

第二生物圈

發布時間: 2021-08-01 10:55:53

什麼生物圈二號

在上世紀90年代初那會兒,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有人搞了個生物圈二號。之所以叫生物圈二號,是相對於地球是第一生物圈而言的。制定這一計劃的人企圖建立一個人和自然和諧的模範。

生物圈二號更像一個巨大的密封溫室。內部包含從沙漠、雨林、用百萬加侖的鹽水模擬的海洋等各種自然形態。有8名自願者組建一個能自給自足的社會。

這是一個耗資2億美元的與世隔絕的系統。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2億美元是很大一筆錢——現在也是。

但是實驗失敗了。一年內,里邊的生活環境急劇變化。土壤裡面的微生物引起二氧化碳的快速升高,同時氧氣含量下降很大。葡萄占據了主要的生態空間,其他植物全部死掉……成功活下來的動物更少:25種脊椎動物死掉了19種,傳花粉的昆蟲全部死掉(事實上意味著一些靠昆蟲傳花粉的植物在今後生活中將滅亡)。沙漠長處青草,而水中藻類泛濫。實驗者慢慢受不了了,記得好像是逐漸退出的。

到了1994年,生物圈二號實驗被迫放棄了。

事實說明,有些所謂的科學並不科學。實驗前人們彷彿對一個自洽的環境十分了解,有能力營造一個和諧社會。但是最終結果還是證明人類的認識很簡單。
#日誌日期:2005-4-26 星期二(Tuesday) 晴

評論人:小寫d 評論日期:2005-4-27 6:35

美防長拉姆斯菲爾德說,有些事情我們知道,是說我們知道我們知道一些事情;有些事情我們不知道,是說我們知道我們不知道一些事情。可有些事情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

有些事情我們確實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比如感情問題吧。什麼是幸福呢,就沒有人說得好吧。

人們對幸福都有自己的解釋。也許在對周圍的一些事情,只有這個是人們最有把握的吧。可是,那些眾說紛紜的解釋哪一個正確呢?

所以有人看了神鵰和俠侶的故事,一方面驚奇於新發現的物種,一方面對俠侶的前景並不看好。只要想想他們在今後的生活中為洗碗和打掃屋子等等生活瑣事吵嘴——這種事情也許會發生——那種理想生活便蒙上一層陰影。

