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韓國經濟發展歷史

韓國經濟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1 12:29:03

❶ 韓國經濟崛起的歷史是怎樣的

1、冷戰背景下美國的刻意扶持。
2、獨裁政府強大的控制和執行力。
3、成本優勢下製造業的轉移。

❷ 了解一下現代韓國發展史

韓國經濟過去35年來矚目非常。雖然光復(1945年)時韓國可以利用日本人留下的基礎設施及社會資本,但有了朝鮮戰爭等原因,不少設施受到了深深的損害。戰爭結束後,朴正熙(박정희)政權實現了韓日邦交正常化(1965年),受到了總額五億美元的大量經濟援助。朴政權利用該經濟援助金,重新建設了基本設施,為以後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越南戰爭(1960年-1975年)時韓國政府全面支持美國,最多派了5萬人兵力。美國政府向韓國士兵支付的傭金及戰爭特需(special procurement of war)的經濟效果有十億美元,它不但恢復了韓國國民的消費水準,也擴大了產業的生產規模。1963年,韓國的人均GNP只有100美元,但到2005年,已經超過16,000美元,增長高達160倍。韓國是現時世界經濟第十大的政治體系。若以國民生產總值(GDP)、貿易額及出口綜合計算,韓國的是全世界第13大經濟體系。截至2005年,韓國的資訊科技產業多年來一直執業界的牛耳。除了他們的高速互聯網服務世界知名以外,內存、液晶顯示器及等離子顯示屏等平面顯示裝置、行動電話都在世界的市場中具領導地位。此外,韓國的造船業亦是全球第一、輪胎業全球第三、合成纖維生產及紡織業全球第四、汽車生產全球第五、鋼鐵生產全球第六。不過這些成果,其實都是靠50多年來的努力才得到的。

❸ 70年代韓國經濟迅速崛起的原因

您好,1、政府強大的控制和執行力;2、成本優勢下製造業的轉移;希望幫到您,滿意請採納,謝謝。

❹ 論述韓國經濟迅速崛起的原因和背景

說到韓國崛起的原因,有三個最重要的因素:美國,日本,以及50-80年代那個發展經濟的最佳時期。 韓國經濟起步時期是全斗煥的軍事政府,過分地獨裁,為韓國的民主化發展構成了很大的負擔 50年代與60年代之交,以電子科學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推動了新技術新產品的問世,提高了生產率,經濟結構發生變化,世界發展呈現強勁的勢頭,使國際市場日益擴大,刺激了各國貿易持續增長。加上美、日全球戰略的考慮,對韓國在資金、技術、物質等方面給予援助,為韓國發展出提供了寬活的發展空間。從64年開始,韓國從進口替代戰略轉向出口導向戰略,把重心由國內市場轉向國際市場,採取多邊化自由化的政策,參與世界競爭,以外貿出口帶動國民經濟發展。 60年代初,韓國作出加快引進外資步伐的決定。有利於發展出口和國際收支改善的原則,30年來,韓國以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目標為依據,制定了引進外資的鼓勵和限制政策,一直把技術引進作為引進外資的一個重點。在60年代,大膽利用外國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創新,促進了產業技術的發展,形成以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為基礎的重工業經濟。80年代以後,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以促進產業的升級換代. 韓國持續高速增長為剩餘資本集中提供了參與國際分工的有利條件。為了擴大出口,穩定國際資源進口,抵制保護主義,強化本國產業升級,提高產品競爭力,降低勞動成本,80年代以來,韓國推行了對外直接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基地的策略 韓國把提高人的素質作為發展的基礎,立國之初就提出「教育先行」,教育一直超前發展。長期以來,在發展中國家中,韓國政府的教育投入比例一直是最高的國家之一。 韓國在社會發展中有明確的規劃和強有力的手段,對出現的社會問題,如貧富差距,農村問題,及時採取雷厲風行的措施,扭轉了發展的偏差。 韓國在治理腐敗、調整經濟結構、治理金融危機等方面同樣表現了韓國人剛毅的特點。 由於儒家傳統,韓國社會發展中強調社會倫理價值,強調社會風氣的純潔,強調愛國主義,強調人的精神面貌。 韓國社會還保留了大量的舊傳統。現在還有人按古禮祭祀孔子,長幼尊卑秩序在韓國社會中表現明顯。傳統道德仍然被韓國人所信守。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成為韓國人最突出的民族特點。

❺ 韓國為什麼從60年代開始經濟騰飛

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之前,韓國似乎只是個很少被人注意的小國。然而,16天的奇跡,彷彿改變了這個國家的命運。

作為第一個承辦奧運會的發展中國家,韓國給了世界一個驚奇。之後,以奧運會為契機,韓國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經濟騰飛,從1985年到1990年,韓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跨越了原始積累,完全變成了一個新興工業國家。