有些事情也許我們確實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比如說,這個失敗的生物圈二號。

② 生物圈的生物圈二號

1991年9月26日,建造在美國亞利桑那沙漠中的「生物圈2號」實驗室開始啟用,4名男科學家和4名女科學家將在這個密封世界中生活兩年,過一種近乎與世隔絕的自給自足的生活。這項試驗的目的是通過研究植物、動物、昆蟲、空氣、土壤、人類和一個大型空氣調節系統在這座溫室中的相互作用及影響,更好地了解地球生物圈的運作規律。
生物圈2號(Biosphere 2)是美國建於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態循環系統,因把地球本身稱作生物圈1號而得此名,它由美國前橄欖球運動員約翰·艾倫發起,並與幾家財團聯手出資,委託空間生物圈風險投資公司承建,歷時8年,耗資1 .5億美元。生物圈2號計劃設計在密閉狀態下進行生態與環境研究,幫助人類了解地球是如何運作,並研究在模擬地球生態環境的條件下,人類是否適合生存的問題。為了盡量貼近自然環境,該圈中的土壤、草皮、海水、淡水均取自外界的不同地理區間,通過一定的人工處理再利用。例如,實驗用的海水是將運進來的海水和淡水按照適當比例配製而成的。
這個實驗為什麼會失敗呢?科學家對此做出了總結:除了二氧化碳多、氧氣少、水循環失調等原因以外,生物種類關系的失調也是重要的原因。原來,設計者雖然在「生物圈II號」內模擬了多種生態系統,但引進的生物卻主要是生產者,動物、真菌和細菌的種類和數量都較少。傳粉的昆蟲死去了,有些植物就只開花不結果了。由於動物的種類和適量減少了,植物很少恐怕還有比例不對的原因,在真的生物圈中平均每人所對應的大氣、水、植物等是那麼的廣闊,而二號呢?環境資源與人的比例嚴重偏小,就那點大氣、水、植物等,哪怕就是生活一個人也已嚴重不夠了,更何況是幾個人。
二氧化碳多、氧氣少是結果而非原因,二氧化碳多、氧氣少是因為植物相對太少了,不足以將人和植物自身產生的那麼多二氧化碳轉化並釋放氧氣.氧氣的消耗速度高於產生速度,而二氧化碳的產生高於消耗。
被視為反面教材的生物圈2號現狀如何?它還是「奢侈的偽科學」嗎?美國石油大王所投的巨資是否打了水漂?若干年前,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再造一個「迷你地球」的實驗失敗後,耗資2億美元的「生物圈2號」一時間成為笑柄,甚至被斥之為「奢侈的偽科學」。直到今天,生物圈2號仍然被很多人看作是藐視自然的反面教材。然而,或許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些年來生物圈2號正在悄悄發生變化:它吸引了大量遊客和學生,成為一個絕佳的旅遊勝地和教育基地;尤其重要的是,它漸漸贏得了科學界的尊重,成為一個非常難得的關於全球氣候變化效應的研究中心。 曾經有人提出過一個看似天方夜譚的設想,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再造一個「迷你地球」,探求人類在這個現代「南泥灣」之中自給自足,以及未來在月球或火星上建立生存空間的可能性。美國得克薩斯州的石油大王愛德華·巴斯為此憧憬不已。
從1984年到1991年,巴斯個人出資2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的沙漠中建起了「生物圈2號」。生物圈2號佔地13000平方米,彷彿一個巨大的溫室,雨林、沙漠、草原和海洋應有盡有。「生物圈1號」是我們生活的地球,顧名思義,生物圈2號就是一個「迷你地球」。
1991年9月26日,生物圈2號迎來第一批志願者,4男4女開始了為期兩年、與世隔絕的生活。盡管這些居民事先花去幾年時間接受了工程、農業等方面的良好培訓(其中一位甚至接受了牙科訓練),擁有每年耗資百萬美元的技術支持,各種各樣的災難仍然接踵而來:各種動植物大量死亡,蟑螂和螞蟻卻兒孫滿堂;更為糟糕的是,到了1993年1月,生物圈2號內的氧氣含量從21%下降到14%,不得不從外界補充氧氣,自給自足的幻想徹底破滅。
實驗失敗了。經過短暫的休整,生物圈2號又迎來了第二批居民。5男2女住了個半月後,由於一氧化二氮(N2O)積累過多,在1994年9月17日被迫離開,實驗再度以失敗告終。打那以後,再也沒人在生物圈2號中過日子了。
一個「烏托邦」式的科研計劃宣告破產,生物圈2號遭到了一些人無情的嘲笑,有人甚至斥之為「奢侈的偽科學」。
當然,生物圈2號也使人們更加明白一個看似淺顯的道理:「目前地球仍然是人類的惟一家園。」不僅如此,它還在不經意間給人們留下了一些佳話。
生物圈2號稱得上是一個「小聯合國」,居民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墨西哥、尼泊爾等7個國家。在這個「小聯合國」里,培育出了愛情之花。實驗結束幾個月後,兩批居民中分別有一對結成伉儷。這或許應了一句古話:患難見真情。
另外,由於糧食歉收,生物圈2號的居民不得不控制飲食。結果第一批居民中的4名男性體重平均下降18%,4名女性體重平均下降10%,膽固醇的平均值由195下降到正常值125,使得這些平常為減肥而痛苦不已的人平添一份驚喜,真可謂無心插柳柳成蔭。當時的一位居民、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羅伊·沃爾福德教授甚至繼續維持當時的食量,「因為那樣有助於健康」。 痛定思痛,巴斯決心調整生物圈2號的定位。於是,他求助於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看看用2億美元打造出來的生物圈2號到底能做些什麼。
1996年1月,巴斯乾脆把生物圈2號交給哥倫比亞大學打理,並投入4000萬美元作為今後5年的改造和運行費用。經過一番考慮,哥倫比亞大學計劃把生物圈2號改造為一個致力於地球系統科學的研究中心,同時請來威廉·哈里斯擔任新的負責人。哈里斯曾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工作多年,是一位管理大型科研項目的高手。
其實,建造生物圈2號的2億美元並不像一些媒體所說的那樣「全打了水漂」。就拿容量高達378萬升的人造海洋來說,無疑是研究海洋科學的一個很好的平台。這大概也是哥倫比亞大學和哈里斯願意接手爛攤子的原因之一。處於轉型期的生物圈2號,首先迎來的是痛苦和迷惑。關於生物圈2號究竟可以派上什麼用場,科學家們就出現了分歧,有人希望把生物圈2號打造成一個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中心,有人則希望著力於全球變化效應研究。再加上技術方面存在的困難,轉型計劃一度受挫,士氣因此大受影響,一些科學家先後離開了生物圈2號。
有道是,峰迴路轉。兩年後,人造海洋終於「濺起了一些水花」。發表在1998年2月13日美國《科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稱,隨著生物圈2號內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人造海洋中珊瑚的生存受到了威脅。
這樣一篇論文,對外行來說或許沒什麼大不了的,對生物圈2號來說卻大概算得上一個轉折點。在全球變暖日益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重視的今天,那篇論文清楚地表明:生物圈2號恰恰是研究全球變暖如何影響生態系統的一個理想平台。
2001年4月,世界著名植物學家貝瑞·奧斯蒙德接替哈里斯領銜生物圈2號。生物圈2號研究中心的林光輝博士告訴本報記者,前已有多項與全球氣候變化有關的研究項目正在生物圈2號開展,吸引了不少世界一流的科學家。
在科學研究上,恐怕沒有人能夠保證,只要有投入就一定會有回報,古今中外都不乏數以億計的投資有去無回的實例。問題在於,我們是否明白科研計劃失敗的真正原因,是否真正理解「失敗是成功之母」。生物圈2號的今昔,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範本。

③ 詳細介紹生物圈二號,謝謝

對密閉生態循環系統的研究,不僅只有理論上的探討,在美國、日本和俄羅斯等國的科學家,還建有大型實驗基地進行實驗驗證,如美國的「生物圈二號」。

為什麼是「生物圈二號」?難道還有「生物圈一號」嗎?有。那就是地球這個大生物圈。

1984年,美國科學家滿懷熱情地在亞利桑那州的沙漠中挑選了一處地方,在那裡修造了人工海洋、淡水和鹹水沼澤,栽植了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各種植物達3500種,然後,用鋼架、琺琅和玻璃把它們封密起來。面積約1.3萬平方米,容積為20.4萬立方米。

在這個巨大的封閉建築內,自然少不了動物,科學家挑選了豬、羊、雞、蜂鳥和各種魚類,總數達300種,還有各種有益的昆蟲和微生物等。

裡面的空氣與外面的完全相同。陽光也自然採集。

現在這個生態系統中缺少的就是人了。

1991年9月26日,第一批8名科學家躊躇滿志地進駐其中,進行自給自足的生活實驗。人們對此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希望他們一舉成功,促使月球基地、火星基地和太空城早日誕生。

但是,進駐其中的8名科學家,不久就發現存在不少問題,如空氣的含氧量減少,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等。這年12月9日,打開吸氣口,換了17000立方米的空氣,占其中空氣總量約1/3。即使這樣,8名科學仍然只在其中生活了470多天,於1993年1月提前撤出,沒有達到預計在其中生活兩年的時間。而且後來透露,他們還違反初衷,暗地裡帶入3個月的口糧和夠用兩年的動物飼料;一名女科學家出外治好手指刀傷返回時,又帶進一大箱行李,以及電腦文件等。