最重要的是,韓國人從此看清了自己的性格。

「東亞民族都有極強的家國意識,大韓民族尤其充滿著如同勁草般剛強不屈的好勝心,有把那些詛咒、譏笑當苦葯吞下去、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兒」。當時的漢城奧組委主席朴世直說,「對這種精神力量的發掘,是漢城奧運會最大的成果。」

16天的神話

現在的韓國人一提起20年前的那16天,都神情陶醉,像在談論一個神話。

堵車是漢城最臭名昭著的缺陷,能克服嗎?奧運會前每個韓國人都心裡打鼓。當時,單雙號執行了一年多也不見成效。然而,臨近奧運會,幾乎在一夜之間,道路暢通得「連警察都不用管」了。漢城的車流量一天縮減了23.5萬輛。

這種突變並不只是表現在交通上。「高麗時間」是歷史上西方人為諷刺韓國人不守時給他們起的綽號。奧運會中,韓國人卻風格陡變,安排比賽嚴謹准確、有條不紊,正點開賽率達到97.20%,突破了奧運史上的紀錄。

韓國人酷愛吃狗肉,而在西方人看來,這太殘忍,難以接受。為了國家形象,漢城人齊刷刷戒了16天狗肉。

由於在田徑項目上韓國人幾乎沒有奪金點,體育場觀戰的人稀稀拉拉。薩馬蘭奇先生看了直搖頭。「為了國家的榮譽,為了辦好奧運會」,組委會向漢城市民們提出了號召。第二天,田徑場爆滿,雖然有的觀眾看不懂,但大家還是禮貌地鼓掌助威。

全民共同參與

1987年11月的一個早晨,大名鼎鼎的反對黨領袖金大中、金泳三、金鍾泌和薩馬蘭奇坐在一起。他們共進早餐。

「我理解你們在政治上反對軍事獨裁,但奧運會對國家和民族意義重大。韓國國際地位提升了,對每一個韓國人都有好處。」面對為此疲憊奔波的薩翁,「三金」被說服。他們在奧運會問題上與執政當局達成了一致,韓國國內政局開始步入穩定。

部分佛教徒也是反對承辦奧運會的力量之一。為了說服這些宗教人士,朴世直利用節假日走訪其主要領導人,他坦然說道,奧運精神應該超越所有的政治理念、人種和宗教,沒有尊重就沒有和諧。在他不斷地對話、座談、做工作後,許多人轉變了態度。「到後來,形成了各宗教團體團結一致,共襄奧運的局面。」

韓國奧委會還提出一個目標:發動每一個韓國民眾,減少局外人,沖破貴賤的壁壘。舉行火炬傳遞,韓國組委會特地邀請了司機、清潔工、農民、礦工等參加。朴世直先生還親自陪著漢城的計程車司機和他們的家屬參觀奧運會場館。「力爭讓人們感到,奧運會並不只是特殊階層所享有的,而是全民共同參與的事情。」

開幕式的贈券少得可憐。奧組委除了將免費入場券留給總統夫婦和三部要員外,都給了模範市民。模範市民來自全國各行各業。

組委會甚至放棄了綵排需要保密的設想,兩次綵排有20萬韓國人前來欣賞觀摩。漢城奧組委人性化的安排讓很多普通人至今難忘。

手拉手製造經典

一首歌從1988年唱到2008年,一首歌的磁帶和唱片銷售了900萬張,這是漢城奧運會會歌《手拉手》創造的奇跡。但是,這首歌卻差點因為偏見被擠掉。

當時,朴世直主張啟用世界知名唱片公司創作奧運歌曲,這一提議遭到了強烈的反對。反對派認為,由外國人作詞作曲的英文歌曲一旦出爐,肯定會成為大學生們反對承辦奧運會的口實,還會遭到排擠韓國音樂家的指責。

朴世直卻很堅持:「漢城奧運會不僅僅是韓國人的慶典,它也是全人類的慶典。慶典上主人應該為客人著想才行。既然是唱給全世界的,製作為什麼要排斥國際化?」

多輪的討論一直沒有結果。這時,世界各大唱片公司紛紛前來敲門,其中世界最大的音像跨國公司寶麗金開出的條件十分誘人。在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奧組委最終選擇了寶麗金。作為一種妥協,組委會同時選擇了本土的高麗亞那組合來演唱這首歌曲。此外,組委會還提出了修改意見,要求歌詞當中多增加一些韓國元素。譬如一定要把「阿里郎」放進歌詞里,歌詞要同時使用韓國語和英語