1993年3月6日,第二批7名科學家進駐,計劃在其中生活10個月。他們面臨的問題更多,如氧含量由原來的21%降到14%;由於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猛增,使人體合成維生素B12的能力減弱,危害大腦健康。而藤本植物和小草等卻趁勢猛長,非常繁茂,沙漠變成了草地。但高大喬木則因上層溫度超高、下層溫度超低而枯萎;蜜蜂等有益的昆蟲大部分死亡,造成靠花粉傳播而繁殖的植物幾乎滅絕;相反,白蟻、蟑螂等有害的昆蟲卻生存了下來。

第二批科學家被迫於當年9月17日撤出。

「生物圈二號」的實驗失敗了,這說明建立生態循環系統包含著許多復雜的深刻的科學問題,將生命融入太空決不是簡單的事情;反過來看,保護地球的生態平衡顯得多麼意義重大。

④ 生物圈二號是怎麼一回事

生物圈2號風雨十年

著名的美國「生物圈2號」實驗是用來檢驗人類能否在火星上生存的。從實驗伊始
到現在,已持續10年時間,中間經歷了多次失敗。這從側面反映出,地球仍是已
知的唯一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保護環境是何等重要。

如果對此次實驗的歷程進行反省,就會發現以下幾個問題:

圓屋居 大不易…….10年以前,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索諾蘭沙漠博物館建成了一
座圓頂的透明建築,4對男女科研人員來到裡面准備呆上兩年時間。在這里,他們

在他們進入圓頂屋以前的4年中,有關人員已在圓頂屋內布置好了雨林、沙漠、草
原、海洋、農田,另一個微型的世界造就成了。哥倫比亞大學的許多科學家在這
一地區為這個實驗項目提供著技術支持。

科研人員剛剛進入到圓頂屋時很興奮,他們自稱是「生物駕駛員」。但很快他們
就發現情況不妙。從1991年9月開始,圓頂屋內的「生態環境」開始惡化,氧氣含
量下降如此之快以至於科研人員的健康受到嚴重挑戰,他們不得不要求打開「屋
頂」以便從「地球」獲得氧氣補給。

為期兩年的實驗在經歷了一連串的技術故障、「生物駕駛員」之間的激烈爭吵之
後終告失敗。許多人將失敗原因歸咎於「生物駕駛員」以及本次實驗的贊助商億
萬富翁埃德沃德·巴斯缺乏基本的科技知識。

物種平衡的重要性……….圓頂屋內本來是有適宜數量的螞蟻和蜜蜂的。但一段時
間以後,螞蟻數目瘋長,成了一害。而蜜蜂卻全部死亡,「生物駕駛員」只好人
工對植物花卉授粉。這使人認識到,生物多樣性和物種平衡對地球是多麼重要。
再來一次………此次失敗的實驗項目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從事此項實驗
的科研機構的威信大受影響。1994年3月,7名「生物駕駛員」再次進入圓頂屋進
行第二次實驗,這種努力在1年半之後再次以失敗告終。圓頂屋還有用嗎?公眾
再一次表示了疑慮。

實驗要發展,必須搞「三產」?…….1996年,實驗項目換了新負責人―――查勒
斯·巴里·奧斯蒙德,同時,哥倫比亞大學加強了對試驗的研究力度。實驗的內
容有所擴大,從2000個開始,利用數碼相機技術分分秒秒地記錄葉片的生長情況,
以得到圖片合成影像以便確定植物和生長過程。實驗還增加了學生實驗內容。
實驗還要進行10年(巴斯曾要求進行100年)以便有充足時間觀察圓頂屋內的野生
動植物的生長規律。

目前,圓頂屋已經成為亞利桑那州沙漠中的一道風景線,每年到此旅遊的人數超
過18萬人。遊客交上13美元,就可以到圓頂屋外的各種設施上走一遭。如果再添
上10美元,還可以進入圓頂屋呢。

⑤ 為什麼稱為「生物圈二號」它的實驗目的是什麼

目的是:來試驗人類在模仿世界中能生存還是不能生存的意義

⑥ 大家誰知道關於生物圈二號的資料,請告訴我。謝謝!