經過這些准備,兩個版本的《手拉手》正式出爐。開幕式上令人激動的演唱,恰恰源於一次成功的「手拉手」——義大利人作曲,美國人作詞和韓國組合的演唱。

漢城效應

漢城奧運會的口號是「世界走向漢城,漢城走向世界」。這一年,15740名記者來到漢城采訪,85個國家的160家電視台轉播了奧運會實況,轉播時間總計9200小時。

「漢城奧運會的采訪報道活動是世界新聞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朴世直說,「韓國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被如此集中地展現,還是第一次,真可謂是千載難逢。所幸的是,我們抓住了這個機會。」

奧運會後,韓國記者被允許進入克里姆林宮。接著,兩國建立了正式外交關系。在1988年後的5年內,韓國與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建交,一躍跨上世界政治舞台。

這就是漢城效應:歷史積淀的家國情結被奧運會激發出來,再融入韓國人的血液中,延續下去。「所以,當1997年東南亞發生金融危機時,只有韓國的普通百姓將自己的金銀財產捐給國家,擺出了與國家同進退的姿態。」朴世直先生說,「奧運會帶給韓國人的是一種國、民一體的動員,大家堅信,只要把每一個家庭的東西聚在一起就能幫助國家渡過任何難關。」

❻ 韓國歷史概況

韓國歷史可分為古代史、統一新羅與渤海、高麗、朝鮮、日本佔領和韓國獨立運動、大韓民國的成立、近現代史七個歷史階段。

一、古代史

韓國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據說,韓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檀君,是天神之子與一位以熊為圖騰的部落的女子所生。檀君建立了韓國歷史上第一個王國。歷史學家將這段早期歷史稱為「古朝鮮」時代。古代韓國最初以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會為特徵,各小城邦又逐漸合並成政治結構復雜的部落聯盟,並最終形成了王國。

二、統一新羅與渤海

6世紀中葉,新羅王國征服了臨近的伽倻王國並與中國唐朝結成軍事同盟,征服了高句麗和百濟王國。當中國唐朝後來暴露出要將高句麗和百濟納入其帝國版圖時,新羅便以武力相抗。公元676年,新羅將中國人逐出韓半島。其後,居住在滿洲中南部地區的前高句麗人於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國。

渤海王國於公元926年被契丹人滅亡,其統治階級中的很多人(大部分為高句麗人)遷移到南方,加入了新成立的高麗王國。新羅在公元668年統一了韓半島,並在8世紀中葉進入繁榮強大的鼎盛時期。公元935年,新羅國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麗王朝投降。

三、高麗

盡管韓半島經常遭受外來入侵,但自公元 668 年由新羅統一後一直由一個單一的政府治理,並保持了政治獨立,以及文化和民族傳統。無論是高麗王朝(918-1392 年),還是朝鮮王朝(1392-1910 年),他們都鞏固了政權,發展了文化,驅逐了諸如契丹、蒙古和日本的入侵者。

高麗王朝的開國君主王建是新羅一位反叛王子弓裔手下的將軍。他選擇自己的家鄉松岳(即現今北韓的開城)作為都城,並宣稱要收復高句麗在中國東北的失地。他將他的王國定名為高麗,韓國現在的名稱「 Korea 」就是由此而來。

四、朝鮮

1392年,李成桂將軍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朝鮮。朝鮮早期的統治者支持儒家學說作為王國的指導哲學,以抵銷在高麗時代占統治地位的佛教影響。

1592年,日本入侵朝鮮王國,准備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在海上,韓國歷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李舜臣將軍(1545-1598),指揮「龜船」與日本人作戰,並取得了一系列輝煌勝利。這種「龜船」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鐵甲戰船。

五、日本佔領和韓國獨立運動

19世紀,韓國依然是一個「閉關自守之國」,堅決反對西方關於建立外交與貿易關系的要求。此後,一些具有帝國主義野心的亞洲和歐洲國家競相對韓半島施加影響。日本在戰勝了中國和俄國後,於1910年強行吞並韓國,並開始對其實行殖民統治。

1919年3月1日,韓國人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抗議活動,數千人犧牲。盡管「三 • 一獨立運動」失敗了,但卻加強了韓民族的團結,激發了愛國主義精神。這次運動促成了在中國上海成立韓國臨時政府,並在滿洲開展了有組織的反抗日本殖民主義者的武裝斗爭。韓國人民至今仍每年紀念「三 • 一獨立運動」,並將其確定為全國性的假日。

六、大韓民國的成立

聯合國大會於1947年11月通過一項決議,要求韓國在聯合國一個委員會的監督下舉行大選。然而,蘇聯卻拒不執行聯合國決議,並且不準許聯合國這個委員會進入韓國北方。於是聯合國大會又通過一個新決議,要求在這個委員會能夠到達的地方進行選舉。