「生物圈二號」

對密閉生態循環系統的研究,不僅只有理論上的探討,在美國、日本和俄羅斯等國的科學家,還建有大型實驗基地進行實驗驗證,如美國的「生物圈二號」。

為什麼是「生物圈二號」?難道還有「生物圈一號」嗎?有。那就是地球這個大生物圈。

1984年,美國科學家滿懷熱情地在亞利桑那州的沙漠中挑選了一處地方,在那裡修造了人工海洋、淡水和鹹水沼澤,栽植了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各種植物達3500種,然後,用鋼架、琺琅和玻璃把它們封密起來。面積約1.3萬平方米,容積為20.4萬立方米。

在這個巨大的封閉建築內,自然少不了動物,科學家挑選了豬、羊、雞、蜂鳥和各種魚類,總數達300種,還有各種有益的昆蟲和微生物等。

裡面的空氣與外面的完全相同。陽光也自然採集。

現在這個生態系統中缺少的就是人了。

1991年9月26日,第一批8名科學家躊躇滿志地進駐其中,進行自給自足的生活實驗。人們對此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希望他們一舉成功,促使月球基地、火星基地和太空城早日誕生。

但是,進駐其中的8名科學家,不久就發現存在不少問題,如空氣的含氧量減少,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等。這年12月9日,打開吸氣口,換了17000立方米的空氣,占其中空氣總量約1/3。即使這樣,8名科學仍然只在其中生活了470多天,於1993年1月提前撤出,沒有達到預計在其中生活兩年的時間。而且後來透露,他們還違反初衷,暗地裡帶入3個月的口糧和夠用兩年的動物飼料;一名女科學家出外治好手指刀傷返回時,又帶進一大箱行李,以及電腦文件等。

1993年3月6日,第二批7名科學家進駐,計劃在其中生活10個月。他們面臨的問題更多,如氧含量由原來的21%降到14%;由於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猛增,使人體合成維生素B12的能力減弱,危害大腦健康。而藤本植物和小草等卻趁勢猛長,非常繁茂,沙漠變成了草地。但高大喬木則因上層溫度超高、下層溫度超低而枯萎;蜜蜂等有益的昆蟲大部分死亡,造成靠花粉傳播而繁殖的植物幾乎滅絕;相反,白蟻、蟑螂等有害的昆蟲卻生存了下來。

第二批科學家被迫於當年9月17日撤出。

「生物圈二號」的實驗失敗了,這說明建立生態循環系統包含著許多復雜的深刻的科學問題,將生命融入太空決不是簡單的事情;反過來看,保護地球的生態平衡顯得多麼意義重大。

◆生物圈與生物圈二號

生物圈就是地球表面生物能夠生存的區域,它是經過幾十億年漫長歲月的進化而逐步形成的。生物圈是由大氣圈的下層、岩石圈的表層以及整個水圈三個地理圈的總和所組成的。生物圈的范圍,上限可達海平面以上10公里的高度,陸地上可達2-3公里深的岩石,下限達海平面以下12公里的深處。在這個范圍內,生物最活躍,其中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地球各自然圈之間,發生物質和能量的相互滲透,形成地球表面生物能量轉化和物質循環。

人類就是生活居住在地球的生物圈裡,人們所需要的食物、能量、氧氣全部是由生物圈提供。然而,自從有了人類,地球上人口的數量在逐年遞增,環境污染在逐步加劇,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生物圈,正在受著嚴重的威脅。不少科學家估計,地球最多能養活150億人左右,按現在人口增長的速度,達到這個數字已不是十分久遠的事情,那麼從現在起,我們就應該探討人類生存的新空間。帶著這一研究課題,1991年9月26日,4男4女8位科學家進入了「生物圈二號」,開始了與世界隔絕的實驗。

生物圈二號是美國亞利桑那州乾燥地區的一座由玻璃和鋼鐵組成的巨大溫室,其中包括海洋、草原、沼澤、熱帶雨林、沙漠等5種生物群落區,除此之外還有居住區和農業區。8名生物圈人在其中可以自己供應糧食,除了能源(陽光和電力)與通訊之外,在不需要依賴外界的情況下可維持兩年,因為空氣、水、排泄物都是利用大自然的循環系統重復使用。

生物圈二號是模仿地球生物圈的「迷你地球」,實驗結果將應用於太空站或火星上。因此也稱為「太空殖民地的原型」。

兩年過去了,1993年9月26日,8位科學家滿面春風地從生物圈二號中走了出來,結束了在那裡度過的「世外桃源式」的生活。此舉被國內外數家報刊和通訊社評為「93世界10大科技新聞」之一。

參加這項實驗的科學家稱:「這項科研活動是成功的。8位科學家搜集到許多很有價值的資料」。「這是一種異乎尋常的挑戰,這是人類在地球生物圈以外維持生存所走出的成功的第一步」。「我們的實踐證明,人造生物圈能使從事生態研究和太空活動的人員維持生存。」

生物圈二號將在關閉5個月後,由另一批科學家帶著新的科研項目進去從事一年的試驗。組織者們希望通他們的研究和實驗,進一點弄清維持地球生命的過程和消除威脅地球的環境污染問題,以便為將來在太空建立永久性居住區提供一個真實的模型。

隨著生物圈計劃的推行,美、俄、日等國最近正在討論將於2010年前後聯合向火星發射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在這次飛行之後,人類將在火星上建造一個長期有人駐守的國際基地,那將是人類在另一個星球上的第一個立足點!

原載陝版《中學地理報》1994年7月21日總181期

⑦ 「生物圈」2號構想是什麼

1991年9月17日,來自美、英、德和比利時等國的4男4女進入「生物圈」2號,進行兩年的全封閉研究。這8位志願者在兩年中除依靠外界7兆瓦發電廠供電外,其餘一切都要按「生態系統」的「循環」准則,實行完全的自給自足。兩年中,除伯恩特被脫粒機劃傷手指暫離治病外,無一人離開過這玻璃城堡一步。這項計劃的第二批研究人員已經進入。

從現實看,「生物圈」計劃的構想,與大型航天器的密閉生態型生命保障系統有不謀而合之處。所以美國政府對「生物圈」2號極為關注,並進行了嚴格的督察。專家普遍認為,在太空中,生物圈肯定要比冷冰冰的全金屬軌道站要舒適得多,而且最大的優越性是不需或極少需要物資補給。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生物圈」二號未能完成科學家們設想的試驗計劃,並在1996年宣布提前結束了實驗。

熱點內容
安工大老師 發布:2025-07-11 02:47:26 瀏覽:525
微生物學第三版 發布:2025-07-11 00:14:22 瀏覽:107
初中數學卷子 發布:2025-07-11 00:11:28 瀏覽:807
2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試卷 發布:2025-07-10 23:36:23 瀏覽:93
活性炭化學式 發布:2025-07-10 16:30:45 瀏覽:437
怎麼雙眼皮 發布:2025-07-10 14:11:37 瀏覽:591
教師師德演講稿集錦 發布:2025-07-10 13:52:59 瀏覽:701
英語培訓翻譯 發布:2025-07-10 10:05:31 瀏覽:823
2014暑期實踐 發布:2025-07-10 09:19:41 瀏覽:982
老師批改作業的圖片 發布:2025-07-10 07:56:40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