韓國首次總統選舉於1948年5月10日在三八線以南地區舉行。這條線終於將韓半島分成了南方與北方。1948年,李承晚當選為大韓民國第一任大總統。與此同時,三八線以北建立了金日成領導下的共產黨政權。

七、近現代史

1950年6月25日,朝鮮進攻韓國,朝鮮戰爭爆發。在蘇聯等共產主義國家缺席下,當時由美國等主導的聯合國決議發動聯合國軍支援韓國。聯合國軍支援的韓國同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抗美援朝支持的朝鮮最終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停火協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沿三十八度線非軍事區分界而治。

朝韓分治後,韓國經歷民主與獨裁統治的反復交替:第一共和國處於李承晚的獨裁統治之下,直至1960年統治崩潰流亡夏威夷,民主的第二共和國建立並以尹潽善為總統,卻在不久後被朴正熙軍隊推翻。之後從第三到第五共和國,韓國都處於朴正熙及全斗煥軍政府的威權統治之下。

1987年之後,第六共和國開始逐漸建立起一個自由民主的政府。

(6)韓國經濟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箕子朝鮮(約前1122 ~前194 ) 。在中國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名著《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一個國王紂王的叔父箕子(商朝人華夏族)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率五千商朝遺民東遷至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舉為國君,建立「箕氏侯國」,史稱「箕子朝鮮」。

武王伐紂成功後,曾經去尋找箕子,後來在武王勸說下,箕子同意歸附周王室。諸侯分封時,箕子被封為諸侯,其封國位於朝鮮半島北部,向西與燕國接壤,此後的八百年裡,箕子朝鮮一直以周朝的諸侯國存在。

王氏高麗和李氏朝鮮時期,由於儒學興盛的關系,箕子朝鮮受到極大的推崇與贊賞。朝鮮人時常以「箕聖」來稱呼箕子,而稱自己的國家叫「箕聖國」。

野史《三國遺事》造謠說,檀君的後人在箕子來到朝鮮半島之後,帶著人民南遷,以免和箕子帶來的人形成沖突。這些人後來成為了三韓的始祖。

箕子朝鮮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被認為是韓國歷史上最早的國家,現代韓國人否認箕子朝鮮的存在。但是無論如何,箕子朝鮮是中國歷史范疇,既非韓國人的祖先,也不是韓國的歷史政權。

❼ 韓國的經濟為什麼發展的這么快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新加坡、韓國經濟發展的水平與我國相差不遠。到了70至80年代這兩個國家迅速進入了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行列,而在同一時期,我國的經濟發展卻遠遠落後了。結合 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後期新加坡、韓國的歷史和我國的歷史分析其原因。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什麼經驗教訓?
新加坡和韓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注意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戰略。並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適時調整。首先抓住機遇吸引外資和技術,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不斷進行產業的更新換代,發展高技術產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發展外向型經濟;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
我國在改革開放前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左」傾錯誤造成了嚴重後果。 自一五計劃後期起,開始出現經濟冒進的傾向。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左」傾錯誤嚴重泛濫,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隨後出現三年經濟困難時期。「文革」給我們經濟造成了巨大破壞,十年間經濟停滯不前。
經驗教訓:必須把工作重點放在經濟建設方面;必須制定適合國情的發展戰略;必須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
現在的話 因為之前積累的經驗 而大力進行產業轉型 發展本國科技 諸如韓國的汽車製造 和電子。、。、而相對現在的我國而言 只不過是處於勞動密集型產業鏈中

❽ 韓國的歷史

❾ 韓國經濟發展史

《韓國在不同歷史時期制訂的促進經濟增長發展戰略及其啟示》

《 韓日地方金融發展的比較及其對中國的意義》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韓國經驗與中國借鑒》

《 韓國「新村運動」 的實踐及啟示》

有這么幾篇文獻,如果需要就留郵箱。

熱點內容
安工大老師 發布:2025-07-11 02:47:26 瀏覽:525
微生物學第三版 發布:2025-07-11 00:14:22 瀏覽:107
初中數學卷子 發布:2025-07-11 00:11:28 瀏覽:807
2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試卷 發布:2025-07-10 23:36:23 瀏覽:93
活性炭化學式 發布:2025-07-10 16:30:45 瀏覽:437
怎麼雙眼皮 發布:2025-07-10 14:11:37 瀏覽:591
教師師德演講稿集錦 發布:2025-07-10 13:52:59 瀏覽:701
英語培訓翻譯 發布:2025-07-10 10:05:31 瀏覽:823
2014暑期實踐 發布:2025-07-10 09:19:41 瀏覽:982
老師批改作業的圖片 發布:2025-07-10 07:56:40 瀏覽:819